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165张-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4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165张-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ID:652520

大小:15.85 MB

页数:165页

时间:2021-04-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近代中国历史(1840---1949) 一、时间划分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2 1927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清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时期 整体认知 近代中国历史(1840---1949) 一、经济: (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材料二:“······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1895年清政府发布的上谕 《马关条约》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的热潮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材料一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 商口岸开设工厂” 1、原因 时间 工矿企业总数 资本总额 发展速度 1894年 约200家 3519.1万元 1895— 1913年 549家(>1000元) 120288万元 15% 1895—191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家) 7 (1)新建工矿企业增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速度快。 (2)出现了一批著名企业,如张謇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等。   张謇 晚清状元 ,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教育家,他一生创 办了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为我 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 起,为教育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 夫 世 界 今 日 之 竞 争 , 乃 是 农 工 商 的 竞 争 ; 农 工 商 之 竞 争 , 实 是 知 识 、 学 问 、 教 育 之 竞 争 。 』 『 以 实 业 辅 助 教 育 』 『 以 教 育 改 良 实 业 』 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 3、影响 新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气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阶级 新的政治理想 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黄金时期: 1914--1919年 1.原因: 20世纪初,中国商店贴出的标语 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一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这一组火花反映 了早期民族火柴业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黄金时期:1914--1919年 1.原因: 1870 19491927 年代 资本总额 1895 1914 1919 1937 19561912 1945 千 呼 万 唤 始 出 来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东 风 无 力 百 花 残 落 花 时 节 又 逢 春 1)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2)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 3)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 展,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回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思考: 民国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阻碍因素: 外国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传统封建势力 民族资本的困境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 2、工业布局不合理: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通商口岸附近 3、工业比例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辅,棉纺 织业发展迅速 4、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 展 ——后天畸形 民族工业的特点 A.背景: •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2、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4、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二、思想 (一)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l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l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一书,着重宣传了孔子“托 古改制”的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 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它认 为“六经”中尧、舜、禹等古圣先贤的盛德大业,都是按 照孔子自己的理想假托出来的,假托古人的言论来实行改 制,历史上不见得确有其人其事。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 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 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 史》 代 表 思 想 主 张 特点 康有 为 梁启 超 谭嗣 同 严 复 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 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借用进化 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社 会发展潮流的。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抨 击君主专制制度。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 纲常名教 翻译《天演论》 ;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C.论战: (1)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体制 (2)作用: ①(政治)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②(思想)使维新思想冲破了重重阻挠顽强的传播开来,形成一 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D.作用? ①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 ②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度,发展资本主义,是一场进步运动; ③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利于资产 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启 蒙运动。 主题 探究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特点   史料1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 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 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 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 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 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史料2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 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 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 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史料3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 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2,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 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提示 目的:减少变法的阻力。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 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位,运用 它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提示 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2)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康有为打 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变法”的目的和原因。 史论归纳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1.特点 ①中西融合: ②救亡图存: ③由理论到实践: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 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 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 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 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2.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 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 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 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 (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 大师,对儒家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 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 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 3.评价 (1)进步性:A.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触及了反 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正在 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 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 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B.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 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 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 (二)走向共和(学习制度)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 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背景 (3)、百日维新失败。 (4)西学大量涌入 (5)把西方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 1894年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国”的主张。 