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ID:652068

大小:45.05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R 部编版)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 分) ①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 ⑤____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⑥____________________,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祖国 啊,我亲爱的祖国》)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 分) ① 《 赤 壁 》 中 , 暗 含 着 岁 月 流 逝 而 物 是 人 非 之 感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②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 分) 红旗飘飘 你是一个火种 点燃开国大典的礼炮 一个声音向世界宣告 东方的拂.晓 你是一个预言 掀开改革开放的春潮 一个故事向世界报道 风景这边独好 你是一个火炬 传递继往开来的目标 徜开胸怀向未来相 yāo 江山如此多娇 啊! 走过风萧萧 走过路迢迢 我们高举的旗 zhì 在新世纪的天空飘 我们脚下的路 永远是一条阳关大道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拂.晓( ) 相 yāo( ) 旗 zhì( ) (2)诗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2 分) (3)“继往开来”中“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路迢迢”中“迢”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2 分) (4)全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2 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分) (1)简·爱在离开罗切斯特到两人重逢的这段时间内,经历了很多事。下 列事件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 )(2 分) A.被舅妈关进红房子 B.流浪和挨饿三天 C.获得叔叔的遗产 D.拒绝圣·约翰的求婚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____________小说,全书共 56 回。开首以__________“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塑 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2 分) 4.某班举行“诗歌中国,放飞梦想”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2 分) (1)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4 分) 以诗为名,必有诗人相伴。3 月 21—22 日,受邀来到遂宁的百余 名中外诗人,进行品宋瓷观音文化、赏大英浪漫地中海美景的活动, 近距离感受遂宁独有的历史人文情怀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为诗词创作寻找鲜活的题材,为遂宁创作出更多值得传承的诗歌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王芳根据新闻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4 分) 此次“遂宁国际诗歌周”活动除邀请中国作协、各省作协、省宣 传部、省文化厅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国内获奖诗人、诗歌理论家、 翻译家、外国诗人等 100 余人之外,【甲】还邀请了来自各省级、遂宁 本地的 60 余家媒体参加了活动。【乙】活动旨在继承和弘扬悠久的诗 歌文化传统,推进遂宁与世界诗歌的深入交流,上升城市文化影响力、 凝聚力、创造力。 ① 【 甲 】 处 画 线 句 中 存 在 句 式 杂 糅 的 问 题 , 应 改 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2 分) (3)张浩是班里的小诗人,看了新闻后来了写作热情,写了下面的小诗。 请你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4 分) 青春年少,放飞梦想,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 花 蕾 含 苞 待 放 , 畅 想 盛 开 如 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青 春因梦想而奋进。 二、阅 读(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2 分) 坐在老槐树的怀里 艾晓雨 ①槐树是从什么时候站在那里的,我不知道,我出生时,它已经在那 里。 ②低矮的小草房前面,小院一边,一棵老槐树,枝虬叶茂,树冠几乎 盖住了小院的半边。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伸出双臂,抱住槐 树粗糙皲裂的树干。但我抱不过老槐树,老槐树却以它宽敞的怀抱将我 拥入怀里,在我的整个幼年,甚至童年里。 ③最初发现老槐树可以做保姆的,是母亲。一岁多的孩子,正缠人, 会撒着两只小手到处摇摇晃晃地逛荡了,不知凉热,也不知高低。为此, 母亲找了根软布绳,哄我乖巧地伸出一条胖乎乎的小腿儿。绳子的一端 拴住了我的脚脖儿,另一端就交给了老槐树。那时年纪尚小,我自是无 法记得当时的情境,只能根据母亲的讲述加上自己的想象还原当时的场 景: ④一棵绿阴如盖的老槐树底下,一个被拴了一只脚脖儿的小女孩儿, 新鲜又好奇地打量着脚上忽然多岀来的那圈儿东西,软软的布绳儿拴得 脚脖肉痒酥酥的,小女孩儿便“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⑤也有来看稀奇的孩子,看过将小牛、小羊拴在树上的,却头一次看 到那样子拴小孩。他们站在离槐树不远的地方,逗弄小女孩儿,或扔一 块小瓦片,或扔一朵鲜亮的月季花,让小女孩儿去拿。 ⑥我真的就蹒跚着走过去,却在离那些东西不到一尺远的地方被老槐 树牵住了。我才知道,自己的自由天地,已被绳子限制。我抱住脚,拼 命去解绳子,小脸憋得通红,眼泪也急得掉下来,那个结实的扣儿却纹 丝不动。我遂坐在地上,两脚蹬地,大哭起来。 ⑦哭了几天,我终于明白,再怎么哭也拉不回大人远去的背影,索性 不再哭,开始慢慢将槐树下的日子当成一种享受。每天早晨,吃饱喝足, 我开始主动拉着母亲的手,往槐树下走,走至树下,拾起地上的绳头, 交给母亲,又去搬自己的小脚:“拴,拴……”母亲三下两下,将我交 给老槐树,就走了。她已经很放心地把我交给这个稳重又沉默的老保姆。 ⑧的确,老槐树是一个称职的老保姆。她知道如何逗弄一个一岁多的 孩子,让我不哭也不闹。夏日毒辣的阳光,伤害不到我,老槐树替我撑 起一把巨大的遮阳伞。树上偶尔会有鸟雀降临,叽叽喳喳地躲在浓密的 叶底说个不停…… ⑨一队蚂蚁,可以让我兴致勃勃地看上半天,看着看着,我就在树下 睡着了…… ⑩“姐弟三个,就数你跟老槐树投缘。”母亲如是说。 ⑪ 是吗,老槐树独独青睐于我吗? ⑫ 我自己尝试着做玩具,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槐果,一串串, 黄绿,晶莹,拿石头把那一串串的果实捣碎,挤掉绿色的汁液,把果肉 团成一个黏黏的团,放到阳光下晒干,一个黑黑的小球儿就做成了。