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山东各地2021届高三一模古代诗歌汇编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山东各地2021届高三一模古代诗歌汇编 含答案

ID:651194

大小:33.5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各地 2021 届高三一模古代诗歌汇编 2021 年 3 月济南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15~16 题。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 谓①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注]①张谓,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标题中的“同”即为“和”,这是一首张谓为王徵君的《湘中有怀》所作的和诗。 B.梦回故土,思乡难眠,无心读书,借酒浇愁,诗人描绘出此时寄居他乡的情状。 C.颈联“不用”“偏宜”两词一否定一肯定,斡旋其间,使愁情表达更加深婉有致。 D.尾联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异曲同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15.D 16.张谓的诗有淡妆之美: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请从首联或颔联中任选一联进行 分析。(6 分) 16.示例一:首联表面上只是客观地以洞庭秋景入题,用语平易;(2 分)实际景中寓情,用 意深远:(2 分)用本就令人善感多怀的秋季和八月仲秋的特殊时间来表达寄身他乡的愁情; 用“湘江北流”表达随眼前江水回到北方的渴望和实际无法实现的伤感。(2 分) 示例二:颔联表面直抒胸臆,不事雕琢;(2 分)却又时空交感,虚实结合,暗含巧思:(2 分)“万里梦”从空间角度极言乡关遥遥,“五更愁”从时间角度道尽思乡愁深;“还乡” 为虚梦,“为客”方为实情,虚实结合,凄凉无限。(2 分) 2021 年 3 月潍坊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醉中出西门偶书[注] 陆游 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 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交代了作者赋闲、住在古寺里面无事可做、只能以酒来消解心中苦闷的生活状况。 B.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C.颈联在今昔对比中叹时光流逝,诗人满怀悲伤遗憾,只能靠追忆少年时的抱负自我宽慰。 D.同为出猎场景,“极目寒芜雉兔骄”与苏轼“西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15.C(“叹时光流逝”“自我安慰”错) 16.有人评价此诗:“愤懑却不消沉。”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16.①耽酒之寂、蜀地之悲和郊外之芜表现了诗人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②负于朝廷 的愧疚感、为国征战的宏愿、不迎合世俗的操守则表明他依然保有壮志豪情和高尚品格。(6 分。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2021 年 3 月青岛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山房春事二首 岑 参 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一的“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蝶飞蜂忙的景象,表现了山房春日的勃勃生机。 B.其一的三、四两句借柳枝与山花来写风,彰显出诗人观察的细微与笔力的不凡。 C.其二的最后一句,诗人在萧条的主画面背景上添上几笔艳丽的色彩,构思精巧。 D.两首诗的语言清新明快,风格近于田园诗,迥异于岑参为人所熟知的边塞诗风。 15. D 16.两首诗均写了山房春光,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6 分) 16.①其一通过描绝浓郁的春光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或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 的喜悦。 ②其二借梁园的萧条、颓败、寂寥之景,表达诗人的伤感之情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2021 年 3 月烟台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雕鹗在秋天 范仲淹 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 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①。 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 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 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暌。 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 【注】①攀跻:攀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二两句写雕鹗翱翔于深邃旷远的天空,正满怀雄心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 B.“摇落”照应“秋天”,写出人间凋零的景象;只有天外才是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 C.“群毛遁”“百鸟暌”写了走兽飞禽对雕鹗躲避退让,衬托出雕鹗不可抵挡的气势。 D.最后两句写雕鹗乘风高起、一往无前、直出玉关的豪俊身姿,气象雄浑,境界廓大。 15.A(“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错。“肯”相当于“岂肯”,意为“哪里、怎么”, 表反问语气;雕鹗不愿依木而栖,表现了作者想要一展才华、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16.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6 分) 16.①运用比喻,将长河比作匹练,将太华山比作拳头,生动地写出了雕鹗眼中山河的渺小; (2 分) ②运用衬托,以山河的渺小衬托出雕鹗的飞翔之高、气魄之大;(2 分) ③托物言志,借雕鹗的高飞秋汉、睥睨山河,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 向。(2 分) 2021 年 3 月临沂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春日五门①西望 王建② 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御堤。 