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
短文两篇
13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
2.
积累文中经典语句和格言,学习归纳论证方法及作用。
3.
掌握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
4.
学会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并灵活运用。
(重点)
(难点)
(重点)
弗朗西斯
·
培根
(1561—1626
年
)
,英国哲学家、作家。作品风格是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代表作品:
《
新工具论
》《
随笔
》《
伟大的复兴
》
等。
马南邨,原名邓拓,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作品风格是重史实、史论,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爱憎分明而又含蓄委婉,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代表作品:
《
燕山夜话
》《
三家村札记
》
(与吴晗、廖沫沙合著)等。
《
谈读书
》
选自
《
玫瑰树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
随笔
》
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警句迭出。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而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
不求甚解
》
选自
《
燕山夜话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1961
年,正当我国处在暂时经济困难时期,邓拓同志应
《
北京晚报
》
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设了
《
燕山夜话
》
专栏。后来结集成书。
狡
黠 诘
难
一
读一读字音
xiá
jié
liàn
( )达 要
jué
( )
二
写一写字形
诀
练
使心情愉快。
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修饰。
狡诈,刁滑。
诘问,为难。
三
记一记词义
怡情:
练达:
藻饰:
狡黠:
诘难:
觉悟高,天资聪慧,非常聪明。
不通畅。
关键的窍门、重要的诀窍。
劝告人们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聪颖:
滞碍:
要诀:
劝诫:
高谈阔论:
寻章摘句: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
打开书本
,
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狂妄自大:
开卷有益:
导思
1.
《
谈读书
》
阐述了读书应有怎样的正确目的?读书有哪些益处?
益处
关键词
:
读书
导思
2.
《
不求甚解
》
一文首先摆出对方什么观点?提出了自己什么观点?
观点
导思
3.
《
不求甚解
》
一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批驳错误观点?
方法
导思
4.
这两篇短文讲了关于读书的一些观点,联系你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读书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
认知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
短文两篇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足以
……
足以
……
足以
……”
写出了读书作用之大、之多。
品析
《
谈读书
》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用“自然花草”可以“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品析
《
谈读书
》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
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
(中考占
3-4
)
答题思路:
一般来说,比喻论证的作用是: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答题模式:使用了比喻论证(
1
分),将
……
比作
……
,证明了
……
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
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
】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此处运用对比论证。“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
——
用读书。
品析
《
谈读书
》
“诘难作者”“尽信书上所言”“只为寻章摘句”,这样的读书态度会有怎样的坏处?
这是三种错误的读书态度,即一味在书中挑刺或完全接受书中观点或断章取义地曲解。这会使我们陷入钻牛角尖、死读书和片面化的境地,使我们不能真正获取书中的东西。句中三个“不可”,构成排比句式,强调读书要有正确的态度。
品析
《
谈读书
》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说明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使读者获得的读书价值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品析
《
谈读书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赏析这组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列举了六门学科的作用,揭示了读书能塑造人性格的作用。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品析
《
谈读书
》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
分析排比的表达效果。
(中考占
3-4
)
答题思路:
一般来说,排比的作用是能表达强烈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具体有:
1.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晰、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2.
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感情充沛;
3.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清晰,说服力强。
【
排比表达效果分析法
】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分析画线句子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读书可以弥补才智上的缺陷,就像身体百病可以通过相宜的运动除去一样,更易于读者理解这个观点。
品析
《
谈读书
》
这里列举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列举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作用,再一次点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列举这些事例,更有说服力,论证了如果精神上有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的道理。
品析
《
谈读书
》
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开篇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品析
《
不求甚解
》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
分析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
(中考占
3-4
)
答题思路:
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中心论点;③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④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议论文开头段作用分析法
】
分析一下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本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是领会书中的要义,体会书中的乐趣,而不必在一字一句上过分地下功夫。接着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这是何苦来呢”为口语化的语言,如话家常,使人读起来倍感亲切。最后得出结论:古人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品析
《
不求甚解
》
这一段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文段内容回答。
这一段论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不求甚解”这个问题。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便十分高兴。
品析
《
不求甚解
》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不一定“什么书一读就懂”,就体会了书中真意,所以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应前后贯通,以了解大意为主,不要过多地在文字上纠缠。
品析
《
不求甚解
》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作者以普列汉诺夫为例,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此做了很多曲解。作者从反面论证了读经典著作,一定要充分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及内涵。
品析
《
不求甚解
》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怎样理解画线句子中“死读”“活读”的含义?
