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52606

大小:92.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4-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上饶市 2021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总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体育比赛不仅是各国运动员速度与力量的竞技场,也是世界各国展示形象,尖端科技与体育融合 的大舞台。随着人类对挑战自身的执着追求,各竞技项目的成绩不断逼近人体能力的极限,要想进一步提 高比赛成绩,哪怕是提高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教练与运动员都要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方式和技术去实现, 科技的赋能作用也就愈发重要。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数字化表现和跟踪系统(EPTS)被首次全面采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运动的 时空信息自动化采集并数据化呈现,从而实现对训练与比赛的数字化阅读。借助摄像机与可穿戴式传感器, EPTS 系统能够追踪球员以及足球的运动信息,并通过平板电脑向教练员提供球员的统计数据、位置信息以 及相应的视频剪辑,帮助教练员进行赛场上的决策。作为 EPTS 的一部分,Catapult 可穿戴传感器也首次在 世界杯中获准使用。这款运动员智能追踪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穿戴在运动员肩胛骨中间、火柴盒大小的 卫星定位装置,可以监测运动员的跑动距离、速度、跑动节奏、受冲击负荷、心率等多项数据,并进行深 入分析。当前,运动员经常会穿着配备这个装置的“黑背心”进行训练,教练员不仅能够在场边实时查看 整个球队的表现并进行指导,也可以了解每个运动员的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训练运动量调控,减少伤病的 发生概率。除了团队运动中的多人时空信息分析外,对运动员个人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评估技术近 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背后的最主要动力是动作捕捉技术的进步。动作捕捉技术是数字化采集三维 人体运动的手段,过往由于需要复杂的设备与环境,使用非常不便,动作捕捉技术的主要应用局限于电影 大片制作,在体育中一般仅在科研中使用。随着动作捕捉技术向轻量化、易用性的不断发展,基于动作捕 捉技术的运动分析系统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例如,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高尔夫运动动作分析与辅助训练系 统 MySwing,借助穿戴在球员身上的多个微型运动传感器,可以精准捕捉球员的身体以及球杆的空间运动 数据并提供分析结果。借助这样的设备,教练对球员的指导就不再仅“凭感觉、凭经验”,主观的经验得 以量化形成数据模型,不仅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更加客观,而且训练的针对性更强,训练效率更高。 运动员比赛成果的提高不仅来自于训练水平提升,运动装备的科技含金量提高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甚至某些时候会对运动带来重大的改变。纵观奥林匹克历史,装备的科技进步对竞技成绩提高起到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连续在最近三届奥运会上称霸自行车赛场的英国队就是其中的代表,英国队应用高科技手段 将人与车的完美结合做到了极致。基于流体动力学与人机工程分析,每名英国选手的比赛用车都经过了精 密调节,使人与车之间的契合程度达到最高。此外,高科技的比赛用服、特制的赛车轮胎等,也都成为英 国队的“国家秘密”。 在未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以数据方式对运动员在技术、战术、体能、心智、个性等多个 维度进行评估,构建可量化的“冠军模型”将成为不仅切实可行,甚至不可或缺的训练与比赛方法,智能 科技也将在训练与比赛中对教练与运动员产生愈发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体育中的“黑科技”》,《光明日报》2020 年 10 月 29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更为尖端的体育装备的采用,体育竞技将是运动员、装备、训练的综合较量。 B. 2018 年世界杯首次使用了 EPTS,将运动的时空信息自动化采集并数据化呈现。 C. 动作捕捉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其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影片制作或体育科研。 D. 英国自行车队连续三年称霸自行车赛场,高科技手段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既承认训练水平提升的意义,又肯定高科技运动装备的作用,彰显了辩证的态度。 B. 文章在论证时主要运用了例证法,也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证科技装备的作用。 C. 文章先提出“科技赋能愈发重要”的观点,再分层论述,最后谈对未来的深远影响。 D. 文章第三段举 MySwing 的事例,有力的说明了科技对个人技术动作的分析的积极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体育比赛不仅是运动员速度与力量的较量,也是各国科技赋能体育的展示。 B. 尖端科技与体育的融合,有助于竞技成绩的提高,有助于运动员不断突破人体极限。 C. 教练在指导训练运动员时,有了科技装备的加持,不需要主观经验分析。 D. 在未来的训练和比赛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对运动员进行评估的标准之一。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首次使用”错误,根据原文“首次全面使用”,说明早就使用了,只是不是“全面使用”。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也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错误。通观全文,由“这款运动员智能追踪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穿戴在 运动员肩胛骨中间、火柴盒大小的卫星定位装置,可以监测运动员的跑动距离、速度、跑动节奏、受冲击 负荷、心率等多项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对运动员个人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评估技术近年来也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背后的最主要动力是动作捕捉技术的进步”等表述可知,文章在论述科技装备作用 时并不涉及“反”的方面,即文章没有运用正反对比法。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有助于运动员不断突破人体极限”错误。根据原文“随着人类对挑战自身的执着追求,各竞技项目的 成绩不断逼近人体能力的极限,要想进一步提高比赛成绩,哪怕是提高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教练与运 动员都要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方式和技术去实现”,只能说是有助于运动员不断逼近极限。 