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5(解析版)-2021年高考历史全能提分卷(新课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卷05(解析版)-2021年高考历史全能提分卷(新课标)

ID:652395

大小:589.6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考历史全能提分卷 05 限时:50 分钟 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 得分_______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周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成王时,“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 (洛邑)……周公亲自监之”。由此可见,西周初年 A.分封先代贵族为主 B.实行礼乐等级制度 C.缩小分封对象范围 D.治理国家因时而变 【答案】D 【详解】 从“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是派宗室亲族管理,到“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洛邑)……周公亲自 监之”是周公亲自管理,反映出周代治理国家因时而变,D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管理地方的方式变化,而 不是强调分封的对象与范围,排除 AC;材料没有体现礼乐,排除 B。 2.据下图可知,汉朝通过甘英的活动 甘英出使大秦图 A.了解到西亚人文地理状况 B.建立了与大秦的外交联系 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加速了传统宗藩关系形成 【答案】A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汉代甘英出使大秦的路线图,通过这一路线可以看出,沿途能够了解西亚人文地理状况,A 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建交,排除 B;大秦不属于汉代的版图范围,不是管辖边疆的体现,也与传统宗藩关系 无关,排除 CD。 3.唐代士族在统治阶层当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安史之乱”后仍在 56%到 89%之间波动。唐代最后一百年中, 出身于赵郡李氏等十八个士族的宰相有 79 位,其中 65 人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占总数的 82.2%。导致此现 象的原因是 A.藩镇割据给士族发展提供了机会 B.士族放开了对科举的不屑态度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士族的兴盛 D.唐后期政权为世家大族所垄断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该制度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对于促进社会阶层流 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出现材料“出身于赵郡李氏等十八个士族的宰相有 79 位,其中 65 人是通过科举入仕 的,占总数的 82.2%”的现象,B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对士人的影响,非藩镇割据的影响,A 排除; 唐朝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且与材料无关,C 排除;D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B。 4.南宋时期,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然而,清代中期以来,广东的潮州府、惠州府、浙江的 杭州府、湖州府等著名产粮区都变成了缺粮区,福建、苏南、徽州等地的粮食缺口更大。据此可以推知, 清代中期以来这些地区 A.社会经济出现急剧衰退 B.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C.赋税制度变革成效不大 D.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答案】D 【详解】 材料反映了宋代江南地区的重要产粮区,到清代中期后已经变为严重的缺粮区;结合所学可知,清代时期,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进而成为缺粮区,故选 D 项;清代中期,潮州、杭州等地区的社会经济并未出现急剧衰退,故排除 A 项;BC 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且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5.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 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 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A.国家主权观念的淡薄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答案】A 【详解】 清政府认为签署治外法权等条款,可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减轻管辖外国人的任务,说明了清政府的国 家主权观念淡薄,A 项正确;清政府没有认识到治外法权的危害,不能说明其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B 项 错误;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与“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不符,C 项错误;材料不能 说明清政府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D 项错误。 6.1918 年陈独秀指出:“产生义和团这个怪物,原因在于:第一、道教;第二、佛教;第三、孔教;第四、 以儒释道为精神的中国戏剧;第五、‘仇视新学妄自尊大的守旧’”,并进一步指出:“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 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陈独秀旨在 A.