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

ID:652389

大小:1.01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1-04-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7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2021·湖北武汉市·高三月考)洪秀全在其《天条书》初刻本中引用《诗经》中的"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尚书》中的"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上帝弗顺,祝降时丧";《易经》中的"先代以作 乐崇德,殷荐之上帝"等。洪秀全征引这些经典意在 A.为其政权合法性寻找依据 B.宣传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 C.借助儒学为皇权统治服务 D.利用传统文化构建人间天国 2.(2021·江苏无锡市·高三开学考试)近代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中国近 代职业技术教育出现,其最先发展起来的专业门类主要偏重于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化学工业 D.语言翻译 3.(2021·内蒙古包头市·高三期末)“同(治)光(绪)之际……时大乱(指太平天国起义)初平。……李鸿 章、翁同龢,亦联袂而起。时封疆大吏汉人居半,即枢要之地,实力亦渐加增。”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导致清政府政治权力结构变化 B.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加剧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矛盾 D.推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分裂 4.(2021·四川高三月考)唐国安(清华学堂首任校长)是 1873 年第二批赴美留学幼童,因保守势力阻挠被迫提 前回国后,冲破关于留学生“不准在华洋自谋别业”的规定,先后在旗昌洋行、开平煤矿、教会大学谋职。这反映 出当时 A.个人主体意识有所增强 B.近代教育方式的形成 C.洋务运动已经名存实亡 D.列强文化侵略的加深 5.(2021·贵州高三开学考试)1861 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于 1863 年 1 月 28 日制成中国第一艘木壳 小火轮“黄鹄号”。1868 年,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惠吉号”。这得益于 A.洋务派采用官督商办的管理模式 B.利用了西方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C.中国传统手工业长期的技术积淀 D.自强不息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6.(2021·安徽高三开学考试)上海机器织布局获得清政府授予的 10 年专利经营权,美商拟在上海开办公司经营 纺纱,李鸿章则命上海地方官予以查禁,后虽经美国公使交涉,但最终也未得逞。这说明 A.清政府注重保护知识产权 B.洋务企业发展得到了制度保障 C.洋务官僚成功收回了利权 D.西方列强追求公正的市场环境 7.(2021·江苏盐城市·高三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欲大举进犯京津地区时,清军将领何桂清等 人却与侵略军商议“借师助剿”之事。当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时,驻扎在上海的英法军队却在与清军共同阻挡太 平军向上海的进军。上述现象表明 A.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B.太平天国面临严峻局面 C.英法两国与清廷无本质冲突 D.清政府统治已陷入绝境 8.(2021·广东珠海市·高三一模)如表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这一状况 姓名 国籍 职务 服务军舰 汉纳根 德国 北洋舰队总查 定远舰(舰队指挥舰) 马吉芬 美国 帮办管带 镇远舰(主力战舰) 余锡尔 英国 总管轮 致远舰(主力战舰) A.是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 B.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C.反映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 D.导致北洋水师受到列强的牵制 9.(2021·江苏连云港市·高三开学考试)某学者曾评论:“在革命战争中,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 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的统治。到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兵 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彻底清除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 B.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下移局面 C.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D.形成了两个政权长期对峙局面 10.(2021·广东揭阳市·高三月考)1895 年,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所谓的社论说,“中日战争中所发生的一 切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日本人对中国的惩罚,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扩张,还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和促进文明的 事业”。这篇社论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促使中国向世界开放 C.列强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西方媒体积极干涉清政府内政 11.(2021·湖北武汉市·高三月考)1898 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训令驻华公使窦纳乐说∶"渤海湾上的均势, 由于总理衙门把旅顺口租给俄国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必须以你认为最有效和最迅速的方式,获得当日本人撤 出威海卫后对威海卫的优先占有权,条件必须和给予俄国对旅顺口的条件一样。"据此可知 A.甲午战后列强在华矛盾得以平衡 B.英国意在分享列强的侵华成果 C.英国在华利益遭到其他列强排挤 D.甲午战后日本成为侵华的主力 12.(2021·安徽高三月考)咸丰五年,清廷以胡林翼为湖北巡抚,打破了以往不以武官开例的旧制;同治年间, 全国地方官吏儿尽为军人所占据,且有随意编练军队之权:光绪年间,一兵一卒,一饷一粮,朝廷皆拱手待之督抚。 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政权全部为湘军将领把持 B.洋务运动增强了满汉督抚力量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异常尖锐 D.政权结构转向近代非统一格局 13.(2021·高三期末)上海英国领事馆翻译密迪乐在 1855 年 10 月的《泰晤士报》上说:“无 论是为着出入口商务的发展,或是为着基督教新旧教派的传播,西方国家只有一条稳当的路可走,那就是:各自训 令其驻华代表,认真执行任由中国人自行处理中国事务的政策。”密迪乐提此建议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势力逐渐发展壮大 B.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D.欧洲列强联合共同瓜分中国 14.(2021·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实行厘金制度进行就地筹饷,使地 方督抚的财权进一步扩大,在东南地区尤其如此。地方财权的扩大 A.导致官员腐败现象加剧 B.有利于兴办洋务企业 C.造就清朝积贫积弱局面 D.形成军阀割据的格局 15.(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三模)如表所示是关于同治、光绪年间洋务派的重大活动。据此可知 时间 重大活动 同治五年(1866 年)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光绪六年(1880 年)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并请修铁道 光绪十一年(1885 年) 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A.洋务运动有利于国防近代化 B.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洋务运动涉及的领域较单一 D.“实业救国”思想成为时代潮流 16.(2021·湖南高三其他模拟)1880 年,左宗棠力主兴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勉强开工,一半以上的机器处于闲 置状态,水源和原料无法保证,以后更是每况愈下,1883 年就不得不停工了。139 万两白银就这样付之东流。据此 可知,导致洋务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的重重封锁 B.封建势力的干扰和破坏 C.私营企业的激烈竞争 D.缺乏对市场规律的了解 17.(2021·陕西汉中市·高三月考)1884 年,清廷在新疆建省,设巡抚主政,同时在北疆保留了军府制,设将 军管控。清廷这一举措 A.埋下了争权的政治隐患 B.有效解决了西北的边疆危机 C.促进了边疆治理近代化 D.使内地与边疆管理模式一致 18.(2021·陕西汉中市·高三月考)《广州府志》记载:“洋务运动期间,粤东自军务平定以来.筹办善后水陆巡 一…….之军秋各件,多付香港采买。同治五年(1866 年),经臣瑞麟先后购买大小输船七号及大小洋炮,惟有采购 外洋所费甚巨:且输船、汽机时有损坏,必须赴香港修补。”材料可用于说明 A.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鼎力支持 B.香港成为当时中西经济交流的中心 C.晚清军事建设依赖外国的先进技术 D.近代民族工业遭到外资企业的挤压 19.(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三月考)在北洋海军的建设中,李鸿章宁愿花费巨资从外国购买轮船, 也不愿意从福州船政局购买;左宗棠西征前,宁可在兰州设立制造局,委托商人从国外购买军火,也不肯把订单交 给金陵机器局或江南制造局,因为它们的实际操控者是李鸿章。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技术水平极其落后 B.政府官员注重产品质量 C.国内商品市场相对混乱 D.洋务运动缺乏统一规划 20.(2021·江西吉安市·高三期末)下表反映了晚清部分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改为商资商办前后的经营状况。据 此可知 企业名称 商资商办前 商资商办后 汉阳铁厂 大冶铁矿 自开办到 1896 年耗费巨大,生产不见起色,官 款亦难以为继 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生铁年产量提高了 11 倍多, 并开始产钢 湖北织布局 从初创到 1902 年经费不足、严重亏损 逐渐扭亏为盈,到 1907 年时获纯利近 15 万两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C.经营管理体制影响民族企业发展 D.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21.(2021·湖北襄阳市·高三月考)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建立起正式的考试制度,将清朝关于门第、 出身、守孝等限制统统废除,规定“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使,均准与考”。对于曾经考中做官的人,还 可以再考,再考中则提拔其官爵。太平天国的这些做法旨在 A.划清与清朝的界限 B.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 C.巩固农民革命政权 D.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22.(2021·聊城市·山东聊城一中高三期末)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中发展壮大,后又成为剿杀捻军起义的主 力军。随着淮军的日益强盛,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不仅担负着当时军事和国 防的重任,而且影响到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这反映 A.清政府权力结构出现变化 B.淮军是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C.淮军的性质发生了质变 D.清政府军事实力逐渐加强 23.(2021·江苏南通市·高三期末)历史学者马勇认为中国近代一场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 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丧失殆尽。此后,孙中山、严复、康有为、粱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 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这场战争 A.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B.使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使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潮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4.(2021·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三月考)1872 年李鸿章创建轮船招商局,其中持有股份的商人基本上都成了具有 官品的各级管理者。1881 年中国电报总局以出卖股票的方式筹集了大约二百万银元的资本。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 动 A.具有现代企业管理色彩 B.民用工业实行“官督商办” C.建成了近代工业化体系 D.使民间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25.(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期末)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江三角洲的地主为吸引佃农,给予佃农“永佃”权、 “田皮”(拥有土地使用权,可转佃其所租得之田地,收取皮租)及其他优惠的租赁协议。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是由 于 A.太平天国运动波及与影响 B.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同治中兴促进农业发展 26.(2021·山东威海市·高三期末)据统计,在晚清担任英、法、德、日、俄等 11 国驻外大使的外交官中,有 12 人出身同文馆。甚至 1889 年,已有“使臣所带翻译,大半同文馆学生”之说。这表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 A.推动了近代外交的发展 B.促进了政治体制的革新 C.适应了列强侵略的需要 D.标志着朝贡体系的结束 27.(2021·山东威海市·高三期末)1854 年 12 月,在江苏帮办军务的内阁大学士胜保上奏清廷:“伏查雷以诚 前在泰州仙女庙等处劝谕商贩抽厘助饷,颇著成效……因地制宜,未偿不可仿照而行。”