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议论文 递进式结构写法指导
一、基本结构模式
第一种结构模式
提出问题(是什么)
分析问题(为什么)
解决问题(怎么办)
第二种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论点或论据
论证分论点一: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
论证分论点二: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 (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论证分论点三:分论点+分析论证+小结
结论:照应全文
二、优秀范文
范文一(2020 年全国卷 1 高分范文)
心纳百川之海,共创活力社会
河南一考生
各位同学: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在班级读书会上发言,借这个机会,我想要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悟:心纳
百川之海,共创非凡价值,共创活力社会。
在管鲍让贤的故事中,我最佩服、感触最深的还是齐桓公。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海纳百
川,有容乃大”的磅礴力量,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行为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小至个人,大
到国家,领导者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心能纳百川之海,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带动别人
共创活力社会!
心胸宽广,有助于在困境中激发活力,共创非凡价值。公元 1094 年 59 岁的苏东坡被
贬到广东惠州,政治犯被贬到离京城这么远的地方,苏东坡是第一人。这地方瘴雨蛮烟,十
分荒凉,被贬于此,等于走上了不归之路。然而,苏东坡没有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而是带
头捐出皇帝赐的犀带,四处筹钱修建“苏堤”,以绝水患;积极推广先进的家具秧马和水碓
磨,解放了生产力;帮助主政官员建设营房,平息军民矛盾,留下了为民谋福祉的千古佳话。
2
林则徐因禁烟被贬到伊犁,可他不计较,只要能工作,能为国出力就行。他协助将军开垦荒
地,捐出私银,承修河渠,大力推广“坎儿井”,力挽命运狂澜于既倒,重新绽放出生命和
事业的光芒。苏东坡与林则徐,胸怀宽广,不计私怨,以社稷民生为重,在困境之中激发活
力,带领百姓共创非儿价值,焕发出耀眼的人格光芒。
心胸宽广,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共创活力社会。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
船。”蔺相如位尊人上,廉颇不服,屡次挑衅,蔺相如仍以国家利益为上,以社稷为重,处
处忍让,终使廉颇负荆请罪。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而地位却比自己高,对他不服,多次当面
侮辱他,而周瑜始终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感动,说:“与周公瑾
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官渡之战,曹军大获全胜后清点袁绍的书信,曹操得到自己部
下勾结袁绍的信,尽烧之,并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蔺相如、周
瑜和曹操用行动赢得对方的尊重,凝聚各方力量,共筑抗敌长城,暇 F 千古佳话。除此之外,
粱国宋就不计前嫌,命令士兵偷偷为楚国浇水育瓜,最终赢得楚国的尊重,井与之结为友好
邻邦。明朝的“仁义胡同”,清代的“六咫巷”,不正是心胸宽广,凝聚力赞,建活力社会
的典范吗?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感悟,愿各位同学学习齐桓公的优秀品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
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对待生活,携手共创活力社会!
