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
通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代中国历史(1840---1949)
一、时间划分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2 1927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清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时期
整体认知
(1) 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任务:反帝反封建)
(2) 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9-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
级、官僚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
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民族独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
的加深
③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 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 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 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 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走进近代社会
A.近代化内容
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
主要内容
② 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近代化特点
(1)发展缓慢,艰难曲折;
(原因:双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
进行;
(3)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4)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
(5)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
第一讲:
1840-1860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
【阶段特征】
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
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
中国经济开始走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近代化开启。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中
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统治阶
级外交政策也开始调整。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
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1840
鸦片战
争爆发
1842
中英《南
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
京、《天朝田亩制
度》、《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51 1856
第二次鸦片战
争
梦
境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三)近代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四)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3
梦
境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议会席位。
自由主义——这是射向重商主义的第一支利箭,更是古典经济自由主
义的第一首乐章,西方学者认为它的地位不亚于同年发表的《美国独立宣
言》。
1852年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平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史料拓展: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
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物产是各种各样,各省间的水运交
通又是及其便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
就面积而言,中国的国内市场,也许并不小于全欧洲各国的市场。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14
梦
境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
最勤勉。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亚当•斯密《国富论》
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
的《农政全书》( 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
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品种没有增加,性能没有改变,生产技术的发展
处于停滞状态。
道光帝:“所经过者几国?……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被推为
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人?”
周边地区的各国君主,纷纷臣属于中国,向清王朝纳贡。至于藩属国以外的国家,包
括西方各国,清王朝一般皆视为“化外蛮夷之邦”,在官方文书中蔑称为“夷”。因此,
清王朝在对外关系上,自以为是居于他国之上的“天朝”,不承认与之平等的国家有存在。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5
梦
境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
情况
1765-1769 1192915 2190619 (+)997704
1795-1799 5373015 5719972 (+)346957
1830-1833 7335023 9950286 (+)
2615263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的情况
中英贸易,中国出超,英国入超 16
梦
境
年份 1773 1800 1828 1834 1838
鸦片(箱) 1000 4570 11154 21885 40200 17
梦
境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国对英
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
(-)超情况
1837.7-
1838.6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250万
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英国对华鸦片走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18
(一)鸦片战争
读系列图片,简述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的发展差异。
中 国 英 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外交
综合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资本主义制度
落后的自然经济统治
地位,财政困难
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
经济发达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
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殖民扩张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八股取士,愚昧无知 近代科技发展
据上表格,简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开拓海外市场和
掠夺原料,决定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2)主要原因: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
(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
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1793 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材料二: 林则徐相信,英国人没有茶叶和大黄就活不下去,且认为英国士兵的双
腿因打了绷带而不能伸展。
—— 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
因…… 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益增多的制成品市场…… 还引起了对供给机器用
的原料的需求。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人口继续激增至33000 万,到道光十五年
(1835 年)高达40000 万,道光二十年(1840 年)中国人口已经突破四亿大关,
达到41000 万人。
—— 许启贤等《世界文明论研究》
1.爆发:
1840年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
口—和谈(道光、琦善)
2.扩大:
1841年初强占香港—威逼广东—攻占东南
沿海—驶抵南京下关
3.结果:清朝战败
(1)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2)《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失败的原因:
武器 中国 英国
步枪 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
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
镗璧光滑
材料二 鸦片战争期间,一清军将领想出一个对付英国军舰的办法,
在猴子尾巴上挂上鞭炮,然后扔到军舰的甲板上。结果找不到一
个可以把猴子扔到英国军舰上的人。
材料三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说:“各
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
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落后的农耕文明难以对抗先进的工业文明。
◇ 【新教材知识整合】
初九、初十日,逆夷又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由是乡民共愤,
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
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与夷决战。……
十一日,乡民仍鸣锣传递,富者捐资,贫者出力,备乃器械,持乃糗粮,
响应风从,不谋而合者遥遥百余里,聚至百有余乡。将方、圆两炮台四面
围住,各处设伏,奋呼攻打,昼夜不息。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
不敢出入。
— 《广东军务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阅读上述史料,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实。
《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
4.协定关税
(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消极:
片面最惠国: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
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
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
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
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
遇.但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
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梦
境
a.半殖民地:
b.半封建:
概念理解
25
梦
境
概念理解
26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
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2)经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附庸。1.消极:
2.积极:
战争以严酷的实事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
思考……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这一代中国人……
开始去了解西方……标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政治:使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
(2)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3)思想:开眼看世界,先进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
量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 例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①英法联合;
②首次攻入北京;
③火烧圆明园。
1.不一样的过程:
2.更沉重的“代价”:
①《天津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沙俄强占我国北方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营口
