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宜昌市高三年级二月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8 页,23 题。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
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
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只是在不
同时代、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在古代中国,美育传统蕴含在礼乐相济的审美化教育途径中。在西方,
美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近代随着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达到高峰。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
勒在康德的启发下正式提出美育思想。康德认为,人具有理性和感性两大思维能力,但这两种能力往往难
以调和,因此他试图通过“审美判断力”这一特殊的心理能力加以弥合。基于这一思想,席勒在《审美教
育书简》中提出,人的“游戏冲动”作为纯自由的活动,其主要对象是美,美是一种活的形象,是感性与
理性的统一,因此“游戏冲动”可以成为沟通诸多对立因素的桥梁,从而保持人所应有的完整性。受席勒
美育思想影响,中国近代一些思想家,如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均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王国维在《论
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蔡元
培曾谈道,“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了的情感”,并提出
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从这些论述
中可以看到诸公对美育的积极倡导。
一个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与其经济状况相关。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是美育生长的沃土。“仓
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已含此意。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
第二,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这使社会、学校和家庭大规模、高质量实施美育成为可能。同时,党和国
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全社会对
美育的重视度空前提高。然而,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
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即回答“什么是美”。若说美在客观,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的事物,
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若说美在主观,为什么会存在普遍被认为美的事物?苏轼的《琴诗》恰能反映这种
困窘。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指与琴的巧妙接
触,方生出美妙音乐。其实审美也是主客观有机交融的结果,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放在匣中何不鸣”
或“何不于君指上听”的疑惑。
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就个体而言,生活、经验、教育等方面的
差异会带来审美差异。我们应理解个体审美差异,也要承认社会存在主流审美观。对个人或群体特点鲜明、
取向正确的审美观应予以尊重并积极引导,以此丰富主流审美观的内涵和面貌,保持其活力和动态性。同
时,在教育中应通过美育,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如多样统一、对比均衡、节奏韵律等,引导学生
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精神的主流审美观,以保持个体与社会精神的健康向上。
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既符合美育特征又较有成效的是“体验”。所谓“体验”,需要进入情
境,调动各种感官,与对象互动,唤起深度情感,形成共情,从而获得审美享受。这一过程依赖于提升感
官敏锐度,正如美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所说,“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赏最大限度的美”。如何有
效训练感官?答案是欣赏艺术,但欣赏的艺术对象必须具有丰富的审美品质,思想内容健康。欣赏艺术是
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具有“开始”和“结束”的特征,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无意识、任何情况下都可发生
的审美行为。能够产生这种审美行为的是优美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有意识与
无意识共同作用下的审美体验中,才能达到以美育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之目的。
(摘编自尹少淳《有效实施美育》)
材料二: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 13 所学校发起成立京津冀美育联盟;上海师生创作的表演节目、
艺术作品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大放异彩,秀出上海美育工作的喜人成果;苏州率先推进
美育进中考,实现全市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艺术活动参与率全覆盖……全国各地学校美育工作正在加快
推进,使更多孩子有了感受美、认识美的机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学校是美
育的摇篮,能够不断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
据统计,近 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5%的学生参与了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
艺术技能;到 2018 年,美育教师人数达到 71.7 万。美育成果显著,也推动着美育理念发生转变。人们逐
渐认识到,美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艺术技能、获得一张荣誉证书,更能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提高人的
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乐行而志清”是体悟艺术之美,“清晖能娱人”
