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必备知识:文体特征要鲜明
第1讲 应用文之格式严谨
2020年高考共10道作文题(北京卷大作文题为二选一),5道由教育部考试
中心命制,其余5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从命题形式
上看,更注重应用性,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都考查到演讲稿、发言稿的写作,全
国卷Ⅲ考查到书信的写作。新高考全国卷Ⅱ考查了主持词。演讲稿、发言稿、
主持词、书信都属于应用文体,所以本章内容就这几类文章做详尽的写作指导。
一 演讲稿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演讲稿又叫讲话稿、演讲词,是用口头发表演讲用的文稿,是一种带有宣传鼓动
性的应用文体。和一般的高考议论文相比,高考演讲稿也同样需要鲜明的论
点、有力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但演讲稿又不能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冷静内
敛。演讲稿是一种宣传性和鼓动性都非常强的应用文体,这要求它在完备的论
证逻辑之外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煽动性,这是它和一般议论文最大的不
同。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演讲稿就是“感情增强版”的议论文。因此,一篇好的演讲
稿应当更加注重真切、“悬念”和情感,富有煽动性和感染力,这才能吸引人和
打动人,斩获考场上的高分。其特点是:
针对性
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
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还要针对演讲的场合,听众的年龄、
文化程度,以及演说者所处的地位、身份等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演讲
内容。
启发性
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讲词需要阐
明的意见和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必要的设问、反问,
深入浅出的比喻、引用,是增强演讲词启发性常用的方法。
感染性
演讲词的语言要深入浅出,逻辑性强,让听众在听到每一句话的瞬间
都能对讲话内容有最大限度的理解,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
赢得好感的鼓动性。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
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写作要点】
1.标题
演讲稿的标题一定要准确、简短、鲜明,让听众一听就明白。演讲稿的标题一
般有三种类型:揭示主旨型,提出问题型,思考问题型。无论选用何种类型,都
要做到具有吸引力。一篇好的演讲稿的题目要鲜明、新颖、简洁,让人过目不
忘。
2.称呼
从格式上来说,演讲稿的称呼必须根据听众身份和演讲需要来决定。2020年全
国卷Ⅰ高考作文要求“在班级读书会上写一篇发言稿”,那演讲稿的称呼就应
该是“同学们”或“亲爱的同学”。
2020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要求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
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
完成一篇演讲稿。那演讲稿的称呼就应该是“女士们、先生们”或情感更强烈
的“同胞们”。明确而富有感情的称呼,不仅有助于让自己在考场上倾情投入,
它更是打动评卷老师的利器和表明自己审题精确的标志。
3.正文
演讲稿的正文由开场白、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1)开场白
开场白的地位比较重要,好的演讲词一开头就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
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所以
要开宗明义,引导听众进入既定的情景。如: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同出
彩,世界同喝彩”。
(2)主体
演讲稿的正文即中心内容,它大致和议论文相同。和议论文写作不同的是,为了
有澎湃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演讲稿的正文最好不要出现过多句式或复杂的陈
述长句,尽量多使用排比等富有变化的短句。另外,反问和设问句的使用也能使
演讲稿变得更加优秀。
(3)结语
演讲稿的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收束。一个优秀的结语是要在总结全文和照应主
旨中将情感推向高潮,和听众融为一体。常见的结语有提出希望、提出倡议和
号召、发出誓言等。
【典例】(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
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
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
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
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
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
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思路】
本题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从整体看,试题呈现出固本、开源、
继承、创新的特点。首先,材料内容将古今中外、古往今来融为一体,凸显了
家国情怀、文化传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主题;其次,材料形式将传统经
典和鲜活现实巧妙贯串,架构了时空的大背景,素材来源广泛;最后,从命题形
式和写作要求看,“完成一篇演讲稿”的任务驱动,三段材料的结合,从“自选
角度”到“选好角度”的回归,都保持了高考继往开来、实践创新的精神。
具体来说,第一段材料由国及家,由家及身,阐述“国、家、身”之间的关系;第
