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正确判断
文言句读(断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
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
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
政寻擢右丞。
A.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
政/寻擢右丞
B.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
政/寻擢右丞
C.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
政/寻擢右丞
D.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
政/寻擢右丞
【解析】选B。“仲刚”“海寇邵宗愚”均为名词,且“仲刚”做“杀”的宾
语,“海寇邵宗愚”做“陷广州”的主语,所以“仲刚”后面必须断开。据此
可排除A、D项。“走之”意为“使他们逃走”,应是“以兵破”的补语,所以
“以兵破走之”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
附【译文】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何真到
元帅府状告他们。元帅收受了王成、陈仲玉的贿赂,反而过去抓捕何真。何真
逃走居住在坭冈,带兵攻打王成,没有成功。过了很久,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
常占据了惠州。何真攻打黄常,黄常逃走,何真杀了王仲刚。海寇邵宗愚攻陷
了广州,何真带兵击退他们,使他们逃走,夺回了广州城,他被提拔为广东分省
参政,不久又被提拔为右丞。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两以乡举
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
桧意遣尉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
无所得。杰怒,治蒙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桧。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
(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有删改)
A.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尉翁蒙之领卒掩取
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B.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尉翁蒙之领卒掩取
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C.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尉翁蒙之领卒掩取
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D.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尉翁蒙之领卒掩取
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解析】选B。第一步,聚焦辨析重点。四个选项中不同的断点有两处:一是
“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二是“遣尉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
牍”。第二步,多方推断定答案。第一处,断句的关键是确定“鼎”是“憾”
的宾语还是“又希秦桧意”的主语。“憾”,动词,遗憾,不满意,其后要跟宾
语。且“又”表示动作的继续,所以“又”前要断开。可排除A、D两项。第二
处,判断的关键是确定“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在句子中的成分,这是一个偏
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意思是“平时同故交往来的书信”,做“取”的宾语,故
第二处不断开,可排除C项。故选B。
附【译文】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从小就志向远大。他拜胡宪为师,与朱熹交往。
两次以举人身份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魏掞之曾经客居在衢州太守章杰那
里。赵鼎因贬谪而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州。章杰一向就怨恨赵
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埋伏夺取赵鼎平时同故交
往来的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
后一无所获。章杰大怒,就治翁蒙之的罪,把赵汾拘捕在兵营,并且把这件事汇
报给秦桧。魏掞之就写信斥责章杰,作揖后径自回到家中。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韦鼎,字超盛,京兆杜陵人也。初,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
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
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及陈平,上驰召之,授上仪同
三司,待遇甚厚。
A.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
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B.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
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C.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
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D.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
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解析】选B。句中的“也”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其后应断开,否则文意不
通,由此可排除C、D两项。“故”是表结果的连词,应放于句首,排除A项。
附【译文】
韦鼎,字超盛,是京兆杜陵人。当初,韦鼎受聘于周代,曾经与高祖相遇,韦
鼎对高祖说:“观察您的容貌,本来就不是平常人,而且明察深远,也不是众贤
士所能比得上的,不久必然会大富贵,大富贵后天下就会统一。明年的今天,我
会来献礼效劳。您的相貌不可说,希望您珍重自爱。”等到陈朝被平定,皇上
派人驱马奔驰召请他,任命他为上仪同三司,待遇非常优厚。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甲科为郎,
与翟方进交志相友。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坐法免归。武兄弟五人,皆为郡
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
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
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节选自《汉书·何武传》)
A.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
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B.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
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C.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
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D.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
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解析】选B。“奉公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是“不亦宜乎”的主语,因而
“奉”前应断开,排除C、D两项。“召商为卒吏”是何武“白太守”的结果,
意思完整,其前应断开,排除A项。
附【译文】
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何武拜见博士从师学习,研习《周易》。凭考中
射策甲科做了郎,与翟方进心志投合相互友好。光禄勋以四行推举官吏,何武
升任鄠县县令,因犯法被罢免回家。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中官吏,郡县的人很
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经常不交纳赋税,县里多次负担他
的赋税。集市上负责收税的人求商抓住这点侮辱何显家,何显大怒,想要借官
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为我们家交租赋服徭役不在众人之前,奉行公
事不徇私情的官吏难道不应该这样吗?”何武最终报告太守,招纳求商做了卒
吏,州里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敬佩他。
5.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参(曹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
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
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
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
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改)
A.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
者/辄斥去之
B.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
者/辄斥去之
C.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
者/辄斥去之
D.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
者/辄斥去之
【解析】选B。根据句意断句。“木诎”是一个词,木讷的意思,不能分开,排
除A、D两项;“言文刻深”是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
附【译文】
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和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成为将军、相国,便有了隔阂。
到萧何临终时,萧何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王朝的相国,
做事没有任何变更,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国官吏中挑选不善
