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复习风向标散文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全国
Ⅱ卷和全国Ⅲ卷分别选了一篇现代散文和一篇当代散文,2020年全
国Ⅲ卷也考查了当代散文。从考查内容看,散文句子含义的理解、
文本特征、表现手法和主旨内涵等,都是考查的重点。
第一步 -6-
预习——做真题,洞悉高考怎么考
(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5分)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
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
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
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
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第一步 -7-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
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
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
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
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
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
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
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第一步 -8-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
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
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
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
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
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
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
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
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
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汽,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
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
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第一步 -9-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
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
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
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
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
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
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
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第一步 -10-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
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
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
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
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
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
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
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第一步 -11-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
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
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
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
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
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
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
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
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
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
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
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
殊感情。(有删改)
第一步 -12-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
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
“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
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
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C
第一步 -13-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的
能力。C项,“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
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表述错误。作者写火车、挎包、铁
锤等事物,是因为这些寻常事物激励了作者的成长,引领着他在人
生中不断奋进;成全他的文学创作的是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锻炼
中的成长。
第一步 -14-
2.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
车的念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
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
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脉络层次的能力。作者按
照“说火车—不顾恐怖和冰冷去看火车、听火车的声音—看到火
车—抒发感受”的思路来写,而说火车是为看火车做铺垫,看到火车
及其标志又引出下文关于作者的一生和锤头镰刀之间联系的描写。
第一步 -15-
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
文的。(6分)
参考答案: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
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
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锤头”相
关;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
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第一步 -16-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意蕴及在文章布局谋篇方面的统摄作
用的能力。解答时可从以下五个角度分析:一是思考标题的内涵,
二是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三是思考题目
是否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四是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
或哲理,五是思考题目是不是文章的线索。题目浅层次的含义就是
“夜晚的火车呼啸而过射出的巨大光束”,深层次的作用则是从对作
者成长的激励作用及深远的象征意义上来说的,“记忆里的光”是引
领作者一生奋斗与成长的“锤头与镰刀”,也是照亮中国黑暗历史的
时代光亮。这样由浅入深,对全文内容起了统摄作用。
第二步 -1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研习——研方法,聚焦考题怎样答
整体阅读方略掌握基本知识,从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
一、散文的特点与分类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
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
小;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
地表现中心思想);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④形式多样,
结构自由洒脱;⑤表达方式灵活,可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
一体。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第二步 -1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记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
较为平常的人和事。讲究以小见大,借所写人和事寄寓感情,或抒
写由此得到的感悟。叙事散文很少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
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表现一个主题,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
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
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步 -1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写景状物来抒发主
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情景交融”。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
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
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有所寄托,托物言志,以达到抒情的
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
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做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
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二步 -2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性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
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议论性散文
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往往从一个点入手,入题较小,点到为
止,不过于直白,留有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对人生、对
生活的感触,写出个体感受。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引发对类似事
物的联想和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
(升华点)。
第二步 -2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从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
从散文的特点和一般写作规律去把握,便能很容易地读懂散文。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入手。
1.审标题,明对象,寻找解读钥匙
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
有的甚至明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分析散文标题,把握标题的特
征,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可以说,散文的标题就是解
读散文的一把钥匙。
第二步 -2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找线索,理思路,梳理行文脉络
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其思路的
具体体现。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
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
物,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
确文章的主旨。当然,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
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中句与句
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
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构,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明确
文章主旨。
第二步 -2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散文的结构思路多种多样,现就常见的几种结构思路列举如下:
第二步 -2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2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3.抓关键,明情理,领悟深层意蕴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出
文章的主题;从所写的事件来分析、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感情。
另外,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
考,议论性散文尤其如此。因此,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
嚼,通观全文,辨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
4.品语言,悟特色,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富于形象性,
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
文的语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语言的特点、
语言的风格、语言的技巧等。
第二步 -2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雷鸣的瓦
韩小蕙
①灰色,泥质,中间是逐渐凹下去的圆弧边际线。也没看出诗歌或
散文里吟咏的什么“沧桑感”“历史厚度”“民族表情”“存量文化增量
文化”等——汉瓦也是瓦,本色的瓦,盖房子用的瓦。岁月苦短。两
千多年前的瓦,到今天,仍然是瓦,仍然叫瓦,仍然是瓦的本相。就像
我们华夏子孙,今天仍然是黄皮肤黑头发,仍然说汉语,仍然叫中华
民族。
②不同的只是,瓦,在飞快地消失!
第二步 -2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③过去,我们谁不是生活在瓦的君临之下?比如家宅之上的青瓦,
虽然不声不语,却天天眷顾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大院门楼上的大灰
瓦,高兴地迎候着我们归来,也在管束着我们的出行。街道两旁的
建筑上,时时都有大大小小的瓦眼,在关注着我们的大秘密、小秘
密。再如,公园的围墙是花瓦、彩瓦、翘檐瓦、艺术瓦们粉墨登场
的舞台,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精彩的节目在争奇
斗艳。更有少数民族的多形多状、丰富多彩、气度万千的瓦们,开
阔着我们关于瓦的视野……
④尽管如此,我们却在长期中,对身边的瓦朋友、瓦爹瓦娘、瓦哥
瓦姐、瓦保护神,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对它们的感情和思想一
点也不在意。因为,瓦们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到不起眼,不起眼到
被人忽视,被人忽视到就像空气一样虽存在却如同不存在。直到有
一天,瓦,瓦们,突然从我们的视野中减少、撤退,集体大规模地消失,
我们才猛然惊醒,拍着自己的胸膛叫道:“糟了,瓦被我们错过了!”