C.“不需要主观经验分析”错误。从原文“借助这样的设备,教练对球员的指导就不再仅‘凭感觉、凭经 验’,主观的经验得以量化形成数据模型,不仅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更加客观,而且训练的针对性更强,训 练效率更高”来看,主观经验分析仍然需要。 D.“将成为对运动员进行评估的标准之一”错误。从原文“在未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以数据 方式对运动员在技术、战术、体能、心智、个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来看是评估维度,不是标准。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界迅速行动起来,用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助力抗疫。但同时,我们 也看到,一些作品纯粹是为了“蹭热点”,赚取流量和关注,本质其实是消费灾难,利用灾难。还有大量 的诗歌、绘画等浮于表面,空喊口号,缺乏艺术性及感染力。 一流的文艺作品往往不以功利为创作目的,在灾难面前,不消费苦难,不利用苦难,这是基本的伦理 底线。而拥有同情、共情的能力,我们便能掂出同胞的病痛之重,让我们更加体物入微,感受他人的情感, 进而才能发现,诗歌、舞蹈、音乐……文艺正是人类情感最好的表现途径。守护常识,这既是对人的尊重, 也是对文学与艺术的尊重。 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肢体语言,都不是在图书馆里产生的,而是从乡野故里、汪洋大海、涓涓河流、 漫漫长夜,从黎明破晓中演进而来。我们对文艺作品有着诸多的高要求,但它们并不是精致的点缀或高阁 上的观赏品,也不是职业作家及艺术家的特权。 文艺作品愈是充满人性的召唤,我们的回应就愈是深刻。好的文艺作品是不朽的,所以当全国各地的 人民心系病患时,当各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驰援湖北时,人们会一遍遍地想起那些经过时间淘洗留下的经 典文艺作品,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摘编自陈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疫”文艺》) 材料二: 极端境遇的灾难不仅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还会带来人类在面对灾难时对生命的敬畏与反思。就目前 发表的抗疫文学作品来说,具体内容有两个明显倾向:一是强调集体抗疫而非个体行为,二是突出人与疾 病的抗争。不少文学作品突出以向上的姿态与疾病搏斗,有激情,有担当,书写着胜利的希望,闪耀着勇 敢的光芒。 中国人历来有很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民族危急时刻,绝不向命运低头。抗疫文学通过 灾难叙事,激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进而深化国家和民族共同体。抗疫文学只有将个体、群体 的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才能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才能 摸准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脉搏,才能提升为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才能强化文艺的思想引领功能,才能体 现出“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本色担当。 疾病让人痛苦,但痛苦不应变成伤害。抗疫文学作品短时间内呈现的时效性是人们直面疫情的必然反 应,但真正好的文学作品还是要有生活作为底色,要有深邃的思想作为内在支撑,要有真挚情感的切近传 达,要有精到的艺术构思,从而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摘编自李雪《用文学凝聚抗疫精神力量》)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持续深入,全国范围内迅速产生了一批以防控疫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可 以说,每一次灾难发生时,艺术作品都不曾缺席。得益于自媒体时代的即时性传播特点,大量的音乐作品 成了艺术“抗疫”的主力军。不过,抗击疫情的歌曲基本以讴歌、宣传与劝导为主题,内容上显得“千歌 一面”。从传播效果来看,能够引发广泛传唱的寥寥无几。需要警惕的一点是,“抗疫文艺”在某种程度 上成了一种扭曲的“文艺狂欢”,更直白一点,为了创作而创作的并不在少数。 艺术创作有其内在规律。从目前的情况看,能够有较大影响力的抗疫作品大多数非常接地气,能够让 观者在灾难中会心一笑。当疫情过去,我们或许会发现,真正能留下来的经典,是因为能引发跨越时间空 间的共鸣,是因为能直面善恶并彰显于世的真实性,是因为人性的力量。 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灾难是创作的重要母题,因此有“国家不幸诗家幸”之说。客观而言,中国的 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 不多。从长远看,如何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人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化,从生命、伦 理、道德等方面探讨灾难的自然与人文含义,是值得中国的文艺创作者们反思的命题。 (摘编自普曼《“战疫”当前,我们需要怎样的文艺作品》)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有生活的底色、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在抗疫斗争中常被人们想起。 B. 诗句“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勇往直前”,由作者主观臆造的因果关 系,折射出作者的品性涵养,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本色担当,充满人性美好的召唤。 C. 符合艺术创作内在规律的文艺作品,都非常接地气,在灾难中能让人会心一笑,有可能成为疫情过后的 经典。 D. 抗疫文学作品只有把个人、群体与疾病的抗争,放到国家命运的层面进行灾难叙述,深深融入人民生活, 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才能体现人们对疫情勇敢抗争的精神,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的“无论风暴把我带到什么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的思想,诠释了材 料中表达的抗击疫情的精神。 B.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接受诸多高要求,即便是职业作家和艺术家,都没有特权把这些高要求作 为作品的点缀和观赏品。 C. 好的抗疫文学作品,会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人类处境的深邃思考,促使读者反思自我的行为与观念。 D. 每一次灾难发生都会出现相关文艺作品,但有时会出现类型化问题,像目前抗疫作品中的有些音乐,就 有类型化严重的缺点。 6. 在抗疫斗争中,文艺创作者们如何才能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抗疫文艺作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B 6. ①创作内容上,要体现人性(人情共情),体现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和反思,内容表达要全面(既要有个体, 也要有群体的抗疫内容)。