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别
体
唐雎不辱使命10
中国历史上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说法。战国最后十多
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消灭了各诸侯国。公元前3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被消灭之后,
一度保持着独立的地位。这一次,秦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
出小饵以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
楚,许诺给楚六百里地,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楚
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与赵文王交换和氏璧,结果骗局被
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
陵君和唐雎是重蹈楚怀王的故辙,还是学蔺相如的榜样,与虎狼之
秦做针锋相对的斗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1. 熟练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 准确理解文章对话的意思,借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
3. 在矛盾冲突中比较、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主人公唐
雎的力量。
4.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对比和衬托来表现人物形
象的写法。
(重点)
(难点)
(重点)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
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
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代表作
品《新序》《说苑》《列女传》。另
撰有《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战
国后期,秦国相继灭掉其他诸侯国,公元前230 年灭掉
韩国,公元前225 年,秦国灭掉魏国。安陵是魏国的附
庸小国,秦王想以“易地”的骗局占领安陵,安陵君拒
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不悦,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
使秦国,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保全了领土,折服
秦王。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
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年的历史。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
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
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
亦为刘向所拟定。
战国策
唐雎 色挠
免冠徒跣 抢地
一 读一读字音
jū náo
xiǎn qiāng
yōng( )夫 韩guī( )
休jìn( ) 天下gǎo( )素
二 写一写字形
庸 傀
祲 缟
三 文言知识积累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点拨:前一分句用“……也”表肯定判断, 后一分
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
2. 倒装句
受地于先王
点拨:“受地于先王”即“于先王受地”, 介词结
构后置, 翻译时应将其语序调整回来。
名句积累
1.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
日是也。
3.省略句
挺剑而起
点拨:句首省略了“唐雎”, 翻译时应将其补出。
导思1.本文主要记叙
了什么内容?
梳理内容
关键词:
不辱使命
导思2.结合内容,
说说唐雎是怎样的
一个人?
分析人物
导思3.秦王的反应对刻
画唐雎有什么作用?
分析作用 导思4.本文刻画人物
主要抓住了哪些方面
来描写?
描写方法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朗读。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欲:想。
以:介词,用。
易:交换。
其:表示祈使语气。
注释:
秦王派遣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圆五百里的
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译文:
原文: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
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加惠:给予恩惠。
第一个“使”:派遣。
第二个“使”:出使。
注释:
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
们小的地盘,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
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
(很)不高兴。安陵君因此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译文:
原文: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
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介词,用。
以:介词,凭借。
以:介词,把。
长者:指忠厚有德行的人。
错意:在意。错,同“措”。
与:同“欤”,语气词。
注释: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
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亡了
韩国魏国,但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
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有德行的人,
所以不打安陵君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
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
我吗?”
译文:
原文: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
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是:这样。
直:只是。
注释: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
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这五百
里的土地呢?”
译文:
原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
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
跣,以头抢地尔。”
怫然:愤怒的样子。
公:对人的敬称。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抢,碰,撞。
注释: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
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
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横尸在
地百万人,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
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
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译文:
原文: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
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
剑而起。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注释: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一道白光直冲上
太阳。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
殿上。仓,同“苍”。
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若:如果。
必:一定。
缟(gǎo)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是:这样。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
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
杀韩傀时,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
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
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他们)加上我,将变成四
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就
会两人横尸在地,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白
色丧服,现在就是这样。”说完,(唐雎)拔剑站起。
译文:
原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
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谕:明白,懂得。
以:凭借。 存:幸存。
徒:只,仅仅。 以:因为。
注释:
秦王神色变得沮丧,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
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
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译文:
1. “使人谓”和“其许”这两处词语好在何处?
【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使人谓”三字,
劈头即自称寡人(只有对下、诸侯才可自称寡人),见出
秦王对安陵君的轻慢,“安陵君其许寡人”中祈使语气词
“其”和动词“许”,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从秦王的
话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名易实夺地的险恶用心。
2.安陵君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他是如何应对秦王的?
