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
1.序言
2.正确使用实词
3.正确使用虚词
目
录
4.正确明辨易混成语
序言1
1 熟语
来源:
①来自人们口头
广泛流传的现成
语言;
②来自书面语言。
特点:
①结构上的稳固性
②意义上的整体性
2 成语
是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
简洁有力、凝练深刻、生动传神等特点。
3 惯用语
定义:
是口语中
短小定型的习惯
用语。
例如:铁公鸡、戴高帽、一锅端、
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
替罪羊、跑龙套、拍马屁、小心眼、
耍嘴皮、眼中钉等等。
注:惯用语以三
字格为主,几乎
都是俗的,雅的
极少数,而且贬
义的较多。
4 谚语
定义:
是群众口
头上流传的通俗
简练而含义深刻
的固定语句。
例如: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5.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注:谚语大多反
映的是人民的生
活经验和劳动经
验,是生活的
“大百科全书“。
5 格言
定义:
是具有哲
理的言简意赅的
语句。
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谚语大多反
映的是人民的生
活经验和劳动经
验,是生活的
“大百科全书“。
6 歇后语
定义:
是由近似谜
面、谜底两部分
组成的带有隐语
性质的口头用语,
其本义在后半部
分。
例如: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4.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
挨
分类:
①比喻类,前半部分是
一个比喻,后半部分
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
②谐音双关类,其后半
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
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③故事类。
正确使用实词2
1
(1)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洪教授认为:大学生提早做一个简单的职业生
涯设计,不仅可以减少________,也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焦虑 焦急)
“焦虑”,指焦急忧虑,往往侧重其长期性、弥漫性;“焦急”,指着急,一
般具有短暂性、特定性。故应选“焦虑”。
1
(2)眼科医生证实,长期玩手机游戏,会对视网膜造成________,如果不及时就医,可
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此时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损害 危害)
“损害”指使(事业、利益、健康、声誉等)蒙受损失。受害程度较轻且是局部。
“危害”指使受破坏;损害。受害程度较重且处于危险境地。根据语境,应
选“损害”。
1
(3)医学专家、防疫专家等专业人士失去了话语权,曾经备受公众 的白宫
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重要成员福奇似乎凭空消失,已经很难在媒体上见到。(信任、
信赖)
“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指信任并依靠,词义比“信任”重。
2
语义相近的一些词语,有的涉及范围大,有的涉及范围小,相互有意义交叉部
分,使用的时候要考虑适用范围的大小,以免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近义词语
也有适用对象不同,有的仅适用于人;有的仅适用于物;有的既适用于人,也
适用于物,使用时要加以辨别。
2
(1)不论是女子为了一己之私拦高铁,还是八旬老太为了祈福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她
们都不顾别人的劝阻,自行其是。虽然这些都是个案,但确实反映出社会上一些人规
则意识________。(淡泊 淡薄)
(1)“淡泊”: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淡薄”:不浓厚;清贫;冷淡,不
亲密。根据适用范围,与“意识”搭配应用“淡薄”。
2
(2)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宣称,中方将继续 一切必要措施,坚
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采用 采纳 采取)。
“采用”重在“用”,采其可用的;“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
等;“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最合适的,适用范围
比其他两词广。
2
(3)以刑罚手段 高空抛物这一社会公害,《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于6月28
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从六个方面修改补充刑法。(遏止 遏制)。
“遏止“指用力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
重大事件。“遏制“指制止,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
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3
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如“场面”与“局面”
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重在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
“局面”重在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状态”。
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如“沉
思”“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
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方面。如“陡峭”与“峻峭”,前者重
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
3
(1)法律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 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
活。(干涉、干预)
“干涉”着重于强行参与,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的手段过问或制止,
迫使对方服从;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4
(1)为了达成________的目标,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立法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允许各
个利益阶层、利益群体和利害关系人参与到立法中来,有效表达他们对于改革的意见
主张和利益诉求。(法制 法治)
“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名词。“法治”:依法治理,动词。此处只能
使用动词,应选“法治”。
4
(2)在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词堪称________,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
肩,只是宋词的时代已不可能复现。(精品 精致)
“精致”,精巧细致,为形容词。“精品”,精心制作的上乘物品或作品,
为名词。前面的中心词是“旧体词”,后文又有“古人佳作”,应用名词
“精品”。
4
(3)水泊梁山旅游将以鲜明的主题形象、较高的资源 、独特的景观形态
和巨大的生态效应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品味、品位)
“品味”一般作动词,“品位”是名词。“高”是形容词,在这里只能修饰
名词性短语。
5
5
(1)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绝不会一帆风顺,难免还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