②情感表达上,要体现人们对疫情勇敢抗争的精神,体现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③创作思想和手法上,要摆脱急功近利(消费灾难)的心态,从抗疫的实情出发(坚持现实主义风格),关 注现实和未来。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由作者主观臆造的因果关系,折射出作者的品性涵养,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本色担当,充满 人性美好的召唤”错误。对种种“甘露”、诸多“精神”的歌颂,并非其由衷之情、有感而发,而本因却 是“冠状病毒君”的出现和蔓延。由作者主观臆造的因果关系,击溃了人们的正常思维认知和价值审美, 是对人性、对生命的日常化漠视。 C.“符合艺术创作内在规律的文艺作品,都非常接地气”错误。从原文“艺术创作有其内在规律。从目前 的情况看,能够有较大影响力的抗疫作品大多数非常接地气”来看,有较大影响的抗疫作品,“大多数” 接地气,而非“都”。 D.“深深融入人民生活,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才能体现人们对疫情勇敢抗争的精神,才能体现民族认同 感和民族自豪感”错误。从原文“抗疫文学通过灾难叙事,激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进而深化 国家和民族共同体。抗疫文学只有将个体、群体的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才能深深 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的本色担当”来看,“融入人民生活”“对时代做出准确记 录”是结果,而非条件。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接受诸多高要求,即便是职业作家和艺术家,都没有特权把这些高要求 作为作品的点缀和观赏品”错误。从原文“我们对文艺作品有着诸多的高要求,但它们并不是精致的点缀 或高阁上的观赏品,也不是职业作家及艺术家的特权”来看,原文的意思是这些要求作家要遵守,不能把 它们当作点缀,而不是作品中的点缀;且“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与“所以要接受诸多高要求”强加因果。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在抗疫斗争中,文艺创作者们如何才能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抗疫文艺作 品”,作答本题可从创作的角度分析,应该在作品的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着力。 由“一流的文艺作品往往不以功利为创作目的,在灾难面前,不消费苦难,不利用苦难,这是基本的伦理 底线。而拥有同情、共情的能力”“文艺作品愈是充满人性的召唤,我们的回应就愈是深刻”“抗疫文学 只有将个体、群体的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才能……”分析可概括出:创作内容上, 要体现人性(人情共情),体现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和反思,内容表达要全面(既要有个体,也要有群体的抗 疫内容)。 由“中国人历来有很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民族危急时刻,绝不向命运低头。抗疫文学通过 灾难叙事,激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进而深化国家和民族共同体”分析可概括出:情感表达上, 要体现人们对疫情勇敢抗争的精神,体现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由“从长远看,如何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人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化,从生命、伦理、 道德等方面探讨灾难的自然与人文含义,是值得中国的文艺创作者们反思的命题”“从目前的情况看,能 够有较大影响力的抗疫作品大多数非常接地气”分析可概括出:创作思想和手法上,要摆脱急功近利(消 费灾难)的心态,从抗疫的实情出发(坚持现实主义风格),关注现实和未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份久远的歉疚 阎连科 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 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 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标志着的岁月。 20 世纪 70 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因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想 横竖反正,我的命运就是同父母一样种地,不得不作于日出,息于日落;因此,并不相信你考取高中就可 以不再耕田种地,可以让你变为不是农民的城里人了。也就无为而治,随遇而安,陪着同学们如同打哄看 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考试。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分之百地予以录取; 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 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 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安。 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景况之后,他看着我和二姐,有些为难、又 有些犹豫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我大姐 那时常年有病),这样,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完,我和二姐在那个时 候都端着饭碗,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就像 时间成了石块,无形地砌在了我与二姐和父亲之间。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亲从灶房端着饭碗出来,说 都吃饭吧,吃完了饭,再说这事。就都各自吃饭去了。忘记了二姐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处。 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粮汤饭,到了门外的一棵树下。树下空无他人。我就在那乡 衬的空无里,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碗汤水饭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 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迷惘里,下乡到我们村里的一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 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说话。说话的顺序,是村人恭敬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 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 他答着去了。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就 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 见二姐也正端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 认识对方一样。