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四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
专题五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专题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适与转型
专题四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
主题一 列强侵华——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战争
主题二 抗争探索——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抗争探索
主题三 民主体制——在实践中走向光明
主题二 抗争探索——近代中国各阶
层的抗争探索
备知识·成线面
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一条主线:各阶级在抗争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两个阶段:19世纪40~90年代,以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和农
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主;19世纪90年代至1919
年,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
三项内容:学西方器物、学西方制度、学西方思想文化
四个领域:军事、经济、政治、思想
把握关键
①从阶级上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再到资产阶级
革命派。②从内容上看,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③从特点上看,
向西方学习层层深入
备知识·成线面
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1)五四运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转折点
一个性质:彻反反伟爱命运;
一种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
三个特点:彻底、不妥协(初胜)、群基广
四个阶层:先锋;主力;重要力量;领导
备知识·成线面
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2)国民革命——民主革命力量的联合斗争
一项成果:歼灭孙、吴主力,基本上推翻北阀统治
两次会议:共三大、国一大
三个标志:国一大兴起;北伐高潮;政变结束
备知识·成线面
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3)土地革命——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
一条道路:农包城、武夺权,工农武装割据
两次会议:八七、遵义
三大起义:南昌、秋收、广州
备知识·成线面
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4)抗日战争——人民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
一对矛盾:日帝与华族
一条战线:抗族统战线
两条路线:国片面;共全面,人民战
两个战场:敌后、正面
四大会战:淞沪、太原、徐州、武汉
备知识·成线面
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5)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个任务:推翻美支国反统
两次谈判:重庆、北平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四大阶段:防御、反攻、决战、胜利
新教材·新观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
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
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
新教材·新观点
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
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
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
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社会革命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
大思想启蒙运动。
新教材·新观点
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2)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
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
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⑤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
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教材·新观点
东方主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
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密切
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
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
军的总兵力。
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
予盟军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
挥。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
主战场。
新教材·新观点
抗战胜利的意义
它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
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
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
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
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
新教材·新观点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国民党: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
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新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
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新教材·新观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
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
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
一。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命题点二 多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命题点三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影响
命题点四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
命题点五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2019·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
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
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C
真题感悟
内容 出处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天朝田亩制度》
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 洪秀全《幼学诗》
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
不少的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是
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
《慕维廉牧师的一封
信》(1861年)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1)推动中国近代化
①创教,反儒,引西平思。
②打击清统,促统内调。
③客促洋务兴,首提资案《新篇》。
④外交独自,通商,不理不平约。
⑤动封统,争民独,创近化前提。
⑥反封反侵,使国人觉醒,促探近化。
深化认知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2)不利于中国近代化
①《天亩》,绝平小农经,空想。
②政权沿袭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
③借用基教中国化,政教合一专制政权。
④虽反清,但“倒皇做皇”。
⑤长年内战,影响近探。
深化认知
1.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
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
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D
变式训练
2.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通过购买、缴获、自造拥有了更多的
新式武器,在太仓、昆山、苏州等地曾出现仿制洋枪的工场。
之后,《资政新篇》还呼吁学习科学技术的“堂堂正正之技”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顽强抵御外来侵略者
C.曾开展近代化的探索
D.确立了对外开放原则
C
变式训练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命题点二 多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命题点三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影响
命题点四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
命题点五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2020·全国卷Ⅲ)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
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
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
“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B
真题感悟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1)革命史观,开始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
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近代化,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
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政治:推翻清府,结束封专,建资共国,
由专制向民主
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资发,实救成潮流
法制:颁布《约法》,现代法制观念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
深化认知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3)文明,促传文向近文转变,政文和精
文突出。
(4)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
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易、废缠、废跪拜礼
移风易俗举措,国民面貌新。
深化认知
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使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
任何王朝。”材料认为辛亥革命于制度转型的意义在于
A.促进社会习俗发生转变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
D.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B
变式训练
2.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 000
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
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
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转型
B.民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国人对民主范式认同提高
D
变式训练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命题点二 多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命题点三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影响
命题点四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
命题点五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2020·山东高考)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
运动”。如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
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
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C
真题感悟
2.(2019·全国卷Ⅱ)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
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
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
……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
