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唐雎不辱使命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配套课件
学习目标
3.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1.
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
2.
能够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对比、衬托、语言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入新课
问:
答:
每天有多少人过桥?
每天有五个人过桥。
尼克松
周恩来总理
南京长江大桥
工、农、兵、学、商。
问
答
《
战国策
》
是一部国别
体
史学著作,又称
《
国策
》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
秦
、
齐
、
楚
、
赵
、
魏
、韩、
燕
、
宋
、
卫
、
中山
各国之事,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
策略
,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背景资料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
战国时代
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
典籍
。
《
战国策
》
一书的思想倾向
,
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
,
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创作背景
本文是写
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
。唐雎,是安陵国的臣子。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消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几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技。秦惠王曾派张仪入楚,把商于之地六百里许给楚怀王,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事据唐雎出使,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选择与虎狼之秦作争锋相对的坚决斗争。
唐
雎
( )
怫
然( )
韩
傀
( ) 免冠徒
跣
( )
缟
素( )
庸夫
( )
色
挠
( ) 以头
抢
地 ( )
休
祲
( ) 寡人
谕
( )
字词积累
jū
fú
guī
xiǎn
gǎo
yōng fú
náo
qiāng
jìn
yù
【
不辱
使
命
】
出使。
【
秦王
使
人
】
派。
【
受地
于
先王
】
从。
【
仓鹰击
于
殿上
】
在。
【
请广
于
君
】
给。
【
使唐雎使
于
秦
】
到、往。
一词多义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注意句读。
文本翻译
秦王
使
人
谓
安陵君曰:“寡人
欲 以
五百里之地
易
安陵,安陵君
其 许
寡人!”安陵君曰:“大王
加惠
,以大易小,
甚善;虽然,
受地
于
先王,
愿
终守之,
弗
敢易!”秦王不
说
,安陵君
因使
唐雎
使 于
秦。
派
对
……
说;告诉
想要
用
交换
助词 加强语气
答应
给予恩惠
很好
即使这样
从
想;愿意
不
高兴
因此
出使
到
秦王
派人对
安陵君说:“我
想要
用
五百里的土地
交换
安陵,希望安陵君能
答应
我!”安陵君说:“大王
给予恩惠
,用大块土地来换取小块土地,那很好;
即使这样
,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
不
敢拿它交换。”秦王不
高兴
,安陵君
因而
派唐雎
出使到
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且
秦灭韩
亡
魏,
而
君
以
五十里
之地
存者
,
以
君为
长者,故
不
错意
也。今吾以十倍之
地,请
广
于君,
而
君
逆
寡人者,
轻
寡人与?”唐雎
对
曰:“否,非
若是
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而
守之,
虽
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
五百里哉?”
为什么
况且
使
……
灭亡
表转折
凭(借)
存在的原因
把
……
看作
忠厚的长者
所以
置意。错通“措”
扩充
表转折
违背(背叛)
看轻
回答
像这样
顺接
即使
难道只是
秦王
对
唐雎说:“我
用
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
听从
我,为什么呢?
况且
,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
凭着
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
如今
我用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
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可安陵君却
违抗
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
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土地并且守住它,
即使
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难道
只
换来五百里呢?”
秦王
怫然
怒,谓唐雎曰:公亦
尝 闻
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布衣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
免冠徒跣
,
以
头
抢
地
耳
。唐雎曰:此
庸夫
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盛怒的样子
曾经
听说
平民
摘下帽子,光着脚
碰,撞
罢了
平庸无能的人
秦王
勃然大怒
,对唐雎说:“先生
曾经听说过
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从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
平民
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
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的样子,有胆识的人发怒可不是这样。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
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
发,
休 祲 降 于
天,
与
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
缟素,
今日是也。
挺
剑而
起。
通
“
苍
”
发作
吉祥
不祥
降示
从
和
穿丧服
拔出
站起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的人,
(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的时候),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胆识的人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因此穿上
丧服
,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着)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色
挠,
长跪而
谢
之曰:
“
先生坐!
何至
于
此!
