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4 现代中国的经济
必备知识点精讲
一、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年—1956 年,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建立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
二、成功的探索
1、1956 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关系,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1956 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即集中力量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八字方针:1960 年冬,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对“八字方针”的认识
(1)含义:调整是指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
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
(2)关系:调整是八字方针的核心,调整的目的是巩固、充实和提高。
三、探索中的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造成
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四、“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周恩来、邓
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
五、工作重点的转移
1、标志: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改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
负责制。
六、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格局: 1980 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5 增加海南)→1984 沿海港口城市(大
连、秦皇岛、天津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起设立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
南地区、环渤海地区,1990 年 4 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内地
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七、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
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
2、中共十四大(1992):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
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中共十五大(1997):大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
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
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备知识选择题精练
一、单选题
1、右图 4 是 1953 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进行工业化
建设,而其他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化建设,应该是提倡劳动光荣,D 选项符合题意。文人画强调的是写
意,材料明显属于宣传画,A 选项排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是 1956 年,B 选项排除。双百方针
是在 1956 年提出的,C 选项排除。
2、1963~196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 亿元增加到 703 亿元;燃料、
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与政策性失误,中国在 1959—1961 年出现了三年的经济困难,材料中对
轻重比例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B 选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一直是公
有制,60 年代所有制结构并未发生变化,A 选项排除。合作化运动是在 1953—1956 年开展的,C 选项排
除。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 选项排除。
3、1947—1952 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
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 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 全国完成农业集
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 )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
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 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
【答案】 B
【解析】1947—1952 年全国土改,1953 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 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都促进了
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故 B 正确;农业合作化、农业集体化是土地公有制,A 错误;材料
中发展农业的措施不能扭转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问题,排除 C;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材料
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D。
4 、 如 图 是 1950—1976 年 我 国 报 刊 种 类 数 的 统 计 折 线 图 ( 单 位 : 种 )。 此 图 反 映 了 ( )
A、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 B、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
C、社会环境影响文化事业发展 D、“双百”方针促进新闻业发展
《数他劳动强》
【答案】 C
【解析】从图中可知,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的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 1958 年后随着“左”
倾错误的严重,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文革开始后又呈严重下降趋势,这说明文化事业受社会环
境影响,故 C 正确;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故 A 错误;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变化
也不能说明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故 B 错误;从图中可知,“双百”方针在一些阶段是遭到破坏的,
故 D 错误。
5、作于 1958 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
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 )
A、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B、农业为工业化服务的客观事实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 B
【解析】“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可见茶叶收入为工业提供资金,从侧面表明
当时农业服务于工业化的客观事实,故 B 正确。“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可见
茶叶收入为工业提供资金,但是题干没有涉及工业资金的其他来源无从得出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
来源故 A 错误。注意题干“1958 年”,而农业合作化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 1956 年已经基本完成,时间不
符,故 C 错误。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与题干“1958 年”时间不符,故 D 错误。
6、1981 年 11 月 25 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时主要
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上述结论( )
A、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
B、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
C、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
D、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中陈云认为“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结合材料给出的时间:1981
年,说明当时并没有真正做到平衡市场和计划的关系,这是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故 C 选项
正确。此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并没有全面开展,A 错误;姓“资”姓“社”的标准是在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才确
定,B 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经济特区的问题,故排除 D 项。
7、1980 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 1842 年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
A、广州 B、福州 C、厦门 D、深圳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 年设置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而《南京条约》开放的
通商口岸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所以重合的是厦门。ABD 不能满足两项条件,排除。
8、《大江大河》讲述了 1978 到 1992 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
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发生在 1978-1992 的是( )
A、建立 4 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78-1992 年发生的事件为建立 4 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
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 错误,三个代表是 2000 年提出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 2001 年;C 错误,党
的基本路线是十三大提出的;D 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 2001 年。
9、“红帽子”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词汇,指的是改革之初私营业主进行企业注册时,找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
挂靠在它下面,然后注册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或集体企业。中共某次会议指出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不必再戴“红帽子”了。中共的这次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四大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五大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材料中的会议,是,是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抛弃意识形态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这是我们可知这应该是中共十四大的内容,这次
大会上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0、1978 年 10 月,四川省将六家国有企业作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允许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
下,增加市场需要的产量;允许企业销售计划外物资和产品;扩大奖励基金数额,允许企业提取利润留成。
几个月内,试点企业即取得了明显成绩。这些尝试( )
A、深受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B、开创了市场经济发展新时代
C、推动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D、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答案】 D
【解析】四川在国有企业中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尝试,收到积极效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
改革的逐步推进提供了经验借鉴,故 D 项正确;80 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确立,A 项错误;
1992 年十四大后,我国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项错误;改革尝试未改变企业性质,不涉及经济结
构调整,C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