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0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A 组 考点专练
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2020·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7)导致下面图文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②中国丝、茶、瓷器等商品享誉国际市场 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 ④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
①正确;当时中国的出口是丝绸、瓷器和茶叶等拳头商品,深受海外青睐,而中国却不需要外国的商
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故②正确;1400—1800 年世界金融中心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
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达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中
国不是世界金融中心,故③错误;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但这不是白银流入中
国的原因,故④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2020·山东济宁二模·12)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 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
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 17 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
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
是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 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㈡新航路的开辟;㈢早期殖民扩展;文献史料型
选择题(精选)
【解析】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欧之后,推动了西北欧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欧洲社
会的转型,故选 D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西班牙发展的是其政府没有把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
本,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 A 项;根据题干中“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 17 世纪成为经济中
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说明西班牙并没有成为经济中心,也就没有“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的说法,
排除 B 项;题干中述及的是西班牙没有把财富转化为资本才导致它“错过了机会”,没有强调社会制度
的原因,排除 C 项。
【答案】D
3.(2020·山东潍坊一模·12)加勒比海地区印第安人在 1492 年时约有 600 万人,50 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
第斯山地区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约有 900 万人,100 多年后减少到 60 万人。这表明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⒈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1492 年开始,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到达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在美
洲,殖民者抢夺大量财富的同时,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
死去,与材料中“1492 年时约有 600 万人,50 多年后剩下几千人”相符,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故选 B 项;材料中“印第安人”锐减,是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
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而非人口大流动,排除 A 项;防疫水平低只是一个方面,忽视了被屠杀、
奴役而死去,排除 C 项;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与财富的集中是两回事,排除 D 项。
【答案】B
4.(2020·海南一模·15)到 18 世纪,北美殖民地形成了生产分工的经济格局:南部地区从北部和中部采购
肉类和小麦,北部和中部地区则从南部采购烟叶,而纽约、费城、波士顿则承担着将北美各地的商品
转口销售到英国与西印度的使命。这种经济格局表明,当时的北美殖民地
A.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B.经济交往日益频繁
C.生产方式出现革新 D.受制于英国的统治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⒈西欧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中 18 世纪的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分工的经济格局,说明当时的北美殖民地内部,以及殖民
地与外部之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故选 B 项;既然是北美殖民地,说明美国尚未成立,不存在国内统
一市场,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没有体现出生产方式的革新,排除 C 项;
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排除 D 项。
【答案】B
考点二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2020·山东青岛二模·12)1776 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阐明了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反映了
A.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B.重商主义政策的影响