是关照自然之美,“有无相生”体现着思辨学理之美。因而,美育课程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艺术欣赏或艺术
实践,而应鼓励学生从更广阔的生活、自然中汲取营养,以期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体悟大千世界、
深邃哲思之美,产生内心的愉悦与欢喜,形成独特的品位与格调。
推广美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家里装饰的一幅艺术作品,地铁站里的一段旋
律,公园中的一棵古柏,都可能带来美的享受,使美的种子生根发芽,正如吴冠中从白墙黑瓦、参差错落
的江南民居中发现了几何图形构成的形式美一样。从这个角度而言,重视家庭引导,营造城市、乡村文化
氛围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 年起,浙江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一些试点地区邀请专业设计团队
参与工程,使村民不仅浸润着乡土文化,也领略到艺术智慧。当前,大量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
正以其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逐步成为社会美育大课堂。依托博物馆线上展览、二维码导览、藏品数字
资料库等,打破馆舍围墙,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寻找美、捕捉美。同时,学校和博物馆间日益深入的“馆
校合作”也成为拓展美育空间、提升美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可以看到,只有让美进入日常生活,注重熏陶
与化育,才能更好地让美育点亮孩子的美好心灵。
(摘编自马苏薇《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力”可以弥合人类难以调和的理性和感性思维能力,席勒在康德的启发下正式提出
了美育思想。
B. 有意识与无意识共同作用下的审美体验,是达到以美育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之目的的必要条件。
C. 美育不仅能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让人掌握艺术技能、
获得荣誉。
D. 美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让美进入日常生活,注重熏陶与化育,就能更好地让美育点亮孩
子的美好心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引用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的论述,表明直到中国近现代一些思想家才开始对美育进行积极的
倡导。
B. 材料引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经济社会越发达,人们往往越重视美育。
C. 材料引用苏轼的《琴诗》,说明主客观有机交融才能产生审美效果,从而强调了建立审美标准的重要性。
D. 材料引用乔治·桑塔亚纳的“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赏最大限度的美”,说明“体验”这一过程
依赖于提升感官敏锐度。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美教育范畴的一项是( )
A. 潍坊市寒亭区外国语小学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支点,将“风筝、年画”等传统艺术融
入到学校教育中。
B. 蓝天中学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志愿活动,指导学生清除小广告、打扫路面卫生、进行垃圾分类。
C. 近几年,央视推出《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优秀综艺节目。
D. 甘肃省提出通过博物馆研学、“莫高窟课堂”接轨校园、学校与博物馆多样化合作等办法,让博物馆成
为全省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堂。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推进美育工作需要哪些层面的共同努力?
【答案】1. B 2. A 3. B
4. ①首先介绍审美教育的内涵;举例说明审美教育历史悠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
②然后指出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与其经济状况相关,进而提出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
应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的问题。③最后从建立审美标准、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
关系和实施美育途径三个方面回答了如何有效实施美育的问题。
5. ①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②学校层面:
不断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美育空间、提升美育质量。③社会层面:营造良
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多种形式助力美育工作。④家庭层面:重视审美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或艺术形式引导孩子。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力’可以弥合人类难以调和的理性和感性思维能力”表述不准确,原文为“因此
他试图通过‘审美判断力’这一特殊的心理能力加以弥合”,表明这只是实验,不是在下结论。
C.表述递进关系颠倒,原文为“美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艺术技能、获得一张荣誉证书,更能塑造人的
美好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概括这几句的内容时不能把递进关系颠倒。
D.“就能更好地让美育点 亮孩子的美好心灵”表述错误,原文为“只有让美进入日常生活,注重熏陶与化
育,才能更好地让美育点亮孩子的美好心灵”,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表明直到中国近现代一些思想家才开始对美育进行积极的倡导”理解错误,原文为“中国近代”。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
B.“蓝天中学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志愿活动”为劳动教育,不包含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内容。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包含五个段落,据第一段“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
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内容可知,这一段对“审美教育”的内涵;原文“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只是在不同时代、地域有不同的形