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紧扣主题,层层论述。考生紧紧围绕“心纳百川之海,共创活力社会”这一主题,在开
篇提出观点,接着联结材料阐释观点,再从个人及社会两方面具体论述,处处注意落实情境
的要求,论证逐层深入。
语言活泼,生动形象。这篇发言稿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同时,发言稿也注意将口语和
书面语搭配,注意整句与散句的结合,语言富有变化,增强了发言稿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事例丰富,内容充实。考生围绕中心列举了多个人物事例,如苏东坡、林则徐、蔺相如
等,且这些人物事例安排详略得当,既让发言稿内容充实,又增强了发言稿的说服力。
范文二(2020 年全国卷 2 高分范文)
拼搏以发展,合异以相济
重庆一考生
尊傲的各位代表:
3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拼搏以发展,合异以相济。
置身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在世界联系不断加强的同时,似乎很多东西都有了
“标价”,但是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我们不该、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我辈青年应铭记,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围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乃至世界的安定,都是当代青年必
将承担的责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时代的灰尘,落在每个人头上,一代人有-代人的长征,许许多多
人人物,一同汇成时代的洪流,前有周恩来先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闻一多先生以文
为药,以言为刃;后有袁隆平先生扎根黄土造福人民, 年轻的北斗研发团队造出熠熠“北
斗” 为世界指引方向……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做出人生的选择,他们的选择,与国家的命
运交织在一起,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2020 年年初,在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爆发之际,一批批“90 后”青年走上抗疫一线,与死神斗争,在国家需要的地方绽放
绚丽之花。青年作为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当睁开眼、定住心、俯下身,以天下为己任,
以少年意气,创万里荣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需要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上
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我们感动于各国间风月同天的协助,更要以团籍代替分歧,
以理性战胜偏见,团结合作就是最有力的武器。经此一“疫”,我们更应该坚定建立“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人类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各国共同承担责任,用和平奠定发展
的基石,用开放建设世界共享的后花园,用发展达成自立、立人的日标。建设人类命运共
同体不只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完成的,我们,新世纪的青年,更应担起责任,在这促进全人
类共同发展的征途上,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持续奋斗
中成就一片光辉的天地。
于拼搏中合作,在合作下拼搏。“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
河中,发生了太多故事,而所有的盛世,都在拼搏合作中成就。回顾汉唐之盛,可悟察纳
雅言,开放包容之意义;检讨近代之乱,可明和平珍贵,战争妨害之蹉跎。历史绝不只是
书上方正的文字,是济世救民、胸怀天下的事功,是和光同尘、圆融无碍的超拔,是历经
起伏、时间沉淀的佳酿。生于崭新的时代,为何不以昨日之兴亡鉴今日之所为?站在历史
的肩膀上,当以世界为任。纵浪大化,向未来而化;继往开来,向光火而来。
掌心向天,拼搏的未来,当绽放在你我掌中;诚心待人,合作的盛世,必如你我所愿!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4
直奔主题,层次深入。文章开门见山,点出青年之责任,行文紧紧围绕“青年”这一主体,
从历史、现代的时间尺度,从为人民、为国家、为世界的角度,深入挖掘青年的责任,体现“惟
青 年是任”的主题。
持论有据,纵观古今。文章的论述并非空喊口号,而是有足论据,且论据贯通古今,足
见考生平时积累之丰厚。考生运用论据时,能以精准而又简洁的语言表述,清晰而不显累
赘,夹叙夹议,自圆其说。
-分为二,百川归海。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拼搏”与“合异”两方面进行论述,
极言二者之重要性;后将二者结合,使文章合流深化。足见考生逻辑性强,条理清晰。
范文三(2019 年全国卷Ⅲ高分范文)
志当存高远,报师桃李园
古人有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尚记否,临别的课堂上恩师充满温情的话语?“你
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此为恩师郑重的嘱托,亦为临别之际不舍的告白。身为学子,
为不负恩师的期许与陪伴,你我当读书明志,志存高远,谨记师长之谆谆教诲,而亦唯有如
此,方得桃李花开,芬芳世间!
子读眼前书,志当存高远。苏子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你我作
为学生,读书当为“人生第一等要事”。于当今之时代,读书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唯腹中有
墨,方可人生有为,此即所谓“知识就是力量”。而亦有言道“人无志不立”,你我既知读
书为要务,则亦当明人生之志,并以眼前之书为阶梯,锲而不舍地攀登,终可翻越生命旅途
之高山,换得人生一片光明。故身为学生,你我当读好漫漫人生路中的每一本“眼前书”,
以不屈之志登青云之巅,亦唯此方不负拳拳师恩!
师望眼前子,温情留心间。《论语》中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此乃孔子对师者之
评价;“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此为对师者之真情颂歌。师者,不仅传道授
业解惑,更为学子心灵之向导、人生之导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位位以青春献教
育的老师,几十载风雨兼程而不曾止步,方筑起华夏大地数万栋梁!临别课堂上,老师口中
的“看看”,是对学子的嘱托,更是对学子的不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我当铭记,
每一位恩师千余日夜的陪伴与教诲,将师生之温情存于心间!