C.启蒙运动的经济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⒈第一次工业革命;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要求实行自由竞争、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选 D 项;1776 年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早已超越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排除 A 项;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经济理论,主张鼓励出口,减少出口,与“自由竞争、自
由放任”的主张不符,排除 B 项;亚当·斯密是英国人,他并非启蒙运动思想家,排除 C 项。
【答案】D
2.(2020·北京朝阳区一模·12)“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
然后越洋寄回家中。他们住在城镇中充斥着肮脏、污秽的最拥挤最便宜的公寓,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蔬
菜)是最便宜的,无论多低工资他们都愿意接受。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
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内务委员会关于移民和入籍的报告》)这段材料表明
A.美国向西部扩张驱逐印第安人 B.制定排华法案限制中国人入境
C.欧洲移民推动美国工业化进程 D.三角贸易成为新旧大陆的纽带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㈡工业革命的进程;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据材料“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
寄回家中”分析是与美国西海岸越洋相对的中国移民,据材料“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
可知排斥华工,故选 B 项;印第安人是美洲本地人与材料“越洋寄回家中”不符,排除 A 项;据材料
“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可知不是欧洲移民 ,排除 C 项;据材料“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
陆”可知美国是反对移民不是支持贸易,排除 D 项。
【答案】B
3.(2020·山东淄博一模·12)表 1 是英法德美四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简表。其中,丁国是
表 1
年份 甲 乙 丙 丁
1861—1873 3.3(1851—1873) 5.0 —— 3.8
1874—1890 1.7 5.2 2.1(1870—1890)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⒉第二次工业革命;表格逻辑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德国在 1871 年完成国家统一后,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工业化建设,工业发展迅速,丁符合
德国,故选 C 项;法国工业革命开始较早,但国内资本较多地投资海外殖民地和金融领域,甲应是法
国,排除 A 项;美国在 19 世纪 60 年代进行了国内战争,故这一期间缺失工业数据,丙应是美国,排
除 B 项;1861—1873 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这一时期工业增长率较高,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
技投入不及美德两国,导致其工业增长率远不及美德,故乙应是英国,排除 D 项。
【答案】C
4.(2020·河北唐山一模·34)“美国继 1920 年妇女根据宪法第 19 条修正案,取得选举权后,更多妇女参加
工作,已婚妇女参加工作成为一种时尚。妇女晚婚,生孩子减少,并且比较愿意摆脱婚姻束缚。”据此
可知美国
A.妇女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B.三权分立体制更加完善
C.经济发展引发精神危机 D.实现了男女的完全平等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⒉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33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
(精选)
【解析】材料“已婚妇女参加工作成为一种时尚……并且比较愿意摆脱婚姻束缚”可知妇女更加追求独
立工作而非居家生育,这是价值观念的变化,故选 A 项;材料中未提及立法、司法、行政三者之间的
关系,不涉及三权分立体制,排除 B 项;妇女追求独立、愿意参加工作并非精神危机的表现,而是社
会发展积极向上的表现,排除 C 项;材料中仅涉及妇女的选举权,无法判断是否男女已经实现了完全
平等,排除 D 项。
【答案】A
B 组 专题综合练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1.整个 16 世纪,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在南亚、东南亚各地设立的商埠数量远远多于在非
洲的商埠。主要是因为( )
A.欧洲对东方商品的需求旺盛
B.亚洲的工业品市场更加广阔
C.非洲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D.亚欧之间经济互补程度较高
【答案】A
【解析】
根据“整个 16 世纪,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在南亚、东南亚各地设立的商埠数量远远多于
在非洲的商埠”可以看出,欧洲出于对东方商品的需求,因此设立了诸多的商埠,A 项正确;
当时没有工业革命,排除 B;
材料没有涉及到非洲,排除 C;
亚洲对于欧洲商品的需求并不大,排除 D。
2.如图是《海国图志》所载地图。该图可说明当时( )
A.清廷现代海权意识觉醒 B.国人普遍具备全球视野
C.中国制图技术世界领先 D.传统史地观念出现转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幅图体现的是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第二幅图打破了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说
明的是传统史地观念出现转变,D 正确;
清廷不重视现代海权意识,A 排除;
B 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
当时中国的制图技术并不先进,C 排除。
3.新航路开辟之前,波兰和匈牙利贵族要求农民提供最低限度的劳动,因为不存在增加产量的诱因。但当
面向市场的生产变得有利可图时,贵族很快就做出响应,大幅增加义务劳动的时间。最终,农民被完全
束缚在土地上,从而成为没有迁移自由的农奴。据此可知( )
A.贵族转变为新兴资产阶级
B.农奴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C.新航路开辟诱发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答案】D
【解析】波兰和匈牙利的贵族在市场刺激下,大幅增加农民劳动时间,使农民变成没有迁移自由的农奴,
没有形成资本主义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没有变成新兴的资产阶级,A 项错误;