宣扬民主科学思想 B.强调贯通东西文化 C.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D.批判群众暴力革命 【答案】A 【详解】 据材料可知,义和团是封建传统文化的产物,再结合“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陈独秀旨 在宣扬民主科学思想,批判专制愚昧思想,故选 A 项;材料主要反映了陈独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体 现贯通东西文化,排除 B 项;1918 年,陈独秀还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激进派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且材料 没有反映陈独秀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问题,排除 C 项;材料主要反映了陈独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批判义和 团运动盲目排外、愚昧无知,不能说他批判群众暴力革命,排除 D 项。 7.据统计,1940 年昆明地区已有机器厂 11 个、冶金工厂 6 个、电器工厂 7 个、化学工厂 25 个、纺织工厂 18 个、其他工厂 13 个;据 1945 年年初的数据统计,云南省经政府注册的工厂数比战前增长 5.38 倍,工 业年均增长 126.8%。当时云南省大力发展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A.缩小与东南地区的差距 B.强化政府对商业的管控 C.均衡民族工业行业分布 D.全力支援全民族的抗战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云南近代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 料与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云南昆明地区工厂数迅速增长,1945 年年初,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タ,云南省经政府注册的工厂数及工业年均增长率均大幅度増加,结合全民族抗战时期 工业内迁政策,可知云南省大力发展工业的主要目的是支援抗战,故选 D 项;1938 年淞沪会战前后,国民 政府工业内迁,东南部被日本占领,经济重心已由东南沿海转移到大西南、大西北地区,故排除 A 项;材 料未反映政府对商业的管控,经政府注册也未必是由政府管控,故排除 B 项;从 1940 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昆明工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方面,故排除 C 项。 8.针对美国“原地不动”寻求与中共建交的动机,毛泽东于 4 月 28 日电示总前委和华东野战军各负责人,如 果美国能断绝和国民党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他们建交的问题。4 月 30 日,中共又通过了《李涛声明》 把这一指示精神告知了美英等西方国家。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共产党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D.各国摒弃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强调只有在西方国家断绝和国民党关系的前提下,才考虑与它们建 交,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 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政权,获取国 际支持并非不重要、不迫切,B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 项 错误;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各国并未摒弃意识形态的斗争,D 项错误。 9.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女奴的主人迫使女奴卖身,那么该女奴立即成为自由人,而不受该奴隶主的控制。 到后来它甚至规定,任何强迫妇女卖身的人将被逮捕,并被判处死刑。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保护奴隶阶级权益不受侵犯 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C.维护统治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D.注重保护妇女各种利益 【答案】B 【详解】 罗马法反对或禁止奴隶主强迫女奴卖身,说明罗马法具有维护正义、保护人权的人文主义色彩,故选 B 项; 材料只强调保护女奴的特殊权益,而不是全部利益,排除 AD 项;罗马法从本质上是维护统治阶级政治经济 利益,但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C 项。 10.下面是 1700-1850 年英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简表(百万)。这反映了英国 1700 年 1750 年 1800 年 1850 年 谷物(蒲式耳) 65 88 131 181 肉类(磅) 370 665 888 1,356 羊毛(磅) 40 60 90 120 奶酪(磅) 61 84 112 157 A.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天 B.成为“日不落”帝国 C.工业革命向国外扩展 D.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 【答案】D 【详解】 材料是 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农产品产量变化表,从表格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主要农产品呈上升趋 势,但上升幅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英国向国外出口工业产品,进口初级农产 品,所以国内农产品产量增长不明显,故 D 正确;材料内容只有产量而没有指出消费群体,无法体现贫富 差距,故排除 A;材料内容是农产品产量无法得出殖民地范围相关结论,B 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B; 材料没有国外工业化发展表现的内容,C 项内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C。 