外 面缠上白色的棉线,一层一层,想要多大缠多大,最后拿线绷住,一个 漂亮的小球就做成了。那时,乡下孩子买不起皮球,多用这个代替,一 个小球,有多种玩法,单打、双打、混合打,可以玩上一两年。 ⑬ 后来,上学了,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槐树下写作业。 一块青石方桌,放在那里好多年,表面都已被磨得光滑如镜了。我就是 在那张小小的青石方桌上学会了写“人、口、手”,学会了念“一去二三 里,烟村四五家”…… ⑭ 春看老槐树抽枝发新芽,夏听老槐树在风雨里唠叨,秋从老槐树的 身上摘下一串串晶莹的槐果,冬在老槐树下的雪地上扫出一块空地,支 起一只筛子,静等贪食的小麻雀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拴在 老槐树下的小女孩儿就长大了。 ⑮ 老槐树依然苍老、劲绿。 ⑯ 家里生活好了,旧房子要拆,新房子要建。新房子的地基就挖在老 槐树站着的地方,老槐树在劫难逃。 ⑰ 没有人会为一棵树伤心哭泣,除了当年曾无数次坐在老槐树怀里的 我。砍树的那天,我站在树下,轻轻抚摸老槐树的寸寸树干,仰头,看 茂密的枝叶仍然旁若无人地绿着,它似乎丝毫也没有嗅到空气中的危险 气息。 ⑱ 父亲下电锯时,我没敢待在家。等我回到家,老槐树已经躺倒在地 上了,一院子的残枝碎叶,一院子涩涩的苦香。倒下的老槐树,被父亲 做成了新房的门,那是老槐树在这个世上给我的最后馈赠——我又可以日 日夜夜安睡在老槐树的怀里了。(有删改) 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与老槐树有关的哪几件事。(4 分) 6.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7.本文的结构安排详略得当,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好 处。(5 分) 8.作者眼中的老槐树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 9.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第 ⑱ 段画线句子的含意。(5 分) [二](18 分)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 月 21 日起,由人民日报 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 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了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 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 让孩子们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 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 国”会成为孩子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 护法》4 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 5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 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 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 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 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 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 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 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 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 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 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 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 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 2018 年 5 月 2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文章第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 请简要概括。(3 分) 11.第③段中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 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4 分) 12.给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内容连贯。(3 分) 13.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 分) 14.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5 分) 材料:5 月 14 日,川航空客 A319 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 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 250 米的 直面风、零下 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 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机 长”。 [三](15 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 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 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名参)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 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 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 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 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 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 故 患. 有 所 不 辟. 也 患 : ______________ 辟 : __________________ (2) 纵 子 有 赐., 不 我 骄.也 赐 : ______________ 骄 : __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17.