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 情境驱动作文专项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一名23岁的青岛女孩被确
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
的虚拟人物,甚至有媒体和网友宣称,介绍其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
媒体实地探访,此女孩确有其人,相关质疑无中生有。
河南商丘一名男子每天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被网友称为“街净
哥”。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遗憾的是,当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官
员时,不少人便开始质疑,“作秀炒作论”甚嚣尘上。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习惯性’质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一、切题立意: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远离“习惯性”质疑。
2.保持阳光心态,拒绝“习惯性”质疑。
3.可以质疑,但不可“习惯性”质疑。
4.理直气壮回应“习惯性”质疑。
5.变“习惯性”质疑为“习惯性”相信。
……
二、偏题立意:
1.关爱白血病患者,彰显人间大爱。(偏跑,断章取义,脱离“习惯性”质疑的
写作主题)
2.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同上)
3.保持真心,远离炒作。(同上)
4.质疑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冷漠。(偷换概念,将“习惯性”质疑偷换为“质
疑”)
【参考例文】
树立阳光心态,远离“习惯性”质疑
青岛女孩在微博中记录自己的抗癌故事,商丘官员坚持以捡垃圾的方式进
行晨练,二者的行为本是值得赞扬的好事,却遭到了惯于“习惯性”质疑的网
友的怀疑,说他们是在炒作和作秀。
这种“习惯性”质疑是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理,是一种极端有
害的行为,它让人心远离善良,让社会变得冷漠。只有远离“习惯性”质疑,才
能尽享美好生活。
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必须抛弃过分敏感和过度警惕的心理。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靠炒作走红和获利的人很多,大到娱乐圈里某些明星
靠炒作提升人气,小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主播和网红靠炒作蹭流量。生活在这
样的网络环境中,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被洗脑,就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了,就
习惯于罔顾事实而发表意见了,就习惯于即便是好事也偏要往不好的方面想了。
这样我们还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吗?整天生活在怀疑一切的环境中,我们难道不
累吗?所以,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除了要对网络环境加强监管外,我们还
必须抛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过分敏感和过度警惕心理。
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必须树立阳光心态,乐观面对生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是啊,用
我们的眼睛去看外物,外物自然带上了我们个人的色彩。心中有佛,看万物都
有佛性;心中有魔,看万物都带恶念。本材料中,网友的“习惯性”质疑何尝不
是其狭隘心理的一种流露?不是其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过激表现?不是其内
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种折射?
当瓶子里剩下半瓶水的时候,乐观者会说,还好,还有半瓶水;而悲观者却说,
只剩下半瓶水了。积极向上者才能发现生活之美,心态阳光者才能发现人性之善,
怀揣美好者才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以,要想远离“习惯性”质疑,必须抛弃狭
隘心理,以磊落坦荡之心胸客观公正地对待外物;养成阳光心态,让自己积极乐观
起来。
这样,你将发现:青岛女孩在微博中记录自己的抗癌故事,既能激励其他癌症
患者的抗癌斗志,也能为医务人员治疗提供临床资料;商丘的“街净哥”每天以捡
拾垃圾的方式晨练,既捡拾了垃圾,还能影响更多的人爱护环境。这都是充满善意
的行为,都是值得赞扬的好事。
远离“习惯性”质疑吧,这样,你才能发现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性善良,未
来可期。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班级将举行有关学习的班会,选出了以下三句名言作为班级的标语:三国
时期政治家诸葛亮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清代散文家刘开的“非学无以致疑,非
问无以广识”。
诸葛亮、欧阳修和刘开的三句名言,你对哪句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
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是名言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传统的名言类题目不同的是,
本题增加了思维上的限制,重点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题目的逻辑架构类似
2020全国卷Ⅰ作文,考生需要在比较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句话。题目的语料和
考生息息相关,考生皆有话可说、有感可言。同时,题目也引导考生思考学、
问、志、立身、立学的关系以及应有的态度,这也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参考立意】
一、切题立意:
1.志存高远,学无止境。
2.让学、问二花根植于知识的沃土。
3.学然后知不足,问然后长见识。
4.立身先立学,立学先读书。
……
二、偏题立意:
1.学不可以已。(偏离材料核心,三句名言都不是谈“学不可以已”的问题)
2.有志者事竟成。(三则名言均是关系型命题,不可变成单概念命题)
3.读书是最有意义的事。(同上)
4.修身是人生的根本。(同上)
【参考例文】
修身先立学,读书乃根本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举行关于学习的班会,选出了三则名言做班级标语,而我对北
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句感触最深。
我认为,“立学当以读书为本”。
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但再大的学问都来自读书。格物致知是修身的
首要条件,知止而后能定,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才能定下目标,静心求学,心
无旁骛。格物致知请先读书。勤读书自然就多思考,博学之然后知不足,之后
才会有深层次的审问,才会有谨慎的思考,才能明确辨析对与错,最后坚定地执
行,方能称得上立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所以立身之本亦是读书。
张载曾说,儒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以立学为目的,方能孕育出最诚实善良、最坚韧刚强、最博学多识的一群人。