他的上奏得到清廷的默许。 清廷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抵抗外来侵略 B.加强中央集权 C.推动经济发展 D.镇压人民反抗 28.(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三月考)下表为 1860—1865 年清朝满汉总督、巡抚的比例情况,据此可知 年代 满汉总督比例 (年代) 满汉巡抚比例 1860 5:5 1860 6:9 1861 5:5 1861 4:11 1862 4:6 1862 2:13 1863 3:7 1863 1:14 1864 2:8 1864 0:15 1865 1:9 1865 0:15 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重大改变 B.清朝政治权力结构变化 C.汉族地主官僚主导内政外交 D.鸦片战争促进了满汉民族融合 29.(2021·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1885 年,轮船招商局的 144 名船长、大副和轮机师全是美国人和英国 人。同时期的日本邮船会社 63 名船长中,37 名是日本人;196 名海员中,141 名是日本人;在轮机师中,日本人 员也比外国人多上百人。这一状况反映了 A.洋务派敢为大下先的创业精神 B.中国近代工业起步具有依赖性 C.帅夷是中国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D.远洋航运的技术要求更加苛刻 30.(2021·山东济宁市·高三月考)下表所示是部分学者对近代中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由此可知,该历 史事件可能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31.(2021·全国高三月考)有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究洋务运动时期现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指出:政府对企业 资源的配置是不均等的,官办企业配置到最多的资源,督商办企业次之,商办企业最少。这表明当时 A.民族企业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具有落后性 C.洋务派优先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D.清政府逐渐放宽民间投资设厂 32.(2021·四川成都市·高三月考)雍正时期,清廷限制各地开矿,对获利甚多的一批矿产实施垄断。1872 年,’ 鉴于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清政府采纳李鸿章的建议,决定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实施 官督商办。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官僚资本的迅速扩张 B.工业文明冲击农业文明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 D.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33.(2020·邵东市第三中学高三月考)甲午战争中国败给日本,人们的思考延续了 100 多年。反思战争中国战败 的原因,最重要的应是 A.中日军事装备相差悬殊 B.社会政治是胜负的根本 C.中国下层民众不关心战争 D.中国没有形成近代民族意识 34.(2021·安徽合肥市·高三一模)学者陈旭麓认为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 而是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才认识的,由此社会产生某些变化给封建的封闭体制打开了缺口,向近代化迈出一小步。 这里的“某些变化” A.导致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刺激了新思潮的萌发 35.(2021·山东菏泽市·高三期末)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的 商办企业。这一变化 A.沿用“中体西用”的方针 B.产生了早期资本主义金业 C.与资本主义萌芽一脉相承 D.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束缚 36.(2021·山东菏泽市·高三期末)洋务派创办的一些军用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1875 年 11 月,在大洁 炮台试放金陵制造局所造的 7 门大炮,有三门炮身炸裂,当场炸死士兵 5 人,其余 4 门均成废铁。出现这一现象的 根本原因在于 A.工厂不重视产品质量 B.产品不面向市场销售 C.工人不掌握核心技术 D.封建管理体制的弊端 37.(2021·北京顺义区·高三一模)下图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的,1873 年该船 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该材料表明 A.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B.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C.航海运输业进入新阶段 D.造船工业取得重大进步 38.(2021·山东泰安市·)从 1872 年到 1875 年间,清政府每年派出三十名留美幼童。1881 年清政府“以童 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决定将所有幼童一律撤回国内,留学计划破产。这从实质上说 明了 A.传统观念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 B.留学教育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 C.顽固守旧派势力抵制留学教育 D.教育制度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 39.(2021·福建高三零模)1843-1894 年间,中国出现了许多外国工厂,主要从事轮船维修和农产品加工,同时 也涉足肥皂,火柴、水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据此推知,该时期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对外出口商品已涵盖各个领域 C.洋货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D.既有条约无法满足列强的利益需求 40.(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期末)19 世纪 60 年代,为了方便财政资金的筹措,清朝地方督抚普遍直接设置独 立于各省布政司外的专门机构掌管本地区财政事务,其官员由督抚委派,听命于督抚。在不少地方,户部对各省的 财政管理实际上名存实亡。这些现象的出现 A.冲击了清朝集权体制 B.使得地方割据势力形成 C.加剧了边疆地区危机 D.直接导致维新变法失败 41.(2020·吴江平望中学高三月考)《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 1500 里长、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 象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二十一条”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42.(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期末)下表为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1890—1911 年)(单位:银两) 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 A.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 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D.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 43.(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期末)下表是洋务运动初期创办的部分学堂情况表。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发展军事和学习文化并重 B.践行中体西用思想 C.有助于推进西学东渐 D.正致力于发展经济 44.(2021·贵州六盘水市·高三一模)19 世纪中期淮军与西方军队装备对比情况如表所示。据此可知 武器 发明时间西 方军队装备时间 淮军装备时间 雷明顿步枪(林明顿) 1865 年 1866 年 1873—1874 年 李式步枪(黎意) 1877 年 1879 年 1879 年 温彻斯特连发枪 1866 年 1877 年 1873 年 加特林机枪 1862 年 1864 年 1873 年 A.淮军军事力量壮大威胁清政府统治 B.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C.淮军装备已赶超世界军事先进水平 D.淮军实现了旧式军制向近代军制转变 45.(2021·新疆高三一模)张之洞说:“大治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也”。而汉阳既 不产煤也没有铁矿,要从 120 千米以外的大治运铁矿砂……因此,从生产一开始就賠钱。这反映了 A.近代民用工业选址严苛 B.洋务企业的资金来源乏 C.洋务运动缺乏中央统筹 D.官僚政治影响洋务兴衰 46.(2021·新疆高三一模)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大量引用《尚书》、《礼记》等儒学典籍,以此来论证“天 下一家“非礼四勿”“富贵浮云”等观念。这说明太平天国 A.完全继承了儒家思想的衣钵 B.未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C.将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思想结合 D.在思想上毫无创新之处 47.(2021·安徽高三月考)甲午战争时期,日军击沉了受雇为清军运兵的英国商船,这就是“高升”号事件。事 件发生后,日本通过贿赂、收买等手段,换取西方通讯社路透社对己方的回护,其中英国权威人士韦斯特莱克公开 表示∶根据国际法,“浪速”是对的。英方几乎全盘接受了日本“无错”的观点,并裁定“高升”号为交战国执行 任务,日军有权扣留或击沉它,赔偿改由清政府承担。这表明 A.清政府不深谙近代外交 B.日本擅于运用国际媒介 C.清政府殖民化程度加深 D.历史解释需要多元化 48.(2021·广东高三零模)1866 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时谈到,如果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还不 如雇买,但要“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相衍于无穷,非许以重资不可”。左宗棠意在 A.重资购买外国轮船以归中国 B.兴办民用企业弥补资金不足 C.提高本土技术谋求长远发展 D.发展远洋运输打破外国垄断 49.(2020·漠河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2014 年 5 月,日本国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在其网站上举办了题为《绘画中 的日清战争锦绘·年画和公文书》的网络特别展。展示的 235 件图画中,有 56 件出自中国民间画师之手,绘制于 甲午战争期间,登载在《点石斋画报》上。这 56 幅中国图画的内容,却几乎全是在表现清军如何所向无敌,如何 大败日军。这反映出 A.清廷控制了舆论宣传 B.民间舆论影响了战局 C.晚清媒体行业的媚俗 D.清军战斗力十分强大 50.(2020·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1868 年起,上海翻译馆专事西书翻译。至 19 世纪 90 年代中期时,其译书 籍数百种。其中,多为算学测量、水路兵法工艺、天文汽机化学等。此类书籍公开售卖极为畅销。以上译著 A.初步打破了闭关锁国状态 B.基本消除了国人仇洋的心理 C.深刻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 D.大体反映了时代变迁的要求 51.(2021·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 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 义。”这一革命纲领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 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52.(2021·黑龙江鹤岗市·高三月考)中法战争期间(1883—1885 年),清政府花费军费 3000 万两 白银,由于出现支付困难,政府先后向英国的银行借债七笔,总数达到 1260 万两白银,利用英国的资金来与法国 作战。这表明,此时的清政府( ) A.与英国结成同盟关系 B.对外赔款压力巨大 C.财政制度迈向近代化 D.对外借款态度谨慎 53.(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月考)鸦片战争后近十年间反清秘密组织天地会的武装起事,几乎遍及十 八省乃至伊犁等地。但从起事的规模、爆发的频度来看.又相对集中于地城相连的广东、广西和湖南三省,而以广 西为最。广西与湘粵起事规模与频度不同,是因为 A.鸦片战争激化社会矛盾 B.清廷腐败加重民众负担 C.广西社会群体更为多元 D.广西经济文化更为开放 54.(2021·睢县回族高级中学高三月考)1873 年到 1892 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两家轮船公司四次签订航线营业 份额合同,轮船招商局在长江航线份额为 38%-55%,北洋航线为 37%-60%,上海至宁波、上海至福州航线为 50%-55%。 这反映了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政府寻求自强求富之路 C.中外不断加深技术合作 D.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55.(2021·江苏泰州市·高三期末)《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的社会生活固定在以"两"(25 家)的基层组织中, "两"的头领称为两司马,负责管理国库。农民把一切产品均归于两司马的国库,两司马也可以"世食天禄"、"累代 世袭",农民搞好生产的目的不是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为了国库。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A.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B.包含了一定的民主意识 C.实现了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 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56.(2021·陕西宝鸡市·高三一模)晚清时,为镇压白莲教和太平天国等起义,清政府鼓励地方团练,李鸿章的 淮军诞生于此时,李鸿章强调募集边僻地区的山民,他还让带兵官自行回乡募兵,以一地之兵集中于一营,这样做 旨在 A.以乡野土民的淳朴,加强控制 B.以乡土情怀、宗法认同提升凝聚力 C.厚饷吸引乡民,扩大兵源 D.形成与列强对峙的对方武装力量 57.(2021·江西高三月考)1869 年福州船政局自主研制的“万年清”号下水试航,装载的是自制 110 千瓦的船 用蒸汽机,其技术含量和做工精细程度可以与英国制造的相媲美。这主要是依靠 A.福州船政局官督商办的管理模式 B.利用了西方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C.中国传统手工业长期的技术积淀 D.自强不息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8.