师生共长情,芬芳满人间。李商隐之诗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诗
虽不是专门为歌颂老师而作,但却成为当代莘莘学子对师者最好的赞美,一代代学子以此讴
歌人生途中最重要的领路导师!身为学子,你我当做到“事师之犹事父也”,更当读好“眼
前之书”,于人生路上闯出一番天地,让恩师曾经带领你我踏过的土地花开满园,桃繁李盛,
留得芬芳满人间!
5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在临别课上的老师如此说。
他们的话里是对你我之嘱托,亦是对你我之不舍。
故你我必当:读好眼前书,以桃李满园报之!
[技法点评] 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紧扣“读书明志”,立论为“志当存高远”,并以此
“报师桃李园”,不但大气磅礴,而且逻辑缜密;主体部分“首句提要”,依次从“子读眼
前书”“师望眼前子”“师生共长情”三个角度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对象转换一目了然,
其中的分论点起到了“路标”的作用;结尾水到渠成,重申论点,照应开头和标题。
范文四
莫为旧制遮望眼,创新精神注心间
(2019 高考模拟优秀作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躬逢伟大新时代,创新显得
尤为重要,面对崭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直应不为旧制遮望眼,永把创新精神注心间。(论点)
何谓创新?布莱克曾有言“特立独行才能创造伟大的业绩,在街上走来走去是不会有所
作为的”。梁启超亦寄言:惟进取也,固日新。创新是冲破旧的思想藩篱,走上一条看似“荒
草萋萋,十分幽寂”,看似鲜少有人问津的小路,开辟出新的伟大业绩。创新是不囿于已有
观念、已有成就,而是再求新径;创新是不照搬照抄别国发展成就,而是走出自己的有中国
特色的发展道路。创新造就国家繁荣生长的大树,枝繁叶茂。(是什么)
当今中国,创新之风盛行,创新精神正注入你我他每个人的心里。请君为我倾目望,中
国正在加紧技术创新,转“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撕下低端劣质的标签;国产大飞机,
国产手机让世界为之惊叹;中国国家机构改革正深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
化在进步,文化创新更是多姿多彩,《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一系列
文化节目让传统文化的春风吹进每个人的心田,让怒放的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在中华大地上
摇曳生姿,美得让人陶醉。(列举现象。)
《诗经》中道: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世界东方的睡狮正以创新的姿态傲然立于世界的
东方。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会因创新而愈焕生机与活力。(点明作用。即为什么要创新)
虽说创新之大潮不可阻挡,我们也宜应眼光向内,切实行动起来。正如归有光所言“天
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创新不应停留于口头,而应切实落实
在行动上。不惧一时的冷眼与嘲讽,如哥白尼坚定日心说,达尔文坚定“生物进化论”一般;
不因一时的浮躁而急于创新,莫学网络小说的抄袭,专利的照搬,始终稳扎稳打,相信自己
能创造奇迹。(怎么办)
顾拜旦曾言:青春的意义在于奋进。作为青年人的我们,宜应不懈前进,储备知识与技能,
为新时代的创新大焰,再添一把火,注入自己的力量。(怎么办)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创新者方可迎难而上,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创新者方可劈荆
渐浪,勇立潮头。在新时代的召唤下,让我们:不畏旧制遮望眼,创新精神注新心间,共筑
中国一个崭新的明天!(强化论点)
6
范文五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
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
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
是十分必要的。(提论点,是什么)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
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
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
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
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
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
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
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
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论证论点,为什么)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过渡)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
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
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 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
一人 20 年走了 26 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
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 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
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
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
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
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蜚声中外的医学
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 1950—1960 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
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
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
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论证论点,怎么办)
⑩“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
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
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
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结论。强化论点。)
范文六
论压力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的确,“有压力才有动力”。(论点)
那么,适当的压力对人有什么好处呢?