第二步 -2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⑤确凿,瓦已经被我们错过了。现在,别说城市,哪怕是最小的城
市,也已是一片玻璃钢幕墙节节进犯而大获全胜的战场。即使在农
村,就是在很偏僻很偏僻的山旮旯里,农村也早已被瓷砖、不锈钢、
预制板所统治。瓦们呢?躺在屋角、院角、村角的尘埃里,像前朝
的灰头宫女一样,落寞,心死,一任身前身后,荒草萋萋……
⑥有识之士就出来抢救了,大声说这是民族遗产,物质的和非物质
的;又说是精神支撑,传统的和现代的;还说是文化攸关的,是上层建
筑同时亦是经济基础的;以及是绿色的、低碳的、环保的、国事家
事的、千秋万代的……
第二步 -2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⑦还有人身体力行,想尽绵薄之力留住瓦。比如陕西的设计大师
余平,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终止频获国内国际大奖的建筑设计项
目,十多年间在偏乡僻壤中行走,像夸父逐日一样寻瓦、觅瓦、追
索瓦、解读瓦,整日和瓦们相伴相生……
⑧更有人搭上大把的钱财,舍上年华和身家,期冀让瓦重新回到生
活中来。比如儒商赵少君,把生命前半程赚的钱都转投到了“瓦库”
上面,目前已经在西安、郑州等地建成了四个“瓦库”。“瓦库”,顾名
思义就是“瓦的仓库”,实地看看,是把茶放在“瓦的仓库”里面喝,或
者说在“瓦的仓库”中开茶楼,让人一边品茶,一边认识从全国各地呕
心沥血搜寻来,又挖空心思装饰成各种造型墙的白色、黑色、灰色、
红色、黄色、绿色、大块的、小块的、长方形的、半圆形的、三
角形的、矩形的各方各地、各年各代的瓦们……
第二步 -3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⑨甚至,还有人为瓦召开了研讨会,唏嘘,感慨,悲伤,叹惋,追怀,疾
呼,宣誓,要为留住瓦而皓首穷经,而披肝沥胆,而所向披靡,而愚公移
山,而奋斗不止……
⑩然而,尽管他们全都抱定了钢铁的信念,不把世界“瓦”起来绝不
收兵;可是我,可悲的直率的我,还是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女士们先生们至爱亲朋们,瓦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今天,已
是网络无处不在的世界,人类怎么可能倒退回农耕文明的岁月呢?
虽然代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瓦,和进城的农民工一样纯朴憨厚、吃
苦耐劳,可是不经过工业文明加高科技文明的脱胎换骨的改造,它
们怎么可能肩负起新时代文明的重任呢?”
我们不可能回归瓦了,就像不可能砸烂电视机、电脑、手机、
汽车、飞机、磁悬浮列车和核电站一样。
多少恨,人奈何?今天的瓦,只能是这样的一些符号了。
第二步 -3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文化记忆:记住历史,我们曾经是这样走过来的。
文明标尺:标示高度,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传承血脉:薪火相传,高贵和优秀的精神永在长江和黄河中奔流。
借鉴修正:返璞归真,反思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天道
和人道的规则?
更新观念:回归自然,照鉴我们今天的一切一切,是否在为生态
和环保加分?
激发砥砺:以瓦为镜,为了民族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对消费抱
有高度的警惕,摒除贪图享受的私心,滋养最自然、最普通、最本
色的仁人之心,先天下,后喜乐。
第二步 -3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而在我的内心,我自己最心仪的,还是瓦的平民化。瓦有很多我
个人非常认可的优点,比如说它们是质朴的、踏实的;把自己隐藏
在集体中的,不炫耀不声张不出风头的;最本真最本质最本色的,不
虚伪不矫饰不巧言令色的。鲁枢元教授说:“大自然是神。”韩小蕙
跟着说:“瓦乃自然之子。余宁愿自己是一块瓦。”
曾经屈原时代,价值观乃高庙堂而矮江湖,所以对瓦的印象很不
好。屈大夫对瓦的评价亦超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而今换了人
间,别的屈说也许还都差不离,唯独对瓦的贬评,应该纠正了,赶快从
审丑的小木舟上撤下来,改乘审美的航天飞船吧。
于无声处,请静下心来,谛听瓦之雷鸣。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第二步 -3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一、审标题,明对象
1.标题是《雷鸣的瓦》,可见“瓦”是写作的对象,也是作者抒情的对
象。
2.作者为什么说瓦“雷鸣”?这是文章的核心问题,是思考的中心。
二、找线索,理思路
1.看散文类型
从文章写作的对象看,这是一篇“怀念式”的散文,这类散文的基本思
路是: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2.看散文内容
文章共22段。
第①~②段写眼前的瓦。写瓦两千年来本相没有变化,仍然是瓦,只
是“瓦,在飞快地消失”。“飞快地消失”正是作者抒情的着眼点。
第二步 -3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③~④段写过去的瓦。过去的瓦是我们的保护神,参与我们的生
活,见证我们的情感。然而,不经意间,瓦们全撤退了。
第⑤段再写眼前的瓦。写瓦的落寞与寂寥,一如前朝的灰头宫女。
为下文写人们设法抢救瓦做准备。
第⑥~⑨段写人们对瓦的抢救。有识之士奔走呼号,余平等人身体
力行,赵少君等人倾囊相救,还有许多人召开研讨会,唏嘘,感慨,悲伤,
叹惋,追怀,疾呼,宣誓……
第⑩~ 段,写“我”对瓦的态度、揭示瓦的意义。瓦的时代已经
过去,我们不可能重回瓦的时代,瓦只剩一些象征性符号的意义。
最后两段,揭示文章主旨。借屈原曾说的“瓦釜雷鸣”一词,呼吁人们
“静下心来,谛听瓦之雷鸣”。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本文有两条线索,“瓦”是贯
串全文的明线, “我的情感”是安排材料、组织文章的暗线。
第二步 -3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抓关键,明情理
1.“我”的情感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均是“我”的情感的直接表露。
2.文章的主旨
瓦作为一种建筑组件,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不可能重回瓦
的时代;瓦的平民化精神和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
铭记。
四、品语言,悟特色
本文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第二步 -3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借“瓦”抒情的散文,文中的“瓦”既有实质意义,也有其他
含义。作者在写“瓦库”“瓦的仓库”时使用了双引号,作用是表示特
殊含义,需要强调。
B.“瓦”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
台,我们不可能回归瓦的时代了。因此,作为建筑材料的瓦在我们
生活中消失是一件好事。
C.面对“瓦”的消失,有识之士意识到瓦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遗产意
义,于是采取了保护行动,出资出力,奔走呼号,使各种类型的瓦都得
到了有效的保护。
第二步 -3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D.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借屈原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揭示文章标题
《雷鸣的瓦》的含义,这样写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悬念作用,但也使
文章的主旨不易把握。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B项,“瓦在我们生活中消失是一件好事”不合文意;C项,“使各种类型的瓦
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理解错误;D项,“不易把握”说法不当。
答案解析
关闭
A
第二步 -3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结合全文内容简述,“瓦”在现代生活中的状态与意义。
状态:被边缘化地存在于收藏中,存在于“瓦库”中,存在于研讨会中。
意义:今天的瓦,只能是文化记忆、文明标尺、传承血脉、借鉴修
正、更新观念、激发砥砺这样的一些符号了。瓦代表民族传统的
优秀品质:本色、本质、本真,质朴而平凡。
3.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谈谈作者为什么给文章起名为《雷鸣的瓦》。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历史上瓦一直作为平凡、
平庸的代表而被贬损。时代变迁,价值观念的变化使瓦具有新的价
值审美意义。作者化用屈原的语句作为题目体现了瓦在历史中意
义的变迁,“雷鸣”二字是希望瓦朴素、本色的品格在新的时代得到
彰显。
第二步 -3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抓住内容和特色,速解散文选择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从2017年开始改为四选一,散文阅读
题当然也是如此。散文阅读的选择题一般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
方面设题。“内容”即“写什么”和“为何写”,艺术特色即“怎样写”。
这两点是理解所有文学类文本的关键,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抓住内
容(写什么,为何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无论是读文还是解题,都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步 -4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以2017年全国Ⅱ卷为例,看看散文选择题的各选项是从哪些角度
设题的。
(原文《窗子以外》见“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下列对文本相关
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第二步 -4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4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4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4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1.快速读文三步骤
第二步 -4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4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4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速解选择题三步骤
第二步 -4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解题示范](以上面A项为例)
第一步,标注选项关键词。
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
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
选项中有“第二段”的明示,原文中的第二段即信息区间。
第三步,细读文本作比较。
第二步 -4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段描写乡下人的背影,有肖像、动作的细腻描写,与A项的
“描写”“背影”和“笔触细致”的表述一致;这些描写表露出“我”对他
们的陌生与好奇,与A项中的“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表述一致;第二
段末提到“铁纱窗以外”,接着第三段发出“永远是窗子以外”的感叹,
这又与A项中的“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的表述一致。故A
项正确。
第二步 -5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
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
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
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
白木棒,一个是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
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
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第二步 -5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
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
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
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
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
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
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第二步 -5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
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
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
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
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
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
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
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
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
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
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
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第二步 -5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作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
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
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淳朴的人情
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
得的。
第二步 -5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
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
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
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
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
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
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
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
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
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第二步 -5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问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
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
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
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
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
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错。原文倒数第二段,作者说“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
可以知道点内地淳朴的人情风俗”,最后一段作者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
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
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
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据此比对可知。
答案解析
关闭
B
第二步 -5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考法
思路是作者为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
序。结构是思路的外在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全篇
结构,分析段群结构和段内结构。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
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全文阅读。
第二步 -5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一 把握整体结构、思路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20·全国Ⅲ卷)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
合作品具体分析。
(2018·浙江卷)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2016·北京卷)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
全文做简要说明。
(2015·江苏卷)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2015·北京卷)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
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第二步 -5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1.了解散文结构安排的五种类型
文章的整体结构,体现的是文章段落与段落、段落与篇章之间的
内在联系。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其实是对作者安排材料的方式
和布局谋篇特点的把握。
散文常见的结构安排类型有五种:(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2)按
空间位置安排结构;(3)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4)按
线索组织材料,安排结构;(5)按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
材料,安排结构。
第二步 -5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掌握解答结构思路题的实用方法
第二步 -6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
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寻找
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
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
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
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
全文整体上写×××。
第二步 -6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1概括整体思路
(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
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
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
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
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
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
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
交道的熟人了。
第二步 -6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
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
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
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
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
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
出神秘感来。
第二步 -6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轮到老腔登台了。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
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
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
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
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
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
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
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
自的琴弦。
第二步 -6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
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
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发白眉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
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
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
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
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
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
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
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
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
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第二步 -6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
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
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
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
