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历史全能提分卷 03
限时:50 分钟 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 得分_______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
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
A.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B.是重农抑商的思想源头
C.不利于手工业长远发展 D.使手工业产品质量难以提高
【答案】C
【详解】
儒家经典《礼记》中强调强化手工业管理,严禁技术革新,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不利于
手工业的长远发展,C 项正确;严格限制手工业技术创新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A 项错误;重农抑商
思想的源头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不是《礼记》,B 项错误;禁止创制新奇物品并不妨碍古代传统手工业
产品质量的提高,D 项错误。
2.汉代察举制最初规定各郡国岁举二人。东汉和帝时改以人口为标准,郡国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
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后又规定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郡地区,人口满十万每年即可举孝廉一
人,不满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上述做法
A.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 B.利于缩小各地区经济文化差距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
【答案】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东汉时期按照人口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标准进行孝廉举荐,这是对人口稠密郡国及少数民
族的照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D 正确;察举制下的选官并不公正,A 排除;选官制度并不能
缩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B 排除;材料与促进民族交融无关,C 排除。故选 D。
3.明代王阳明反对传统程朱理学教条主义的束缚,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
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理论
A.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B.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A
【详解】
王阳明反对传统理学教条主义的束缚,提出人人皆可为圣,这彰显了人人的自我意识,故选 A;王阳明的“心
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更新,是继承发展,仍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人的自我意识,
与维护纲常伦理道德无关,排除 C 项;心学是儒学的表现形式,继承了儒学思想,其本质是维护专制统治
的工具,而非批判,排除 D 项。
4.雍正帝要求广大臣僚用密折言事,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
当时除了雍正的少数几个心腹大臣稍敢勇于任事外,广大臣僚都“人人自危,斤斤自保”。据此可知,密折制
度
A.减少了政府的决策失误 B.助长了官场的因循之风
C.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D.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答案】B
【详解】
密折制度使得军政要务直接从大臣送至皇帝案头,使权力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从而使大臣人人自危,不
敢再有激进的政治行为,因循守旧,助长了官场的因循之风,故选 B;密折都是私密公文而非经过公开讨论,
不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中枢机构的权力问题,排除 C;密折制度增加了君臣之间的猜
忌,不利于消除君臣之间的隔阂,D 错误。
5.1864 年,奕䜣提出“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以期尽窥其中之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
李鸿章指出“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致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这些认识,反映了
A.崇尚科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 B.洋务运动改变了中西军事力量对比
C.中外交汇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D.中体西用理念蕴含抵御侵略的目的
【答案】D
【详解】
材料反映了奕䜣、李鸿章认为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御侮”“示威”“自强”,防止他族觊觎;结合所学可知,洋务
派坚持“中体西用”理念,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而且蕴含着自强和抵御侵略的目的,故选 D;
科学与民主是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1864 年崇尚科学并非社会主流思潮,故排除 A;洋务运动虽然增强了
中国军事实力,缩小中西差距,但并没有改变中西军事力量对比,故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外交汇的情
况,故排除 C。
6.1915 年,北洋政府推行“烟酒公卖”政策,要求各省区将地方所收烟酒税费解送中央财政。1919 年,各省
区烟酒税费总收 1400 余万元,实际送至财政部的仅为 260 万元。1923 年,各省区烟酒税费总收近 1600 万
元,财政部实收约 90 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政府的离心趋势增强 B.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C.烟酒公卖不适应中国国情 D.军阀割据阻断国内交通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中的“1919 年,各省区烟酒税费总收 1400 余万元,实际送至财政部的仅为 260 万元。1923 年,各省
区烟酒税费总收近 1600 万元,财政部实收约 90 万元”等信息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大量截留应当上交给中央
政府的税费,反映出当时地方政府的离心趋势增强,故答案为 A 项;这一现象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没有关
系,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烟酒公卖与中国国情的关系,排除 C 项;材料中的现象不是由交通阻隔而导
致的,排除 D 项。
7.叶剑英说:“敢不敢打我军从来没有打过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的大城市,敢不敢歼灭敌军的强大兵团,
敢不敢夺取更大的胜利……已成为我军当时战略决策的重大问题。”当时“我军战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A.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地区 D.摧垮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 年下半年开始的战略决战,与材料中分析的人民军队尝试打“大仗”,攻克“大城市”,
歼灭敌军的强大兵团等问题一致,当时“我军战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A 项正确;1947
年春天即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之前,人民军队不具备打大仗,歼灭敌人大兵团、攻打大城市的条件,
B 项错误;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地区是 1947 年夏天人民军队战略反攻的目的, C 项错误;在摧垮国民党