(2021·江西高三月考)下图是当时在英国有一本相当流行的讽刺杂志叫做《PUNCH》刊载的用西方人的观点 来描述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漫画,图中小日本矮子穿得不伦不类像个小丑般,却指手画脚,神气活现地在给各老牌 西方帝国的军官们上孙子兵法课。以下对该漫画解读最合理的是 A.此漫画应发表于甲午战争之前 B.甲午战争奠定日本的列强地位 C.西方讽刺满清王朝的不堪一击 D.西方列强准备要合力压制日本 59.(2021·天津河西区·高三期末)1861 年 11 月 20 日清廷诏命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 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并专饬太常寺卿左宗棠赴浙江,浙省提督以下各官均归调遣。这一任命 A.反映光绪帝重用汉族官员 B.是为了阻止太平军西征 C.利于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D.抵制了英法的军事侵略 60.(2021·安徽淮北市·高三一模)在北洋海军的建设中,李鸿章宁愿花费巨资从外国购买轮船,也不愿意从福 州船政局购买;左宗棠西征前,宁可在兰州设立制造局,委托商人从国外购买军火,也不肯把订单交给金陵机器局 或江南制造局,因为它们的实际操控者是李鸿章。这种现象说明 A.外国武器价格低廉 B.洋务派已成列强代理人 C.国内市场相对混乱 D.洋务运动缺乏统一规划 61.(2020·榆林市第十中学高三月考)左宗棠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说:“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 腾贵。江浙大商……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非设局急造轮船不为功。船成之后,不妨装载商货,借以捕瓷而护商。” 左宗棠在此强调 A.创办洋务企业应该以民用为主 B.实现对外贸易顺差,必须造船 C.清廷应缓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D.清政府应急造轮船,以敌洋商 62.(2020·榆林市第十中学高三月考)“太平天国领导人太想与別人不一样了,太想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了。 他们长时期坚守那种不中不西的意识形态,…严重影响了其与人民,与士大夫的关系。”此观点认为太平天国 A.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先河 B.缺乏符合国情的革命理论 C.缺乏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资政新篇》的影响力有限 63.(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三期末)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为“求富”引进西方新式 生产方式等方面开国内风气之先,而发起的洋务运动 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D.促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64.(2021·陕西渭南市·高三一模)从 1859 年至 186l 年,人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的兴起,同时也可以看到清 朝对欧洲人的政策从敌对转向妥协。清政府的这一政策调整好 A.加快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主题 C.加速了农民运动的失败 D.旨在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65.(2021·江苏苏州市·高三月考)直至 1882 年,清政府在向西方派遣常驻使节的同时,仍拒绝朝鲜使节进驻 北京,并阻挠朝鲜向欧美派驻使节。这说明清政府 A.试图延续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B.努力避免中日之间的直接冲突 C.对日本殖民朝鲜做外交抗议 D.意图缓解来自欧美的外交压力 66.(2021·江苏连云港市·高三月考)1872~1875 年,清政府分四批共征派 120 名幼童赴美留学,其籍贯分布 见下表。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籍贯 广东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人数 84 21 8 4 2 1 百分比% 70 17.5 6.7 3.3 1.7 0.8 A.洋务派重视引进国外思想 B.社会开放程度影响教育发展 C.留学成为救国的重要途径 D.学习外国教育成为社会共识 67.(2020·山西省孝义中学校高三月考)下表为 1853~1854 年天京粮食供应状况表。它反映出 A.太平天国缺乏群众基础 B.清军围困取得初步成效 C.圣库制度在实践中逐渐破产 D.天京军事斗争形势日趋紧张 68.(2020·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三月考)1896 年,湖北织布局进行股份制改革,“竞赢余十八万金,除以十 五万金还清债务外,仍余三万金”,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基本实现了生产的自主化。这反映出 A.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B.维新变法促进了产业独立 C.洋务企业借鉴西方发展模式 D.民族工业摆脱了发展困境 69.(2020·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三月考)陈庆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写道:“自鸦片一役,中国军政之腐败, 既而已尽情暴露一。因之对内一方,亦渐失其统治之能力。政府不知戒备,吏治日非。”这可以用来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B.天朝上国体制瓦解的可能性 C.西方列强蜂拥侵华的突发性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曲折性 70.(2021·江西抚州市·高三月考)咸丰元年(1850 年)到六年,皖、赣、桂、苏、湘、鄂七省官员变动数达 到 50%,其中安徽、江西、广西三省的变动数达到 7096 以上,安徽省这一时期死亡的知县占全省知县的 50%以上。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B.弃官从商意识的推动 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英法联军的烧杀抢掠 71.(2021·河北张家口市·高三期末)梁启超说道∶"马江(中法战争)败后,识者渐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 务者亦不以为深耻,然大臣未解,恶者尚多。议开铁路,犹多方摈斥。盖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译出之书,三十 余年,而销售仅一万三千本。"这一现象说明 A.西方资本输出遭到了国人抵制 B.洋务兴衰取决于官僚集团态度 C.洋务运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外国书籍不符合中国现实需要 72.(2021·湖南株洲市·高三一模)《马关条约》签订后,许多报纸竞相发表文章,喊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 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官员们也上奏反对割台,一时间“章满察院,衣冠塞途”。由此可见, 《马关条约》的签订 A.导致君主立宪思想兴起 B.加速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C.激发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D.鼓舞官员积极上书言事 73.(2021·新疆高三月考)近代中国内河航运的中外轮船均由英国人控制的税务司管理,在纳税上,华商"照完 厘金",而洋商小轮"止完一正税,或再完半税,相去悬绝"。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国近代航运半殖民色彩浓厚 B.表明中国近代化努力取得一定成效 C.清廷为增加税收鼓励华商发展 D.近代华商轮船航运业发展十分迅速 74.(2020·河南郑州市·高三一模)根据日本官方的《日清战争实记》记载,九连城"当地居民革食壶浆迎我王 师,携来鸡和猪献给我军",日本随军记者因此感慨;"东西旦夕相望,庶民子来,古人之言,不欺我也。"这现象 反映了 A.中国当时民族意识观念淡漠 B.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近代民主意识观念淡薄 D.中国开始进入半殖半封的社会 75.(2020·河南郑州市·高三一模)太平天国一度在天京、镇江、扬州等地完全废除私有财产,废除商业,生活 必需品由国库按定额供给;男女异地,夫妇不得同居。1855 年春,太平天国调整政策,开始允许居民恢复家庭生 活,承认私营工商业。这种变化说明 A.管理严格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 B.太平天国调整政策具有进步性 C.太平天国运动由此开始转向衰落 D.部分推行《资政新篇》的主张 76.(2020·河南郑州市·高三一模)下表是洋务派对近代企业的看法,据表可知洋务派官员 李鸿章 事可归民办者忌官办。西洋理财书言之甚明。即外国公司亦听民自为,官亦未尝过问也。多一分官费, 少—分民利。 左宗棠 惟须招商办理,给予便利。一经官办,则利少弊多,所铸之器不精而费不节。 A.重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B.放弃了中体西用的原则 C.支持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 D.关注近代企业管理模式 77.(2021·安徽六安市·六安二中高三月考)创办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京师同文馆和上海广方言馆(外国语学校), 虽然在初创时都受到传统势力的抵制,但从总体上说,后者办校比较顺利,社会反响较好。这种状况主要取决于 A.生源素质与就业机会 B.社会风气 C.城市主要职能与地位 D.社会性质 78.(2020·四川省高三月考)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但从 1853 年至 1863 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了 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D.社会动荡影响金融机构运作 79.(2021·湖北荆门市·高三月考)下面为洋务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由如图可知,洋务运动 A.遏制了西方列强经济的侵略 B.核心内容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 D.助推中国近代化水平的提升 80.(2020·江苏南京市·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中国近代史》中对某次战争如下描述:敌军第一军既在辽阳 东路受挫,便决定冒险西侵,先攻占海城,再对山海关发起进攻。对清军来说,敌据海城,将北窥辽阳、奉天,西 迫营口、锦州,大局攸关。在此后的两个多月,清军先后发动五次规复海城大战,均未切断其后路。与该战争相关 的是 A.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掀起“实业救国”的高潮 81.(2020·隆德县中学高三月考)1873 一 1892 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两家轮船公司四次签订航线营业份额合同, 轮船招商局在长江航线份额为 38%—55%,北洋航线为 37%—60%,上海至宁波、上海至福州航线为 50%—55%。这 A.表明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 B.说明了中外新技术合作的加深 C.反映了清政府自强求富的探索 D.适应了清政府放宽设厂的限制 82.(2020·山东济宁市·高三期末)下表为 1853~1854 年天京粮食供应状况表。它反映出 时间 供应状况 1853 年定都之初 城内所有新老兄弟姊妹,“来取者即与之” 1853 年 6 月 “设立门牌,逐户编查”,“既有名数可稽,始议每日发米数” 1854 年 6 月 下食粥之令 1854 年 8-9 月 城内出现断粮的紧急状态,大批男女出城“割稻自食” A.太平天国缺乏群众基础 B.清军围困取得初步成效 C.圣库制度在实践中逐渐破产 D.天京军事斗争形势日趋紧张 83.(2020·广东汕头市·高三期末)1899 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政策意见书中写道:“观清国之情势,欧洲 列强于清国版图内到处扩张其利益线,终将改变清国地图……不得不断定清国将如彼之犹太人种,国灭而种存。我 国亦当预料未来情势,以作尽量扩充利益线之措置。”基于上述判断,日本 A.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中国行动 B.开始推行独占中国的政策 C.利用朝鲜问题挑起侵华战争 D.加快推行近代化改革运动 84.(2020·全国高三一模)中原王朝基本采用“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的治边方针。清政府收复新疆后,于 1884 年正式建省,在南疆普遍设立道、府、州、县,其行政建置基本与内地一体化;取消各级大小伯克,使政令 划一;清王朝的法律在新疆实行。这反映了清政府 A.更适应国际关系体系下的新形势 B.重新构筑国防体系 C.边疆治理理念及措施的重大革新 D.积极应对民族危机 85.(2021·安徽六安市·高三期末)吕思勉对近代中国某一运动评价道∶"(中国)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很不 容易同时并行,而社会革命,尤其对社会组织,前因后果,要有深切的认识,断非简单,手段灭裂的均贫富主义所 能有济。"据此判断,吕思勉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洋务运动 86.(2020·湖南高三月考)“褆福”就是福安之意,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遐迩一体,中外褆福,不亦 康乎?”1861 年总理衙门成立,衙门正中的匾额上题有“中外褆福”四字。这真是地反映出 A.晚清政权外交观念上逐渐与国际形势接轨 B.总理衙门为中国外交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C.晚清政权对外宣示皇恩浩荡威恩远扬心态 D.总理衙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对外交往机构 87.(2020·河北邯郸市·高三一模)下列对下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1876 年和 1893 年中国消费资料类进口占总值比率(%) 年份 消费资料 直接消费 消费品原料 合计 1873 83.4 8.5 91.9 1893 78.6 13.0 91.6 A.列强在华投资迅速增长 B.贸易局面得以改善 C.中国近代化具有艰巨性 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88.(2020·江西南昌市·高三月考)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立政的关键是“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 其当”,认为英国之所以成为当时“最强之邦,由法善也”。其意在 A.解决太平天国严峻局面 B.揭露满清君主专制腐朽 C.加强太平天国法治建设 D.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89.(2020·四川成都市·高三一模)福州船政局雇佣外员为正副监督,承办船政大臣委托的事务;雇请英法技术 人员到厂^指导教造;1873 年将 4 艘兵船改造为商船;1887 年又采用由用船方资助部分经费的办法来筹措经费。据 此可知,该企业 A.尚未摆脱对外国势力的依赖 B.带有近代资本主义的因素 C.可视为洋务民用企业的典范 D.开启了中国的工业近代化 90.(2020·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 调拨各省。