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 考题 命题视角 考情说明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
形成
2020 年山东卷,15 美苏“冷战” (1)本专题是高考命
题重点之一,主要考
查两极格局形成过程
中相关的重要历史现
象的理解认识及布雷
顿斯林体系与欧洲的
一体化进程、二战后
经济发展趋势等,特
别是重视对经济发展
过程中重要历史现象
进行剖析,将政治格
局多极化与经济全球
化结合起来考查(2)
本专题与当今世界政
治、经济格局的热点
问题密切相关,高考
重视对当今世界多极
化趋势加强现象、特
点及全球经济发展趋
势及特点认识的隐性
考查等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4 美苏“冷战”
2017·全国Ⅰ卷,T34 美苏“冷战”
2016·全国Ⅱ卷,T35 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
2015·全国Ⅱ卷,T35 美苏争霸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
发展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5 美苏对抗中的“文化交流”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
化趋势的加强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5 多极化趋势
2018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5 多极化趋势
2017·全国Ⅰ卷,T35 当今国际格局的变化
2015·全国Ⅱ卷,T35 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
布雷顿斯林体系 2015·全国Ⅰ卷,T35 布雷顿斯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5 区域经济一体化
2016·全国Ⅰ卷,T35 当马歇尔计划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2014·全国Ⅰ卷,T35 欧洲一体化(欧元)
2014·全国Ⅱ卷,T35 欧洲一体化(欧盟)
2013·全国Ⅰ卷,T32 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化(欧盟)
世界经济全球化 2016·全国Ⅰ卷,T34 经济全球化趋势
2016·全国Ⅱ卷,T40 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
的加入
—— ——
核心考点
【知识解密】
考点一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1.两极格局局面的形成
(1)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弱,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冷战”的表现
国家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
的指导思想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遏制苏联扩张
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
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军事
北约:1949 年成立,属于军事政治
集团
华约:1955 年成立,美苏两极格局
形成
(3)“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走向联合的欧洲
①背景:欧洲有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持续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洲人
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
要性;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②过程:1951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①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日
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政治大国成为
日本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①背景:面对美苏冷战,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第三世界国家主张团结起来,
互相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②形成: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奉行
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③作用: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
局。
(4)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冷战”后的世界局势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1990 年德
国统一。
②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2)和平与动荡并存:“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不断,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
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主
张推进多极化格局。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考点二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
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3)影响
①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
①过程:1993 年成立,由初期经济合作到政治经济一体化。
②影响
a.经济:促进了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
b.政治: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 年成立,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3)亚太经合组织:1989 年成立,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经济全球化
(1)原因:科技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是基本的技
术手段;两极格局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消除了障碍;市场经济体制普遍被认可。
(2)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3)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评价:利:能够有效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发展机会,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
日常生活;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世界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
加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4.世贸组织与中国的加入
(1)世界贸易组织
①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②目标: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2)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2001 年 11 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 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
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考法一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1.1.(2020 年山东卷,15,3 分)1969 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
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
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A.同苏联关系缓和
B.与西欧竞争加剧
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答案】D
【解析】根据“1969 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在和
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落,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所以此时美国开始调
整外交政策,故选 D;此时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依然紧张,排除 A;同西欧竞争加剧和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都
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部分因素,不能全面涵盖题意,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 BC。故选 D。
2.(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4,4 分)1947~1948 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
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关于对印第
安人的援助态度上体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B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
A 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 选项排除。材料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
态的对抗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D 选项排除。
考法二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2020 年山东卷,13,3 分)表 2 为 1928 年和 1932 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
反映出苏联
方式
时间
手播(%) 马拉播种机(%)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 年 74.4 25.4 0.2
1932 年 51.7 28.3 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答案】C
【解析】1928 年至 1932 年,苏联农业春播方式中,马拉播种机和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占比上升,
后者上升速度尤其明显,而手播方式虽然在下降,但是占比仍然较高,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较为薄弱,
C 正确;新经济政策在 1924 年斯大林执政后逐渐被取消,排除 A;通过播种方式无法判断工农业比例结构,
排除 B;说明 1928 年至 1932 年苏联的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D 排除。
2.(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5,4 分)1959 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 7 年内工
业生产总值提高 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答案】A
【解析】由材料“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 7 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 80%”可知,该
计划重视重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说明了苏联依然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A 符合题意;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互会,B 不正确;新经济
政策强调的是用商品和货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材料不符合,C 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重视发展重工业,
未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 不正确。
【考点解密】本题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切入点,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内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以得出,斯大林逝世后,其继任者企图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但均没有能够突破斯大林高度
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这一经验教训对于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考点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5,4分)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
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
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答案】C
【解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
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 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 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
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 B;区域经济集团化对内部成员应该是开放性的,进行限制性的
封闭是不利于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排除 D。
2.(2020 年江苏卷,20,3 分)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欧盟坚持召开朗布伊埃和谈,希望在欧盟的主导下解
决问题。1999 年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决定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表一职,充分表现了独立解决欧洲问题的决
心。这表明
A.欧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欧盟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欧盟通过和谈试图解决科索沃危机,并通过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试图独立地解
决欧洲的问题,这反映出欧盟逐渐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故 D 项正确;“已经实现”不符合史实,
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欧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 B 项;多极化是一种发展
趋势,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并没有最终形成,排除 C 项。
3.(2020 年天津卷,13,3 分)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从 1980 年到 1996 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依赖
进出口的比重都有所增加,这反映出全球化之下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
易依存度的变化,不能反映经济快速的增长,排除 A 项;材料主旨与区域化无关,排除 B 项;80 年代后发
达国家逐步摆脱滞胀,而不是陷入滞胀,排除 C 项。
,D 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