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n 知识框架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创立和初步发展
①地位: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②原因:“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
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不适应当
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的需要。
秦朝时期:受到重创
①地位:受到压制
②原因: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
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
能为统治者服务。
发展
历程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创立和初步发展
秦朝时期:受到重创
发展
历程 ①地位:独尊地位、正统地位
②原因: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
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
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朝时期:改造时期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创立和初步发展
秦朝时期:受到重创
发展
历程
汉朝时期:改造时期
宋明时期:转型和成熟时期
①地位:正统地位依然如故
②原因:
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
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思想;
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
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创立和初步发展
秦朝时期:受到重创
发展
历程
汉朝时期:改造时期
宋明时期:转型和成熟时期
①地位: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
仍占统治地位。
②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
统治的腐朽。
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时期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发展历程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思想特点:
⑤注重社会现实:
①注重道德修养:
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②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③注重民本思想:
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④注重社会秩序:克已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
⑥注重群体意识:
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
重视并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
⑦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有很强适应性。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发展历程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思想特点
现代价值:
①道德规范:
②“大一统”思想: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
④“和为贵、和而不同”:
⑤民本思想:
⑥“义利观”:
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发展历程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思想特点
现代价值
消极影响:
①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
②倡导“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
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
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③它宣扬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
④它宣扬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
[对应训练]
1、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
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
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
卜辞( )
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2、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
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
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 )
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B.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
C.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 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
[对应训练]
3.《礼记》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子却提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
有耻且格。”这表明孔子主张( )
A.以德为主,礼法并重 B.礼制下移教化百姓
C.为政以德,体恤百姓 D.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4、孔子曾说,“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
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由此可见,
孔子( )
A.强调个人的道德自觉 B.忽视尖锐的社会矛盾
C.囿于传统的宗法等级 D.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
5、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将孔子与诸侯一起列入“世家”,老
子、孙子、韩非、苏秦、扁鹊与人臣一起列入“列传”,而墨子仅
二十四个字述及。这反映出,当时( )
A.正统思想已经形成 B.底层民众受到歧视
C.思想流派异彩纷呈 D.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明清之前领先及明清之后衰落的原因
古代科技长期领先的原因
(明清之前)
16世纪后滞后发展的原因
(明清以后)
政治
经济
思想
外交
启示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封建社会衰落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重文轻技、八股取士、理学僵化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
环境和社会制度;
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结果(制度
创新和人才培养)。
明清之前领先及明清之后衰落的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中央集权制度
高度繁荣农耕经济
文化包容、开放与传承
民族、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明清之前领先及明清之后衰落的原因
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成就 发明过程 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①______前期,中国已出现纸。
②_________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
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①________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
刷的佛经、日历。
②______雕版印刷术已经相当普及,
北宋平民____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欧洲的________运动
和_________运动,促进了
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①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
明了火药。
②______的书籍中记载了火药的
配方,______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宋代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加速了欧洲________的解体。
①______时期发明“司南”。
②______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
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
针,并且广泛应用于______。
传入欧洲,促进了远洋航行,
迎来了__________的时代。
西汉
东汉蔡伦
隋唐
宋代
毕昇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唐中期
唐末
封建制度
战国
宋代
航海
地理大发现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明清之前领先及明清之后衰落的原因
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天文学成就
①世界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
②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其中《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
