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高考语文预测猜题卷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2021届高考语文预测猜题卷 含答案

ID:652231

大小:43.2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语文预测猜题卷 新高考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 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 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 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 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 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 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 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 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 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 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 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 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 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 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 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 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 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 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 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 个关键问题。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 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 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 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 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 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 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 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 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 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 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 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 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 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 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 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 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 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 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 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 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 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 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 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 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 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 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 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 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 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 数字技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 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指出“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 战”,可见中国文化要想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困难比较大。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 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优势研究 B.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遗产关系研究 C.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结合方式研究 D.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国际化研究 4.结合材料内容,给“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独霸角 李方 第一次去帮扶户赖青久家,是队长龚海鹏陪着去的。车从刘湾、滴垴、下寨几个小队驶 过,七扭八拐,从谷底爬上梁顶。道弯路窄,但都已硬化,还不算太难走。远远地看到,山 嘴上有几株落完了树叶显得灰黑的树木和一户人家高耸的蓝色屋顶。龚队长让停车,说:“前 面车不能走了。秋天的时候已经挖好了路基,打通最后一公里,现在天冻了,没法硬化,停 工了。” 我只好拿上扶贫手册、各种表格,步行前往。我一边躲避着挖虚的土,一边听龚队长讲 赖青久。 “这人是个独霸角,跟谁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大集体的时候,几乎和队里的每个人都 闹过别扭。别说其他人,连跟自己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都不对付,打架吵嘴住不成邻居,搬 到这个山嘴上来了。” 我心里一沉。“独霸角”是西海固的土语,谓人性格孤僻,待人生冷硬倔。摊上这么一 个扶贫对象,工作怕是难以顺利。 还未到门口,当路一根绳索,拴在路两边的枯树上。龚队长说:“看!如何?好端端的人、 车走的路,给你用绳子拦了。” 赖青久五十七岁,眼不花,耳不聋,腿脚灵便。赖青久问:“干啥的?扶贫的?拿的啥?” 我说:“今天只是来认个路,见个面,填表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你抽烟吗?不抽?那我也 不抽了,免得让你受二手烟的害。”我拿出烟敬他,以便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见他不抽烟, 只好作罢。我又问:“老赖,干吗在路上拉绳子啊?” 赖青久很生气:“硬路挖成了虚土,又不硬化,人来车往,尘土飞扬,挡住,不让他走。” “这是路啊,怎么能挡呢?”我劝他。 赖青久大手一挥:“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这里不让走,他可以绕着走。山下边还有一条 路,全硬化,又不远,不过多走 15 公里罢了。” 初次见面,不好搞得太僵,了解完大致情况,填好表格,我就道别离开了。 清明前后,栽瓜点豆。抽了空,我第二次去老赖家。这次因为正在硬化道路,施工车辆 较多,所以车停得更远,我和陪同的妇女主任一同在人欢马叫的施工路段的边上走。 妇女主任说:“独霸角就是独霸角,说话办事就是跟人不一样。前些年湾里种西瓜,也 是个收入。他拉瓜到街上去卖,别人问瓜价:‘多少钱一斤?’他说:‘一毛。’别人说:‘少 价吗?’也就是那样随口一说,实际上瓜价人人都知道,就蹲下来挑瓜。结果他说:‘少价。 两个五分。’你想谁还买他的瓜?去年搞养殖,他老婆养了头母猪,下了猪娃子,让他用摩托 车捎到集上去卖。别人问:‘猪娃子好着吗?’他给人家来一句:‘不好,害着病呢!’” 我说:“这不纯粹跟人抬杠吗?” 妇女主任躲着驶过的车辆笑着说:“就是呀,害得他老婆背篼里装上猪娃子集集不落地 去卖,又不会骑摩托,被害惨了。” 好容易到了赖青久的门前,绳子没有了,换成了两根长竹竿,打着叉挡在路中间。进了 门,妇女主任说:“老赖啊,市上……” 老赖背着背篼,手里提着铲子要出门。老赖问:“干啥的?扶贫的?” 我说:“老赖兄,去年冬天我来过,今天来是核实一下,给你的化肥和薄膜送到了吗? 送到了?送到了好,请在手册上签个字,也不敢耽误你上地。可是,赖兄啊,干吗还挡着路 啊?拿掉吧。” 赖青久气得把手里的铲子扔了,说:“拿掉?拿掉还不把我家门口当骡马市场了?化肥是 拿来了,往家里抬的时候把袋子扯破了,化肥撒了一路,害得我扫了好半天。” 妇女主任脸上挂不住,说:“他叔,你把路挡着车上不来,这么远的路抬上来,可不得 扯破了?” 赖青久仰头怒目:“你又没来,你又没抬,你见了?” 赖青久弯腰拾起铲子回手扔到背上的空背篼里,就要走。 我沉下脸,拦住他:“赖兄,撒了的化肥再补给你一袋都行,但你得把路障撤了。这是 众人走的路,你不能这样。” “咦,一袋化肥两卷薄膜就能指挥我了?路是众人的,但家门前这一截儿是我的!” 我们只能跟在他的屁股后头出来,先走了,他在身后恨声恨气地锁着大门。 到了秋天,基础母牛入了栏,非得签字不可。但我心里发冷,不想再上山爬洼到山顶上 去。我跟村支书说:“你啥时候去老赖家顺便把扶贫手册带去,让他把字签了。”年轻的支书 连忙摆手说:“那绝对不敢。别人的可以,老赖不行。你去了他多少还给点儿面子,我去了 那是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呢!” 这也是实情。现在村上的工作不好搞,村民和村干部之间,有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隔 膜。我只好憋着气再去。车一直开到赖青久家门前不远。一根粗壮的长椽横空而过,两头用 长钉死死地钉在路两边的那两棵枯树上。车只能停在这里了。 村支书说:“我们钻过去吧。” 我说:“不。” 我掏出手机拨打赖青久的手机。 “谁?打电话啥事?” 老赖将头从大门里伸出来,望了望,关了手机,向我喊:“基础母牛已经拉回来养在圈 里了,没啥事我关门了。” 我厉声喊:“老赖,过来!” 老赖趿拉着棉拖鞋,吸着鼻子,边走边说:“天气冻得人淌清鼻呢,出来干啥呀?” 我说:“天寒地冻是实情,一万块钱的母牛也养到圈里了,签个字你都怕麻烦?你这人是 不是太有点儿不知好歹?” 老赖签了字,手扶着拦路的横木,平视着我的眼睛说:“别说一头牛,就是给上十头牛, 也是政府给的,又不是你给的,我有啥不知好歹的?不是看你大冷天跑一趟,我连字都不给 你签。” 我和村支书站在寒风里,显得很无奈,甚至看上去可能还有点儿滑稽。老赖看着我们, 突然就笑了,是那种憋了很久终于绷不住的笑,他越笑越畅快。天上飘起了雪花,我和村支 书仰头看看天,看看越笑越畅快的老赖,终于忍不住也笑了。 (选编自《小小说》)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篇对赖青久家的环境描写,“灰黑”的树木,“一户人家高耸的蓝色屋顶”,既符合 季节和农户的特征,也营造了一种冷僻的氛围,为下文写赖青久的性格造势。 B.小说中以“我”为代表的扶贫干部工作认真负责,但在面对赖青久这样的独霸角时,也难 免灰心、生气,这更好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基层干部形象。 C.赖青久家门前挡路的路障从绳子到竹竿到粗壮的长椽,既体现了他的自私、狭隘,也可以 从中看出他故意跟人对着干、唱反调的心理。 D.龚队长和妇女主任对赖青久的介绍侧面表现了赖青久性格孤僻,生冷硬倔,说话做事与众 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揭示了他致贫的真实原因。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使用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虽然局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能拉近小说和读者 之间的距离,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便于带动读者了解我国的扶贫工作。 B.小说明线暗线交织相照,明线是“我”对赖青久的帮扶工作,写出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实 际困难;暗线是最后一公里的修路进程,象征脱贫工作即将取得成功。 C.小说没有快速发展、紧张的故事情节,“我”三次到赖青久家的扶贫工作都不顺利,情节 的摇摆更好地展现了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 D.小说的语言平实质朴,人物的语言贴合其身份特点。比如“跟谁都尿不到一壶”“干啥的?” “害着病呢!”,方言口语的运用使西北农村农民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活。 8.“我”三次到赖青久家,对赖青久的称呼从“老赖”到“赖兄”再到“老赖”,不同的称 呼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4 分) 9.