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精讲精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精讲精练

ID:652447

大小:2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必备知识复习 1 专题 02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农业 1、经济形式:小农经济(分散性、封闭性、自足性、脆弱性) 2、耕作技术: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战国形成,汉代普及出现二牛抬扛和一牛挽犁,唐代 传统步犁定型曲辕犁) 3、精耕细作: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通过改进生产技术等手段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主要形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5、赋税制度:田亩税、人头税、徭役。 6、水利事业及灌溉工具:都江堰、郑国渠、井渠法、王景治理黄河;翻车、筒车等。 7、经济中心南移: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唐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南移 完成。 二、手工业 1、类型:家庭(田庄)手工业,自给自足,农户副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 2、成就: (1)纺织业的发展: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汉代: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丝国”;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代:棉花种植面积扩 大,工艺水平提高; 元代: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明代:雇佣关系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先进的冶金技术:先秦:西周时期冶铜业水平高;春秋晚期出现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汉代: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南北朝: 出现了灌钢法,用于制作兵器。 (3)陶瓷业的成就:先秦:主要是烧制陶器;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由陶发展到瓷的过渡 阶段;唐代:南青(秘色瓷)北白;宋代: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等名窑 闻名天下;元代:青花瓷;清代:创制了粉彩瓷器工艺。 三、商业 1、商业活动: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西周:骨贝和铜贝 流通;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 必备知识点精讲 2021 高考必备知识复习 2 跃的人群之一;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 兴隆,俞大娘航船;宋元: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北宋时的益州出 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 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2、“市”的发展: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 的管理机构。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 管理;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代:“市”突破了 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 务设施;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3、商业城市:战国: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 国性的商业已经形成;唐代: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 市、晓市(早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名镇 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四、商业政策 1、重农抑商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概况: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 营商业的政策——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4)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 育。 2、“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商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沿革: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短暂的“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3)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 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3、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原因及标志: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雇佣关系。 (2)发展表现:清代已经出现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3)发展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在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下,往往夭折、中 断。 (4)缓慢原因: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 近代前夜西方崛起的表现和中国落伍的原因 (1)西方崛起表现: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2)中国落伍原因: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固守重本抑末,压制工商业, 厉行文化专制。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的态势已大体定局。 2021 高考必备知识复习 3 必备知识选择题精练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 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 ) 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 B、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扩展疆土,这有利于扩 展华夏文明的空间,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相关内容可知,战国时期诸 侯兼并战争侵蚀周王室直接管辖土地使得周王室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小;C 选项错误,依据所 学相关内容可知,战国时期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尊王攘 夷的策略。 2、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 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 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答案】A 【解析】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 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 A 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 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 B 错误;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 C 错误; 高昌地区土地买卖文书减少,也无法得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结论,故 D 错误。 3、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 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 江浙地区( ) 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江浙地区从粮食重地变成了布纱重地,这属于经济结构发生转型,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均是在明清时期,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 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 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 ) 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 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 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表明明清时期的人口的迅速增长降低了劳动力 价值,从而使雇主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抑商政策, 排除 B;材料同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 C;材料未涉及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 力问题,D 项排除。 5、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 2021 高考必备知识复习 4 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答案】D 【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可见没有体现农民贫困市场 狭小,故 A 项错误;B 材料没有提及乡村发展,故 B 项错误;C 手工业的生产规模与材料 无关,故 C 项错误;D 材料的意思是富商多买田置地,没有把大量资金投向工商业,造成 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6、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 年)所首创。下图是 1964 年在南 京明故官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考古专家认为盘 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据此推知,明代( ) A、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彩瓷供宫廷使用 B、官窑已经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C、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提前到洪武年间 D、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所首创”“南京明故官遗址出土…… 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考古专家认为……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 饰”中可以分析,釉上红彩首创时间从明朝宣德年间提前到洪武年间,故 C 项正确;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官窑的瓷器是供各级贵族使用,不进入市场,故 AB 项错误; 珐琅彩是清朝出现的,故 D 项错误。 7、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佃, 则 力佣自活”,“计岁而受值者曰长丁,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雇 工与 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 ) 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自由雇工制的出现体现的是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削 弱,D 选项符合题意。普遍存在的说法过于绝对,A 选项排除。明清时期的农业经营方式仍 然是铁犁牛耕,B 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C 选项排除。 8、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中记载,“定州何明远,大富,……家有绫机五百张”。有 人据此认为唐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此,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朝野佥载》只是本小说,不足为信 B、必须进行相应的考古发掘才能定 C、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清,这个观点错误 D、应该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才能科学判断 【答案】D 【解析】因为各个历史时期都会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要想确定哪个正确,需要的是标 准。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所以判断有没有产生资本主义萌 2021 高考必备知识复习 5 芽就看有没有出现雇佣关系。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要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定义,才 能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进行准确的判断,应该根据相关史实进行判断到底支持哪一 方。故答案为 D 项。A 项,文学作品有些也能反映社会现实,不能断然否定,排除;B 项, 不是所有的历史观点都要经过考古发掘来论证的,该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清是一部分史学家的观点,不能直接以此否定唐朝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的观点,排除。 9、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 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答案】C 【解析】城是从政治功能说,市是从经济功能说明,所以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C 正确; A、B 和 D 属于城市的一个方面内容,排除。 10、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从西汉到北宋由抑商变为允许应试,说明北宋的对商人政策方式松动 变化,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官僚机构日益扩大,故 A 项排除。文人不等于商人,故 C 项排除。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是现象,不是原因,故 D 项排除。 1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 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 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D 【解析】抑商不是灭商,材料中“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如果是重税也属于抑商政策,中国古代 政府有时放松但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民间商人经商的合法 法,与商业市镇崛起无关,故 B 项错误;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材料中“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不等于不再监管,故 C 项错误;向政府纳过税表明合 法化,与材料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相符,故 D 项正确。 12、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 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A 【解析】A 材料“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 “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结合 所学可以知道,这一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 流;B 闭关锁国政策只是对国家独立和安全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长期,故 B 项错误; CD 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外的交流,不利于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故 CD 错误。 2021 高考必备知识复习 6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 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 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海外远征的根本原因是国力匮乏 B、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制度结构上的原因 C、经济形态的差异是导致对外推动力的根本差别 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中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自 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 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客观原因;强化专制统治使制度原因;统治者民族狭隘性 也是重要原因。故 BCD 不符合题意。 14、黍和稷应属于同一类农作物,黍去皮后叫黄米,有粘性;稷就是粟,俗称谷子,脱壳以 后叫小米,没有粘性。甲骨文中“黍”字出现 300 多次,“稷”字出现 40 次;《诗经》中提到的 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是 28 次和 10 次。据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 A、黍和稷都属于古代作物系列 B、《诗经》是反映农业生产的作品 C、黍和稷都是商周重要的农作物 D、黍比稷更具生产生活实用性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甲骨文中‘黍’字出现 300 多次,‘稷’字出现 40 次;《诗经》中提到的谷 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是 28 次和 10 次”可以看出,在商周时期黍和稷都是重要的农作 物。C 项符合题意。黍和稷是现在仍然种植的农作物,排除 A 项;《诗经》是文学作品,排 除 B 项;D 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排除。 15、“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 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 C、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答案】C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分不开的。在封建社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产业,是赋税的主要来源,也是王朝兴衰的关键,历朝统治者莫 不重视。ABD 均未从必要性角度考虑。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