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0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A 组 考点专练
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每年由执政官用抽签方法从 30 岁以上的公民中选出 6000 名陪审官,组成陪审法院,每个案件由 500
名陪审官共同审理。罗马由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公民中挑选
50 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可见
A.罗马照搬了希腊的陪审制度 B.确保了判决的公平与公正
C.体现了司法程序的民主特征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答案】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陪审(团)法庭的组成和运作方式比较规范公正,说明雅典的司法程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故 C 项正确;古希腊的陪审法庭和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并不完全一致,“照搬了”说法过于绝对,故 A 项排
除;案件的判决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公正的法律为准绳,材料并未反映出陪审团参与审判确保判决结果
公平公正,故 B 项排除;古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贵族不能随意曲解法律,这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
垄断,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D 项。
2.亚里士多德所著《雅典政制》记载,雅典的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雅典公民
都要在写有法律条文的牌子前宣誓遵守法律;执政官也要对法律宣暂,说他们如果违反任何一条法律,就
得奉献一个金人像。这表明雅典
A.依据法律治理国家 B.官民严格遵守法律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观念深人人心
【答案】A
【详解】
古代雅典要求官员在内的所有公民在写有法律条文的牌子前宣誓遵守法律,表明雅典依据法律治理国家,A
项正确;宣誓守法不能说明雅典官民遵守法律,B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雅典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项错
误;民主观念深人人心与强制官民宣誓遵守法律的做法不符,D 项错误。
3.在每年狄奥尼索斯戏剧节的开幕式上,雅典城邦会把同盟诸邦缴纳的贡赋摆在舞台中央,向全体公民展
示;同时城邦向在战争中牺牲的公民年满 18 岁的儿子颁发一套重装步兵的武器装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加强公民的政治教育 B.树立公民集体观念
C.培养公民的牺牲精神 D.扩大雅典公民权利
【答案】A
【详解】
根据“雅典城邦会把同盟诸邦缴纳的贡赋摆在舞台中央,向全体公民展示;同时城邦向在战争中牺牲的公民
年满 18 岁的儿子颁发一套重装步兵的武器装备”可得出,雅典城邦不论是从缴纳贡赋的展示,还是从军事
方面都强调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以维护城邦的民主政治,故 A 项正确;雅典公民已经有集体观念,故排
除 B 项;材料与强调“牺牲”不符,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公民权利的扩大,排除 D 项。故选 A。
4.雅典民主时代,城邦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抽签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
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其他各级官
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抽签选举是
A.公民享有充分自由的写照 B.古代城邦国家的必然选择
C.防止公权滥用的有效尝试 D.保障公民平等参政的手段
【答案】C
【详解】
雅典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其他各级
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由此可知,抽签选举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公权
的滥用,故 C 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充分自由,故 A 错误;“必然选择”说法绝对,故 B 错误;“公民平等参政”
说法欠妥,故 D 错误。
5.在古代雅典,有关诉讼当事人个人生活经历与公民义务的内容常常出现在各类诉讼演说辞中,被演说者
用来塑造自己和对手的道德形象,这些内容往往与诉讼案件无关,更多是发挥一种修辞策略的作用。这说
明在当时
A.司法审判流于形式 B.道德修养受到重视
C.民主政治陷入困境 D.民众普遍擅长辩论
【答案】B
【详解】
材料“有关诉讼当事人个人生活经历与公民义务的内容常常出现在各类诉讼演说辞中,被演说者用来塑造自