________。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并时刻做好准备。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
人,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卡住脖子。(掣肘 骚扰)
(1)“掣肘”: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难开展。“骚
扰”:意指扰乱他人,使之不得安宁,含贬义。尽管中国高科技企业受制于
人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但也不适用较口语化的贬义词“骚扰”,此处应用
书面语色彩较强的“掣肘”。
5
(2)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 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
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商量 磋商)
“商量”是口头用语,“磋商”是书面用语。根据语境,应选“磋商”。
5
(3)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
条使他陶醉不已。(熏陶 熏染)
“熏陶”: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熏染”:
指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多指不良的)。根据两个词语的感情色彩,
此处应用“熏陶”。
5
(4)一个人能力再强,学历再高,事业再大,钱财再多,如果 不正,人
品不好,为人不厚道,做事不可靠,那么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心数、
心术)
二者都表示心计,但感情色彩不同。心数”指心计,一般不含贬义。“心术”
指居心,多指坏的,含贬义;心计、计谋,不含贬义。
6
(1)我们要想让重点城市的黄金地段产出黄金效益,就要处理好“老城”与“新
城”的关系,在城市规划上高瞻远瞩,既要________好老城的文化基因,又要
突出新城的高端“智造”,让城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保留 保持)
(1)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保留:保存不变。根据横线后的语
言环境“老城的文化基因”可知,应选“保留”。
6
(2)杜甫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________,因而被称为“诗
史”,他被尊为“诗圣”。(剧变 巨变)
“剧变”是急剧的变化,多指时事以及不好的巨大的变化。“巨变”是巨大
的变化,多指好的变化。根据上下语境,唐代由盛转衰,国家动荡不安,应
选“剧变”。
即时巩固
7
例1 ________(边疆 边境)禁区整片范围没有政府颁发的通行证不得在其活动,
通行证有效期1天至2年不等,取决于进入该禁区的人士的目的而定。
选用“边境”。“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
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
配习惯,就会用错。
7
例2 岳飞被秦桧________(诬蔑 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选用词义较重的“诬陷”。“诬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
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较轻;“诬陷”
指诬告陷害,词义较重。
7
例3 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________(启用 起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启用”指开始使用,对象是物,“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
也指提拔使用,对象是人。句中对象是“退休教师”,所以应选“起用”。
7
例4 ________(侵占 侵犯)别国领土就是________(侵占 侵犯)他国主权。
“侵占”,多与“土地、财产、领土、公款”相搭配;而“侵犯”多与“主
权、利益、领空、人权”相搭配。根据搭配关系,第一空应填“侵占”,第
二空应填“侵犯”。
7
例5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
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品位 品味)的作品来的。
“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
是动词。因此这里应选“品位”。
7
例6 思考了一夜,爷儿俩决定明早________(动身 启程)进城买粮种。
“启程”书面语体色彩浓,“动身”口头语体色彩浓,结合语言环境当选口
头语“动身”。
正确使用虚词3
0 方法总结
看词性
看搭配
看语气
看关系
看位置
1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副词,但“固然”还可充当连词,表示承认某种
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如“你的意思固然不错,但我觉得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与之相似的虚词混用情况有:必须(副词)——必需(动词)、特别(形容词、副词)—
—甚至(连词)等。
1
1.许多私营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工人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 (公开、
公然)违反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
解析:“公开”是动词(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或形容词(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
的);“公然”是副词(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句中修饰动词“违反”,故应选“公
然“。
2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
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
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
则只能与“反而”搭配。常用成套关联词语如下:
2
表并列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时……有时……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 尚且……何况…… 不但不……反而……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 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 既然……就……
2
1.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 有再
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即使、虽然)
解析:“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其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
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与下句的“也”属固定搭配。“虽然”往
往与“可是”“但是”连用,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不
成立。
3
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
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是不如前者强烈。
例如:
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
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不成?