19 世纪 80 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 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A.始终得到重视 B.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 C.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 D.逐渐由官办向官商商办转变 91.(2020·安徽高三月考)洪秀全等人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后,宜布建立“太平天国”。这个政权名反映了太平天 国运动是 A.中国和西方两方面理想结合的产物 B.充满迷信和宗教色彩的农民运动 C.要建立一个西方式的民主自由政权 D.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宗教神权国家 92.(2020·河北邯郸市·高三期末)李鸿章在接受西方国家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清朝 人已经显示出了他们的技能和才干。他们工作勤勉,生活成本比西方国家更低廉。当清朝开放铁路,把注意力转向 世界市场时,他相信,中国提供的产品会比西方的更好、更廉价。这说明李鸿章 A.主张利用经济手段维护国家主权 B.已经产生了现代经济学认知 C.意识到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危害 D.推行“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 93.(2021·江苏盐城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左宗棠认为“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单单学会制造轮船、兵舰等,是远远不够的,应“穷 其制作之原,通其法意”,要做到“尽其所长归于中土,相衍于无穷”。其创办的福州船政局辖有工厂和学校两个 部分,学校分为英文部和法文部。 英文部设有: (一)海军学校。学习理论航行。 (二)工程学校。 (三)航海实习学校。设在航行大海的教练舰扬武号上,该舰多年由一个英国海军上校指挥。 法文部设有: (一)造船学校。聘请了三位洋教授,讲授物理、化学和数学。 (二)设计学校。 (三)艺徒学校。主要课程有算学、几何、图形几何学、代数、图画和机械图说。 ——摘编自董蔡时《左宗棠评传》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福州船政局的人才培养举措。(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逻辑清晰。) 94.(2021·新疆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始,晚清“官督”和“官营 “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以招商局为代表的官督商办企业也正是这样: 既是企业,又是衙门。在对发展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与清政府的防范政策相反。日本明治政府在推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和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全面改革这一根本问题上是真正的“举国一致”。洋务派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力和 先进的生产方式,却又牢率地控制。 竞争是学习资本主义经营管理最好的学校。1876 年,三菱在同大英轮船公司的竞争中,为节约开支,不得不大量 精简人员。后来,日本邮船会社的船队在同欧、美各大远洋航运公司竞争中以人员精干著称,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三 家“齐价合同”签订后,尤其在 1885 年以后,招商局以苟安代替了竞争,根本没有想到努力改进管理以争揽客户。到 1895 年,招商局只剩下 24 艘轮船,最终走向了衰败的道路。 ——摘编自张伯昭《企业经营方式的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 充分,表达清晰。) 95.(2021·安徽阜阳市·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 传统社会 近代社会 转型的 表现 经济结构 以小农生产方式为特征 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 封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封建官办经济 经济体制 维持自然经济的体制 发展商品经济与维持小农经济并存的体制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鼓励实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转型的 动力 传统认识 传统认识外来压力说;中国自行发展说 新认识 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近代中国对源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全 球扩张文明的应激式学习 ——摘编自陈广亮《资本全球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依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 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6.(2021·辽宁大连市·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工业成就。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的工业成就进行历史解释。 97.(2021·山东高三月考)在太平天国的统治区特别是在 1860 年代的江南地区,频繁出现民众反抗,即“民变"。 表 4 为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应变实践 剿 剿抚兼济 抚 不明 总数 先抚后剿 先剿后抚 民变数 37 1 0 18 13 69 百分比 53.6% 1.5% 0 26.1% 18.8% 100% 1.5% ——摘编自刘晨《太平天国统治区的民变与政府应对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占领区民变不断发生的原因,并说明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有何 特点。 (2)概括指出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消极影响。 98.(2021·安徽池州市·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慈禧太后、奕诉等清朝最高统治者,对外依靠侵略者的帮助,对内则注意调整同曾国藩集团的关系,以取 得他们的支持。慈禧太后上台后对曾国藩集团的放手使用,改变了过去既使用又限制的方针,调整了满族贵族和曾国 藩湘军集团的关系,而曾国藩湘军集团也就得以发展成为地主阶级当权派中最大的实力派。以 1863 年为例,当时清 廷共设 8 个总督.15 个巡抚实缺,湘军集团竟占了 5 个总督、9 个巡抚。曾国藩湘军集团不仅拥有军事大权,而且掌 握了地方政权和财权。清王朝在义和团运动中几乎墙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 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已诏”和“改革”谕旨,要求 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进行改革。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统治秩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统治秩序变化产生的影响。 99.(2021·广西河池市·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政治体制仍基本沿用三司制度,并在三司之上设立督抚,用以监察地方和军务。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几次改制,以诏谕敕令、各类会典事例的形式,进一步规范了督抚制度,使督抚成为 地方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此时,出于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督抚设立往往职权轻,任期短。 ——摘编自孙文《明清督抚制度的嬗变及其评鉴》 材料二 1840 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势力进入中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而清政府赖以维系政权的八旗、 绿营逐渐没落,尤其是天平天国起义给予八旗、绿营毁灭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 方,而对地方的权威开始流失。清政府将财政权和军事指挥权下放到地方督抚,同时还伴随着司法权、用人权等一 系列权力,这些权力使得地方督抚的权力更加扩大。——摘编 自王学斌《近三十年来晚清督抚制度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督抚制度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督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清代督抚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100.(2021·福建漳州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己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 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 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 了垄断制。——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 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 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 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 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1.A 【详解】据材料可知洪秀全利用儒家经典来宣传拜上帝教神权思想,故选 A 项;材料主要体现利用儒学宣传上帝, 并不是宣传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皇权统治,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要构建人间 天国,故 D 项错误。 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核心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 因此当时最先发展起来的专业门类主要偏重于军事工业,A 正确,BCD 排除。故选 A。 3.A 【详解】材料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清朝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封疆大史中汉人所占比例增加,实力增加,故选 A; 材料信息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 B;C、D 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4.A 【详解】根据“冲破关于留学生“不准在华洋自谋别业”的规定,先后在旗昌洋行、开平煤矿、教会大学谋职”可 得出留学生的个人主体意识有所增强,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 A 项正确;B 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此时洋 务运动才兴起,排除 C;材料与列强侵略的加深无关,排除 D。 5.D 【详解】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自行创办军事工业,自己制造火轮,汽船,得益于自强不息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故 D 项正确;军事工业是官办企业,故 A 项错误;洋务企业不可能利用西方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故 B 项错误;军事 工业采用近代化机器生产,不是传统手工业长期技术积淀的结果,故 C 项错误。 6.B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专利经营权实际上使得洋务民用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可以在 一定时期内进行垄断经营,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其发展,故 B 项正确;A 项表述与材料不符,这里的专利强调的是垄 断经营;晚清经济利权的丧失十分严重,并未成功挽回,排除 C 项;列强在华并非追求公正的市场环境,而是为了 获取经济上的特权,排除 D 项。 7.B 【详解】材料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商议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实 现了联合,太平天国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故选 B;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使中国半 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A;材料反映了英法进犯北京,与清政府冲突巨大,而不是无 本质冲突,故排除 C;材料不能说明清政府选入绝境,故排除 D。 8.B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的近代海军中有很多洋人,说明当时在建设近代海军时,向西方学习,引进 技术与人员,故 B 项正确;根源是清政府的腐败,排除 A;从材料看出整体是先进的,排除 C;D 项与材料主旨无 关,排除。 9.B 【详解】“到太平天国失败后,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里”,材 料认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下移局面,中央集权在弱化,故 B 正确;“彻底清除了”说法绝对,故 A 错误;材料未强调动摇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故 C 错误;材料没有两个政权长期对峙局面的信息,故 D 错误。 10.C 【详解】材料反映了《纽约时报》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促进文明事业,这体现了西方媒体对日 本侵略行为的美化,认为这场战争可以使列强在中国攫取利益,由此可见,这篇社论说明了西方列强希望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故 C 符合题意;西方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说法过于夸张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日本发动甲 午中日战争实质上是为了本国利益,而不是促使中国开放,故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媒体干涉清政府内政,故 排除 D。 11.B 【详解】据材料"渤海湾上的均势,由于总理衙门把旅顺口租给俄国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最有效和最迅速的方式, 获得对威海卫的优先占有权,条件必须和给予俄国对旅顺口的条件一样。"