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
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
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
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
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
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
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
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第二步 -6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
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
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
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发白眉老汉,还是其他
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
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
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不得而知,何以
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
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
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
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
律。
第二步 -6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
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直到现在,一直
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
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
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
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
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
第二步 -6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
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
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
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
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
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
的。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第二步 -6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问题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做简
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要点一: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来产生神秘感。
要点二: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要点三: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要点四: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
艺术魅力。
第二步 -7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结构思路的把握,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
握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体会命题人的意图——
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可见要写出情感变化的阶段
性来;仔细读文本,看看作者开始对老腔有怎样的认识,后来是如何
发展、变化的,最后这种认识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依据这种思路分
析文本,可以发现:先陌生,初听后震撼,再听时怀疑有乡情带来的偏
爱,最后才发现老腔真正的底蕴。据此作答即可。
第二步 -7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2寻找文章线索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
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
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第二步 -7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
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
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
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
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
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
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
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
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第二步 -7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
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
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
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
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
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
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
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
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
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第二步 -7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
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
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
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
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
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
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
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
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
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
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
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
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第二步 -7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
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
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
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
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
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
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
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
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
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
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第二步 -7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问题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
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
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解析 本文围绕家里烟道传来的各种气味行文,故而线索为“气
味”。线索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文章将不同人家的生活方式、生活
态度用“气味”串联起来,很好地体现了邻居不同的生活状态。答题
时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用“气味”这个生活中的细节,它和主题有
什么关系。作者对各种气味并没有明显的褒贬,是一种理解和包容。
第二步 -7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3分析布局谋篇特点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
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
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
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
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
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
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
蜜汁一样醇甜。
第二步 -7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
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
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
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
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
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
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
韵和京都风光。
·········
第二步 -7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
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
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
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
“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
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
地的“女娇娃”?
第二步 -8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
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
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
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
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
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
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
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
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第二步 -8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
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
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
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
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
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
绝。
第二步 -8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
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
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
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
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
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
消淡了许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
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
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
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
大书“为民做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第二步 -8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
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
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
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
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
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
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
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
第二步 -8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
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
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
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
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有删改)
问题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5分)
第二步 -8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参考答案 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首先找出文中分别写街、
人、灯的文段,然后分析作者描写的街、人、灯的特点,如街的繁
荣,人的众多,灯的千姿百态、飞旋流转,最后分析结构安排上的用
意,写街是为写人做铺垫,写人是为写灯埋伏笔,就这样层层铺垫,层
层推进。
第二步 -8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二 分析句段的作用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8·北京卷)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
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18·天津卷)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
虹关古村?
(2017·天津卷)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2015·山东卷)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015·湖北卷)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
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4·四川卷)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013·天津卷)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以拟声词
“扑哧”收尾有何效果?
第二步 -8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1.了解句段的一般作用
对句段作用的分析,是侧面考查文章结构思路的常见方式。某一
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因所处位置和安排结构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散
文句段的常见作用如下:
第二步 -8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8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掌握分析句段作用的三个角度
(1)内容主题角度。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句段对人物刻画、情
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
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角度。结构角度可考虑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
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
示、揭示了什么样的内容等作用。
(3)表达技巧角度。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如
果有,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
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第二步 -9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看清题目要求分析的是哪一个句段,落实句段在文中的位置。
2.把握句段的具体内容,找出句段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规范答题]
分析句段作用一般的答题模式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第二步 -9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4开头段的作用
(2015·山东卷,《四堡雕版》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目。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
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
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
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
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
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
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
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
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
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第二步 -9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
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
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
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
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
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
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
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
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第二步 -9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
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
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
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
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
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
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
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
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
黑和泛臭的雨水。
第二步 -9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
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
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
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吗?