军队长江防线之前,人民军队经过三次大规模战略决战,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D 项错误。
8.如图是 1955 年的一幅漫画《草原的故事》。在当年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四川、西康和青海边界的草地上,
今天已建立起规模很大的机械化农场,在这荒凉的草地上,已播下首批种子。现在农场的责任人就是当年
红军的指挥员。该漫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B.农业领域生产变革正逐渐推进
C.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D.农民有土地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5 年”“机械化农场”可以判断出当时农业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体现的是农业领域的
生产关系调整,B 正确;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于 1952 年底完成,A 排除;1957 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建立了
国家工业化体系,C 排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性质的变革,D 排除。故选 B。
9.《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叙述了特洛伊战争后,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十年,到处遭难。但他不畏困
难,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实现,最后在神的怜悯下返回家乡。这表明作者
A.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B.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C.冲破人神关系束缚 D.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A
【详解】
《奥德赛》宣扬了奥德修斯不畏困难,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 A;B、
C 不符合“最后在神的怜悯下返回家乡”,排除;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万物的存在与否,事
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D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0.1697 年英国议会通过《国王年金法案》,授予国王年金,用于王室生活费和政府文职人员的薪俸开支等,
凡战争费用全部由议会承担。1830 年的《国王年金法案》把王室生活费和政府官员薪俸彻底分开,国王年
金只承担前者,后者统由国库金中支出。《国王年金法案》的修订表明英国
A.国王不再掌握行政权力 B.政府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C.议会完善国家财政控制 D.责任内阁制的初步形成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进程中,从 1697 年把战争费用与国王年金分开,到 1830 年
把王室生活费和政府官员薪俸彻底分开,《国王年金法案》的修订表明英国议会逐步完善国家财政控制,C
项正确;《国王年金法案》的制订、修订不能说明英国国王不再掌握“行政权力”,A 项错误;英国政府实际
上对议会负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初步形成是在 18 世纪中期,D 项错误。
11.下苏联(俄)1922~1927 年农村出租土地的农面是户数和土地数量简表。据此可知苏联(俄)
1922 年 1923 年 1924 年 1925 年 1926 年 1927 年
出租土地的农户数(%) 2.8 3.3 4.2 6.1 17.4 14.2
出租土地的总数(百万俄亩) — 3.0 4.5 7.0 10.9 13.3
A.贫富差距不断扩天 B.采用多种方式发展农业生产
C.农业发展遭遇挫折 D.转向进行土地所有权的变革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22—1927 年农村出租土地的户数和土地数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这
一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方式发展农业生产,所以 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所以 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发展遭遇挫折”,所以 C 错误;材料反映了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方
式经营,没有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革”,所以 D 错误。
12.1960 年,美国政府警告日本政府在进口苏联廉价石油时不能损害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并要求限制缔
结对苏出口油轮的新约。日本政府得知丹麦、荷兰、挪威等国均消极对待美国政府的提议后,决定抵制美
国政府的要求。此事反映出
A.美国失去了对北约的控制 B.“冷战”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日本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 D.国家利益与集团安全的矛盾
【答案】D
【详解】
根据“日本政府得知丹麦、荷兰、挪威等国均消极对待美国政府的提议后,决定抵制美国政府的要求”可以看
出日本在应对美国提出的要求时,首先考虑的是本国的国家利益,而并不是对美国唯命是从,故 D 项正确;
日本并不是北约成员国,且材料也不能得出美国失去了对北约的控制,排除 A;冷战格局并没有变化,排
除 B;C 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5—17
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最早接触博物馆的概念,始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最早一批觉醒的中国人。随着
中西方往来的日渐频繁,清廷派出官员、士绅、留学生等一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
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
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1905 年,随着南通博物苑的建立,中国
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诞生。之后各城市创办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相继出现,如保定博物院、天津博物院、
江西教育博物馆、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根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录,到 1920 年,全国博物馆已经
达到 27 所。1935 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第一个大发展时期。1949 年
11 月,党中央首先在文化部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统一管理文物博物馆事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
文物征集运动,空前地扩大了馆藏。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逐步完善,各高校纷纷成立博物
馆学专业,与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一并为各文博单位输送人才。国家文物局、各地区文物主管部门相继
组织各类文物培训班。1994 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搞好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建设。1996 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
要问题的决议》,把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从 2008 年起,全国博物馆、