“死读”是死抠一字一句,不顾精神实质,“活读”是灵活解读并运用,举一反三。本句再次阐明“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才是正确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
品析
《
不求甚解
》
第⑥段举诸葛亮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列举诸葛亮的例子,从正面论证,很多有成就的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从而证明了“会意”的重要性。
品析
《
不求甚解
》
第⑦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一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当然”笔锋一转,从反面说出对不求甚解的曲解,论证全面、严密。所以这一段具有重要作用:①使论证更严密;②辩证地看待问题,使观点更客观;③从反面进行论证,使论证角度更全面。
品析
《
不求甚解
》
文章开头第①段“一般人常常以为”和结尾第⑨段“经验证明”是插入语,有什么作用?
开头的插入语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己的意见;结尾处的插入语表明下面的结论是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品析
《
不求甚解
》
为什么列举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列举读书时有关影响“会意”的种种问题,意在告诉读者,不应该被这些阻隔,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而应该反复读,才能开卷有益。
品析
《
不求甚解
》
点拨:
(
1
)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 《
谈读书
》
是一篇随笔,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从写法上看,文章是如何说理的?
(
2
)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让人读起来富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
3
)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倾向。
点拨:
相同点: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
2.
说说本课的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不同点:(
1
)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
《
谈读书
》
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
《
不求甚解
》
是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
2
)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
《
谈读书
》
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
不求甚解
》
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
3
)两文语言风格不同。
《
谈读书
》
的语言精练华美,如夏日牡丹;
《
不求甚解
》
的语言严谨质朴,如秋菊傲傲。
谈读书
读书的目的
——
怡情、傅彩、长才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有怀疑精神:推敲细想
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孜孜不倦
请人代读 :只取摘要
塑造人的性格
弥补精神缺陷
不求甚解
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正面立论与直接批驳
读书要虚心
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
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
谈读书
》
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读书的重要作用,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
《
不求甚解
》
通过探求“不求甚解”的含义,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和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1.
思路清晰,语言简练。
全文围绕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谈论一个问题,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谈论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以及作用。整篇文章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文章语言简练,有格言的意味,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等。
《
谈读书
》
2.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
如运用比喻论证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样写,生动形象,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通俗易懂;如运用对比论证说理:“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对比论证使说理透彻、有力。
3.
运用排比说理。
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这样写,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让人读起来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1.
运用引证法。
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
不求甚解
》
2.
运用例证法。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3.
运用对比论证。
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4.
破立结合。
本文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有关读书的名言
1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
程端礼
2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3
、为乐趣而读书。
——
毛姆
4
、读书何所求
?
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
13
短文两篇
A
.藻饰
(
zǎo
)
狡黠
(
xi
é
)
傅彩
(
fù
)
B
.诘难
(
jié
)
咀嚼
(
jiáo
)
味同嚼蜡
(
jué
)
C
.滞碍
(
chì
)
阐证
(
chǎn
)
幽居
(
yōu
)
D
.轻鄙
(
bǐ
)
粗糙
(
cāo
)
吹毛求疵
(
cī
)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
•
•
•
•
•
•
D
xiá
jué
zhì
2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高谈阔论 纵观统酬 孜孜不倦 寻章摘句
文彩藻饰 炼达之士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豁然惯通 因小失大 开卷有益
错别字
改 正
酬
彩
炼
惯
筹
采
练
贯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不能形容饭菜无味。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读书不能只寻章摘句,而要深刻思考,分析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D
.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
••••
••••
••••
D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这个建议提出的问题很重要,很及时,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B
.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C
.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D
.无论古代或现代,中国或外国,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D
主谓搭配不当,不能说“问题”“很及时”,应改为“提得很及时”。
语序不当,应为“发现、讨论、解决”。
缺乏主语,把“从”和“中”去掉。
5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②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③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④他在
《
五柳先生传
》
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
.比喻 排比 比喻 引用
B
.比拟 反复 夸张 比喻
C
.对比 排比 比喻 拟人
D
.比喻 反复 夸张 引用
A
比喻
排比
比喻
引用
6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阅读给予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它是一种最好的心灵涵养方式。阅读可得良师益友,
________
;阅读让人心生安宁,
________
;阅读亦能怡情养颜,
____________
。
①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
“
对镜觉面目可憎
”
,多年沉淀积累,琢颜如玉
②
李涉语:
“
偷得浮生半日闲。
”
静坐一隅捧卷而读,内心澄澈
③
于谦有诗:
“
书卷多情似故人。
”
穿越时空倾情交流,酣畅淋漓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①②
D
.