都说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读书的民族不会产生英雄。英雄不是莽
夫。英雄首先是有智慧的人,而智慧来自读书。不读书的民族终将是毁灭的民
族。正是我们古有孔孟,近有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这样的以读书为本的立学
者启迪中华儿女的心灵,才会有今天像钟南山等一群爱国志士奋力拼搏、逆行
在前,才会有今天一群群华夏儿女的努力奋战、无私奉献。
非学无以广才,非问无以广识,学问之本皆是读书。
清代学者刘开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学问从何处来?来自
读书。自古做学问者皆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古者,孔子读书韦编三绝,终成
至圣先师;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史书,方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同学们,立学当以读书为本,立身也应以读书为本,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通过读书立身、立志、立学,服务社会,为国所用,让我们以欧阳修的“立身以
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共勉。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真正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中,当
好群众的“主心骨”。
2.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汇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力量,守护好人民群
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大疫如大考,如何答好“民生答卷”,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对治理
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回答。
面对世界性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应对及时,防控有力,成效令世界瞩目。以
上就是疫情防控期间流行的千百条名言警句中的三则,现在重新阅读,定会触
发你的心弦,复活你的记忆,引燃你更多的思考。请基于此,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是一则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三则材料为同质材料,围绕在防疫
抗疫大背景下,党和国家以人民为本,联防联控的主题,表达出党和国家与人民
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时刻并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旋律。这样的作文主题
设置更加强调考生正确的政治素养及高尚追求,更要求考生具备一定高度的国
家情怀和社会历史责任感。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价值观,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
育方针。
【参考立意】
一、切题立意:
1.大疫如大考,答好“民生答卷”。
2.不忘初心,以民为本。
3.为民立心,岂曰无衣。
4.病虐桀桀危亡处,上下齐心护国安。
5.疫情之下,最美不过人民公仆。
6.抗击疫情,为“民”立命。
7.抗击疫情是大考,风雨磨砺见初心。
8.真金不怕火炼,初心不惧疫情。
……
二、偏题立意:
1.学习时代楷模,彰显青年风采。(材料强调的并不是“时代楷模”,立意模糊)
2.不汲汲于个人,不戚戚于自我。(没有抓住材料核心思想,没有针对性)
3.让成功之花开在磨难枝头。(断章取义,不能兼顾整体)
……
【参考例文】
为民立心,与子同袍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黑暗的夜晚,因为有
了他们,才会有璀璨的星河。新冠病毒来袭时,因为有了他们,才会有皓月清辉。
他们——人民的公仆,为人民立心,站在疫情前线,还华夏一片朗朗乾坤。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冲锋陷阵展风采。
“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真正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
中,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赵庆丰第一时间响应国家的号召,挺身而出,冲
锋在前。他誓言铮铮:“危难时刻,我们党员不上,谁上?”他组织单位同僚,奔
赴疫区,以实干担当挑起重担,以无畏的精神与病魔较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
动诠释了“抗疫最美医生”的称号,冲锋陷阵在前,稳定人心在后,为人民立心,
为国家守太平,花飨中华。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众志成城克时艰。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汇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力量,守护好人
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雾霭散尽,霁云呈现,上下齐心,方克疫情。昔
日非典汹汹,我们胼手胝足抗击疫情;汶川地震,我们万众一心重建家园;今日
新冠病毒来袭,我们卯足力量、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党和政府的组织动员
下,中国坚持全国一盘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连夜奔赴疫区的耄耋老人
钟南山;十几个日夜鏖战的7 000余名“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们……他们众
志成城,用自己的行动铸就了一道坚固堡垒。所有人都相信,勠力同心必无不
跨之坎,同舟砥砺定无不达之岸!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疫情答卷明初心。
“大疫如大考,如何答好‘民生答卷’,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对
治理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回答。”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开始让中国人
民措手不及,但在以新时代领路人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
一致,用“最美逆行”展现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完美结合的强大力量。在党
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疫情防卫战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次疫情大考
面前,中国不仅向国内的广大人民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也赢得了世界的
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担当负责的大国形象,更展现了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新时代领路人用简单的话语表达了深
刻的哲理。这些抗疫勇士们的伟大不是颂扬出来的,也不是吹捧吹来的,而是
在灾难中用平凡的行动造就的。这种无私奉献、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正
是“为人民立心”的拳拳铁证,是中华富强的有力保障!
