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专题二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报告)
备考方略一 立足高考前沿,研究考题特点
选材类型
最近几年,主要考查新闻、报告、社科论文、科普文章等,采用非连续性文本
形式考查。
文本特点
从主题上看,文本内容或涉及各行业的最新进展,或涉及当代社会中与人们生
活相关的热点问题。从文本组成看,一般设计 2~4 则材料,总字数在 1000 字
左右。从材料组成看,各材料之间具有关联性,且指向共同的主题。
命题特点
2018 年以来,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为两道单选题,一
道简答题。其中选择题的考查点多为筛选文中信息和图文转换。简答题类型主
要是对材料的直接概括、比较异同和提出建议等。
一、新闻知识学习及阅读示范
1.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及特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指选取同一话题下不同表达样式的文本(多实用类文本)的片
断组成的阅读材料(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包括符号、文字、图
表等信息。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
广泛,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近两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材料就属
于非连续性文本,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考生应该具备的
重要阅读能力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十分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强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考生语文实践能力、提
高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则在“实用性阅读与交
流”的学习任务群中加以体现。
2.非连续性文本的新闻选文类型
从 2019、2020 这两年六套全国新课标试卷中的新闻阅读看,高考选用的新闻,准确的称
谓应该是“新闻材料”,不是完整的新闻篇章,这类材料主要节选自消息、特写、时评、通
讯、调查报告等。
选文特点:
文体 特点
消息
基本
特征
用事实说话,及时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消息强调快、新、语言
简明。
- 2 -
要素
要素又称“五个 w”和“一个 h”(how);五个“w”,即“何时”(when)、“何
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
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结构
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
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
特写
特写就是作者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
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的新闻体裁。特写一般用
于再现重大事件的一个片段或者变化中的一个场景。文学手法运用较多,感
情比较充沛,爱憎分明。
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
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一般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
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
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调查
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
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本质,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
出来。
时评
时效
性
时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问题或事实所作的评论,它兼有新闻和评论的双重特
点。
针对
性
为什么要写、针对什么而写、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等,
都应当十分明确。
准确
性
准确性是时评有没有生命力的一个关键。其不仅包括真实性,还包括科学性。
它要求作者命题要明确,选材要准确,分寸把握要适度,分析要服人。
说服
性
在写作时多用摆事实、作对比、讲道理等手法,让读者信之、服之。
二、了解新闻文体特征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
道。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
新闻专指消息。高考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等,
侧重于具有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
(三)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新闻的一般特征有:
- 3 -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新闻的真实性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准确。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
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全面。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
所迷惑。
(2)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
弱。
(3)受众性。
要面向受众,通过公开的传播途径发布出来。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
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
结果的提要,具有交代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②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常见的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新闻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事
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新闻,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它可
对全文内容做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做结,可对发展趋势做预测,可提出
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记为“5W”+“1H”,即: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怎
么发生的”(how)。
5.基本写法:新闻写作常常按照“最重要材料(导语)——次重要材料——更次要材料
——最次要材料”的“倒金字塔”结构。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在写作技巧上,醒目的标题、事件的倒装、细节的贴切、语言的精练等等,体现了更多的个
- 4 -
性化特征。[读文示范]
高考真题 读文示范
(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2011 年 1 月 1 日 8 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
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
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
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
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
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
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
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
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 中国纪录片频道
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
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
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
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
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
比值大于 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
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
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
第一步:读文本,知大概
——了解主题和文体。
通过浏览文本,大致了解材料
的内容,如几个材料共同表现
什么主题(反映了什么问题),
分别属于什么文体。阅读时不
必在细节上花太多的时间,一
时不理解的就跳过去。
第二步:读题干,明指令——
明方向,节省时间。
准确审清题干,明确问题指令,
找准勾画筛选的方向。可以把
几个题的题干、选项全部读一
遍,大致了解试题考查的内容。
第三步:边浏览,边勾画——
把握文本内容。
迅速浏览各个材料,勾画标注
新闻的关键信息点。如新闻的
陈述主体、陈述的侧重点、新
闻的价值信息点等,在勾画中
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文字材料
好勾画,如果材料中有图表,
就需要会读图表,读图表时需
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
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
题。
2.抓分类图例。首先要确定其
类别,在阅读中,要看纵轴、
横轴、图标等,这样我们就能
迅速得知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
容。
- 5 -
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
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
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
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
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
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 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
(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
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 34 种语言
转播至全球 166 个国家和地区逾 2 亿 9 千万用户。作为一个
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
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
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
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
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
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
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
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
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
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
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
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
道运营模式初探》)
3.抓数据。阅读时要进行纵向、
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4.抓解析。要重视审读配合图
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性文字内
容,图表和文字结合,可以帮
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
达的重要信息。
第四步:边思考,边筛选——
为答题作准备。
勾画的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
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
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
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区域
在哪,这样把对我们做题有用
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
信息抓住材料的关键点,关注
细节。
第五步:边比较,边概括——
读懂文本,胸有成竹。
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进行
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
异同、内容上的异同),然后综
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揣摩
命题者把多则非连续性文本阅
读材料放在一起的意图。
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后面三
步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尝试解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6 -
D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题目设计者筛选原文中的主要信息,建
构成图,要求考生从构图信息中发现错误。D.原文材料四中说“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
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也就是说,提供片源的不仅仅是“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
司”,该处以偏概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
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
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 年,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
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 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
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
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BC [A.混淆关系,将“已然”变“未然”。原文为“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
详细的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以主题化、系列化
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D.表述错误。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55 岁
及以上人群的集中度的比值有所下降。E.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
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两种制播运营模式的不同,先要在文中找到分别介绍两种制播运
营模式的文段,然后比较分析,对二者的不同进行概括。
由材料三可知“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
- 7 -
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由材料四可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
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答案: ①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
主要制作基地;②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
分离。
备考方略二 专题分类研究,集中突破考点
考点一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研究近两年全国高考卷和各地预测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不难发现,无论是
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概括能力,还是分析综合、推断能力,其命题的角度大致可以
归为三类:
命题角度 选项特点
概括转述
此类选项是对文中相关信息的概括与转述,所
表述的信息在原文中都有明显的相关表述。
图表分析
此类选项是对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中图表的分
析与评述,它通常是通过对图表中数据及其比
值的分析得出某种结论。
评析推断
此类选项一般是直接针对文中的陈述对象发
表评析性的结论,或由某种前提推出某种评析
性的论断。
- 8 -
题型一 文字阅读材料选择题
文字材料选择题相对图表分析题来说显得复杂些,难度偏高。其选项在文本中的分布
面更广。2019、2020 年全国卷Ⅰ、卷Ⅱ、卷Ⅲ的选择题大都采用文字材料的形式。这是区分
度明显的一种题型。
[解题示例]
(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
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
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
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
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
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
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
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