己和对手的道德形象”体现的是道德修养在雅典诉讼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B 正确;A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
除;CD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B。
考点二:古代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规定禁止在城市内焚烧和埋葬尸体,即使在城外火化尸体,也必须距建筑至少 60 步远。
同时它还限定了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如某人从事建筑活动,无论是新建房屋,或是修复旧的房屋,只要他
的房屋与邻居房屋保持 12 步的距离即为合法。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忽视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
C.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D.重视对罗马城市的合理规划
【答案】C
【详解】
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规定禁止在城市内焚烧和埋葬尸体,即使在城外火化尸体,也必须距建筑至少 60
步远,并且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也进行了限定,这些规定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故 C 项正确:题干所
示信息未能反映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特征,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重视保护个人的私有财
产,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提到要求建筑物保持一定的间距,但题干信息不足以说明罗马法合理规划城
市的建筑布局,故 D 项错误。
2.罗马共和国末期裁判官在告示中规定:允许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可以不再遵循过去的固定做法,只要继
承人能够提交盖有至少七名证人印章的密封遗嘱,裁判官将赋予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以请求占有遗产的权
力。这表明( )
A.罗马法的发展顺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 B.遗嘱的订立必须符合密封遗嘱的要求
C.罗马法的形式主义随社会发展有松动 D.习惯法的法律效力低于裁判官的告示
【答案】C
【详解】
材料反映了罗马共和国后期,关于遗嘱的规定不在套用固定形式,这说明形式主义原则随社会发展逐渐松
动,从复杂趋于简单化,故 C 项正确;材料所述是罗马共和国末期,非罗马帝国时期,故 A 项错误;密封
遗嘱只是订立遗嘱过程中的一道程序,并不具有强制性,并非必须符合密封遗嘱的要求,故 B 项错误;材
料未对裁判官告示和习惯法的法律效力做比较,故 D 项错误。
3.根据公元前 123 年的《阿西利亚法》,凡外国人告发罗马官吏的贪污受贿而使之定罪的,可奖赏告发者
以罗马市民资格。材料表明
A.罗马社会的相对开放性 B.帝国疆域得到新的扩展
C.外邦人的权利得到保护 D.罗马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答案】A
【详解】
根据“凡外国人告发罗马官吏的贪污受贿而使之定罪的,可奖赏告发者以罗马市民资格”可得出当时罗马社会
相对开放,只要有功,就可获得市民权,故 A 项正确;材料与疆域的扩大无关,且帝国还没有建立,排除
B;材料没有特指外邦人,排除 C;材料与矛盾的缓和无关,排除 D。
4.公元前 3 世纪末,古罗马妇女有了从事社会公共劳动的权利,不再是丈夫附属物,公民法“有夫权婚姻”
逐渐被万民法“无夫权婚姻”取代:在“无夫权婚姻”中,夫妻财产独立,妻子对嫁资及男方婚娶赠与等
财产拥有所有权。这一变化
A.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潮在古罗马传播
B.体现出罗马法对私法的调整与发展
C.表现了古罗马共和制度的巨大进步
D.源于社会发展妇女获得了公民权利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发现,在财产的分配与继承上万民法经历了由男女不平等到男女平等的转变,体现出了万民法
加强了对私法的调整,故 B 选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的是财产继承并没有提到人文主义的传播,故 A 说法错
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罗马共和制度的巨大进步,主要说明的是万民法对私法的调整,故 C 选项错误;妇女
只是获得了财产继承上的权利,并不代表获得了公民的权利,故 D 选项错误。
B 组 专题综合练
1.在伯利克里时代,十将军委员会的将军任期一年,但可无限期的再度当选,伯里克利本人居首席将军之
位达三十年之久。这些将军不单是军队的统帅,而且是国家司法、行政首脑,但他们却不可能成为僭主。
这主要是因为
A.雅典公民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B.十将军受到公民大会的制约与监督
C.任期制有效地规范了将军行为 D.十将军之间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利掌握在公民大会手中,所以十将军委员会的将军虽然可以无限期
连任,但他们要受到公民大会的制约和监督,因此不能成为权力无限的僭主,故选 B;ACD 都不是限制十