可知,英国意在租借威海卫,故选 B 项; 材料无法体现列强在华矛盾得以平衡,也无法体现英国在华利益遭到其他列强排挤,故 AC 两项错误;日本成为侵 略中国的主力是在一战期间,故 D 项错误。 12.D 【详解】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中央集权弱化,为近代的分裂割据埋下了 隐患,故 D 项正确;据材料“同治年间,全国地方官吏几尽为军人所占据”,可知地方督抚多出身于军人,但不能 说明地方政权全部为湘军将领,另据所学可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湘军、淮军和楚军将领因军功崛起, 综合判断,A 项错误;咸丰五年为 1855 年,此时洋务运动尚未开展,且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的主要是汉族地主官 僚,故 B 项错误;据所学可知,C 项不符合史实,错误。 13.A 【详解】根据“1855 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1851 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所以当时的背景应该是太平天国势力逐 渐发展壮大,故选 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 1856 年,排除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 后,排除 C;共同瓜分中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 D。 1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地方督抚的财权进一步扩大,这不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 而且为兴办洋务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故 B 正确;地方财权的扩大和清朝官员腐败现象加剧没有必然联系,故 A 说 法不合适;这不是清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故 C 错误;“形成军阀割据的格局”说法错误,故 D 错误。 1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李鸿章等洋务派建立造船厂、电报局、武备学堂等活动,有利于国防近代化, A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 项错误;洋务运动涉及的领域较单一与材料内容不符,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实业救国”思想成为时代潮流,D 项错误。 16.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一半以上的机器处于闲置状态,水源和原料无法保证”可知,洋务企 业建立时没有考虑原材料的来源以及工厂的选址是否合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没 有按市场规律办事,对其缺乏了解,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资本对洋务企业的封锁,A 项错误;材料未涉 及封建势力对洋务企业的干扰和破坏,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私营企业对洋务企业发展的影响,C 项错误。 17.A 【详解】19 世纪后期,清政府在新疆建省、设巡抚主政的同时,保留了原来的军府制,埋下了将军、巡抚争权的 政治隐患,A 项正确;有效解决西北边疆危机的是反侵略斗争的胜利,不是双重机构的设置,B 项错误;军府(将 军)、行省(巡抚)并非近代才有的地方管理模式,C 项错误;使内地与边疆管理模式一致与“在北疆保留了军府 制”等不符,D 项错误。 18.C 【详解】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 知,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枪、炮都是向西方购买,保养及维修也依赖外国,这说明晚清的军事建设依赖外国的先进技 术,故选 C 项;材料体现不出清政府对洋务运动的鼎力支持,故排除 A 项;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B 项;洋务派 购买洋枪、洋炮并不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故排除 D 项。 19.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左宗棠还是李鸿章在运作洋务事业时,皆是按一己之意志进行,这 放映出当时的洋务运动缺乏宏观上或者整体.上的布局,D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在于左、李之间由于利益纠葛,各 自为政,其余选项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0.C 【详解】材料反映了汉阳铁厂、大冶铁厂、湖北织布局从官办、官督商办到商资商办,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变 化,由此企业经营效率得到了提高,甚至扭亏为盈,这说明经营管理体制影响民族企业发展,故 C 项正确;汉阳铁 厂、湖北织布局属于洋务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 A 项错误;洋务企业的性质是封建性的,洋务企业商办 不等于其就变成了民族工业,因此不能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故 B 项错误;材料与实业救国思潮无关, 故 D 项错误。 21.C 【详解】太平天国废除门第、出身、守孝等限制,并对曾经考中做官的人给予再考的机会,这有助于招揽人才,扩 大统治基础,从而巩固太平天国的政权,故选 C 项;AD 两项非太平天国采取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故排除 AD 两项; 平等公正的社会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不可能建立,故排除 B 项。 22.A 【详解】据“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可知,淮军的发展对当时清政府政治、外 交、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说明淮军的发展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排除 A;材料中没有比 较信息,不能说明淮军是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排除 B;淮军作为封建主义的军队,其性质没有发生质变,排除 C; 材料主要反映了淮军发展带来的影响,而非清政府军事实力的加强,排除 D。 2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光中兴”主要指的是同治光绪年间中国掀起的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力, 根据材料“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丧失殆尽”可知,这一战 争是甲午战争,其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 正确;鸦片战争是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排除 A;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成为主流思潮,排除 C;《辛丑条约》签订使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排除 D。 24.B 【详解】轮船招商局由李鸿章创办,但商人成为各级管理者;中国电报总局也通过出卖股票筹集资本,说明企业由 官方创办,但资金的筹集来自于商人,这都体现了“官督商办”的特点,故选 B;轮船招商局属于近代企业,不是 现代企业排除 A;中国近代始终没有建成工业化体系,排除 C;民间资本占主导地位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D。 25.A 【详解】长江三角洲的地主通过极其优惠的政策吸引佃农是因为这一时期长江三角洲的 人口严重下降,原因则是 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在这一区域,常年的征战使得人口锐减,故选 A;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主要是兴办 近代企业,不会造成人口的锐减,排除 BC;同治中兴期间主要是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排除 D。 26.A 【详解】晚清担任驻外大使的外交官中,有 12 人出身同文馆,“使臣所带翻译,大半同文馆学生”。这表明京师 同文馆的设立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故 A 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体制的革新,故 B 错误;材料不是强调 适应列强侵略的需要,故 C 错误;甲午战败,朝贡体系结束,故 D 错误。 27.D 【详解】材料信息“1854 年 12 月”“劝谕商贩抽厘助饷”可知,清廷此举的主要目的是筹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故 D 正确;抵抗外来侵略、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经济发展都不符合史实,故 ABC 错误。 28.B 【详解】据图表内容可知,从 1860 到 1865 年,汉族总督、巡抚比例逐渐增大,结合所学知识,在镇压太平天国运 动的过程中,李鸿章和曾国藩等淮湘系汉族地主实力大增,地方掌权者变化,中央权力下移,由此说明清朝的政治 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故选 B;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地方行政体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排除 A;“主导”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 C;材料内容不能反映鸦片战争对民族交融的影响,排除 D。 29.B 【详解】根据“同时期的日本邮船会社 63 名船长中,37 名是日本人;196 名海员中,141 名是日本人”可以看出 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有聘请大量的外国技术人员,说明当时中国近代工业起步具有依赖性,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 现其创业的精神,排除 A;C 项太绝对,排除 C;材料与远洋航运对技术的要求无关,排除 D。 3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强调中体西用,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达到富国强兵 的目的,根本上还是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 C 项符合主旨;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不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排除 AB;维新变法学习的是制度,排除 D。 3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的扶持和干预较多,说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职能和关系尚不 明确,经济管理具有封建官营色彩,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企业与官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的比较,无法得出民 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情况,排除 A 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洋务派优先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的言论,排除 C 项;政府鼓 励民间投资设厂,与材料信息“商办企业最少”不符,且政府鼓励民间设厂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 D 项。 32.B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看到工业领域获得丰厚,便投入到工业领域的生产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工 业文明冲击着农业文明,传统的经济观念发生了转变,故 B 项正确;当时并没有官僚资本,排除 A;废弃的说法太 绝对,排除 C;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排除 D。 33.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中国败给日本,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而日本在 19 世纪 60 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所以 B 正确;军事装备相差悬殊不是 导致中国战败的最重要原因,且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军事力量大大提升,所以 A 错误;中国下层民众不关心战争不 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最重要原因,所以 C 错误;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的民族意识也在不断觉醒,所以 D 错 误。 34.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一小步”指的是民族工业的产生,故 C 正确;自然 经济开始瓦解、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潮的萌发都是“某些变化”的表现,故 ABD 错误。 35.B 【详解】根据“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的商办企业”可得出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故 B 项正确;材 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排除 A;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排除 C;D 项太绝对,排除。 3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洋务派军用工厂中产品质量低劣的根本原因是,旧式封建管理体制的弊端,D 项 正确;工厂不重视产品质量是封建管理体制的具体表现,不是根本原因,A 项错误;不面向市场销售不是产品质量 低劣的根本原因,B 项错误;工人不掌握核心技术只是具体原因,不是根本原因,C 项错误。 37.C 【详解】“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首航日本神户、长崎的轮船,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这表明中国 航海运输业进入新阶段,故 C 正确;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故 A 错误;“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说法错误, 故 B 错误;该船是进口英国的,不能说明造船工业取得重大进步,故 D 错误。 38.