③②①
D
③
②
①
7
.
【
训练点: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不求甚解
》
一文的第⑥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一、语文要素训练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诸葛亮
“
观其大略
”(
不求甚解
)
比徐庶等人
“
务于精熟
”
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做题时要深入分析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
阅读课文
《
短文两篇
》(
节选
)
,回答问题。
8
.
【
甲
】
文段中画横线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阐述这一观点?
【
乙
】
文段集中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二、精段品读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53
页第
8-11
题。
【甲】文段中画横线
文字的观点在最后“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后归纳观点,可知运用的是归纳论证法;从
【
乙
】
文段中“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可知这段文字论述的观点。
阅读课文
《
短文两篇
》(
节选
)
,回答问题。
8
.
【
甲
】
文段中画横线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阐述这一观点?
【
乙
】
文段集中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二、精段品读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53
页第
8-11
题。
【甲】文段中画横线文字的观点是: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方法:归纳法
——
先分别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乙】文段集中论述了:读书要虚心,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9
.你从
【
甲
】
文段可看出读书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
甲
】
文段的前半段论述了读书有塑造人物性格的功效;后半段论述了读书可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头脑中的缺陷。
举例略。
10
.
【
乙
】
文段里提到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做了许多曲解,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课文简要问答。
从
【
乙
】
文段中“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可知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著作曲解的原因。
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其精神实质。
11
.
【
甲
】【
乙
】
两文段都是围绕读书这一话题来说理的,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说明理由即可。
示例:
我赞同
“
博览
”
,因为只有博览,才能见多识广,才能更全面地了解问题。
12
.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三、拓展阅读
[2018•
襄阳
]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54
页第
12-16
题。
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即可。可提取尾段的“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一句作为答案。
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
13
.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本题考查安排材料的顺序。第④⑤段对应的是第⑦段中的“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这个分论点。而这⑥段对应的是“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一分论点。它们属于一一对应的关系。读懂文章内容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会影响。第
④
⑤段和第⑥段分别对应第⑦段中“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两个分论点,且由“精神”写到“生活”,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
14
.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本题考查对关联词作用的分析能力。关联词语表示先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不仅”和“而且”是一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强调的是而且后面“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如果去掉关联词,就没有这种强调的效果,所以不能去掉。
不能去掉。这一组关联词是递进关系,强调了
“
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
的重要性,使论证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15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
.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
.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B
举例论证
16
.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
1.2
亿本
“
军供版
”
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本题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所给材料中士兵通过阅读提振了士气,可以论证本文“阅读可以丰盈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的观点。所以这则材料能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16
.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
1.2
亿本
“
军供版
”
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恢复了士气,具体论证了本文“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的观点。
17
.班级开展“我爱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
(1)
活动一:班级举办读书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再设计两个板块,使黑板报内容更丰富。
板块一:名人嗜读趣事;
板块二:读书方法汇编;
板块三:
______________
;
板块四:
______________
。
本题考查综合性学习能力。抓住“我爱读书”这个主题,结合实际来设计板块。
经典名著推荐
阅读心得分享
(2)
活动二:向同学们具体介绍一种实用的读书方法。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需要结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种即可。
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古人云
“
不动笔墨不读书
”
,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
活动三:推荐一部你喜欢的名著并简述理由。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从自己积累的名著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步,简述推荐的理由即可。
《鲁滨孙漂流记》。推荐理由:小说塑造了鲁滨孙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幸时,只要你拥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就能创造出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