11.英国学者白芝浩认为,美国总统制下民众行使的权利似乎是一次性的,“国民们除了在大选时刻以外, 不能形成任何影响;他们面前没有投票箱,他们的德行已经失去,只能等待专制的时刻重新来临" 。该 学者意在强调美国 A.分权体制隐藏政治危机 B.民主政治的有待完善 C.总统选举缺乏民主监督 D.美国民主具有专制色彩 【答案】B 【详解】 根据“国民们除了在大选时刻以外,不能形成任何影响;他们面前没有投票箱,他们的德行已经失去,只能 等待专制的时刻重新来临"可以看出,美国人民所享有的权利较为狭窄,这反映出民主政治有待完善,B 项 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分权,排除 A;材料与民主监督无关,排除 C;美国是民主政体,而不是专制,排除 D。 12.如图为漫画《束缚》(2018 年)。据此可知 A.全球化的趋势出现明显逆转 B.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时代潮流 C.美国经济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D.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答案】D 【详解】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经济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束缚,使得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故 D 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当今全球化仍然是潮流,排除 AB 两项;漫画材料并未提及美国 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排除 C 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5—17 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漂亮、时尚的服饰数量有限且价格昂贵,是贵族的专利。在 17 世纪, 懂得自我节制,远离奢侈服饰是维护共和国公共福利的重要品质。贵族男子在“光荣革命”之后,即树立起光 辉的节俭形象,以增添其统治的正统性。中间阶层通过远离奢侈服饰,展现“谦虚与节制的男子气概”,以期 参与政治活动。工业革命后,工人阶层也可以身着原来象征贵族的服饰,各个阶层由于工作需要穿着简便、 合体的衣服。服饰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平面纸样制作方式不断被推广,服装设计更加便利;化学染料也在 制衣工厂里面被大量使用,生产出多样化的色彩鲜丽的服装;制衣工厂也引入机器和流水线进行大规模生 产,服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传统服饰的功能不仅仅是遮羞避寒,更是身份地位、官阶等级的区别与显示。鸦片战争 以后,大量的洋布料占领中国市场。20 世纪初,孙中山仿照西式服装定制了一套服装,前襟为五粒纽扣, 象征五权宪法,两袖口各为三粒纽扣,象征三民主义,被称为“中山装”。女子服饰在辛亥革命后开始去繁为 简,此时的女子上身着小袄,下身为摆裙,将女性身材的婀娜丰满加以衬托,更加凸显女性的人体美。民 国政府建立之后,以西方服饰为主的新服饰开始在大中城市流行,并以此辐射到其他小城镇中去。当时的 服装世界是西装革履,长袍马褂,袒胸露背,新旧土洋,千奇百怪,而传统衣冠服饰所蕴含的贵贱之等尽 消失在个体追新求异的时尚潮海中。 ——摘编自王静渊等《明清近代服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服饰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服饰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发展的认识。 【答案】(1)趋势:摆脱封建等,向平民化发展;追求简洁朴素;注重实用化、大众化;服饰材料日益多 样化,服饰生产规模化和机器化。 原因: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制衣方式的创新:机器和流水线的引入;化工染料的使用;贵族阶级思想观 念的改变。 (2)特点:洋布大量使用;西式服装越来越普遍:传统服饰借鉴西方服装样式实现了革新;服饰呈现中西 结合的多样化局面;服饰作为等级的象征作用慢慢地消失。 (3)认识:弘扬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要善于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点,尊重服饰的多样性;创新传统服饰。 【详解】 第(1)问第一小问关于英国近代服饰演变的趋势,学生可从材料中概括,从”工人阶层也可以身着原来象征 贵族的服饰”“服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可知“摆脱封建等级,向平民化发展”;从“远离奢侈服饰”可知“追求简 洁朴素”;从“各个阶层由于工作需要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可知“注重实用化、大众化”。第二小问的”原因”, 学生可从英国近代的经济发展、技术变革、思想观念等方面去分析。 第(2)问中国近代服饰的特点,学生可先从材料中分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服饰的特点,例 如从”大量的洋布料占领中国市场”可知洋布大量流入;从“以西方服饰为主的新服饰开始在大中城市流行, 并以此辐射到其他小城镇中去”可知西式服装越来越普遍;从中山装的发明和”女子服饰在辛亥革命后开始去 繁为简”可知传统服饰借鉴西方服装样式实现了革新:从“传统衣冠服饰所蕴含的贵贱之等尽消失在个体追新 求异的时尚潮海中”可知服饰作为等级的象征作用慢慢地消失了。 第(3)问认识要根据中英近代服饰的变迁和我国发展现状来谈,既要学习西方服饰的特色,也要继承传统 服饰的精华,推进本民族服饰不断创新,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国初期,国家为推进扫盲运动编印了大量的农民识字课本,其中人教版《农民识字课本》四册目录 统计大体如下: 目录类别 目录示例 篇目合计 歌颂领袖 《歌唱毛泽东》 11 歌颂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 歌颂祖国 《美丽的祖国》 10 阶级意识教育 《工农团结》 5 中外关系 《把刺绣献给斯大林》 5 抗美援朝 《打败美国野心狼》 7 镇压反革命 《镇压反革命》 2 国家建设成就 《修筑成渝铁路》 5 农村合作组织 《杨家村的合作社》 5 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代表》 3 解释自然现象 《雷和电》 3 介绍科技 《邮政和电信》 5 农业生产科技 《治乌麦》 5 生产分工 《全家生产计划》 2 卫生常识 《人为什么要喝水》 10 度量衡常识 《斤两》 2 应用文写作 《借杂》 10 ——摘编自张鹏《1950 年代上海郊区农村扫盲与农民思想文化教育》 请依据表六中的局部或整体信息,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证。