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以“留学生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借口而取消了留学计划,这说明的是传统观念 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A 正确;B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体现的政府行为,不光是守旧派势力,C 排除;D 与 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A。 39.D 【详解】根据材料“主要从事轮船维修和农产品加工,同时也涉足肥皂,火柴、水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而既有条约无法满足列强的利益需求,因此 D 正确; A 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列强侵华进入到了资本输出阶段,排除;BC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D。 40.A 【详解】材料“清朝地方督抚普遍直接设置独立于各省布政司外的专门机构掌管本地区财政事务,其官员由督抚委 派,听命于督抚”体现的是晚清时期地方督抚掌握地方的财政大权,这是对清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的挑战,A 正确; BC 与材料无关,排除;袁世凯背叛维新变法是其失败的直接原因,D 排除。故选 A。 41.D 【详解】《马关条约》签订后,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列强的炮舰舰队可以巡逻至重庆一带,D 正确;《南京条约》 签订后,列强的军舰只能在上海一带巡逻,没有在长江自由通航的权利,A 项错误;“二十一条”签订前外国军舰 就可以在中国长江巡航,排除 B;《辛丑条约》签订之前,列强的侵略势力已经可以到达重庆,C 项错误。 42.A 【详解】通过阅读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在这一时 期上缴商部、支付军费、出资文教和赈灾等多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A 项正确;轮船招商 局拨款助教促进近代教育发展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B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轮船招商局控制了国家 的经济命脉,C 项错误;作为洋务派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的部分支出不能说明其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D 项 错误。 43.C 【详解】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创办的学堂学习内容包括外语、外国历史地理法律、自然科学知识,涉及 面较广,有助于推进西学东渐,故答案为 C 项;材料反映的只是学习西方知识的内容,没有涉及发展军事的实践, 排除 A 项;践行中体西用思想是指洋务运动创办实业,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发展经济,排除 D 项。 44.B 【详解】从表中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淮军引进使用和制造新式火器,部分新式武器的使用甚至先于西方国家,这说 明湘军的火器装备走向近代化,故 B 项正确;淮军的建立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 A 项说法错误;淮军引进使 用和制造新式火器,部分新式武器的使用甚至先于西方国家,但整体上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C 项说法错误; 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实现了旧式军制向近代军制转变,故排除 D 项。 4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阳铁厂属于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因此从“汉阳既不产煤也没有铁矿,要从 120 千米以外的大治运铁矿砂……因此,从生产一开始就賠钱”可知,该厂的兴办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较强的政治色 彩,D 正确;A 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洋务企业资金来源缺乏问题,B 排除;C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D。 46.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洪秀全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自己的革命主张,说明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并未突破封建礼教的束 缚,B 正确;A 错在“完全继承”,排除;C 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一定的创新性,D 排除。故选 B。 47.B 【详解】结合材料中“根据国际法,‘浪速'是对的”、“日军有权扣留或击沉它,赔偿改由清政府承担”等信息 可知,在战争期间日本动员了外国媒介,并通过混淆是非制造了对中国不利的国际舆论,说明日本擅于运用国际媒 介,故选 B;材料说明清政府不善于利用媒体舆论,而不是外交,故排除 A;殖民化程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C;“历史解释需要多元化”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D。 48.C 【详解】左宗棠认为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不如雇买。但要真正获取技术必须采用重金,由此可知从长远来 看左宗棠还是认为要提高本土技术以谋求长远发展,故选 C;左宗棠认为从长远来看购买外国轮船并不划算,排除 A;左宗棠主张发展军事技术,并不是发展民用企业和发展远洋运输,排除 BD。 49.C 【详解】根据“有 56 件出自中国民间画师之手,绘制于甲午战争期间,登载在《点石斋画报》上。这 56 幅中国图 画的内容,却几乎全是在表现清军如何所向无敌,如何大败日军”可以看出晚清的媒体对清军进行了夸张的描述, 体现了晚清媒体行业的媚俗,故 C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行为,排除 A;民间舆论并不会影响战局,排除 B; 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D。 50.D 【详解】19 世纪中后期,上海翻译馆翻译的与洋务运动相关的算学测量、水路兵法工艺等数百种书籍极为畅销, 说明这些译著大体反映了时代变迁的要求,D 项正确;初步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是鸦片战争,不是西方书籍的翻译 和销售,A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说明 19 世纪末国人的仇洋心理并未消除,B 项错误;翻译和畅销西书不是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C 项错误。 51.A 【详解】根据“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 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可得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朝田亩制度》,根据所学, 其反映出农民要求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美好愿望,故 A 项正确,排除 D;《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施,不 能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好的效果,排除 BC。 5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为缓解军费支出困难,分七次向英国银行借款,总数额尚不及军费开支的一半,说 明每次借款的数额都不大。近代以来,列强向清政府借款都会附加许多苛刻的政治经济条件,这会削弱清政府的统 治能力。因此,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可推知,清政府对外借款态度比较谨慎,故 D 项正确;清政府是向英国的银行 借款,不能得出清政府与英国结盟的结论,排除 A;材料并未提及战后赔款,况且中法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在军事上 取得了胜利,战后签订的《中法新约》也没有战争赔款的条件,故排除 B 项;清政府财政制度迈向近代化是在清末 新政时期,清政府撤销户部,改为度支部,接轨世界通行做法,制定预算法则,故排除 C 项。 53.C 【详解】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相对于湘粤,广西的社会群体更为多元,社会矛盾更为尖锐,因此武装起 事的规模与频度更高,最终推动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爆发,故选 C;材料是对国内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没有涉 及鸦片战争和清廷腐败的影响,排除 AB;广西相对湘粤来说经济文化并没有更为开放,排除 D。 54.B 【详解】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中后期,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公司签订合同,分割长江航线营业份额,与 外国企业竞争,抵御列强经济侵略,体现了清政府寻求自强求富之路,故选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而不是洋务运动时期,故排除 A;材料未涉及到中外的技术合作,故排除 C;19 世纪末清政府放宽民 间设厂限制,而不是洋务运动时期,故排除 D。 55.D 【详解】“农民搞好生产的目的不是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为了国库”就不能体现农民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的利 益,从而严重脱离农民的实际要求,故选 D;开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是洋务运动,排除 A;材料仅反映了太平 天国运动的圣库制度,与民主无关,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没有涉及土地制度,排除 C。 5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偏远地区山民有较强的的宗族联系,因此李鸿章重点募集边僻地区的山民,而古代民 众带有乡土情结,以一地之兵集中于一营有助于提升凝聚力,B 正确;李鸿章看中的不是山民的淳朴,排除 A;厚 饷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C;李鸿章的部队主要是镇压国内的白莲教和太平天国等起义,排除 D。 57.D 【详解】洋务创办的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能自主造出可以与西方媲美的产品主要是靠产业工人的努力,故 D 项正确; 福州船政局属于军事工业,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官督商办的管理是洋务派的民用工业,故 A 项错误;洋务派创办 的近代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是可想而知西方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卖给中国,而且在卖给中 国技术设备的时候也是百般刁难的,故 B 项错误;福州船政局是近代机器工业,其产品的质量优劣与传统手工业技 术关联不大,故 C 项错误。 58.B 【详解】漫画是一种讽刺,讽刺归讽刺,但起码透露出西方列强那心不甘情不愿,却还要礼貌地坐在那里忍受着小 鬼子的趾高气扬。毕竟这时的小日本已经通过打败了中国巨人而赢得了西方列强的“文明礼貌”对待,加入了列强 俱乐部,因此甲午一战奠定了日本列强地位,故 B 项正确;由漫画信息可知,该漫画描绘的是甲午战后日本战胜的 局面,故 A 项错误;漫画表现的是列强对日本取胜的不情愿,但是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复杂心态,是列强对日本的 态度,与清王朝无关,故 C 项错误;漫画变现的西方列强对取胜后的日本的心态,无法看出西方列强要合力压制日 本的取向,故 D 项错误。 59.C 【详解】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任命他们统辖地方军政事务,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即有利于 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故 C 正确;A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A;太平天国的西征已经结束,排除 B;第二 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排除 D。 60.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左宗棠还是李鸿章在运作洋务事业时,皆是按一己之意志进行,这 放映出当时的洋务运动缺乏宏观上或者整体上的布局,D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在于左、李之间由于利益纠葛,各自 为政,其余选项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61.D 【详解】由材料“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不能减价以敌洋商”可知,左宗棠已 经看到了洋商和洋船对中国经济的危害,所以提出“设局急造轮船……而护商”,这说明左宗棠强调清政府应急造 轮船以敌洋商,D 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应以民用为主,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到中国的对外贸 易,排除 B 项;材料虽然提到南北方货物价格的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 C 项。 62.B 【详解】材料中的“不中不西的意识形态”“严重影响了其与人民,与士大夫的关系”说明太平天国的革命理论并 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故 B 项正确;太平天国虽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但不属于开创民主革命的事件,排除 A 项; 太平天国是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自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排除 C 项;《资政新篇》属于宣传“西”的内容,并非 “不中不西”,排除 D 项。 63.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 B 正确;洋务 运动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持续发展”说法错误,故 A 错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目的是自强,不符合材料信 息,故 C 错误;“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不符合史实,故 D 错误。 64.C 【详解】材料反映了 1859-1861 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同时,清朝对欧洲人的政策从敌对转向妥协。