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分点突破四 归纳、比较与评价探究文本内容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导 图 指 引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2020年新高考卷参照北京卷的命题形式,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引入
了简答题,考查筛选、归纳、探究和评价文本信息的能力。
考向(一) 归纳文本内容要点
对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采用的是主观简答的形式,其命题特点
是:(1)关注材料的整体性;(2)题干设置以筛选整合、概括分析为主;
(3)也常采用比较思维模式设题,见考向(二)。
考 向 分 析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如今,中国成年国民超过半数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固
然重要,但长期手机刷屏阅读带来不少问题。当人们通过电子书、手机
和网络等新型阅读媒介进行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时,其阅读的内容
往往是零散、短小、片断式文字,或是长的内容被拆散成不同的碎片,
通过零碎时间进行“见缝插针”式阅读。这种碎片化阅读表面上看,是
对时间的最大化利用,但实际上这种阅读行为和传统的深度阅读行为相
比,对于所阅读作品的消化理解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不良影
响。
典例 1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就目前市面上电子阅读产品提供的一些内容而言,大部分质量参差不
齐,更有不少文章错字连篇、病句不断,甚至还有低俗的内容。当这种
“低质量”阅读大行其道时,某种程度上也会削弱阅读者的阅读力。诚
然,阅读是自由的,无论用哪种媒介,只要阅读之后,能汲取养分,提
出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结论,都值得推崇,也就算得上是深度阅读
了。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深度阅读,督促网络平台提供更优质的精神
食粮,严厉打击“流量创作”;管理部门还需尽快完善网络出版规定,
要像管理纸质出版物一样管理网络内容;政府更要利用好数字化的媒体
和工具,打通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障碍,引导人们深度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碎片化阅读”有哪些特点? 作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有哪些危
害?请简要概括。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第二步,分析文本,准确归纳。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碎片化阅读”的
特点很容易从文本中归纳出来,如阅读内容____________(零散、短小、
片段式);阅读时间____________(零碎);阅读介质为____________(电子
媒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通过和传统的深度阅读行为相比较,“碎片化阅读”的危害有:不
利于____________(消化理解作品),不利于____________(养成阅读习
惯),削弱____________(阅读者的阅读力)。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①阅读内容:零散、短小、片段式;②阅读时
间:零碎;③阅读介质:电子媒介。(2)①不利于消化理解作品;②不利
于养成阅读习惯;③削弱阅读者的阅读力。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考向(二) 比较文本信息异同
比较异同是对两则或多则材料从某角度去分析和概括其相同点与不
同点。考查题型一般是信息异同比较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文本信息异
同的方法与信息筛选归纳的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前者要明确“比
较点”。根据“比较点”,在材料中搜寻相关答题区域,并仔细筛选出
相关内容。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题目。
材料一:
“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范父丧
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在这一语境
中,“流寓”可解释为流离寓居。《辞源》将“流寓”解释为“寄居他
乡”。《汉语大辞典》则解释为:“‘流寓’亦作‘流庽’,流落他乡
居住。”
典例 2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流寓”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流”字。如果理解为“流
动”,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非常宽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可视
为“流寓”。如果理解为“流落”“流放”的话,“流寓”一词的含义
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流落”一词有“漂泊外地,穷困失意”的含义,
“流放”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
得已”离开本土客居他乡。比如进京考取进士,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
地方为官,这就不属于“流寓”;而在京屡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
叫“流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乡的地方为官,如苏轼
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原
因,二是个体原因。其中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
等多个方面。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
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二王八司马事件”,两大文豪刘禹锡
与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
从江南贬到海南岛。古今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
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
因。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社会历史
的变迁,文明程度的发展,决定了流寓地的不同。因战乱灾荒而发生的
流寓,流寓者往往迁徙到较为安宁、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乱“衣冠南
渡”;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统治者贬谪,其流寓地往往是远离京城与繁
华的僻远荒凉地方,如先秦巴蜀,汉唐湖广,宋明清之岭南、东北和西
北等。
(摘编自李永杰《“流寓”概念探源》)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二:
作为荒服之地的岭南地区,其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恶劣的生
存环境——令人闻之畏惧的“瘴气”和湿热多雨的气候,一直为中原地
区民众所鄙弃。但是,终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使许多文士不得已寓居
岭南。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古代流寓文士的生存状态极为艰难,诸如流寓之路艰辛无比、语言
文化多有隔绝、物质生活极为匮乏、气候环境极为不适等。然而,即便
是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状态下,多数岭南流寓文士并没有长时间地消极度