烟台
南京
镇江汉口
九江
汕头
琼州
淡水
台湾
天津
宁波
上
海
福州
厦门广州
《天津条约》: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十口通商;
3.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
历、经商、传教;
4.外国的军舰和商船可以在
通商口岸自由航行;
5.赔偿英法军费白银各200万
两。
《北京条约》: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
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
白银800万两。
(原因)目的:
(性质)方式:
(进程)结果:
影响:
第一次: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次: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发动战争,武力征服、侵略战争
其破坏程度和规模都进一步扩大、
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从空间、权益等第二次都超过第
一次,更多主权遭到破坏、侵略
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1.消极:
(1)政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
权丧失,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进入内地,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外交: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战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积极:(1)政治:清政府传统的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冲击,
从而促进了外交近代化;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工
业化开始起步,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
(3)思想:“中体西用”和早期维新思想。
王韬 江南制造总局内景 总理衙门 京师同文馆
重难点释疑一:辩证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列强侵华的主观侵略性(危害)与客观进步
(1)政治上:践踏中国人生存权;破坏中国主权,但闭关锁国被
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2)经济上: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但自
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
供了条件。
(3)文化上:破坏中华文明;客观上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
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4)外交上: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独
立自主的外交地位,但改变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理念,客观
上促使了中国由“封闭”外交逐步走向开放性外交。
重难点释疑二:理解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
(1)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
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
它们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
它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
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
(3)中国的落后和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
动战争的原因之一,为列强侵华提供可能性。
考法:近代列强侵华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例证』
【典例】 (2018·课标全国Ⅱ,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
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
“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
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 D
2.(2018·1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
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
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
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
A.1840年、1856年 B.1840年、1883年
C.1860年、1894年 D.1860年、1900年
解析 根据史料信息“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可推知为两次鸦片战争,分别
爆发于1840年和1856年,故正确答案选A项。
答案 A
3.(2019·山东聊城模拟)清政府宣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抚远”“羁縻”政策的
胜利,条约签订后可以“永杜后患”,使英人不再“有所借口挟制”。因而是“万年和
约”。这主要反映出,清政府( )
A.改变了天朝上国的心态 B.对英国殖民者知之甚少
C.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打消了英国的侵略借口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并不认为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使国家权力构成
了巨大的损害,反而认为这是一个维护和平的条约,说明当时国家主权意识比较
淡薄,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8·山东青岛模拟)治外法权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
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形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列强意图加强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中西方法律观念的差异
D.国人普遍缺乏国家主权的观念
解析 根据材料“治外法权是领事裁判权,凡在中国享有这种特权的国家,其侨民不论发生何种违背中国
的法律的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本国法律裁判。
而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可知,在道光时代的国人普遍缺乏国家
主权的观念,对国家司法主权的沦丧尚浑然不知,故选D项。
答案 D
5.(2018·山东临沂模拟)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华民族自觉统一体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
成是与外来民族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学者意在强调( )
A.西方入侵助推中华民族意识近代化
B.中外关系的恶化有利于民族大团结
C.传统的民族意识受到民众质疑
D.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反侵略密切相关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近代化的形成问题。据材料中“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与外来民族
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知西方入侵助推中华民族意识近代化,故选A项。
答案 A
对西方:①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提升了资
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②促使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和不断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经稳定的国家,如英
国,通过议会改革,使民主范围有所扩大;未能建立稳
定政治制度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则通过颁布宪法,
将政治制度明确下来。③使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力量逐步
加强,导致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对中国:①外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
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②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中
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③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逐渐出现,洋务运动出现,
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重点透析—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影响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
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且注重
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
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
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
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近代
化的过程。
以文明史观看待两次鸦片战争
“全球史观”视角来看待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
内涵: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
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
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
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
趋势。
(三)近代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背景:
⑶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侵略者
⑴鸦片战争,英军入侵
⑵清政府卑躬屈膝
2.时间:1841年5月
3.经过:牛栏岗大捷
A.三元里抗英
牛
栏
岗
大
捷
三元里人民使用的武器
(夷兵)各弃其鸟枪徒手
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
——《夷氛闻记》
A.三元里抗英
(第一次鸦片战争)
1.背景:
4.特点:
2.时间: 1841年5月
3.经过: 牛栏岗大捷
自发性
5.意义: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
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
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左宗棠(1812年---1885年)
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
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
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
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
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
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维护
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B.左宗棠收复新疆
B.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俄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
⑵阿古柏:攻占南疆各城 “哲得沙尔汗国”
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
⑶俄、英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
新疆危机
⑴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
⑵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哈密
⑶签订中俄《改订条约》
⑷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经过:
3.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俄、英利用阿古柏分
裂中国领土的阴谋,表现了爱国军民为维护
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列强入侵
清统治腐败
自然灾害
西方基督教影响
(三) 太平天国运动
逼
杀 责
疑
走
杨 韦 石
杀
洪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废
除
封
建
地
主
土
地
所
有
制
革命性
《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有可能实现吗?