问题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①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出下文对四堡雕版
的介绍。②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
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
背景。
解析 这段文字处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
分析其作用。内容上,写建安雕版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和建安图书
的独特的审美趣味;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四堡雕版的喜爱以及对其
消亡的惋惜之情。
第二步 -9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5中间段的作用
(2014·四川卷,《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
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非要悠
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
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
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
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
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
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第二步 -9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
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
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
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
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
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
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
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
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
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
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第二步 -9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问题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6分)
参考答案 (1)生动地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2)
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
具说服力;(3)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
有致,富于变化。
解析 分析段落作用类题目宜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如本
题,内容上突出山水自然对陶冶人的心灵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
等。
第二步 -9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6结尾段的作用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
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
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
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
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
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
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
芒的,不禁使我艳羡。
第二步 -9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
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
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
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
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
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
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
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
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
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
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第二步 -10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
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
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
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
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
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
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第二步 -10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
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
《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
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
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
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
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
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
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
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
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
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
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
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第二步 -10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
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
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
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
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
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
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
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
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
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
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
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第二步 -10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
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
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
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
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
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
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
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第二步 -10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
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
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
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
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
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问题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分)
第二步 -10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参考答案:①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
形成对比。②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
思考空间。③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从语言角
度赏析也可得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到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然后进行鉴
赏。答题时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先指明手法技巧,然后分析句中
是如何使用该技巧的,最后分析使用该种技巧的表达效果。文章末
段是作者情感的升华,抒情色彩浓厚;本段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
在充分的想象与联想中,作者感受到“竹的美”。
第二步 -10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文中形象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是散文阅读的高频考点。归纳内容要点,就
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筛选、提炼和总结;概括
中心意思,就是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对中心意思的概
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尤其是对散文形象的分析
与把握。
第二步 -10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一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2016·天津卷)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
以概括。
(2015·天津卷)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
方面。
(2015·福建卷)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
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2015·四川卷)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2015·山东卷)请根据文本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第二步 -10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归纳、概括题解答四法
1.直接摘录语句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语句来作答的方法。
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的重要词语的组合。
2.改写拼接法:就是摘取文章中的一些语句,通过拼接、改写的方
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因为
文中没有直接可以作答的语句,需要摘引语句加以组合变换。
3.层意相加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结论句、关键词的段落,首先要
确定段落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各层层意相加。
4.综合层意法:对于多段落的层意概括题,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
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并列、对照关系,要把多个
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果是层进、转折关系,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
略前者;如果是总分或分总关系,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第二步 -10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首先明确概括的对象,是局部概括
还是全文概括,是概括原因还是概括特点。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出现的
区域往往是要点所在区域。
第二步 -11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规范答题]
第一步,确定概括的范围。归纳概括题有的筛选范围很明确,但
多数考题没有明确的筛选范围。一般而言,确定筛选范围要遵循
“就近”原则,凡是题干中的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
方;其次要适当扩大筛选范围,以免遗漏作者补充的相关信息。
第二步,合理切分层次。当筛选范围确定后再出现答题要点不全
问题,恐怕就与未把握好内容层次有关了。
第三步,注意整合方法。在概括时应注意,信息要点不能遗漏、
交叉、重复,更不能无中生有。尽可能利用原文词句归纳,并注意
按分值确定答案的要点数量。
第二步 -11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1归纳内容要点
(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
在虹关①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
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
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
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
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
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第二步 -11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
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
“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
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
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
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
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
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
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
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
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的地名。
第二步 -11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
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
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
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
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
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
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
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
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
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
招牌。
第二步 -11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
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
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
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
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
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
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
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
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
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第二步 -11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的先生,便主动打
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我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
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
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
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
代指纹的徽墨。
第二步 -11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
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
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
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
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
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
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
云烟的幽静生活。
第二步 -11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厘米长,其
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
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
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
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
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
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
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
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
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第二步 -11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
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
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
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
风细雨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
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
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①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
婺源县。
问题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6分)
第二步 -11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参考答案 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
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第二步 -12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解析 解答本题,需摘录有关语句,然后整合概括。从第一段“我安
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处,可看出“我”寻找徽
墨是因为喜爱。从第五段“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
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
恋……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
乎无人问津”处,可看出“我”寻找徽墨是因为徽墨式微,“制墨传习几
乎无人问津”。从第六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
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和
第七段“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处,可看出“我”寻找徽墨是因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传承着中国文
字的博大精深。从第十一段“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
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处,可看出“我”寻找徽墨
是因“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第二步 -12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二 概括中心意思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7·天津卷)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
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2014·湖南卷)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13·江西卷)请概括本文的主题。
(2013·浙江卷)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2009·江西卷)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
第二步 -12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概括中心意思(主旨)五法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有的
题目即使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最
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
语句进行重点品读,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联系背景法
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才有可能深刻地理解内容
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意思。除了对作品的写
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第二步 -12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4.结合文体法
写人记事类散文一般要对人物、事件做出评价,或揭示其意义,
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
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
也深广些,更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
活直接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类散文颇有议论文的味道。
5.分析议论抒情句法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
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 -12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审清题目,明确概括方向。对情感的概括题型多样,对主旨的问
法也因题而异,审准题目设置问题的角度,是准确答题的前提。
2.定向读文,寻找答题依据。如果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要重点把
握散文的抒情句、抒情段,重点浏览每段中的抒情词、抒情句;如
果是对散文主旨的概括,要重点关注散文的题目和重点语句,以及
写作背景、创作意图。
[规范答题]
概括主旨的格式一般为: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塑造
了……形象)+写作意图(表达了……,抒发了……情感)。
第二步 -12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2概括文章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车的激情
张 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
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
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
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第二步 -12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
碌碌奔波,但促使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我们怎么能够想象
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
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
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此外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
们都是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
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路途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
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第二步 -12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
☞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
可理喻的执着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
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
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
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
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
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
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
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者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第二步 -12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
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人类的诗,是可以从东方
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
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
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
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
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
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
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
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第二步 -12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给这样一位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
可是我们很容易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
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
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它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
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
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整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
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第二步 -13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
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
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
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
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
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
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
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第二步 -13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问题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6分)
参考答案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
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
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
评。
解析 把握中心思想,前提是把握文章各层要点和各层关系。本
文主旨的把握,应特别注意作者将现代人的生活、思想状况与孔子
及其弟子的生活、思想状况作对比的写法。
第二步 -13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三 分析概括文中形象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9·天津卷)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
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2015·北京卷)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
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2013·天津卷)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2013·广东卷)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认识到的“马性”。
第二步 -13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应从四方面入手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鲜明,即使是在写人的散文
中,作者也往往只抓住人物的一个方面加以表现。散文中的人物形
象,可以通过人物的一种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表
现出来,也可以通过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表现出来。
散文通常以精当的描写、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
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 -13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叙事情节中分析概括。分析事件,理清情节,从中概括人物
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2)从人物描写中分析概括。抓住对人物的精神、性格、思想、
感情、神态、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标记出重点语段,
这是分析概括的依据。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去分析概括。
(4)抓住作者带倾向性的议论,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分析概
括。
第二步 -13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分析概括事物形象应从三方面入手
分析概括事物的形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
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
涵、本质、精神);三是物象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第二步 -13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审清题目要求。分清是人物形象还是事物形象,是概括还是分
析。
2.分清设问角度。如果是人物形象,是形象特点还是性格特征;如
果是物象,是主要物象还是次要物象。
[规范答题]
1.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注意要点化;分析要先指明特点,再分析,
有几点答几点。
2.分析概括事物形象,要答出事物特点、内在品质和蕴含的思想
情感。
第二步 -13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3分析人物形象
(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胡杨人家
刘之蔚
分布在额济纳荒漠里的黑水城、红城还有无法考证的大同城,在
国人的感情世界和历史记忆里是复杂和纠结的。这里曾经的一切,
胡人、党项人、土尔扈特人、蒙古铁骑、丝绸之路、居延海、黑
水河、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萧太后、科兹洛夫、黑将军……
如今谁又在乎过?谁又知道,额济纳就是党项语发音的“黑水城”?
