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三节第2讲扣语境据情理理解文化常识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三节第2讲扣语境据情理理解文化常识

ID:651097

大小:766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讲 扣语境据情理,理解文化常识 命题 诠释   高考要求考生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姓名称谓、官职 沿革、教育科举、宗法礼俗、天文地理、历法乐律、文化典 籍等。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查重点是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 以及知识面的广阔度,为此,我们需要熟悉命题者在试题中关 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设误类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活动1:掌握文化常识的基本知识 【文化常识·思维导图】 【文化常识·必备知识】 “七设误”“四方法” 【文言常识·关键能力】 掌握判断文言常识正误“四法”   1.凭借积累直接判 该方法主要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 (1)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2019年全国卷Ⅲ中的“殷纣”一词,我们就 可以联系影视作品《封神演义》《姜子牙》,“殷纣”为商朝末代国君,是有 名的暴君。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 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 (2)联想教材所学知识。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用词语、 古今异义、文学知识等很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如2018年全国卷Ⅱ中的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 右’”。可联系《张衡传》中“又多豪右,共为不轨”的课下注释来判断。 【典题示范】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韦温,字弘育。十一岁,举两经及第,以拔萃高等补咸阳尉。侍亲疾,调适 汤剂,弥二十年,衣不弛带。既居丧,毁瘠不支。服除,李逢吉辟置宣武府。太 和五年,太庙室漏罅,诏宗正、将作营治,不时毕,文宗怒,责卿李锐、监王堪, 夺其禀,自敕中人葺之。李德裕入辅,擢礼部员外郎。或言雅为牛僧孺厚,德裕 曰:“是子坚正,可以私废乎?”武宗立,擢吏部侍郎。后出宣歙观察使。卒,年 五十八,赠工部尚书,谥曰孝。 (选自《旧唐书·韦温传》,有删改) ﹒﹒ ﹒﹒ ﹒﹒ ﹒ A.服除,亦称“除服”“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 不一。 B.太庙,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 来皇后和部分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里。 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唐朝时,长官为礼部尚书,下辖礼部、祠部、膳 部、主客四司,掌管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等事务。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 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可分为官谥和私谥,官 谥由朝廷赐予,私谥由亲人议定。 【点拨】A项,“服”,服装,可指朝服,亦指丧服;“除”,脱去,去掉,“服除” 结合语境,即除去丧服。联系课文《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课下注释 并结合日常积累综合分析,A项正确。B项,“太”,在古代是“大”的意 思;“庙”指古代祭祀祖先的宗庙;“太庙”即皇帝祭祀祖先的宗庙。“最早 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部分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 可以被供奉在太庙里”可按照“遇生判对”法判断,据此可判断“太庙”解释 正确。C项,“礼部”,“礼”在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具体包含 内容非常广泛;“部”有官府、府衙的意思。联想历史所学“六部”相关知识, 综合分析,选项正确。D项,“谥”依据日常积累,如韩愈,谥号“文”,由此可 知“谥”是人死后的称号。对于其分类可推断“私谥”不可能只是亲人议定 的称号,应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 的称号。 答案:D。 附【译文】 韦温,字弘育。十一岁时,考中两经科,因为拔萃科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而被 补授咸阳尉。父亲生病,他亲自侍奉,调理合适的汤剂,整整二十年,未曾松开 过衣服的带子。为父亲守丧,因哀伤过度而身体瘦弱不支。守丧结束后,李逢 吉征召他到宣武府任职。太和五年,太庙房屋有裂缝漏雨,皇帝下诏宗正、将 作营建修造,没有按时完工,文宗生气,斥责宗正卿李锐、将作监王堪,罚没他 们的俸禄,并亲自敕令宦官去修缮太庙。李德裕入朝辅政,提拔韦温为礼部员 外郎。有人说他向来被牛僧孺看重,李德裕说:“这个人刚直公正,怎么可以因 私情废除他呢?”武宗即位,提升为吏部侍郎。后来出京任宣歙观察使。五十 八岁去世,追赠工部尚书,谥号为孝。   2.细剖词语巧推断 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 联系相关词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如“黜陟”指 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一词,“黜”应指降职;结合“陟罚臧否”一 词,“陟”应指升职。 【典题示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 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 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 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 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 ﹒﹒ ﹒﹒ ﹒ ﹒ A.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孙遭祖母丧。 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 的府。 D.御史,官名。秦置御史大夫,并以御史监郡,遂有弹劾纠察之权。 【点拨】古礼中的“丁忧守制”,“丁”是指“当,逢”,即遭逢、遭遇;“忧” 在古汉语中特指“父母的丧事”。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丁母 忧:遭遇母亲丧事,即“丁内忧”;丁内艰:遭遇母丧或承重孙遭遇祖母丧;丁父 忧:遭逢父亲丧事;丁外艰:遭父丧或承重孙遭遇祖父丧。A项,“丁外艰,也称 为‘丁母忧’”张冠李戴,“丁外艰”同“丁父忧”。 答案:A。 附【译文】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出仕做官,被授任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父亲 去世服丧,改任徽州路歙县县丞。有大臣将师泰的名字奏闻,提任应奉翰林文 字。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中有疑案,师泰一一详 细审理判决。历任翰林待制、国子司业,升迁礼部郎中,再迁吏部,任监察御史。 当时平江路缺少镇守官员,师泰又因此入选任平江路总管。这年冬天,师泰刚 到任,张士诚就从高邮率领大军渡过长江,直抵平江城下,围攻甚为急迫。   3.依托语境深推断 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识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搜索相关 信息加以推断。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中的“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 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结合文章“及孝武帝即位,太 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可以判断是正确的。 【典题示范】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 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居在乌衣巷,(继叔父)混以刘毅党见诛,妻 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中外 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母忧去职。居丧 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九年,东乡君(指晋陵公主)薨,资财巨万,园宅十 馀所。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十年,卒,时年四十二。