1905年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孙中山2、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 建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式被确立 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3、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 (1)时间:1905-1907年。 (3)内容: (2)阵地:革命派的《民报》; 改良派的《新民丛报》。 ②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①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 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 (4)影响: ②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君主立宪思想,拥 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4.旧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评价:(积极)提出推翻满洲封建统治 (消极)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三民主义的核心) 评价: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愿望和要求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评价: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 题,具有空想性 4.旧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评价: ①推动辛亥革命的爆发 ②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愿望和要求 ③没有彻底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问题: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时间 派别及 代表人物 思想 主张 实践活动 意义 19cy40年代 鸦片战争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林,魏 师夷长 技以制 夷 未实践 启迪人们重 新认识世界 19cy60年代 二次鸦片 战争后 地主阶级 洋务派 曾,李, 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自强, 求富)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 的第一步 19cy末 甲午战后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康,梁 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 促进了思想 启蒙 20cy初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孙中山 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 结束了两千多 年的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制度思想二、思想: A.背景: (三)民主和科学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 导 入北京大学为什么没有孔子雕像? 思考:北京大学校园内不乏东西方大师的雕像,却一 直没有孔子像。北大是否该为孔子立像?孔子雕像的 背后折射了什么问题? 太极宗师 李大钊 智圣 塞万提 斯 前期:1915年—1919年(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后期: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考点:新文化运动 课标: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兴起、发展的 概况,分析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政治上: (1)国际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材料一: A.背景 政治上: (2)国内: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复辟帝制。 1915年袁世凯天坛祭天 材料二: 经济上: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出 现黄金时期。 阶级上: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 的束缚,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年均投资 年均办厂 1895-1911 687万 17家 1912-1918 2300万 79家 材料三: 张謇 材料四: 1915年袁世凯祭孔 1、政治 2、经济 3、阶级 4、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 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国内: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袁世凯倒行逆 施,卖国复辟帝制 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A.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到: 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思想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兴起标志 思想阵地 代表人物 两大旗帜 (指导思想) 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北京大学 民主和科学 B.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 B.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第二期开始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胡 适 李大钊 鲁迅 2、主要代表 北京大学3、主要活动基地 以 人 为 本 蔡元培到校后,在就任的演说中说:“大学者,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 来。”“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 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蔡元培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 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 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辜鸿铭 鲁 迅李 大 钊 蔡 元 培 陈 独 秀 胡 适 蔡元培“兼容并包”“思 想自由”办学方针的实 质是什么? 实质:鼓励各科学 观点自由发展,让 新思想去抢占封建 思想的阵地。 1915年袁世凯在天坛祭天1913年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仔细观察以下镜头,概括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把人血馒头当药为 华小栓治病,但却治不好病。 悲剧在于,华小栓吃的人血馒 头,竟是革命志士的鲜血做成 的。 思考:华小栓吃人血馒头的 根源是什么?  德先生:指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赛先生:指科学即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核心) 史料: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 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 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C.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材料:《一个贞烈的女孩子》,描写一个14 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的 故事。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 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 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 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这样殉节,要算 天底下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 添许多光彩…… 内容2 2、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前提)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 内容是三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道德,追求自由、男女平等、个性 解放等 思考: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 传统道德? •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受到历代封建统 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鲁 迅:“吃人的礼教。” “打倒孔家店”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 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 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 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秀才: 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实际: 乌黑,头发无, 麻子,脚不大周正 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 要牵涉到文学上? 这因 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 具。 --《中国新文学大系 》总序 蔡元培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内容上: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形式上: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 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 文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新文化运动后期: 4.新文化运动新发展(1917年后尤其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 (1)提倡教育平民化 (2)介绍十月革命,传播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向苏俄学习。 材料一:偶像的变迁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最崇拜 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 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 …… …… 14 孔子 1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哪些影响?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思想 材料二: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 本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 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 问题。” ——毛泽东 2、促进民众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唤起人们 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材料三:1920年,全国小学一、二年级原用的文言文教材一律 被废除,取而代 之的是白话文,白话文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 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 丢到茅房里;鲁迅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提出“汉字不 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 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 中去。 ——李时岳 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偏向; ②没有同工农运动相结合;局限于青年知识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 基础 ③提不出切实可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案,不能给中国人民指 明真正的出路。 