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核心段落写法
议论文核心段落指议论文中间的若干起重要论述作用的段落,其写法是有规律可循的。
掌握以下基本步骤,便可以快速构思,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段落。当然,在写作水平不断提
高后,你便可以不拘于此,随意发挥了。
一、“五步法”来完成
(1)第一步,段的首句:一定要摆放这一小节的论点。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这一
节要论证什么问题。(观点句)
(2)第二步:对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或引用名人名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论证。要
简单明了。(阐释句)
(3)第三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写法上
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材料句)
(4)第四步:分析说理(点明示例与论点的关系)。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因为没有分析
说理,光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这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
也就没有说服力。(分析句)
(5)第五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
为”等字样。这样一来,本小节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 (结论句)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一般来说依次包含上面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
分析句、结论句。
例文 1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
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
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
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 20 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
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
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
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
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例文 2
胸怀博大的人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利于事业,也能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古人曰:“海
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古往今来,能
善于倾听并接受别人意见的君主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楚汉之争中,刘邦一开始在各方面都
不敌项羽,但是最终却反败为胜。为什么?因为沛公虽处弱势,却善于用人,胸怀宽广,最
终使得留侯张良、韩信、项伯都为己所用,从而君临天下。 日本销售员每月召开的自我
批评会,能容忍他人的批评,使他从不同的人口中得知了自身性格、处事、学识上的不足,
从而加以改进,从而锤炼完善的人格。“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不错的,只有胸怀博大的
人的眼中才容得下他人的不同之处,才能从中对比出自己的不足,从而更近一步地迈向成功。
(点评):该语段五种功能句一一具备。引用经典语句阐释观点,说服力极强;两则材
料和分析照顾到了观点的两个方面,第一则侧重说“有利于事业”,第二则侧重说“能弥补
自己学识的不足”;最后的结论“只有胸怀博大的人的眼中才容得下他人的不同之处,才能
从中对比出自己的不足,从而更近一步地迈向成功”又深化了观点
例文 3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理论上的重大创造, 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
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
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这些自然现象, 皆是人们
生活中惯常所见, 然而, 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
以至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这段议论文范文话共有四句, 第一句是提出论点, 第二句是阐释句, 第三句是列举了两个事
例, 在每一句事例之后,均有一句分析, 指出共同点, 第四句是对共同点的归纳。这一句归纳
( 实为真正的“讲道理”) 大大加强了论证力量。
例文 4
奋斗是获取成功,实现梦想的必要途径。(观点句)没有人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依靠别
人实现梦想,唯有用自己的汗水,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的未来才能熠熠生辉。(阐释句)