闲适使人懒惰,当今社会有多少富家子弟因为生活的无忧无虑而消沉度日,荒废一生,可见,
7
没有压力的人是不会时刻鞭策自己向前走的。
压力可以转变为推动力。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
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下,外国人还扬言“会修通过关沟段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
呢!”顶着这么多的压力,但凭着满怀的爱国热情,詹天佑概然受命修建京张铁路。带上多
方的压力,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陡坡的青龙桥修筑了一段“人”字形线
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列强曾说过:或许连外国资深工程师也不能使关沟段线路
完工。看来,压力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适当的压力虽然有利于人的前进,但每个人承受压力的程度都不同,太大的压力有时会适得
其反,对人产生伤害。近年来,有很多学生都因为学习上的压力过大而自杀,社会各界在这
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收效都不大,所以减压关键要靠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适当
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对于压力我们要毫不畏惧,要有自信。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年因语言表达能力
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研究,后来
终于成为这么的数学家。
其次,面对压力我们要有勇敢的精神,用实力去打倒它,用实力去证明自己。波兰的哥白尼
通过对天体的长期观察和科学的论证,发现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他不顾教会的迫害,大胆
发表《天体运行论》,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的观点。
最后,面对过强的压力,我们要适当地释放自己,使自己放松,忘却压力,许多人都有自己
的一套减压方式。因此,他们才会成功,如毛泽东选择游泳,刘翔选择唱歌等等。
当然,不一定有压力就一定会成功的,还有很多因素也是关键,但压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是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论压力》思路:
作者首先引用俗语导出话题,接着谈“为什么”——“那么,适当的压力对人有什么好处呢?”,
然后结合现实重点论证“怎么办”——如何正确面对压力,最后得出结论——辩证地对待压
力。
范文七
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
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
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
黄麦田。(论点)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
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
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
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
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
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实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
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
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
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
8
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
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
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
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活一
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
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
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秋心去,
山衔好月来”的收获。(2007 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
范文八
正视赢得未来
(2017 年全国卷Ⅱ满分作文)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才聚集的时代,“我们”渐渐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而迷失自我。
甚至悲观地 认为自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我则认为“我们”须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正视
未来,才能赢得自己的未来。(论点)
① 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鲁迅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
想,敢说,敢作,敢当。”即使在优秀的人群中我们很渺小,我们也应正视自己。正视自己
的劣势,与他人的差距。努力避开自己的劣势,缩短与他人的差距。同时更应正视自己的优
势,即使优势可能很微小,那也是不可替代 的。就像老板与秘书一样,老板擅长谈生意,
秘书擅长排时间,看似老板比秘书的优势更大,但老板失去了秘书,时间混乱,生意自然也
谈不好。
②我们不仅要正视自己,也应正视现实。正视现实,才可能努力使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从我们出生,就注定我们的环境、教育、起跑线各不相同。不要因自己的家庭比不上富人家
庭便自怨自艾。要知道,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同样可以走向成功。诚然,富家子弟
因父辈们打下来的江山提供了 原始积累,可以通过捷径走向成功。即使两种人生差距很大,
但这就是现实。可你又何必在乎?正如李清照所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③只有正视了自己,正视了现实,才会正视未来。“未来”,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看不
到,摸不着。也正因这样,人们对未来有着多元的想象,未来不容你过于乐观,也不容你过
于悲观。未来是你现在一切行动的结果,请不要为模糊不清的未来而担忧,只为
清清楚楚的现在而奋斗!每个人的未来都掌握在自己 的手中,要通过自己的拼搏奋斗,赢
得未来!所以,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才能让未来不再虚无!
④正视自己,扬长避短;正视现实,脚踏实地;正视未来,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个人
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正视自己,使自己成长、发光。
⑤ 请记住,正视赢得未来!