3
1.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 慢一些。(未免、不免)
解析:“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
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
结果。“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来慢”的原因,此处是对“他”
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
4
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
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
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下文常用“就”或“便”
呼应),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下文常用“才”或“方”呼应)。
4
甜美的笑容是你的语言,温柔的举止是你的名片, 淹没在多少人中,你
会让人一眼认出你,认出你优雅的身姿,认出你脱俗的美丽。(不管.....也、
尽管....还)
解析:“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意指排除一切条件,也要实现某种结果或
达到某种目的;“尽……还”表示转折,意思是前一分句陈述的事实作为条件所
形成的结果,与后一分句所形成的结果是相反关系。
5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
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5
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 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
后决定。(由于、至于)
解析:“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放在“哪所”前。“由于”
只能用于前一分句。
即时巩固
6
例1 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在吕秀莲之前,
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________(刚才 刚刚)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刚才”是时间名词,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选用时间副词“刚刚”。
6
例2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________(由 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
条件决定的。
介词“由于”不能与动词“决定”搭配,应选用“由”。
6
例3 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________(和 或)多年不遇的大旱,
庄稼也能保收。
句中“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两种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同
时出现,所以不能使用表并列关系的“和”,只能用表选择关系的“或”。
正确明辨易混成语4
1
方法释义:不同的成语有不同的侧重点,近义成语可根据意义的侧重点不同进行辨析。
解题要领:一、抓住成语的构词要素,体会侧重点,如“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
虽然两个成语中都有“本末”,但一个是“倒置”,一个是“舍”“逐”,侧重点就
可以区分出来了。二、抓住给定的语境限制确定成语。
1
(1)在电子商务方面,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没有 ,而是瞄准了新的领域。
(2)有分析家指出,西班牙队坚持旧的战术是 ,没有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3)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对于证券股票行情的理解也要变化,不能 ,用旧的思维模
式来指导自己的操作。
A.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B.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解析:选A。“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故
步自封”偏重在不求上进;“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偏重在按
老规矩办事。
2
方法释义:成语的意义有的表示程度深,有的表示程度浅。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意
义轻重不同进行辨析。
解题要领:一、比较成语的基本意义。如“魂不守舍”和“失魂落魄”。“魂不守
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失魂落魄”,像丢失了魂魄似的,
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二、
体会语境的轻重要求。
2
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
意 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
译的作用。
A.截然相反 B.大相径庭
解析:选B。填入的成语,构成的语义是“称不上是翻译”,既然不是翻译就不符合翻
译的标准,而文段中又提到“不管多么通顺”,这就说明,文段需填内容表达的是不