【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 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 质。(4 分) 18.请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3 分) 三、写 作(55 分) 19.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憩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 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 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可以大胆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人名等;④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1)①白露为霜 ②长河落日圆 ③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金陵城上西楼 ⑤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2)①折戟沉沙铁未销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 2.(1)fú 邀 帜 (2)徜开 敞开 (3)开辟 远 (4)比喻 排比 3.(1)A (2)现实主义长篇讽刺 王冕 4.(1)中外诗人走进遂宁采风、创作。 (2)①还邀请了来自中省级、遂宁本地的 60 余家媒体 ②上升 提升 (3)示例:就像太阳喷薄而出,荡涤漫天黑暗 二、[一]5.①“我”一岁多时被拴在老槐树下,老槐树成了“我”的保姆; ②“我”用老槐树的槐果做成小球;③放学后,“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 ④老槐树被父亲锯掉,做成了新房子的门。 6.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拉”“走”“拾起”“交”“搬”等 一系列动词和“我”说的话,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对被拴在老槐树上的 期待和享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充满童真的孩童形象,也侧面反映了老槐树 在“我”幼年时给予“我”的保护和快乐。 7.示例:详写“我”一岁多时,老槐树给“我”当保姆,略写“我”用 槐果做小球、“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老槐树被锯掉等。好处:内容上, 突出了老槐树给予“我”的保护和快乐,能很好地凸显文章的主旨;结构上, 与文章的标题相照应;表达效果上,老槐树给“我”当保姆这一情节描写细 腻生动,画面感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8.①老槐树稳重、沉默、称职。从母亲放心地将一岁多的“我”拴在老 槐树上可以看出。②老槐树无私、宽厚。从“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倒 下的老槐树被做成新房的门可以看出。 9.老槐树虽然难逃被锯的命运,却以另外一种形式(新房的门)陪伴着 “我”,在“我”伤心难过之余,给“我”一丝慰藉。表达了“我”对老槐 树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10.①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 国”主题活动;③《英雄烈士保护法》于 4 月底全票通过并已施行。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及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解答本题,可从文章第①② 两段所论述的三个主体——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全国中 小学、国家的做法入手,梳理概括他们各自的行为即可。 11.这句话点出了在社会稳定的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高风险岗位上的 奉献者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引发了人们对这些行业和奉献者的关注和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理解这句话的要点是抓住关键词 “负重前行”。这句话表明,之所以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默默奉献。而“被 网友反复点赞”,则说明了广大网友对“负重前行”者的关注和赞美。 12.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 13.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英雄精神还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 守这一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 作用。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列举了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医生、教师等群体 的默默奉献,属于举例论证。举例论证的主要作用就是具体有力地证明文章 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4.示例:英雄,不一定是光芒万丈、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人;也不 一定是所向披靡,成就丰功伟绩的人。生活中处处有英雄,我们每一个人皆 可成为英雄。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 做出贡献,就可成为我们自己的“英雄”。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这是一 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找到与所给材 料的结合点,答出自己对“英雄”的认识即可。 [三]15.(1)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2)赏赐。 傲视。 16.(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您并非有求于人,是别人送给您的,您为什么不收下? 17.舍生取义 廉洁自律 18.示例:①当面对人生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 生取义的价值观。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乙参考译文】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送给 他一块地,说:“请用这来添置些衣服。”曾子不肯收下。(使者)回去了,又 来了,(曾子)再次回绝。使者说:“您并非有求于人,是别人送给您的,您为 什么不收下?”曾子说:“我听说有这种说法,接受别人的东西的人就会害 怕送东西来的人;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骄傲地对待接受者。即使国君对 我有恩赐,不骄傲地对待我,但我能不敬畏他吗?”(曾子)最终没有收下。