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 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 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样,把一段命运暂时搁着,就像把一个疮疤暂时 用膏药糊了一般,也就睡了。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蛐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睡 到半夜时候,也许我刚要睡着,也许我已经睡着,刚好醒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家大门响了。二姐的脚步, 轻柔地落在院里。接下,那脚步的声响,到了我睡的门口,犹犹豫豫,滞重下来,仿佛是犹豫之后,二姐 推开了我睡的屋门,进来站到了我的床前。 我从床上坐了起来。二姐说:“你没睡?”我以“嗯”做了回答。 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 说完这话,二姐似乎借着窗中的月色,看了看我。我不知道那时的二姐,看见了我什么表情。而我, 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 就留在家里种地。”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高中的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里,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时,她眼里 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现在,三十年之后,我给我的孩子和侄男甥女们说起这些他们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不是不敢 相信二姐因是女的,方才让我这个男孩读书,而是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 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 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 (选自《今日文摘》2020 年第 14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列举了几个典型事例“说不清自己出生年月”“村人们说到公元年月要愣怔半晌”,表现了当时农 村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 B. “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这句话饱含深意,写出了我对外面生活的向往,我开始重新考虑如何 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C. “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化具象为抽象,生动地写出我和二姐此时因为 只有一个人可以上学的问题而内心沉重。 D. 文章描述男知青时,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他与村民的不同,同时男知青“点头哼哈”的态度和村民“先 和他说话”的恭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8. 文章中的“二姐”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请简要分析标题《一份久远的歉疚》的深刻内涵。 【答案】7. C 8. ①渴望读书学习,且学习成绩优秀。不能继续读书时内心的伤感和痛苦,“笑容是凄淡 的”“眼里含着泪水”。②乖巧懂事,隐忍退让。“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 上”。③爱护弟弟,对弟弟读书的期望与祝福。在弟弟面前强颜欢笑 “好好读书”的叮嘱,送给弟弟钢笔。 9. 含意:①这是“我”对二姐的歉疚。二姐在分数远高于我时,却牺牲了自己成全了“我”,30 年来我一 直心怀愧疚。②20 世纪 70 年代,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给农村孩子的求学生涯留下的一份歉疚,我和二 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③作者把这份特殊时代的求学悲剧记载下来,希望今人珍惜眼前幸福生活。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 C.“化具象为抽象”错误。应该是“化抽象为具象”。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而我,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她眼 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分析可知,二姐“分数远高于我”,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她不能 继续读书时“笑容是凄淡的”“眼里含着泪水”,内心充满了伤感和痛苦,可见她渴望读书学习。 由“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好好读书, 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分析可知,农村户口的学生如果想要读高中,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 校的共同推荐,而“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面对抉择,二姐选择“留在家里种地”,把机 会留给了弟弟,可见她乖巧懂事,隐忍退让。 由“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好好读书,连二 姐的那份也给读上”“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分析可知,二姐在“我”的面前强颜欢笑,叮嘱“我”“好 好读书”,送给“我”钢笔,可见她对弟弟的爱护,以及对弟弟读书的期望与祝福。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联系上文,由“其时,录取的政策……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 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父亲的话“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 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可知,二姐因为当时政策和家境的原因选择放弃上学, 而让我有读高中的机会,因此心怀歉疚; 由孩子们的感慨以及“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 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等 内容可知,我和二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对二姐的求学生涯有歉疚。 由“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分析 可知,我把它记述下来,意在让我的后人珍惜眼前幸福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唐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家安在?”唐以实对。