结合所学可 知,这样的对外政策的转变,有利于清政府拉拢列强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加速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故选 C; 清政府调整对欧政策与洋务运动无关,故排除 A;清政府对欧洲政策从敌对转向妥协,不能体现救亡图存,故排除 B;清政府对欧妥协只会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不会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故排除 D。 65.A 【详解】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清政府拒绝朝鲜使节进驻北京,并阻挠朝鲜向欧美派驻使节,说明清政府在对待朝 鲜时仍然试图延续与朝鲜的宗藩关系,A 正确;1882 年中日之间并未产生直接冲突,题干内容与中日关系无关,排 除 B;1910 年朝鲜和日本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排除 C;中国拒绝朝鲜使节进驻北京以 及阻扰朝鲜向欧美派遣使节容易引发欧美的不满,排除 D。 66.B 【详解】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清政府选派出国的幼童籍贯多在南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与南方对外开放较早, 社会开放程度更高有关,故选 B;材料反映的是选派幼童出国留学,不是引进国外思想,排除 A;留学是为了学习 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是为了培养人才,表格中的信息并不能体现留学成为救国的重要途径,排除 C;“成为社 会共识”过于夸张,排除 D。 67.C 【详解】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初,粮食供应统一管理,实行圣库制度,但是 1854 年 6 月后出现粮食不 足现象,到 8 月份出现了粮食危机,说明了圣库制度逐渐破产,故选 C;材料反映的粮食供应情况,不能说明太平 天国缺乏群众基础,故排除 A;太平军面对清军围困进行西征等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清军围困不是天京城内 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B;材料未涉及到天京军事斗争形势,故排除 D。 68.C 【详解】根据“湖北织布局进行股份制改革……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基本实现了生产的自主化”说明洋务企业 借鉴了西方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 C 项正确;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排除 AD;当时还没有开始 维新变法,排除 B。 69.A 【详解】据材料中的“中国军政之腐败”“因之对内一方,亦渐失其统治之能力”“吏治日非”等信息可知,鸦片 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出清王朝的腐朽统治.阶级矛盾激化.对内部管控能力严重下降.这可以用来说明农民起义爆发 的必然性,故选 A 项;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使天朝上国体制必然走向瓦解,故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朝对 内部管理能力的下降,没有体现列强侵华的突发性,故排除 C 项;清朝统治的衰落虽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但材料不能体现其曲折性,故排除 D 项。 70.A 【详解】材料反映了咸丰元年(1850 年)到六年,中国南方地区官员变动和死亡现象频繁,结合所学可知,此时 期正值天平天国运动时期,席卷南方多省,社会动荡,冲击清政府的统治秩序,故选 A;此时期,中国并未出现弃 官从商、实业救国的思潮,故排除 B;材料现象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 C;1860 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而不是在南方各省,故排除 D。 71.C 【详解】题干所示为中法战争后(1885 年),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方书籍销量并不乐观,表明洋务运动缺 乏雄厚的社会基础,故 C 项正确;题干并不能说明西方资本输出遭到国人抵制,A 项不选;洋务运动的兴衰主要不 是因为官僚集团的态度,固守封建专制是其衰落和失败的主要原因,B 项不选;“外国书籍不符合中国现实需要” 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干主旨,D 项错误。 72.B 【详解】根据“许多报纸竞相发表文章,喊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 可得出,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刺激了国人,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 B 正确;君主立宪思想已经出 现,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共和,排除 C;材料不仅涉及到官员,还有其它人,排除 D。 73.A 【详解】从材料看,中国内河航运为外国控制,对洋船自是关怀备至,对华商轮船“照完厘金”,这表明中国近代 航运半殖民色彩浓厚,A 项正确;税务司对洋船的征税远远少于华商轮船,这导致华商轮船航运业发展艰难,排除 B、 D;在纳税上,华商“照完厘金”,与洋商小轮“相去悬绝”这不利于华商发展的发展,C 项错误。 74.A 【详解】19 世纪末的“日清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中,九连城出现居民欢迎日本占领,甚至慰问日本军队的现象, 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民族意识观念淡漠,A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B 项错误;材 料体现的是民族意识淡薄,与民主意识无关 ,C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项错 误。 75.B 【详解】“国库按定额供给;男女异地,夫妇不得同”是对人性的抑制,不符合客观规律;“允许居民恢复家庭生 活,承认私营工商业”则是顺应了人性和社会的需要,所以这种变化具有进步性,故选 B;“允许居民恢复家庭生 活,承认私营工商业”实际上是放松了管理,而不是严格管理,排除 A;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走向衰落,排除 C; 这些措施并不是《资政新篇》的主张,排除 D。 76.D 【详解】李鸿章研究西方理财理论、经验,强调 “事可归民 办者忌官办” ,左宗棠揭示官办企业的弊端,主张 招商办理近代企业等,反映出洋务派关注近代企业管理模式,D 项正确;重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也与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的立场不符,A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洋务派放弃了“中体西用”的原则,B 项 错误;支持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与“多一分官费,少—分民利”“一经官办,则利少弊多”等不符,C 项错误。 77.C 【详解】北京是首都,是政治中心,当时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较小;而上海是开埠城市,近代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较 为开放,所以新学堂创办较为顺和;故选 C 项;生源素质与就业机会、社会风气均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 A、B 两 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上海与北京共同的社会性质,故排除 D 项。 78.D 【详解】材料中撤庄发生在 1853-1863 年,且地点也是在太平军活动地区,这反映了社会动荡影响金融机构运作, 故选 D 项;题干跟银行制度无关,A 项错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 19 世纪末,排除 B 项;此时清政府 忙于镇压革命,且材料的影响仅仅局限于南方,排除 C 项。 79.D 【详解】据图片可知,1861~1891 年军事工业个数稳步上升。随着军事工业所需的资金、燃料、运输困难的出现, 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71~1891 年民用企业个数猛增,说明无论是军事工业,还是民用企业,个数都在增 多,洋务企业规模呈现扩大的发展态势,近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故 D 项正确;洋务企业的发展,只能说在一定程度 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但不能说“遏制了西方列强经济的侵略”,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洋务运 动的初衷一直是发展军事工业,核心内容未发生实质变化,故 B 项错误;图示信息无法体现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 生变动,故 C 项错误。 80.C 【详解】根据“先攻占海城,再对山海关发起进攻”、“清军”等信息判断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陆 上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 C;A 项与鸦片战争有关,B 项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有关,掀起“实业救国”的高潮是在 19 世纪末,排除 ABD。 8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是其自强求富口号的产物,C 正确,A 排除; B 与材料无关,排除;D 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故选 C。 82.C 【详解】材料“既有名数可稽,始议每日发米数”“城内出现断粮的紧急状态,大批男女出城‘割稻自食’”体现 的是受到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及生产力的影响,圣库制度在实践中走向破产,C 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广泛的群 众基础,A 正确;BD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C。 83.A 【详解】根据“欧洲列强于清国版图内到处扩张其利益线”“我国亦当预料未来情势,以作尽量扩充利益线之措置” 可知,日本面对西方列强不断瓜分中国的情况,也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中国行动,故选 A;B 项错在“开始”,排除; 材料信息与朝鲜问题无关,排除 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日本推行近代化改革运动,排除 D。 84.C 【详解】根据材料,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行政建置基本与内地一体化”“政令划一”“法律在新疆实行”, 可知清政府改变了中原王朝“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的传统治边方针,故选 C 项;材料主要内容为清政府对新疆 的政治管理措施,而非军事,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提到国际关系体系和民族危机,排除 A、D 两项。 85.A 【详解】根据“断非简单,手段灭裂的均贫富主义所能有济”可得出其所学的是主张平均主义的太平天国运动,在 《天朝田亩制度》中太平天国提出了平均主义的主张,具有空想性,故 A 项正确;BCD 项都没有提出“均贫富主义” 的主张,排除。 86.A 【详解】1861 年成立的总理衙门,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在衙门正中的匾额上题写“中外褆福”,明确中外一 体,祈求中外和好,反映出晚清政权外交观念上逐渐与国际形势接轨,A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总理衙门为中国外 交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B 项错误;晚清政权对外宣示皇恩浩荡威恩远扬心态与“遐迩一体,中外褆福”不符, 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总理衙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对外交往机构,D 项错误。 8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进口的物资中,消费类占据绝对优势,直 接用于消费的进口物资占比虽有下降,但仍远远大于消费品原料进口,说明中国生产消费品的能力较低,近代化具 有艰巨性,C 项正确;进口消费资料属于商品输出,不能说明列强在华投资迅速增长,A 项错误;仅有进口消费资 料结构的变化不能说明贸易局面得以改善,B 项错误;列强向华输出商品结构的变化,不能说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D 项错误。 88.A 【详解】思路点拨材料显示,洪仁开强调了法律、人才对立政的重要性,强调了法律对英国的重要作用,这是洪仁 玨期望通过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面临的内外困境,A 项正确;B、C、D 三项与题意不符,无 法体现,均排除。 89.B 【详解】福州船政局雇佣外员的方法承办船厂事务,这种雇佣关系带有近代资本主义的因素,故选 B;从材料内容 无法体现该企业对外国势力的依赖,排除 A;福州船政局不是民用企业,而是军用企业,排除 C;材料内容没有涉 及机器生产的内容,不能说明开启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排除 D。 90.B 【详解】根据材料“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 世纪 80 年代后,…… 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可得出, 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工业,也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的制约,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始终受到重视,故 A 项错误;军事工业是官办企业,不计成本,故 C 项错误;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始终是官办 的,民用企业是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故 D 项错误。 91.A 【详解】太平是中国人长期追求的日标,即期望天下太平。天国是基督教信仰者的理想。因此“太平天国”是中国 和西方两方面理想结合的产物,A 正确;天国是基督教的理想,充满宗教色彩,但不是迷信,不能把宗教等同于迷 信,B 排除;“太平天国”不等于民主自由,基督教关于天国的理想,已经提出两千年了,中世纪欧洲基本被基督 教控制,但中世纪没有什么民主自由,C 排除;太平天国具有一定的宗教神权色彩,但主要在向君主专制政权发展, D 排除。故选 A。 92.B 【详解】材料主旨是李鸿章已经意识到中国劳动力和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说明他已有商品市场和劳动力 市场的概念,故选择 B 项;ACD 项的表述都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故排除。 93.