孔 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节操。” 三、19.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要想写得出彩,必须审准题意, 确立写作的重点。可在“风景”上做文章,重点描写“风景”。写作时可从 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捕捉“风景”。可适当挖掘“风景”的深层含意,凸显 其在情感感悟上的内涵。 “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站点”可以是每一个成长阶段,可以是生活 中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是人的心路历程的节点。“风景”的选择及阐述有两个 方面。一是实景,即眼中所看到的景色,但必须由实景引发出内心的深层感 悟来表达中心,不可只阐述实景。二是虚景,无论它在“眼中”,还是在“心 中”,都应该是美好的、感人的,如一种值得倾吐的情愫、一种优雅的涵养、 一种高尚的品格等。可以直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等切入, 但需要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例文略。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R 部编版)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1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蘸.水(zhàn) 阔绰.(chuò) 颓.唐(tuí) 磕.一下(kē) B.拖.欠(tuō) 名讳.(huì) 笔砚.(yàn) 契诃.夫(kē) C.蓦.地(mù) 惋.惜(wǎn) 夹.袄(jiá) 茴.香豆(hún) D.魁.梧(kuí) 盘桓.(huái) 附和.(hè) 乱蓬蓬.(pé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哄笑 羼水 千钧之力 无缘无故 B.荤菜 荒唐 望眼欲穿 无精打彩 C.惦记 门槛 提心掉胆 如坐针毡 D.坎肩 洋溢 不屑置辨 一想天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 也歇斯底里....。 B.近年来,贪官携巨额赃款外逃事件频发,面对巨款流失境外的现实, 我国的诉讼制度目前还束手无策....。 C.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永远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3 分) A.5 月 14 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内外 1500 多名嘉宾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 29 个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世界银 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圆桌峰会。 B.柔山秀水间,初夏的雁栖湖畔绿意盎然、鲜花盛开。以古代丝绸之路 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特色为灵感设计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 只展开双翅的鸿雁。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活动。 D.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活动旨在以活动加赛事的形式,普及并宣传自 行车绿色出行。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的 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 诗和抒情诗。 C.《变色龙》《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 绍棠。 D.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 映社会生活。 6.名著阅读。(6 分) 【甲】过了一会儿,只觉得有个活东西在我左腿上蠕动,他越过我的 胸脯,慢慢地走上前来,几乎来到我的下额前了。我尽可能用眼睛朝下望, 却原来是个身长不到六英寸、手里拿着弓箭、背着一个箭袋的活人。同时, 我觉得至少还有四十来个一模一样的人(我猜想)跟在他的后面。我非常吃 惊,大吼了起来,吓得他们回头就跑。 【乙】有一天清早,我正在我的茅舍里睡得很香,忽然星期五跑了进 来,一边跑一边嚷:“主人,主人,他们来了,他们来了!”我一头爬了 起来,不顾一切危险,连忙披上衣服,穿过我那小树林,跑了出来。当我 放眼向海上望去时,我不觉大吃一惊。只见一海里半之外,有一只小船, 正挂着一张所谓“羊肩帆”向岸上驶来。当时正有一股顺风把它往岸上送。 (1) 【 甲 】 文 节 选 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 文 节 选 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甲】文和【乙】文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述其作用。(4 分) 7.综合性学习。(10 分) 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 —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 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 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研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3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0 分) 高贵的宁静 丁立梅 ①初见小闫,觉得他特西藏..,皮肤黝黑,头发微卷,一袭藏袍加身。看 不出实际年龄,二十多,或是三十多。 ②因火车晚点,小闫接到我们时,已是深夜两点。拉萨的天上,挂着一 个大而圆润的月亮。 ③小闫热情地来握我们每个人的手,嘘寒问暖的,满脸璀璨的笑,牙齿 泛着月光色。他给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嘴里亲热地叫着大哥大姐小弟小妹。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西藏!扎西德勒!”他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说,把他 的话送到每个人的心上。 ④高原的不适,被他的真诚冲淡了,大家兴奋地围着他,像找到亲人似 的。从唐古拉山过来后,就一直病歪歪的一位大姐,也被他感染了,精神抖 擞地跟着他说:“扎西德勒!” ⑤后来的数天,小闫一直跟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游西藏全程的导游。 西藏线路长,每日奔波在路上需要十多个小时,加上高原缺氧,有些人身体 吃不消,闹起情绪来。小闫一再道歉,仿佛那都是他的错。他自掏腰包买了 西瓜请大家吃,并找着乐子逗大家,问:“朋友们,你们知道来过西藏的客人 都怎么形容西藏吗?”“美!”我们不约而同地说。的的确确,西藏除了美, 真的再找不到好的词来形容它。天蓝得似水晶,云是成群结队、前呼后拥的, 一律的白而绵软。放眼处,山高水阔,云雾缭绕。