重温抗疫名言,我颇有感触,立志做一位“无我”青年,为人民立心,用一
生去追寻前人的足迹,不负人民,开创锦绣未来,花飨中华!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广东13岁独臂篮球少年靠着行云流水的运球、投篮视频火遍全网,
他也借此实现了很多心愿:完成广东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见到偶像易建联、
为CBA复赛开球……但是成名也给他带来了一些烦恼。很多人登门探望,其中
不乏一些企业想邀请他直播带货,有些学校希望他转学就读,还有机构想签约
他成为网红……他表示:“我只想好好练球而已。”
材料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走红的医生张文宏在接受《人民日报》
专访时强调,“大家不要叫我网红,还是叫我文宏医生吧”。对于自己的走红,
他非常淡定,“病毒很快就会过去了,我自然会非常silently走开,以后我就是
个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普通医生。传染病也不是个‘红’的学科,但我还是非
常享受我的工作”。
材料三: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
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感触?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和含意。
【解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则材料,认清材料内
涵,然后通过求同存异或者互补的分析,确定合适的立意。
材料一:篮球男孩拒绝对名气的炒作,不愿做网红,“只想好好练球而已”。
这是一则事件型材料。
材料二:张文宏医生不愿成为“网红”,而且对自己身上的虚名有很清醒
的认识,不在意热度,享受自己的工作。这也是一则事实型材料。
材料三:这是一则道理型材料,李大钊先生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确,不骛于
虚声,脚踏实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作文材料中,“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感触”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阐述
对于材料的见解和看法。而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发现,三则材料的核心,都是
“虚名”一词,两则事件型材料,表现的是对待“虚名”的冷静态度——篮球
男孩不忘初心,张文宏淡然冷静、坚守本色。材料三的句子,则是以名人名言
强调要拒绝虚名,脚踏实地。
【参考立意】
1.拒绝虚名,脚踏实地;
2.不畏虚名遮望眼;
3.不忘初心,淡看虚名;
4.拒做“网红”,树立正确价值观;
5.拒绝名利诱惑,成就精彩人生;
6.虚名之下,更见定力;
7.知止,方能前行;
8.拒绝“网红”,人生长红;
9.不要人夸颜色好,但守初心永向前;
10.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参考例文】
保持定力,行稳致远
在“出名要趁早”被许多人奉为圭臬时,在费尽心机的炒作层出不穷时,
独臂篮球少年和抗疫专家张文宏对“网红”身份的拒绝,就像是一股清流,告
诉我们:盛名袭来时,更要懂得保持定力。(提出中心论点)
定力是什么?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告诉我们,所谓定力,其实就
是知止,就是懂得拒绝。(从“是什么”的角度对定力进行分析)成名的渴望无
可厚非,能够走红也是一种幸运,但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盛名时,如果缺乏
足够的定力,那成名也不见得是一种幸运。“小马云”在突然走红网络后放弃
学业踏入名利圈,但很快被残酷抛弃,最终重归乡村,但学业已被耽误;君不见,
有些家长致力将孩子打造成“小网红”,但代价却是孩子的纯真与健康。突然
成名固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
格”,虚名当前,缺少拒绝的定力,那等待我们的,可能不是幸运,而是人生的苦
酒。
定力源于对自身的清醒认知,(结合材料对定力进行深入分析)面对纷至沓
来的邀约与诱惑,少年始终记得自己“只想好好练球”的愿望,张文宏医生始