将军的有效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
2.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制度下普通平民是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体享有民主权利同时他们的心理或行为易受
集体逻辑的支配,有时为煽动家所控制。这反映出雅典民主
A.体现形式主义的特征 B.容易造成民主权利的滥用
C.缺乏法制基础的保障 D.导致民众政治热情消退
【答案】B
【详解】
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普通平民是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体享有民主权利同时他们的心理或行为易受集体逻辑
的支配,有时为煽动家所控制”可得出雅典的原始的直接的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B 项正确;
ACD 项都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信息,排除。
3.古代希腊早期的立法者如梭伦等,在创新的同时兼顾习惯法。一直到伯里克利时代,成文法与习惯法在
观念上和执行中都不能截然分开,“轮番而治”等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氏族部落的民主习惯。这可以用来佐证
古代希腊
A.直接民主制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习惯法更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基本的政治理念 D.传统法律与现实民主有机结合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城邦,维护民主政治的成文法在制定、观念和执行中长期受
到习惯法的影响,“轮番而治”等民主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氏族部落时期,说明古代希腊直接民主制植根于久
远的历史传统,A 项正确;与民主政治相比,习惯法更有利于贵族专权,B 项错误;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基本
的政治理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错误;材料不能用来说明古代希腊传统法律与现实民主“有机结合”D 项
错误。
4.非利普内莫在评论雅典的一次改革时说:“它广泛地破坏了古代氏族谐系残存的社会根基,使抽象的个
人即公民凸现了出来。”据此可知,这一改革
A.使雅典人参政权空前扩大 B.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
C.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D.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答案】D
【详解】
由材料“广泛地破坏了古代氏族谱系残存的社会根基”,可知这一改革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故 D 项正确;克
里斯提尼改革使公民的参政权空前扩大,而雅典人的范围过于广泛,故 A 项错误;B、C 两项都是梭伦改革
的结果,故 B、C 两项错误。
5.雅典公民大会的投票,尤其是关于陶片放逐的投票中,雅典政治小集团形成的俱乐部有时可以起很大的
作用,直接影响投票结果。这主要反映了
A.公民大会享有决定权 B.雅典缺失监督机制
C.陶片放逐开启权力滥用 D.公民集体荣誉感弱
【答案】A
【详解】
材料反映了雅典公民大会中形成了政治小集团,甚至在陶片放逐的投票中起到很大作用,但小集团仍然需
要通过公民大会达成其政治意图的,说明公民大会享有至上的权力,故选 A;雅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督
机制,材料不能说明缺失监督机制,故排除 B;陶片放逐法是为防范野心家而颁布的,说明此法颁布前就存
在权力滥用现象,而不是陶片放逐法开启的,故排除 C;雅典公民注重集体荣誉感,且材料不能体现公民集
体荣誉感弱,故排除 D。
6. 在雅典,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人是从属于城邦的动物,是城邦的一份子。梭伦改革规定,不关心政
治的人将失去公民权。有时召开公民大会,出席人数没有达到法定人数,警奴就会用鞭子驱赶公民到会场。
这表明雅典
A.城邦制度适用于小国寡民 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民主决策的程序十分规范 D.政治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
【答案】D
【详解】
由材料“人是从属于城邦的动物,是城邦的一份子”“不关心政治的人将失去公民权”“警奴就会用鞭子赶公民
到会场”可知,雅典公民的政治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故选 D 项;A 项材料没有涉及;B 项与材料无关,排
除;材料强调的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并没有提及民主决策的程序十分规范,排除 C 项。
7.公元前 6 世纪的雅典政治斗争往往表现为贵族家族之间的争权。斗争失败者或被无限期流放国外,或被
对手消灭。被流放者不甘心失败,常试图借助外力返回,因此造成了城邦的内战和动荡。这种现象表明,
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特权已基本铲除 B.公民大会的权力较小
