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公开课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出师表》公开课课件

ID:652077

大小:1.14 MB

页数:61页

时间:2021-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表 出师表 22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敬仰。他撰写的 《 出师表 》 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杰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背诵。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记叙的写法,感受本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重点) (难点) (重点) 诸葛亮( 181—234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 《 出师表 》《 诫子书 》 等。 223 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于是 227 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考虑到后主不懂得治理政事,遂上书,以期他能稳定国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多种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表 崩 殂 遗 陛下 夙 夜忧叹 以彰其 咎 一 读一读字音 cú wèi sù jiù zhēn zhuó ( )损益 恢 hóng ( ) 二 写一写字形 斟酌 弘 三 文言知识积累 文言句式 1. 倒装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 点拨: 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2. 省略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点拨: 省略主语“陛下”。 名句积累 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导思 1. 文章在开始部分分析当前形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形势不利 关键词 : 直言进谏 导思 2. 诸葛亮分析形势,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建言献策 知恩图报 导思 3.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在出师前写给刘禅的奏章,在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又自述身世? 知遇之恩 导思 4. 这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孤之重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 出师表 》课文朗读 。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1 . 诸葛亮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 【 答案 】 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天下分成三国,益州疲弊,形势危急。这样说的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危机感,鞭策刘禅发愤图强。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因为还有有利条件:宫廷臣子,尽心尽力;守边将士在浴血奋战。这是激励后主,要有信心,并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2. 诸葛亮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 是怎样提出的 ? 【答案】 第一条建议是“开张圣听” ( 广开言路 ) 。这条建议是在分析了不利和有利的条件之后提出的,诸葛亮提醒后主要发扬先帝广开言路的优良传统,因为这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 3. 诸葛亮提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 ? 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 【 答案 】 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诸葛亮提出这条建议,是鉴于汉末王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近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而后主宠信宦官,这一点诸葛亮不会没有觉察。 4. 在本段中,作者两次提到“不宜”,其目的是什么? 【 答案 】 在本段中两次提到“不宜”,是针对执法中可能存在标准不一和“偏私”这两种情况对后主提出告诫,强调要依法办事。 5 . 为什么要提到这是先帝特意选拔出来的 ? 【 答案 】 强调他们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一方面是为了说明他们是值得信任的;另一方面也是劝诫刘禅要效法先帝知人善任,重用这些先帝选拔的人才。如果不提这点,不免有教训人之嫌,而又有失人臣之礼,效果就一定会大打折扣。 6. 第③④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③④两段是诸葛亮对刘禅在治国(内政、军政)方面的具体教导 , 给刘禅的治国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同时 , 也引出了下文亲贤远佞的论述。这也成为后来刘禅在昏庸的情况下 , 蜀国还能延续多年的原因。 7. 诸葛亮提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 他是怎样进行阐述的 ? 【 答案 】 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诸葛亮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阐述。先汉与后汉,一兴隆,一倾颓,原因在于君王对待贤臣与小人的态度不同,对比鲜明,强调了亲近贤臣的重要性,有极强的说服力。 8. 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 答案 】 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9. 三条建议中 , 哪条最重要 ? 为什么 ? 【 答案 】 亲贤远佞最重要。因为只有亲贤远佞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只有亲贤远佞,汉室才能兴隆。 10. 诸葛亮为什么要自述出身、志趣? 【 答案 】 诸葛亮自述出身、志趣,表明自己身份低微,无意于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11. 诸葛亮为什么要回顾三顾茅庐一事 ? 【 答案 】 回顾三顾茅庐一事,既称颂先帝的宽宏气度,也表明自己与先帝患难与共,关系非同寻常,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希望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不忘创业艰难,激励其发愤图强,兴复汉室。 12.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 答案 】 本题运用赏析句子三步法。运用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语言洗练工整,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自己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13. 诸葛亮提起临崩托孤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 【 答案 】 临崩托孤这件事一方面可以充分说明先主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始终不忘先主“兴复汉室”的重托,这是出师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自己的职责,引出下文。 