终记得自己“是个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普通医生”的身份。这种对自我的认
知就像是人生的定海神针,让他们在面对纷至沓来的名利诱惑时,始终能坚定
地走在自己的人生正轨上,既不被“网红”的光环迷惑,也不在一时的热度中
迷失。倘若他们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般,为了眼前的一点名利,而脱离自
己的本色,不断地在营销与炒作中消耗自己,那等到网络世界里喜新厌旧的网
友们退去,留给他们的,只能是人生的一地鸡毛甚至是不进反退的悔不当初。
愚者图虚名,智者务其实。元代诗人王冕一生正直豁达,不图虚名,曾于墨
梅图上题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真正的智者,在鄙薄流俗
中独善其身,以实干向我们展示了定力的真谛。(联系相关事例进行拓展分
析)“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许身国威壮山河”,扎根戈壁大漠默默
奉献;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甘做隐姓埋名人”,30年“水下长征”无怨无悔;
黄大年“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用生命开拓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事
业……他们人生里没有喧嚣的热度,没有动辄数以万计的粉丝或转发,更没有
走红全网的夸张流量,但他们始终记得自己的本色,国家和民族也始终记得他
们的名字。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愿更多人在名利面前有清醒拒绝的定力,在辛
勤耕耘中收获充实厚重的人生。(提出愿景,升华主题)
【点评】这篇文章以“定力”为关键词,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要保持定
力”。在写作中,以“层进式结构”为框架进行论述,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分别
从定力的概念,定力在材料示例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定力在现实社会中的集体
表现等几个角度分别展开,在对材料进行剖析的同时,也联系现实,对中心论点
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构严谨,语言连贯,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高考,湖南女孩钟芳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选择了她钟爱的
考古专业。消息一出,却遭到一些网友质疑,称“没钱途”“考古专业冷门,不
容易找到好工作”。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
得知此事后,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
书。”
作为一名也即将面临专业选择的高三学生,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和
思考?请以2021届学生“李想”的名义给钟芳蓉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一、切题立意:
1.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梦想需要坚守和传承。
3.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4.不忘初心,坚持理想。
5.追梦路上,少些急功近利。
……
二、偏题立意:
1.考古专业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支柱。(偏离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承文化的问
题)
2.质疑是进步的阶梯。(错误立意,网友从功利性角度出发,对钟芳蓉提出疑问,
本身是错误的,是浮躁的表现)
3.理想应与实际相结合。(偏离题意,“理想与实际相结合”这一立意本身有
一定道理,但本题材料重在强调坚守理想并要为之努力)
【参考例文】
坚持理想,前途光明
亲爱的芳蓉学姐:
你好!
