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知识概要
加入VIP免费下载

《愚溪诗序》知识概要

ID:65238

大小:23.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愚溪诗序   文章以“愚”为文眼,并紧紧围绕着这一文眼,进行层层铺垫,淋漓尽致地倾吐出积郁于胸中的块垒,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第一段介绍愚溪的地理方位及溪名的来历。愚溪本是一条十分普通的溪水,是潇水的支流,原被称作“rǎn”溪。有人根据“冉氏尝居”故以“冉”姓之;又有人根据“可以染也”,故以“染”名之。作者认为“冉”、“染”之争正说明此溪“名莫定”,而“土之居者”至今“犹龂龂然”(龂龂,原意形容争辩之貌,此处可作众说纷纭解),因此,自己有充分理由为之“更名”。这是为此溪改名的直接原因。别一层意思就是自己获罪遭谪,这一切皆源自“愚”。现在只能与山水为伍,从中寻求慰藉,因此而生爱,而“家焉”。愚公谷因愚公所居而愚,那么溪因愚人居之而愚,也未尝不可。这是作者为其改名的主要原因。我们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甘愿以“愚” 自况,又为何会爱上这条普通的小溪。   第二段作者非但没有立刻回答上面这两个问题,而且似乎很自豪地继续大写特写“愚”。由“愚溪”带出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这一段总共不过一百二十字,“愚”字竟先后出现了十二次。他赞美这一切构成了“嘉木异石错置”的风景图画,“皆山水之奇者”,流露了自己的喜爱之情。看来,作者分明是有意将自己喜爱的事物都名之为“愚”的,哪怕这“愚”还与耻辱相关。作者本是因爱溪才以“愚”为其命名,可见“爱”与“愚”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同一的。那么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有悖于一般情理的潜在联系?“愚”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第三、四段解释了“愚”的真正内涵。人们常用水的浩渺多变来形容智者,水也因此被智者所喜爱。而此溪为何“见辱于愚”呢?作者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流下不可灌溉;多石不能行舟;浅狭蛟龙不屑。因而说愚溪“无以利世”,这是溪之愚。这是“愚”的内涵之一。而溪与作者比,两者又是相同的。作者以宁武子与颜子作比来阐明自己之愚。“邦无道则愚”是孔子对卫国大夫宁武子的评价,前面本还有一句“邦有道则知”,意思是说,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节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时候就装傻。“终日不违如愚”,是孔子对学生颜回的评价,原文后面还有“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给颜回讲学时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像傻子一样,但他回去自己研究时却能发挥,可见他并不是傻子。所以,柳宗元认为,宁武子的“装傻”、颜回的“像傻子一样”其实都是大智若愚,并非“真愚”;而像自己这样在国家“有道”之时做一些违背情理的事情,非但不能有利于世,反而因此获罪,这才是真正的愚蠢、糊涂呢!在与“假愚”的对比中,作者谈及“愚”的又一层内涵。正因作者与溪如此相类,故“予得专而名焉”。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自轻自践自卑自弃、满怀忏悔之心的柳宗元,作者那种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第五段笔锋一转,揭示全文主旨。作者以溪比我,以我比溪,写出两者虽因不利于世不合于俗而“愚”,却也都自有其可爱之处,自有其存在价值。溪水虽“莫利于世”,却“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柳宗元在愚溪之美的触发下开始认识和剖析自己,将“余虽不合于俗”与“溪莫利于世”对举,申明自己“虽不合于俗”,却能用写文章的方式来“聊以自慰”,更能用文章来显示自然万物的本来面目,荡涤污浊,警示世人,“而无所避之”。可见作者与愚溪有着相同的命运和同样的遭遇,二者也有着同样的归宿。行文至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托物言志。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之后虽时有愤激,却也能够做到在物我合一中超凡脱俗,比如这里写到的“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这两方面的综合统一,表现了柳宗元作为中国士大夫文人的典型心态。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揭开“爱”与“愚”之间潜在联系的谜底了——原来,在柳宗元自己的“字典”里,“愚”还有独特的内涵。也就是说,衡量“愚”或“不愚”,柳宗元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他按世俗标准取了“愚”的一般字义,与此同时,他又通过为自己喜爱的东西都标上“愚”的方式表示了对“愚”的欣赏,进而否定了那种世俗标准。在这样的否定中他宣泄了自己的不满、愤激;而他当时的身份、处境也决定了他不得不以一种自抑方式曲折地达到自扬的目的。   核心知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所以称柳河东,诗文集名《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政治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曾得到王叔文的重用,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一起实施改良,废除弊政,但遭到宦官和地方军阀的联合反对,805年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年,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完成的。815年,柳宗元被召回长安,随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在柳州不到四年,四十七岁病死于柳州,故又被称为柳柳州。他是我国第一个最有成就的杂文作家,也是继郦道元之后的又一位刻画山水的能手。但他的山水游记不是纯客观地写景状物,而是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抑郁的情怀,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寄兴,意境幽邃凄清,文笔清新冷峻的风格。《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   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本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为自己的《八愚诗》(今已亡佚)所写的序言。作者借愚溪风景,用自嘲的笔法表达了孤愤郁结的牢骚,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文章忽而写景,忽而抒情,忽而议论,转换变化,情文相生,显示了他圆熟活脱的语言艺术,为后世所诵。   