请说明理由。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
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
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
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
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
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
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
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平分土地不行
平分财富不行
战时状态
空想性
(3)评价: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
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
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
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
法实现的空想。
革命性:
(进步性)
空想性:
(2)性质:
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人物:洪仁玕
向西方学习,倡导政治、经济、文教改革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顺潮流),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
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
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缺乏相应的社会
基础和实施条件
时间:1859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
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
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
国人华尔统领。
战略上的失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
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失败教训: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①主观:
②客观: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经济上:农民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
联系,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
产力发展方向。
2.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框架,提不出科
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思想上:多采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的影响。
4.组织上: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
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核心。
新特点
时代背景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
斗争目标 反侵略反封建(新时代特点)
斗争途径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新时代特点)
斗争结果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时代特点)
世界意义 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影响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
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
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
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
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
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
注意:
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促进作用
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
势力。
②《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
想。
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2)阻碍作用
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
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近代化的
进程。
③太平天国运动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内乱给了外国侵略者
以更大的可乘之机。
1.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
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
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解析 解答本题抓住“根本原因”限定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局限
性所致,因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提出科学革命纲领,导致其失败,
故D项正确;A、B和C均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 D
2.(2018·海南单科,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
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
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解析 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
位,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B、C项错误;材料只反
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制度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经济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
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
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
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引自黄梅戏《天仙配》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用坚船
利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有识
之士已预感到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
局”。事实正是如此,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
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思考:阅读第一子目,说说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哪
些变动?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
材料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这中
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
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
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
举。……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选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77
77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原因)
1、原因: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A.自然经济解体
鸦
片
战
争
后
列
强
经
济
侵
略
倾销商品
(以洋纱、
洋布为主)
掠夺原料
(以丝、
茶为大宗)
纺与织分离
耕与织分离
农业生产日
益商品化
自
然
经
济
逐
渐
解
体
有利于民族
工业的兴起
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2.表现
(1)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打破了自给自足的
状态)
(2)具体表现:
a、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走向衰落并且与农
业分离,即“织”与“耕”分离。
b、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c、部分农产品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影响
A.自然经济的解体
自然经济解体过程
4.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
的经济侵略。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
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
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
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B.新经济因素的出现
唐廷枢:中国买办第一人
想一想: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1)外资企业的创办;
(2)买办商人的出现;
(3)贸易中心转移
(4)民族工业的兴起。
殖民地半殖民地
里替外国资本家
在本国市场上提
供服务的代理人
83
1、买办
概念阐释
在中国近代史中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其职能主
要是帮助洋行收购土货,销售洋货。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使
买办资本成为民族资本,形成买办资产阶级,这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
业的发展。
2、洋行
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
易,随之产生外商代理行号。1840年以后,外国在华洋行日益发展,
是外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
84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
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②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③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思想:新思潮萌发(开眼看世界)
(一)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扩大
3、经世致用思想,为其提供思想基础
(二)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抵御外侮
(三)核心:向西方学习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
富强的道路。
2、
探究:新在那里
①承认了西方的科技先进,主
张师夷长技(过去盲目自大)
②开始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③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
方学习,树立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