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味一个人要想走得远,走得好,需得立足当
下一步步去走,才能身行千里大有作为。(材料句)君不见,书家圣人王羲之的书法之
所以游若蛟龙,翩若惊鸿,(材料句)是因为他临池学书,废寝忘食,常年洗笔将一池
清泉染成浓黑; (分析句)乒乓皇后邓亚萍的球技之所以炉火纯青,所向披靡,(材料句)
因为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多块球板被握出沟槽而浑然不觉; (分析句)无臂琴师刘
伟的脚下功夫神奇,风景无限,(材料句)是因为他夜以继日练琴不止,脚趾被磨出鲜
红的血泡也从未想过放弃。(分析句)他们为着未来而不懈奋斗者,使他们今日被鲜花
和掌声装点得璀璨无比,晶莹的汗水折射出他们勇于追梦的心,他们值得拥有这一
切……(结论句)
二、议论文如何用例
(一)、排比用例
事例多可以用 排比的方式写出,增加其说理的气势。亮点是材料丰富 。
(1)、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国计与民生并举的时代,我们始终执着于“发展”
的理念。(分论点二)2013 年,“天宫一号”在太空开启了首次太空授课,全国的青少年们第一
次在电视机前领略了太空的神奇,这是科技发展才创造出的机会。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风
沙飞扬的黄土路变成了干净的水泥路,村民们不仅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国家
的力量。君不见,年过八旬的老太太手拿一部智能手机,用颤颤巍巍的右手,点开界面,与异国的
孙子视频……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一个国计民生同步发展的时代。
(2 ) 、心灵的选择悠扬而壮烈,如楚王项羽与虞姬在乌江之畔的诀别;心灵的选择清冽而
浩瀚,如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苦冥,使佛教源远流长;心灵的选择刚劲而缠绵,是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心灵的选择悲切而欢乐,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心灵的答案是七彩的,我愿选择其中那颗赤诚的爱心;心灵的答
案是丰富的,我愿选择那颗诚信的忠心;心灵的答案是美丽的,我愿永葆那颗童稚的真心;
心灵的答案是缤纷的,我愿用一生去选择。
(3)孤独铸造辉煌。
司马迁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陈景润是孤独的,他
的孤独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史铁生是孤独的,他的孤独使他登上了文学的高峰,费
德说过:“孤独是成功之母。”孤独可以让人排除外界干扰,沉浸于自己的选择之中,潜心钻
研醉心研究;孤独可以让人保持清醒,不断审视自己,修正目标;孤独可以让人挣脱繁琐的
事务,有时间思考,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日趋成熟。孤独是铺就成功之路的基石。勇敢地跨越
孤独和寂寞,寂寞之后定会找到一条洒满光辉的人生之路!
(二)、对比用例
对比用例就是用正反的事例来论证观点,亮点是全面辨证,对比鲜明,更富说服力。
(1)、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一举刷新票房纪录,影片中逼真的画面,紧凑的剧情令人
拍案叫绝。可本部影片可是耗费了卡梅隆十余年的心血,如果没有长期的准备,只是单单图
快图早,哪里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大作?反观国内部分导演,为了名利仓促上阵,有的甚至一
年几部影片,企望能早些将作品搬上荧屏,殊不知这些作品只能是如水珠落入池塘,难以长
久地在人们心中留下记忆,仅仅是“早”行吗?
(2 )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很难立足于世界。正如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外
其它三国的没落与衰亡,它们的衰亡归根到底是文化缺失和没落。相反美国只有两百多年的
建国历史却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样得益于那民主自由的先进文化。当中华文明经历了
数千载的传承后,能否在当代发扬光大,确实还有悬念。
(3)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虽然遭受了惨烈的宫刑,但他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
忍辱负重,历数十余年,拼尽自己所有的心血,最终写出了历史上的鸿篇巨作《史记》,也
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他的著作能够流传千古,与他背后付出的艰辛和拼搏是分不开的。而
蜀国皇帝刘禅,军国大事全部由诸葛亮、蒋琬等人全权负责,而他自己却昏庸无能,沉湎声
色,不思进取,更别谈什么拼搏了,等到诸葛亮等人去世之后,国家便外忧内患,刘禅也最
终落得一个投降的下场,蜀国也随之灭亡了。由此可见,人生如果懂得去拼搏,即使像司马
迁这样遭受奇耻大辱的人,也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名垂青史;而如果不懂得去拼搏,即使
像刘禅那样贵为皇帝,也终将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遗臭万年……
(三)、单一用例
单一用例是指用一则事例来论说论点。单一事例的使用技巧如下。
1、将事例具体展开,写得非常充实饱满:
穿越历史的烟云,你发出一声呐喊:“三千越甲可吞吴否?”在徒有四壁的小屋里,你踌
躇徘徊,你卧薪尝胆。你对外继续讨好吴王,不断送礼;对内休养生息,充实府库,开垦田
畴,缓刑薄罚,减省赋税,富国强兵,并鼓励增加人口以增强国力。经过长期准备,国力日
益强大,士兵个个斗志昂扬,最后一举灭吴。正因为你做好了充分准备,养精蓄锐,才最终
取得胜利!心有准备,才能离成功更近!