农奴制生产增加产量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不能反映生产效率的提高,B 项错误;
价格革命是欧洲市场大量海外财富的涌入,发生货币贬值而引发社会关系调整,材料无法体现,C 项不
选;
欧洲市场需求,使农民变成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失去迁移自由,人身依附关系增强,生产关系发生改
变,故 D 项正确。
4.有学者指出,16 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
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
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
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由于贸易的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进而使欧洲铸币的变化及
汇票、信贷等使用范围日益流行,这表明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C 项正确;
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与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发展的史实不符,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 项;
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 B 项;
D 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选:C。
5.如表为学者整理的 14﹣17 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期间 每公石平均价格(公分银) 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公石)
14 世纪后半期 17.19 58.17
15 世纪前半期 10.84 92.22
15 世纪后半期 16.35 61.16
16 世纪前半期 20.19 49.52
16 世纪后半期 23.00 43.48
17 世纪前半期 32.19 31.07
平均 .18.00 52.91
A.外来作物大量种植 B.大米产量持续上升
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D.白银的购买力下降
【答案】D
【解析】从表格反映的用白银计价米价上涨、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逐步减少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
期白银的购买力下降,故答案为 D 项;
新航路开辟后外来作物逐渐大量种植,材料所述这一现象与外来作物大量种植无关,排除 A 项;
大米产量上升可能会带来米价下跌,排除 B 项;
这一现象与土地兼并状况无关,排除 C 项。
故选:D。
6.文物是文明的载体,是国之瑰宝。历史上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多达 1000 多万件。中国近代大量珍贵文
物流失海外的渠道主要是( )
A.中外正当贸易 B.帝王对外赐予
C.外国劫掠偷盗 D.商人走私贩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近代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渠道”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来,列
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甚至多次攻入北京、南京等古都,例如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及日本侵略者,它们
抢劫偷盗,掠夺走了中国大量珍贵文物,故选 C;
中外正当贸易与文物流失关联性不大,故排除 A;
帝王对外赐予、商人走私贩卖均不是文物流失的主要渠道,故排除 BD。
故选:C。
7.到 16 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 83%来自西班牙。西班牙每年派遣两支运载金银的船队来往于美洲
与本土之间。1503 年到 1600 年,西班牙从美洲一共掠夺了 153564 公斤黄金,7439142 公斤白银。这导
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经济转型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加速社会阶层分化
【答案】D
【解析】西班牙并没有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排除 A;
西班牙掠夺的财富主要用于享乐,没有转化为资本,没有促进经济的转型,排除 B;
C 不符合史实,世界市场的中心是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而不只是西班牙,排除 C;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然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多数都被贵族统治阶层用于奢侈挥
霍,导致西班牙国内物价上涨,最终加速了社会阶层分化,故选 D。
故选:D。
8 . 如 图 反 映 的 是 19 世 纪 英 国 主 导 的 “ 亚 洲 三 角 贸 易 ”。“ 亚 洲 三 角 贸 易 ” 的 影 响 是 ( )
A.促进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B.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C.英国对亚洲市场的控制掠夺
D.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通过“亚洲三角贸易”,中国的大量手工业品进入英国,而白银最终也流入
英国,由此可知加强了英国对亚洲市场的控制和掠夺,故选 C;
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在殖民扩张时代,到 19 世纪英国已经度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确立了世界殖
民霸主地位,开展了工业革命,排除 ABD。
故选:C。
9.据如表可推知( )
1719﹣1833 年黄埔港往来西方船只统计表:
起止时间 法国船只
数量/艘
英国船只数量/
艘
西方国家来往广
州船只总量/艘
法国所占百
分比
英国所占百分
比
1719﹣1769 年 106 377 769 14% 49%
1770﹣1778 年 45 159 278 16% 57%
1779﹣1833 年 56 2 607 4 112 1.4% 63%
A.《航海条例》导致法国船只数量下降
B.法国国内革命影响海外贸易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世界殖民霸权
D.贸易成为海外殖民主要方式
【答案】C
【解析】A.《航海条例》主要是打击河南人,并不是打击法国人;
B.把国大革命是从 1789 年开始的,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出大革命对法国海外贸易的影响;