欣闻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大,并选择了你心仪的考古专业,在羡慕你的
同时,请允许我送上真诚的祝福。愿你在未来的时日里,坚守理想,御风筑梦,
用心经营属于你的明媚天空。
“没钱途”不等于“没前途”。
你选择了你所钟爱的考古专业,便是找到了你心灵的栖居之所,网友的质
疑固然有其现实依据,但终究是世俗的尘埃,你不妨轻轻地拂去,别让世俗玷污
了理想。考古专业相对冷门,与其专业知识相匹配的工作也较为稀缺,不容易
找到好工作,也许真的“没钱途”,但我以为“没钱途”并不意味着“没前
途”。一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既是一种心灵上
的愉悦和满足,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保障,这种快乐是其他物质生活不能比拟
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樊锦诗投身于敦煌文物修复工作,勤勉工作几十
载,踽踽独行于大漠中的身影值得我们铭记,也恰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人生当不忘初心,坚守梦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
看他从事什么职业,更不能用他年薪多少去衡量,而应看他工作的社会意义和
社会价值。还记得当初顶着众多骂名,卖猪肉的北大学子,在实践中,和他的师
兄校友一起做高端猪肉品牌,如今拥有万名员工,他还给他的母校捐赠了9个亿。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职业不分贵贱,只要能坚持下去,做
到成功就是最好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相信自己。
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不久的将来,我也面临着专业选择的问题。什么样的专业才是众人眼里的
好专业?众说纷纭,但是学姐你的选择使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适合自己
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畏惧别人的非议,何必让世俗的眼光左右我们的选择。人
们常说,拼搏的人生最美丽,追求梦想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在这青春的年
纪,让我们做一次真正的自己,用踏实的奋斗追逐梦想。
坚持理想,前途光明。学姐,你既然选定了你所钟爱的考古专业,相信你一
定对该专业有了明晰的认识,已洞察考古学对历史、对现实的重要意义,你一
定会在你的专业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让你的所学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相信在你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人变得勇敢坚定,也期待你能始终坚守梦
想,用成功回应所有的质疑,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祝早有建树,学业有成!
2021届学生 李想
2020年9月5日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在不少人都喜欢用美颜功能拍照,认为展示了自己更美的一面,给生活
添彩;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原貌。对此,你有怎样的体
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
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旨在考查价值观,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学
会思考。针对“现在不少人都喜欢用美颜功能拍照”这种社会现象,题目给出
了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引导考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更美”(美)与“本
真”(真)的关系,并由此表达出自己的生活观、审美观、价值观,体现自己的
理性思维。此题目作为备考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美育考查的空缺。
【参考立意】
一、切题立意:
1.不“美颜”,做真我。
2.“美颜拍照”,给生活添彩。
3.美颜相机破坏了美。
4.我就是我,无需伪装。
……
二、偏题立意:
1.美颜下有真实人生。(题目要讨论的是“美颜拍照”是否失去了生活的本真,
而非美颜之下有无生活的本真)
2.我们需要真实。(太笼统,没有针对“美颜拍照”这一社会现象来谈)
3.我看美颜功能拍照。(太笼统,没有观点指向)
【参考例文】
勿“美颜”,做真我
不少人喜欢用美颜功能拍照,认为展示了自己更美的一面,给生活添彩;我
认为,美颜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原貌,勿“美颜”,做真我。
如今,美颜相机的功力让人闻风丧胆。磨皮、美白、瘦脸、放大眼睛、消
除黑眼圈、瘦腿、增高,就算你对自己的身材长相再不满意,在用过美颜相机
后,都会瞬间华丽变身,貌比潘安、颜若貂蝉,可能亲妈看了都认不出来。但是,
那是真实的你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看着你的照片,却在
现实中认不出你,这是独属于今天的幽默。
所以,勿“美颜”,做真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不是错,对美的追求更不是错,通过“美颜”适当
美化,本无可厚非。然而,光靠“美颜”滤镜得来的美,太易碎,就像泡沫,一戳
就破。现实与“美颜”的巨大反差,让人们形成了“好看的照片都是‘照骗’”
这一惯性思维,不少网友爆料相亲时被美颜过度的照片骗了几次,最后下决心
不再相信任何“照骗”。美颜相机正在摧毁我们的审美观。
别活在美颜相机里自欺欺人,还是要做个真实的自我。
很多人不美颜不敢拍照,不美颜不敢发朋友圈。最近,支付宝调研发现,一
些女性不美颜都不敢刷脸支付了。为了满足这些用户的需要,支付宝近日宣布,
将在便利店等场所的刷脸支付设备上增加美颜功能。当我们把美颜当作真实,
不敢面对真实,甚至嫌弃真实的自己时,我们得到的是幻象,失去的却是整个世
界。除了看着自己的美颜照顾影自怜,还剩下什么?除了满足了脆弱的虚荣心,
还能得到什么?