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有删改) ﹒﹒ ﹒﹒ ﹒﹒ ﹒﹒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 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 财营葬。 【点拨】从原文“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 义也”的语境来看,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后无不叹息,有的为此 流下了眼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 亲的一部分。B项,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指有血缘关 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所以,B项中“它与血亲有同 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答案:B。 附【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 有儿子,就把谢弘微作为嗣子。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 用字来替代名。谢弘微住在乌衣巷,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杀,谢混的妻 子晋陵公主把谢混家里的事情托付给谢弘微打理。自从谢混被诛杀,到这时已 经九年了,但(谢混家)房舍整齐,仓库丰满。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 门后无不叹息,有的为此流下了眼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因母亲去世 而离职。守丧因为孝顺被人称赞,超过了服丧的期限还在吃蔬菜和素食。元嘉 九年,东乡君去世,遗留财富千万,园宅十几所。谢弘微一概不要,自己用私人 的俸禄营办东乡君丧事。元嘉十年去世,时年四十二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常。   4.遇生判对灵活断 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 有名词作为错项设置,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 确。如2018年全国卷Ⅰ中的“《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 ‘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此项表述正确。 【典题示范】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 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 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 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 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 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 ﹒﹒ ﹒﹒ ﹒﹒ 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 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 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 诸人始悔失计。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点拨】“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错误,“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 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没有“丞相”。 答案:C。 附【译文】   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揭露假 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派出管理屯田,于是上书陈述“三因 十四议”,皇帝下诏都允许他们实行。农田水利大规模地兴修,北方人开始知 道种植水稻。邹元标曾说:“三十年以前,京城的人民不知道稻草是什么东西, 现在到处都是水稻,这是兴修农田水利的功劳。”宦官刘朝声称有东宫的旨意, 索取外戚亲贵的废田。左光斗不拆封退回了,说:“国家的每一尺土地都是殿 下的,今天怎么敢私人接受。”宦官气愤地离开了。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 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忠贤和他的党羽都非常怨恨。 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 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微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 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 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 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 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 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于是他们都承 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 托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 己失算了。 活动2:运用文言常识四法,有效突破文言常识题 【典例剖析】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 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 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 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 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 ﹒﹒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解题示范】 选项 技巧运用 A.诸子百家是 先秦至汉初学 术派别的总称, 其中又以道、 法、农三家影 响最深远。 此选项是较熟悉的专用名词,在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学 习中时常遇到,可结合选读和历史中的诸子百家内容, 按照个人理解,判断出“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是错误的,应该是“儒、道、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选项 技巧运用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 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 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 告的总称。 选项前半部分“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可 联想日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颁发“诏令”的情 景,是皇帝专用的发布命令的文书。选项后半部 分可采用“细剖词语”法判断,“诏”是皇帝发 布的,“令”是命令、通告等。然后结合语境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可知,选项表述合理。 选项 技巧运用 C.礼乐指礼制和音 乐,古代帝王常常 用兴礼乐作为手段, 以维护社会秩序的 稳定。 选项中“礼乐指礼制和音乐”表述可结合日常学习的积 累初步判断,然后再联想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华侍坐》中“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的“礼乐”进行解 释判断。再根据前后文语境“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 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 为官名,悉更秦之法”推断可知,选项解说正确。 D.就国,是指受到 君主分封并获得领 地后,受封者前往 领地居住并进行统 治管理。 此选项比较生僻,可先采用“细剖词语”法来判断。“就” 的意思为“靠近、到”;“国”可指诸侯国或诸侯的管辖 之地。那么“就国”译为“到自己的管辖封地”就很好 理解。然后依据“遇生判对”法,可初步判断正确。 答案:A。 