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 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 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 【注】①“五门”,又称午门。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墙有丹凤门、建福门、望仙门等五个门, 故云。②王建,中晚唐著名诗人。③唐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百戏等,成为宫廷不可 或缺的享乐活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尘起”一句既是写景,又有象征意义,为下文写唐玄宗的荒嬉张本。 B.颔联是对唐玄宗“舞马”“斗鸡”场面进行正面描写,语言庄重典雅。 C.本诗采用对比手法,将今之景与古之事进行对比,极见作者的匠心。 D.本诗是对唐玄宗荒淫享乐误国的讽刺,全诗却无一语直接表现讽刺。 15.B(“语言庄重典雅”不准确,应为口语化,生活化。) 16.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 分) 16.①第二联是虚笔叙事,这是“五门西望”而产生的遐思;后四句是实笔写景,是真实的 景物描写。先虚后实。②尾联,“阴”和“冷凄凄”,既是写实的景语,又饱蘸着作者抚今 追昔的伤痛之情,将实景和心境融合为一,景中寓情,虚实结合。(共 6 分。第①点 4 分, 第②点 2 分。) 2021 年 3 月德州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②每小息,杖屦③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床敷:安置坐具。③杖屦: 扶杖漫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 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承春风慷慨赐予的“清阴”,抒写小路的蜿蜒曲折,树木的葱茏茂密,屋宇的隐约 可见,动静结合,更显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 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 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15. B(“动静结合”不正确) 16.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冲淡平夷)之中,令人不觉。” 请结合这一评价赏析尾联用词的精妙。(6 分) 16.①“唯”,只有。如今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几乎无人来访,知音全无,只有途经此 山的鸟儿,偶尔来安慰一下自己。在平和闲淡之中,流露出诗人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②“遗”, 赠送,留下。运用拟人手法,将北山之鸟视为知己,在此宁谧的氛围里,鸟儿飞过,留下一 片“好音”。明写鸟声,实则衬托诗人罢相后的孤寂心境。(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2021 年 3 月泰安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惊蛰二月节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初”字,意味着孟春初来早,道出了诗人对于惊蛰节气的喜爱。 B.诗的第二句从大处着笔写美丽的春光弥漫大地,更显现了季节的美好。 C.颔联实写“桃花”“春鸠”,表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突显春意的浓烈。 D.诗的尾联由自然写到田间忙碌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赞美。 15. D(“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由衷的赞美”错,应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16.诗的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蕴含着什么哲理? (6 分) 16.①使用拟人的手法(1 分)描绘了一幅春日时光催促、(1 分)草木争相按节令萌发(1 分)的生 机勃勃的景象,(1 分)②蕴含着世间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规律的,(或者:世间万物都应因时而动) 我们人类也应该顺应之的道理。(2 分) 2021 年 3 月滨州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②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③。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④鸡翘:鸾旗车 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 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 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 D.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 15.C(“动静结合”错,写的都是动景。) 16.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6 分) 16.(1)不贪图荣华富贵。从“非白璧招”中,可以看出项判官并非贪图荣华富贵之人。(2 分)(2)作者祝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2 分)“能强饭”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 努力加餐,保重身体;“华簪常得从鸡翘”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能够常常伴随在皇帝身边, 仕途顺利。(2 分)(本题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2021 年 3 月菏泽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高 启①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②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人。诗题中刘将军和杜文学是他的好友。②鸟∶大鹏鸟。《庄子·逍 遥游》中有“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诗人和朋友晚登西城,触目所及,树木凋零,仰望夜空,北辰闪烁,不禁悲从中来。 B.颔联中诗人写自己客居他乡飘零江湖,不禁悲叹∶偌大天下竟然没有一个经世济民、治国 安邦的人才。 C.颈联中“生”字生动传神,好像鹏鸟借助风力才长出了翅膀,突出了风对鹏鸟展翅飞翔的 重要意义。 D.尾联和首联遥相呼应,情绪一改悲伤为豪迈健壮,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于沉郁中见昂扬。 