(点评):写越王勾践灭吴的准备,对外、对内条理清楚,充实饱满,极具说服力;再
加上事例后面有点题句画龙点睛,议论的效果自然很好。
2、换人称——将常用的“他”换成“你”,拉近读者与事例主人公的距离。
用心准备,蕴育了一部伟大著作。记得你 20 岁便开始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和中原,
只为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记得你任太史令后,广泛阅读、整理史料,研究历史人物和事件,
并对史实作反复核对;记得你用了 16 个年头,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个生命
写成了永远闪耀光辉的伟大著作。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含垢忍
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是你用心准备,才蕴育出了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点评):事例主人公对读者来说是“第三者”,这里作者把他变成了“对方”,拉近了他
与读者的距离,亲切感、感染力、说服力自然更强。如果全部用“他”,还能产生这种效果吗?
3、改句式——不用常见的陈述句式,而用对偶句、排比句等增强气势。
钱学森,中国科技界的巨擘,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华民族的脊梁。他历经艰难于
1955 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组织领导新中
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他心里,国为
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
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点评):这段文字既概括了钱学森的主要贡献,又运用了对偶、排比等句式,精练隽
永,朗朗上口,表现力自然很强。
4、加描写——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贴切的词语着力描写人物、事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位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走上大殿。
韩愈,这个时刻准备为民解忧、为国效力的文弱书生,在满朝文武自保乌纱、官官相护的污
浊中毅然挺身,直言不讳。虽然他最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天涯海角,但是他始终泰
然处之。他没有停留于江畔沉吟,反而大开教育之功,著文倡道。就算在蛮夷之地潮州,他
仍时刻不忘为百姓谋安乐,为国家谋昌盛。“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八月为民
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成为了对韩文公最美的赞歌。
(点评):“衰朽”“长须”“弓背”“一步一颤”“文弱”“毅然”“单”“瘦”“形影相吊”“泰然”,用
这些生动形象的词语描写韩愈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表现力大大提高。如果删除这些
描写部分,则韵味全无。
5、多修辞——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句更有表现力,使事例更加文采飞扬。
心有准备,宠辱不惊。得意时,你没有沾沾自喜;失意时,你没有一蹶不振。你把贬谪
当成笔,把苦难研成墨,把胸中郁闷之气凝成一张又一张白纸,挥洒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
的辞章。贬官黄州,你却在长江边快哉亭高唱“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谪居岭南,你却
在罗浮山梅花亭笑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子,你何能如此?只因你心有
准备,居高位时常思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被贬谪时常想“长风破浪会有时”,人生何处没
有好风光。只因你心有准备,面对生活坎坷,面对人生浮沉,你才能时时处处乐观豁达,最
终化身为一座让人仰止的高山。
(点评):对偶、排比、比喻、引用、设问,错落有致,异彩纷呈,将一个活生生的苏
轼带到了读者面前。如果仅仅是平铺直叙,把苏轼的生平罗列一番,定会索然无味。
三、分析句的写法,议论文的难点
使用了事例,即材料,那么,这个材料和你要论证的论点有什么关系呢,你要运用恰当的语
句点明二者的关系,这就是分析句,也就是分析法。常用的分析法有下面几种。
(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 1:
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
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
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费尽
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终有马陵道之胜。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
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
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
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
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例 2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
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
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
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
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
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
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
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例 3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
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
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
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
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
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
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
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二)、假设分析法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
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假设分析法可以多用几个“试问”“试想”的问句,并且注意多角度阐述材料,紧密联系中心论
点,就可以使分析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例 1:
贝多芬 28 岁那年得了耳病,到 57 岁逝世,中间 20 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
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
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
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
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例 2: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
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
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
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
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
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
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