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
信等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答案】(1)特点:学习西方博物馆理念;时间起步晚;具备启迪民智和教育功能;博物馆事业发展快,
类型多样。原因:西学东渐;先进人士的探索;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民族危机和政治运动;我国处于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变化:博物馆开始走向大众,融入人民生活;党和政府推动,快速发展;博物馆发展更加专业化;博
物馆免费开放;博物馆职能增加新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组成部分;博物馆建设呈现新趋势,融入
高新科技;设立文物事业专业管理机构。意义: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博物馆事业全方位
发展;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意识;加
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发挥博物馆文化功能,启迪民智;积极融入科技因素,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培养博物馆专业人才;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等。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人最早接触博物馆的概念,始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最早一批觉醒的中国
人。”“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等信息可知,学习西方博物馆理念、时
间起步晚;根据材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
‘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可知,具备启迪民智和教育功能;根据材料“1905 年,随着南通博物苑的
建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诞生。之后各城市创办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相继出现”可知,博物馆事业发
展快,类型多样。原因:根据材料“随着中西方往来的日渐频繁”“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
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西学东渐、先进人士的探索、
近代中国的落后、民族危机和政治运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2)变化:根据材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征集运动,空前地扩大了馆藏。”“从 2008 年起,全国博物
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可知,博物馆融入人民生活、博物馆免费开放;根据材料“在党和政府的高
度重视下,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可知,党和政府推动,快速发展;根据材料“中国博物馆
学科建设逐步完善,各高校纷纷成立博物馆学专业,与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一并为各文博单位输送人才。”
可知,博物馆发展更加专业化;根据材料“1996 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可知,博
物馆职能增加新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组成部分;根据材料“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
信等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趋势。”可知,博物馆建设呈现新趋
势,融入高新科技;根据材料“1949 年 11 月,党中央首先在文化部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统一管理文物博
物馆事业。”可知,设立文物事业专业管理机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
进了博物馆事业全方位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培养民众的
爱国主义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要发挥博物馆“启迪民智”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积极融入科技因素、培养
博物馆专业人才、要坚持以人为本和服务大众等方面进行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以来英国民主政治对比表
古代雅典 近代以来的英国
主要民主
原则
人民主权;权力制约;直接民主;轮流坐
庄……
人民主权;分权制衡;代议制;少数服从多数和保
护少数;政党政治……
主要组织
机构
公民大会;(四)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
员会;陪审法……
国家元首(国王);议会(上院和下院);内阁;司
法系统……
以“古代雅典民主与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比较”为主题,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
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论证充分。)
【答案】参考示例: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都对近代西
方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但是,雅典民主政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民主范围、方式、原则等方面存在巨大缺陷。近代以来,随
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继承发展
古雅典民主政治基础上,又推行普选制、代议制、政党政治等原则,比较好地协调了民主与自由的关系,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
不可否认的是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的民主,给世界文明播种了一颗很好的种子。
(说明:学生答案必须要体现古代雅典民主与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的对比,从继承和发展的其中一个角度
说明即可)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古代雅典:人民主权;权力制约;直接民主;轮流坐庄……”和“近代以来的英国:人民主权;
分权制衡;代议制;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政党政治……”等信息可以看出,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
河,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据此拟定论题。联系所学进行阐述应当从雅典民主政治原则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但同时又要看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和近代民主针对这些局限性的
改进,从而得出结论: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的民主给世界文明播种了一颗很好的种子。本题在
解答过程中要做到论题明确,论述过程要结合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行比较分析,
做到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论证充分。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晚清政局的腐败,湖南地方治安机构衰象毕呈,保甲局差役甚至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以至
长沙在 1897 年发生窃案 100 余起,破获无几。时任湖南署按察使黄遵宪提议仿照日本警视厅的做法而设立
湖南保卫局。他的提议得到了巡抚陈宝箴及当时在湖南的维新人士梁启超、唐才常等人的大力支持。保卫
局经费取之于商民,总办及各局局长由官吏充任,大部分副职由绅商充任,绅商民有一定的知情权、参与