第二步 -13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每年的九月下旬,黑水河的上游水闸都要放水,额济纳沿黑水河
生长的胡杨林仿佛一夜间被镀上了金色。因为得到黑水河的滋润,
这里的胡杨林要比其他地方的早黄一个月左右。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
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但见有一处胡杨林煞是茂密,
便不及细想一溜小跑往里钻了进去。
不曾想到在这林子掩映之下居然“藏”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心中
不禁窃喜,直奔过去。
从外观上可以判断出,这两座蒙古包不是旅游区常见的忽悠游客
的山寨包,而是真的有人在此居住。此时胡杨林外飞沙走石,而林
子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为此凝固了。
见蒙古包开着门,没敢靠近,朝里吆喝了声:“家里有人吗?”
第二步 -13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随着应答声,门里探出一张中年妇女的脸,黑里透红带着油光,乐
呵呵地喊我进去喝茶。晃悠一上午的我此时的确已是口干舌燥、
饥肠辘辘,便觍着脸不客气地问:“有吃的吗?”那中年妇女回答脆脆
的:“有,跟我们一块吃羊肉饺子吧。”
“我还有朋友在林子外,能一块来吃吗?要多少钱?”我有点儿得寸
进尺了。
这一问,也许有些唐突,只见对方一愣。不知啥时她的身后又多
了一张年轻姑娘的脸,有着蒙古人特有的刚毅的线条,煞是好看。
姑娘接过话题问道:“你们几个人,还想吃啥?”
“有手抓羊肉不?”
“有!”回答一样是脆脆的,伴以银铃般的笑声。
第二步 -14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便回身
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不一会儿,蒙
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
现在门口。
老代。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
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的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
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
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
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
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
有人要吃手抓羊肉,给了60元。
第二步 -14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让我媳妇儿来
帮忙包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
满的。”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
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
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
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
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第二步 -14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
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
的手抓羊肉!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
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
古包上的。”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
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
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
当他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
一览无余。
第二步 -14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
好意思的。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
之前说好了的:两盘羊肉饺子、一份手抓羊肉,共60元。给老代一
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
了,必须收下!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
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
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
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
扑哧。
(选文略有删改)
问题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纯朴、憨厚、豪爽、大度等,结合文本分析略。
第二步 -14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解析 老代的外貌和“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表现了他的纯朴、腼
腆,“提到餐费的问题”那段表现了老代的大度,“老代没生气,反而开
怀大笑”表现了老代的豪爽。
第二步 -14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4概括事物形象
(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
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
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
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
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
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
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
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
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
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第二步 -14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
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
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
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
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
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
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
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
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第二步 -14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
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
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
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
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
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
道吃。
第二步 -14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
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
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
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
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
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
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
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
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
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
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
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第二步 -14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
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
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
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
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
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
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
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
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
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
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第二步 -15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
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
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
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
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
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问题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
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第二步 -15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参考答案: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 凌霜傲雪的风骨
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 绝处逢生
的生命力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
笛 超凡脱俗的品格
解析:文中倒数第三段的排比句分别展现了不同情景,而作者直接
抒情的句子也直接展现了梅花的品质格调。
第二步 -15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四 分析形象的作用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5·重庆卷)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请简要
分析。
(2013·浙江卷)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2012·广东卷)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2011·北京卷)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
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步 -15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把握两类形象的不同作用
第二步 -15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审清考查的对象,看准是哪类形象。
2.找准文中的具体描写,考虑形象的作用。
[规范答题]
分析形象的作用,一般要考虑三个方面:结构思路作用、内容主
旨作用、次要形象对主要形象的凸显作用。
第二步 -15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5分析物象的作用
(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
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
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
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
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
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了。”
第二步 -15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
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
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
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我
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
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
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
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
享受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
情文化墙。一块制作精美的铝合金板,上方写着:“☞家庭因你的平
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的奉献而繁荣。”
第二步 -15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
照片下面的留言,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
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祝愿。宋代勇说:“亲情文化是咱们中国人
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心中都会泛起一股温馨
与暖意,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厚谊。”
☞宋代勇女儿是这样留言的:“您是家里的一片天,没有了天空,鸽
子就无法自由飞翔,多爱护身体。”郭光元儿子:“您的坚忍不拔和铮
铮铁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
迈向成功。”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两个小女儿甘卉、甘婷:“上班多
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记得当时我的鼻孔是
酸酸的,眼睛有些模糊,手有些颤抖,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是的
的确确的。
第二步 -15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苦水”。花格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
高的原油输送管道,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
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它距花土沟镇230多公里,
距格尔木市270多公里,海拔 2 910 米。甘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
北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风扬沙,最多
时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把不计其数。
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绪飞
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4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
“到柴达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千里迢迢地来到异乡。尽
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着血痂,然而他们不
悔,都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园。1958年地中四井日喷原油800吨,
为当时步履艰难的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冷湖成为继玉门、新
疆、四川之后的第四大油田,迅速崛起。
第二步 -15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原石油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当年在青海油田考察时,曾经潸然泪
下地说道:“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别说工作,只要能待住,生活,也是
英雄啊!”柴达木油田的英雄们以三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无
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积60年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之功,造就了一个千
万吨级的大油气田!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相隔多么遥
远,我都不会忘记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岛上那群默默工作
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亲切的笑容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
过的味道最美的西红柿。
(有删改)
问题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请简要分析。(5
分)
第二步 -16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参考答案 (1)为了表现并赞扬甘森石油人的精神风貌。(2)写出甘
森石油人及其家属懂得爱与亲情,有家庭幸福感与责任感。(3)写出
甘森石油人及其家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解析 要先分析亲情文化墙所关联的两类人,一是石油人,二是他们
的亲人。在作答时,就要顾及两个方面。对石油人来说,他们远离
亲人投身石油事业,这就是奉献精神。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
他们还追求文化生活,可见其精神面貌。从他们的亲人家属的角度
说,亲情留言不但体现了对石油人的关爱,也体现了他们对石油人
的理解与支持,这里也有他们的奉献精神。
第二步 -16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鉴赏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散文的语言具有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
强的特点,因而也是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高考对散文语言考查的
命题角度有三个: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
含义,鉴赏散文语言的某种特色。散文的表达技巧与散文的语言密
不可分,对散文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是分析鉴赏修辞手法、表达
方式、表现手法的运用与效果。
第二步 -16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7·北京卷)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
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
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2017·全国Ⅱ卷)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2015·江苏卷)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
(2015·重庆卷)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
词语来描述甘森?