忠实原意的文字。选项A和选项B相比,“截然相反”的语义过重,与原意不符,并不一
定就完全相反,因而答案是“大相径庭”,表示有差距。
3
方法释义:一部分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主要看成语是适用于自己还是适用于他人,
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等等。近义成语可根
据成语适用对象不同进行辨析。
解题要领:一、根据成语的关键语素体会其适用对象。如“鱼龙混杂”和“鱼目混
珠”。鱼龙”常用来比喻人,因此“鱼龙混杂”的使用对象只能是人;而“鱼目混珠”
是真假相混,以假充真,指物。二、根据成语的常用义项体会其适用对象。如“另眼相
看’,常用来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人,是一个人 与他人的区别;“刮目相看”,常
用来形容对某个人有新的看法,是对一个人前后不同的看法。
3
①他们两人小时候虽是 ,两小无猜,但现在都长大了,也各有心思了。
②这对小夫妻新婚燕尔, 地终日形影不离。
③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日益下行的今天,我们中小微企业只有互相帮助,
物品,才能渡过难关。
A.如胶似漆 青梅竹马 相濡以沫 B.青梅竹马 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C.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如胶似漆 D.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解析:选B。“青梅竹马”,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从适用对象来看,“青梅竹马”
偏重指儿童亲昵之态,适合第①句语境。“如胶似漆”,像胶和漆一样,粘住就分不
开。形容感情深厚,亲密得难舍难分。从适用对象来看,“如胶似漆”多指夫妻恩爱,
适合第②句语境。“相濡以沫”原指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比喻同
处困境,相互教助。从适用对象来看,“相濡以沫”用于第③句最恰当。
4
方法释义: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不明使用范围的大小。
而命题者故意把成语放置在与语境不相符的句子中,不讲范围,制造迷局。近义成语可根
据成语的使用范围大小不同进行辨析。
解题要领:一、从成语含义体会使用的范围如“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所以范围相对
小;而“不胜枚举”没有明确的适用对象,范围相对大。二、从语境限制体会成语的使
用范围。
4
①徐军年少时曾沉迷于赌博,他深谙赌局中的种种“千术”,但在经历了因赌博
险些失去左手后,徐军决定 ,收手“弃赌”。
②相信“互联网十农业”将进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不但让传统农业 ,也
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等方面产生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A.脱胎换骨 B.洗心革面
解析:第①句应选“洗心革面”,第②句应选“脱胎换骨”。“脱胎换骨”可以指“罪
人”的彻底改造,也可以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其改造是深入彻底的,也可
以指物的变化,适用范围较大;“洗心革面”一般指“罪人”的改造,它除了思想上的深
入彻底改造以外,还含有改变旧的所作所为的意思,适用范围较小。
5
方法释义:有些成语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辨析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
感情色彩不同进行辨析。
解题要领:一、根据词义,体会感情色彩。如“面目一新”和“面目全非”相比,“新”
一词,明显表明前者为褒义词。二、根据语境,确定感情色彩。对近义成语褒贬色彩的
判定,语境是关键因素,对语境的准确把握是选准的关键。
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 ,我却
独爱此两句。
A.多如牛毛 B.盈篇满籍 C.罄竹难书
解析:选B。三个选项都是形容多,对诗文而言,只有B项的感情色彩最为合适。A项和C项
都带有贬义,与文段语境不符。
6
方法释义:根据成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成语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语法结构不同进行辨析。
解题要领:一、根据成语的常用义,体会成语的词性和习惯搭配对象。如“一蹴而就”
只用于否定句,“耳濡目染"后面一般不跟宾语等。二、根据语境确定选用的成语,语
境是限定使用哪个成语的关键因素,要注意成语在语句中的位置,注意其修饰限制的成
分和搭配的对象。
6
①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
但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 。
②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来到了苏北农村,其间 了;当地的一些怪异之事,经历了
种种不曾遭遇的事件。
A.望其项背 耳濡目染 B.望尘莫及 耳闻目睹
C.望其项背 耳闻目睹 D.望尘莫及 耳濡目染
解析:选C。“望其项背”指看到别人的颈项和后背。比喻有希望赶上或达到(多用于否定句);“望尘莫及”
是只望见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
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闻目睹”指亲耳听见,亲眼看见。“耳濡目染”从语法搭配习惯看,其后面一
般不带宾语,所以第②句不能填“耳濡目染”,应该填“耳闻目睹”。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