小说结尾赖青久笑了,“我”和村支书也笑了。他们的笑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应五经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乡里。长安中,侍御史张 循宪为河东采访使,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垂帘与之言,嘉贞奏 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竞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累迁中书舍人,历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 甚为人吏所畏。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加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 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祜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 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枯为忻州刺史。时突厥九姓新来 内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六年春, 嘉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御史大夫王晙因而劾奏之,按验无状,上将加告 者反坐之罪。嘉贞奏曰:“昔者天子听政于上,瞍赋噱诵,百工谏,庶人谤,而后天子斟酌 焉。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特望免此罪,以广谤诵之道。”从之, 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嘉贞又尝奏曰:“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 衰老无能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上以其明辩,尤重之。嘉贞虽久历清要,然 不立田园。及在定州,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曰:“吾忝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 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 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闻者皆叹伏。 (摘编自《旧唐书·列传四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 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B.嘉贞奏曰/以臣革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 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C.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 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D.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竞不睹/日月恐君/臣 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 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年纪。 B.官秩:指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秦汉时期,官的等级称秩,以“石”数区分。 C.开元: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奢僭:僭,古代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尤指用皇家专用的。奢僭指奢 侈逾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嘉贞才华出众,受到侍御史张循宪举荐,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当宪官。张循宪请求把自 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B.张嘉贞卑恭敬上,在拜见武则天时,自称草莱;上奏玄宗时说希望能够被皇帝早点差使派 遣,即便是死也不害怕。 C.张嘉贞重视亲情,他请求唐玄宗把弟弟调到自己身边任职,玄宗把张嘉祜调到忻州为刺史, 以示对他友悌的嘉奖。 D.嘉贞为官清廉,虽长时间官居要职,却没有田产。他认为自己享受做官的福利,没有饿死 冻死的忧虑,要田产没有意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 (2)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 14.唐玄宗因何而越来越看重张嘉贞?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塞下曲(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③,独有霍嫖姚④。 【注】 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星芒: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 争的征兆。③麟阁: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 ④霍嫖姚:指霍去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一般,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 紧急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 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 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那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 刺当政者之意。 16.诗人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塑造了将士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 州顺流而下的盛大军容。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 了异族统治下的百姓安于现状的情境。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深秋季节大海波翻 浪涌的壮阔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过上有序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期待;( )没有秩序,没有安全,要过上幸福生活 就会变成一种奢望。