(2015·广东卷)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第二步 -16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了解词语考查要点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①体现作者情感态
度或主旨的词语;②运用写作手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
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手法的文章中;③含有特殊指代意
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
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
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
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
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第二步 -16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联一依”巧解题
第二步 -16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审清是哪类词语,是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语还是有活用意思的词
语。
2.看清被考查词语使用的具体语境,特别是前后文的意思。
[规范答题]
第一步,通读。通读相关语段或全文,把握上下文文意,是理解词
语的前提。
第二步,联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既要把握其本义,更要展
开联想,抓住词语在语境中的临时义。注意运用“三联一依”法。
第三步,作答。解答此类题目,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再理解词语在
这个语境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第二步 -16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1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问题(2017·全国Ⅱ卷,原文《窗子以外》见学案一典题)结合全文,
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5分)
参考答案 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
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
部世界的隔膜。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文中的“窗
子”,既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可以是铁纱窗,或者是玻璃窗;又是隔
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有的人坐在窗子里面,有的人行走
在窗子外面,而一扇窗子隔绝出来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第二步 -16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2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语
(2015·广东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
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它会露出
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
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第二步 -16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
袋,做鼓弄食物状,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
邻人摊开的是空空的手掌,它企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
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
前往。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
走,徒让邻人的手①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
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第二步 -16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其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
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
平。
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
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
仇,只要你真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等等。”他说罢,转身进了楼廊,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
干果。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
哩。”
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
一惊,但最终还是②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
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问题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4分)
第二步 -17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参考答案 ①凝固:本指由液体变成固体,文中指邻人的手停在半空
不动的状态。形容邻人想要抚摸小狗的手落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邻人在多次愚弄小狗之后被小狗闪避愚弄的诧异与尴尬。
②迟迟疑疑:原指人犹豫不决的样子,文中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
了小狗屡被欺骗之后对人的不信任。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两个词语分别描写邻人和小狗的状态。二者
为何会有这样的状态呢?联系上下文的有关内容,从邻人和小狗之
间互相逗乐的关系中,便可分析出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二步 -17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二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9·北京卷)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
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2017·全国Ⅲ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2015·北京卷)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
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4·大纲全国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014·安徽卷)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第二步 -17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文中重要的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①内涵较为丰富的语
句;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③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④能显示
脉络层次或主旨的语句。这类语句在文中往往是中心句、点睛句、
过渡句、矛盾句、抒情句或哲理句等。
重要语句的主要类型、特点及理解方法:
第二步 -17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17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审清题干要求,别把“理解含义”混同为“鉴赏分析”。
2.结合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特点,审清语句的类型。
第二步 -17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规范答题]
“多看+多联”准确理解句子含义
第二步 -17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注意] 1.对使用了某种表达技巧的句子,一般结合上下相邻句子
还原其本义即能揭示出含义,如将比喻句陈述为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2.“多看”“多联”中的每种技巧并非每题全用,要根据句子特点和
文本内容灵活运用。
第二步 -17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3含蓄句
(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
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
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
穿得平展。
第二步 -17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
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
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
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
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
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
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
—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
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第二步 -17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
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
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
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
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
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
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
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第二步 -18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
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
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
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
处。
第二步 -18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
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
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
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
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
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
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
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
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
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
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第二步 -18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
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
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
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
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
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
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
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
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第二步 -18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
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
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问题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5分)
参考答案 ①表达了“我”对裁缝职业辛苦程度的充分理解;②从
裁缝职业联想到其他职业,理解了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辛苦和劳累,
唤起对自己职业的热爱,理解踏实辛苦工作的意义。
第二步 -18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解析 理解句子含义,可按两步走。第一步,“多看”理解表层义。句
子中“干什么”是指所有谋生行业,“一样”是“一样辛苦”的意思,句子
字面意思是“干任何行业都是同样的辛苦”。第二步,“多联”挖掘深
层义。这句话是文中的上下衔接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
所描写的行业辛苦,引出结尾处裁缝行业给“我”带来的人生启示。
理解句意时要联系文中的关键语句,联系“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干
裁缝真的很辛苦”可知,裁缝是辛苦的谋生行当,而联系下文“在一刹
那想通很多事情”则可体会出该句含蓄地表达了“我”对这一行业的
深厚情感和对辛苦踏实劳作、平稳真切生活的肯定。
第二步 -18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4修辞句
(2014·安徽卷,《独木舟之道》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的题目。
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
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
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
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
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
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
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
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
第二步 -18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⑦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小路。尽管路上长满
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们总是在那里。当你背着行囊穿过
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荡舟人
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
传统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实施机械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
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
水路上运行。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
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美]西格德·F.奥尔森《独木舟之道》)
问题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2)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
旅者结伴而行。
第二步 -18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参考答案:(1)荡舟人划桨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船桨犹如荡舟人身
体的一部分;人舟和谐,融为一体。
(2)长满荒草的小路,是通向历史、连接传统的路;荡舟人走过时,
便与往昔旅者心灵相通,并从他们那里得到精神的鼓舞。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时,要侧重
考虑语言的思想内容。如果题目要求指向“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
艺术”,就要侧重考虑语言的表现形式。答题时必须通俗、明确地
指出句子蕴含的实际意义。
第二步 -18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5主旨句
问题(2015·北京卷,原文《说起梅花》见学案三题型三典题4)本
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
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答案示例:“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
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
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题目要求紧扣
“书香”与“诗心”,显然二者是答题的核心。“书香”本义为笔墨之
香,“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除此之外,还要把二者放在句子中来
理解,并结合原文所要表现的主旨。
第二步 -18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6结构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颐和园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作为一个游览单位计算,就是后山
沿围墙那条土埂子。这地方虽近在游人眼前,可是最容易忽略过去。
这条路是从谐趣园再向北走,到后湖尽头几株大白杨树面前时,不
回头,不转弯,再向西一直从一条小土路走上小土山。那是一条能
够满足游人好奇心的小路。一路走去可从荆槐杂树林子枝叶的罅
隙间清清楚楚看到后山后湖全景。小土埂上还种了好些有了相当
年月的马尾松,松根凸起处,间或会有一两个年轻艺术家在那里作
画。地方特别清静,不会有人来搅扰他们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从这
里望去,景物紧凑集中,如同一个一个镜框一样。
第二步 -19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若是一个有才能的年轻画家,他不仅会把树石间色彩鲜明的红领
巾同水上游人种种活动收入画稿,还能够把他们表示新生生命的笑
语和歌声同样写入画中。其实这些画家在那里本身也很像一幅画,
可惜再找不出画他们的人。
(选自沈从文《春游颐和园》,有删改)
第二步 -19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问题理解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 用画家也成为颐和园的风景来表现颐和园风景的美
丽体现在各个方面,表现了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
解析 这是文章结尾的一句话,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既要关注这
句话写了什么,还要注意其在文中总结全文的作用。
第二步 -19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三 赏析语言表达艺术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9·天津卷)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018·天津卷)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018·浙江卷)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
语言特点?
