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三节立足人物内心全解形象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三节立足人物内心全解形象题

ID:650926

大小:705.5 KB

页数:69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3讲 立足人物内心,全解形象题 命 题 诠 释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 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本 考点常见的三种题型: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人物形象的 作用、分析形象的塑造手法。 题型一 形象概括与分析 【形象概括与分析·必备知识】 整体概括人物形象5角度   角度1.小说对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的交代直接决定人 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角度2.小说塑造形象的方法。通过小说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 理以及正面和侧面描写等进行分析,概括出形象(性格)特征。   角度3.描写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在情节的展 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等,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赏 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角度4.小说有关人物命运、性格形成的环境。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 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 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 明的个性,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角度5.作者或其他人物的议论和评价。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 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毒的性格特 点。 ◎答题模板   模板一:××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板二:××的性格特点:①……;②……。   模板三:特点(思想、性格)+阐述(在原文中找依据)。 二 步 第一步: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看看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 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步:分清描写类型,抓关键词句,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细读。所 给文字,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肖像/侧面描写等),理清其 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 二 要 一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 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 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二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 的“题材”一般都涉及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这一方面 局部语段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二步”“二要” 【形象概括与分析·关键能力】 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的两种方法 提 炼 法 根据人物身份、 地位、经历、 教养提炼个性 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 人物的形象(性格),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提炼人 物个性特征 根据描写人物 形象的方法提 炼个性 根据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正 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根据相关情节 提炼个性 根据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表现 等,提炼人物的个性特征 提 炼 法 根据环境描写 提炼个性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 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 样的典型性格。因此,可以根据环境描写的具体内容, 提炼人物的个性特征 摘 录 法 从作者评价里 摘录 作者会对笔下的人物进行直接评价,可以摘录其关键 词,作为人物个性特征答案 从人物的评价 里摘录 小说中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会有相互评价,评 价的关键词,可以摘录来作为人物性格的答案要点 【典例剖析】 【典例1】(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表  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 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 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 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 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 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 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 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 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 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位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酬 着: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荫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 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十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 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孩 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 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 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 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 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 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还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 起“抱不平”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 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 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工 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 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 一边说:“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 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 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第一步:综合采集人物信息。小说中表姐是陪衬主人公的次要人物,但是人物 形象非常鲜明。 第二步:分角度分析人物形象。(1)从身份上说,表姐长在农村,但是在城市工 作、生活;(2)从人物言行上看,面对生活在农村的表妹,表现出一定的优越 感;(3)在陪表妹洗衣服这件事上,虽然她也很勤劳能干,但是出于矜持和骄傲, 开始是袖手旁观,在听到表妹收入很高后,又焦急不安,表现出渴望改变自己生 活的迫切心情。 第三步:整合上述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从背着手、做派头等, 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 生活。 题型二 形象作用 【形象作用·必备知识】 【形象作用·关键能力】 解答主要人物作用题3关注   关注1.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情节的关联,因为人物 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 生推进作用。   关注2.对主题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的目的就是通 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这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最 根本用意。   