二段材料突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第三段材料突出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援
助。三段材料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在命题上做到了基础性和发展性并重,在内
涵上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辩证发展关系。考
生一定要理清的是:没有“身”“家”“国”的成功治理,就不可能有推己及人
的典型经验可以借鉴,也就无从谈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足发展和最终实
现;反过来说,正是有了“国”的成功治理,才会有“家”“身”的幸福感和安
全感,或者说因为有了“广袤大陆”,所以我们才成为风景各异而又彼此相连的
美丽个体。
这是本题立意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思考:国家的长治久安关
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至上”更多
地落实在行动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和青春奉献,
积极奋发,争先敢为,不去计较个人得失,不把爱慕主义等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而是求同存异,包容、合作、共赢,先实现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
展,进而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构建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彼此相
亲相爱、团结互助、共克难关。这不仅是中国青年的使命,也应是世界青年的
追求。所以,试题设定了“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及其主题“携
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关于这一点,考生一定要站在中国青年代表的角度,统筹兼顾,具备“同一世界”
大视野,拥有“共创未来”的广大胸怀,从“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和“中
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的大对比中,体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思考。
切题立意:①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②风雨同舟兴,青年砥砺行。③青
春同出彩,世界同喝彩。④青年共创世界未来。⑤世界无远近,青春共进退。
偏题立意:①赢得青年,赢得未来。(抓住了青年“主体”,突出了“未来可
期”,但撇开了在“同一世界”的“共创”)②致敬新时代青年。(仅仅立足于
现下的“新时代”,忽视了青年对于“未来”的意义)③勇敢战斗,决胜未来。
(展现了青年特点,聚焦了“未来”主题,但脱离了“同一世界”的大背景)
【佳作赏析】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作为中国青年代表,我演讲的题目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
来”。谨以此文,表达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此亦绝念之穷冬,此亦多丽之阳春;此亦惶惶之遇疫,此亦奋勇之克艰;此
亦沉重之汲训,此亦欣欣之向前。庚子鼠年,既破又立,此刻,我们来自五湖四
海的青年汇聚一堂,面对汹涌澎湃的2020,立足同一世界,聚焦社会发展,携手
克艰,共创未来。
共创之力,基于民族,如百川东流,掀起洪波翻涌。
墨子曾言:“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2020新年期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战疫的红灯迅速点亮。关键时刻,时艰面前,中华
民族毫不犹豫,决不退缩,永不言输,万众一心共克疫情的态度和决心令全世界
人民称赞。拔地而起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成为前线的堡垒;武汉封城的果敢
决断让其成为英雄的城市;疫情防控的及时到位、全面彻底,成功阻击了疫情。
百川虽东去,洪波兴推力。疫情期间,民族精神作为基础提供共创之力,我们同
心同力,誓言抗疫必胜,誓为中国撑起一片更加明媚的蓝天。
共创之力,来自世界,如海纳百川,托起日月之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当前,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但全
球疫情仍在蔓延。对此,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汲取世界之力,携手战
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共创美好未来。君不见,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的国际救援物资运往中国,是世界人民并肩向疫情下的宣战书,援助中国抗疫;
君不见,印有“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的中国救援物资,带着中国的祝
福驶向四海八荒,助力世界抗疫。不同的语言,相同的信心,汇聚一方,正如比利
时钢琴家尚·马龙的《黎明的编钟声》所弹唱的那样:“黎明总会到来,黑夜终
将过去。”加缪说过:“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
天。”世界以力相助,海纳百川托日月,未来共创当可期!
共创之力,出于青年,如长江发源,连接东西。
“与时共进何所幸,热血报国当少年。”何其有幸,我辈青年相走同一世
界,带着各自民族的给养,汇聚来自世界的力量,我们可为世界共添锦色辉煌!点
点星辉共绘壮美银河,滴滴涓流同聚汹涌洪波。生于各地,汇于此方,我们共同
握着新时代的脉搏,挺起共创未来的脊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
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
掘井泉的。”既承其志,更唱歌声。希望在不同的国度,但在同一片天空下的青
年能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未来,如长江浩浩连东西,由我们一起来创造!