于文辞而又持重忠厚之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
字苛求细微末节,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赶走他们。曹参整天痛饮美酒。卿
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要说。这些人
一到,曹参就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来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
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
6.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永(郭永)白安中,不治且难制,请见而显责之;不从,则取其尤者磔之市。
乃见药师曰:“朝廷负将军乎?”药师惊曰:“何谓也?”永曰: 前日将军杖策
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
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永谓安中
曰:“它日乱边者必此人也。”已而移河北西路提举常平。
(节选自《宋史•忠义》)
A.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
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B.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
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C.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
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D.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
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
【解析】选A。画波浪线句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是一主谓结构,意思完整,
不必拆分;“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中“未有尺寸功”“报上也”的主语
都是“将军”,不必拆分。故选A项。
附【译文】
郭永告诉王安中,不惩办将难以控制他,请见到他明确地责备他;如果不从,就
抓住那些罪行严重的人在集市上斩了。他就去见郭药师说:“朝廷有对不住将
军的地方吗?”郭药师吃惊地说:“这是什么意思?”郭永说:“前些日子将军
骑马归顺朝廷,皇上推心置腹地和将军交谈,像客人那样招待你,礼节无所不至,
而将军没有立下尺寸的功劳报答皇上。现在委你以重任,你却放纵部下残害百
姓不加禁止,平常尚且这样,如果情况紧急时怎么办呢!”郭药师虽然谢罪但没
有惭愧的神色,郭永对王安中说:“将来败坏边事的一定是这个人。”不久调
任河北西路提举常平。
7.(2020·枣庄模拟)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
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
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
《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隨犯赃,晔当
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
(节选自《宋史·邵晔传》,有删改)
A.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
《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B.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
《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C.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
《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D.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
《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解析】选C。“假”为“借”的意思,与“官钱八十万”构成动宾关系,不能
拆分,排除A项。“余”做“皆诏除之”的主语更合理,排除B项。“四图”做
“上”的宾语,排除D项。
附【译文】
当初,皇帝诏令邵晔待事变结束后,就以原打算赐黎桓的礼物改赐新的首领。
邵晔上言道:“怀柔安抚外夷,应当示以诚信,不如等龙廷贡奉后,另加封爵以
示皇帝的恩赐。”真宗对此极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出使返回后,改任兵
部员外郎,赏赐金印紫绶。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
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下诏令加以
免除。他曾经进献《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述说了守备的要领。不久
兼任三司三勾院之职,由于所举荐的季隨贪赃枉法而获罪,邵晔应当被判削去
一官,皇帝因其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只令他停任。
8.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开元五年,为吏部侍郎,甄拔士为多。拜御史大夫。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
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
者以为缺。改太子宾客。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懿。
(节选自《新唐书·裴漼传》)
A.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
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B.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
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C.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
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D.漼雅与张说善/说方为宰相/数荐之/漼长于敷/奏天子亦重焉/擢吏部/尚书
世俭素/而晚节嗜酒/为奢侈事/议者以为缺
【解析】选C。此类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
项,选定正确项。句中“敷奏”意为“陈述奏事”不能断开,可排除A、D项。
“吏部尚书”为官职名称,不能断开,可排除B项,故选C项。
附【译文】
开元五年,裴漼任吏部侍郎,选拔的士人很多。拜授御史大夫。裴漼一向与张
说友善,张说当时正任宰相,多次举荐他。裴漼擅长陈述奏事,天子也很看重他,
升任吏部尚书。其家世代俭朴,但晚年喜欢饮酒,追求奢侈,议论者认为这是他
的不足。改任太子宾客。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懿。
9.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概(熊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
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
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A.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B.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C.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D.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解析】选B。“使”是动词,译为“派”,“御史”作“使”的宾语,中间不
能断开。排除A、C两项。“廉”是动词,考察、调查的意思;“之”是代词,作
“廉”的宾语,派出御史的目的是“廉之”,“阴使御史廉之”是连动句,中间
不应断开。“无所得”是结果,应独立成句。所以应在“之”后停顿。排除D
项。
附【译文】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
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作威作福,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
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
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10.(2020·菏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问题。(3分)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
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
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
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
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
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
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
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
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
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解析】选C。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
代词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在位之人才既不
足”为主谓结构短语,中心词为“才”,前面的“人”是修饰语,故中间不能断
开,可排除A、D。“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也是主谓结构,主语为“陛
下”,“以”意为“依靠”作谓语,故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项,故选C项。
附【译文】
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那么
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使天下舆论哗然,也就必然符合
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
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
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城乡之中又