【答案】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
的形势下,为争夺周旋的余地,婉言拒绝。“大王加惠,以大
易小,甚善”,态度和言辞都十分婉和,但不是卑躬屈膝,而
是婉辞,是面对虎狼之敌的斗争艺术。“受地于先王,愿终守
之”,陈理为据,无容置喙。“弗敢易”,于委婉中透出坚决
的态度。
3.说说“秦王不说”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秦王不说”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
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4.课文主要写唐雎,那么为什么一开始还要写秦王和
安陵君呢?
【答案】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
绝,并派出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在吞
并和反吞并的斗争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艰巨程
度显而易见,同时,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开端,为
下文情节作了铺垫。
5.当唐雎来到强大的秦国时,秦王对唐雎采用什么策略?
【答案】唐雎刚见到秦王时,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
严厉的指责。他一方面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
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方面又以“
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
屈从他的意志。
6.唐雎面对秦王恩威并施的一番话,是怎么做的?
【答案】唐雎对此洞若观火,识破了秦王的阴谋,
没有被秦王吓倒,而是立即重申安陵君“受地于
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
绝了“易地”。
7.结合秦王的语言,分析他的形象。
【答案】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秦王谓唐雎曰”之前,
已经“不说”,这时,他是压住火气说话,于委婉中露出威胁,
俨然是胜利者的口吻:“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今吾以十
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是质问。
“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纯属威胁。话中句句
不离“寡人”如何,还偏要说“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吾
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秦王的狡诈骄横之态不言自明。
8.秦王面对唐雎的严词拒绝,又是怎样做的?
【答案】秦王勃然大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对唐雎进行恐吓,隐含着要发动战争,用
武力解决安陵的意思。
9.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答案】唐雎一连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发怒所做出的震惊天
地的事件,构成了排比句式,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严
重性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言
外之意是表明自己跟专诸、聂政、要离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一样,
不畏强暴,敢于献身。
10.人物的对话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这些修辞
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主要运用了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夸张:“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排比:“夫专诸之刺……仓鹰击于殿
上。”
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
说服力。
1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者仔细揣摩,
才能明白其深意。请说出下列各句的“潜台词”是什么。
【答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潜台词:你最好是将你们
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后果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潜台词:我将效仿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
尽。
12.面对唐雎的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表现?
【答案】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退缩了,“色挠”
“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
明了他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性格特点。
13.为什么说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上是要
吞并安陵。而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
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骄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
唐雎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14.秦王为何先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因为“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后又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
也”?
【答案】秦王前后矛盾的话正说明了他的虚伪,先说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是因为“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表现
了他假仁假义;后又说“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
也”,表现了他的欺软怕硬。
【答案】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秦王的要求
遭到安陵君拒绝后,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唐雎从容地说
明不肯易地是因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并非故意违背秦王的
意愿。这一句答得委婉,言之有理,言之有“节”,宁“守”不
“易”,这是一种崇仰先王、不为利诱的明显反映,这不仅婉言
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还暗暗告诫秦王不要轻举妄动。
1.【难点探究】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秦王见诈骗不行,便
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唐雎
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
进行回击。
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唐雎辅以“挺剑而起”
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
性和尖锐性,这就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
“长跪而谢之”。
【答案】本文写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重点和
中心是写唐雎同秦王展开的一场面对面的较量,从而突出人物的
性格特征,表现中心思想,因此唐雎同秦王的对话是详写。而唐
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斗争的结果,虽然也从一定程度上能表
现人物的性格,但作用较次,故略写。至于唐雎如何到秦国、怎
样回国的内容与中心毫无关系,写了反而冲淡中心思想,故略去。
2.【难点探究】作者为什么详写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略写唐雎出
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斗争的结果,甚至如何到秦国、怎样回国一
概不写?