“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青年朋友们,愿我们坚定共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携手并进同一世界,时代青年共创未来,你我青春风采既
在,未来胜利辉煌必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本文切合演讲主题,格式正确,中心突出,结构合理,内容充实,主
旨深远。行文中语言颇具气势,用语富有诗意,引言恰当得体,多用排比等修辞
手法,符合演讲稿的特点,给人强烈的现场感,对事理条分缕析、环环相扣,足
见其深厚的文字功底。
二 “书信体”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一)一般书信
书信体作文内容不拘、结构自由、表达灵活,不需要复杂的过渡承接。从高考
写作的实际看,借助这种形式,比较容易写出令阅卷老师喜欢的感情真挚的好
文章。
写作时采用书信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符合书信格式,谋篇布局相对灵活,表
达方式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写作时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和常规
思维,与历史人物、文学人物、新闻人物交流,表达自己对政治、人生和世界
的看法。向特定对象写信表明自己的看法时,如表达不赞成意见,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不可一味指责。书信的语言要简洁明快,尽量口语化,还要考虑到收
信人的身份、经历、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特点。
书信一般由标题、称谓、问候语、正文、结语、落款构成。
1.标题
书信有单独的标题,如《给林一的一封信》,也可以加副标题,如《英雄的人民
站起来了——给爸爸的一封信》。书信的标题表明写作对象和内容。
2.称谓
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
“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如
“亲爱的刘星”(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可用“亲爱的”)。
3.问候语
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到尊敬。长
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
多祝愿健康成长。如“你好!你在新学校的生活还习惯吧?别忘记了老同学
哟”。
4.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语言
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做过多过深的修饰,以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
5.结语
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一般性的祝词“此
致”“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下一行顶格写。
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
“祝你学习进步”。
6.落款
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落下写信日
期。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
×××”“儿××”等。
记住以下格式:
亲爱(尊敬)的××:
你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
此致
敬礼!
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
署名:××
日期:××年××月××日
(二)慰问信
慰问信是向对方表示关怀、慰问的信函,它是向对方表示问候、关心的应用
文。慰问信应注意情感的沟通性、鼓舞性、慰问性。无论是对有突出贡献者的
慰问还是对遭遇困难者的慰问,情感的沟通是支撑慰问信的一个深层基础。慰
问正是通过这种或赞扬表达崇敬之情,或同情表达关切之意的方式来达成双方
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的。节日的慰问,尤其是为某一群体而设的节日的慰问,
更是起着相互沟通情感的作用。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的节日慰问。
慰问信通常由标题、称谓、问候语、正文、结语和落款六部分构成,称谓、问
候语、结语、落款的格式和一般书信写法一样。
慰问信的标题通常由以下三种方式构成:单独由文种名称组成,如《慰问信》;
由慰问对象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给×××的慰问信》;由慰问双方和文种
名共同组成,如《××致×××的慰问信》。
慰问信的正文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慰问的内容。慰问的正文一般由发文目的、
慰问缘由或慰问事项等几部分构成。
(1)发文目的:该部分要开宗明义,写清楚发此信的目的是代表何人向何集体表
示慰问。
(2)慰问缘由或慰问事项:本部分要概括地叙述对方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或
战胜困难、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可贵品德和高尚风格;或者简要叙述对方所
遭受的困难和损失,以示发信方对此关切的程度。要表现出发信方的钦佩或同
情之情。
(三)感谢信
感谢信是向帮助、关心和支持过自己的集体或个人表示感谢的专用书信,有感
谢和表扬双重意思。写感谢信既要表达出真切的谢意,又要起到表扬先进,弘
扬正气的作用。写感谢信,注意以下三点:感谢对象要确指。感谢信都有确切
的感谢对象,以便让大家都清楚是在感谢谁;表述事实要具体。感谢别人是有
具体的事由的,否则就会显得抽象空洞;感情色彩要鲜明。感动和致谢的色彩
强烈鲜明,言语里充满感激之情。
感谢信通常由标题、称谓、问候语、正文、结语和落款六部分构成,其格式和
慰问信写法一样。
感谢信的正文从称呼下面一行空两格开始写,要求写上感谢的内容和感谢的心
情。应分段写出以下几个方面。
(1)感谢的事由:概括叙述感谢的理由,表达谢意。
(2)对方的事迹:具体叙述对方的先进事迹,叙述时务必交代清楚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尤其重点叙述关键时刻对方给予的关心和支持。
(3)揭示意义: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指出对方的支持和帮助对整个事情成功的
重要性以及体现出的可贵精神。同时表示向对方学习的态度和决心。
(四)倡议书
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具有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
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
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
广泛的使用。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和落款五部分组成,其格式和慰问信写