生命本应是一个不需要伪装的真实自我。
任何美颜都是面具,只有从内心深处悦纳真实的自我,才能从内而外散发
出迷人的自信魅力!我就是我,但愿我们都可以直面自己的“缺陷”, 还生命
以真实。毕淑敏在《素面朝天》中写道:“每张脸,都是一本生命的图谱。”
但是,被过度滥用的“美颜”却消解了这份难得的真实。千篇一律的大眼睛、
小V脸和白净无瑕的皮肤,让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长啥样了。
我就是我,无需伪装。让生命多一点真实吧。
自然、真实、独特是美的精髓,自然真实的美更能打动人。有人热衷健身,
靠锻炼让自己看起来更健美,而不是靠“美颜”。有人在自己的脸上写上自己
走过的路,自己读过的书,而不是靠“美颜”……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
风流,腹有诗书气自华。
勿“美颜”,做真我。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
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
是它的伟大用处。”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
处的一个下午。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
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
的“大用”。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
要求: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议论文。
【解析】本题材料由古今中外四位名人的观点组成,虽然他们都谈及了“有用”
和“无用”,但核心都落在了“无用之用”上,材料的说明性文字也明确指出
“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可见,作文的
审题难度不大,能辩证地看待“有用”和“无用”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提出对
“无用”之用的正确观点,条理清晰地论证即可。
【参考立意】
一、切题立意:
1.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2.远离功利,志在远方。
3.不可一味追求“有用”,而放弃无用。
4.“无用”并非真无用。
5.看清“无用”之“大用”。
二、偏题立意:
1.生活中不应处处讲究实用。(题目要谈的是对“无用”之“大用”的理解)
2.变“有用”为“无用”。(错误立意,“有用”和“无用”具有特殊含义,从
实际意义来看,也不应该把“有用”的都变成“无用”的)
【参考例文】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当世间万物摆在我们面前,当万千琐事等待我们去理清头绪时,我们的第
一直觉是,它们对我有用吗?这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可这种着眼于“有
用”“无用”的价值评判,会让我们错失多少暗夜里的星辰,遗失多少生活中
本该有的美好。
抛开“有用”的功利心,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正如莫言所说,文学的无用之处正是他的伟大用处。也许是因为文学能够
浇灌因过于功利而干涸了的心田;乔布斯愿用所有科技,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
的一下午。也许是因为在外界眼中看似有用的技术,抵不上一场谈话给人的灵
魂带来的震撼。请不要站在个人角度去狭隘判定所谓的“无用”或“有用”。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同,理想境界各异。也许,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
倒有着“大用”。这也正是这个世界如此多彩的原因。
看似无用之物,却有“大用”。
一个人一心想要心爱的小葫芦长大,认为生了蚜虫的叶子与葫芦毫无关系,
岂不知,看似对他毫无用处的“葫芦叶”恰是他所要的“大葫芦”的保障。最
终葫芦被蚜虫蛀了,葫芦没了。现实中更多的人是被“有用”蒙蔽了双眼,往
往会弃无用而去。一些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往往不是无用的,而是我们没发
现其“有用”之处。对于随处可见的青蒿草,没有人认为它有多大的用处,但
屠呦呦发现并提炼出了青蒿素。那些“无用”之用,或许正是一笔财富。
“无用”是超越“有用”的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境界。
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平凡的工作,过着平常的生活。这在一些人看来就是
“无用”的表现,但忍受平凡和平庸,忍受寂寞和单调而去工作、生活和学习,
忍受“无用”的折磨,这本身就是一种境界。一段时间以来,读书无用论甚嚣
尘上,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干脆让孩子辍学,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觉得这样似
乎更有用,钱来得更快!岂不知只有把当下“无用”的书读好,未来才可能创造
出更有用的价值。
从“无用”出发,让世界保有那份自然的温度,让四季不只是冬天。于
“无用”中发掘“有用”,将“无用”之心交付大千世界,你会发现原来世界
流光溢彩、万物可爱。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李白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孙中山先生说:“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
知名主持人罗振宇有言:“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
“我辈”二字跨越时空,包蕴着当仁不让的责任感,更昭示着一种责无旁
贷的主场感。无论何时,我辈都是一群令人心生敬佩的人,而你、我、他都可
以成为“我辈”。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抄袭。
【解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
理性思维能力,着眼于立德树人的大方向。三则材料同中有异,立意时可分可
合,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更要关注材料后半部分的
点题语句,确定写作主题的限制,牢记“我辈”的身份意识,如此才能保证立意
的精准定位。材料的整合又紧扣对考生解决问题能力和人文情怀追求的考查,
有一定思想高度的文章会脱颖而出。
【参考立意】
一、切题立意:
1.国家复兴,我辈有责。
2.后浪奔涌,还看我辈。
