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古诗歌形象鉴赏——因意象悟意
境,入意境明情感
活动1:掌握古诗歌形象鉴赏的基本知识
【导图指引】
【诗歌鉴赏·必备知识】
了解古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
类型 举 例
傲视权
贵的形
象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表现了他淡
泊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忧国忧
民的形
象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
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类型 举 例
钟情田
园的形
象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
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这一
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爱贤惜
才的形
象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
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儿女情
长的形
象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
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
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类型 举 例
朋友离别的
形象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
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送别朋友
时,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依依不舍的情怀
报效国家的
形象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们身经百战,黄
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
爱国豪情
归隐山林的
隐士形象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
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通过诗人和童子的对答,塑造
了一个整天在云雾萦绕的深山中采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
士形象
类型 举 例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
形象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
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
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
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诗歌鉴赏·关键能力】
(一)掌握古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四策略
1.看标题、关键词,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作用。有的诗歌注释
也有暗示性。鉴赏时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真题示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
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南朝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
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本诗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以下棋为题材的诗。颔联用比喻的手法写弈棋者殚精竭虑,
务求赢棋;又引用《庄子》中佝偻丈人的典故表现弈棋者意志集中,已达到忘
我的境界。“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喻指弈棋者处
于不利局势;然而面对不利局势,弈棋者却不服输,仍然精心运筹,希望换个平
分天下的局面。
答案:弈棋者心思缜密、专注、意志坚定。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
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南朝梁湘
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意志
坚定。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
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
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真题示范】
2.(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
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本题侧重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首先,审读题
干可知,诗歌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本题要求分析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
处。然后,品读诗歌理解诗意,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首联先写见到一对洁
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颔联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
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风骨。“耿介”指正直
不阿,廉洁自持;“苦节” 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
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著名谏臣魏征,“我见
魏征殊媚妩”一句用典,是写唐太宗对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包容、欣赏的态
度。综合以上解读,从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
味并不爽口, 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
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媚妩”,苦笋性情
“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
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
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
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3.抓描写,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
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真题示范】
3.(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的鉴赏,答题时注意题干要求“多种手法”“塑
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包括动作、语言、神态的正面
刻画,也有环境、人物的侧面烘托。
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
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
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
的豪放和志趣。
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例如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
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
情。
(二)掌握古诗歌中事物形象鉴赏的三方法
1.调动内涵积淀,分析象征意义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
物象,我们要注意积淀其中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
征意义。
如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芭蕉》,芭蕉在古诗文中主要表达“孤独寂寞
和离情别绪”,知道这些就不难理解本词中芭蕉树的形象特点及作者所寄寓的
情感了。
2.把握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
(1)把握时令色彩
季节 事物特点 感情抒发
早春 欣欣向荣 喜悦之情
暮春 鲜花凋零 感伤、惋惜和留恋
秋冬 万物萧条 凄清、肃杀和悲凉
(2)把握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色调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
和欢快的,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的。
3.明确解题关键点,分析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
感情等。鉴赏时可从以下关键点入手:
解题关键点
抓副词、动词
综合考虑诗词中物象的内涵抓抒情、议论句
关注隐含信息
抓注释
【真题示范】
4.(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9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解析】选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是对五、六两句的理解,应
该是烛光映射下笔墨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
情意象),要准确解读其作用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
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
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
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
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
满志。
(三)掌握古诗歌景物形象鉴赏的三技法
1.找景物,绘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
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
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
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和基调。
3.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
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
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
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真题示范】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2分)