春秋 秦始皇 汉武帝 明末李贽 康有为 袁世凯 新文化运动 今天 没有受到重视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反传统反礼教 孔子为改革的先师 尊孔复古 打到孔家店 批判继承 世界传播 谈一谈孔子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待遇。 宋明清 正统地位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 器物 技术 政治 制度 思想 文化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师夷长技 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师夷长技 以制夷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 李大钊 1、1918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2、1919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的介绍了 马克思主义学说 3、1920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产生中国共产党) (四)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 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 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 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前 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思考:请大家阅读材料与教材内容思考 1.代表人物? 梁启超(改良派) 朱执信 (革命派)  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 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 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条件 材料一: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 出现了一个高潮。据统计,1895到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 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平均 年增长率为15%。 材料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随之签订《辛丑条约》,中 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民族 危机。而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并没有成功,先进的 知识分子正在寻找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新法宝。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 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 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 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 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 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 3、特点 初步接触,理解有限,影响不大 从材料中归纳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的特点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 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 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 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 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 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第一人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 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 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 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 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①发表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 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③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④通过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②开设课程、讲坛宣传:在北大和北京女子高等 师范开设社会主义相关课程 C.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之后 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是 怎样进一步广泛传播的? 有何重大意义? 1)1920年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 学社会主义。(原因) 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 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 是救国的良方。 根本原因: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 2、民族资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学习思考】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要选择 马克思主义? (提示:从当时的国际、国内(政 治、经济、思想)形势变化来思考) C.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之后 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是 怎样进一步广泛传播的? 有何重大意义? 1)1920年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 学社会主义。(原因、影响) 2)三次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 3)1920年组织研究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陈独秀) 4)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及共 产国际、俄共组织,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021-4-3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 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组织和阶级基础。 3 、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堂探究】   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 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v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制度思想二、思想: 1、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指定的最低纲领) 2、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五)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一)戊戌变法——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 三、政治: A.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4)(组织)1895年,强学会;1898年,保国会——具有资 产阶级政党性质,宣传维新变法 (5)(时代)民族危机加深 戊戌变法大事记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出现民族危亡; 95年,“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强学会、《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相继创办, 形成维新变法的新局面; 97年11月,德国强租胶州湾,百日维新的直接原因; 98年初,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作为施政纲领; 98年4月,康有为等组织保国会,成为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 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 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 强学会等 公车上书 无力回天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 兴起 发展 高潮 失败 B.维新变法的高潮; ——百日维新; 1、康有为两次上书; (1)康有为1897年上书; (2)康有为1898年上书; 92 93 2、百日维新; (1)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 (2)概况: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94 内容 进步性 局限性除旧 布新 政 治 裁撤闲散 衙门和冗员 准许臣民上书言 事,允许创办报纸 经 济 裁撤驿站 等旧机构 提倡和奖励士民投 资设厂,开垦荒地, 修筑铁路,开采矿 产 军 事 裁汰绿营 建立新式军队, 装备新式武器, 改用西法训练 文 教 改革科举制 废除八股 将书院、祠庙等改 为中西兼修的学 校,创办专业学 堂,选派留学生 95 96 C.维新变法的失败; 1、标志:戊戌政变。(1898) 2、概况: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慈禧太后 105 106 107 D.维新变法的影响; 1、性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具有爱国性。 3、思想上: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 流,具有启蒙性,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 4、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文化上: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 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6、习俗上: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 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 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 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 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 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鼠脊兽, 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 ……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 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 ……夜不炳烛则昧,冬不御裘则寒, 渡河而乘陆车者危,易证而尝旧方 者死。今专标斯义,大声疾呼……。 梁启超 资身软弱、封势强大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山东最为激烈 ——根本原因 (2)兴起: 义和拳改名义和团 (3)发展: (4)失败: 口号:“扶清灭洋” 怎样评 价? 三、政治: (1)进步性: 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 成为主要矛盾 ①对清朝统治者放松警惕 ②“灭洋”又表现出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2)局限性: 海 东 海 渤 河 运 河 山 胶州湾 苏江南 河 西 山 隶直 廊坊 北京 大沽 济南 东 天津 黄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平原 1899.10 1896-1899年 秋义和拳主 要活动地区 朱红灯 起义地区 反洋教斗争宣传画(流传于19世纪末中国民间) 义和团团民 义和团团旗 宁死不屈的 义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在北京朝阳 门外屠杀义和团团民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背景: 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 ②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发展迅速; ③列强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借口组成八国 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 (2)概况: 三、政治: 八国联军司令 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光绪帝 把义和团全 部剿杀!!