3.我辈奋斗,躬身入局。
4.时代砥柱,我辈争先。
5.你我他,皆为我辈。
……
二、偏题立意:
1.“躬身入局”之我见。(只解释“躬身入局”,并未谈及“我辈”)
2.“我辈”面面观。(概念理解有误,这里所谈的“我辈”是躬身入局、当仁
不让、责无旁贷的“我辈”)
3.自信的魅力。(跑题,既未谈及“我辈”,也未谈及“我辈”的内涵)
……
【参考例文】
我辈情钟端未愧
宋代词人刘一止有词曰:“我辈情钟端未愧。”
时序轮转,岁月如流。回首历史风云中的“我辈”,从孙中山先生“我辈
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的“挺身而出”,到知名主持人罗振宇“直面
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的“责无旁贷”,无不凸显出一份当仁不让的责
任感和责无旁贷的主场感。这更是今日“我辈”青年情钟所在。
我辈情钟,忠于职守。
先哲有言:“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时代大潮中,“我辈”青年忠于
职守,写下了无数华美篇章。21岁的申怡飞,师从“中国4G技术掌门人”尤肖
虎教授,加入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带领团队开创的极化码方案,被写入5G
行业标准,成为领跑世界的中国5G最年轻的开拓者;“90后”博士韦明川,带领
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坚守自我研发
之路,攻克技术难关,耗费无数心血,研制了世界上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
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80后”博士生导师徐颖,践行
“严谨、创新、耐得住寂寞”的科学精神,与无数科研工作者齐心自主研制北
斗导航系统,提升了国家的科技软实力。忠于职守,敬业尽职,“我辈”青年责
无旁贷!
我辈情钟,忠于报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时代的助推下,国家不断发展,天下之本在
国,“我辈”与国家前途当同频共振。“90后”青年麦成灏在香港出生长大,
小学时曾担任学校升旗队队长,对祖国内地的亲近感从那时起便根植心中。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麦成灏在国家队部分金牌运动员获邀赴香港交流活动
时做义工,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更立志在两地青年交流
中发挥“桥梁作用”。毕业几年来,麦成灏的公司每年暑假协助组织香港大学
生赴内地不同城市实习,也承办两地学生交流活动,参与者数以百计。微光汇
聚,星河万顷,报国之行无大小,心中有国重千钧。忠于报国,矢志不渝,“我辈”
青年当仁不让!
“我辈”是谁?“我辈”是孙中山、毛泽东,是申怡飞、韦明川,更是你、
我、他。
时代召唤,我辈当立主场;时代向前,我辈当担起重任,无愧天地。虽海枯
石烂,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九、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
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有三个
关键词被反复提及,这三个关键词是:共鸣、简单、有希望。
在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向现场观众询问: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
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
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请
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题目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
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境的理解要注意三点。
一是举办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目的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
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此处隐含一个信息:向谁弘扬?向谁传播?综合语境,应
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
二是嘉宾的发言反复提及三个关键词——共鸣、简单、有希望。电视访
谈节目题“为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共鸣、简单、有希望”应该就是“讲好
中国故事”的途径与方式。结合语境,注意这三个关键词的表述对象应该是世
界各国人民。简言之,这些中国故事应该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所讲的中国故事应该要简单而不复杂,在简单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又弘扬了中国
精神,传播了中国声音。既然要简单,那自然就要思考哪些中国元素最能体现
中国精神。有希望,这既是当下中国的真实现状,也是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让
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希望的所在、发展的前景。
三是此处的写作者——“你”,是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一位现场观众,也
是一位中国青年,在写作中要体现作为中国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上的责任
与担当,你参加了此次电视访谈节目,虽并非嘉宾,但你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应该也是有一些思考与认识的。你听取了现场嘉宾的发言,你更被邀请上台就
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发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
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感触”意味着发言过程中需要有你的相关体
验、感受与触动。因此,结合题目所创设的情境,要较好地完成任务,就需要注
意以下几点:
一是回答问题——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
深?