培养体系上,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既注重培养制造军舰的人才,又注重培养军舰的使用人才;既重理论,又 重操作;既学习造船技术,又注重培养造船人才。 主观动机上,从借鉴学习西方入手,最终实现自立自强。 实际效果上,虽然没能达到自强的目的,但培养了大批人才,对近代工业化、近代海军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围绕题干中“福州船政局的人才培养举措”这一主题,结合材料中“其创办的福州 船政局辖有工厂和学校两个部分,学校分为英文部和法文部”、英文部和法文部的学校及课程设置情况等信息,并 结合所学知识,从福州船政局人才培养体系、动机、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简评即可。 94.示例论题: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是实现工业近代化的前提。 论证:晚清政府为了自救,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但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导致对工业化的认知和指 导思想存在明显局限,对资本主义的防范和利用最终不利于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器物,不 注重思想及政治的近代化变革,以致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严重官僚化,在“官督”的控制下,近代企业不可能按其本 性得到独立、自由的发展,企业公私界限不清,加剧了企业的腐败;相反,明治维新后,由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政府始终是推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近代化发展的保证。 仅仅经济上的近代化是不够的,缺乏思想及政治的近代化,工业化最终难以成长。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中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对比来看,可提炼出 论点是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是实现工业近代化的前提。关于阐释可从洋务运动、明治维新走向不同结果的原因及政治 体制对当时近代化的助推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95.示例:观点: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引发了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革。论述:1840 年,英国为开辟商品销 售市场,掠夺原料,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随着中国战败及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商品纷纷涌入中国, 中国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以小农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大陆型自足经济系统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社会的经济结 构开始演变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和外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形式;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由于地主阶级洋务 派开展的洋务运动,中国社会的经济领域增添了洋务经济;资本主义在华兴办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逐步形成以封建的自然经济为主体,四种经济 形式——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综上所述,随着资本 主义经济的入侵,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的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 标准答案)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题目要求,紧扣“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转型”这一主题,结合材料 信息和所学知识,选取表格中放入一个角度或方面提出观点,例如根据“转型的动力”一栏提出“西方资本主义的 扩张引发了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革”。其次,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观点,从近代列强侵华 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以及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等角 度进行论述。最后,围绕论点进行总结概括,突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对中国经济结构改变的作用。 示例:观点: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引发了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革。论述:1840 年,英国为开辟商品销售市 场,掠夺原料,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随着中国战败及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商品纷纷涌入中国,中国 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结构--以小农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大陆型自足经济系统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 演变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和外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形式;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由于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 的洋务运动,中国社会的经济领域增添了洋务经济;资本主义在华兴办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19 世纪 六七十年代中国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逐步形成以封建的自然经济为主体,四种经济形式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综上所述,随着资本主义经 济的入侵,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的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96.历史解释: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一方面逐渐瓦解 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导致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另一方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19 世纪 60、70 年代,中国诞生了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都属于近代工业, 普遍使用机器生产,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近代工业的出现,改变了近代经济结构,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性质,近代工业始终未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推动近代化方面作用有限。 (言之有理,即可赋分) 【详解】从材料中的“天津机器局”“开平矿务局”等信息可得出这是近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因此进行历史 解释时可结合洋务运动的背景、基本过程、特点、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理解概括。同时也应该看到图片中还有民 族工业的出现,因此在解释时也要从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及命运等角度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97.(1)原因:拜上帝教与传统文化和习俗冲突;《天朝田亩制度》等措施无法落实引发民众不满;天京变乱引 发了思想信仰上的危机。特点:剿抚兼施,以剿为主;剿后缺乏善后举措。 (2)消极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削弱太平天国统治基础;军事镇压增加了财政开支;军事力量受到牵制,不利 于应对反动势力的围剿;社会动荡影响生产发展,财政收入减少。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宗教信仰、制度的落实、天京事变的影响等方面概括。特点:从表格中的数据 可以看出剿抚兼施,以剿为主;同时也可得出剿后缺乏善后举措。 (2)消极影响:根据第一问的内容可得出这些实践容易激化了社会矛盾,削弱太平天国统治基础;同时会增加军 费开支;再结合所学从军事力量受到牵制,不利于应对反动势力的围剿、社会动荡影响生产发展,财政收入减少等 方面概括。 98.(1)变化:汉 族地主势力上升;形成地方军事集团;汉族官员权力有所扩大。原因: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太 平天国等);争取列强的支持;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影响:对地方而言,获得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发展;对中央而言,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以 1863 年为例,当时清廷共设 8 个总督.15 个巡抚实缺,湘军集团竟占了 5 个总督、 9 个巡抚”可知,汉族地主势力上升,形成地方军事集团;根据材料“曾国藩湘军集团不仅拥有军事大权,而且掌握 了地方政权和财权”可知,汉族官员权力有所扩大。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太 平天国等);根据材料“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 可知,争取列强的支持,同时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对地方而言,汉族地主权力上升,获得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发展;对中央而言,地方势力 的上升,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 99.(1)背景∶沿袭明朝地方政治体制;康乾时期历经多次改制;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2)变化∶地方督抚权力急剧膨胀;地方督抚成为朝廷的依赖力量。 原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八旗军、绿营兵衰落;地方督抚创办团练。 (3)因素∶中央集权的力度;内忧外患的程度;满清贵族势力的强弱。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清初承袭明制,地方政治体制仍基本沿用三司制度,并在三司之上设立督抚” 可知,沿袭明朝地方政治体制;根据“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几次改制……进一步规范了督抚制度”可知, 康乾时期历经多次改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督抚制度兴起与发展的背景还包括,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地方督抚的权力更加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督抚权力急剧膨胀,成为朝廷 的依赖力量。原因:根据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势力进入中国”可知,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严重;根据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天平天国起义给予八旗、绿营毁灭性打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根据“清政府赖以维系政权的八旗、绿营逐渐没落”可知,八旗军、绿营兵衰落;根据“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 可知,地方督抚创办团练。 (3)因素:运用唯物史观,综合材料一、二及相关问题,从政治、军事、财政、外交等方面分析可知,影响清代 督抚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中央集权的力度,内忧外患的程度,满清贵族势力的强弱等。 100.(1)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并产生了化工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得以广泛使用,进入“电气时代”;扩 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形成了垄断;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2)不同:缺乏科技创新;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影响: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国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推动政治变革。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 工业部门”可归纳出以重工业为主,并产生了化工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得以广泛使用, 进入“电气时代”;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形成了垄断;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2)不同:根据材料“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可归纳出缺乏科技创新; 根据材料“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可归纳出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根据材料“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可归纳出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影响: 结合洋务运动的评价进行作答即可,如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国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推动政治变革。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