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第三节紧扣语境深析词句内涵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第三节紧扣语境深析词句内涵

ID:651139

大小:630.5 KB

页数:64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3讲 紧扣语境,深析词句内涵 题型一 理解重要语句 【深析词句内涵·必备知识】 【深析词句内涵·关键能力】 1.四种重要词语的理解方法 词语类型 理解方法 具体分析 体现作者 情感态度、 思想主旨 的词语 联系作者 创作意图, 分层次理 解 这类词语含义往往比较丰富,除了理解其在语 境中的意义外,还要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理 解其深层含义。如对《荷塘月色》中“颇不 宁静”的理解,就需联系朱自清的创作意图。 词语类型 理解方法 具体分析 运用写作 手法的词 语  联系写作 手法,挖掘 背后意义 需借助这些写作手法,挖掘词语的含义,分析 其表达效果。如理解《荷塘月色》中“酣 眠”“小睡”的真正含义,就需解释其比喻义。 有特殊指 代意义的 词语 结合语境, 明确指代 内容 凡是使用代词的地方,所指代的内容前后必有 交代。阅读时要多加注意,明确指代内容。 有临时词 义的词语 分析语境, 理解临时 词义 这类词语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 2.四种重要句子的理解方法 类别 特点 方法 含蓄 句 在表达上含蓄,含 意丰富深刻,具有 警示作用,富含哲 理的语句 这类语句的理解需要从三个层面入手:第一 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 “句外意”。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 层上。 修辞 句 运用了比喻、拟人、 夸张、反语、排比、 对偶等修辞手法的 句子 先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再将句子“还 原”,即将修辞句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的意思明白的句子。 类别 特点 方法 主旨 句 文眼句,指能体现 文章的中心的语句 既要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联系该句所处的 语境,更要注意对观点、态度及情感句的把 握。 结构 句 总领句、总结句、 过渡句、照应句等 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结合内容来确定作 用。总领句常常概括段意或统领全文,理解 其含意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内容去找;总结 句往往放在结尾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其 上文中去找;过渡句当然要从它的上下句 (段)中去找。 3.理解句子含意的四个角度 (1)抓住关键,由词及意 这里的“关键”,是指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从某种意义 上讲,理解句子含意,就是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把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解 释透了,句子含意自然就清楚了。 (2)观察位置,把握联系 在理解某句话之前,不妨先留意一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它与上下文 的联系。一般而言,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 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 分析;如果是文眼句,就要结合全文作分析概括。 (3)关注特色,由表及里 把握文句的表达特色,是理解某些表达含蓄委婉的重要语句的关键。这 类句子往往意在言外,内涵丰富,如能看出其中所用的手法,那么句子含意的 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抓住主旨,联系背景 要弄清文中某个重要句子的含意,先要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才能站 得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理解句意,避免盲人摸象。另外,有些句子还要联系 作者写作时的特定背景,才能挖掘其深层含意。 【典例剖析】 【典例1】(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说 起 梅 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 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 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 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 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 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 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 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 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 “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 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 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 就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 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 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 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 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 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 花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 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 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 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 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 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 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 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 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 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 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 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 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 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 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 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 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 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 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 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 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 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 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 国人的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 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 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步骤 操作演示 第一步 聚焦题 干 析重点 题目要求“紧扣‘书香’与‘诗心’”,显然二者是答题 的核心。