二是选择的依据,这既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节目主题有关,也与举办此
次访谈节目的目的相关。
三是文体,必须是发言稿,注意表达的现场感。
四是身份对象,作者是“你”,是现场的一位观众,听众是在场的主持人、
嘉宾以及其他现场观众。
五是“感受与思考”,思考是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更是三个
关键词中,对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受最深的思考,而感受,则与“感触”对应,
在写作中,应有你与主持人所提问题有关的体验与触动。
附录:三个核心关键词——“共鸣、简单、有希望”
1.共鸣
一个好的节目,是价值观和模式的总和。制作节目和收看节目的过程是价
值观的传递过程。节目所请的明星、所设置的节目环节……其实都是为了更
好地传递价值观的方法。文化产品主要消费的不是明星,不是结构故事,而是
“价值观的认同”。如何能够让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观众对节目实现“价
值观的认同”?这是在节目中讲好故事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简单
模式不是目的,模式是在电视工业化进程中,由从业人员总结的对于制作
节目的经验总结,属于技术层面的范畴。模式宝典指的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
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常被用来控制节目的质量。在文化产品的实践过程中,可
能存在一个误区,重视壳(模式)形(表达方式),而忽视核(价值观),认为晦涩难
懂、技巧繁杂,才能体现水平高。但实际上,这种复杂的文化产品是不利于传
播的,那些真正经典且能够被人反复回味的,都是用观众熟悉的语言表现,使观
众看得懂,甚至觉得很简单。
3.有希望
媒体资源有限,单个节目的时长也有限,因此不可能完整白描社会的现状,
而是由导演组有选择地决定呈现什么样的内容给观众,表达什么样的思考。因
此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素材中选择合适的人物、合适的事情,
从细节之处展示人民群众的生活,寻找共性、体现中国精神,是需要仔细考虑
的。因此,如何通过节目让观众感受到对于生活的希望,苦中见精神、泪中见
坚强,是讲述中国故事不变的精神主旨和追求。
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
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
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
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
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
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
条戒尺, 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学校计划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在2020年最后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升旗仪式
上发言,主题是关于“教育惩戒”,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
现状,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适合“先分后总”的原则。需要将每一则材料
的内容高度概括后,提取核心语句和关键词,然后再综合起来,概括为比较切合
实际的观点。
第一则材料两段话,一是从法律法规层面强调了对教育惩戒权的明确;一
是以下定义的方式阐释了“教育惩戒”。有几处需要考生注意: 1.法律法规
可以看作本题的价值取向,也就是作文在立意时应该肯定“教育惩戒”,不能
否定,更不能批判。2.定义中的关键词应该画下来,如“规范”“前提”“目
的”“特征”等。3.“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方面”,这其实已经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也就是“教育惩戒”的功能和价
值,是立意的三个方面,也可以看作构思并列式作文的三个分论点的基础。
第二则材料注意“有一条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是不常用”,这其
实是指出了“惩戒”的“度”的问题,适度惩戒,用而不滥。另外考虑鲁迅是
成功人士,那么这则材料也在告诉我们在个人成才路上,惩戒必不可少。
第三则引用荀子的一段话,此则材料的核心应该是“尊师、法度、国兴”
三者的关系。无非是在说明“教育惩戒”对社会规则和国家兴亡的重要性。
综合三则材料,第一则其实已经做了较为全面的阐释,第二、三则不过是
对第一则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的审题难度并不大,相信绝大部分考生
都能够在写作中围绕“教育惩戒”展开。但是如果想获得高分,则需要在事例
丰富、观点新颖、思维辩证上下点功夫。比如:一味大赞特赞“教育惩戒”的
价值和功能,有可能走入极端或僵化思维,成了奉行粗暴教育、打骂教育,扼杀
孩子的天性,背离教育的初衷。所以注意辩证认识,辩证评价,尤其注意辩证思
考惩戒的价值。
要注意文体,题干要求在2020年最后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升旗仪式上发言,
要写成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