(要求:论 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五星红旗升起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 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年开国大典上升起五星红旗,结束三座大山的压迫,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国 家独立任务的完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前提。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结论: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所学知识可 知,可提炼出论点是五星红旗升起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关于阐释可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角度进行分 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村社的存在可以保护小农经济免受地主经济的冲击,可以避免因农民与土地分离和迅速无产阶 级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动乱。从行政警察的角度说,村社更便于管理。因为“管理一群人比管理单个人更 为容易”,这也是停滞的宗法制社会惯常采用的方式。当然村社支持着国家的赋税,另外国家帮助农民支付 赎金而发放的贷款也要收回。1861 年后,沙皇政府多次颁布法令强化村社,法令规定农民份地不得转让, 禁止农民退出村社,农民以村社连环保的形式集体对国家承担义务等。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 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到 19 世纪末,尽管村社受到来自内部的富农私有倾向、外部 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压力,但仍基本保存下来。 ——摘编自张爱东《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村社的历史命运》 (1)据材料指出村社的职能并概括其被基本保存下来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社的保存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答案】(1)职能: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负责对农民的管理; 原因:保护小农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便于管理);支持和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沙皇政府的保护;俄国社 会传统的影响; (2)影响: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村社里,难以自由流动,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劳动力;农民受到地主和国家 的双重压迫以及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使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市场;份地不得转让,阻碍农村土地市场化和集 约化,限制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赎金和赋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村社管理中的集体意识,阻碍了 个体自由经营的发展。 【详解】 (1)职能:根据“村社支持着国家的赋税,另外国家帮助农民支付赎金而发放的贷款也要收回”得出负责农 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根据“村社更便于管理”得出负责对农民的管理。原因:根据“保护小农经济免受 地主经济的冲击”得出保护小农经济;根据“可以避免因农民与土地分离和迅速无产阶级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 和动乱”“村社更便于管理”得出稳定社会秩序(便于管理);根据“村社支持着国家的赋税”得出支持和保证国 家的财政收入;根据“沙皇政府多次颁布法令强化村社”得出沙皇政府的保护;根据“但仍基本保存下来”得出 俄国社会传统的影响。 (2)影响:根据“禁止农民退出村社”得出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村社里,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劳动力;根据“农 民以村社连环保的形式集体对国家承担义务”得出农民受到地主和国家的双重压迫以及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使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市场;根据“农民份地不得转让”得出份地不得转让,限制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根据“管 理一群人比管理单个人更为容易”得出村社管理中的集体意识,阻碍了个体自由经营的发展。 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向国联提起诉讼,请求国联主持公道。22 日,国联发出内容相同的 要求中日两国“立撤军队”的紧急通告。可惜日本并不领情,关东军继续扩大侵略规模,一周内侵占了东北 30 多座大中城市。而国联直到 30 日才通过了第一个决议案。决议案既没有谴责日本的侵略,又没有采取不 扩大事态”的有效措施。关东军很快侵占了辽宁、吉林大部以及黑龙江主要城镇。那么,国联缘何会采取这 样的态度呢?