“书香”本义为笔墨之香,“诗心”本义为诗歌 的情感。除此之外,还要把二者放到句子中去理解,并结 合原文所要表现的主旨。 步骤 操作演示 第二步 结合文 本 定答案 “书香”的本义指的是笔墨之香,在文中指梅花的绘画作 品以及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诗心”本义 为诗歌的情感,在文中指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咏梅佳作。这 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中国人的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 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 的写照”。同时“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 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 答案:①“书香”本义指笔墨之香,在文中指梅花的绘画作品以及梅花所蕴含 的疏、瘦、清、斜之美。②“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在文中指从古至今有 无数的咏梅佳作,呈于书本,萦绕于心,把梅花的品格深入到血液灵魂和心里。 并且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陶冶人心。③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 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这种品格的赞美。 【备选典例】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窗 子 以 外 林徽因 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②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 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 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 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 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 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③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④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 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 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 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 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 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⑤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 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 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 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 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 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 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 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 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 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⑥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 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 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 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⑦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 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 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 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 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 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 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 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 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步骤 操作演示 第一步 聚焦题 干 析重点 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题干明确指出该题概括的信息点 是“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步骤 操作演示 第二步 结合文 本 定答案 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 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阅读原文可以发现,第 ②③④⑤⑦段都写到了窗子。第②段写“我”看到铁纱窗 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③段提到铁纱窗、玻璃窗,第④ 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 以外,第⑤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 体的。第⑦段写即便是出门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 内”,“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里说的就是心理 上的“窗子”了,结合全文来看,这心理上的“窗子”就是 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 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处暑以后,天气渐凉。 漫山遍野都是疲倦,犹如门前的野茉莉,克勤克俭开了一夏,真的累了。蜀 葵差不多全部枯谢,芦苇叶子自根部一点点枯竭,濒临枯瘦,仿佛焦墨的点点勾 画。桦树叶子,每天“哗哗哗”地往下掉,明黄色系,锦障一般华丽,衬得原本 萧瑟的秋天有了贝壳的脆响。地上的草尚绿着,但这种绿,再也不是蓬勃的绿, 是不出声的哑绿,克制的绿,如人到中年,苦的,冷的,历经得多了,一颗心难免 荒凉苍老,身体里也装了一卡车的疲惫。 秋天成了果实的天下,小区里,柿子、石榴、无花果一日日地充实自己,渐 渐饱满。微风振枝,熟果坠地,是木槿的紫白缤纷,也是糖炒栗子的软糯香 甜……银杏树上白果累累,疲倦而幸福地等待着圆满的凋落。鸟雀们吃柿子、 石榴、无花果,在飞行的过程中排泄,粪便一旦落入泥土,尚未消化掉的籽实则 发起芽来,于草丛里层出不穷地生长。自然万物的循环该有多么幽微和奇妙。 (节选自《秋有信》,有删改) 结合文章,说明文中的两个“疲倦”分别具有怎样的含义。(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个“疲倦”是指没有生气,没有精神。第二个“疲倦”是指果实累 累,压迫树枝,让树枝承受不住的样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我把黄河给你 曹 蓉 “我把黄河给你。”陈直起身,把手上的一块石头给我。 他说话的当下,我们正顶着烈日在黄河滩上拣黄河石。 我吓了一跳。他的口气好大。好像黄河是他的,从邈远洪荒的太古奔腾至 今的黄河是他的。可他这么慷慨大方地就把黄河给了我。 当然,他所说的黄河其实是一块像黄河的石头。但是,我却相信,它是 黄河。因为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从160万年前它就随黄河一路走来,然后一 直安静地守在这片黄河滩上。我能辨认它身上细致的水纹是黄河的血脉,那蜿 蜒弯曲的姿势是黄河的形态,甚至我能感觉到八千年前伏羲经过黄河时在石头 上留下的余温。 我一直相信,石头是有灵性的。 所以,我每到一处地方,只要有水流,有沙滩,我总会要拣一块小石带回去, 其实是带回一段河流的记忆,带回一段如河流清澈的古老爱情。 在这黄河滩上,我仍然期望找到一块美丽的石头,把黄河带回家。而我的 期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只是因为黄河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历史,有我们承 载几千年的情感。 陈幸运地拣到了黄河石。而我赤脚踏着滚烫的沙滩,在众石之中寻寻觅觅, 却一无所获。我不甘心,发誓要找到黄河石。当很多文人朋友上筏子漂流去了, 我却固执地留在沙滩继续寻找。令我沮丧的是,我用了长长的时间,竟找不到 一块烙下黄河印记的石头。我开始感到失望。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陈会把石头送我。当时,我连一点半推半辞的矜持 都没有,就惊喜若狂地收下了他送我的黄河。 我是不是太贪心?我要了黄河。我要了轩辕的黄河,要了伏羲和女娲的黄 河,要了每一个黄皮肤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黄河。 这么重的礼物,我能载得动吗? 返回成都之际,我把石头留在了西安。黄河仍在那里流淌着。它太重,太 重,我载不动它。它属于昆仑山,属于黄土高原,属于这片黄色的土地,和每一 个中华儿女。 属你,也属我。 “这是乾坤湾。”他平静地说,那语气就像是每天都见到它而处美不惊。 “黄河乾坤湾。”他又补充了一句,仍然很平静的表情。 “黄河乾坤湾!”我站在山巅惊呼起来。我是一个见了山,见了水,就容易 激动的女人,何况我面对的是黄河,是伏羲的乾坤湾,又怎么能做到不动声色? “你看,它像不像河图洛书?”他指给我看。 我极目远望,在沟壑纵横之间,在伏羲出生的叫伏义村的地方,与古道边一 个叫河怀的村子之间,黄河到了这里,突然乾坤一转,来了一个S型的大转弯。 像一条从混沌而来蜿蜒而至的游龙,怀抱了两条“阴阳鱼”,浑若一幅大化而 成的太极图。真是啊,是玉帝丢落在黄土高原重峦叠嶂之中的河图洛书! 它一直在那里,从四面八荒的太古,从刀耕火种的旧石器时代,它就在那里, 等着世人来参。 是谁发现了河图洛书,最先参透了宇宙天机?我故意考他。 伏羲。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传说,在久远久远的以前,太昊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常常在这黄河古道 上徘徊。伏羲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有一天,他登上山巅,俯视奔腾的黄河呈S 形从他的脚下流过。这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他顿悟 玉帝丢落在黄河中的“天书图语”,参破“天机”。于是,伏羲按天书图语,演 成八卦,创立了黄河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自伏羲发现河图后, 又差不多过了八百年,大地洪水泛滥。大禹寻找治水良策。相传有一天,他看 见洛河中出现一只五彩神龟,背驮“洛书”,背上的纹理如同文字。于是,大禹 发现了洛书,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而就在这片土地上,女娲用黄河的水和泥,创造了人类,捏出了泥做的男人, 水做的女人,捏出了天地万物。西方人用上帝创世的传说,写下了一部经典传 世的《圣经》,而中国人以自己诗意的方式,以自己独有的文化,打开了亘古永 久的美丽神话,打开了文明之门。 望着眼前奔来眼底的九曲黄河,我忽然发现,它不是一个偶然的转弯。它 是大化赋予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 中国人需要这样的转弯,历史需要这样的转弯。 黄河是苍凉的。从高耸的昆仑山到浩瀚的太平洋,经草原,越沙漠,它历尽 了多少沧桑,见过了多少边关的明月,大漠的风沙。 黄河是厚重的。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孕育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 数风流人物。它与长江一样,承载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和历史沧桑。 黄河是黄色的。我骄傲,我的皮肤是它的颜色。 黄河又是碧绿的。我知道,它曾经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啊。它是天上之水。 我深信并且坚持,终有一天人类会还原它的绿。变绿了,变清了的黄河,仍是我 心中那条悠悠万载滚滚东去的大河。 虽然我无法把黄河带回去,但它已经流入了我的生命和血脉,在我的心上 流淌。 (1)结合全文,说明画横线的句子中“转弯”的含义。(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黄河在流经伏义村和河怀村中间时一转,形成了浑若太极图的乾坤湾。 ②伏羲创立了黄河文化,使中华民族从愚昧混沌转向文明智慧。③这是大自然 赋予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命运转弯。 (2)如何理解“我把黄河给你”和“黄河仍在那里流淌着”这两句话的含意?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把黄河给你”这句话使用了借代的手法,表层含意“我把带有黄 河 图 案 的 这 块 石 头 给 你 ” , 这 句 话 的 意 思 是 “ 我 告 诉 你 什 么 是 黄 河 文 化”,“让你理解黄河给我们的启示”。 ②“黄河仍在那里流淌着”的“黄河”,一是指这条流淌了五千年的河流,二 是绵延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黄河像过去一样,一直汩 汩滔滔,奔流不息”,深层意思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依然代代相传,千古流 传”。 题型二 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必备知识】 【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关键能力】 理解散文标题含义四步骤 第一步: 理解标题 的本义 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它 的引申义。 第二步: 明确标题 的语境义 明确标题的语境义。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外,还有更为深层 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就必须找 到相关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就是指文中点题句,能概括本段文 字的句子,能透露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 第三步: 深究标 题的中 心义 深究标题的中心义。中心义指的是文章的主旨义及作者的情 感态度等。有时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也是本文揭示的中心。 答题前首先要对文章主旨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就 可以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顺藤摸瓜,并会对标题的中心义有更 加明确的印象。 第四步: 提炼整 合答案 从标题的本义、语境义、中心义中提炼答案,用文章的点题句、 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进一步印证标题的含义,往往会收 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精炼语言,整合答案。 【典例剖析】 【典例2】阅读1讲【即学即练】T3《水缸里的文学》,完成文后题目。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 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步骤 操作演示 第一步 聚焦题 干 析重点 题干中的关键词:“寓意”“表达效果”。