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8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解密 08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考点 考题 命题视角 考情说明 1840 至 1900 年间 列强侵略 与中国人 民的反抗 斗争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8, 甲午中日战争 本专题命题重点 考查晚清政治额 近代化、侵略与反 抗等重大历史事 件以及民主革命 时期中国社会各 阶层的抗争与探 索,突出对历史现 象的特点、本质认 识的考查;(2)弱 化教材史实,运用 材料信息,考查抗 争与探索事件的 异化现象,如太平 天国对儒学的回 归、八国联军时期 的东南互保等。 (3)对新民主主义 革命,要弱化内 战,重点考查中国 共产党的政策、国 共合作以及全民 族抗战等相关内 容。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8,4 分 中国外交近代化 2016·全国Ⅰ卷,T29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016·全国Ⅲ卷,T41 近代通商口岸开辟(非选) 2014·全国Ⅱ卷,T29 清政府向近代外交的转变 辛亥革命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I,29 清帝退位诏书稿 2017·全国Ⅰ卷,T29 近代留日学生分布于中国的近代化 2013·全国Ⅰ卷,T29 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 法、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和中国共 产党的成 立及新民 主主义革 命 2020 年山东卷,7 平民教育运动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8 全国各界联合会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9 五四运动 2017·全国Ⅱ卷,T30 近代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发展 2017·全国Ⅲ卷,T30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反侵略政策 2017·全国Ⅰ卷,T41 民族主义与国民大革命(非选) 2016·全国Ⅱ卷,T29 中国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015·全国Ⅰ卷,T29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特征 2013·全国Ⅰ卷,T30 中国六大与城市中心革命模式 侵华日军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29 八七会议 的罪行与 中国军民 的抗日斗 争 2020 年山东卷,9 国民大革命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 I,30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8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3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0 根据地抗战 2017·全国Ⅰ卷,T3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2016·全国Ⅰ卷,T30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2016·全国Ⅲ卷,T30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015·全国Ⅰ卷,T30 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2014·全国Ⅱ卷,T30 抗战时期顾维钧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 帮助 2015·全国Ⅰ卷,T41 抗日战争书目修改及理由(非选) 核心考点 【知识解密】 考点一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 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 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 (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2)影响: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特征:①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的特征;侵华主 要国家是工业革命中经济实力强的英法美等国。 ②甲午中日战争及甲午战争后的侵华,反映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侵华 国家增多;主要是从瓜分中国到逐步扶植代理人。 二.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 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以美国为中心的转移变化。[来&源:中@教#~*网]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 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 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 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 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 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考点二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1.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 (1)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 ①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 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 缚,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 ②表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成立南京临时政 府,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许多措施,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和进步 性。 (2)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原因: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特定社会环境决定了资产阶级具有同本国封 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②表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提出彻 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 (1)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 窃取。 (2)影响: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 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从社会史观 看,辛亥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看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 考点三 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1937 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 中,全民族抗战开始。 (3)1945 年,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 高。 4.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1)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 (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考点四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工农武装割据、“左”倾、右倾、社会主要矛盾 A.五四运动(1919——新的开端)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 B.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1922——新的领导)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2)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 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两点意义: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 希望。 C.国民大革命(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 (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 D.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南昌起义(1927 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 年):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 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3)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 (4)开创革命新道路(1928 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 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E.红军长征(1934-1936)——战略中心由南方转移至北方 (1)遵义会议(1935 年):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 的重大转折点。 (2)长征胜利(1936 年):三大主力会师,战略转移完成,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6.西安事变 (1)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 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F.抗日战争(1931-1945)——全民族抗战 (1)侵华日军的罪行 ①一个意图:征服(吞并)中国。 ②滔天罪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 荡”,奴化教育,殖民掠夺与统治。 (2)全民族抗战 ①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②1931 奶奶九一八事变开始至东北沦陷,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序幕。1937 年 9 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1937 年,全民族抗战开始 ④1945 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 ⑤1945 年 8 月,抗日战争胜利 G.解放战争(1945-194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①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②1946 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 ①1946 年 6 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②1947 年,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③1947 年 6 月,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④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⑤1949 年 4 月,北平和谈破裂后,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H.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 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考点五 对国共关系发展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1)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缓和”的曲折发展历程。 (2)规律性认识:“分则两伤”“合则两利”。 ①“分则两伤”:国共十年对峙时,国民党疯狂进攻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虚而入,严重 危害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国民党败退 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 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教@育&*出版#网~] ②“合则两利”:国民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统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 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 族的生存,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考法解密】 考法一 列强侵华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8,4 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 “包装” 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 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 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 C 项 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 故 B 项错误;D 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 【考法解密】“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 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 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 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 府则无动于衷”。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8,4 分)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 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 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D 【解析】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 故选 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于西方列强侵害中国的权益,故 A 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 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 B 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 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 C 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考法解密】中国外交近代化是指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试图通过自身的力量赶走 外国侵略者获取独立,另一方面认同接受西方文明,外交上从消极排斥与抵抗、蒙昧无知中丧失主权,转 变为接触与适应、尝试改变弱势处境,再到主动争取国际社会主体权资格、追求建立平等新型外交的历史 演变过程。 考法二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I,29,4 分)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 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 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袁世凯认为临时共和政府应该由清帝指派其全权组建,孙中山认为临时共和政府应 该由人民选举产生,因此二者分歧体现的本质是政府组建的主导权,B 正确;材料中的袁世凯和孙中山都主 张实行共和体制,A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临时共和政府的组建问题,并未涉及社会革命的内容,C 排除;临 时大总统的人选不存在争议,因为孙中山同意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 D 排除。故选 B。 考法三 抗日战争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30,4 分)1937 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 70%,其中延长等 4 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 1 所示。 表 1 延长等 4 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 1 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1937 陕甘宁边区进行民主选举”、“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及知识分子均占有一 定的比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抗战,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正确;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提出于 1943 年,A 排除;B 说法不符合史实,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对富农、商人和知识分 子的照顾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并不影响政权的性质,排除;从表格可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参与其 中,C 排除。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0,4 分)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 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 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 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 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 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 A;由“是 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 B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 C;D 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考点解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是与其一直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有直接关系的,这一题考查了“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这一时政热点。考生在做题时充分利用“抗日根据地” 这一信息,然后确定时间,再结合所学与材料信息,就可以排除掉三个选项,也可以直接选,所以这一题 还考查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 考点四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2020 年山东卷,7,3 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图 1 为 1919 年 4 月北京大学“平 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兄 弟 …… 这 回 谈 话 的 题 目 是 “ 勤 劳 与 知 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 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 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 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图 1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深入到工商业者中宣传“追求知识”,“追求自由平等”的道理,反映出知识 界已经初步认识到促进民众觉醒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C 项正确;徐德珩在谈话中没有明确平民阶层“贫困 落后的根源”,A 项错误;知识分子到工商业者中学宣传求知和平等,将“新文化传播”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是 方法,不是其认识的进步,B 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革命”和“团结工农”对革命的重要性,D 项错误。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9,4 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 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 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 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 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 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 C 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故 A 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 欧美的社会制度,故 B 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 故 D 项错误。 【考点解密】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周年问题,2019 年是五四运动爆发 100 周年,今年考查也是意料之中。 马克思主义成为 2018 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鲜亮底色”,突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政治性。本题切入了时代政治 生活中的“四个自信”中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 考点五 对国共关系发展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2018 年北京卷,17,4 分)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 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 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答案】C 【解析】解题时可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逐项分 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 1927 年,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长征途中,而《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 1930 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 大召开于 1945 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 B。结合所学,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进军,提出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又为争 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故 C 正确。结合所学,遵义会 议召开于 1935 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 1927 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论持久战》 是毛泽东于 1938 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排除 D。故选 C。 【考点解密】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历程,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关键在于考生在复习中要建 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如本题只要学生在复习中理清了中共党 史的脉络,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2018 年江苏卷,10,3 分)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 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答案】C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 1948 年 11 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 年 11 月 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 C 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是在 1946 年,故 A 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 1947 年, 故 B 项错误;渡江战役结束是在 1949 年,故 D 项错误。 【考点解密】2018 年高考试题注重对革命文化的弘扬,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革命 文化。本题就是以革命文化为基础命制的,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