③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和地动仪;
地圆见解比欧洲早1000年。
④唐朝:僧一行与梁令瓒制黄道游仪;
实测子午线;
⑤元朝:郭守敬制简仪。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明清之前领先及明清之后衰落的原因
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天文学成就
①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
②东汉《九章算术》;
③元朝出现珠算法;
④祖冲之和圆周率。
数学成就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明清之前领先及明清之后衰落的原因
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天文学成就
数学成就
农学成就
①《齐民要术》介绍北方生产经验,现存的
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②《农书》附有《农器图谱》
③《农政全书》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
吸收西方科技,达到传统农业科学顶峰。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明清之前领先及明清之后衰落的原因
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天文学成就
数学成就
农学成就
医药学成就
①《黄帝内经》:编于战国,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②《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著,论述“望、闻、
问、切”四诊法,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③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
④《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创立世界最先进的
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明清之前领先及明清之后衰落的原因
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天文学成就
数学成就
农学成就
医药学成就
特点:
①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先进性);
②广泛性和实用性;
③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探讨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学科体系;
④具有较强的经验性,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
观察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⑤应用上的封闭性: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
地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缺乏进一步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
今日作业:练习册专题十六: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和文化
五一作业:2020届高三年级模拟联合考试文综(二)
1、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
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
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
成一篇七字长歌《步天歌》,文句非常浅显。元代王祯的《农书》由
《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组成。其中
《农器图谱》对各种农具、水利机械、手工业工具等均有详细的图解。
上述举措( )
A.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理论水平 B.利于相关科学技术在民间的传播
C.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D.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对点训练】
3、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希腊的天文学家是纯粹的私
人,是哲学家…… 与之相反,中国的天文学家和至尊的天子有密切
的关系,君主依照礼仪把他们供养在皇宫高墙政府机关之内。中国
古代君主旨在( )
A.推动古代天文事业的发展B.不违农时发展生产
C.为其提供受命于天的依据D.弘扬敬天保民思想
4、据有关统计,1584—1790 年间来华的传教士共有译著成书 300
余种,其中关于自然科学的有 120 种左右,以天文学为主的约 89
种,涉及数学的有 20 种。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与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B.科技发展融入新血液
C.思想专制统治逐渐松弛D.政府提倡向西方学习
【对点训练】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文学艺术
朝代 时代特征
(背景)
文学及艺术成就
书法 绘画 文学 戏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文学艺术
先秦时期:
汉字的演变发展脉络为:甲骨文、金文、大篆、
小篆、隶书、楷书,由繁到简。
①汉字:商(甲骨文)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②绘画:战国时期出现了帛画,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
芽走向成熟。
③文学:《诗经》收录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奠定
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楚辞》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
式自由灵活,奠定了古代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秦汉时期:
背景:国家统一;由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
成就:①汉字:文字统一,秦篆汉隶。
②绘画:汉代帛画气势恢宏,浪漫、神秘又不失
古拙(受黄老之学和儒家思想影响)
③文学:汉赋,铺陈排比,文采华丽,气势恢
弘体现了豪迈的时代精神,同时为统治者歌功
颂德。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文学艺术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背景:
成就:①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
②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顾恺之“以形写神”
魏晋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士人群体形成。
隋唐时期:
背景:①国家一统,经济发达;
②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
③科举制推行,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
种进取精神;
④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成就:①书法:楷书、草书、书法理论。
②绘画:中外结合,雍容华贵,吴道子“吴带当风”。
③文学:诗歌繁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文学艺术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时期:
隋唐时期:
背景:①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
②理学兴起,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③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
成就:①书法: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②绘画:山水画兴起并发展,更注重意境;
风俗画发展。(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③文学:词兴起(句式长短不一;更加灵活自如,
适于演唱抒情 );元曲。
④戏曲:宋代南戏(戏曲艺术形成)
元代杂剧(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
宋元时期:
中
国
古
代
的
思
想
和
文
化
儒家思想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古代科技
文学艺术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时期:
隋唐时期:
背景: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
队伍进一步壮大;
②进步思想产生,更深受到冲击;
③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成就:①书法: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诗书画印
②绘画:文人画个性鲜明,风格奇特,流派众多;
民间风俗画形象生动,生活气息浓郁。
③文学:小说繁荣(题材多样、通俗生动、现实批判
主义风格、崇商色彩等。)
④戏曲:明代昆曲——百戏之祖
清代京剧形成、发展。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1、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
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
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
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明清时期,无论是剧本、小说还是医药、科技著作都盛行插图,
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绣像小说之类的图文结合书籍。这一现象
( )
A.说明印刷技术开始成熟 B.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盛
C.加速了市民文学的兴起 D.体现了文化政策的宽松
【对点训练】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