寡人
谕
矣:夫韩魏灭亡,
而
安陵
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
有先生也。
”
屈服
道歉
到
通“喻”,明白
可是
凭借
只因为
秦王(顿时)
变了脸色
,
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我
懂了
,韩魏灭亡而安陵却
凭借着
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
只是因为
有您唐雎先生啊。”
第一部分:
(
第
1
段)
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夕。)
[
开端
]
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
具体叙写唐雎出使秦国的经过。
(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通过侧面描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及所“谕”之理,反衬唐雎出使胜利,点明主题。
[
发展与高潮
]
[
结局
]
第二部分:
(
第
2
、
3
段)
第三部分:
(
第
4
段)
结构图示
安陵君
愿终守之弗敢易
(
明辨之
)
唐雎
虽千里不易岂五百里
(
从容答辩
)
布衣之怒
(
针锋相对
)
秦王
以五百里易安陵
(
利诱之
)
秦王
逆寡人轻寡人
(
盛气凌人
)
天子之怒
(
武力恐吓
)
长跪而谢
(
折服
)
挺剑而起
(
不辱使命
)
细读感悟
1.
本文中唐雎用了什么样的说话技巧?
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对方,不辱使命。
言之有“
节
”
言之有“
据
”
言之有“
力
”
道义
威力
唐雎的说话技巧
2.
秦王想要并吞安陵国,采用了哪些手段?最后得到什么结果?
秦王先是采用“
以大易小
”的欺诈手段,被安陵君拒绝后,责备安陵君,并露威胁之意。唐雎则从容镇定,据理答辩。秦王大怒,用
武力恐吓相威胁
,但唐雎抗辩,步步紧逼,直至挺剑而起。秦王终于
色挠
,长跪而谢。唐雎不辱使命,捍卫了安陵国和自己的尊严。
3.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秦王:
贪得无厌、
奸诈狡猾,
外强中干
的封建统治者
唐雎:
从容镇定,
不畏强暴,
具有凛然正气、
智勇双全的
外交家的形象。
写法探究
探究:本文如何刻画人物?
1.
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语言。
2.
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秦王:
色挠内荏、外强中干
的纸老虎。
先倨后恭:使人谓
—
不悦
—
怫然怒
—
色挠长跪而谢
唐雎:
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的伏虎英雄。
先恭后倨:临危出使
—
沉着应对
—
针锋相对
—
挺剑而起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几种常见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唐雎不辱使命
使秦原因
秦王:欲易安陵
安陵君:愿终守之
斗争经过
抵制骗局
反击护国
秦王:轻寡人与
唐雎:千里不易
秦王:天子之怒
唐雎:布衣之怒
取得胜利
秦王色
挠
长跪而谢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胆识兼备
课堂小结
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的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吗?
蔺相如、荆轲、晏子、周恩来等
课后作业
10
唐雎不辱使命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色挠
(
ráo
)
弗敢易
(
fú
)
天下缟素
(
gǎo
)
B
.唐雎
(
jū
)
庸夫
(
yōng
)
以头抢地
(
qiǎng
)
C
.休祲
(
jìn
)
韩傀
(
guī
)
免冠徒跣
(
xiǎn
)
D
.怫然
(
fú
)
夫专诸
(
fū
)
寡人谕矣
(
yù
)
C
•
•
•
•
•
•
•
•
•
•
•
•
【
点拨
】
A
项“挠”应读
n
á
o
;
B
项“抢”应读
qiāng
;
D
项“夫”应读
fú
。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
唐雎不辱使命 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弗敢易 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以头抢地尔 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休祲降于天 休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岂直五百里哉 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秦王色挠 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辱没、辜负。
交换。
•
•
•
•
•
•
•
碰,撞。
吉凶的征兆。文中偏指凶兆。
只是。
屈服。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故不错意也
B
.乡为身死而不受
C
.以头抢地尔
D
.仓鹰击于殿上
C
【
点拨
】
A
项“错”同“措”;
B
项“乡”同“向”,先前、从前;
D
项“仓”同“苍”。
【
点拨
】
B
项“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C
项“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D
项“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4
.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
.长跪而谢之
B
.轻寡人与
C
.请广于君
D
.天下缟素
A
•
•
•
•
•
派。
裸露。
……
的人。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和,加上。
出使。
只,仅仅。
6
.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字母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2)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3)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
A
.恭敬屈服
B
.恐吓威胁
C
.虚伪狡诈
C
B
A
7
.翻译下列句子。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3)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
(
交换
)
呢?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8
.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
(1)
安陵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唐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人善任
恃强凌弱
(
色厉内荏、阴险狡诈
)
有胆有识
(
智勇双全
)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
大王加惠 加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故不错意也 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寡人谕矣 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徒以有先生也 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施予恩惠。
•
•
•
•
同“措”,放置。
明白,懂得。
只,仅仅。
•
10
.翻译下列句子。
(1)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1
.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12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言外之意:唐雎表达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将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杀掉秦王。
表达效果:在对比中突出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1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
秦王怫然怒 怫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何坐 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5
页第
13-17
题。
愤怒的样子。
•
•
•
•
•
【
点拨
】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犯罪。
同“嬉”,开玩笑。
曾经。
14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吾欲辱之
B
.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
.徒以有先生也 吾欲辱之,何以也?
