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
教学目标: 1.把握复杂的人物形象 2.比较人物心理与<项链>的区别 3、巧妙的情节构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领悟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段和方法,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的现代作家,他们又是怎样来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呢?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高晓声(1928~ ),江苏省武进县人。1950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收田财》。1957年,高晓声因和江苏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提出“干预生活,探求人生”的口号,发表了体现“探求者”文学主张的小说《不幸》,不久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原籍农村劳动。1979年,重新回到了文学队伍。长期艰苦的农村生活成了他创作的丰富源泉。1979年一年内,他就发表了《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等十一篇小说
三.字词识记:(幻灯投影) 四.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学生讲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给三部分命小标题。 (一).昔日漏斗户,今日娇娇人; (二).有心卖货生灵光,无钱买帽出错招; (三).病遇吴县长,头回享“清福” 五.赏读第一部分:(讨论问题) ①课文开头两句有何妙处?读这句话当持怎样的语调? 提示:开头两句采用民间诗歌语句形式,一个“漏斗户主”,一个“悠悠”的神情,身份和神态两相对照,诙谐幽默之味油然而生,从而奠定全文情感基调,以幽默风趣的语调,挖掘农民真实的内心世界。语调轻松,问题却深刻而沉重。 教师可以范读这两句话(配唢呐曲子,模拟“陈奂生”走路的姿态)。 ②“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这样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烘托人物愉快轻松的心情;渲染改革开放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 ③开放前后,陈奂生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大不相同”?而如今他的精神生活有怎样? 提示:根据第五六自然段概括其生活变化;他的精神生活无非就是佩服“陆龙飞”的一张嘴,希望自己总有一天能说会道,能神气起来。这恰好说明农民生活上脱贫了,但精神生活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④陈奂生不会打听,不会说,他把这点当作最大的毛病,你怎样看? 提示:认识到两点,一是农民的老实憨厚,一是农民想改变自己的精神生活。 六.赏读第二部分: ①这一节作者安排有何巧妙之处? (学生回答,说出一二处即可) ②卖帽不成这件事的背后有何意图? 提示:暗中说明农民由于长期处于被禁锢的小农经济之中,根本就不懂得买卖的计划,从而对以前的政策表明了作者的批评态度。 ③作者安排卖油绳少了三角钱这一情节,又说明了什么? 提示:可以理解成做生意生疏,或社会风气不好等,表明精神文明确实是个社会问题,既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我们在注重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得注意抓精神文明建设。 ④陈奂生生病这一情节,实际在前文已有暗示,请找出相关语句。 提示:“今年好象变娇了,上两趟寒流来,就缩头缩颈,伤风打喷嚏,日子不好过,非买一顶帽子不行。”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第三部分,概括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一.处理课后练习三。二.赏析第三部分。 ①作者安排吴书记帮助陈奂生这一情节,其目的是什么?(讨论) 提示:揭露官僚主义作风。吴楚救陈体现了他人道,关心老百姓的一面,但他安排了之后,却不管事情的结果怎样。只知道安排,却不知道深入办理。“就说是我的朋友”更是体现了讲关系、开后门等现象的普遍性。 ②写陈奂生对吴书记的感激,作者是怎样写的?其用意又如何? 提示:有两处。“陈奂生想到这里……便一条线挂下来了”;“陈奂生想罢……却又吃了一惊”。两处细节描写真实地突出地显示了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民的诚挚与单纯,另一方面又与后文交钱的懊恼形成对比,深刻地讽刺了官僚主义作风给农民造成的麻烦和苦恼之大。 ③陈奂生结帐前后,女服务员的态度有何变化? ④自读小练习:读“陈奂生出了大价钱……买,不买还要倒霉的!”一节完成后面的问题。 (1.这一节第二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心理和动作描写) 性格特征是:(本质是善良的,但受伤之后又把他心眼小、幼稚可笑、自作自践的一面表现了出来) (2.“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这样的心理说明了什么? 提示:这是一种典型的精神胜利法,和鲁迅笔下的阿Q实际并无多大区别,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阿Q就要报复,现在陈奂生也沿用了这种手段,说明尽管已经改革开放了,但农民的思想上依然糊涂、愚昧、麻木,他们依然还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 ⑤陈奂生回到队里,身份显著提高,这样结尾有何深意? 提示:说明农民中愚昧麻木等级观念重的人非常普遍,这的确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做课后练习一.概括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 陈奂生终日劳碌,半生清苦;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时来运转,受宠若惊;眼花缭乱,呆头木脑;不暗世道,白白自讨羞辱,但随即又自抬身价。他是新时期勤劳善良,希望过好生活,但又愚昧麻木、观念落后的农民的典型。
五.讨论:联系我们现实的生活,说说事过二十年,陈奂生的精神生活现在又怎样呢。(学生简单写下发言稿,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若时间不够则做课后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