草甸上,羊群或是牛群, 似散落的珠子,白的,黑的,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山坡下,间或出现 一大片开得好好的油菜花,惹得大家一阵惊叫,油菜花呀!八月天里能见到 油菜花,实属幸福。还有高入云端的雪山,琼楼玉宇般的,在云雾的环抱中 忽隐忽现,美得让人心疼。人间仙境,非西藏莫属。 ⑥小闫笑了,其实我们西藏,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大美西藏!”大伙 不依,齐声叫起来:“嗬,这哪里是四个字,分明还是一个字,美!”“看来我 还真骗不了你们。”小闫狡黠..地眨了眨眼,说:“对啊,就是美。这样的美, 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相遇啊,也许我们这辈子再也不会来西藏了,这一 次我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使劲地看,把西藏最美的景致带回家,朋友们, 你们说对不对?”“对!”众人响应。 ⑦“好,那就让我们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心在飞扬吧!”小闫的手 在半空中用力一挥。这一挥,把一车人的激情全调动出来了,大家跟着他学 说藏话,学念六字真言,听他讲西藏的风土人情。路再远,身体再不适, 亦 不觉得。 ⑧当一车人扑向一个景点,小闫只倚在车旁,静静地等。他手上把玩着 一串玻璃珠子,眼光越过一群一群的人,望向远方,疲惫的,又是深情的。 有人好奇,打趣他:“小闫啊,西藏处处是金是银是绿松石红珊瑚什么的, 你怎么还玩这种破玻璃珠子?”小闫一愣,不好意思地笑了,与先前神采飞 扬的导游判若两人。他低头,轻轻抚着玻璃珠子,说:“这是我女儿给我的礼 物呢。” ⑨大家这才得知,小闫根本不是西藏人,他家远在山东,他是来援藏的 导游。本来说好待满四年就回去的,但临走,他又舍不得了,他留了下来。 他来西藏那年女儿刚出生,如今女儿都七岁了。他偶尔回家探亲,女儿一路 高叫着告诉别人,西藏的爸爸回来了。他听到,心很疼,但最后他还是回到 这里。 ⑩“这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牵着我,让我离不开它,也许有一天我终 究会回去,但我将非常想念它。”小闫说。我们齐齐点头,我们相信他说的 话。不远处,白日光照着雪山圣湖,寥廓晶莹,有着高贵的宁静,动人心魄。 我们一边欢喜着,一边惆怅着,尚未离别,已开始想念,竟不能自已。 8.本文叙写了援藏导游小闫的故事,主要写了三个场面:__________、 __________、在景点叙述身世。(要求:突出地点和事件)(4 分) 9.根据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7 分) (1)本文的语言鲜活又生动。如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西藏”,本属于名词,在 本文的语境中活用为_________词,表示____________;再如第⑥段中的加 点词“狡黠”,本意是指狡猾、诡诈,含贬义,在本文的语境中属于 ________________(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用法),解释为______________, 表现了小闫为了给大家带来快乐,故意活跃气氛、逗乐大家的情态和心理。 (4 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对于表现小闫形象的作用。(3 分) 10.第⑩段画线句中的“高贵的宁静”有哪些含义?(4 分) 11.本文第⑨段和链接材料的画线部分都属于哪一种叙述方式?各自在文中 有何作用?(5 分) 【链接材料】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 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 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 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 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 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 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叙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本文第⑨段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链接材料画线句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 分)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 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 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 20 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 口擦了把满胡茬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 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 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 40 岁时才 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 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 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 间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 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 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 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 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 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 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 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 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 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 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 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 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 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 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气喘, 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 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 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得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 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 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 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 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 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 的作品。