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读文策略基于情感和艺术审美体验的古代诗歌阅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读文策略基于情感和艺术审美体验的古代诗歌阅读

ID:651147

大小:582.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节 读文策略 基于情感和艺术审美体 验的古代诗歌阅读 活动1:整体阅读·明“诗体”晓“结构”悟“语言”懂诗歌 【整体阅读·必备知识】 明确诗“体” (一)知晓诗歌“结构”特点 古体诗 以自然段为层 近体诗 绝句 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 四句最重要) 有的诗讲究起、 承、转、合律诗 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 词 上阕(片) 首句渲染气氛 写景(次)主句写景 尾句过渡 下阕(片) 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 抒情(主) (二)体悟诗歌“语言”特点 诗家语 (方式) 内容解说 示例 ①改变 词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 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 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 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 力。 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 瓜洲》),王维的“日色冷青松”(《过 香积寺》),以上句中“空”“绿”“冷” 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绘景 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强 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家语 (方式) 内容解说 示例 ②改变 词序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 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 特殊的效果,故意改变 某些词的词序。主要 体现在主语后置、主 宾换位等方面。 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和“鹦 鹉洲”为陈述对象(主语)后置。②白居 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 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为主宾换位。 诗家语 (方式) 内容解说 示例 ③省略 压缩词 语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 有跳跃性,于是,就产 生了省略现象,从而为 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主要有以下两个特 点:①答话蕴含问 话;②意象组合。 ①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 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 简压缩为二十个字。②马致远的《天净 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把多个意象直接拼 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④互文 见义 互文,表现在具体诗词中的情况: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 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 是同一件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其 意思应是“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来到船上”。 【整体阅读·关键能力】 从“四角度”入手,明确诗歌大意 明标题 看作者 析注释 读正文 标题是诗 歌内容和 形式等信 息的丰富 载体,是我 们理解诗 歌的重要 切入点。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作者 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 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 目的等。读诗歌时,必须了解作 者的遭遇、境况,了解作者所处 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 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 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注释是解释 诗歌中关键 字词的,它 往往暗示着 重要信息, 故一定要仔 细、认真地 审读。 从诗歌结构章 法入手,知基本 特点。再抓诗 歌中的意象、 用典、关键词、 诗家语等作整 体理解。 【整体阅读·阅读指导】 熟记古代诗歌阅读“四读法” 活动2:阅读实践·依“四读”法,读懂诗歌 【整体阅读·真题示范】 【真题研磨】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9分)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 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 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任务清单1·“四读”诗歌 一、读标题。从诗歌的标题看,这是作者写给自己诗友郑炼的一首赠别诗。 公元762年,郑炼离开严武幕府,准备起身回家乡襄阳。对于这位诗友的离去, 杜甫很是伤感。这首诗言简义丰,诗短情长,含蓄地蕴含了复杂的情思。 二、读作者。作者杜甫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 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且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 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的社会 矛盾,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 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三、读注释。注释中包含重点字词如①和重要信息②~④这些对作者表达 情感有着暗示作用。 四、读诗歌。首联“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开篇点明“困局”:这个 世界兵荒马乱,而自己困居柴门,年老多病。颔联“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在两般伤心事上又递一层:老友即将离开,面对离别,怎不叫人心惊神伤!颈联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突然一转,从叙事与议论回到写景上来,但又写得 不那么实。这隐隐是一种生离死别般的忧伤!一个“春”字,所含的是一种温 暖。虽路途遥远,再见无期,但诗人希望友人在道路尽头遇到一个春天! 【诗意解读】   首联开篇点明“困局”:这个世界兵荒马乱,而自己困居柴门,又老又病。将 个人遭逢与国家离乱结合起来,是典型的杜甫式写法。颔联“把君诗过日,念此 别惊神”,在两般伤心事上又递一层:老友即将离开,面对离别,怎不叫人惊心伤 神!“过日”是度日之意,为什么要用“过日”呢?郑炼的诗好比美酒,能让自己得 到些慰藉,藉此度过难捱的时光。所以,郑炼的离开,就意味着醇酒不再有,于 是用了“惊”“神”二字写吃惊、失神。颈联“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突然一转 ,从叙事与议论回到写景上来,但又写得不那么实。这里用峨眉代指蜀地,目的 是引出下句的“岘首”——襄阳的代指,意在说明两地距离遥远。这隐隐是一种 生离死别般的忧伤!古代交通极不方便,一别成永诀,在当时实为寻常。所以, 相信郑炼读到此处一定会黯然神伤!不过,此联还是留有希望在的。联末一个 “春”字,所含的是一种温暖。虽路途遥远,再见无期,但诗人希望友人在道路 尽头遇到一个春天!同时这个“春”字也领起了下面诗意的转折——“为于耆 旧内,试觅姓庞人”。庞德公不仅是个隐者,更有识人之能,诸葛亮和庞统的 “卧龙”“凤雏”之称,皆来自他。杜甫希望郑炼回到故乡,寻找贤人庞德公 的踪迹,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朋友能觅得识己者,一展才能的想法。当然,这也包 含了杜甫自己的希望。 任务清单2·精准解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点拨】第一步,审明题目,明确要求 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析选项 选项 分析 A项 通过首联“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可知,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 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通过“戎马交驰”“老病身”可以判 断出来。 B项 “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理解,诗人想到 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不是为 “离别”而心惊神伤。“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 C项 通过诗歌尾联“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可知,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 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项 细品诗歌,全诗前三联对仗,前两联看似随意,其实工整。而第三联以“峨 眉”对“岘首”自然天成,堪称绝妙。全诗表达的情感复杂而多变,由自 伤到不舍,再到宽解与希望,几番转折,表达婉曲。在手法上,多用典故,在 看似平直的叙述中,深含多层意指,从而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效果。同时,它 又具有杜诗特有的格律谨严的特点。 第三步,整理思路,做出答案 【答案】B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点拨】第一步,明确考点,掌握思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需要抓住诗歌中意象的 基本知识及相关内容解答。 第二步,分析诗句,找出含义 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峨眉在蜀地,代指诗人分别的地方,而岘首 在襄阳,是友人要回的故乡。诗人用了“地阔”“天高”形容两地,是说两地 距离遥远,山高水长,经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又逢战乱,一别两人存亡 不定,那种不愿分离之情见于言外。 第三步,整理语言,规范书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 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