C.陶片放逐法有合理性 D.政治缺乏群众基础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 6 世纪,雅典贵族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或被流放,或被消灭。被流放者不甘心失败,
常造成城邦的内战和动荡,这给雅典带来了不利影响,而陶片放逐法为解决领袖之间的政治冲突找到了一
个相对和缓的办法,失败者的被流放不是直接源自政治对手,而是雅典公民的选择,体现了民主。从这一
点来看陶片放逐法有利于遏制城邦的内战和动荡,体现了陶片放逐法存在的合理性,故 C 项正确;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后贵族特权有所动摇,故排除 A;公民大会权力较小不符合史实,
陶片放逐法的实施实际上体现了公民大会权力扩大,故排除 B;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故排除
D。
8.古希腊雅典法庭审理案件时,原告先发言,陈述控告事实,然后被告进行辩护。如果法庭投票结果为被
告有罪,原告会再次发言,提出判决意见。之后,被告再次发言,就原告的意见作出陈述并提出自己的判
决意见。法庭根据发言进行二次投票,决定接受哪一方意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雅典
A.审判内容注重证据 B.审判程序客观严密
C.审判结果杜绝腐败 D.审判过程复杂繁琐
【答案】D
【详解】
据题意可知古代雅典审理案件时原告和被告要进行多次的发言陈述,由此可知审判过程复杂繁琐,故选 D;
材料体现的是审判程序的复杂繁琐,而非注重证据、程序客观严密和杜绝腐败,排除 ABC。
9.罗马法强调,个人以自己的利益和目的而独立存在,权利主体处于自由形态,除受正义和公平原则拘束
之外,不受其他因素支配。这说明罗马法
A.注重保护个体权利 B.淡化族群之间关系
C.蕴含社会平等原则 D.倡导自由不受约束
【答案】A
【详解】
材料表明,罗马法强调个人以自己的利益和目的而独立存在,重视个体的自由状态,体现出罗马法注重保
护个体权利,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个体权利的保护和尊重,不能说明罗马法淡化族群之间
关系,也没有涉及社会平等的信息,也不是倡导自由不受约束,B、C、D 三项错误。
10.《十二铜表法》作为习惯法的汇编’一方面保留了旧有的传统,另—方面也将一些进步因素加以制度化。
其中既有同态复仇,也有罚金赔偿;既有氏族继承,也有遗嘱自由。这反应了当时的罗马
A.新旧制度明显并存 B.法律体系趋向完备
C.法律和道德相结合 D.程式主义收到重视
【答案】A
【详解】
《十二铜表法》作为习惯法的汇编,一方面保留了旧有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将一些进步因素加以制度化.所以在
其中“既有同态复仇.也有罚金赔偿;既有氏族继承,也有遗嘱自由”,即《十二铜表法》体现了新旧制度并存,
故 A 项正确;罗马法律日趋完备的标志是《民法大全》,而《十二铜表法》公法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
不分,诸法合体,反映了罗马法发展初期的立法水平,B 项观点错误;“同态复仇"体现刑罚的残酷性,显示
出法律和道德相分离,C 项错误;“程式主义”是指繁琐的程序,D 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D 项。
故选 A。
11.《罗马法与现代民法》(如图)由中国知名法学家徐国栋主编,书中在“罗马 法研究”栏目下设置了“民法
典研究”“拉丁美洲法研究”“民法同法分则研究”等栏目。这表明罗马法
A.已出现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B.影响表现在多种法学领域
C.在中国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D.对完善民法体系更有价值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材料“书中在‘罗马 法研究’栏目下
设置了‘民法典研究’‘拉丁美洲法研究’‘民法同法分则研究’等栏目”体现的是罗马法影响表现在多种法学领
域,B 正确;ACD 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 B。
12.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规定:地方官“公开或秘密地非法获得钱款,应向遭受损害的人双倍返还违法所得,
但对那些以暴力强取的部分则应处以赔偿三倍的方式返还”。这一规定
A.有助于维护共和国统治 B.标志着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C.消除了平民和贵族矛盾 D.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原则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的皇帝查士丁尼下达的数倍重罚“公开或秘密地非法获得钱款”的地方官的规定,
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原则,D 项正确;有助于维护共和国统治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等不符,A 项错误;
查士丁尼颁布的一项规定不能说明法律“体系”日趋完备,B 项错误;“消除了”平民和贵族矛盾的说法绝对,
C 项错误。
13.《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
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
表法》
A.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B.简洁灵活使用有效
