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三节合理比对精分析突破概括分析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三节合理比对精分析突破概括分析题

ID:650848

大小:1.53 MB

页数:57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3讲 合理比对精分析,突破概括分析题 命 题 诠 释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用客观选择 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查。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 与分析”,且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 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这是近年来 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活动1:掌握文言概括分析的基本知识 【概括分析·思维导图】 【概括分析·必备知识】 1.答题“三步骤” 2.“比对”法 比对 法 ①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地比对,反复地推敲,从中 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 的干扰之处。 ②从关键词语、人物、时间、地点、添加内容、句 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对。 【概括分析·关键能力】 做好五个“比对” ★一、比对时间、地点,看是否穿越时间、地点 分析选项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 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真题示范】 1.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做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2019·全国卷Ⅰ)[原文片段]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 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选项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 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 谊。(  ) 【点拨】 ×。 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 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错,由原文“既罢, 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可知,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非常满意,且感慨自己比不上贾 谊,没过多久,任命贾谊做了梁怀王的太傅。事件中“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的时间在“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之前,选项表述颠倒了 时间顺序。故选项表述错误。 附【译文】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 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 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 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 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 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2)(2018·全国卷Ⅰ)[原文片段]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 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 年间旧境悉复。 [选项B]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 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  ) 【点拨】 ×。从空间错位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 为“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与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掠 夺”,所以饱受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附【译文】 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为参骠骑军事,后 (鲁芝)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掠夺,人口不断 减少,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卫,修建改造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 的景象全都恢复了。 ★二、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 比对人物就是要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 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 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 一致。 【真题示范】 2.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做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2018·全国卷Ⅲ)[原文片段]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 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 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选项D] 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 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 职。(  ) 【点拨】 ×。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从原文“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 其辄斥御名”可以看出,此处的“诜馆辽使,纯礼主宴”应该是“王诜招待辽 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宴请辽使的是王诜,并非“纯礼宴请辽使”,命题人 在这里张冠李戴;选项“最终遭到免职”错,从原文“罢为端明殿学士……” 可知,纯礼只是降职了,并没有被免职。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附【译文】 纯礼性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 想要任命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 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总是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降职为端明殿学士、颍昌 府知府、崇福宫提举。 ★三、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比对关键词语就是辨析选项中因某些词语的错误理解,对人物的分析、文 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 或曲解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真题示范】 3.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做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2018·全国卷Ⅱ)[原文片段]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 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 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 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 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 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 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 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 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选项D]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 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 身。(  ) 【点拨】 × 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选项中“后任难以比肩”错,原文说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表明二人各有所长,并非难以比肩。原文“不 得旋踵”的意思是“不畏避退缩”,“而文理不及之”的意思是任峻在文采义 理方面比不上王涣,而不是指“仍然忙得无法分身”。故选项表述错误。 附【译文】 永元十五年,王涣跟随皇上到南方巡视,回来后担任洛阳令。王涣处世正 直,施政时能做到宽严合宜。那些长期诉讼的冤案疑案,历经几任县令都没有 做决断的,有根据法律情理都难以评判的,王涣都能够巧妙地弄清案情真假,消 除大家的疑惑。他还能用奇谋异术发现潜藏的坏人坏事。京城的百姓都称赞 惊叹,认为王涣有神机妙算(的能力)。元兴元年,王涣病逝。无论是城市中的 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相互凑集钱粮,上千人为他举行祭 奠。王涣的灵柩西归,中途经过弘农,老百姓都在路边摆起了盘子桌子,放上祭 品。官吏向他们询问原因,他们都说平时带粮食去洛阳,被士兵和官吏掠夺, 经常损失一半。自从王涣当了县令,再没被侵夺,所以前来报答他的恩德。