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背景: (2)概况: (3)结果:奕劻与李鸿章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01.9) 三、政治: A.赔4.5亿 B.划使馆界 C.拆炮驻兵 D.严禁反帝 E.设外务部 修订商约 ①主要内容: ②危害: 人民更加贫困 列强侵华大本营 完全控制清府,便于镇压反帝 清府成为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试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造成 了什么危害?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 外交政策(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背景: (2)概况: (3)结果:奕劻与李鸿章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01.9)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完全成 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中外矛盾合流 三、政治: (三)辛亥革命——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三、政治: 1、背景: 列强入侵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外债及 一切苛 捐杂税 官府 压榨 2 0 世 纪 初 的 中 国 写 实 《辛丑条约》签订后 我国的民族工矿企业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 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到700多家,资本总额1.3亿元。 新政期间铁路发展尤其迅速,到1911年约达9000公里, 比1895年约增长20倍。其中京张铁路修建,震惊中外。 总之,新政10年是清朝268年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新、 最全面的时期。 ----2011年10月03日 《学习时报》 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902年 2月的上谕强调提出:“农工商业,为富 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同时又指明:“振兴 农工商业,以保利权。” ---《光绪朝东华录》 物质基础 华兴会 光复会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 华兴会也好, 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 严密的组织, 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 导全国日益 高涨的革命运动。” 振 兴 中 华 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同盟会成立 组织: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联合20 多个赞成反清革命的爱国华侨,成立了第 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兴中会成立(想像画) 兴中会成立宣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组织基础 时间: 地点: 成员组成: 主要领导人: 政治纲领: 机关刊物: 性质: 意义: 同 盟 会 的 建 立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日本东京 1905年8月 孙中山、黄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 《民报》 新在什么 地方呢 1:明确的革命纲领 2:统一的领导机构 武昌起义爆发 (三)辛亥革命——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B.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 (1).起义的爆发 • 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 ; • ②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 • ③经过: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中的 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次日革命军占领武昌。12 日,占领武汉三镇。 • (2).起义的结果和影响 • ①结果:湖北军政府成立; • ②影响:全国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清王朝统 治土崩瓦解。 为什么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 武昌起义以 后,各省纷纷 响应,到11月 下旬,全国有 一半以上省份 宣布独立。 武 昌 起 义 形 势 图 名著中的辛亥革命:《阿Q正传》节选 片段一: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 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假 洋鬼子……他们……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片段二: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 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 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 的老把总。 片段三:“唔……这个……”阿Q候他略停,终于用十二 分的勇气开口了…… “什么?” “我……” “出去!” “我要投……” “滚出去!”洋先生扬起哭丧棒来了 从片段中找出辛亥革命的隐患。 C.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都:南京 国旗:五色旗 纪年: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 年为民国元年 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权 1 . 概 况 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同盟会员 陆军部总长:黄兴(同盟会员) 海军部总长:黄钟英(原清海军管带) 内务部总长:程德全(原清江苏巡抚)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同盟会员) 事业部总长:张謇(立宪派) 法制局长:宋教仁(同盟会员) 人员组成上 南京临时政府各部实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 会成员手中,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 主体的政府,但实际上政府中也混入了不 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注:南京临时政 府采取“部长取 名,次长取实” 的原则,九个次 长中有八个是同 盟会员。 2.南京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3)承认清朝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继续有效 目的何在?说明了什么 实质问题? (1)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发展民族资 本主义的法令、措施 (2)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体现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 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4.篡夺革命果实篇 (1912年)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幻灯片 8 由袁世凯一手操办的北洋陆军,是当时中国实力最强的近 代新式陆军,这是袁世凯获得支持的政治资本。 袁 世 凯 与 北 洋 军 阀 部 分 将 领 合 影 材料一: 原因一:拥有军队 (2)世凯夺权的原因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的合影 原因二:帝国主义的支持 材料二: (2)世凯夺权的原因 1、“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 ------张謇(立宪派)给袁世凯的密电 2、孙中山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时,也致电袁世 凯,表 示“虚位以待”。 原因三:立宪派拥护、革命派的软弱 材料三: 5.篡夺革命果实篇 (1912年)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幻灯片 8 D.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2)、功绩: •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 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思想进步——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数据说话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 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 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 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 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 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 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辫子的“革命” D.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 ①、政治: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君主专制政体,打击封 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 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②、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④、社会生活:使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发生一 定变化 总之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⑤、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 产阶级性质宪法) ⑥、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改革 补充: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E.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1)依据: ①、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篡夺; ②、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 性质。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 力量弱小,具有软弱和妥协的一面 ②、主观原因: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缺乏广泛群众基础(尤其是农民阶级); 同盟会组织涣散; 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革命武装;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4、启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 和之路行不通 ——孙中山 四、社会生活: (一)衣食住行渐趋西化 1、衣:中山装、旗袍;食:中西大餐; 2、住:居住大院(北)里弄住宅(南); 3、行:火车航空轮船 (二)断发不缠足(具有政治色彩) 原因: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影响; 辛亥革命 四、社会生活: (三)风俗: 1、民国之初,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体现 简化礼仪,自由平等的风尚 2、婚姻风俗变革 3、19C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介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 注目 (四)娱乐:电影出现,19C末传入中国 1、1905《定军山》中国第一次尝试拍摄电影 2、1913《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3、1931《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 四、社会生活: (五)教育: 1、1905 废科举,设学部,教育体制近代化 2、1912 民国实行国民教育 3、1915 新文化运动,教育平民化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