实践表明,人类对秩序和安全有着普遍的追求。秩序和安全是重要的, 但秩序和安全并不会自然形成。伦理学家强调了伦理道德的意义,宗教学家论证了宗教信仰 的价值,经济学家强调了经济理性的重要作用。然而,有了强有力的国家,人类社会就难以 竖立起稳定的、持续的和节约的秩序。作为一种强制性力量,国家以公共暴力为基础,以暴 力威胁为运作逻辑,依赖暴力威胁来建构秩序。在建构秩序的过程中,国家的不可替代性在 于国家的运行以暴力为基础,而暴力对人的生命构成了威胁,国家成为人类建构秩序的最后 一道“防线”。国家成了人们常说的“利维坦”。倘若没有国家这只“利维坦”,人类社会将 如同霍布斯所预测的那样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注】利维坦是一条鱼,拥有坚硬的鳞甲,锋利的牙齿,腹下有尖刺,令人生畏。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公共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享受。 B.享受公共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C.公共安全的享受,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D.我们每个人追求公共安全,是一种享受。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孩子玩具弄乱了一屋子,不用反复念叨,但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①________。也 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 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 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②________,做“小公主”“小皇帝”。幼儿园,小学,是孩子第一次 接触真实的社会。他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排队等待, 要学会说“你好、谢谢、对不起”。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 很小的一部分,③________,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第 1、2、3 各段的主要意思。(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 1.D; 2.D; 3.A; 4.“盗火者”是“五四”时期中国的一批为了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 “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的思想先锋。 5.首先总括指出,为了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为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 家文化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化、创新。然后论述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方法,一是运 用数字技术,二是将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最后总结收束。 解析: 1.A 项“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材料一第一段“不论是为当代中 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 挥宏大传统优势……”,说明“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与“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 家文化形象”之间是并列关系。B 项“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 经济效益”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 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C 项“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 “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绝对化。 2.从材料二第 2、3 段可以看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的推论错误。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一要符合“传统文化”,二要符合“传播”。A 项符 合“传统文化”,不符合“传播”,所以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A、 B、C 三项的相关信息都在材料一,D 项相关信息在材料三。 答案: 6.D; 7.B; 8.(1)第一次我称呼“老赖”,是想跟赖青久拉近距离,以方便开展工作;(2)第 二次称呼为“老赖兄”“赖兄”,是想通过对赖青久的尊称来赢得好感,缓和关系;(3)第三 次称呼“老赖”是被赖青久的言行激怒了,表达了对赖青久的不满。 9.(1)赖青久的笑,表面是笑“我”和村支书的无奈和滑稽,为抬杠难倒“我们”而得意;“憋 了很久终于绷不住”说明赖青久内心深处对扶贫干部是理解和感动的。(2)“我”和村支书 的笑,表层原因是被赖青久的笑感染,深层意蕴是从赖青久的笑声中体会到了赖青久的理解 和善意,是欣慰的笑。(3)以笑结尾,代表着村民和干部之间关系缓和,彼此的隔膜渐渐消 除,象征着农村的基层工作、扶贫工作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D.“也揭示了他致贫的真实原因”错。 龚队长和妇女主任对赖青久的介绍侧面主要是表现赖青久为人生冷硬倔,喜欢与人抬杠,两 次买卖做不成不能片面地推断为致贫的真实原因。故选 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 “暗线是最后一公里的修路进程”错。 最后一公里没有硬化,到正在硬化,到车开到了赖青久家门前不远,展示了扶贫的时代背景, 不是小说的暗线;且“即将取得成功”说法刻意拔高,路通了是扶贫工作的进步,不代表扶 贫工作即将成功。故选 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心理的能力。第一次去老赖家之前,“我”听队长龚海鹏介绍老赖, “这人是个独霸角,跟谁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搬到这个山嘴上来了”,当时“我心里一 沉”,知道这是个不好做工作的扶贫对象;走到他家门口时果然“当路一根绳索,拴在路两 边的枯树上”。因此见到老赖的时候“我”先拿烟敬他,套近乎,然后说“老赖,干吗在路 上拉绳子啊”。这时候“我”称呼“老赖”,是想跟赖青久拉近距离,以方便开展工作;第二 次去老赖家之前,妇女主任又跟“我”说了老赖卖瓜和卖猪仔的事,让“我”对老赖的孤僻 又有了进一步了解;然后看到“赖青久的门前,绳子没有了,换成了两根长竹竿,打着叉挡 在路中间”。