1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 【 答案 】 “报先帝”“忠陛下”呼应了前文“三顾茅庐”和“临崩寄臣以大事”二事,再次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的本分所在。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感情。 15. 第⑦段的最后一句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 答案 】 不可以。这是诸葛亮的补笔。再次说明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强调了郭攸之等人的职责,意在劝谏后主刘禅亲贤纳谏。 16. 结尾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有什么表达效果 ? 【 答案 】 结尾句是表文的结语,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百感交集,既有无限眷念之情,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及对后主能否采纳建议的担忧。这本来是“表”这种文体的套语,但在本文中却显得情真意切,诸葛亮的忠诚之心尽显。 【 答案 】 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看似与前后文联系不大,其实是“貌离神合”。这是因为:( 1 )追溯二十一年来的情况,披露知恩图报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让后主易于接受。( 2 )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进一步启发后主发愤图强。( 3 )以二十一年来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 4 )这部分内容突出表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即以陈情的方式叙述自己的心愿,极力表达自己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将出师北伐视为“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 【 难点探究 】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 【 答案 】 本文议论、记叙和抒情完美结合。诸葛亮上这篇表是为了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多次提到“先帝”,勉励后主继承先帝遗志,这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容易接受,从而达到规劝的目的。中间叙述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明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这是寓情于叙;结尾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集中表达了作者知恩图报的心情。 2 . 【 难点探究 】 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 答案 】 观点 1 :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所以他把完成刘备未完成的事业当成自己的责任,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做法值得肯定,这符合“士为 知己者死”的儒家思想,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做法为他赢得千古美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对诸葛亮的绝好评价。 3 . 【 难点探究 】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观点 2 :诸葛亮的做法不可取,是愚忠。他对刘禅的愚忠使得他最后的下场比较凄惨。“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他能像司马懿、司马昭那样取而代之,说不定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提示:评判人物要联系他所处的历史环境。诸葛亮的忠心既有对国君的忠贞不贰,又有对理想的矢志不渝。诸葛亮的忠心有历史局限性,他不可能逾越封建社会的忠君思想。 出 师 表 忧心国事 鞠躬尽瘁 分析形势 提出建议 追述身世 表明忠贞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开张圣听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以身许国 创业艰难 夙夜忧叹 请命北伐 分述职责 诹善纳雅 论述透辟 句句在理 言辞恳切 字字有情 本文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表明了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1. 议论、记叙和抒情完美结合,情理交融。 全文既有议论,又有记叙和抒情,诸葛亮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2. 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不用典故,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重情感,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口吻。 3. 谋篇巧妙,脉络清晰。 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极大篇幅是在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全文的脉络十分清晰:分析形势 —— 规劝进谏 —— 陈情述志 —— 临表惜别。 《 出师表 》 字里行间,通篇凝聚着诸葛亮忠贞体国、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了他北定中原、谋求统一的坚定信念,言出肺腑,情真意切,发人深省,感人至深。总是被诸葛亮的那腔爱国热血和一颗爱国之心所深深感动。诸葛亮肩负丞相之任、深怀托孤之情和忧虑国事之心,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忠诚,并以此来感动群臣,激发后主,报答先帝之殊遇,完成先帝之遗愿。这位老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他的赤胆忠诚、勇于担当促使他下如此大的决心。 1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书愤 》)  2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 武侯书堂 》) 3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 病起书怀 》) 22 出师表 陟罚臧否 (     ) 夙夜忧叹 (     ) 以遗陛下 (     ) 庶竭驽钝 (     ) 猥自枉屈 (     ) 以彰其咎 (     ) 中道崩 c ú (     ) 益州疲 bì (     ) 行阵和 mù (     ) 恢 hóng (     ) 忠 jiàn 之路 (     ) 裨补 quē 漏 (     )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 • • • wěi zhì sù wèi nú jiù 殂 • 弊 睦 弘 谏 阙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引喻失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以遗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悉以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猥自枉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斟酌损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咨诹善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发扬光大。  适宜、恰当。 给予。 询问。 辱。谦辞。 损害。 询问。 确实,实在。 • • 3 .