文帝 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酄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 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 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 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 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 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 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 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 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 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 车骑都尉。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 以唐子冯遂为郎。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B.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 也 C.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D.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11.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父,母系社会,母亲的父亲叫大父;父系社会,父亲的父亲叫大父。《刘敬叔孙通列传》:“冒顿在, 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也与大父抗礼者哉?” B. 闲处,既可指在家闲居,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屏闲处而不朝。”又可指僻静的处所,如《庄子·刻 意》:“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处指第一种意思。 C. 忌讳,避忌、顾忌。它还有因风俗习惯或迷信,禁忌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和事的意思,如《红楼梦》: “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 D. 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 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唐耿直不知忌讳。文帝赞叹李齐行事,冯唐言李齐不如李牧与廉颇;文帝感叹我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 领就不用担忧匈奴了,冯唐直言文帝有也不能用,丝毫不给文帝面子。 B. 文帝大度且谦恭。冯唐当面说他有廉颇李牧也不能用,他大怒,拂袖而去,但事后只不过指责冯唐不应 当着众人面说而已;匈奴边患重,他又特意询问为何说他不能用这两人。 C. 冯唐颇有见识。他认为李牧成为良将,除了他诚心对待将士外,还因为作为将军他有奖罚权和战争自主 权,所谓“赏赐决于外”和“委任而责成功”,这为后文批评文帝作准备。 D. 冯唐为魏尚叫屈。冯唐说文帝不能用廉颇李牧,是为魏尚叫屈。魏尚治军如李牧,善待士卒宾客,保一 方平安,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2)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 (2)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郍,杀死北地都尉孙卬。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 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 “当”是介词,宾语是“是之时”,构成介宾短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 “杀”是动词,宾语是“北地都尉卬”,构成动宾结构,“卬”是“北地都尉”的名,动宾后断开,而且 “上”是下一句的主语,应放在下一句中,排除 C。 “卒”意思是“终于”,副词,和“复”一起做“问”的状语,所以“卒”后不能断开,排除 B。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闲处,既可指在家闲居……此处指第一种意思”错误,从文中来看,“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 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写的是文帝,他的“闲处”当指僻静的处所,而不可能是在家闲 居。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错误,原文为“上功首虏差六级”,即上报的杀 敌数目多了六个,并非“因一次战争不利……”。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独”,唯独,偏偏;“为”,动词,做,担任;“岂”,难道。 第二句中,“行”,施行,兑现;“奉法”,依法;“以为”,认为;“明”,严明;“法”,法令。 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冯唐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 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家在哪里?”冯唐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 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 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听 完冯唐对廉颇、李牧事件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 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 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 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 举侵犯朝郍,杀死北地都尉孙卬。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 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 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 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 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如今 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 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 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 ,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 这些法令律例呢?