这时候“我”说“老赖兄,去年冬天我来过,今天来是核实一下,给你的化肥 和薄膜送到了吗?送到了?送到了好,请在手册上签个字,也不敢耽误你上地。可是,赖兄啊, 干吗还挡着路啊?拿掉吧”。第二次称呼为“老赖兄”“赖兄”,是想通过对赖青久的尊称来赢 得好感,缓和关系;第三次给了扶贫户一万多的牛之后,“我”去找老赖签字,结果看到“一 根粗壮的长椽横空而过,两头用长钉死死地钉在路两边的那两棵枯树上。车只能停在这里了”, “我”当时觉得这人不知好歹,于是拒绝了村支书要求“钻过去”的说法,而是厉声喊“老 赖,过来!”。第三次称呼“老赖”是被赖青久的言行激怒了,表达了对赖青久的不满。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结尾意蕴和作用的能力。考生要分析老赖“笑”的原因和“我”与 村支书“笑”的原因。结合原文“我”批评老赖,“天寒地冻是实情,一万块钱的母牛也养 到圈里了,签个字你都怕麻烦?你这人是不是太有点儿不知好歹?”而老赖却抬杠“别说一头 牛,就是给上十头牛,也是政府给的,又不是你给的,我有啥不知好歹的?不是看你大冷天 跑一趟,我连字都不给你签”,当看到“我和村支书站在寒风里,显得很无奈,甚至看上去 可能还有点儿滑稽”,老赖“突然就笑了”。这“笑”表面是笑“我”和村支书的无奈和滑稽, 为抬杠难倒“我们”而得意;“憋了很久终于绷不住”说明赖青久内心深处对扶贫干部是理 解和感动的。结合“我和村支书仰头看看天,看看越笑越畅快的老赖,终于忍不住也笑了”, “我”和村支书的笑,表层原因是被赖青久的笑感染,深层意蕴是从赖青久的笑声中体会到 了赖青久的理解和善意,是欣慰的笑。这“笑”与前几次接触时老赖的表现形成对比,表明 在“我”和村干部的努力下,老赖对我们的敌意逐渐消除。以笑结尾,代表着村民和干部之 间关系缓和,彼此的隔膜渐渐消除,象征着农村的基层工作、扶贫工作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答案: 10.C; 11.C; 12.B; 13.(1)现在反而判这些人的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这样, 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 (2)我常常(频频)看见士大夫置办田宅,等他们死后,(那些田宅)都成为了不肖(没有出息的) 子孙的酒色之资,很没有意义。 14.①听闻他善于处理政事。②友爱兄长。③忠诚于国家。④明理善辩。 解析: 10.依据语法结构,“是千载一遇也”,是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是”前边应断开,“也” 后面断开,排除 A 项和 D 项;“ 咫尺之间” 是独立短语,所以在“间”后断开,“竟”是 转折词,所以在“云务”和“竟”之间断开,排除 B 项;句意:张嘉贞请求道:“我是乡野 之人,得以进入朝廷拜见,这是千年一遇的事情,今臣与陛下相隔咫尺,但却仿佛隔着一道 云雾,看不清陛下面容,我觉得这不符合君臣之道。”武则天立刻命人撤去珠帘,和他相谈 甚欢,升任他为监察御史。故选 C。 11.C 项,“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错,应该是汉武帝始建年号,而 不是汉光武帝。故选 C。 12.B 项,“张嘉贞卑恭敬上”错,文意并不是说张嘉贞卑恭敬上,而是说他为人忠勇不卑。 故选 B。 1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依据原文“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 数加赏慰”可知,唐玄宗认为他善于处理政事;依据原文“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 嘉祜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 死无所恨”可知,唐玄宗嘉奖他对弟弟的爱护;依据原文“时突厥九姓新来内附,散居太原 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可知,突厥的多个姓氏 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 百姓,说明他忠诚于国家;依据原文“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衰老无能为 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上以其明辩,尤重之”可知,皇上认为他明理善辩,就更 加器重他。 【参考译文】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二十岁考五经科得中,拜任平乡尉,因事获罪免职回归乡里。长 安年间,张循宪凭侍御史的身份在黄河以东面出巡访查,向朝廷举荐张嘉贞,认为他的才能 可以担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宫员,请求以自己的官职相让。武则天亲自召见张嘉贞,在内 殿与他隔帘对话。张嘉贞请求道:“ 我是乡野之人,得以进入朝廷拜见,这是千年一遇的事 情,今臣与陛下相隔咫尺,但却仿佛隔着一道云雾,看不清陛下面容,我觉得这不符合君臣 之道。”武则天立刻命人撤去珠帘,和他相谈甚欢,升任他为监察御史。张嘉贞多次升迁为 中书舍人,担任过秦州都督、并州长史,治理政务严肃恭谨,百姓官吏都十分害怕他。开元 初年,张嘉贞因为需要向朝廷奏报政事回到了京城,唐玄宗听闻他善于处理政事,多次慰问 犒劳他。他趁机向唐玄宗请求:“臣父母早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才到了今天。臣弟张嘉佑, 现为鄯州别驾,与我相隔甚远,心意相通,却不在一起,思念让人魂断万里。希望陛下能把 他调到我身边为官,我们兄弟一定尽力报答陛下,即便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唐玄宗嘉 奖他对弟弟的爱护,特地把张嘉佑调到忻州为刺史。突厥的多个姓氏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 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百姓,(唐玄宗)于是任 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开元六年春天,张嘉贞又入朝。不久有人诬告张嘉贞奢侈僭越以 及收受钱财贿赂,御史大夫王畯趁机弹劾他,审查发现没有结果,唐玄宗想要将告发者处死。 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以前天子处理政事听从上天的旨意,让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让有眸 子的盲人诵读,让各种乐工进谏,让平民百姓的议论传上来,然后天子斟酌处理。现在反而 判这些人的罪,这是阻塞直言劝谏的人的道路,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途径向上传达了。 希望(皇上)能够免除这个人的罪过,来广开言路。”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下令免除诬 告者的死刑。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忠诚。张嘉贞又曾经上奏:“现在我年轻力壮,充满斗 志,正是为朝廷效力的时候,再过几年,就衰老无能了。希望陛下早点任命派遣臣下,哪怕 是死也不惧怕。”皇上认为他明理善辩,就更加器重他。张嘉贞虽然长时间做过各种要职, 但从不注重经营田园家宅。到了定州,与他亲近的人都劝他置办些田宅,张嘉贞说道:“我 拥有做官的荣光,曾经做过宰相,只要没有死难道会缺吃少穿吗?