(2018·浙江卷)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
效果?
(2017·全国Ⅲ卷)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
赏析。
第二步 -19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016·天津卷)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2015·山东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2013·江西卷)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并分析它
的表达效果。
(2012·山东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二步 -19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赏析语言表达艺术,要注意四个角度
第二步 -19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19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抓住题干中“赏析”“语言特色”“表达效果”之类的词语,明确是
“赏析”而不是“理解”。
2.选准切入角度。对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在注意上述四个角度
的同时,还可以从如下角度切入:①关注语言的色彩性,从色彩搭配
的角度赏析;②关注语言的抒情性,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
[规范答题]
第一步,概括特点。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用一两个词概
括。
第二步,举例分析。结合文本,紧扣内容(关键词、上下文)分析作
用(对主旨的体现、对情感的表达)。
第三步,指明效果。要注意运用表明语言效果的术语。答案要分
条表述,条理清晰。
第二步 -19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7技巧之美
问题(2018·天津卷,原文《虹关何处落徽墨》见学案三题型一典
题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画线句子为: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
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
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
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
云烟的幽静生活。
参考答案 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
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
向往。
第二步 -19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解析 从题干“赏析”一词可以看出,本题赏析语言表达艺术。第一
步,概括语言表达特点。从“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和“徽墨沿着纸
的纹理在翩翩起舞”等处可以看出,文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
想象)。第二步,结合文句分析。“喁喁细语”运用拟人手法写磨
墨,“翩翩起舞”运用拟人手法写用徽墨书写。第三步,指明效果。运
用拟人形象地写出了磨墨时的轻柔,书写时的灵动,其作用是生动
且形象地写出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时的真切场景。“真想只做一个
书者”“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等语流露出作者对叶
老师“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
刻写写画画”的清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二步 -19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8 风格之美
问题(2017·全国Ⅲ卷,原文《我们的裁缝店》见学案四题型二典
题2)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如“回过神来”“口
气往往会软下去”“时常过来瞅一瞅”,这些口语化的句子极富生活
气息,读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如写到年轻媳妇做裙子,提醒别让自己的公公知道,说公公知道了
要“当当嘛”。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比如年轻媳妇用三只鸡来换裙子,作者说“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
们还是要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风格,题干已经给出了文本的语言特点
“充满生活气息”,作答时,要找出文中体现“生活气息”的句子,具体
分析。
第二步 -20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四 赏析散文的表达技巧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7·全国Ⅱ卷)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
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6·北京卷)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
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2016·北京卷)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
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2015·重庆卷)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
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015·天津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叠音
词的运用有何效果?
第二步 -20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熟知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用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手法。主
要体现在叙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运用上。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要把握如下三个方面。
1.三种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九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设问、反问。鉴赏时要熟悉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第二步 -20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3.常见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1)记叙
第二步 -20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2)描写
第二步 -20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20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20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3)抒情
(4)议论
(5)说明(略)
第二步 -20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4.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第二步 -20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20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第二步 -21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
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
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之
类的词句等。
2.审范围
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
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一般“整
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如果鉴赏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
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
角度不考虑。
第二步 -21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3.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鉴赏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
“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鉴赏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等。
“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
文鉴赏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规范答题]
第一步,明确手法,要说出这段话(文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第二步,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技
巧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简述效果,就是叙述一下这一技巧运用的作用、意义。
第二步 -21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9修辞手法
(2015·天津卷,《云和梯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目。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
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已在山
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
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
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
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
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第二步 -21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
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
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
去了。
问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叠音词的运用
有何效果?(4分)
参考答案 ①比喻、拟人、排比。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
象感。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叠音词的运用效果。
第一问难度不大,比喻:将“梯田”比作“梯子”。拟人:太阳“攀”上梯
子。排比:“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第二问:连用“湿
淋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四个叠音词,韵律和谐,增强了语
言的节奏感,使梯田的形象真实可感,如在眼前。
第二步 -21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10表达方式
问题(2017·全国Ⅱ卷,原文《窗子以外》见学案一典题)作者交替
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
全文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
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
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 文本中,“你”“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称呼“你”体现了
作者冷静的思考。作者既关注窗外,又无法真正走出窗子,在“你”与
“我”不同的人称中,体现出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第二步 -21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典题11表现手法
(2015·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面的题目。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
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
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
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
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
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了。”
第二步 -21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
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
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
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
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问题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5分)
第二步 -21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参考答案 途中自然景物单调荒凉,甘森生活景象生机勃勃。衬
托。突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揭示文章的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旅途中所见集中在
选文第一段,连草都少见,不见飞鸟,可见景色荒凉。第三段则描写
了甘森充满活力与生机勃勃的一面。这样,用途中单调荒凉的自然
景物衬托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景象,突出了对“甘森”的赞美之情,从而
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 -21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散文探究题的三个常考角度
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
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
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散文而言,探究语句的含义、探究标
题意蕴、探究思想情感是散文探究题的三个常考角度。
第二步 -21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一 探究语句的含义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8·浙江卷)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
意蕴。