唐雎不
辱使命
出使原因
针锋相对
取得胜利
秦王 交换为名 欺骗为实
安陵君 识破阴谋 婉言拒绝
发展
高潮
秦王 命令交换 巧取豪夺
唐雎 严厉拒绝 绝不屈服
秦王 嚣张威胁 天子之怒
唐雎 大义凛然 士之怒
秦王 长跪谢之
唐雎 不辱使命
本文记叙了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
况,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
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了秦王狡诈骄横、色厉内荏
的真实面目。
1.通过对话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本文对话极富外交色彩,文言虚词恰当运用,使人物说话的
语气突出,除很少的几句串场的叙述外,几乎全是对话。用
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用对话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
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跃然纸
上。
2.通过对比刻画人物。
鲜明的对比手法。本文中唐雎和秦王是对立的。他俩之间唇枪舌
剑的斗争,为作者充分运用对比手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是
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
虎英雄,一个前倨后恭,一个先恭后倨。一倨一恭,形成对比,
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人物的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
虚伪的。同时也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的
精神。
战国时期,“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请你查找
资料,说说战国时期的“士”是指哪一类人,再举出几个历史
上有名的“士”,在班上讲讲他们的故事,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他们的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10 唐雎不辱使命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色挠(ráo) 弗敢易(fú)
天下缟素(gǎo)
B.唐雎(jū) 庸夫(yōng)
以头抢地(qiǎng)
C.休祲(jìn)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ǎn)
D.怫然(fú) 夫专诸(fū)
寡人谕矣(yù)
C
• •
•
• •
•
• •
•
• •
•
【点拨】A项“挠”应读náo;B项“抢”应读
qiāng;D项“夫”应读fú。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唐雎不辱使命 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弗敢易 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头抢地尔 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休祲降于天 休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岂直五百里哉 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秦王色挠 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辱没、辜负。
交换。
•
•
•
• •
•
•
碰,撞。
吉凶的征兆。文中偏指凶兆。
只是。
屈服。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 B.乡为身死而不受
C.以头抢地尔 D.仓鹰击于殿上
C
【点拨】A项“错”同“措”;B项“乡”同“向”,
先前、从前;D项“仓”同“苍”。
【点拨】B项“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C
项“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D项
“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4.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长跪而谢之 B.轻寡人与
C.请广于君 D.天下缟素
A
• •
• • •
派。
裸露。
……的人。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和,加上。
出使。
只,仅仅。
6.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
的字母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3)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A.恭敬屈服
B.恐吓威胁
C.虚伪狡诈
C
B
A
7.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
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
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8.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
(1)安陵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人善任
恃强凌弱(色厉内荏、阴险狡诈)
有胆有识(智勇双全)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大王加惠 加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错意也 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谕矣 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徒以有先生也 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文研读
施予恩惠。
•
•
•
•
同“措”,放置。
明白,懂得。
只,仅仅。
•
10.翻译下列句子。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
头撞地罢了。
11.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
故事?请简要分析。
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
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
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1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
是也。”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言外之意:唐雎表达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将
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杀掉秦王。
表达效果:在对比中突出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
象;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秦王怫然怒 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坐 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5
页第13-17题。
愤怒的样子。
• •
•
•
•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犯罪。
同“嬉”,开玩笑。
曾经。
1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吾欲辱之
B.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徒以有先生也 吾欲辱之,何以也?
D.于土墙凹凸处 生于淮北则为枳
D
• •
• •
• •
• •
【点拨】A项中的“之”前一个作结构助词,译为“的”;
后一个作代词,代“他”。B项中的“而”前一个是连词,
表修饰;后一个是连词,表示转折。C项中的“以”前一
个是介词,“因为”的意思;后一个是介词,“用”的意
思。D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15.翻译下面句子。
【点拨】本题考查翻译语句,回到语境中,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6.【乙】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
无礼,那么【甲】文中唐雎“挺剑而起”是因为秦
王的什么言行呢?请从【甲】文中找出所对应的语
句进行回答。
言是秦王说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
里”;行是“秦王怫然怒”。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7.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
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点拨】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实际是考查文言文主旨的
对比理解。解答本题时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抓住
关键语句来理解他们如何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即可。
唐雎靠他的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不畏强暴,有
胆有识和凛然正气;而晏子则主要靠他敏锐的洞察力,
敏捷的思维和其高超的口才及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