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
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20 年 8 月 10
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
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
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
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0 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
2020 年 12 月)
- 9 -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 月 2 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
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 23 亿元人民币,3 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
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 日本的 JPARC 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
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
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 2016 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
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 2020 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
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 日本的研究人员认
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 年 5 月 7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
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
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
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
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尝试解题: __________
题目详解
审题
①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正误作出判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②试题信息来源:A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一,B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二,C、D 两项内容
来自材料三。
③试题呈现方式:通过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理解进行设题,选项内容在原文中都有明
显的相关表述。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D [A 项是对通信安全的理解。选项根据材料一所引用的潘建伟的话语进行转述。把人物
的话语转化为选项的客观陈述,正确与否主要是看人物话语是否具有权威性与客观性。从材
料中可以看出,潘建伟教授是世界量子通信研究的领军人物,且材料一第 3 段的客观陈述印
证了潘建伟教授的话语。可见,此项是正确的。
- 10 -
B 项是对潘建伟团队未来五年计划的理解。这个选项是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转述,选项中
“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
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这些重要信息均出现在材料二的第 1 段。可见,此项是
正确的。
C 项是对日本科学家齐藤直人一番话的理解。选项中“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
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是对材料三原文的引述,“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
国转移”是对齐藤直人原话的转述,而“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判
断选项正误的关键。齐藤直人的这番话,尤其是“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这句
话,即表明了日本科学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压力,并由此产生危机感。可见,此项是正确的。
D 项是对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耗费巨额资金的理解。选项认为“欧洲和日本都还在
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尚未涉足”理解有误,因为材料三说“虽然日本在
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这就说
明日本并非没有“涉足这些领域”。可见,此项是不正确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
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
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
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
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尝试解题: __________
题目详解
审题
①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的正误作出判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②试题信息来源:A、B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一,C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一和材料三,D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二和材料三。
③试题呈现方式:通过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理解概括转述,发表评析性的结论进行设
题。
考点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
C [A 项是对我国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进行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的概括
和分析。研究的内容,材料一第 3 段“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
传态”一句已经阐明;而研究的意义,材料一第 2 段“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
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一句也已经表明,可见 A 项是正确的。
- 11 -
B 项是对量子密钥分发原理的概括和分析。选项的概括和转述符合材料一第 3 段“量子密
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
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和“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
全的通信方式”两个重要信息的意思,可见 B 项是正确的。
C 项是对投资人造卫星实验的概括和分析。选项认为“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
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欧洲投入巨额资金”的表述不准确,材料三相关信息为
世界上只有美、英、日、中四国拥有同样设施,且欧洲和日本在投入巨资方面还在犹豫不决;
“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的表述于文无据,各国研究此项技术的首要目的应
是材料一中的“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可见 C 项属于不正确的。
D 项是对国外媒体关于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相关情况报道的概括和分析。选项的概括和
转述符合材料二中“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材料三中
“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等报道,可见 D 项是正确的。]
一、(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
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
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
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
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
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
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
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
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
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
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 年 2 月 6 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
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 55 公里,世
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 5.6 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
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 46 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
8 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
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 31 项、创新软件 13 项、创新装备 31 项、创新产品 3 项,申请专利 454
- 12 -
项,7 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
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
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
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20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
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
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
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
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
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
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
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
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岛隧工程
智能建造 创造,
智能设备
和智能控
制系统等
扩展和延伸,
工程建设
者的感知
等能力
B.
机器智能与
人类智慧紧
密结合
形成,
人机一体化智
能建造系统 保障,
工程建设
的安全
C.
感知层采集
的数据信息 依托, 网络层 传输到, 数据层
D. 数据层 借助,
数据库等智
能存储手段 实现, 数据融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由材料三“数据
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
效存储和共享”可知,数据层借助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的是“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
和共享”,而非“数据融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
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 13 -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
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
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
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于文无据。材料
三只是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平台的相关内容,并未提及“首创”二字。]
3.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部分提取了材料二“如今,中国
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
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中的关键信息作为问题。本文的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开辟了我国桥梁
建设事业新历史的武汉长江大桥兴建的意义、兴建港珠澳大桥所取得的成就及港珠澳大桥岛
隧工程智能建造平台。据此可知,本题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作答时对两则材料
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即可,如材料二中提到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
七大奇迹”之一,各项数据都证明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同时从武汉长
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也可看出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答案: 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②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
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20 年 2 月 5 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
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
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
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
产业相互渗造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
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摘自《现代农业科技》)
材料二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
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在本质上,田
- 14 -
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
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
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
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
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材料三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所面对的
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淳朴,失
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既不是纯粹的乡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让中间人重
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
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
放机制。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
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正在进行“花香漓渚”
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
优”,2020 年,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 3A 级景区村庄。漓渚利用兰花经济、美丽乡村、
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绽放。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形
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推动乡村振兴的美
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钱江晚报》《“田园综合体”载起乡村未来》)
4.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
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B.田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是乡村社
区,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
C.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
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 15 -
D.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心性,这