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例 3、只有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带领你到达理想的彼岸。(观点句)所谓切合实
际,就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浮夸,不空想。(对观点句的解说)面对经济贫穷落后,
国人思想麻木的旧中国,鲁迅定下了唤醒国人的目标,他弃医从文,发奋写作,被后人誉为
“民族魂”。(材料句一)面对选民平静的表情和缺乏热情的鼓掌,李光耀定下了学习中文的
目标,他争分夺秒,勤学苦练,终于凭者中文演讲引起选民共鸣而当选为新加坡总理。(材
料句二)面对遭人冷眼、受人凌辱的处境,勾践定下了复仇雪耻的目标,他忍辱负重,卧薪
尝胆,终于成为春秋霸主。(材料句三)如果鲁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定下唤醒国人的目标,
而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他能写出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吗?如果李光耀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定
下学习中文的目标,而是盲目竞选,他能成为受人敬仰的总理吗?如果勾践没有根据实际情
况定下了复仇雪耻的目标,而是苟且偷生,他能成为一代霸主吗?(分析句)可见,确立目
标重要,但能否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目标,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照应段首观点句,总结全
段)(380 字)
(三)、归纳分析法
为了增强说理的气势,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常常用一组相似的典型论据,让这些事实“胜
于雄辩”。然后,根据这些论据,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例 1、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
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
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点评):象这样运用短例列举的形式,高度概括事实,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
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列举了多个典型论据之后,需要对这些论据进行比较分析,归
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紧扣论点。
例 2、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
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李时珍为完成《本草纲目》这一鸿篇巨制,
历时 27 年,三易其稿,才成就了这部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物理学家法拉
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 10 年。10 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李时珍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
同的——付出,执着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当这种付出达到一定程度
的时候,就一定能浇开成功的花朵。【一定要有归纳论证的文字,从而引向自己的观点。】
例 3、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自负像个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
难以自拔;唯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我国宋朝的文豪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
孙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因散文有极高的造诣
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30 岁就耳聋,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在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扼住生命的咽喉”;
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耀眼荣誉没有使她陶
醉,他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的工作,使它成为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女性。//这些伟人之所
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毫不自卑,在成就面前毫不自负,始终有自强不息
的精神。(考场优秀作文《自卑?自负?自强》)
(四)、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就是在正面和反面材料后面,点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在强烈的对比中点明道理。
例 1、俗话说:勤能补拙。//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吧,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
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
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
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 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正面事例)相反,仲永 5 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
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反面事例,注意
其转述的简洁及侧重点)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
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终致庸庸碌碌,
“泯然众人矣”! (分别对两个事例作对比分析论证)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
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结论句)
例 2、
只有那些淡泊于名利的人,才能登上科学的顶峰,才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提出观点层)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道出了谈泊名利对人生的意义。
而一个人一旦沉湎于名利,就如同鸟儿的翅膀上系上了眩目的黄金,难以展翅高飞了。(简
要说理层) 居里夫人曾把自己获得的奖章给她的小女儿当玩具,她是这样看淡荣誉的。而瓦
特发明蒸汽机后,便沉迷于名利之中,以权威自居。(列举事例层) 正因为居里夫人淡泊名
利,她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正因为瓦特沉迷于名利,因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取得什么
成就了,只落得个江郎才尽的结局。(对比分析层)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进步要发展,就必
须淡泊名利。
例 3、两粒种子躺在泥土里,春天到了,一粒种子破土而出。//而另一粒种子说到:“我没那
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岩石;我若向上长,也许会伤到我的茎。”于是它甘心呆
在泥土里。几天后,它被一只母鸡吃掉了。(寓言型事例,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颗种子敢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自己开创了一个美
好的未来。而另一颗种子,却害怕挫折与磨难,甘心呆在自已的“安乐窝”里,结果埋葬了
自己。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看出,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折,却也可以催
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有一句
话说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可见:人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四、同步训练
1、以“贵在坚持”为一段的论点,写一段议论文核心段落。不少于 200 字。
2、以“敢于担当”为一段的论点,写一段议论文核心段落。不少于 2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