【亮点点评】
①首段摆现象,析危害,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②分论点一,从“正视自己”的角度分析并自然引用鲁迅的名言,分析“正视”的重
要性。
③分论点二,以“不仅……也……”连接上下文,从“自己”到“现实”递进。
④分论点三:用“只有……才……”连接上下文,呈现层进式论证。
⑤总结以上三个分论点,照应开头,重申和升华了中心。
9
总评:文章题目即中心论点。开头作者摆出社会中的不良现象,然后层层推进,从“正视自
己”“正视现实”到“正视未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证,最后照应题目和开头,结构严谨,
说服力强。
范文九
规范与创新
(2016·全国卷Ⅲ优秀作文)
著名大师徐悲鸿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孟子则说:“不以
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二位贤者,一则强调创新,一则强调规范,他们孰是孰非,甚难判
定。今天,我们从小羽的创业过程可以知道:规范中的创新,才是二者最佳的组合原则。(论
点)
首先,我们承认规范与创新之间存在着矛盾。
创新就是要勇于否定权威,打破旧框架的束缚。小羽在研发新式花茶时就历经几年试验,
尝试无数的传统工艺,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实现推陈出新。这里有对传统工艺的大胆突
破,与杜甫所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样,会让我们惊喜。同时可以发现:
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是他们利用丰富的积累对传统的大胆变革。
规范则强调“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反对越规的行为。它正如足球场上的边线,一旦越过
则将重新开始,它也是历史上扼杀创新的始作俑者。科学上,“地心说”的规范扼杀了许多与
“地动说”有关的人,包括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政治上,对于变革创新者的扼杀比
比皆是,如王安石、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宗教上,“有神论者”对“无神论者”的残害,例子
不胜枚举。
其次,我们相信规范与创新能取得双赢。
“和谐社会,共荣共生。”双赢需智慧。小羽面对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痛心疾首;面对日
益衰败的产业,苦不堪言;面对制假售假者,怒目而视。按照常理,人们会选择用法律的武
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然而,聪明的小羽知道,那只是“堵”而不是“疏”,也许会事与愿违,
因而,她在保护自己的权利的方式上,采取创新——公布工艺流程,拟定地方标准,由当地
政府推行。这样让她的新式花茶产业更加规范,行业得到净化,最终获得成功。
再次,我们坚信在规范中创新,以创新促进规范。
“规范之于创新,不是限制,而是基础。”古语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
就说明,“晓声”的前提是“操千曲”而绝不是“观千剑”。你要创新就一定有一个基础前提,如
小羽研发新式花茶一样,一定建立在传统的工艺上,如果没有这作为基础,也许创新出来的
就不是花茶,而变成了其他的品类。
“创新之于规范,不是抛弃,而是促新。”规范是人制定的,当有人突破规范时,正确的做法
是采取包容的态度,观察它是否有利,然后兼收并蓄,制定新的规范。如小羽采取公开流程
的办法,表面上与专利有冲突,但实际效果是很好的,使产业规范,规模越做越大。这样,
我们就可以重新制定规则,让规范与日俱新。
创新是民族复兴的动力,规范是航海的方向。它们是鸟的双翼,只有乘着东风,才能展翅高
飞;它们是奔跑列车的左右轮,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平稳奔驰;它们是人的左右臂,只有协
调一致,才能阔步前进。让我们记住:在规范中创新。
[文后悟道] 本文分析透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文章中考生对规范与创新二者的
关系分析准确,把二者的关系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承认规范与创新的矛盾,规范对创新有约
束的作用;第二层是规范与创新能双赢;第三层是规范与创新之间的新型关系。这样由表及
10
里,层层深入,体现了考生思考的层次及水平的高低。
范文十
“唯分数论”之殇
(2016·全国卷 1 优秀作文)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
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
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论点)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
梏。且说 100 分与 98 分有何 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
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 55 分进步到 61 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
然而 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 55 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
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摆现象)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 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
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
推器的作用, 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
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 定
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
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 也。(原因与危害)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
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 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
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
在乎自己的答 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
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 新
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原因与危害与怎么办)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
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 (危