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时候 • • 秋季 痛心、遗憾 极端地憎恨或悔恨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 语言、行为 ) 恶劣,不道德 (4 ) 由是感激 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诚宜开张圣听 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感奋激发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先帝称之曰能 香远益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欲报之于陛下也 每与臣论此事 告之于帝 4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D • 能够 A. C. B. D. • • • • • • • 才能,有才能的人 好处 更,越 评判 谈论,议论 介词,给,向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 .以光先帝遗德 C .恢弘志士之气 D .攘除奸凶 A • • • • • • • 势弱力衰 名词作动词发扬,弘扬 名词作动词振奋 奸臣,汉奸 6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今 / 天下三分,益州 / 疲弊 B .诚宜 / 开张圣听,以 / 光先帝遗德 C .宜付 / 有司论其 / 刑赏 D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C 宜付有司 / 论其刑赏。 7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 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诸葛亮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做出惊天伟业的诸葛亮未出茅庐前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他在 《 出师表 》 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最好的证明。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亲贤臣 远小人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本题考查对课文字词、语句及内容的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一、课文研读 A . 躬耕于南阳     皆以美于徐工 B . 受任于败军之际 乃记之而去 C . 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动心忍性 D . 后值倾覆 春宵一刻值千金 • • • • • • • • • • C 在 比 助词,的 代词,代指游小石潭这件事 遇到 价值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在兵败危难的时候,我接受重任奉行使命。 在 中 10 .选文第一段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趣用意何在?谈谈你的理解。 表达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本题考查课文语句、词义的意思,以及结合你对上下文的理解。 11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选文中作者分别回忆了与先帝之间“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等事。 B .作者出师之前向后主刘禅陈述这些,表达了作者欲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及兴复汉室的决心。 C .选文第二段用一个“今”字由回顾过去自然说到现在,“当”后的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此次“出师”的战略目标。 D .选文末句为这两段的补笔,作者意在出师前交代后主刘禅一定要听从攸之等人的言语,切不可自行其是。 C 与原文意思不符,故错误 二、对比 阅读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89 页第 12-15 题。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 意思。 (1) 深入不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庶竭驽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攘除奸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斟酌损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食不甘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刀刃不锋利。 排除,铲除。 益处。 觉得味道美。 • • •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 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英明 唯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 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 所以 执行 14 .按要求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 甲 】 文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乙 】 文中“此进趋之时也”中“时”具体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两段文字表现了诸葛亮对“先帝”和“陛下”怎样的深厚情感?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 基于对课文词意思、句意的理解和认识, rān 根据题干回答即可。 “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三、国学阅读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90 页第 16-20 题。 16 . 用“ /”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 断两处 ) 吴 起 治 西 河 欲 谕 其 信 于 民 夜 置 表 于 南 门 之 外 / /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来谒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予谓鞅本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8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令于邑中曰      贤于材人远矣 B . 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送鲍浩然之浙东 C . 乃下令 乃不知有汉 D . 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择其善者而从之 就,便。 拜见,拜访。 认为。 D • • • • • • • • 让 比 代词,指代 在 于是,就 竟然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20 .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我 ) 去试试放倒旗帜,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损失呢? 理解短文基本大意,以及对句意、词义的认识,合理回答即可。 只有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损失 21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看 《 点拨训练 》 第 90 页第 21 题。 (1)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 不超过 12 个字 ) 成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 或成语和文化关系密切 ) 。 阅读材料,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简练语言回答。 (2) 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 备选成语 】 锲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耻下问 众志成城 示例: 锲而不舍体现了一种坚韧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发动机。 此题考查对备选成语的认识,仿照例句回答即可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