关注3.对社会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 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 种启示,这是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 巧解次要人物作用题5思考   1.思考“自身作用”   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 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2.思考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的作用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 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是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 作用。   3.思考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主要人物的品 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4.思考揭示主题,增添魅力的作用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强 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 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5.思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 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完胜物象作用题4角度   1.从人物塑造方面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 些方面对主要人物做了映衬,如从心理、行为、语言方面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联起相关 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具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   一是指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指它对人物活动 的具体环境的刻画作用。   4.从主题方面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典例剖析】 【典例2】(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  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 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 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 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 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 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 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 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 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 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 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 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 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 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 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 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 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 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 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 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 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 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 吗?” “答应。” 老头眼泪哗哗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 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 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原创,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王有福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这道题考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作用,先要把握小说中王有福的性格特点, 再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从对小说的情节、主题及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思 考。 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王有福的所作所为,使“我”产生了一些想法,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②揭示小说主题。借助王有福这一形象揭示底层百姓胆小怕事、 本分善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③折射出社会现象,给人启示。通 过王有福折射出社会上存在纵容肇事者不良行为的现象,启示人们普及法律常 识,与不良行为做斗争。 (2)(次要人物的作用)“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这道题要求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属于对次要人物的分析。作答时, 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全面准确理解“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 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 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即学即练】 1.阅读《玻璃》(文本见本讲“【典例2】”),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物象的作用)小说中的“玻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突出人物性格。所有人物的性格都因玻璃事件而暴露。②作为文章的 线索。玻璃串联起或躲避或索赔的故事,使行文更紧凑。同时,推动了情节发 展,王有福因撞玻璃才不能赴约。③揭示、深化主题。因玻璃事件,暴露出来 的众生相,将文章主旨表达得更彻底。④具有象征意义。玻璃象征社会上一切 容易诱发纠纷的事物,从中折射出人们的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任答三点,意 思对即可) 题型三 形象塑造手法 【形象塑造手法·必备知识】 塑造人物形象的“正侧互描法” 人物描写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述 直接描写 (正面描 写) 肖像、动 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交代人物, 突出特点, 展现人物 性格品质语言 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性 格。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 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人物描写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述 心理 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感情,表现 人物的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交代人物, 突出特点, 展现人物 性格品质 细节 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b.深化主题;c.推动情 节发展;d.渲染时代氛围、地方特色;e. 渲染人物心情 间接描 写(侧面 描写) 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引发读者的联 想、想象,含 蓄曲折地表现 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衬托 借助环境烘托 【形象塑造手法·关键能力】 解答人物形象塑造手法题“三注意”“三步骤” 三 注 意 1.注意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从 间接描写的角度,还是两者兼有 2.注意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指出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 人物的哪种特点 3.注意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 答案整合 三 步 骤 1.定手法 根据某种手法的特点,结合小说人物描写的具体情况, 确定小说人物描写采用的艺术手法 2.引内容 引入小说人物描写的具体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 3.