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10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考点 考题 命题视角 考情说明
维新思
想
2020 年新课标全国卷 I,28 西学东渐的影响 (1)本专题内容在全国卷
命题中所占比例较多,考查
重点是维新思想及三民主
义及对待西方思潮的态度
等,一般考试题目不涉及具
体思想理论的内容。
(2)本专题高考命题倾
向,一是立足于思想解放运
动促进思想的近代化这一
观点,突出强调思想解放运
动的积极作用。二是从传统
文化在近代方面的境况角
度,强调传统文化的现实功
用,否定盲目西化。
(3)重视对本专题社会思
潮的背景、特点、影响及中
外交流角度,毛泽东思想及
新时期的理论极少考查。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8 戊戌变法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8 严复思想的特点
2017·全国Ⅲ卷,T41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非选)
2017·全国Ⅱ卷,T29
从大众传媒角度考查思想解放的趋
势
2016·全国Ⅲ卷,T28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的影响
2016·全国Ⅱ卷,T29 张之洞维护传统的思想
2015·全国Ⅱ卷,T29 康有为思想主张的特点
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在
中国的
传播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9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9 新文化运动
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0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9 孙中山的革命观点
2017·全国Ⅲ卷,T41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非选)
2015·全国Ⅱ卷,T40
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西学的态度
(非选)
重大理
论成果 2014·全国Ⅱ卷,T29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核心考点
【知识解密】
考点一 近代地主阶级的探索
1.新思潮的萌发——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
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环球,探索救国之路。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内涵:“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
(2)实践:洋务运动。
(3)影响: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
中国的传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考点二 20 世纪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
A.维新思潮
①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西方民主、进化论思想传播;对
洋务运动反思
②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
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④主张:倡导君主立宪、兴民权、改革教育制度
B.民主共和思想——新旧三民主义——革命派
(1)旧三民主义内容
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统治。
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2)旧三民主义评价
①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
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3)新三民主义内容
①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
权利。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4)新三民主义评价
①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②是三民主义在 20世纪 20 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性。
③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民大革命发展。
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大力宣传资产阶级
民主、科学思想,对封建思想与旧的伦理道德进行彻底批判。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存在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绝对华化的倾向。
C.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
(1)背景
①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袁世凯专制、复古。
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2)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
①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早期共产主义者
(1)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3)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D 毛泽东思想
(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
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1945 年中共“七
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为新中国的成立
奠定了理论基础。
E 新时期的理论创新
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当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
放的战略决策,历经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逐步形成成熟的邓小平思想理论体系;中
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成为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在十
六大上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成为新时期党建问题的重要指导
思想。
考法一 从新思潮的萌发到维新思想
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28,4分)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
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 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科学和技术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应用科学与技术和近代企业的兴办
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才会有很多人提问相关的问题,故 C 项正确;从材料来看西学得到了传播,中体西
用思想并没有被抑制,排除 A 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有维新的主张,且此时只是早期维新思想出现,并没有
往深入发展,排除 B 项;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 D 项。
2.(2020 年山东卷,6,3 分)1873 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
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
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
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
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答案】C
【解析】19 世纪后期,赖尔关于自然力量逐渐推动地质进化的理论,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是因为这一
理论可以用来支持和宣传维新思想,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C 项正确; 科学阐释了“自然演进规律”,
不是强烈要求变革中国社会,实现救亡图存理想的进步思想家关注赖尔理论的主要原因, A 项错误;19 世
纪后期,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进步思想家欢迎赖尔理论不是为了传播自然科学知识,B 项错误; 19 世纪
后期地质进化理论传入中国,没能动摇恪守古训的陈旧观念,D 项错误。
考法二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9,4 分)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
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 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不及“革命”的 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
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故答案为 A
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 1924—1927 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
的结论,排除 B 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 C 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9,4 分)1916 年 1 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
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
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
固,因此材料批判的儒家伦理道德,B 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A 项排除。陈独秀肯定
西方的民主、科学,C 项说法错误。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D 项排除。
考点三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0,4 分)1940 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
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中国革命要联合资产阶级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
故选 C;材料中毛泽东认为中国与俄国存在不同之处,可见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 A;中国共产党代
表无产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联合资产阶级,是出于完成革命的需要并非为了扩大阶级基础,
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对右倾错误的批判,且此时党内也并不存在严重的右倾,排除 D。
1.(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9,4 分)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
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
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
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
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 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
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 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
标,故排除 D。
【考点解密】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
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
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等历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