样才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
D [“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而非“田园
综合体建设的关键”,两者内涵不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
香漓渚”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B.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因此在
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
C.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
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
D.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材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用真实的
事例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B [强加因果,从原文看,“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
级安放乡愁的载体”是陈述对象,并非“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的原因。]
6.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怎样做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
答案: (示例)①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②激励“中间人”传承民俗文化,找
回田园心性。③创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生成全新乡贤文化形态。
题型二 图表阅读材料选择题
2020 年全国卷Ⅰ把对图表的考查放在第 5、6 题中呈现,2020 年全国卷Ⅱ和卷Ⅲ都
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图表分析选择题(第 7 题)。
从命题的角度看,此类试题的选项是根据图表中相关的数据及其比值所体现出来的某一
方面的特点或者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某个结论,然后要求根据图表的信息判断其正误。从这
两年的图表题来看,如果信息足够丰富,命题中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设置多个选项。从答题的角度说,选项正误的判断依据就是图表中的信息,选项的分析符合
信息所反映的情况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的就是不正确的。因此,准确解读图表中的信息就是
正确答题的关键。
[解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
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
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
- 16 -
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 2020 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20 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
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
司,许可使用费超过 1 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
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
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
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20 年 9 月 29 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
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
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
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
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3.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1 年到 2013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 25.3%下降到 13.4%,降幅较为明显,
但 2014 年有微小回升,2015 年则回落至 8.4%。
B.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
而 2016 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
- 17 -
C.2012 至 2016 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
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尝试解题: __________
题目详解
审题
①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正误作出判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②试题信息来源:A、B、C、D 四项均来自材料二的图表。
③试题呈现方式:对材料二图表的概括和分析。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B [材料二的图表,根据标题“2011~2016 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和图例,我们可
以判定这个图表反映的是 2011 年至 2016 年这 6 年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个人以及总体
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情况。从坐标的纵轴上看,6 年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在 30%(标题后面
括号里注明图表中数字的单位是%)之内;从横轴上看,它对应的是标题中“2011~2016 年”6
年间六个时间单位的情况。图表中的主体部分,用柱状图(柱状图的顶端还标明具体数据)来
标示 6 年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个人以及总体五个方面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情况,并用一
条斜线来标示 6 年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情况尽管个体有所差别,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通过
以上对标题、图例、数据和斜线的分析,我们可以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A 项是对科研单位在三个时间段遭遇过专利侵权情况的分析。其中,第一个时间段的表述
是“2011 到 2013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 25.3%下降到 13.4%,降幅较为明显”。从
图表中看,科研单位 2011 年是 25.3%,2013 年是 13.4%,降幅达到将近一半,可见选项的分析
是正确的。第二个时间段的表述是“2014 年有微小回升”,从图表中看,科研单位 2014 年是
14.6%,高于 2013 的 13.4%,可见选项中“有微小回升”的分析是正确的。第三个时间段的表
述是“2015 年则回落至 8.4%”,从图表中看,科研单位 2015 年是 8.4%,比 2014 年少了大概
6 个百分点,可见选项中“回落”的分析是正确的。综上所述,A 项的表述符合图表的信息。
分析正确。
B 项是对 2015 年企业和高校以及总体、2016 年各项以及总体遭遇过专利侵权情况的分析。
第一个时间段表述为“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
比例也略有反弹”。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5 年企业遭遇侵权的比例低于 2011 年、2012 年
但高于 2013 年、2014 年,而高校则是低于 2011 年、2012 年但比 2013 年、2014 年高,可见
选项中“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的分析不准确。再看第二个时间段,选项中表述是“2016
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除了 2015
年“企业”“总体”两项高于 2013 年、2014 年,其他几年遭遇侵权比例逐年下降,2016 年
“总体”遭遇侵权比例是 10.7%,可见“均呈下降态势”表述是正确的。由于这个选项对 2015
- 18 -
年企业和高校的情况分析错误,此项属于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是对 2012 至 2016 年五年间五项数据的总体分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五年间,“个
人”遭遇侵权这一项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比
例个别年份存在比往年增多的情况,可见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D 项是对专利侵权总体比例下降的原因的分析。这是评析推断类的选项。图表以及其他材
料中并无直接的对应信息可供比照,选项的评析推断是否正确,需要依据材料的相关信息和
常理来判断。材料一提到了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材料三阐述我国几所高校科技成果
顺利转化为市场价值,这些信息表明,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成效。但专利侵
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与这些成效有多大关系呢?材料没有直接体现。但由于选项有“一定程度
上”的限制,我们可以判断选项的分析是成立的。至于“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
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的分析,第一,它与材料中的信息没有冲突;第二,符合
常理,“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的分析符合一般的
认知;第三,选项中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只是一个推测。可见,这部分分析不存
在问题。因此,D 项分析正确。]
(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
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
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
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
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
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
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
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 1.00),计算在温度 15℃、35℃和湿
度 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寿命倍数 湿度(%) 一年平均湿度(%)
- 19 -
温度(℃)
70 50 30 10
35
25
15
0.14
0.74
2.74
0.19
1.00
5.81
0.30
1.56
9.05
0.68
3.57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
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 18 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
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
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
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
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
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
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
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
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
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
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
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
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7.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A [本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根据
- 20 -
文中“治理”的定义以及原文“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可以看
出,A 项中的方法应该是“脱水”,属于“治理”工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
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
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 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
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 18 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
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
别理想”错,根据原文,纸浆补书机法属于修复方案,用于修补书页,并不能用来给纸张去
酸。]
9.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
升的核心素养。从材料三第一段可以看出,这些档案文件形成于 18 世纪,年代已经比较久远;
从质地来看,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且纸张已经严重酸化;根据毛里求斯的气候条件,
联系材料二图表中提到的温度和湿度对纸张寿命的影响,可知湿热多雨的气候也是档案文件
受损的重要原因。
答案: 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
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考点二 非连续性新闻、报告类主观题特点及解法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的主观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多则材料的概括和比较能力。考生答此题
的主要问题是:①概括的要点不全;②对筛选出来的文字不能“精加工”,得出准确答案的
能力尚需提升。解决之道就是增强准确把握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题型一 比较异同题
非连续性文本多,材料主题统一,但各则材料的侧重点各异。比较材料异同题就是
要扣住这“同”中之“异”,或要求比较“事实”异同,或要求比较“观点”异同。
这类题是主观题中最常见的题型,其答题方法为:
1.审准题干,找出比较点
凡比较,必须有比较点,而比较点都在题干中给出。答题的第一步就是准确找出比较点。
2.根据比较点,确定筛选、概括的范围,并精读、深析有关文字
比较点其实就是确定文字的依据,把它带入不同文本中,只要与它有关的文字就是答题
的范围。找出来判断深析:分清层次,确定关键词语。
- 21 -
3.提取要点,加工答案
提取要点一般有两种方法:一为“摘取法”。即摘取、加工文中的关键词语;二为“提
取法”,即独立概括文意。两种方法要结合使用。形成答案必须根据要求“深加工”,使之
符合要求。
比较材料侧重点、角度的异同是常比较的内容。对此,只要把各自材料的关键词语和层
次弄清楚,最后两相比较就明白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材料一
在昨天开幕的 2016 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众多参展商搭建了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让
观众提前体验“感知时代”。
在博览会现场。一位工作人员正在介绍:“这是一个智能机器视觉传感器,它可以感知
工件物体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它的加工轮廓。这样就可以针对这个工件进行个性化的加工。
然后它和这个机械手进行配合的话,就能完成智能视觉引导机械手进行加工和搬运的动作。”
工作人员所说的这只机械手,看起来只比一般的机械手多了一个传感器,但正是因为有
了这个传感器,工业化大生产中也可以搞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的层次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一些物联网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一家参展商开发的是新一代人脸识别系统,
能感知和分辨复杂的面部表情。这有助于解决远程办理银行卡的身份验证难题。记者发现,
已经开始有产品向智慧医疗方面延伸。一家参展商开发了一套感应设备,可以远程侦测儿童、
老人的一些身体数据。这种最新开发出来的感应器,通过一个录像机可以侦测到儿童的体温
以及活动状况,甚至他们的影像都可以通过手机显示出来。
这几个场景,就是物联网络生活带来的变化。在传感技术、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
推动下,物联网应用在全球渐成气候,正在进入实质推动阶段。
(摘编自 2016 年 10 月 31 日央广网)
材料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物联网的逐步成熟势必会给当前企业造成冲击,同时,物
联网的成熟也会带来新的机遇。为传统产业提供转型的契机。比如引入全新物联网技术提高
生产效率,改变企业运管模式等。
经过多年发展,物联网的理论和应用在中国开始“遍地开花”。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中
国物联网产业前景光明,但依旧任重而道远。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不应偏离服务制造业
这一基点,不同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另一方面,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普遍处于初级阶段,
高端传感器严重依赖进口,对大数据的运用能力也亟待提高,这需要产学研各界共同冷静思
考,携手破题。
(摘编自 2016 年 11 月 2 日《光明日报》)
- 22 -
材料三
当前,物联网在重新定义人们生活的同时,又如何“施展拳脚”,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
级呢?