附【译文】 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 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 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 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 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 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 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 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 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 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 【即学即练】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车驾,天子的代称。古代对帝王的称呼很丰富,尊称有陛下、圣驾、圣上、 天子、寡人等。 B.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之后,在9月22、23或24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 一样长。 C.岭表,指五岭以南地区,在中原人看来岭南地区在五岭之外,故名。类似说法 有“江表”等。 D.华夏,汉族先民或中原地区的古称,后泛指中华民族。古代对少数民族则称 蛮、夷、戎、狄。 【解析】选A。A项解说错误,寡人是帝王自己的谦称,不是尊称。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偏裨在古代也称为偏将、裨将、副将,是佐助大将的将领。 B.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C.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关税、厘金、营造工程,长官为工部尚书。 D.散官就是负责一些闲散职务的官员的通称,待遇厚薄不一,如朝议大夫等。 【解析】选C。C项,“掌管关税、厘金”错误,关税、厘金由户部管理。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学”,指古代的大学,古代把在太学读书的学生一律称为太学生。 B.“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同时也是两个佳节。 C.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 古代的“中国”有京城、国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D.“洪武”,即明太祖的年号。建文四年时,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三十 五年。 【解析】选A。A项,“在太学读书的学生一律称为太学生”有误,太学的学生, 历代称谓不一,或称博士弟子,或称太学生、诸生等。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樱持身廉,为政恺悌[注]公平,不畏强御。织造中官 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十 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 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吏部,寻进太子 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 (节选自《明史·曾樱传》)   【注】恺悌:和乐平易。 ﹒﹒ ﹒﹒ ﹒﹒ ﹒﹒ ﹒ ﹒ A.织造,明代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官府使用。 B.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C.登闻鼓,设置在朝堂之外,让臣民击鼓诉说冤抑之情。 D.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内阁长官,有宰相之权。 【解析】选A。织造是官署机构名称,也是官职名称,在文段语境中是指官职名 称。作为机构名称源自明代,当时朝廷在江宁、苏州、杭州各地设立专局,管 理织造各项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之类,以供皇帝及宫廷祭祀颁赏之用。作为官 职名称,是指掌管织造的提督中官。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把官职名称和官署机 构弄混了,二是把机构的功能说错了。 附【译文】   曾樱,字仲含,是峡江人。曾樱保持自身清廉,施政和乐平易、公开公正, 不畏强暴。织造宦官李实迫使各知府行下属之礼,曾樱不服从。他因母亲过世 返家。服丧期满,起用任原职。晋升为按察使,负责分巡福安、宁清二府。崇 祯十年冬天,皇帝相信东厂的话,认为曾樱行贿谋求升官,就命令把他套上刑具 送到京师。当地的士绅、百姓因为曾樱家里清贫,为他凑钱准备了行装,几千 名年高德厚的人跟着他到京师,敲登闻鼓为他诉冤。后来唐王在福州称帝号。 不久命令他掌管吏部,随即晋升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6分)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 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 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 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 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 时可,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 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 进。”因条数事以献。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 ﹒﹒ ﹒﹒ ﹒﹒ ﹒﹒ ﹒﹒ ﹒﹒ ﹒﹒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 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 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 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 法。 【解析】选D。在表述“移疾”时,将个别现象扩大为全部的内容。大多数时 候,“移疾”是用上书称病的方式请求退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建储意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 制。 B.太后是指皇帝的母亲,一般居住在中宫。 C.留中是封建社会皇帝对臣子的奏章采取的一种做法,即把臣子的奏章留在宫 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 D.台谏,包括台官和谏官。台官,唐宋时指御史台的官员,明朝通称御史为台谏, 其职责是在朝规谏皇帝,出朝奉命巡视,主要是纠察百官之失。 【解析】选B。太后不住在中宫,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 附【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是万历五年(1577)的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因 政绩好)被征召回朝授予御史。皇帝改派他巡视山西。陈登云回到朝廷,恰逢 朝廷的大臣正在争论设立太子的事情。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由于 贵妃家人暗中阻挠。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书直言,弹劾贵妃父 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皇 后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因为尊重圣 德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扰乱设立储君,暗中 谋划奸邪之事,以后还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奏章呈上,贵妃、郑承宪都大 怒,同朝官员也替陈登云畏惧,但皇帝竟然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 过了很久,陈登云上书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奏告贬谪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 朝廷的大臣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谏官是为天 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轻视羞辱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希望他态度严正、公平执 法,为国家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当初进 用的人选。”趁机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因长期驻守地方按规定应当提升为 京官,却多次被搁置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