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解密 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角度 难度 2020 年新课标卷 I 儒家思想 通过族谱体现儒家思想的内容 中等 2020 年山东卷,1 百家争鸣 通过孟子、韩非子的主张考查“义” 中等 2019 年新课标卷Ⅱ,25 西汉儒学 通过汉初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思想为政 治服务 中等 2018 北京卷,1 题 儒家思想 通过历史现象考查儒家思想 中等 2018 天津卷,1 题 程朱理学 通过《四书章句集注》考查儒家思想 中等 2017 北京卷,4 题 朱熹和孔子的思想 通过设置材料考查朱熹思想与孔子思想 的比较 中等 2016 新课标Ⅰ,24 题 汉代儒学 通过《尚书》《论语》,考查儒学的地位 变迁 较难 2016 海南卷,4 题 孟子思想 通过孟子的言论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 中等 2016 江苏卷,5 题 李贽思想 以李贽的形象为切入考查李贽 中等 分析解读 高考对这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等方面,考查形式以选择 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涉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 演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和宋明时期思想界的代表 人物的主张及其反映的时代特点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备考复习时要注意 三个结合:一是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 边常见的事物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二是结合某一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 络;三是结合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核心考点 【知识解密】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从不同视角认识“百家争鸣”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 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2)从阶级史观的角度: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的利 益,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3)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 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的内容, 如三纲五常、尊卑有序、等级贵贱等。 (4)从东西方文明对比的角度:应关注孔子等人的民本、仁政、君民观念与同时期古希腊思想家的人文主 义思想、城邦民主政治主张,古罗马注重立法、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的比较。 (5)从与现实联系的角度:应注意儒家思想中的“民本”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 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 考点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主张及地位 (1)儒家提出仁政、德政、礼治、人治,强化道德在治国中的作用。当国家稳定并步入正常轨道时,宜用 儒家思想。 (2)法家提倡法治。在社会动荡时期,实行大一统的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3)道家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社会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道 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4)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俭。代表了社会下层小生产者的愿望,不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 志,故不受历代统治者重视。 考点三 汉代儒学思想 汉代“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理念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实现统一后的秦朝,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大统一,而法家思想却能收到较 好的社会效果。 (2)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西汉,面临着生产遭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实行道家的“无为 而治”思想,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3)汉武帝时,国家稳定,步入正轨,不能再实行严刑酷法,而以比较温和的儒家思想为宜。汉武帝一方 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另一方面“崇儒尚法”,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 国模式,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2.发展 这种思想尤其体现在存在时间较长的汉、唐、明、清等封建统一王朝。 3.影响 儒、道、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中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精华部分对现代中国仍有借鉴作用。 考点四 宋明理学 全面认识理学 1.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对理学的基本认识 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 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 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3.程朱理学 (1)主要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2)思想主张 ①程颢、程颐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 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②朱熹(理学之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 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地位 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 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儒学走向成熟。 4.陆王心学 (1)主要代表及主张、王阳明 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 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吸取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2)评价 积极方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了道德对于社会 和人生的重要性,促进了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体现了务实和自强的精神。⑤理学对我国古 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消极方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和重理轻法观念等属于封建糟粕,应予以批判、 抛弃。 考点五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特点 (1)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他们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该求真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清初不切实际的学风。 (3)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 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 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认识 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不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前者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发展的产物,但由于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民主思想家们还没 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要求,其思想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 中的不合理部分,但他们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考点六 中国古代科技 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①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 展和传播。 ②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攻占封建城堡,打败骑士阶层;促进了采矿业 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③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④印刷术: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在科技内容上,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③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 的动力意识。 ④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及医学等方面。 【考法解密】 考法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2020 年山东卷,1,3 分)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 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孟子认为有了礼义能稳定社会的上下秩序,韩非子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秩序, 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 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 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排除 A;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侧重于道 德层面,排除 B;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到被统治阶层,排除 C。故选 D。 2.(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 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答案】D 【解析】礼乐制度是强化分封制、宗法制中的等级部分,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 的等级、身份,题干信息与礼乐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另外,题干信息只有楚国国君熊通自立为王的一个事 例,不能得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的普遍结论,排除 A。题干信息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度;另外,王位世袭 制度当时也没有消亡,不合史实,排除 B。宗法制度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等,题干信息没 有涉及宗法制度,C 不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 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 D。 3.(2018 年北京卷,12,4 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 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 伐,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 B。“以力假仁 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 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 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 点不符,排除 D。 【考法解密】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 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 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考法二 汉代儒学思想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5,4 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 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 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 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 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 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 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 选项排除。 考法三 宋明理学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6,4 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 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解析】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 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 物来求理,B 选项符合题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主旨不符,A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 人生态度,C 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 选项排除。 考点四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020 年山东卷,5,3 分)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 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答案】B 【解析】黄宗羲重新解释“古圣王”的“崇本抑末”政策,指出“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是“末业”要抑制,有利于 民生的工商业则属于“本业”,应重视其发展,其旨在以此论证变革传统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 项正确;黄宗 羲将工商业分为有利于民生和和无益于民生两种,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A 项错误;黄宗 羲对“崇本抑末”政策的新解释,不是为了宣扬“经世致用”的观念,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黄宗羲为了“促进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提出区别对待工商业的,D 项错误。 考点五 中国古代科技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6,4 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 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 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 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 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 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 不正确;药学的发 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 不正确。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 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 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 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 慧的反映,故 C 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 A 项错误;中国古 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 B 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 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 D 项错误。 【考法解密】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 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 D 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 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