日。迥异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拓
宽了他们的文学创作视野。他们借吟诗作文排遣胸中抑郁之情,顺带融
入当地的生产生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韩愈贬谪连州阳山令时,在诗文中呈现的连州是一个远极遐荒之穷
地,交通极为不便,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险恶,这是连州给作者的最初
印象。同为寓居连州,然而在刘禹锡的眼中,连州却是“荒服之善部,
炎裔之凉墟也”。他在《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中写道:“剡中若问连
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刘禹锡不仅对连州秀丽的山水极为推崇,而
且深入民间了解连州的民俗风情、少数民族生活。在谪居连州的岁月
里,他以平和的心态、从容的诗笔,还原了岭南的青山秀水,描绘了民
情民俗画卷,并讴歌了少数民族的勤劳勇敢。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一贬再贬至“荒服”的极致——海南岛,这在
宋代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罪。初到海南的苏轼也曾悲观地说道:“某垂老
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
做棺,次便做墓。”(《与王敏仲书》)然而,天性乐观旷达的他并没有
彻底沉沦于流寓之苦,而是用自己的诗文去描绘海南绮丽的自然风光和
独特的民俗风情,纵情于美丽的自然和淳朴的民风,写下了很多优美的
“和陶诗”。诗文不仅明显流露出对此种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更体现了
他虽身处天涯海角,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旷达境界。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流寓生活往往充满着艰辛,但是达观的处世精神总是让诗人于艰险
中发现天地之美,描述天地之美,即便是“九死一生”的蛮荒岭南,他
们依然“诗意地栖居”。
(摘编自王广禄《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三:
流寓文士来到岭南之后,一方面用诗文排遣心中之情,另一方面则
深入民间为民谋利,在蛮荒岭南积极实践自己未尽的政治抱负,给岭南
大地带来深远的影响。
明代弘治年间连州知州曹镐撰《旧志序》,认为连州风气之变,
“乃自韩昌黎、刘梦得两公始”。刘禹锡在连州至少做了三件大事。一
是编医书,惠及百姓。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刘禹锡对医学颇有研究,他结合自己40多年积累的验方,编成了《传信
方》医书,让连州人受益。二是重教兴学。在刘禹锡的带动下,连州文
风迭起,吸引了荆楚吴越的儒生纷纷来连州求学。在唐代,广东共有48
名进士,连州就有12名;到了北宋时期,广东共有进士127名,连州就
有43名,时称“连州科第甲通省”。三是关心少数民族。刘禹锡在连州
期间写下了《莫徭歌》《蛮子歌》《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三首诗,
对徭族人的外貌服饰和狩猎活动以及他们的勤劳神勇大加称赞。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柳宗元流寓柳州可谓他本人之不幸,但又是柳州人民之大幸。唐元
和十年,柳宗元第三次被贬到柳州为刺史,其内心非常痛苦,但他依然
积极为政,兴办儒学,推行教化,开挖水井,养民安民;反对横征暴
敛,力主轻徭薄赋,对柳州地区的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千百年来,柳州人以修建柳侯祠的方式来表达对柳宗元的纪念。
至今,文慧桥、文慧路等路桥名称依然体现着人们对他的缅怀。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以八月之治而令江山易其
姓,韩愈在潮州人心目中不仅是文化先驱,更成为神明一般的存在。到
潮州后,韩愈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
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
面对边远落后的蛮荒之地,来自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的流寓文士们自
觉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先进生产方式的责任,他们不愧为岭南大地的
文化拓荒者。
(摘编自王广禄《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苏轼等流
寓文士具有的共同特征。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第二步,明确区间,准确归纳。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韩愈、柳宗元、刘
禹锡、苏轼等流寓文士具有的共同特征从文段中筛选可知。
文段一介绍造成文士流寓的原因。这些人的遭遇相似,都是
____________(遭贬谪或受排挤,因此到僻远荒凉的地方为官,面临着恶
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生存状态)。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文段二介绍这些人面对流寓之地的生活做出的反应。流寓生活往往
充满着艰辛,但是达观的处世精神总是让诗人____________(于艰险中发
现天地之美,书写了大量的诗文作品来反映流寓生活)。
文段三介绍文士在被贬之地做出的政绩。面对边远落后的蛮荒之
地,来自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的流寓文士们____________(自觉承担起传播
先进文化、先进生产方式的责任,促进了流寓地区的文化发展,从而得
到了流寓地人民的认可和纪念)。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答案】 示例:他们遭贬谪或受排挤,因此到僻远荒凉的地方为
官;他们面临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生存状态;他们能以积极的态
度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有政声政绩,促进了流寓地区的文化发
展;他们书写了大量的诗文作品来反映流寓生活;他们得到了流寓地人
民的认可和纪念。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考向(三) 评价探究文本信息内容
此题完全是开放性的探究题,体现了考查创新能力的意图。这一主
观题的考查,不是对文本信息的简单概括,而更强调综合运用能力。
该题在一定层面上能测试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考生在作答时一
定要明确此题的两个特点:一是开放性,允许自由发挥,自由理解,个
性化解读。但考生思考要有深度,要站在多维层面思考问题;二是限制
性,对问题的探究是在规定文本的范围内进行的,所以考生不能脱离文
本而“任意发挥”。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大数据时代,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
息技术快速地发展,人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人类进入了
碎片化学习时代。
典例 3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发展,而大数据
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
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
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
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
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
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
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
源。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