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和变革之中,制造业向中高端加速迈进,物联网将成为一把利
器,助力中国制造华丽转身、破茧成蝶。邬贺铨认为,随着“中国制造 2025”战略继续推进、
5G 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产业与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深度结合,应用领域更宽,经济价值更大。
专家分析,在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物联网不仅是一项技术革命,而且还会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促进新业态、新动能加速孕育兴起,成为“挑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进而改变
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格局。不过,专家也指出,虽然前景广阔,但我国物联网发展仍面临诸
多瓶颈。比如,高端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偏弱,应用水平较低,全产业链协同性不足,
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大数据分析应用滞后,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下一阶段还应着力补齐传
感技术、设备水平和管理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助推物联网与应用产业以及居民生活更快
地融合。
工信部科技司卢希表示,未来将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关键核心技术可控,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业态融合创新的生态体系,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
的核心竞争力。
(摘编自 2016 年 11 月 3 日《凤凰财经》)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述这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案: ①材料一侧重报道 2016 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现场,介绍物联网应用场景以及
给生活带来的变化。②材料二侧重报道我国物联网产业的现状,介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前景
及面临的问题。
2.物联网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①助力制造业“破茧成蝶”。②促进新业态孕育兴起。③“补短板”完善生态
体系。
题型二 综合分析概括题
阅读实用类文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从材料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进而更好地指
导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于是,“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结合材料谈谈
你对×××问题的看法”之类的要求考生说出看法,提出对策之类的“谈看法、对策”等综
合分析概括题便应运而生。这种题的阅读答题范围不像比较异同题,仅限于一两则材料中的
一两处关键之处,而是几乎着眼于所有的材料仔细筛选、找足找全相关信息;也不是去比较
它们在内容上有何异同,而是就多则材料反映出的共同现象、问题进行综合思考、分析。因
此,其答题要点在于:
(1)根据题干要求,必须把所有相关文字信息全部筛选出来,不得遗漏。否则,将影响思
- 23 -
考的全面性,漏掉答题要点。
(2)谈看法谈对策要立足于文本,有时可做必要的推导,如谈对策,材料中并没有给出什
么办法,这时就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到“对策”。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 题。
材料一
200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
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
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
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
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
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
建构将对北京 2022 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
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
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
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
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
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
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
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
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
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
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
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
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
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
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
- 24 -
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
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
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3.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
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
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
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
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A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中说的“集体记忆”指的是 2008 年北京奥
运会、残奥会的奥运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相关记忆,不能说“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
一代’志愿者提升了……成就自己”,而是对以后的志愿服务有所助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
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
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
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错。原文说单
车猎人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共享秩序”,“维护共享秩序”与“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是两
个概念。]
5.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
学科素养。此题应从两方面作答,一方面分析为什么说单车猎人是志愿者,另一方面分析为
什么说单车猎人是“新型”的志愿者。对于第一方面,应该从材料中筛选出单车猎人与志愿
者的共性;对于第二方面,应该从材料中筛选出单车猎人的个性,即与传统志愿者不同的地
方。由材料二可知,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
- 25 -
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由材料三可知,单车猎人同样具备志愿者的特点。
另外,材料二、材料三在论述志愿者与单车猎人的行为意义时,都多次提到公民意识,这也
是二者的共性所在。对于单车猎人与传统志愿者的不同之处,可以结合材料三的内容,从单
车猎人的身份属性和行为实质两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
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
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
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考点三 新闻的文体特征和表
现手法
作为实用类文本,不同类型的新闻有其自身的表现手法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不同角度。《考
试说明》中“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
断”,说明了分析新闻文本特征和手法的重要性。
题型一 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
省略。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
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
结果的提要。具有交代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依据标题所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分为实题和虚题。实题是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
虚题是新闻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
新闻标题从内在的逻辑关系上来讲,引题说理,宜虚不宜实;主题叙事,宜实不宜虚;
副题是对主题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
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
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
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
值得深思的问题。
- 26 -
一、标题如何写?
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
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
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
或说明正题或依据。(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
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二、标题的艺术性
标题要把新闻中的精华告诉读者,还应讲究生动性,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
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事物表现标题的内容,如比喻、比拟、借代。
2.巧用诗词佳句或模仿句式格调表现标题内容,如引用、仿拟。
3.利用词语、语句之间的各种联系,表现标题的内容,如对比、对偶、排比、 拈边、
反复、联珠。
4.巧用词语的多重含义来表现新闻内容,如双关、反语。
5.巧用提问和呼唤的方式表现标题内容,如设问、呼告。
三、标题的作用
标题:准确、凝练、新颖、醒目、突出。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
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回答此类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揭示新闻事实,对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对正题补充说明。
常见题型:
①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②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④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解题指津]
分析新闻标题艺术性“5 分析”
第一,分析新闻标题特点及其作用。
就是先看新闻的标题是引标题、主标题,还是副标题。标题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所以,
要弄清楚新闻标题的特点,然后据此分析其作用。
第二,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侧重于修辞手法,因此在解答时,先明确判断标题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然后说明这一手法的作用。
第三,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 27 -
新闻标题往往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揭示新闻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可以
根据标题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标题对新闻主题所起的作用。
第四,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新闻标题的拟定,倾注着记者的心血,凝聚着其鲜明的观点态度,因此要明确新闻标题
的艺术性,就需把握记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五,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和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新闻标题涵盖新闻的主要内容,这是群众获取信息的第一印象,因此分析新闻标题艺术
性时,需要考虑。同时,新颖别致的标题,能够造成悬念,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需要
分析标题是如何做到吸引读者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标题都需要从这 5 方面分析,而是根据具体题目的需要而定。
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
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
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
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答案: 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一上贴吧”,“乖乖仔”与“粗
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一个视力过人的男孩
□ 爱丽丝·斯坦巴切
首先是眼睛:那是一双又大又蓝的眼睛、一种淡淡的发暗的蓝,像知更鸟卵一样的颜色。
并且如果是在阳光灿烂的春日,你直视着这双不能回视你的眼睛,刺眼的阳光会使它们变得
苍白,就像高处无云的天空中那种淡淡的蓝。
10 岁的卡尔文·斯坦利,这双眼睛的主人,这个打生下来就失明的男孩,喜欢这些描绘,
并且再次想听听这些描绘。在他听你描述时,如果你注视他的脸,你就会感受到一幅画,一
副牢牢地镶嵌进苍白的眼睛背后的画。这个男孩头脑里存有许多画面,存着许多那么爱他的
人为他创造的、重新找回的形象。
有彩虹的图画:“它有很多美丽的色彩,一种挨着一种,形态像弓,横跨天空。”
有让卡尔文震惊的闪电的图画:“我妈妈说闪电就像一颗圣诞树——那种穿越天空,明
暗闪亮的情形。”他说着,道出让诗人引以为豪的令人愉悦的描绘。
这是一个春天的假日,卡尔文走出家门,他在屋后的巷子里骑着他的看上去死板的、黑
- 28 -
色镀银的两轮自行车。“呆在我后面!”他朝他的朋友凯利·巴斯喊。凯利正沿着可以让卡
尔文骑自行车的小巷延伸出来的死胡同疯狂地瞪着他的车踏板。
尽管在邻居的后院他看不见自己周围春天萌芽的迹象——从 4 月的雨水中小草长出的绿,
在篱笆上连翘开出的黄——但是沿着他自己的路线引导他的另一种标志却依然存在:
经过德国牧羊人时,牧羊人向他大喊大叫,告诉卡尔文离他家还有三间屋子远,接着,
经过五个花园外的紫红锆石时,他就会闻到红锆石散发的特有的芳香;经过大的斜裂缝时,
这个裂缝支起他的自行车前轮,然后又放落地上,这就告诉他已经到了他的边界,他应该回
头了——在一个温暖的春日,卡尔文骑着自行车走过所有类似的这些标志。
卡尔文的后院里一场棒球赛快要开始了。斯坦利夫人集中精力关注着他的儿子。9 岁的凯
利站在第一垒,脱去她的仿皮手套,以便玩得更来劲。本队的另一成员,6 岁的曼尼特·克拉
克正在抢球。轮到卡尔文上场击球了,这时提醒他怎么做也是曼尼特的事。“击球,卡尔文,”
她喊着,“转身!”