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
真题感悟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
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
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
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
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
国文化改造命题
深化认知
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在五四运动以后,
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
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毛泽东旨在说明五四运动后
A.民族资产阶级拥护民主革命
B.中国革命任务发生根本性转变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D
变式训练
2.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
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
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
转变促进了
A.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B.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D.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C
变式训练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命题点二 多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命题点三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影响
命题点四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
命题点五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2020·浙江选考)《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
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
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
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
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B
真题感悟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
(1)革命道路探索——从中共二大到八七
会议
①二大最低纲领,革命道路照搬俄以城
市为中心
②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辟农包城
、武夺权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
遵义会议
①八七,清算陈右倾。
②遵义,独立解决,标志成熟。
深化认知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
(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从瓦窑堡
会议到新中国成立
①1935年瓦会,定抗族线方针。
②1937年日全侵,促成了二合作。
③抗始后,开辟敌后战场。
④胜前,七大,确立指导思想。
⑤抗胜,谈判、协定,争取和民。
⑥渡江,占南,取得了新革基胜。
深化认知
1.中国共产党曾想向俄国学习,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
但接连失败。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变了原定部署,
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
的革命道路。材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完全放弃“城市中心论”
B.井冈山地区的群众基础好
C.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国共产党自主探索革命的道路
D
变式训练
2.1946年7月,面对粮食奇缺,粮价暴涨,中国共产党哈尔滨
市委派人到邻近地区筹集粮源,控制和调剂粮食市场,形成
了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开展对资本主义的改造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探索城市经济治理方式
D.积极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C
变式训练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命题点二 多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命题点三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影响
命题点四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
命题点五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2020·江苏高考)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
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
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
读最为合理的是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B
真题感悟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作用
思想上:相结合,创发毛思,思想和战
略指导作用
组织上:倡导、促成、维护抗族统线,
组织者和鼓舞者
战略上:坚持全抗线,持久战、人民战
争、敌后战场,中坚力量
精神上: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支
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民族先锋
深化认知
1.《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
的个人行为,看到了日本侵华导致中日民族矛盾的骤然上升,
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
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
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由此可见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引领抗战胜利的旗帜
D.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 A
变式训练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最早提出抗
战主张,最早公开对日宣战,最早制定抗日救国纲领,最早
派出武装力量走上抗日前线。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聚集在中国
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旗帜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与民族自信投
入到抗日战争中。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民主力量联合
B.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思想路线
D.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 B
变式训练
关注点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关注点二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
观前沿·提素养
学术前沿
关注点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一旦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效忠清室的少数民族和边
疆地区就会因为帝国的倒塌而分崩离析。正是清帝逊位诏书让
中华民国非常和平地继受了清帝国的疆域、人民以及所有物质
和精神财富,避免了边疆地区因为清帝国解体崩盘而落入列强
之手,中国至今还享受着这笔财富。
——高全喜
史论史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1)各派力量实力不足
①清想镇压,但内乱,统治徒有虚名。
②革派想武推清,建民共国,但不具
备北伐条件。
③袁想武统,消灭革命势力,取清代
之,但没有把握,不敢背叛清。
④列强为了经济、政治利益,想尽快
结束战争,议和统一。
史论史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2)妥协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地刀兵之
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①是汉满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妥协与和
解。民矛民关得到妥善处理,保证了祖国
领土的完整统一。
②南革权和清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
和解,避免社会动荡与流血牺牲。
③孙袁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使政局
较快趋于稳定。
1.1912年5月,有记者问孙中山:“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
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得
到的答复是:“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
的答复旨在说明
A.政治妥协的必要性
B.袁世凯变为共和派
C.军事斗争的残酷性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A
新题速递
2.伦敦《泰晤士报》社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
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由从来没有
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级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这足
以称之为中国的‘光荣革命’”。对该社论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辛亥革命体现了妥协的智慧
C.辛亥革命的意义影响深远
D.辛亥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B
新题速递
关注点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关注点二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
观前沿·提素养
学术前沿
关注点二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
抗日战争,无疑地首先应该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的民族解
放战争。同时,又由于这个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
有了共产党所代表着的先进力量,这又使得这个战争自始到终
包含了改造旧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内容。抗日战争与中国近代以
来的现代化过程有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的侵略
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一是中国在反侵略的战争过程
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荣维木
史论史识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
(1)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①工业化进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现代化工业高速发展,打断了这一趋势,毁于
战火,财产损失巨大。
②民主化进程。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排
斥民主力量。
史论史识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
(2)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①民主化层面:国民政府有限的民主;人
民民主力量,“三三制”,积累经验。
②国家统一层面: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团
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
③民族精神层面:爱国主义旗帜,强大的
民族精神。
④经济层面:战时机制,现代化因素。抗
日根据地经济发展。
⑤国家主权层面: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
1.1937年后,大量企业及各种社会组织迁至内地;1938年国民
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抗战建国纲领》,提出成立国民
参政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获得大量美械装备。
材料总体上探讨的是,抗日战争客观上
A.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开发
B.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促进了工业布局的改变
D.减轻了美军在远东压力
B
新题速递
2.有学者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100多年历史的一个历史
转折点”。以下《抗日战争》的教学提纲图片反映了
A.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的鲜明主题
B.学术界对抗日战争有多种理解和解读
C.民族凝聚力增强是现代化的主要体现
D.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现代化因素 A
新题速递
政治方面:两党合作,民主力量不断发展,国民
政府开放民主;经济方面:政府经济职能增强;主权
方面: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主权国家的尊严,
民族凝聚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