C.维护被告合法权益 D.适度照顾弱势群体
【答案】D
【详解】
从材料中的“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等信息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在维护贵
族利益的同时,适当照顾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故选 D;材料无法体现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也不能反映《十
二铜表法》是否使用有效,排除 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十二铜表法》只维护被告合法权益,排除 C。
14.罗马法规定∶某人在用标枪玩耍或练习时,刺伤了过路的奴隶。若此行为确实是士兵在训练场和经常
进行这种练习的地方实施的,则被认为无任何过失;若此行为是其他人实施的,则判其有过失。这表明罗
马法
A.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B.旨在维护社会秩序
C.注重保护士兵权益 D.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答案】D
【详解】
由材料可知罗马法对不同情况下某人在玩耍或练习时用标枪刺穿了过各的奴隶,做出不同的合理的法律规
定,表明罗马法具有灵活性,故 D 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是公民法的特征,排除
A 项;材料内容并非仅仅是社会秩序范畴,排除 B 项;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5.恩格斯指出,“后世的立法,没有一个像古罗马的立法那样残酷无情地、无可挽救地把债务者投在高利
贷债权者的脚下,——这种立法是作为习惯法而自发地产生的,只有经济上的强制”。这一论断基于罗马法
A.保护贵族私有制 B.从习惯法过渡到成文法
C.维护平民的利益 D.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答案】A
【详解】
根据“没有一个像古罗马的立法那样残酷无情地、无可挽救地把债务者投在高利贷债权者的脚下”可知,罗马
法极力保护贵族私有财产权利,故选 A;材料没有涉及成文法的信息,排除 B;罗马法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
阶级的利益,排除 C;D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6.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只是一个负责协调和管理的上层结构,大政方针由帝国上层制定,但日常事务的具体
管理由地方负责。帝国上层与地方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固定模式,这一模式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
念。该学者意在说明罗马帝国( )
A.法治是维系统治的关键 B.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C.统治秩序难以得到维护 D.分崩离析的危险已消除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地方的自治程度高再由“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可知,代表契约精神的法治是
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关键,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后世的影响,排除 B 项;C 项由材料无法得出;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帝国最后分裂为东罗马、西罗马两个帝国,排除 D 项。
二、材料分析题
17.“贵族政治”曾是古代中西方社会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承殷制,王朝贵族架构的大格局是内外服:周天子有其直接控制的“王家”土地,王室中的
公、三有事等执政诸侯(多称“伯”)各有封邑,是为内服,即王朝核心地区;拱卫、效力于王室的侯、男等
贵族则处于王朝东部(东国)南部(南国)北部,藩篱于外,是为外服……无论内服贵族、抑或外服贵族,
均有其世袭封邑,经济上自给自足,又有其宗族、臣属、军队或私家武装,故随着王室的衰微,外服诸侯
及若干内服贵族日渐强大和独立。在此趋势的推动下,内外服的界限逐渐模糊。
——刘源《“五等爵”制与殷周贵族政治体系》
材料二 在以前,雅典的政体是贵族政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不仅依靠他们的财产,丙且依靠
他们世袭的贵族出身。梭伦改革对世袭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给以沉重的打……(他)为非贵族出身的
新兴富有阶层开辟取得政治权力的途径。财产的特权代替了世袭的特权,富人的政治代替了贵族的政治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内外服”的格局对西周统治的影响,并归纳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搦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梭伦如何从经济层面改变雅典的“贵族政治"?“财产的特权代替世袭的特
权”指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局限性?