他照此做了,球与球棒碰撞发出的声音引导卡尔文冲向第一垒,他一边跑一边用手在身
前摸索着。妈妈走到他所站的第一垒的旁边,下意识地将手伸向他的头,轻柔地抚摸着他的
头发,呵护地抚动着。
“记住,”母亲告诉他刚刚到 6 岁的儿子,“没有什么事你不能做。”
卡尔文的父亲是巴尔的摩市的一名警察。他已经教会儿子怎样骑自行车,在自家的大众
牌轿车上怎样去换挡,怎样把玩具拼接在一起。他们一起去看电影,互相夸耀对方英俊漂亮。
在卡尔文出生后就不再工作的母亲获得了一种哺育、教育并把自己的母爱倾注卡尔文的
能力。带着信任、诚恳以及一个孩子不可动摇的信心——母亲总在自己身边,卡尔文走进了
一个洞明的世界。“如果有些事情不明白,你就问,”她一遍又一遍地用公开坦率的方式告
诉他,“一定要问。”
“他很小的时候,就说要成为斯蒂威尔·万德,”卡尔文的父亲说着,笑起来,“他开
始弹钢琴,并且弹得相当好。现在他要去当一名计算机程序员,专为盲人设计程序。”
卡尔文现在是四年级,他是巴尔的摩市六个“从残疾人转入正规班级”的盲童之一。他
们和能“看”的孩子一起在公立学校的正常课堂上课。最出色的是,卡尔文能阅读,能拼写,
能做小数,能用他特制的盲文书籍跟上教学进度。他很聪明,他能做其他同学做的每一件事,
除了“看”之外。
“下一个单词是什么,卡尔文?”他的老师杰克逊夫人问。
“十一。”他根据盲文课本读道。
“现在告诉我们怎么拼写它——不要低头看书!”她快速说着,把卡尔文的手指从那个
被禁止看的单词上拿开。
“e-l-e-v-e-n。”他很轻易地就拼读出来;
所有这些看起来如此简单,卡尔文以盲人特有的方式轻松地按要求做着。但是这是一种
- 29 -
欺骗性的简单。
多年前,当卡尔文的父母得知手术已无济于事,他们的儿子大概永远都不能再“看见”
时,“知道了,”父亲说着,努力去安慰母亲,“我们会做我们要做的事,卡尔文会好的。”
是的,卡尔文很好。他们也如此。
(选自 1985 年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有删改)
2.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本文以“一个视力过人的男孩”为题目的好处。
答案: ①点明了新闻的核心人物。②“视力过人”易于引发读者阅读欲望。③“视力
过人”与文中盲人身份形成强烈反差,有助于突出主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稿,1985 年荣获普利策新闻奖。你认为获奖的理由有哪些?请分
别从构思、语言、主旨三个方面各列出一条理由。
答案: ①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以日常生活为主线,用讲故事的方式,巧妙地串联起
各方面关爱小男孩的事迹与场面。②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文学色彩浓厚,可读性强。③
营造了浓厚的亲情、人情氛围,弘扬了人性美。(言之成理即可)
题型二 分析新闻导语的作用
新闻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
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新闻导语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性导语,抓住事情的核心。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
多是陈述性地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一类是延缓性导语,目的是吸引读者看下去,通常用
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
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导语的作用:
①概括事实;②激发兴趣(悬念);③情感基调(全文);④情感态度(作者);⑤引出下文(铺
垫)。
[解题指津]
新闻导语作用“3 从”“分析法”
第一,从内容角度分析,导语属于哪类导语,写出了什么事实,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调
等。
第二,从结构角度分析,导语概括了新闻事实,是总写,引出下文对事实的展开。
第三,从社会、读者角度分析,如导语突出了新闻价值、吸引读者等。
4.写出下列新闻的标题和导语部分。
标题:
- 30 -
导语:
在著名的中国少儿心理热线品牌“知心姐姐”50 岁生日之际,由“知心姐姐”教育服务
中心联合北京、上海、天津等 10 个省市的多所学校,随机对 20 870 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一项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26.73%的人表示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人是父母,并且这一比例随着
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其中,对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分别调查显示,中学生首选“和同学、好朋友说心里话”的
比例为 57.54%,小学生为 42.89%。从中可以看出,孩子年龄越大,对父母在精神上的需求程
度越低。此外,还有 13.84%的中小学生选择把话埋在心里,5.61%的孩子选择跟网友倾诉。
答案: 标题:七成中小学生倾诉首选不是父母
导语:七成中小学生首选倾诉对象不是父母。“理解我”“帮助我”“让我放心地说”
是中小学生说出心里话的三个重要条件。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梦碎雅典
□ 杨明 马小林
①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②这位 37 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 17 年之久,但好运却
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
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③奥蒂已经赢得过 20 多枚世界大赛百米的银牌和铜牌,参加过 5 次世界锦标赛,4 届奥
运会,但还没有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 37 岁“高龄”
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④这次大赛前,她以 10 秒 96 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
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
跑女皇”的机会。
⑤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
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
力于一击。
⑥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
跑出后都停下来,唯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
不可思议。
⑦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
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 80 米!
