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读文策略基于文化传承和文意理解的文言文阅读2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读文策略基于文化传承和文意理解的文言文阅读2

ID:650843

大小:1.21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节 读文策略 基于文化传承和文意理解 的文言文阅读 活动1:整体阅读·明“三”清“四”读“三”懂文本 【整体阅读·必备知识】 明确文言文传记文体“三特征” 特征一:文体上 历史传记类文章的标志 特征二:内容上 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传记文章包含中国古代文化的总体价值取向:忠孝,守法,处事高明,刚正不阿, 英勇无畏,有智谋,清正廉洁等。 特征三:笔法上 客观全面的人物形象 传记文章具有“实录”的写作特点。所谓实录,是指“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 见”。也就是说,在同一短文里,既有可能写到这个人的善行,也可能写到他的 恶习。 【整体阅读·关键能力】 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四个关键点” 人物清 官职清 事件清 品格清 传记所记人 物为谁? 哪个朝代? 还涉及多少 人? 传记中的人 物,多是官 员,所任何 职?是朝中 官,还是地 方官?几度 升黜? 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或孝 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直 言等。 画出层次或做上起始记号。划分层次 时,就要注意抓住事件发生的过程和 文章的线索,而文章线索往往又是时 间(有的从官职的变化可以看出)的推 移和地点的变化或人物的变换。 个人操守、 意志品质、 志向个性、 家国情怀、 志趣涵养 等 【整体阅读·阅读指导】 熟记文言文阅读“三步法” 活动2:阅读实践·读“三”清“四”懂文本 【阅读实践·真题示范】(建议用时19分钟) 【整体阅读·筛选·提取】 1.初读——浏览全文,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表示时间、地点、官职的词语,体 现传主性格作风的词语,评价传主的词语等)。 2.再读——读文意概括题。 3.三读——明事知人。 根据关键内容,梳理整合: (1)文章重点叙述了苏轼的哪些主要事迹? 明确:①苏轼自幼由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 他,曾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②王安石新政时,苏轼设法使这些法 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③苏轼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 上供米纾缓灾情;第二年春天,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④苏 轼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 为一代文宗。 (2)概括苏轼的性格作风。 明确:①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②善于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③勇于 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④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 任务清单1·“四清”文本 苏轼行状(生平、经历、才干) 影响评价 嘉祐二年,试礼部。殿试中乙科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 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 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 知杭州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 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 复朝奉郎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 来,盖亦鲜矣 任务清单2·精准解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 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 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 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 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解析】选A。“噤”,闭口不作声,可知“噤未能言”不能分开,排除B、C两 项,“每摧辱举子”的是内侍,不能分开,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解析】选B。B项,殿试是由皇帝主持,所以“丞相主持”的说法是错误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 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 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 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 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解析】选C。C项说,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实际上这 些工作是在“明年春”进行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 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 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1)中注意“粜”,出 售;“活”,救活。(2)中注意“盖”,发语词,不翻译;“鲜”,少。 答案:(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道治 病,救活的人很多。 (2)他的文章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附【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 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很惊喜,殿 试中了第二名。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开 此人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苏洵去世,赠父亲光禄丞官职。守孝期满,苏轼 回到朝廷,以判官告院。王安石颁布新法,苏轼上书议论新法的不当之处。当 时新的法令纷纷颁布,苏轼在这期间,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 以安宁。改任密州知州。司农实行新法,不立即实行的按照违反诏令论罪。苏 轼对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罪责,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服从?现在出于司农, 这是擅自制定法令。” 提举官吃惊地说:“你慢一点推行新法。”不久,朝廷 了解到新法对老百姓不利,就废除了。元祐元年,苏轼以七品官服入侍皇帝于 延和殿,赐他银绯,升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 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得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 挥才能。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词语,诬 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 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 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 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 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道 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 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来建造 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过三次大赦,就提举玉局 观,恢复朝奉郎。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绩要求升迁,所以官职仅止于 此。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学他的父亲苏洵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 资。曾经自称:“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 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来 诵读。他的文章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