(2015·江苏卷)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2015·山东卷)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认识。
(2014·福建卷)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
义。
第二步 -22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探究语句的丰富含义要注意“三法”
1.联系语境,瞻前顾后
语句的含义,与语境密切相关。探究时须将句子回归原文,联系
上下文,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准确把握其内容要点,然后仔细品读题
干的具体要求,揣摩语句的内涵。
2.解读修辞,把握内涵
对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应从修辞手法自身特点入手理解,如比
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特别是具有隐喻性质的句子,探究时必须抓住喻体与本体的关系来
判断和整合。
第二步 -22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3.紧扣主旨,仔细斟酌
散文要探究的句子,往往是情感的集结句或含有哲理的语句。这
类句子,往往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要想正确理解这类句子的含义,必须对文章的主旨有比较深刻、透
彻和全面的了解。
第二步 -22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1.抓住题干中的探究要求,明确给定的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看所给
的语句有没有特殊的手法或含义。
2.注意“理解语句含义”和“探究语句丰富意蕴”的区别,要注意多
角度多层面分析。
[规范答题]
探究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与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
在答题方法上是相同的,都要抓住句
中关键词语、结构层次、表达特色并联系上下文,只是前者在选取
句子上有所不同,它一定是选取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关涉文
章的多数内容的句子作为探究对象,不像后者可以选取一些只关涉
局部文字的句子。前者之所以叫探究,是因为它强调由浅入深、由
表层到深层。
第二步 -22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1探究语句内涵
问题(2018·浙江卷,原文《汴京的星河》见学案二题型一典题3)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6分)
参考答案 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
感到新奇。
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第二步 -22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解析 首先找到“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这句话所处的位置。这句
话出现在第五段,下面作者描写的街、人、灯,很好地诠释了这句
话,这样我们就明确了此题的答题区间。接着寻找答题区间中的关
键词句,如写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呈现出一派新气
象;汴京的人,在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衣帽鲜亮亮,脸
上油光光”,尤其是其中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
繁荣”一句,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汴京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
自然更加高明”,这灯雨,使“我”“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最后,根据前
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答案。
第二步 -22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二 探究标题意蕴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20·全国Ⅲ卷)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
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2016·北京卷)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
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2015·福建卷)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义。
(2014·天津卷)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
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
第二步 -22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探究标题意蕴的五个角度
1.思考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以词组或短语为标题的,要注意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等;以语句为标题的,要注意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思考标题是否点明了写作对象
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解答时须特别
关注其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
饰性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解答时,更要注意通
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步 -22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3.思考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在题目中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写
作对象主体特征、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
其含义。
4.思考标题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有些标题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
启示。
5.思考标题是不是文章的线索
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
象常常就是文章的线索,并可以此探求全文的结构、思路。
第二步 -22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此类题目,在题干中往往有“标题”“谈谈看法”之类的词语,表明是
对标题意蕴的探究。
第二步 -229-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规范答题]
1.整体理解。
对标题或主题的探究,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整体理解,宏观感受。
2.由表及里。
在分析探究时,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文章是从哪
些层面和角度来表现主旨的,文章的标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有没有象征意义。
3.全面深刻。
对标题或主题的探究,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避免以偏概全;
要辩证统一;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要充分具体、有深度,不含糊。
第二步 -230-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参考答案 要点一:文章题目中的“白鹿原”,巧妙借用小说《白鹿
原》的书名,暗指关中大地,点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
要点二:作者为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写到老腔而感到遗憾,以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为题有弥补之意,也暗含了对老腔的敬
意。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2探究标题内涵
问题(2016·北京卷,原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见学案二题
型一典题1)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
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5分)···
第二步 -231-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散文标题的丰富内涵,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
主题的能力。作品的标题在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从线索、情感、
主题、背景、氛围多角度入手分析。《白鹿原》是作者的代表作
品,文中写到“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
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表现了作者曾为《白鹿原》没有
写到老腔而遗憾,本文以《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为题则带有弥
补遗憾的意思,表现老腔对作者的影响与震撼。再者,作者的小说
《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生活,而老腔正是关中生活的提炼,蕴
含着关中大地的神韵,因此本文的题目中用“白鹿原”一词,体现了老
腔与关中大地的联系。
第二步 -232-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题型三 探究思想情感
一、悉题型·洞察设问方式
(2015·四川卷)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
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
考。
(2015·湖北卷)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
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
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2014·安徽卷)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
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
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
第二步 -233-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二、晓招式·提升备考技能
探究思想情感把握“四步”
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
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
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2.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
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的观点。分析时要客观公正,
评判时要辩证分析。
3.内引外联,言之有据。内引,即引用文中的观点材料,必要时还
要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外联,要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
和体验。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绝不可架空
分析或随意褒贬。
第二步 -234-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4.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
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或阐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
要做到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精练、简明、严谨,答题规范,要点分
明。
第二步 -235-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三、循规范·把控审答模式
[规范审题]
这类题目,题干中往往有“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之
类的提示语。
[规范答题]
解答情感体验类题目,应确立观点,然后联系文本或结合生活经
验,阐述理由。观点必须明确,态度
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
为……”“我觉得……”“我赞成……”等。分析过程可归纳为四种类
型:
第二步 -236-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1.观点+文本。这类题目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
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运用好
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答案,
扣紧观点进行分析。
2.观点+事例。这类题目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答题时要注意事
例叙述的简洁,分析的到位,材料与观点的相互融合。
3.观点+理论。答题时所涉及的理论多为生活哲理,理论要精辟,
理论与观点能相互印证。
4.文本+现实+观点。这类题目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
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回答时要筛选和运用好
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第二步 -237-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四、透典题·练就实战能力
典题3探究情感体验
问题(2017·天津卷,原文《挺拔之姿》见学案二题型二典题6)
(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
(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
(80字左右)(6分)
参考答案 (1)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
简、争先向上等。
(2)示例:我最欣赏竹子坚韧忍耐的精神气质。竹子,穿过顽石,刺
破冻土,披上绿装, 直插云天。寒来暑往,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
历四时而常茂,这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坚忍顽强的精神气质。
这种精神气质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
族精神。
第二步 -238-
整体阅读 学案一 学案二 学案三 学案四 学案五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物象的能力。抓住文中对竹子形象描写的
有关语句,概括总结。首先精读全文,找出关键词。 然后提炼关键
词,切记要全面,不要忽略有效信息。第二段可提炼“倔强”,第三段
提炼“从容优雅”,第四段提炼“孤高兀傲、风骨高洁”,第五段提炼
“清简”,第六段提炼“坚韧忍耐”,第七段提炼“争先向上”,等等。
(2)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蕴的能力。根据文本内容和第一问
的答案,选择竹子的一种精神来写。首先,明确是哪种精神;然后,联
系生活经验,描述竹子特征;接着,深入分析精神实质及其意义。语
言表达要紧紧围绕中心,用语准确、简明、连贯,句式整齐,表达要
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