太 湖 恬 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该题考查诗词内容。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落
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
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二)
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三)再看哪些地
方可以进行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
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
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然后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
绘画面。
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
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活动2:掌握古诗歌形象鉴赏步骤,有效突破古诗歌形象鉴赏题
要完成鉴赏形象任务,就要把握古诗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
涵,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复习时
要重点把握三类形象,尤其是意象的特征及背后的思想感情,以便答好相关试
题。
一、人物形象
【典例剖析】
【典例1】(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
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题型。
(1)“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属于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本诗首
联”,界定了答题范围;“请加以分析”,要求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进行阐释。
第二步,找出角度,分析结构。
第三步,汇总角度,组织答案。
找角度 找对应,分析结构
概括形象 “那因远适更沾巾”,虽“远适”但不“沾巾”,表达出诗
人的旷达之情
分析文本 “云海相望”是说兄弟天各一方,“远适”是指苏辙将远赴
契丹,“更沾巾”是说悲伤落泪
指明作用 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对弟弟的担忧以及诗人旷达的性格
答案:首联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氏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
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
泪。
二、事物形象
【典例剖析】
【典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2分)
水 调 歌 头
辛弃疾
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①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
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
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诏赴临安,陈端仁为他设宴饯行,席上辛
弃疾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
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并简要分析“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题型。
(1)“‘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属于诗歌鉴赏中的事物形
象。(2)“概括并简要分析”,要求既要有对内涵的概括,又要能结合具体内容
进行阐释。
第二步,找准角度,分析结构。
第三步,汇总角度,组织答案
找角度 找对应,分析结构
借助词句或注释
分析物象
从注释看,“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三句,化用屈原《离骚》诗句,可见,这些意象带有屈原
的人格特征
由表及里挖掘物
象的具体含义
“兰”“蕙”全是美好的事物,“餐英”也是洁净的行为,
词人借此表明自己的节操
结合背景和阅历
分析
辛弃疾一生志趣高洁,力主抗金,从不愿趋炎附势,词人
借助这些物象正是表达这种高尚的志趣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三、景物形象
【典例剖析】
【典例3】(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题型。
(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属于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界定了答题范围。
第二步,找准角度,分析结构。
找角度 找对应,分析结构
找景物,绘画面
解答这类试题应抓住主要景物,再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本联中应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
几个意象
析特点,设意境
明确本联在这首诗中的重要位置,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这
一联写景所烘托的意境,然后把
“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
绘画面即可
指明作用 这首诗写出了田野上的勃勃生机。(有时情感可不涉及)
第三步,汇总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
发出勃勃生机。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题。(9分)
渡 黄 河
范 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汤汤”意为水势浩大,“不可陵”意为不可渡过。本诗起笔状写黄河气势以
及水流特征,暗示渡河之难。
B.桧和松都是坚硬的木材,以桧为楫无法渡河,以松为舟才能胜载,可见河水的
迅猛和渡河的危险、困难。
C.“空庭”以下四句是诗人岸畔所见,庭户空空,旧木横躺,田园荒芜,不睹人迹,
极写村庄的破败荒凉却不失静谧安适。
D.诗人最后以问句抒发情感,由于有了前面渡河和社会凋残的描写,这两句不
仅不显生硬,而且具有感情力量。
【解析】选C。C项,“不失静谧安适”说法错误,文中没有表现“静谧安适”
的意思,只是表现了环境的荒凉。
(2)(对点题)本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歌写黄河之水的汹涌滔滔,虽有舟楫却不可
横渡,表现环境的恶劣;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表达了对黄河
澄清的盼望。诗歌带有隐喻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心。
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诗人以渡河之危
险与艰难比喻国家之危局与世事之艰难;描绘了环境的荒凉萧条,以此比喻国
家民族的衰落;结尾以一句询问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忧虑。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
岑 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
此处指代主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佳节重阳,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
派和谐欢乐之景。
B.颔联描绘了重阳节边地的严酷环境,“霜威”指天寒霜重;“杀气傍中军”
指战争不断,疆场杀气腾腾。
C.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黄花酒、横笛、征雁、塞云等都寄寓了戍边将士深深
的思乡之情。
D.节日的边庭,欣喜于没有战事,边境安宁。尾联直接抒情,展现了将士们醉舞
军中、豪迈粗犷的性格。
【解析】选B。B项,颔联不是对边地严酷环境的描写,重在烘托封大夫特有的
“霜威”和“杀气”。
(2)(对点题)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
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抓住诗中的描写来分析形象。“黄花酒”“登高”写出了封大夫
高雅的情趣和饮酒的洒脱气质;“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中的“霜
威”“杀气”写出了封大夫治军雷厉风行,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威名远
扬的特点;“横笛”“娇歌”写出了将士们纵情欢歌的场景,也体现了封大夫
与士兵同乐,并深受士兵爱戴的特点。
答案: ①与《渔家傲·秋思》中忧国思乡、壮志未酬的悲壮的白发将军形象
不同,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和“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
威远震的特点;②将士们的纵情醉舞、感荷(感谢)“吾君”,表现了封大夫治
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③而登高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
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
【备选题库】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
解回长安。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
发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
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的艰苦生活。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
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
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解析】选A。B项,“‘绿’借喻指酒”的说法错误,这不是借喻,是借代,这
是以颜色代指“酒”。C项,“炉存火似红”,意思是“火炉中的余火,好似照
得眼前一片通红”,这句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火似红”是想象的内容。D
项,“壮志难酬”的说法诗歌中没有体现。由注释可知,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国
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愁苦之情。
(2)(对点题)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颔联“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选用的意象主要有“云”“雪”
“风”,其中“云”是乱云,“雪”是急雪,“风”是旋风,描绘出一幅黄昏时
分乱云低压,急急落下的雪花在风中回旋的景象。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
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表达出诗人身处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从结构上看,
这两句为下文写酒器、酒、炉火等室内景象及抒发情感做铺垫。
答案:①诗歌颔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
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③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
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