王 涣施政使百姓感化到如此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 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信奉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 堂全部毁去,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 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 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急切任命勃海人任峻任洛阳令。任峻选拔文 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带领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毫不畏避退 缩,但是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文采义理方面比不上 他。 ★四、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就是辨析时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 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 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 【真题示范】 4.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做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2019·全国卷Ⅲ)[原文片段]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 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 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 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 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选项C]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 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 国。(  ) 【点拨】 ×。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选项中“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 表不满”错,从原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 遂去,即之楚”可知,田文死后,公叔出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却畏忌吴起,吴 起害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逃去了楚国。并没有吴起“深表不满”的 意思。由此可知,选项表述错误。 附【译文】 魏国设置相位,(任命)田文为相国。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 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 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务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 了许久,说:“应该交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 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国公主,却畏 忌吴起,吴起害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逃去了楚国。 ★五、比对句间因果关系句,看是否因果失当 比对关系就是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 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 【真题示范】 5.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做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2019·浙江卷)[原文片段]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 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 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 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 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而创其 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 [选项B] 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 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  ) 【点拨】 ×。从改变因果的角度设误。选项中“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 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和 “所以宗臣对他们两 人很不屑”间的因果关系错,从原文“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而创其 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得知,宗臣之所以对他们两人表示不屑, 不是因为两人达不到这样的境界,而是因为两人“不敢尽斥矩镬而创其好”。 选项改变了因果关系,故选项表述错误。 附【译文】 那天,我与李攀龙在燕地游玩,宗子相带着吴生和天目人徐公一起过来。 宗子相才气高超且气魄雄健,自己很高兴,曾经和吴生多次辩论诗歌,辩不过, 反拿着酒杯,竟然把酒杯都咬破了,回去沉思了一整天,到了咳血的地步。当他 恣意行事时,神思与天赋合体,天然的颖悟自然生发,敲击时发出高冷之音,符 合五声音律,诵读时开朗舒畅的样子好像风露吹拂于腋下又落到嘴里,然而当 他恣意行事没有终了时,就不在乎道理是否通行于天地,言辞是否能传诵千古, 反而在间隔疏离之时得到。凭借李攀龙的才华,仍不敢尽弃法度而独创自己所 好,更何况王世贞呢?宗子相却经常不屑于这样做,说宁愿有瑕疵也不愿完美如 玉。 活动2:掌握概括分析对比法,有效突破概括分析题 分 层 切 片 细 比 对   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 对人物进行概括,再举事例印证分析,选项往往是概括“无错”、 分析“有瑕”,故应先比“分析”,再析“概括”,重点关注分析 印证部分。选项“分析”部分文字多,信息量大,常常是文中多 处文句信息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分层比对,便于 化整为零,一一攻破。 【典例剖析】 【典例】(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 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 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 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 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 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 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 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 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 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 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 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 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 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 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 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 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 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 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 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后悔地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解题示范】 答案:C。 附【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 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 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公叔座 说:“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 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 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 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跟他谈 得非常投机,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 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 特别高兴。”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 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圣人如 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 公说:“好。”