15.B(“不禁悲叹……”错误,此处运用反问、暗指刘、杜二位友人就是经世济民、治国安 邦的人才)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概括。(6 分) 16.(1)对天下战乱频仍、时局动荡的忧伤。(2)对朋友出众才能的赞美。(3)对友人救 世济民的勉励和自勉。(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2021 年 3 月聊城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江南柳·隋堤远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15.下列对这首词用字艺术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远”字既写隋堤之远,又写行人旅程之长,也刻画出送者目送留恋的情态。 B.“何况”一词表现了情感的递进,见人离别尚能生态,自己送别的愁绪之浓自不待言。 C.“重”字写主人公独倚高楼,一遍又一遍地仰望新月,尽写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D.“愿”字引出女主人公化身明月伴人远行的心意,使词意具有浪漫气息。 15.C(“一遍又一遍地仰望新月”错误) 16.本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何特点,请进行简要分析。(6 分) 16.(1)借景抒情,上片“隋堤”“波急”“路尘轻"构成一幅典型的送别图景,下片写夕阳西 下,新月初升,寄托着主人公浓重的留恋思念之情; (2)虚实结合,本词既写了眼前的送别景象,又表达了化身明月伴人远行的愿望,将思念之 情表达得绵长浓重耐人寻味; (3)烘托,以古今离别之情衬托自己的离愁别绪,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 2021 年 3 月日照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①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②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张九龄由尚书右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 忠而被贬,遂作此诗。②伊,语气助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冬犹绿”“岁寒心”赞颂了江南橘树不畏严寒的本性和坚贞不渝的节操。 B.“嘉客”指亲贤远佞的圣明君主,“阻重深”借重重阻碍寄寓仕途坎坷之悲。 C.人的命运难以预料,但福祸往复循环,作者对重返朝廷受到重用仍有信心。 D.诗人有感于朝政的黑暗和个人的被贬,以橘树自比,托物言志,意蕴深远。 15.C [解析]“作者对重返朝廷受到重用仍有信心”不当。 16.对比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6 分) 16.①橘树与其他树木对比,突出其耐寒的特点;②橘树自身的形质兼美与受到的冷遇对比, 突出作者对橘树的惋惜;③橘树和桃李不同际遇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愤慨不平。④作者向往 的清明政治环境与黑暗现实对比,抒发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 [评分标准]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2021 年 3 月淄博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孟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商鞅[注]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注: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到了多方责难,有人指责他违背先王之道,舍弃王道讲霸道。本诗 即为此事而做。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孟子虽逝,但他的文章遗留后世,阅读这些文章可想见其风度与品格。 B.尽管很多人指责王安石迂腐,但孟子阔达乐观的性格足以给他慰藉。 C.商鞅重视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民,为治理国家留下了宝贵经验。 D.作者认为商鞅能够让政令得到贯彻执行,告诫人们不要对商鞅非议。 15.B(B 项中“阔达乐观的性格足以慰藉后世”于文无据) 16.请简要概括这两首咏史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6 分) 16.(1)以议论入诗,通过对古代人物的评价和分析展开议论,观点明确。(2)借古喻今, 借古人古事反驳政敌的非议,坚定自己的政治主张。(3)议论、抒情有机结合,表明自己 的心迹与情感。(本题 6 分,每点 3 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021 年 3 月济宁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① 西湖载客恣游从②,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③。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 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 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 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 C.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 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并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乐”到“惭”,丰富了全诗的内 涵。 15.B(“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不正确,“半佛宫”应该是指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 16.“先忧后乐”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但这首诗却似乎有“乐” 无“忧”,对此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你的看法。(6 分) 16.①诗人曾通过不懈努力,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荒,为百姓解“忧”;如今看到当 初修好的寺庙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十分欣慰,这才“乐”上心头。 ②即便如此,诗人仍为自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 ③所以,这首诗仍然体现了诗人心忧天下、效力家国的深厚情怀,与他“先忧后乐”的精神 是完全一致的。(共 6 分。每点 2 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