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
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
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
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
数字报纸等媒介。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
利,使学习者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
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地碎片化学习,久
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
片的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
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
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
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在碎片化学
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
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并完成
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此过程中主要完成对碎片知识的归类
与管理,剔除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在整理与剔除
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由于知识碎片的离散性,在知识
点、新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系统化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整
个过程的始末。
(摘编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二: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
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
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
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
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
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
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
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
你无缘了。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
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
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碎片化的内容。但企图用短短几十
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
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
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
(摘编自《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请结合材料提几点建议。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
第二步,分析文本,探究问题。
根据材料一“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
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
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概括出答案第一
点: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
据环境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根据材料一“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
碎片,单个碎片的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对其‘再加工’。‘再
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
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概括出答案第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意识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并对“碎片化知
识”进行再加工,构建新知识体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根据材料二“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
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概括出答案第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多抽出时间进行深
度阅读)。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答案】 示例:(1)构建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
环境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2)有意识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并对“碎片化
知识”进行再加工,构建新知识体系。(3)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多抽出时间进行深度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归纳、比较与评价探究文本内容简答题应采取哪些步骤?
1.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是归纳文本信息,还是比较文本异同,还是
对文本进行评价探究。其次,分析题干是否有指向性或者说暗示性,如
暗示答题区域、思路、方法和答案本身。
技 法 指 导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2.回读原文,寻找信息区间。
依据题干的指向审读材料,在原文圈点勾画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
息,确保不遗漏要点。有用信息为全文内容,那就要重点注意各段的段
首句和段尾句。有用信息为局部信息,就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
取关键信息。
3.检索提炼,整合答题要点。
在确定信息存在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
整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还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
行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Ⅰ
4.分条回答,“问”与“答”照应。
把筛选出来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归纳概括,分条作答,使之成为符
合题干要求的答案。“问”与“答”要相照应,思路清晰,富于逻辑
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