⑧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
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 31 -
⑨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 1993 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
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 10 秒 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
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⑩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 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
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⑪去年底,奥蒂曾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
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⑫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
跑道浓缩了她 20 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
同情。
⑬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⑭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
获第七名)。
⑮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
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 1997 年 8 月 3 日电)
5.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 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型三 新闻类文本信息概括
一、文本知识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1.新闻分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
新闻专指消息。
2.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
省略。
3.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32 -
二、阅读技巧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
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采用以下三步骤:
步骤一: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
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文
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
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
“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
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
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步骤三:抓关键,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
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解题指津]
掌握通讯的相关知识
一、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
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
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
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
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
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明了,
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
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
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 3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凯利太太的妖怪
□ [美]乔恩·富兰克林
冬天,一个寒冷的早晨,脑外科专家达克尔医生天没亮就起床了。妻子只给他端上华夫
饼,没有咖啡。咖啡会使他手发抖。
57 年来,妖怪一直躲藏在凯利夫人头颅里。凯利夫人出生时后脑一处畸形血管缠结形成
一个结。由于逐渐发展,开始在头颅内压迫健康脑组织。从此,巨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
她开始把它叫做“妖怪”。“这种情形决不能继续下去了,”今天她胆战心惊,却横下一条
心,“我再也不愿这样活下去了。”凯利夫人决定做这个手术。
7 时 15 分。11 号手术室。技师在检查脑外科手术显微镜,护士摆好绷带和手术器械。凯
利夫人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达克尔医生走进手术室,在夹着 X 光片的读片器前停住,这些
片子早已深印脑海,但他现在仍然又把目光久久地停留在片子上两个脆弱的主动脉瘤上。“我
们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他说,确信夹钳的三个夹子已将凯利夫人的头颅牢牢地固定。
心脏“怦,怦,怦”跳着,每分钟 70 次,很稳定。
现在时间是上午 8 时 25 分。
今天达克尔医生预备切除那两个对凯利夫人生命构成直接威胁的动脉瘤。以后,他将再
直接对付妖怪。这是个极担风险的手术,注定要把达克尔医生推向神经外科的是非之地。好
几个专家说他根本不该做这个手术,说只有让凯利夫人死亡。不过,达克尔医生说:“病人
手术中死亡的可能性占三分之一。我曾在心里反复考虑,并和其他专家斟酌商量。我也替病
人想过。在手术会怎么样和不手术会怎么样之间权衡利弊,我相信应当做这个手术。”
达克尔医生切开凯利夫人头皮,露出肉白色的骨头。半英寸长的钻头震颤声在手术室里
嗡嗡作响,淹没了心肌监测器的怦怦声。当达克尔医生将 2×4 英寸大小的三角颅骨递给手术
助理护士时,时针指向 9 时 20 分。
心脏跳动有力。1 分钟 70 次,1 分钟 70 次。
达克尔医生把脸贴到显微镜上,小巧圈头的探针 1 毫米 1 毫米地往前移动。达克尔医生
小心翼翼。
现在是 10 时 58 分。
自从上午 8 时 25 分在病人右眼上方开颅以来,医生已成功地找到并切除了两个致命动脉
肿瘤中的一个。动脉瘤如果破裂就意味着死亡。它的出现是因为妖怪——后脑动脉和静脉发
生大块畸形。达克尔医生最终希望切除或堵塞那块畸形,但今天的目标只限于切掉它上面的
两个肿瘤。
现在正在寻找第 2 个肿瘤,达克尔医生决定继续向前。小心,再小心。每深入 1 毫米都
充满危险。手术越来越难,出血也越来越多。达克尔医生精疲力竭。“真是个令人毛骨悚然
的地方,”医生嘀咕着。
- 34 -
他身后的心脏监视器怦、怦、怦响着。每分钟 70 次,很稳定。
时钟指在上午 11 时 5 分。
达克尔医生脸贴在外科显微镜上,全神贯注地开辟凯利夫人脑中通路。监视器灯光闪烁,
示波器上波形频频跳动,数据不断变化,扬声器传来心跳声。手术更慢了。达克尔医生一直
在向脑子中心进发,有筷子那么长的一段仪器伸进去了。
心跳在继续,怦,怦,怦,每分钟 70 次。
达克尔医生继续往深处推进,轻轻地,轻轻地。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静脉血管,突然露出
惊讶而又懊丧的表情。坏了,上 X 光片的当了!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妖怪。小探针小心翼翼地想绕过它。
怦,怦,怦……怦……怦……怦……怦……
“心跳减慢。”麻醉师警告。
像手指头碰到火焰一样,探针缩了回去。
……怦……怦……怦,怦,怦。
“恢复正常。”麻醉师说。
达克尔医生换了一个方向,试图绕过妖怪。
怦,怦,怦,怦……怦……
时针指向 12 时 29 分。
医生不无抱怨。“我们已经碰到它了,我们知道它的位置。但是怎么也夹不住它。我们
离它这么近,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就是够不到它呢?我们试了有 10 次。”
又一次接近。
怦,怦,怦,怦……怦……怦……
又一次尝试。
时间已是 13 时 6 分。
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怦……怦……怦……
麻醉师警觉着仪表上的数字:“糟糕!”
达克尔医生从显微镜前移开身子,整整有一分钟他缄默无语。终于,他说:“医学上有
句格言:如果无能为力,听其自然吧。”言词之间流露出失败、沮丧的情绪。达克尔医生又
来到 X 光片面前,瞅着后面那个瘤,即第 2 个瘤,也就是使他失败的那个瘤。他细细看着 X
光片,想找出以前没有看出的妖怪伸出的触须。他还是没找出一点蛛丝马迹。
监视器响着。怦,怦,怦,1 分钟 70 次。现在稳定了。
医生们将颅骨装回原处,缝合刀口。一切匆匆结束。
座钟指向 13 点 43 分,一切都结束了:凯利太太死亡,妖怪胜利了。
(原刊于 1978 年 12 月 12 日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晚报》,本文有删改)
- 35 -
6.下列对这篇新闻特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做第二个动脉瘤手术的过程中,达克尔医生试了差不多 10 次,随着麻醉师的警告,
他终于在失败、沮丧的情绪支配下决定结束手术,“听其自然”了。
B.早餐没有咖啡,不是因为它会影响达克尔医生的健康,而是因为它会影响作为脑外科
专家达克尔医生手术中手的动作精度,由此可见达克尔医生敬业、自律之严。
C.达克尔医生很快很容易地切除了患者两个致命的脑动脉瘤中的一个,但接下来医生却
遇到了难以预料的困难,虽花费了很长时间,耗费了极大精力却还是失败了。
D.达克尔医生流露出失败、沮丧情绪主要是他没有能看出“妖怪”的蛛丝马迹,没有能
预料到会和它不期而遇。本文以此暗示他的医术还不够高超,以致手术失败。
E.达克尔医生知道病人手术中死亡的可能性,但站在病人和医学的立场上决定做这场风
险很高的手术,显示出敢于担当的个性,让读者对这位“失败者”有了新的认识。
BE [A.“试了差不多 10 次”不准确,“在失败、沮丧……决定……”不严谨,从原文
看,医生的决定是很冷静的,是客观的判断。C.“很快很容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原
文“现在是 10 时 58 分。……自从上午 8 时 25 分……已成功地找到并切除了两个致命动脉肿
瘤中的一个”意味着花费的时间相当于整个手术时间的三分之一还多。D.“暗示他的医术还
不够高超,以致手术失败”错。手术失败,主要不是医生水平问题,而是当时医疗科技水平
的局限,本文是在客观报道的前提下肯定达克尔医生的行为。]
7.这篇新闻特稿(特写)中基本的新闻事实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 基本新闻事实:脑外科专家达克尔医生为凯利太太做脑部动脉瘤切除手术,经