(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2.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6 分) (1)“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 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3 分) (2)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3 分) 13.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 么?(4 分) 14.品味文章中画线的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5 分) 15.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三、作文(50 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风起,云开时。风,代表一种向往;风,代表一种追求;风,代表 一种渴盼。风起的日子,是美好而温馨的;追梦的路上,必定会有挫折与 坎坷相伴。风,终究不会因为墙而停下脚步,不会因为有了障碍而放慢身 姿,终究会一往无前,向着远方的目标而去。 请以《风,不会因墙而停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不少于 600 字。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A 解析:B.“诃”读 hē;C.“蓦”读 mò,“茴”读 huí;D.“桓” 读 huán。 2.A 解析:B 项中的“彩”应为“采”;C 项中的“掉”应为“吊”; D 项中的“辨”应为“辩”,“一”应为“异”。 3.A 解析:“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与前面的“斯 文”矛盾,应为“咬文嚼字”。 4.B 解析:A.表意不明:“29 个”有歧义,应该在“29 个国家”后面 加“的”;C.搭配不当:“提高”和“特色”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普及 并宣传”应改为“宣传并普及”。 5.D 解析:应该是“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 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6.(1)格列佛游记 鲁滨孙漂流记 (2)两文都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或动作描写的方法)。【甲】文描写出了 小人国的人的小,他们使“我”感到诧异和恐慌;【乙】文描写出了星期五和 “我”对小船驶来感到意外和惊讶。 7.示例:鲁迅散文的特点 《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 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 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 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缺点,又写了她买《山海经》的事,一条怀念与敬 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二、(一)8.在车站热情接待“我们” 在途中调动“我们”的激情(或答 “在途中逗乐大家”) 9.(1)形容 有西藏人的特点 贬词褒用 机灵、调皮 (2)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一直病歪歪的一位大姐”受到小闫的 感染,精神抖擞的样子,突出了小闫非常热情、待人真诚的特点。 10.既指寥廓晶莹的雪山圣湖有一种宁静的高贵气质,又指小闫为了援 藏,远离家乡和妻女,将思念平静地藏在内心,却给每个游人带来快乐的高 尚情怀。(答到热爱西藏、平静面对思念即可) 11.插叙 交代了小闫的真实身份,表现小闫对西藏的深情,同时使文 章情节陡生波折。 交代孔乙己的身份和经历,说明孔乙己好喝懒做、偶尔 偷窃的原因,表现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言语中含有对孔乙己的同情。 (二)12.(1)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2)桑伯 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 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13.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 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 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14.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了桑伯高超 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 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15.示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 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 统文化的问题。 三、16.思路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提示文字可知,这里说的“风”应 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对于未来无比坚定的渴望,而题目中的“墙” 指的是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不会停留是说不会因为前进路 上的挫折而停下奋进的脚步。以此为主旨,选材成文即可。 写作时首先要选取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情来写,并从 中生发出富有哲理的感悟;其次,在构思中要巧妙地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注 重表达的生动性、条理性。再次,在叙述角度上要从小点切入,以达到“以 小见大”的目的。 例文略。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