寓意从表层含义与 深层含义入手。表达效果从情感、线索、对文章、故事发展的 作用以及读者感受等方面回答。 步骤 操作演示 第二 步 结合 文本 分析 意图 和内 涵 本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文学”,修饰语是“水缸”,题目可见 “文学”与“水缸”的关系,实际上是“文学”和“河蚌”,和仙女,和好 奇心,和想象力的关系。阅读文章第⑤段“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 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 满空虚,无论是对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第⑥段说“我的 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 的基本写照……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 好奇……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现实 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 激”。第⑦段说“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 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第⑧段说“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 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 步骤 操作演示 第三步 联系关 键 信息组 织 答案 从以上有效的答题语句可知:“水缸”是作者体味人生、引发 文学梦的主要对象,它引发了关于河蚌的故事,激发了作者的 想象力,保留了作者的创作活力,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一 种方式。水缸成了作者童年不能忘却的记忆。 答案:寓意:水缸与作者童年密切相伴,是作者童年认识世界,体味人生,引发文 学梦的主要对象;水缸引发了关于河蚌故事的论述,激发了作者诗意想象,是作 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方式。因为小时候物质所限,作者渴望但无法阅读儿童书, 水缸刺激作者想象、智力;水缸是作者童年时期的记忆,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 保留了作者奇迹般的创作活力。 表达效果:贯穿全文的线索,生动形象,激发读者想象力,吸引读者兴趣,由事及 理,作者通过幼年与水缸的关系,以及对水缸的好奇和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文学 创作的看法:保持好奇心,面对社会现实,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刺激孩子的想象和 智力,探索现实中的未知,体味人生。让孩子找到寄托物,去创造奇迹。揭示文 章的主旨。 【即学即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 瓦 共 舞 林延军 ①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 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水泥板平台门檐,父亲站在门檐上,接过母亲 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 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 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需 要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②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 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 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 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 几块瓦片。 ③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 “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 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 ④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 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 记忆中,父亲 “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 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 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 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 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⑤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 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 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 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⑥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 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 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 放进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 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 笑。 ⑦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城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 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 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 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 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 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 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 是衰老。 ⑧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 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 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 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 烧而成的瓦。 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 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 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 递瓦片的情景。 ⑩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 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选自2019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改) 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②表达 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③“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 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