【答案】(1)①积极: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扩大周统治的疆域(或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
游地区)②消极:容易形成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或造成诸侯割据,或周天子权势削弱)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层面:颁布“解负令”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措施:按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或实行财产等级制);局限性:第四等级公民不享有担任政府
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力;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详解】
(1)影响:根据材料“王室中的公、三有事等执政诸侯(多称“伯”)各有封邑,是为内服,即王朝核心地区”
和所学知识可知,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和扩大周统治的疆域;根据材料“故随着王室
的衰微,外服诸侯及若干内服贵族日渐强大和独立”可归纳出容易形成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特
点:从材料中的政治联结纽带来看,可归纳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从材料中的周天子和
地方诸侯之间的关系来看,可归纳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层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颁布“解负令”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措施:结合梭伦改
革的财产等级制进行分析即可。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财产等级制下第四等级公民不享有担任政
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力;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战国时期的中国法治和古罗马国家的法治展开的论述。
战国时期的中国法治 古罗马国家的法治
战国法家之法治,虽有定分止争、禁恶止乱诸功效,
然主要内容为刑主赏辅,轻罪重刑等手段,其实质
是君主据法实施专政。韩非子把君主专制统治设计
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所谓的“刑无等级”“法不阿
贵”之类,并非在追求法的平等性,而是要求贵族
官僚也同样进行严酷的刑法惩治,以进一步加强君
主专制。
西方古典时代的法治,是在法律至上的前提下,所有
人都服从良法统治之概念。西塞罗指出:“官员的职责
在于领导和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一致的政令。
犹如法律指导官员,官员也这样指导人民,因.此,完
全可以说,官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
人类生活听从最高法律的命令。”他有句名言:为了自
由的缘故,我们做了法律的臣仆。因为只有当一个人
只服从法律而不惧怕任何其他人的时候,他才是自由
的,也最能享受到他应得的权利。
从材料信息中提取两条战国时期的中国法治与古罗马国家法治方面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读。
(要求:明确写出不同点,并逐点加以解读;写出两条不同点即可,多写不重复给分。)
【答案】示例不同点 1:战国时期的中国法律只是辅助君主专政的工具;古罗马崇尚“法律至上”的观念,所
有人都要服从法律,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人治传统:罗马由城邦共和国发展为帝国,保留了较多的共和传
统(或古罗马商品经济相对发达,重视契约精神)。
不同点 2:战国时期的中国法治不追求平等;罗马法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战国时期,中国已逐渐进入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建立;古罗马仍处于奴隶社会,也存在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平民与贵族
在法律上的平等是长期斗争的结果。
不同点 3:战国时期的中国法治以刑罚为主,奖励为辅;罗马法侧重于保护人的自由和权利。战国时期,诸
侯兼并,导致各国法律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增强,具有军事色彩;古罗马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公民是国家的
主体,法律注重协调公民的利益关系。
不同点 4:战国时期的中国法治通过严明赏罚来加强君主专制:古罗马则通过法律指导官员,并进而指导人
民过自由的生活。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严酷的刑罚有助于打击旧贵族势力,符合封建专
制统治和社会急速变革的需要;罗马法植根于公民社会的传统,以私有制为基础,便于协调罗马广阔疆域
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不同点 5:战国时期的中国法治旨在平息争端,主要适用于刑事领域,古罗马的法律则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
面,战国时期的中国处在旧制度瓦解、新制度尚未完全确立的转折时期,社会急速变化,矛盾冲突加剧,
法律的功能侧重于维护社会秩序;古罗马法治伴随着罗马文明的军事扩张不断发展,早期罗马法侧重于协
调公民内部的矛盾以加强军队的团结,后来更多地协调罗马人和异邦人的矛盾以巩固新的糧土,使得罗马
法的适用范围扩展到生活的诸多方面。(答出两条不同点即可)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评分标准)
【详解】
解读: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找出两条不同点,如对比“战国法家之法治,虽有定分止争、禁恶止
乱诸功效,然主要内容为刑主赏辅,轻罪重刑等手段,其实质是君主据法实施专政”“西方古典时代的法治,
是在法律至上的前提下,所有人都服从良法统治之概念……人类生活听从最高法律的命令”,可得出战国时
期的中国法律是辅助君主专政的工具,古罗马崇尚“法律至上”的观念;战国时期的中国法治通过严明赏罚来
加强君主专制,古罗马则通过法律指导官员,并进而指导人民过自由的生活等;将两个不同点明确以后,
选定角度分别解读,如从内容、因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人治传统,罗马由城
邦共和国发展为帝国,保留了较多的共和传统(或古罗马商品经济相对发达,重视契约精神);战国时期是
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严酷的刑罚有助于打击旧贵族势力,符合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急速变革的需要
而罗马法植根于公民社会的传统,以私有制为基础,便于协调罗马广阔疆域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保
持社会的长治久安等;解题过程中须注意,按要求明确写出两个不同点,逐点解读,不要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