过 6 个多小时的手术,凯利太太死亡,手术最终失败。
8.这篇特写有两个细节描写:一个是手术中时间的推移,一个是凯利太太“怦、怦”的
心跳变化。请从新闻特写写作的角度,谈谈这样写的意义。
答案: ①这是新闻事件本身的组成部分,是真实自然的记录,切合新闻忠于事实、真
实准确的原则;②时间的推移,记录了手术每一阶段的情况,暗示了手术的复杂、困难和医
生、病人跟病魔作斗争时的紧迫感;③病人心跳的变化,预示了病人身体状况的变化和手术
的顺利与否,也渲染了手术进行中的紧张气氛。
题型四 新闻的语言特色考查
“让事实说话”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遵循的基本规则,所以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极
少主观评论,这就对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也有部分新闻在其客观叙述时,
融入了个人情感,带有明显的情感性和倾向性,于是新闻的语言也就有了其丰富多彩的一面。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新闻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先说结果,
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但有的通讯叙述方法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
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特别关注。
- 36 -
(叙述方式作用)方法小结: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脉络清楚、印象深。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连
贯性强。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
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另一件事。)作用:对叙事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
象,突出中心。
引用的作用:
(1)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2)有助于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3)使报道更客观,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4)增强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增强感染力。
新闻中的时间的作用:
(1)渲染了紧张气氛,现场感强。
(2)时间对新闻人物的作用。
(3)时间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4)时间对文章主题的作用。
(5)时间性词语使文章真实可信,条理清晰。
[解题指津]
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新闻是借助传媒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新闻
可分为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
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
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解题方法
基本思路:
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结果;
- 37 -
什么物——有什么特点(怎么样)。
1.找新闻的导语或中心句。
2.围绕六要素,组合关键词。
3.若是几段,则抓主要内容、抓共同点。
4.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
一、阅读下列“新华社历年新闻报道精选”中的文段,回答 9~11 题。
上海严寒
新华社上海 1957 年 2 月 12 日电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
到零下 7.4 摄氏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 80 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 日和 11 日,出现
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纷纷伫足仰视这个瑰丽的奇景。
“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这是诗人臧克家 1947 年 2 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
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 10 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
有发现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
作。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 18 日。
9.简析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在《上海严寒》这篇消
息中的作用。
答案: 消息引用了诗人臧克家的两句诗“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形成了一
种鲜明的对比,用生动的对比,就把上海自然界的风雨很自然地转变到社会问题上来。紧接
着巧妙地把自然现象和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相结合,突出旧社会“一夜风雪,八百童尸”,
而在新社会老人和儿童却得到了政府的特别救济与关怀。让读者由寒到暖,自然而然得出鲜
明结论:新旧社会两重天,社会主义制度好!这就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主题鲜明突出。
10.简要说明《上海严寒》一文导语中景物描写在整条消息中的作用。
答案: 新闻开篇用了景物点染法,既点明了严寒的程度,又描绘出一幅严寒雪景图,
使新闻有了形象,读者容易接受,也自然受到感染。写景的角度选择得好,不是就自然景色
角度来写景,而是从人的角度,从人“感到了罕见的严寒”和“行人纷纷伫足仰视奇景”来
写严寒。因此,就不单纯是写自然界中的严寒飞雪,也是在写社会上人们生活的切身感受,
从而增添了社会新闻的色彩。
11.简要说明《上海严寒》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现特色。
答案: 气温下降本来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但同样是严寒,10 年前的那一次和 10 年
后的这一次给上海人民带来的影响迥然不同。该新闻的可贵之处在于,从自然界的风雪严寒
出发,延伸到社会的冷暖变化,写就了一条思想性很强的社会新闻。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 12~14 题。
粽子包装的奢华苗头
- 38 -
端午已过,但粽子包装过度的现象仍可一说。与往年不同的是,不少超市的柜台上摆出
了包装精美的高价礼品粽子,如同每年月饼上市一样,端午节的粽子包装升级,价格上涨。
有些酒店甚至推出了买粽子赠送葡萄酒等礼品的活动,像月饼一样,端午粽子渐露“奢华”
苗头。节前在青岛市一些超市可以看到,很多盒装、袋装或是包装精美的礼品粽摆上了柜台,
一袋 800 克的粽子大约 15 元,而那些盒装的多在 20 元以上,除了传统的肉粽、豆沙粽外,
一些商家还推出了干贝、鲍鱼等馅的粽子,价格也贵得惊人。
在超市里粽子包装、馅料升级的同时,岛城的不少酒店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粽子,其中
很多粽子的赠品价格不菲,某酒店推出了十只礼品装的粽子,每盒售价 188 元,并且赠送盐
水鸭一只和澳大利亚产葡萄酒一瓶。虽然花样翻新,但还是变相的过度包装与搭配包装。
这很容易让人从中看见月饼包装的影子,其原因自然是利益驱使。
首先,这是粽子所扮演角色发生变化后的结果,近年来,粽子渐成了一种馈赠亲朋好友
的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讲究包装,你总不能把粽子放进塑料袋,然后提着走亲访友吧?
其次,至少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只有粽子这一种时令食品。而且年复一年,在形式上,
口味上并无多大变化,商家们也只能在包装上下功夫了。当然,不管端午节粽子走什么路线,
最重要的还是质量要过关。
面对让人眼花的“贵族粽子”,很多市民并不领情,绝大部分人还是钟情于“平民粽
子”,认为粽子吃的是口味,包装是次要的,千万不要走月饼的老路。青岛香港中路一超市
的销售人员说,买高档粽子的顾客大部分是送人的。传统节日市场消费的主角还是平民百姓,
一厢情愿的奢华与市场越来越远,这粽子的“味道”能好吗?
国家三令五申限制过度包装,今天出现了“贵族粽子”,明天又会冒出个“贵族××”
来掏消费者的腰包,成为新的“包装污染”源。过度包装几时休?
青岛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则介绍说,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在深入开展食品安
全专项整治行动中,严厉查处在月饼、粽子、酒、保健品和营养品等商品中存在的过度包装,
价格不符和搭售其他商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业内专家认为:无论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还是从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有关部
门已经注意到包括月饼在内的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并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再加上人们环保意
识的增强,市场上花架子式的包装将会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卫生安全、方便实用的简单包
装更受人欢迎。
今年 5 月 22 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出台了国家粽子行业标准,该标准对粽子的产品分类、
卫生指标、标签包装以及运输、储存和销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据了解,“标准粽子”
除了对外包装需有标“SB/T10377”标签外,还对粽子的含义作了明确界定,规定水、糯米等
17 类粽子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据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该《标准》并不是国家强制性执行的标准,
执行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但其对市场的规范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 39 -
(选自 2013 年 6 月 11 日《包装报》)
12.本篇综述从哪些角度论证了粽子的“奢华”程度?
答案: (1)肉馅不断变化,导致越来越昂贵,价格惊人;(2)有的包装趋于豪华,导致
奢华;(3)名不副实,在概念上作表面文章。
13.包括时评在内的新闻综述都讲究一事一议。本文的一事是什么?作者议论了一些什
么内容?
