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ID:652036

大小:28.0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期中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④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展现了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习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面纱,却又谦xùn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清风在细叶间穿梭,跟着它一起穿梭的还有蝴蝶。啊,难道不快乐是合理的——在春风这样的旋律里?所有柔嫩的枝叶都被邀舞了,沙沙地响起一片搭虎绸和细纱相擦的衣裙声。四月的音乐季呢!宽广的音乐台上,响着甜美邈远的木箫,古典的七弦琴,以及清脆的小银铃,合奏着fǎn复而又和谐的曲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谦xùn(   )  邈远(   )  fǎn(   )复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2分)‎ ‎(3)根据语境,对于“延来”中“延”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延长    B.(时间)向后推迟    C.邀请 ‎(4)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填空题。(4分)‎ ‎(1)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________代(朝代名)著名的__________小说家。(2分)‎ ‎(2)《儒林外史》这部________(填“长篇”“中篇”“短篇”)讽刺小说,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__________”的不同表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2分)‎ ‎4.目前,很多大中城市都设立了自己的“文明排队日”,为此,某校九年级开展以“礼让排队,有序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2分)‎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开场白。(4分)‎ ‎(2)赵佳轩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下面两则材料,请阅读材料,就“有序排队”提出两点建议。(4分)‎ 材料一:在国外,为避免排长队时发生混乱,管理者一般会用隔离杆将队伍管理起来。有些管理者甚至会让排队者得知何时可以达到目的,如法国“蓬皮杜中心”用电脑自动计算,随时显示馆内人数,这样到位的管理措施会使排队者了解自己大约还需要等待多久,心态变得平和。‎ 材料二:某报记者发现,有的时候市民虽然在等车时可以自觉排队,但车一来就抢着上车,秩序又变得混乱。实际上,改掉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日本人养成排队习惯用了6年的时间。‎ ‎(3)下面是班长针对本次活动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4分)‎ ‎【A】排队看似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却表现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B】很多公共场合都需要排队,能否自觉排队不仅反映出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素质,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体现。排队的时候互相谦让,遵守秩序,人与人之间退后一小步,那么,我们的文明程度将前进一大步,我们的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①【A】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2分)‎ ‎②【B】处画线句中有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应删去“________”。(2分)‎ 二、阅 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3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 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反唐演义传》……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地,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气,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有删改)‎ ‎5.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5分)‎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6分)‎ ‎7.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8.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6分)‎ ‎[二](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有改动)‎ ‎9.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10.本文第②③段,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5分)‎ ‎11.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 ‎[三](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永叔集》,有删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④闾里:乡里。‎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5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弗之怠      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欧阳公四岁而孤  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或因而抄录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15.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甲】段文字中“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文字中欧阳公“昼夜忘寝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两段文字中的人物幼年时的人生经历相似,其中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请简要概括。(4分)‎ 三、写 作(55分)‎ ‎17.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 同学们,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③有真情实感;④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期中测试卷 一、1.(1)①塞下秋来风景异 ②八百里分麾下炙 ‎③也无风雨也无晴 ④何日遣冯唐 ‎⑤断肠人在天涯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1)逊 miǎo 反 (2)习贯 习惯 (3)C ‎(4)啊,不快乐是不合理的——在春风这样的旋律里。‎ ‎3.(1)清 讽刺 (2)长篇 功名富贵 ‎4.(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凡事讲究规矩,社会才能井然有序。日常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等候,不仅方便他人,更方便自己。“礼让排队,有序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来吧!‎ ‎(2)示例:釆取到位的管理措施;日积月累,培养良好的习惯。‎ ‎(3)①表现 体现 ②能否(或:否)‎ 二、[一]5.①去别人家读“报纸墙”;②借小人书读;③捡包鞭炮的纸读;④到收购废品的人家的院子里读;⑤在被窝里打手电筒读书,月光下读书。‎ ‎6.示例: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7.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那年读书时”的怀念和读书时所产生的亲切欣喜之情。‎ ‎8.这是一个反问句,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了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之情。‎ ‎[二]9.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10.“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深受感动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11.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12.示例: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三]13.(1)爱好。 (2)借。 (3)懈怠,放松。‎ ‎(4)幼年丧父。 (5)有时。‎ ‎14.(1)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等到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15.人多以书假余 唯读书是务 ‎16.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点拨: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要求找出两段文字中人物的两个共同特点。由【甲】段“家贫”和【乙】段“家贫无资”可知,二人都“家境贫寒”;由两段中有关二人“读书”情形的描写,可概括出二人“刻苦读书”的特点。‎ ‎【乙参考译文】欧阳修四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他的母亲用荻在沙地上写画,用这种方法教他写字。欧阳修经常诵读古人的文章。等到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到乡里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欧阳修从小作的诗赋文章,下笔就已经有成人的水平。‎ 三、17.思路点拨:此题属于材料作文题。要抓住材料中关键性的语句,如“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也就是要求你写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一个人,总有一定的目标,也许这一辈子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奔跑着。可是,奔跑的路并不平坦,有时,会让你摔跤,摔得很疼,或许,还会受伤——这就是挫折。逆境虽然让人痛苦,但经受挫折、失败,可以增加人生的“财富”,磨难同时也是磨炼。没有挫折的人生,是看似幸运实则贫乏的人生。当挫折降临时,关键是我们如何应对它。是正视,还是逃避?是勇敢地克服,还是胆怯地沉沦?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生。文章该从此处切题,组织材料。 例文略。‎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