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 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 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 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 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 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 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二) 李白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原因,“忽复”写出了友人洒脱不羁的个性。 B. 诗人运用东汉许由“洗耳”的典故表达对其矫揉造作、欺世盗名行为的否定。 C. 诗人认为归隐须发自本心,而以隐居为手段沽取名声的假隐士,则令人鄙视。 D. 诗歌不乏生动之语,如“君思颍水绿”将抽象意念化作可感可触的美好形象。 15. 清人王夫之评价这首诗“只写送别事,托体高,著笔平”,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托体高”指立意高远。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归隐,尾联是诗人的临别赠言,“谢 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勉励友人即使归隐也要像谢公一样,做一个具有济世安民情怀的大贤人,格调积 极向上,立意高远脱俗。②“著笔平”是指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直抒胸臆,整体风格平易不事雕琢。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表达对其矫揉造作、欺世盗名行为的否定”错误。作者并非否定许由,而是否定那些以隐居为名、矫 揉造作、欺世盗名之人。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清人王夫之对这首诗评价“只写送别事,托体高,著笔平”,“托体高”就是说这首诗以立 意取胜;“著笔平”,也就是用语朴实。作答时只要抓住立意以及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即可。 “托体高”指立意高远。诗歌的尾联“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意思是高隐东山的谢公究竟要被起用的, 因为他忘不了解救苍生的重任。这联是诗人与友人临别赠言,勉励友人即使归隐也要像谢公一样,做一个 具有济世安民情怀的大贤人,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立意高远脱俗。 “著笔平”是指语言质朴自然。如“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言灵活地化用东汉 许由“洗耳”的典故,不加以藻饰,直抒胸臆,是汉魏风骨的继承。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每空 1 分,错、漏一字,本空不给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老子》中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类似,荀子《劝学》中的“______, ______”也是用行路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的结局。 (3)郦道元的《三峡》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三峡的水流之快,和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 故不积跬步 (2). 无以至千里 (3). 封狼居胥 (4). 赢得仓皇北顾 (5). 有时朝 发白帝 (6). 暮到江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跬,至,胥,赢,暮,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光不断地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 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一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 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扯,那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 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于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 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地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 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 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 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 分大些。“有钱能使鬼推磨。”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 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翻译完成之后,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 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B. 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C. 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D. 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引用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C.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 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地去‘杀时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女高音歌唱家张鹤将在天津音乐厅举办“永恒的记忆——‘美丽中国,青春之歌’公益音乐会”。 B.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 的真正含义。 C. 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D. 社会上总有一些“聪明”的人铤而走险,以传销的形势贩卖鸡汤课程,轻轻松松就能骗得你倾家荡产。 【答案】17. D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 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 恰当的一项”。 首先来看一下画横线的句子的病因在什么地方。“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 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原句的病因有两个:一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应该在主 语之前,从而排除 BC 两项;二是句式杂糅,“原因是……”和“……造成的”是两套句子结构,原句可删 掉其后的“造成的”,从而排除 A。