害与怎么办)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
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强化论点)
点评:
本文亮点有五:
一是观点鲜明。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漫画中的巴掌和吻,引出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
唯分数论。然后指出这种“唯分数论”要不得,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产生唯分数论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偏离了
求知的本质,影响了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辩证思考。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数的作用。指出在当今中国,选拔人才的途径仍然
需要考试分数,只是不能只看分数,要多角度评价。
四是善于比较。作者抓住漫画中的分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问题。认为进退是极为正常
11
的现象,即使低分,也是努力的结果,素质与分数不能完全等同。并用我国的现状与欧美教
育进行比较,认为要顺其自然,尊重天性。
五是语言简洁准确。全文没有多余的话,简洁流畅,恰到好处。用词准确,如“分数成
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不应苛责”等,都能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
范文十一
花气袭人知昼暖
(2016·全国卷 2 优秀作文)
欲知四季,去山野吧,看抽芽的嫩柳,看金黄的麦穗,看累累的硕果,看白了青山的雪,
眼知窗外美。
欲知路远,就出发吧,走悠长的夕照小巷,走古朴的木桥,脚知漫道长。
欲知文学,来人间吧,看爱恨贪嗔,看嬉笑怒骂,看王公贵胄,看布衣黔首,心知世界
大。
以清晨壮丽恢宏的半边云霞起兴,以赶路人脚下不停生长的风为修辞,以公交站牌前偶
遇的笑脸为标点,以温馨午餐氤氲的香气为内容,以一对老夫妇互相搀扶的背影为结局,以
摇尾跑来的小狗为句号,洋洋洒洒一篇以“语文”为题的文章已挥笔写就。生活就是语文,
叫做“幸福里”的招牌,“爱护自然”的温馨提示,充满希冀的电话号码,无一不是语文的
化身。
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人说他是写自己,在富贵家庭里养尊处优,一场冰冷的大雨浇
灭了所有骄傲,他在破败小屋里衣衫褴褛,在萧瑟风中饥寒交迫,在浊酒昏灯下增删批阅,
他所经历的,就是最好的素材,他用他的脚印,缀满了大观园所有人的悲欢。 (前五段摆
事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点滴汇聚,终成
语文壮阔的海洋。向来喜欢语文,所以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也许是母亲一句温暖的关怀,也
许是路人一句友好的提醒,也许是演讲者或激昂或抒情的言语,也许是相声演员幽默生动的
段子,也许只是几个字,都可以触动灵感的源泉,目光所及之处,生活所经之事,尽是好文
章。
我们是尘世中蹒跚而行的赶路人,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语文便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我们将生平中见过的或纤弱或雍容的花别在语文的衣襟上,我
们将生活中听到的或低吟或高啸的言语缀在语文的耳后,我们将生活中嗅到的或馨香或馥郁
的气息扑洒在语文的发梢上,这样,被生活悉心装扮过的语文便亭亭而立。
语文教我们品味生活,生活教我们学习语文。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以后的执笔写字,
到后来笔下开花,随着我们一步步成长,生活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更多的魅力和无法替代的重
要性,如同喝一坛甘醇的老酒,越饮越醉人,在香气的熏陶下,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一
品佳酿。 (这三段论述为什么)
曾有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提高语文素养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唯有立足于生活实
践的沃土,语文之花才能盛放。(总结并强化论点)
【名师点评】
这是阅卷组评定的一篇考场标杆佳作。本文以中心突出、论证严谨、颇具文采而被评为一类
卷。具体特点如下:
12
1.主题鲜明,形散神聚。这篇议论性散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开篇没有直接提出论点,而是
通过一组排比句,将生活与文学也就是语文自然而然联系了起来,再通过层层论证,将语文
与生活关系揭示得清清楚楚,文末还在强调语文必须根植于生活。
2.论据充分,论证缜密。文中用曹雪芹的事例论证生活是写作的素材,引用陆游的诗句论证
“目光所及之处,生活所经之事,尽是好文章”,用身边的事例揭示语文和生活的辩证关系,
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3.手法多样,文采飞扬。文中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
成功公式:形散神聚+素材多样
三、同步训练
(一)、【2020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
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
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 年的春
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
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
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二)、【2020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60 分)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
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
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
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3
(三)、【2020 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
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
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
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
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
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
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