C.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船只的数量在西方国家船只数量中占据多数,能够反映出英国“日不落帝国”
世界殖民霸权地位;
D.仅从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贸易是海外殖民的主要方式。
故选:C。
10.英国自 15 世纪末开始海外探险和地理发现后,把注意力集中于西北通道和东北通道。从 16 世纪中叶
起,英国开始对西班牙、葡萄牙传统的海外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进行渗透,觊觎富饶的亚热带、热带海洋
和地区。这一变化( )
A.加快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B.促成了英国海上霸权的最终确立
C.推动了对通往东方新航路的探索
D.重划了世界殖民版图的基本格局
【答案】A
【解析】根据“从 16 世纪中叶起,英国开始对西班牙、葡萄牙传统的海外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进行渗透觊
觎富饶的亚热带、热带海洋和地区”可得出英国通过对外殖民扩张,不断扩大其殖民地与殖民的范围,加快
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A 项正确;
B 项是在 18 世纪中期,排除 B;
新的航路已经开辟,排除 C;
D 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D。
故选:A。
11.如表所示为近代西方钢铁治炼技术发展的部分信息,据表可推知( )
1735 年 亚伯拉罕•达比发明了新方法,生铁的产量增加。
1784 年 亨利•科特发明了搅炼法,生铁可以炼成熟铁。
1864 年 法国人马丁和德国人西门子兄弟同时宣布发明了平炉炼钢法,平炉不仅可以熔化生铁
和熟铁,还可以熔化废钢,使之变成优质钢,之后钢铁产量迅速增加。
1875 年 美国治金技师托马斯发明了碱性转炉,使用含磷矿石也可炼出优质钢,促使钢的产量
持续增长。
A.科学与技术发展实现了紧密结合
B.两次工业革命具有明显差异性
C.钢铁增加推动了政治革命的到来
D.技术革新推动了传统产业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内容并没有体现科学与技术发展实行了紧密结合,排除 A;
材料中没有体现两次科技革命的差别,排除 B;
材料没有提及政治革命,排除 C;
材料中的表格展现了西方近代第一次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冶炼钢、铁技术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
了冶炼钢铁行业的发展,故 D 选项正确。
故选:D。
12.有学者指出,英国输出品的价值从 1720 年的 800 万英镑上升到 1763 年的 1900 万英镑,法国输出品的
价值由 1116 年的 12000 万里弗尔增长为 1789 年的 50000 万里弗尔。已经达到顶峰的荷兰人完全不能和
如此的增长相匹敌。据此可推知( )
A.世界经济霸权正在发生转移
B.荷兰因自身的原因走向衰落
C.民主政治制度优势已经凸显
D.世界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到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在 18 世纪后期英国、法国和荷兰在对外贸易增长方面的变化,该变化体
现了荷兰的商业霸主地位在衰落,英国和法国地位在上升,故 A 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表明,荷兰仍在增长,只是增长速度不如英法,故 B 项表述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世界经济霸权的变化,“民主政治制度优势已经凸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C
项错误;
“世界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
故选:A。
13.如表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 年指数为 100)。其中,丙国是( )
年份 甲 乙 丙 丁
1913 100 100 100 100
1939 166.8 133.8 139 166.2
1946 252.3 147.8 107.5 79.7
1973 679.4 314.3 471.2 561.9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答案】A
【解析】根据 1946 年和 1973 年甲乙丙 J 的生产总值情况可知,甲 1946 年时最高,说明其是二战后的经
济霸主,由此可知甲是美国;丁 1946 年最低,到 1973 年位列第二,说明其受到二战破坏最大,但战后
到 70 年代经济快速增长,由此可知丁是德国;乙对比丙来说,1946 年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高,说明其
经济受到破坏比丙小,但 70 年代乙落后于丙,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英国工业基础未受到毁灭性打击加
上殖民地经济的支撑,但六七十年代随着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欧洲一体化的推动,其经济超越了英国,
所以乙是英国,而丙是法国,故 A 正确,排除 BCD。
故选:A。
14.19 世纪末,德国建筑学家诺姆堡表达了深深的忧虑:“祖国正在变成荒凉寂寞之地,城市和乡村很快就
会变成毫无差别的无产者聚居区,其建筑风格将像监狱一样,再也不会有让人愉悦畅叙的花园和小桥流
水。”这折射出( )
A.浪漫主义为文学主流形式
B.城乡贫富差距迅速缩小
C.人们复苏乡村经济的要求
D.工业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答案】D
【解析】19 世纪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快速进
步,相伴而来的还有现代与传统剧烈碰撞所引发的诸如传统乡土衰落等各种问题,这种“现代化危机“在
德国引起﹣场广泛的精神和社会运动﹣﹣乡土运动,折折射出工业化价值观念的冲突,故 D 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文学主流形式”,排除 A;
工业化造成城乡贫富差距拉大,排除 B;
C 不是材料折射出的本质,排除。
故选:D。
15.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如果追溯历史,凡国家势力太强大的地方,资本主义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在欧洲乃至法国阔步前进,这是因为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市民社会破除了封建制
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政府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
B.市场经济需用宪政规则约束住政府
C.欧洲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
D.资本主义发展摧毁了欧洲民族意识
【答案】B
【解析】材料讲述封建专制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资本主义发展必须用宪政规则约束住政府,
故选 B;
政府是推动因素之一,排除 A;
CD 二项说法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