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 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 然。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引用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诗歌引用是否得到,重点是理解诗 句的意思,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去分析和把握。括号前面的语句是“时光不断地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 停留片刻”是说明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不能挽留住的意思。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朱熹用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到老,学 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意思是那时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不要辜负这大好时光。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 转到对光阴的珍惜。 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时间飞逝之感,不能留住的意思,更符合文意。 故选 D。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 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具体而言:(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2)掌握各种标点符 号的用法、作用及正确的书写位置;(3)注意标号与点号连用时的规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引号 的用法,与文中“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地去‘杀时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首先要判断文章中的 引号的作用,“杀时间”在文中是表示特定称谓,即消磨时间,浪费光阴。 C 项,“子曰诗云”中的引号也表示特定称谓,即过去读过的书本,这与例句用法相同。 A 项,“永恒的记忆——‘美丽中国,青春之歌’公益音乐会”表示活动名称; B 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句中表示引用名言。 D 项,“聪明”表示反语,即褒词贬用,说反话。 故选 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 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 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 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 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 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①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为满足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时代需求,科学推进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 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现予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2020)》,提供中国和全球气 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气候系统变化的新状态,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作用。 ②《蓝皮书 2020)》显示,2019 年,中国平均植被指数为 0.373,较 2000—2018 年平均值上升 5.7%;2015—2019 年为 2000 年以来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五年。③2000—2019 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差值被指数呈显著的上升趋 势,全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 【答案】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蓝皮书(2020)》显示全国整体 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压缩,按照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筛选信息,然后用陈述句进行信息组合。材料共 有 3 句话,第 1 句话,是新闻的导语,揭示了主要事件,属于重要信息,应予保留,可概括为:中国气象 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第 2 句话,介绍平均植被的具体情况,属于次要信 息,可以略去;第 3 句话,阐述植被的发展态势,属于重要信息,予以保留。可概括为:《蓝皮书(2020)》 显示全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 注意字数的限制,不超过 60 个字。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为减少消费者使用塑料袋,各地的大型超市几乎都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价格从两三毛到七八毛不等, ①______。“方便”“几毛钱可以忽略不计”是很多人继续购买塑料袋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生鲜 电商买菜买水果,②_______。在某生鲜电商平台下单 4 种水果,除了一个大的塑料袋之外,每种水果都用 塑料薄膜、塑料盒、塑料袋分别分装。可生物降解材料被认为是应对塑料污染的一大利器。但受市场规模 等影响,目前成本仍较高。业内人士认为,“限塑令”难落实还有一个原因是执行难,需要相应的执法支 持。③____,会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那有偿使用塑料袋只是给商家增加了收入。 【答案】 (1). 但购买塑料袋的消费者仍然很多。 (2). 塑料制品的使用更频繁了 (3). 如果没有严 格的执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由上文“为减少消费者使用塑料袋”可知,“各地的大型超市几乎都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价格 从两三毛到七八毛不等”是具体的做法,横线上应填写的是实际情况,结合下文“几毛钱可以忽略不计是 很多人继续购买塑料袋的原因”,故此处可填写“但购买塑料袋的消费者仍然很多”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由下文“在某生鲜电商平台下单 4 种水果,除了一个大的塑料袋之外,每种水果都用塑料薄膜、 塑料盒、塑料袋分别分装”可推断,实际生活中人们使用塑料制品并没有减少,此处可填写“塑料制品的 使用更频繁了”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由下文“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可知,此处应填写“如果没有严格的执法”之类的句子。