答案: 一事:警惕奢华月饼之后的奢华粽子出现。一议:各部门应该对此加以重视,
不能让它泛滥。
14.像其他时评一样,本文也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行文。请你就其“小”和“大”
进行分析。
答案: “小”:一指选取地点小,青岛;二指专门针对粽子的奢华来评议。“大”:
若是任其自然发展,可能会导致“月饼消费”中不文明现象的出现;提出了应对措施。
题型五 分析新闻艺术技巧 2 角度
在新闻艺术技巧方面,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入实际,增强新闻语言的真实性;
二是运用词汇和修辞的艺术手法,增强新闻语言的生动性;三是运用巧妙的新闻视角,增强
新闻语言的艺术性。
角度 1 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根据新闻的文本特征和高考设题角度,新闻的艺术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设题:
1.新闻真实性方面的技巧。即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新闻技巧的巧妙性。既包含新闻的结构方式技巧的巧妙,也包含在构建这些结构方式
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的巧妙。
3.新闻材料的详略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实时怎么处理的技巧。
[解题指津]
分析新闻真实性的“5 个角度”
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
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
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
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
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
(2020·郑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读 5 年“本科”换来假文凭——谁该为 86 名受骗学生负责
- 40 -
要上“军校”,先交中介费
2004 年,时年 19 岁的江西考生吴江涛(化名)高考落榜经熟人介绍,他认识了一个自称可
保证他上军校的人。此人自称手里有第四军医大学的入学指标。他告诉吴江涛:去读军校,
穿的是军装,虽然没有军籍,但各种待遇和军校正规生没什么两样,最后发的毕业证、学生
证也都是一样的,拿着证书去考研、考医师资格证都没问题。“只要交 3 万元,就能接到校
方邮寄的预录通知书,到校报到时,可以换取正式的通知书。”
听说能上军校,吴江涛很快放弃了去南昌读书的机会。几天后,他收到“陕西育才专修
学院”寄来的预录通知书——你已被录为军医大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员……请持此
通知书到陕西育才专修学院领取军医大学正式录取通知书并报到。
“报到时,学校有好多接新生的人,全都穿着军装。”在学校给新生召开的会议上,吴
江涛和一起来报到的同学们被告知,他们还需要和委培方——湖北省黄冈市、潜江市、孝感
市人事局签订一份协议。
当时大家都很纳闷,事先约定的是第四军医大学,但“选送委培学生协议书”上却显示,
毕业后发的是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学院的毕业证。对此,校方解答:你们要先在宝鸡待一年,
然后改签第四军医大学的协议,再回四医大读书。
“当时,来育才报到的新生有 200 多人,一些人看到学校不满意就走了。”最终,2009
届“本科”毕业学员共计 86 人,其中临床专业 70 人,护理专业 16 人。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
地,都是通过中间人介绍过来的,为了上心目中的军校,他们分别为中介机构或中间人交纳
了 3~13 万元不等的费用。
5 年“本科”换来假专科毕业证
2009 年 7 月,作为陕西育才专修学院唯一的一批“本科生”,这 86 人从该校毕业,却未
能如期拿到当初录取通知书和委培协议中所承诺的第四军医大学的毕业证书。在学生和家长
的多次催要下,2009 年 10 月,一部分学生在向学校交纳 3800 元后,拿到一张专科毕业证书,
但发证单位却变成“湖南中医药大学”。
读了 5 年“本科”。拿到的却是一份专科毕业证,这让学生很难接受。然而,后面的事
更加让他们“崩溃”。
广东籍学生陈姗姗(化名)好不容易找到份工作,“都上班了,可拿着这个证书时,人家
却说是假的”。陈姗姗和同学们急忙登录毕业证上显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历证书查询网
址”。发现他们领取的毕业证居然没有登记记录。和陈姗姗一样,她的许多同学都找到了愿
意接收的用人单位,但由于没有毕业证而签不了合同。
“当初,介绍我们上学的中间人都曾打包票,说如果上学出了问题,不管什么时候,他
们会一直管这个事。”吴江涛无奈地说,现在再找那些中介人,有的已经过世,有的电话号
码换了,还有的干脆躲了起来。
声称“诚信办学”,5 年后却承认不具备本科办学资质
- 41 -
和校方多次交涉无果后,学生们在网上发帖,讲述自己的遭遇。直到有媒体介入调查,
校方才在 1 月 13 日发布一份通知:根据教学大纲及高校要求,所有学生毕业,必须有实习报
告册 1 份,范例病历 6 份,毕业论文 1 份,以下学生目前资料欠缺,导致毕业证工作无法正
常开展,请在 2 月 6 日前速将以上资料邮寄学院,逾期未办理者,责任自负……通知所附的
名单显示,86 名学生中资料交齐的有 29 人。“这显然又是学校的缓兵之计。”多次交涉仍看
不到希望的学生,对校方已经失去了信任。
发稿前,记者还获知一个重要信息:育才学院招生安置办主任向恒力向媒体表示,该校
实际上并不具备开设 5 年本科办学的资质。打开育才学院网站上的“学校简介”,记者看到:
“陕西育才专修学院于 1995 年诞生,是一所以医护专业为主大专职业院校,学校把‘诚信办
学、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始终放在首位……”
15.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也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本文是怎样表现新闻的真实性
的?
答案: 这篇新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真实性:
①时间具体。从 2004 年 86 名学生入学到 2009 年这批学生毕业,事件的发生都有具体的
时间。
②有关对象和地点的名称具体。有 86 名学生就读的陕西育才专修学院,签委培协议的湖
北省黄冈市、潜江市、孝感市人事局,以及相关的第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湖南中医
药大学。
③引用当事人的话。作者直接引用 86 名学生中的吴江涛和陈姗姗两位学生的原话和间接
引用育才学院招生安置办主任向恒力的话陈述事件,真实可信。
④对事情的原因、结果认真调查——包括对 86 名学生受骗经过和陕西育才专修学校的办
学资质的调查。
角度 2 分析新闻叙事视角的巧妙
新闻的叙事有自己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1)细节叙述。通讯中的新闻细节是指作品中那些能有效地增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表现
力的细枝末节,是新闻中最微小、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细节可以
分为动作细节、心理细节、人物细节、场景细节、外貌细节、言谈细节、景物细节等种类。
实践证明,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更为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用细节刻画通讯中的
人物事件,能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具体说来,巧用细节在通讯写作中产生传形、
传神、传情、传真的效果。
(2)临场感。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图片借助画面、色彩等表现元素再现新闻现场,从而使
“事件”与“叙事”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创造和释放了图像叙事的巨大威力。在图片文本
中,往往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更为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
- 42 -
展。
(3)叙事视角。
所谓叙事视角,是指叙事人(即叙述行为的承担者)所处的位置,以及由此决定的立场、
态度和情绪等。叙事视角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两大类。外视角是指叙事人不进入故事情节,
不担当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叙事的角度;内视角则指叙事人进入故
事情节,同时作为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叙事的角度。
[解题指津]
解答新闻技巧的巧妙性题“2 步骤”
第一步,根据新闻内容和题干要求,明确新闻采用的技巧。
新闻的技巧的判定需要结合新闻的文体特点:标题的修辞技巧,导语中的悬念、引用、
描绘等技巧,主体部分的对比、衬托、对话以及叙述人称变换等技巧,结尾的反问、引语、
评论等技巧。
第二步,“三分析”确定其巧妙性。
1.分析艺术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事件的连贯等方面的作用。
2.分析艺术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达技巧对读者的影响,如:能否让读者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能否让读者
体会出作者态度,能否让读者把握新闻主题,能否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等。
阅读下文,完成 16~17 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 3 点 40 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 7
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 34 大道第
83 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
144 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
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救援工作。这
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 7 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
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
- 43 -
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
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 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
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
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
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 4 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
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
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 6 点 30 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
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 7 点 30 分。
3 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
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 8 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
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 65 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
“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
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
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 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3 年 8 月,获 1944 年普利策新闻奖。
16.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答案: ①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②突出时间,渲
染了紧张的氛围,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
17.本文题目是“她只能活七小时”,请根据文本和新闻标题的作用来分析其重要作用。
答案: ①新闻题目具有爆炸性,读者见后会引起对此事件的关注,引发出阅读本文的
兴趣。②全文紧扣这个内容展开情节叙述,使得文章中心事件明确。③题目引发读者对“她”
- 44 -
的悲悯,从而更好地昭显了主题:对生命的尊重。④题目给人一种紧张感,事件的展开也给
人巨大的紧张感,处处抓住读者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