D
.于土墙凹凸处 生于淮北则为枳
D
•
•
•
•
•
•
•
•
【
点拨
】
A
项中的“之”前一个作结构助词,译为“的”;后一个作代词,代“他”。
B
项中的“而”前一个是连词,表修饰;后一个是连词,表示转折。
C
项中的“以”前一个是介词,“因为”的意思;后一个是介词,“用”的意思。
D
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15
.翻译下面句子。
【
点拨
】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6
.
【
乙
】
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
【
甲
】
文中唐雎“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请从
【
甲
】
文中找出所对应的语句进行回答。
言是秦王说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行是“秦王怫然怒”。
【
点拨
】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7
.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
点拨
】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实际是考查文言文主旨的对比理解。解答本题时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他们如何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即可。
唐雎靠他的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和凛然正气;而晏子则主要靠他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其高超的口才及应变能力。
10
唐雎不辱使命
A
.色挠
(
ráo
)
弗敢易
(
f
ú
)
天下缟素
(
gǎo
)
B
.唐雎
(
jū
)
庸夫
(
yōng
)
以头抢地
(
qiǎng
)
C
.休祲
(
jìn
)
韩傀
(
guī
)
免冠徒跣
(
xiǎn
)
D
.怫然
(
fú
)
夫专诸
(
fū
)
寡人谕矣
(
yù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
•
•
•
•
•
•
náo
qiāng
fú
C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易安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王加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广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秦王怫然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辱没、辜负。
交换。
施予恩惠。
增广、扩充。
只是。
愤怒的样子。
(7)
亦免冠徒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秦王色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寡人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赤脚。
用。 碰,撞。
吉凶的征兆。
胆怯。
明白,懂得 。
•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故不错意也
B
.乡为身死而不受
C
.以头抢地尔
D
.仓鹰击于殿上
C
“错”同“措”
“乡”同“向”,先前、从前
“仓”同“苍”
4
.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
.长跪而谢之
B
.轻寡人与
C
.请广于君
D
.天下缟素
A
•
•
•
•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5
.解释下列多义词。
(1)
使
(2)
徒
(3)
夫
(4)
与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冠徒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庸夫之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派。
出使。
裸露。
只,仅仅。
成年男子。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疑问语气词,相当于
“
吗
”
。
和,加上。
6
.古今异义。
(1)
长跪而谢之曰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休祲降于天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虽千里不敢易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徒以有先生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道歉
感谢
吉祥
休息
即使
虽然
只,仅仅
徒弟
7
.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字母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2)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3)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
A
.恭敬屈服
B
.恐吓威胁
C
.虚伪狡诈
A
C
B
本题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人物的形象是人物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来展示的,所以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8
.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
(1)
安陵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唐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人善任
恃强凌弱
(
色厉内荏、阴险狡诈
)
有胆有识
(
智勇双全
)
本题是对人物特点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本题考查大家断句的能力。文言文句子节奏的确定方法有五个: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9
.用“
/”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
限三处
)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一、课文研读
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介词,把。
指忠厚有德行的人。
在意。错,同“措”。
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
碰,撞。
(
是因为我
)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1
.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本题为课上重点分析的问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作答即可。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12
.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填空。
愤怒
——(
)——(
)
威胁 色挠
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筛选与归纳能力。解答时,除了注重上下文意思外,还要学会精简答案,回答准确。
文中秦王先是因为安陵君不听从他的话“易安陵”,强横无理的秦王感到很愤怒,因此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希望能强迫对方服从,在对话中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针对秦王“天子之怒”的威胁,唐雎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同时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拔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最终因为害怕而屈服。
13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很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要点举例即可。如现代史上,建国初期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不辱使命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示例:
蔺相如完璧归赵。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指在外交上没有辜负使命维护了国家利益。
二、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7-38
页第
14-17
题。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天下缟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亲尝教以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将何以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穿白色丧服。
道歉。
兵法。
抵挡,防御。
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B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C
.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
D
.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
•
•
•
•
•
•
•
C
都为“曾经”的意思。
介词,从
都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介词,在
都为“如果”的意思。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2)
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休,吉祥。祲,不祥。
于,从。
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原来。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
他们
)
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兵法本来就是天下狡诈的人所喜欢的东西,我原本就猜到大王您会不喜欢它。
17
.