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 11 月,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新晋顶流”。走红之后,丁真拒绝 了很多高薪工作的邀约,选择为当地旅游贡献力量,成为所在理塘县的旅游形象大使。接受央视采访时, 他说:喜欢整天安静地躺在草原上,看着天空自由飘荡的白云,希望带着自己的小马珍珠在赛马中拿第一。 据悉,丁真以前上过学,但是条件有限,只会一些拼音。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学习,学说汉话、学写 汉字。 丁真身上有许多闪光的精神品质,你对哪一点最有感触?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热爱家乡,打开自己的正确方式 2020 年 11 月,四川甘孜理塘的康巴汉子丁真“火”了,成了“新晋顶流” ,走红后的丁真身上有许 多闪光的精神品质和气韵气质。如,接受当地文旅部门的邀请,做了旅游形象大使;不忘家乡,不忘母语, 用藏语在当地做新闻播报;继续学习,学汉话,写汉字。我觉得丁真对家乡的热爱使我感触最深,因为这 是打开自己的正确方式,值得我好好学习。 热爱家乡,是一种感恩的体现,丁真生活在牧区,周围有草原、雪山、寺庙、白塔、盖聂天眼等自然 的美景,正是家乡的山水哺育和熏陶了丁真质朴纯真的外表和性格,这才有机会让他一夜成名 ,成名后的 丁真拒绝了各地旅游部门的相邀,也没有运用自己的流量带货,而是给故乡理塘做形象大使,宣传家乡,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会惠及理塘像丁真一样的孩子 ,这是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的长远之举,值得我 们学习。我们也应该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壮大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热爱家乡,是保证“流量长流”的正确方式。丁真是一名“顶流网红”不假,但谁又能保证他长“红” 不衰呢?君不见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吗?热爱家乡,有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民、故乡的政 府作为丁真的后盾,作为他的制作团队,他才能借故乡甘孜理塘成为经久不衰的“网红”,才能保证流量 “长流”,我们想要长久发展,就应该学习丁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样才会是有本之 木、有源之水,才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 热爱家乡,有利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有人说,家乡有多雄奇,你就有雄奇,有故乡这一强大的“背 景” ,我们的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假如丁真为名利去开“网红”工作室,去直播带货,这需要策划,也 需要一支强大的专业团队, 更需要一笔不菲的金钱,这正是丁真所缺乏的,他只能用自己的流量和配合服 从去完成,那么失去了自由、纯朴的丁真还是人们喜爱的丁真吗?他的发展能长远吗?答案是否定的。热 爱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政府人民的关怀会滋养他,让他成长,让他紧跟时代,有利于他的长远发展, 而长远发展正是年青的我们所要上的必修课,所以丁真的选择,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丁真热爱家乡的行为,这有利于我们的发展,是我们打开自己的正确方式。心中有家乡,有祖国, 我们才能成长为中华美少年。愿我们以丁真为榜样,热爱家乡,找到打开自己的正确方式,成为真正的中 华美少年。壮哉,我中华美少年!我辈学习之楷模!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篇材料+任务驱动作文,材料是最近藏族康巴小伙丁真突然爆红的事情。对于见惯了白色皮 肤裹着浓妆甚至做过易容术的网红明星的大众来说,丁真野性与纯真并存的“甜野”气质格外让人着迷。 丁真既有好看但不千篇一律的皮囊,又有有趣甚至神秘莫测的灵魂,成为“新晋顶流”,看似意料之外, 实则情理之中。 细看本次命题所给原材料丁真身上的闪光点很多:纯真朴素,不事雕琢,返璞归真,让红尘中人眼前一亮; 拒绝高薪、不求名利、淡泊自守,给熙攘众人以正能量;投身家乡,代言理塘,传播藏语,成为网红的最 好打开方式;学汉语,练汉字,虚心好学,勤奋踏实,可做劝学榜样;眷恋草原,视珍珠小马如同兄弟, 秉承着藏族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万物有灵观念;也可以从整体上提炼出“做回自己,不忘初心”的立 意。 这次作文没有设置情境,驱动任务也很简单:丁真身上有许多闪光的精神品质,你对哪一点最有感触? 这里有三点注意事项: 1.突出丁真身上的“某一点”品质、 气韵,不能多于一点,更不能面面俱到。 2.要谈及这一品质的“感触”,文章要“见真我”,抒真情,突出这一品质对我的触动和影响,进而获得进 步、成长。 3.文章不能只把丁真作为引子,行文要紧紧围绕所给中心事件展开并适度扩展。 【立意】1.热爱家乡; 2.做回自己,不忘初心; 3.拒绝高薪、不求名利、淡泊自守; 4.虚心好学,勤奋踏实; 5.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6.返璞归真,是谓“丁真”; …… 【素材】1.丁真身上有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即便成了“新晋顶流”,也能淡泊自守,不忘初心。如果说 丁真在出名之前的笑容纯洁、眼眸清澈、淳朴淡泊,是故乡闭塞、家庭贫困和自我初心未将磨洗使然 ,但 成名后的丁真拒绝高薪、代言家乡、推广母语、言必行之举则是物欲诱惑下、名利考验下和红尘淬炼下, 呈现出的钻石品格、真金品质。人红不忘初心,尘网难拘丁真,这种流量,值得贡献! 任凭城市的夜晚璀璨喧闹,霓虹闪烁,与日月争辉,我只钟情于雪山圣湖,只愿躺在宁静的草原,看着洁 白的羊群漫向天边。 2.丁真从小生活在雪域草原,见惯了辽阔空旷的蓝天,习惯了牛羊成群的草滩,怎会贪恋都市的富庶繁华。 丁真的坚守初心的选择让我明白:所谓都市,或许只是摩肩接踵的楼里,塞满了紧拧发条的人,人们像蝼 蚁一样忙碌,被沉重的生活压顶,抑或为了点蝇头小利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繁华都市没有翱翔苍穹 自由飞翔的鹰,没有心怀信仰佛前匍匐的人,没有唐卡的经幡,没有堆绣的帷幔,没有照彻山河的湛湛日 光,更没有雪域荒原,圣湖天水, 丁真的世界是遍植经文、神圣自由的世界,值得让丁真心种菩提,守候 一生。身居都市,心向往之。任凭网络世界风起云涌,网络主播日进斗金,任凭这看脸时代一众小鲜肉镜 头面前献媚取宠,我只愿意在镜头面前夸夸理塘,说说藏语,在无人的角落学学汉话,写写汉字。 3.网络世界时而翻云,时而覆雨,今日能把你捧上神坛,明天就能把你打入地狱。就连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都摆脱不了从“女神”到万人炮轰的命运,正所谓铁打的网络,流水的网红。值得庆 幸的是康巴小伙丁真没有被“新晋顶流”幻象冲昏头脑,丁真转而专注于对家乡的宣传,致力于的藏语传 播,认真学汉语、练汉字,丁真的选择让我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须自身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成为灿烂格桑,不老圣泉。任凭苍茫人海,迎来送往,滚滚红尘,遍寻贵人,我 只钟情于珍珠小马,执念于理塘风物,万物生,自由爱。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