权、监督权。保卫局成立仅数月,即查获并处置盗窃、抢劫、拐卖、赌博等案件近 20 起。黄遵宪认为保卫
局“诚使官民合力,听民之筹费,许民之裏办,则地方自治之规模,隐寓于其中,而民智从此而开,民权亦
从此而仲。
——摘编自蔡开松《湖南保卫局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湖南保卫局得以创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办的作用。
【答案】(1)原因:地方治安机构失去功用;引进日本的治安制度;维新派及地方官员的支持;官绅商的
有效合作。
(2)作用:维护了社会治安(有助于安定民生);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地方治理(有利于地方治理的
近代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促进了维新变法在湖南的开展。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中“湖南地方治安机构衰象毕呈,保甲局差役甚至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可知,地方治安
机构失去功用;根据“黄遵宪提议仿照日本警视厅的做法而设立湖南保卫局”可知,引进日本的治安制度;根
据“巡抚陈宝箴及当时维新人士梁启超、唐才常等人的大力支持”可知,维新派及地方官员的支持;根据“经
费取之于商民”“大部分副职由绅商充任”可知,官绅商的有效合作。
(2)作用:根据材料中“保卫局成立仅数月,即查获并处置盗窃、抢劫、拐卖、赌博等案件近 20 起”可知,
维护了社会治安(有助于安定民生);根据“地方自治之规模,隐寓于其中,而民智从此而开,民权亦从此而
仲”,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等方面分析可知,湖南保卫局的创办,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
参与地方治理(有利于地方治理的近代化),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促进了维新变法在湖南的开展。
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
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
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
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
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
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 20 世纪 30 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
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 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对国际局势造成的影响。
【答案】(1)原因: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国
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把维护国
际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
(2)影响:彻底打败了法西斯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削弱了帝国主
义势力;形成美苏对峙的新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的追求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
事扩张愈演愈烈。”可知,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根据材料“西方国家同苏
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
的合作”可知,英法等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根据材料“另
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可知,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根据材料“把国际安全的
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可知,把维护国际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际格局角度进行分析,可从彻底打败法西斯、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
国、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形成美苏对峙新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共识等方面进
行回答。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1621~1696 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人。施琅生长在海边,自幼随父从事海上
贸易活动,精通航海,对海疆的气候、地理等情况了若指掌。他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到,富有进取心,
充满自信。他熟读兵书,通晓兵法、战阵。从军后,他转战东南沿海,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他主张以
武力统一台湾,多年来精心谋划对台用兵方略,提出“因剿寓抚”的战略方针,即以战逼和,以强大的军事压
力迫使郑氏集团接受和谈条件,促成台湾问题的政治解决,尽量避免在台湾本岛引发战争。在武力收复台
湾之前,清政府先后与郑氏集团进行了九次和谈,也作出过重大让步,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使清政府认识
到,纯粹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要实现国家统一,必须诉诸武力。为此,清政府
进行了精心准备。1681 年,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收复台湾。1683 年,施琅率军在台湾登陆,
接管台湾全境,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据《台湾通史·卷三十·列传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施琅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收复台湾的积极意义。
【答案】(1)原因:通晓兵法战阵,有丰富的海战经验;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到;武力收复台湾之前进
行了多次和谈,赢得了道义;精心准备,具备了武力统一台湾的实力;采取了“因剿寓抚”的正确方针。
(2)意义: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有助于抵御西方的殖民侵略;“因剿寓抚”策略对当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详解】
(1)施琅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根据“他熟读兵书,通晓兵法、战阵。从军后,他转战东南沿海,积累
了丰富的海战经验”可以得出通晓兵法战阵,有丰富的海战经验;根据“他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到,富有进
取心,充满自信”可以得出性格沉稳,考虑问题周到;根据“在武力收复台湾之前,清政府先后与郑氏集团进
行了九次和谈,也作出过重大让步”可以得出武力收复台湾之前进行了多次和谈,赢得了道义;根据“他主张
以武力统一台湾,多年来精心谋划对台用兵方略,提出“因剿寓抚”的战略方针”可以得出精心准备具备武力
统一台湾的实力和采取“因剿寓抚”的正确方针。
(2)施琅收复台湾的积极意义,可以根据“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和“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郑氏集团
接受和谈条件,促成台湾问题的政治解决”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有助于抵御西方殖民
侵略和“因剿寓抚”策略对当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等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