“治理社会不止一条道路,有利于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 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周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 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孝公说:“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 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 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 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 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 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 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 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 安定。于是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孝公令卫鞅率领 着军队围攻魏国。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 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班师回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 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献给秦国以求和解。魏 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 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 作商君。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 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棰死千 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 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 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 ﹒﹒ 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 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 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 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 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 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 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 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 ﹒﹒ ﹒﹒ 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 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 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 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有删改)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 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 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 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 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解析】选D。首先把握语句大意,“居二年”,表时间,独立断开,排除B、 C;“许赞”,人名,“吏部尚书”,官职,可以据此理解句子大意;“帝”,是皇 帝,“乩仙台”,建筑物名字,后边应该停顿,排除A、C。“欲罪之”是完整的 句子,应该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御史,古代监察官,历来负责纠察弹劾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C.兵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 军令等。 D.谥,古代帝王、官员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析】选A。A项,“御史,古代监察官”说法错误,扩展了范围。御史,是中 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 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可见选项内容应该加上限制 语,“自秦朝开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 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 将其抓捕革职;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魏应召。 C.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 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罚,最后被革职为民。 D.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甚有口碑。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 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 【解析】选B。B项,“熊浃却将其抓捕革职”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张冠李戴。 根据原文“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可知,熊浃把张杰的罪状全部揭发出来, 张杰于是被夺去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关键词:“妄”,随意;“是”,意动用法,认为……正确;“执”, 坚持。(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2)关键词:“显”,有名声有权势地位;“比”, 勾结;“善类”,善良的人。(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 答案:(1)东厂(向皇帝)上奏说主管法司随意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亲自下 诏把魏应召抓进监狱。熊浃认为魏应召的意见是正确的,坚持魏应召当初的判 决。(2)虽因议论礼制而有名望,但他从不与朋党勾结,特别爱护人才。所以他 离开吏部后,许多善良的人都思念他。 5.在张福状告张柱杀害了他的母亲案件中,魏应召重新审判,改判张福有罪,尊 重了案件的事实,为什么魏应召却被抓进监狱,熊浃被夺去了官职?请简要说明。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精力,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读懂 大概即可,然后明确问题所涉及的区域,抓住关键字、词、句准确理解,综合全 文思考、概括、组织简洁明了的答案。 答案:魏应召审理案件依据了案情的事实,给犯人张福定了罪,熊浃也坚持魏应 召当初的判决正确,他们二人的做法却违背了东厂的意图,同时也违背了皇帝 想要杀死张柱的意旨,所以招来被抓进监狱和被夺去官职的祸患。 附【译文】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考中进士。朝廷授予他礼科给事中的官 职。宁王朱宸濠准备发动篡夺皇位的叛乱,熊浃与同乡人御史熊兰一起写好奏 章,交给御史萧淮上交皇帝。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 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熊浃调出京城到松潘核查边境上的军饷。副总兵 张杰倚仗江彬的势力,赃款累积巨万,诱杀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然后向朝廷表 功,挑起边疆的民族矛盾,打死千户以下的人员达五百人之多。又曾率自家兵 丁拦击副使胡澧。来边境巡查的巡抚、按察没有人敢说话。熊浃来到边境,把 张杰的罪状全部揭发出来,张杰于是被夺去官职。嘉靖初年,熊浃由右给事中 外调任河南参议。因父亲去世回家。嘉靖六年,服丧期满,熊浃被召回编修 《明伦大典》。越级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协助管理都察院的政事。第二年四月, 提升为大理寺卿,不久又升为右副都御史。《明伦大典》编修结束,转任左副 都御史。嘉靖八年二月,就提升为右都御史,掌管都察院的政事。京城平民张 福状告邻里张柱杀害了他的母亲,东厂把案子向皇帝报告,刑部判处张柱死刑。 张柱不服,张福的姐姐也向官府哭诉,说母亲是张福自己杀死的,她的邻居的证 词也是这样说的。皇帝下诏让郎中魏应召重新审判,改判张福有罪。东厂(向 皇帝)上奏说主管法司随意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亲自下诏把魏应召抓进 监狱。熊浃认为魏应召的意见是正确的,坚持魏应召当初的判决。皇帝更加恼 怒,夺去了熊浃的官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据理力争,皇帝大怒,把他两人一 起抓进监狱。侍郎许赞等人于是判处张柱死刑,魏应召以及张柱的邻人都被判 处充军,张福的姐姐被处以杖打一百的刑罚,人们都认为这是一起冤案。在当 时,皇帝正深深地痛恨孝后和武后这两家,张柱其实是武宗后家夏氏的仆人,所 以皇帝必定要杀掉他。熊浃被削职后在家待了十年。直到皇帝到承天与近臣 们谈论过去的那些人,于是召回熊浃让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又改任兵部,参与 协助军机事务。嘉靖二十一年,召熊浃担任兵部尚书,掌管都察院的政事。过 了两年,接替许赞任吏部尚书。皇帝在禁宫中修筑乩仙台,暗中用求神问卜 得来的话决断祸福,熊浃说这样做太荒唐。皇帝大怒,想给他治罪,但是因为熊 浃先前有功所以没有立即惩治他。熊浃任二品官职六年期满,加封为太子太保, 因事获罪而两次受到降低俸禄的处罚。熊浃知道皇帝心中对他的怨恨始终没 有消除,于是以生病为借口请求退休。皇帝大怒,将他削职为民。又过了十年, 熊浃去世。熊浃年轻时有志向和节操,严于律己。虽因议论礼制而有名望,但 他从不与朋党勾结,特别爱护人才,所以他离开吏部后,许多善良的人都思念他。 隆庆初年,朝廷恢复他的官职,给他举办了追悼、安葬仪式,谥号恭肃。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