法一样。
倡议书的正文内容需包括以下方面。
(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
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
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地行动。这些因素交代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
难以响应。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
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
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倡议书的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
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三 “读(观)后感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读(观)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一部影视作品之后,把具体
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观)后感是一种常见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
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一)读(观)后感要提炼感点
读后感与一般议论文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建立在读、观后的基础上生发
出的感想。中学阶段,撰写观后感时,更重视的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思考,少
有对影片摄制手法方面的探讨,因而读后感、观后感的撰写思路趋于一致。
读(观)后感是读完书或是看完其他作品之后的感触。
也就是说,读(观)后感既包括“欣赏”的过程,也包括自己的“感受”。“感
受”多种多样,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在阅读之后受到启
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在读作品之后联系社会实际发表见解,最好是
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就是要提炼感点。
(二)读(观)后感的常见误区
1.简单摘抄——摘抄大量句段,只抄不“感”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一个专属小本,上面抄满了动人的好词佳句。摘抄的方式固
然有助于学习积累,但“只抄不感”“只抄不练”却不能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如同仅仅从别人那里买来了食材摆到了桌上,没有经过自己的烹饪,它们也不
会变成一桌美味佳肴。
2.脱离欣赏对象,放飞自我,自晦式的“感”
欣赏了一部佳作之后,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写着写着停不下来了,内容却早
已发散、跑偏。脱离了对象的读后感和观后感,容易变成一味地抒发情绪,而忽
略了真正专注的文脉思路。
3.仅停留于对作品的复述,忽略了更深层面的探讨
读(观)后感与复述的最大区别在于既要体现“读”和“观”的过程,又要注重
“感”。在欣赏之后,若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么就仅仅停留在信息“输入”的阶
段,缺乏有效的“输出”,做不到真正的积累、思考。
每一部优秀作品所表达的东西,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背后总有深层的含义:也
许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也许是对社会的反映,也许是张扬某一种理念……无论
如何,作品的内涵总是十分丰富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琢磨和讨论。
(三)读(观)后感的写作要点
1.拟标题
标题可以是《×××读后感》《×××观后感》,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
如《人间有味是清欢——读林清玄散文集》,前者简洁明了,后者主旨明确,也
更有“文艺范儿”。当然,读后感、观后感的标题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大家尽
可以在切合主题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2.写作结构与思路
一篇完整的读(观)后感,大体来说,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这与议论
文的写作方式有相通之处,但要注意不能脱离阅读对象。
(1)“巧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
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
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精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观)”的内容后,要对“读
(观)”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
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做一番分析,然
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密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观)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
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看到的人和事联系到自
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哪些与看到的相近、相似,哪些与看到的相反、相对,
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
可以从小处入手。即由“读(观)”产生相同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相
似联想。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
“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简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
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读(观)后感始终要受“读(观)”的约束,开头要引“读(观)”,中间还要不时
地回扣“读(观)”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观)”的内容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