作分析 指出某种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或收到的艺术效果 【典例剖析】 【典例3】(2019·全国卷Ⅰ)阅读《理水(节选)》(文本见第1讲【即学即练】 T1),完成后面的问题。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 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第一步: 定技巧 第二步:释手法 第三步:析效果 形象 描写 如“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 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 到局里来了”“面貌黑瘦”“不穿袜 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这 些语句是对大禹及其随员的形象描写 写出大禹及其随员脚踏实 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的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第一步: 定技巧 第二步:释手法 第三步:析效果 言行 描写 如“禹一声也不响”“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 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 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 事,也都和我同意的”“他举手向两旁一 指”,上述语句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 体现出大禹坚毅寡 言的性格,表现了他 了解民情,为民请命 的坚定决心 对比 手法 大禹及其随员深入民间,公而忘私,面对施压 意志坚定,不改初心。其他官员吃喝享乐、 无所作为,站在守旧的立场上,对大禹群起而 攻之,极尽诽谤攻击、威胁恫吓之能事。两 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凸显了埋头苦干的 “中国的脊梁”形 象 答案: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 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 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 形象。 【即学即练】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题。(26分) 木  匠 黄荣才 ①老开是个木匠。老开是个很老的木匠。 ②老开当木匠的时候才15岁。那时候,老开的舅舅是乡村里有名的木匠, 老开读了几年私塾,字没认多少。老开对舅舅的木匠活倒是很有兴趣,老是缠 着舅舅问这问那,帮着拉墨线,磨斧头、刨子、凿子,锉锯锋。趁舅舅休息时, 老开还拿着废木料又刨又锯。老开的父亲看了,倒也干脆,把老开从私塾里领 到舅舅的跟前,说:“跟着你吧,学一门手艺,饿不了肚子。”老开就这么成为 一个木匠,小木匠。 ③老开的木匠当得风生水起,他整天沉浸在木匠活里,琢磨式样,打磨边角, 名气是越来越大,十里八乡娶媳妇嫁女儿,都以请到老开打家具为荣。老开的 手艺没得说,人又随和,对价钱也不计较,没有“师傅气”,不会摆架子。主要 的家具打完了,还用边角料打个凳子或者小柜子,活忙完了,基本上没有废料。 这口碑慢慢传开,老开的生意就越来越好,上门请老开的人越来越多。老开听 了要打的家具,心里估摸着需要几天,在墙壁上做个记号,时间到了,就自己挑 着木匠工具上门。定好了时间,老开就按照时间表接活,中途谁要加塞,老开根 本不理,先来后到的规矩可不能破。 ④老开的木匠当得来劲,生活也过得很滋润。后来进了手工业者合作社, 老开凭手艺赚工分,虽然收入少了,但他依旧沉迷于自己的木匠活。改革了,开 放了,老开的生意又火了起来,老开脸上的皱纹舒坦了,干活的时候还跟着录音 机哼几句。 ⑤“我给你打一套家具。”老开的话一出口,老开的孙子就笑了:“爷爷, 现在谁还兴那些啊,又笨又重。”老开的脸黑了一下,老开的儿子刚要开口,老 开又笑了:“就是啊,现在谁还打家具呢?要什么家具到店里一挑,什么式样没 有?新潮,方便。”老开的儿子以为父亲气晕了,在说反话,看看又不像。“还 是爷爷开明,不是老脑筋。”孙媳妇的话,让老开的笑容更灿烂了。孙子也 高兴了:“爷爷好,好爷爷。我还以为我的新房要摆上一堆木头的家具 呢。”“好了,就你们嘴甜,爷爷是那样老糊涂吗?我可不干这种热脸贴人家冷 屁股的活。”“那我们选家具去喽。”孙子和孙媳妇手拉手出门了。老开看 了,笑容收了起来,眼睛里有了水雾一样的东西。“爹!”儿子担心地叫了一声, 老开摆摆手,不说话。 ⑥等孙子结完婚,老开还是坚持回到乡下。老开把收拾好的木匠工具一样 一样拿出来,一看就是老半天,眼神里满是落寞。“爹,要不你买材料打套家具 放老屋里,也许以后人想看家具就得到您这来呢!”来看老开的儿子小心翼翼 地建议。老开的眼睛马上亮了。老开手脚利索地忙活开了,锯,刨,凿,忙得不 亦乐乎。两个月过去了,一套家具,床、桌、椅、柜,甚至犁、风柜、耙等农具, 一应俱全地出现在眼前,在老屋散发着木头的芳香。坐在这些家具中间,老开 笑得很灿烂。“爷爷你太厉害了,要不是这些家具这么大,我都很想搬到我新 房里当摆设呢。”孙媳妇的表扬让老开更是如吃了蜜一般。 ⑦老开天天看着自己的这些家具,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过了半个月, 老开打电话给孙子:“带你老婆回来,爷爷送你们一份礼物。”孙子、孙媳妇 到家的时候,他们都傻眼了,家里的木家具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家具,有床、 桌子、椅子、柜子,还有水车、锄头、犁、耙、风柜、木碗,全都活灵活现,只 不过是缩小版迷你型的。“好了,这些东西你们要哪几件,拿回去吧。”“爷 爷你太伟大了,我要这个,还有这个。”孙媳妇像小孩子一样,挑了这个拿那个。 “爷爷,谁说你落伍了?谁说你英雄无用武之地?你继续打这样的小家具,我放 到我的超市卖,肯定畅销。”孙子不愧是做生意的,头脑中有这根弦。 ⑧老开又忙活起来了,小家具越打越多,名气越来越响亮,老远的人都来他 家看他打家具。报社、电视台也来采访,“寻找远去的农耕文明”“钩沉儿时 记忆,感受农耕文明”“一个人和他的家具情结”等报道出现在报刊、电视上。 老开一点也不寂寞,“我要办个家具农具展览。”不管是否畅销,老开每样产 品都要留一件,他有了新的想法。 (有删改) (1)(对应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请简要概括老开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老开的木匠当得风生水起……名气是越来越大,十里八乡娶媳妇嫁 女儿,都以请到老开打家具为荣。老开的手艺没得说,人又随和,对价钱也不计 较,没有‘师傅气’,不会摆架子……中途谁要加塞,老开根本不理”这几句正 面描写体现了老开的技艺与为人。“还是爷爷开明,不是老脑筋”“爷爷你太 厉害了,要不是这些家具这么大,我都很想搬到我新房里当摆设呢”“爷爷你 太伟大了,我要这个,还有这个”孙媳妇的表现是侧面描写。“谁说你落伍了? 谁说你英雄无用武之地?”孙子议论性的评价,升华了人物形象。 答案:头脑灵活,手艺精湛,随和厚道,讲究规矩,勤劳开明,能与时俱进。(每点 1分,答出四点即可) (2)(对应赏析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使老开 的形象更加突出,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简要分析小说在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手 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老开自身前后的对比,老开与周围其他人的对比,周围人前后行为 的对比等作为切入点。 答案:①之前老开的木匠当得风生水起、生意红火与之后人们嫌家具又笨又重、 不新潮的对比。②之前认真做家具与之后认真做家具模型的对比。③孙子、 孙媳妇对“又笨又重”旧式家具反感和对迷你家具的迷恋的对比,体现老开技 艺的高超。④旧家具遭孙子嫌弃时的落寞心理与新家具模型被追捧时喜悦的 心理对比。(每点1分) (3)(对应赏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文中多处写到老开的表情,请举两例简要分析 老开在这种表情下的心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表情是人物心理的反应,文中对老开表情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开 的心理活动,写出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人物心理有时也会暗示故事 情节的发展。 答案:如第⑤段中,当老开的孙子说老开打的家具“又笨又重”时,“老开的脸 黑了一下”,这一表情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开内心深处的波动,老开落寞、伤 感的心理跃然纸上。(2分) 第⑥段中,当老开看着自己“收拾好的木匠工具”时,“眼神里满是落寞”,这 一描写体现了老开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2分)而听到儿子的建议后,“老开的 眼睛马上亮了”表现了老开觉得自己的手艺又有了用武之地的惊喜,也暗示了 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4)(分析物象的作用)老开是个木匠师傅,做家具贯穿了他的人生。请分析 “家具”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家具”的作用,可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①是小说组材的中心,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始终。②体现了人物性格:老 开这一人物形象就是通过与“家具”的关系表现出来的。③是主题的承载者。 只要用心,行行出状元;遇事要善于动脑,善于钻研;要与时俱进等,这些主题都 是由“家具”承载并从多侧面体现的。(每点2分) (5)(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中的儿子、孙子、孙媳妇等是次要人物, 他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如下作用:①通过次要人物的衬托来表现主要人 物的性格特点,使主要人物形象更丰满,文章更含蓄、客观、有力。②通过次 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答案:①次要人物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儿子、 孙子、孙媳妇等对家具的看法,使得老开的心情有了起伏变化,老开才能与时 俱进,才能创造辉煌;②对主要人物老开起衬托作用,比如“要不是这些家具这 么大,我都很想搬到我新房里当摆设”一句,再次肯定了老开的技术与手艺,使 得老开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每点3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