一战后,法国“在东亚的投资和势力被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后面”;“1930 年各国在东北的投资 中,日本占 70.45%,英国占到 1.15%英法等国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世界的威胁才是最大的。 日本正是准确把脉了英法等国国情,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而国联则对日本毫无办法, 对事件如何处理一拖再拖。10 月 8 日,关东军轰炸了锦州。 ——摘编自马永、王勇《“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的反应》 (1)根据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初期,英法主导国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 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答案】(1)态度:纵容或绥靖政策。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1929 年经济危机引发英法国内问题重重;中日国际地位相 差悬殊;日本侵略东北尚未涉及到英法在华根本利益;祸水北引(或想把战火引向苏联)。 (2)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速了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详解】 (1)态度:根据“国联发出内容相同的要求中日两国“立撤军队”的紧急通告而国联直到 30 日才通过了第一 个决议案可概括出纵容或绥靖政策。原因:根据“一战后,法国‘在东亚的投资和势力被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 后面’”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形势可 联系到 1929 年经济危机引发英法国内问题重重及中日国际地位相差悬殊;根据 1930 年各国在东北的投资 中,“日本占 70.45%,英国占到 1.15%”及所学知识可联系到日本侵略东北尚未涉及到英法在华根本利益; 根据“英法等国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世界的威胁才是最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祸水北引 (或想把战火引向苏联)。 (2)影响:根据“关东军继续扩大侵略规模侵占了辽宁、吉林大部以及黑龙江主要城镇”“10 月 8 日,关东 军轰炸了锦州”等信息可概括出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围绕国联自身的发展及二战的演变进程可以得出,加速了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贾谊(公元前 200—公元前 168 年),洛阳人。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 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有《过秦论》、《陈政时疏》 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鹏鸟赋》最为著名。文帝 二年(公元前 178 年),针对当时“背本趋末”“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贾谊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 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 生产。在货币政策上,贾谊建议禁止私人铸钱、由中央垄断造币的原料,统一铸钱,即不让铜流布于民间, 也不准老百姓私自采炼铜矿。针对王国问题,贾谊提出两个措施:其一曰定礼制,其二曰定地制。定礼制, 就是要求诸侯王严格按人臣之礼行事,从而维护天子的最高威严;定地制就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从而分 散削弱他们的力量。可惜文帝没有采纳。 ——摘编自《汉书·贾谊传》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贾谊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贾谊进行简评。 【答案】(1)成就:一是留下许多著名的政论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等;二是留下许多 著名的 辞赋作品,如《吊屈原赋》、《鵩鸟赋》等;三是提出了一系列治国主张。 (2)简评: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 珍贵的文 化遗产。其辞赋奠定了汉代骚体赋的基础;其散文对后代 散文影响很大。为汉文帝休养生息政策奠定思想 基础;也为汉武帝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方案。 【详解】 (1)成就:根据“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有《过秦论》、 《陈政时疏》等”可得出一是留下许多著名的政论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根据“其辞赋皆为骚 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鹏鸟赋》最为著名。”可得出二是留下许多 著 名的辞赋作品,如《吊屈原赋》、《鵩鸟赋》等;三是提出了一系列治国主张。 (2)简评:根据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可得出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中华 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 珍贵的文化遗产。其辞赋奠定了汉代骚体赋的基础;其散文对后代 散文影响很大。 根据“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下令鼓励农业生产。……”可得出为汉文帝休养生息政策奠定思想基础;根据“定礼制,就是要求诸侯王严格 按人臣之礼行事,从而维护天子的最高威严;定地制就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从而分散削弱他们的力量。” 可提出也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方案。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