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
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
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
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
会认为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
11.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
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
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
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
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
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
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
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
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
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解析】选C。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判断。本句中“事”是动
词,意思是“侍奉”,宾语是“贵人赵同等”,动宾后应断开,排除A项;“善”
意思是“交好”,主语是前面的“曹丘”,而下一句“闻”的主语应该是“季
布”,主语不一致,两句要断开,排除B、D两项。故选C。
附【译文】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助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
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交好,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
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
生回家,想要窦长君写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
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启程去了。曹丘先派人
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
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
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也是楚
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在天下到处宣扬您的名字,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
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
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
近更为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备选题库】
1.(2018·全国卷Ⅰ,改编)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
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
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
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解析】语句涉及的动词及形容词有:懦惑、用、委、戮、下、当、讼、免、
嘉、赦、诛、起、为等。这些词语中可能作谓语的有:用、委、戮、下、当、
讼、免、嘉、赦、诛、起、为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
的停顿点。应当注意的是:“懦惑”的主语虽然是“爽”,但文意是说“不能
用”的原因,“用”后省略了鲁芝的“建议”,故而只能在“用”后断开;后文
中的“委身受戮”主语均为“爽”,“委身”是“受戮”的原因,故要放在一
起,不能断开。其他动词皆能找到主语(或省略)和宾语,以此即可进行断句。
答案: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
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附【译文】
等到宣帝起兵讨伐曹爽的时候,鲁芝率领手下强行打开城门,斩杀守关的将领,
奔驰而出去找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执掌朝政(伊周:指商朝的伊尹
和西周的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牵
黄犬(指过悠闲自得的日子),又怎么可能呢!如果挟制天子保住许昌,倚仗帝王
的威仪征召天下的军队,谁敢不听从您呢!舍弃这些离去,欲赴刑场,难道不令
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感到疑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身受杀戮。鲁芝
也受到曹爽牵连而被关入监牢,论罪当死,但他始终不申辩是非曲直,不苟求赦
免。宣帝很欣赏他,赦免没有杀他。不久,(鲁芝)又被起用为并州刺史。
2.(2019·北京卷,改编)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
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
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
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
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
【解析】要给这段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则、也、且、
者、乎、若、者、则、于、矣、也、则、而、者、乎、而。再确定所列虚词
所处位置:“则、且、若、而(表转折)”属于句首虚词,“也、乎、者、矣”
属于句尾虚词,“于、而(表因果)”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答案: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
/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
附【译文】
这些老妇人老菜农所做的事,尚且能使事物发生变化,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阴
阳变化无穷,阳气、阴气处在弥漫无际的广阔空间,有时聚集,有时分散,有时
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就像车轮滚动,好像纺织机运转,难道有谁能了解吗?
所以说:“水源被堵塞,国家必定灭亡。百姓缺乏财物,国家不灭亡还等什么?”
那么这又是我所不能理解的。况且所说的是自然现象呢?还是人为的原因呢?
如果说是自然现象,那么我已经在前面说过了;如果说是人为的原因,那么缺乏
财物而导致灭亡,不也有其他的原因吗?却说这是这几条河所犯的错误,还
说:“凡是被上天厌弃的,不会超过十年。”这就更加荒谬了!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
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
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
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
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
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
怀。”邑虽然其言,而竟不用。升称病乞身,邑不听,令乘传使上党。升遂与汉
兵会,因留不还。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A.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
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B.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
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C.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
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D.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
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解析】选A。四个选项主要区别在“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
而朝云不见”和“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三处如何断句上。先看第一处不同
点“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若从“昭昭”后断开,则是“今天下之事昭昭/
于日月”,意思明显不通,排除C项。再看第二处不同点“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
见”,若在“而”前不断开,意思是“像雷鸣那样震天动地而朝廷却说看不见”
语句过长,讲不通,排除B项。最后看第三处不同点“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
若从“公”后断开,则是“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意思是“而朝廷却说看不
见您,也说听不见”,语意明显不通,这样断句显然不对,应断句为“而朝云不
见/公云不闻”,排除D项。据此确定答案为A。
附【译文】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少年时失去父亲,依靠居住在母亲的娘家。九岁时通晓
《论语》《孝经》,到了长大以后,学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年轻人。王
莽的大司空王邑提拔范升做议曹史。当时王莽连续征兵,赋税繁多,范升于是
向王邑提意见道:“现在天下的事情,像太阳月亮那样明亮,像雷鸣那样震天动
地,而朝廷却说看不见,您也说听不见,那么老百姓向哪里去呼唤苍天?现在正
是岁首,而动员百姓远征,野草不能充饥,田荒无人耕种,谷价飞涨,每斛涨至数
千。官员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中,不再是国家的臣民。像这样,那么青州、
徐州的贼寇将在宫中了。我有一句话,可以解除天下人倒悬之忧,免去百姓的
焦虑,不可用书信传递,希望您(把我)引见(给皇上),(让我)陈述我的想法。”
王邑虽然认为范升的话有理,但始终不采用。范升称病请求退休,王邑不听,派
他乘坐驿车出使上党。范升于是与汉兵相遇,便留下来没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