如果犯下罪行,即使广有 田产,也会被抄没。我常常看见士大夫置办田宅,最终都给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很没有 意义!”听到的人都感叹敬服。 答案: 15.C 16.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 心切的形象特点。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 争的气氛消失,侧面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和敌人的不堪一击。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颔联通过弯弓、插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用 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解析: 15.颈联描写的战场景象并不是“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和 敌人的不堪一击。 16.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答出手法并解释。本题通过“骏马”“鸣 鞭”看出是侧面烘托,“弯弓”“插羽”是正面的动作描写,“霍嫖姚”是用典。 答案: 17.(1)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答案: 18.B; 19.B; 20.然而,没有了强有力的国家,人类社会就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持续的和节 约的秩序。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因为有一个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根据并列关 系的句子最好能前后分句对称的特点,前一句第一个分句是动宾结构,那么分号后的句子中, 第一个分句也应该是动宾结构,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框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本体是“国家”, 喻体是“利维坦”(“Leviathan”的字意为裂缝,在《圣经》中是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A. 夸 张,对偶:“万里”“百年”是夸张;前后两句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是对偶。B. 比喻:本体是“琵琶曲的声音”,喻体分别是“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音,用银 瓶突然碎裂的声音、骑兵突然冲出刀枪撞击的声音与琵琶女弹奏的音乐的声音。C. 无修辞; D. 借代:“汗青”代指历史,史册。故选 B。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不合逻辑,前面的因 “有了强有力的国家”,不能得出后面的结果,应该是“没有了强有力的国家”;第二处是搭 配不当,“竖立”和“秩序”搭配不当,应该将“竖立”改为“建立”。所以正确的句子是: 然而,没有了强有力的国家,人类社会就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持续的和节约的秩序。 答案: 21.①玩好需要归位(或放回原处);②而不是一味享受;③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 22.第 1 段:要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第 2 段: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第 3 段:要培养孩 子的社会意识。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写语句的能力。第一空处,由下句“也许孩子收拾起来很慢, 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可知,应该是让孩子收拾 他的玩具,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玩好需要归位”,或者“放回原处”。第二空处,由上文“要 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知,是在说孩子应该付出;再结合下文“做‘小公 主’‘小皇帝’”可知,此处为转折语气,做“小公主”“小皇帝”是享受,所以此处应该填 写 “而不是一味享受”。第三空处,由上文“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 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可知,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当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 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孩子既独立又担当时”。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要点的能力。第 1 段:由原文“也许孩子收拾起 来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而不是袖手旁观”可概括“要培养 孩子主人翁意识”。第 2 段:由原文“要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 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而不是一味享受,做‘小公主’ ‘小皇帝’”可概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第 3 段:由原文“所有的家庭教育最终都是 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可概括“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 答案: 23.略 解析: 23.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十分简单,浓缩成一句话就是“此岸”羡慕“彼岸” 而“彼岸”又羡慕“此岸”,“彼岸”和“此岸”都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而幸福可能正在对 岸。当然,材料是寓言性质的,“彼岸”“此岸”的设想其实都是人类社会的比照,可以是个 人、组织、国家、民族等人类社会的各种实体,而“幸福”则可以扩充到人类社会诸如爱、 快乐、友善等可以给人幸福的各种精神。 主要的立意方向是不要羡慕别人,幸福就在自己身边之类的正向立意,但仍有侧向立意甚至 反向立意的空间,比如,正是因为对自身现实的不满意,才有追求别种理想生活的想法和勇 气。 参考立意:①不要老是羡慕别人,努力追求,幸福就在身边;②不要盲目否定自己,也不要 盲目羡慕别人;③与其在此岸怨天尤人,不如到对岸一探究竟;④只有对自身的现实不满, 才会追求别种理想生活。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