通假字:纪于溪石上(纪同“记”,“记载”,这里有“镌刻”的意思)。古今异义:可以染也(可以,“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于是作《八愚》诗(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现在意思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连词)。词类活用:东流入于潇水(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姓是溪为冉溪(姓,“起名姓”,名词用作动词);得其尤绝者家焉(家,“安家”,名词用作动词);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以……为愚”,意动用法);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鉴,“照”,原意是镜子,名词作动词);成以愚辱焉(辱,原意是污辱,这里表被动,“被污辱”);不能兴云雨(兴,原意是兴起,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兴”)。古汉语句式:判断句(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被动句(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倒装句(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字 谪(zhé):封建时代特指贬官。 塞(sāi):堵,填满空隙:把窟窿塞住。 适(shì):刚巧,恰好:适逢其会。 睿(ruì):明智、通达。 悖(bèi):违反:并行不悖。 鉴(jiàn):镜子,引伸为照:光可鉴人。 词 不屑(xiè):因轻视而不肯做或不愿做。 牢笼:这里用作动词,包罗。 纪:通“记”。 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人曾经住在这里,所以用这姓把这小溪叫作冉溪。有人说:这溪水能用来染色,根据它的功能来命名它,所以就称它染溪。我因为愚笨而犯了罪,被贬到潇水边上。我喜爱这条小溪,沿着它往深处走了二三里路,发现一个景色特别优美的地方,就在那里安下家来。古代有个愚公谷,如今我在这溪水旁安了家,可是它的名字却走不下来,而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更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边买下一个小丘,叫作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只十步,发现一处泉水,我又把它买为己有,称作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穴,泉水都从山下的平地冒出,往上涌出后,又汇合成一股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我把它叫作愚沟。于是担土砌石,堵住它窄窄的通路,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它的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杂处其间。这些都是山水中独具特色的,由于我的缘故,全都因这个“愚”字而被辱没了。 水是聪明人所喜好的。如今这溪水却独独由于这愚字而被辱没,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流得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加上水势湍水中有很多小洲和石头,大船不能驶入。而环境幽深,水浅流窄,连蛟龙也不会看上这里,不能在此兴云布雨。无法用它给世人带来什么好处,但这恰恰就像我,既然这样,那么即使辱没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政昏乱时表现得很愚笨,那是原本聪明却装作愚笨的样子;颜子整天听老师讲学却从不提出反对意见,像是很愚钝,那其实是明智而看上去愚笨。这都不能说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身逢政治清明,却做了违背事理的事情,所以凡是说得上真正愚笨的人,没有谁像我这么蠢了。这样一来,天底下倒没有人能来争这小溪,而我就能擅自给它命名了。 这溪水虽然不能给世人带来什么好处,却有映照万物的特长,它清澈明亮,水声如金钟石磬一般铿锵作响,能使愚笨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快乐得不愿离去。我虽然与世俗格格不入,也还稍能靠写写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各种事物,包罗千姿百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拙的文辞来咏唱愚溪,朦朦胧胧地似与它相随相合而不分离,恍恍惚惚地又仿佛同它一起归入天地,超越于尘世之外,融入于虚无之中,物我两忘,没有人能知道我的乐趣。就在这种境界中写下《八愚诗》,记在溪边的石头上。 本文通过写愚溪风景,抒发了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典型例题 课文难题点拨 第一题:作者之所以把溪水名为“愚溪”,是反语,是牢骚,也是自嘲,借愚溪风景被埋没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第二题和第三题见“写作特点”分析。 第四题:齐桓公出外打猎,因为追逐鹿而进入一山谷里面。他看见一老翁就问他说:“这是什么山谷?”回答说:“是愚公谷。”桓公说:“为何定名?”回答说:“根据我的名字取名的。”桓公说:“现在看你的样子不是愚人。为什么根据你的名子取名呢?”回答说:“请让我说这件事。我以前养了一头母牛,产了一头小牛,养大了之后卖掉了,然后买了一匹驹。一青年人说:‘牛不能产下一匹马。’他就把马驹牵走了。我的邻居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我是愚人,所以取名这座山叫愚公谷。”桓公说:“你确实是愚蠢。”   例题选解    ★例1“焉”字在古文中可作代词、助词、兼词,找出下列各句中“焉”作兼词的一项(    )   A.灌水之阳有溪焉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 且焉置土石            D.然力足以至焉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虚词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   导析:由于“焉”字在古文中用法灵活,故在使用中一切以简便、得宜为要,按照这个原则判断,答案为C。(A、B均为助词;D为代词;C为兼饲“于何”) ★例2 下列有关“莫”和“以”两个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莫”字用法相同,两个“以”字用法不同。   B.两个“莫”字用法相同,两个“以”字用法相同。   C.两个“莫”字用法不同,两个“以”字用法相同。   D.两个“莫”字用法不同,两个“以”字用法不同。   考查对文言文中虚词用法的筛选、辨别及归类的能力。   导析:“莫”在古文中一般翻译为“没有什么”、“没有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否定副词;“以”字前句译为“凭”,后句译为“用”,均为介词。故选A。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