【
甲
】
文中的唐雎和
【
乙
】
文中的郑同,你更欣赏谁?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及扩展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本题较为开放,欣赏谁结合原文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喜欢
【
甲
】
文中的唐雎,因为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的人,从文中“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可见。
再比如喜欢
【
乙
】
文中的郑同,因为郑同是一个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迂回委婉、谦虚文雅的人。由文中“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等地方可以看出。
17
.
【
甲
】
文中的唐雎和
【
乙
】
文中的郑同,你更欣赏谁?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示例一:
唐雎。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的人。
示例二:
郑同。从“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等地方可以看出郑同是一个有谋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迂回委婉、谦虚文雅的人。
三、国学阅读
[2018•
包头市
]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8
页第
18-20
题。
(
一
)[2018•
兰州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
本题考查课外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
用。
作战。
抵御。
19
.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
本题考查课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屈完的回答分两层意思“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可见屈完告知齐桓公要以德服人才可以结盟;如果靠武力,楚国也可以借助有利地势奋起反抗。
①先告诉对方,若对方以德安抚诸侯,我们可以结盟;②后告知对方如果以势压人,楚国必将凭借有利地势奋起反抗。
20
.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
示例:
屈完妙语退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结盟。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拓展迁移能力。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有很多,如:苏秦、张仪、晏子、蔺相如等,主要事迹概括要准确。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既保全了赵国的领土、维护了尊严,也拿回了和氏璧。
唐雎强势对待嬴政,秦王道歉让步屈服。
21
.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侯怒,任座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38
页第
21-24
题。
•
•
攻占。
快步走。
22
.文中画线句没有加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
/”
标出来。
文 侯 悦 使 翟 璜 召 任 座 而 反 之 亲 下 堂 迎 之 以 为 上 客 。
魏文侯很高兴,
(
就
)
派遣翟璜去宣召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把他奉为上客。
23
.翟璜为什么说文侯是仁君?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此题只要结合文章、围绕文章主旨、说法合理即可。
翟璜说文侯是仁君的理由是“君仁则臣直”,任座在文侯面前能直言进谏,说明文侯是仁君。
24
.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悟出怎样的道理?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多角度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这就要求大家学会阅读文言文的同事,培养迁移的能力。
文侯“怒”是因为任座的直言进谏,由此可见,国君往往不愿听逆耳之言;文侯“悦”在于翟璜讲究了一点说话的技巧,由此可见,要取得好的进言效果,必须讲究言辞的技巧。
25
.某班开展
“
以
‘
和
’
为贵
”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
(1)A
组同学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
《说文解字》
材料二:
“
和
”
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
龢
的那个
“
龢
”
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
——
古来
“
三
”
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
“
象形
”
而不是
“
三张嘴
”
,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
——
合奏第一原则就是
“
和
”
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
周汝昌《和谐之思》
(
有改动
)
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
“
和
”
字的本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
——
“和”音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
(2)B
组同学编写了一曲
《
“和”字歌
》
:
__________________
的日子年丰民和,
__________________
的百姓共享家和。
__________________
的邻里亲近祥和,
__________________
的儿女传承亲和。
下列一组关于“和”的叠词填入歌中,最合适的顺序是
(
)
①
和和顺顺 ②和和乐乐 ③和和睦睦 ④和和美美
A
.④②③①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①④③②
A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本题根据词语的意思和语句意思的对应关系作答即可。
和和顺顺:和睦融洽。
和和乐乐:和睦欢乐。
和和睦睦:友好相处。
和和美美:和睦美满。
④
②
③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