态和方式”这句话是下边内容的总括句,下边列举了“古代中国”“在西方,美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
古罗马时期”“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在康德的启发下正式提出美育思想”“受席勒美育思想影响,中
国近代一些思想家,如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均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例子论证“审美教育历史悠久,
只是在不同时代、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的观点。
第二段:“一个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与其经济状况相关”句话是分论点;段尾有“然而,如何抓
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内容,可见作者
提出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的问题。
第三、四、五段:这三段论述的是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其中第三段从“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
角度,第四段从“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是实施美育的关键”角度,第五段从“实施美育
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既符合美育特征又较有成效的是‘体验’”角度,论证了实施美育的方法。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材料内容要点能力。
要推进美育工作,应从不同的实施主体看努力方向。
从国家层面看,材料一中原文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良
好的社会环境”,据此可知,这就是国家在推进美育工作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的原文列举了各地学校在美育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比如“北京、天津、河北三地 13 所学校发起成立
京津冀美育联盟”“上海师生创作的表演节目、艺术作品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大放异
彩”“全国各地学校美育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可见,学校应该不断地开拓美育新天地,充分利用社会资
源,如“学校和博物馆间日益深入的‘馆校合作’也成为拓展美育空间、提升美育质量的重要渠道”等,
让美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就社会层面而言,材料二“大量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正以其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逐步成
为社会美育大课堂”这些内容,可让我们明白,要更好的推进美学教育,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
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多种形式助力美育工作。
就家庭层面而言,材料二“推广美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句话,表明家庭在美育
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据原文“家里装饰的一幅艺术作品,地铁站里的一段旋律,公园中的一棵古柏,
都可能带来美的享受,使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可知,家庭应该“重视家庭引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文
化氛围,“让美进入日常生活,注重熏陶与化育”,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或艺术形式引导孩子。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拜 年①(节选)
蒋子龙
“阳历年”——那算什么年?不管你给它起多好听的名儿叫什么“元旦”,可中国人从来不把它当
“年”看待。录音机、电视机可以进口,没听说“年”还能进口!中国人真正的年,是春节!农历正月初
一,这才叫新年新岁,万象更新哪!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转眼到了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儿”,又是吃饺子的日子。
好吃的东西反正就是那几样,每样吃了一圈儿,轮回去再从头吃起。人嘛,平时抠抠唆唆,一过年就放开
了手脚,好象有今天没明天了,不把腰里那点钱折腾光了,心里就不舒服。吃喝玩乐,日子过得就是快。
酒喝足了,钱花光了,今儿个——到了工厂上班的日子啦。
冷占国比往常上班提前二十分钟出了家门。他历来讨厌“以厂为家”、早来晚走和加班加点那一套。
只有废物蛋才耍这种花架子,顶多可以赚顶先进生产者的帽子。但管理工厂那都是下策。可以说冷占国是
吃铁末子长大的,从懂事那天起,就在三条石的各个小铁工厂里串来串去捡煤核,个子刚长到和大锤把儿
一般高,就进厂当了小学徒。工厂里那点玩艺全在他肚里装着,不管哪个部位发生了什么问题,能瞒哄别
人,却瞒不了他。他认为每个人只要干足了八小时,工厂就不是现在的样子。八小时工作制顶多使了四个
小时的劲,何苦在八小时以外又装腔作势!他一年到头不早来晚走,也不早走晚来,规规矩矩,按制度办事。
但一年中有四天是例外,阳历一月二日、五月二日、十月三日、农历大年初五。赶上这四个日子每天都提
前二十分钟上班。为什么?他一不害怕节日,二不反对放假,但目前有些人这种干着玩、玩着干的脾气可
叫他受不了。节前五天就松了劲,你把嗓子喊破也吆喝不起来了;节后五天还缓不上劲来,你把眼珠子瞪
圆也没人理你的茬儿了!里外里加在一块儿,元旦放一天假,等于放十一天;春节放四天假就等于放了半个
月,这受得了吗?他也愿意一年到头光放假,可往哪儿拿钱去?所以每逢放假后的头一天上班,他都提前
二十分钟往总调度室一坐。他手下的调度员们也都知道主任的脾气,这一天全部提前上班,每人抓住一部
电话机。八点钟——上班的铃声刚响,每个调度员同时都拨通了各个车间办公室的电话。要是有哪个车间
的主任没有上班来,或者哪个车间的机器没有转,还没有开工生产,这个车间的头头就算倒霉了!
总调度室主任——这职务比厂长小半级,比车间领导高半级。关键还不在冷占国比车间的头头们高出
这半级,关键是冷占国这个人。他一进工厂的门,除去生产,别的全不认识,六亲不认,男女不分,老中
青不辨,似乎连七情六欲也没有,老是板着一副冷冰的铁面孔,一说话就把人往墙角上逼,谁受得了!
今天是“破五儿”,他还没有进厂门,火气似乎已经顶到脑门了。往年的春节都赶在二月份,今年却
赶在了一月份。一个月赶上俩节日,掐头去尾,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了,这个月的生产计划怎么保?
年前,厂长硬掐着他的脖子,逼他子吃卯粮,东挪西凑,虚虚实实提前报产,多报产值,把应该在第一季
度里分三个月下发的奖金全部提出来,春节前一次发给了职工。凡是机械厂的人,摸摸头就有一份。说是
一年到头了,大家辛辛苦苦干了十二个月,痛痛快快过个肥年吧!他虽然有坚强的个性,但胳膊再粗也拧不
过大腿,只好咬着牙干。他心里虽说不痛快,可自己也分了一份,并且也没有旗帜鲜明地把自己那一份退
回去,真是打断了胳膊往祆袖里藏!年是过了,够痛快,也够肥,今后怎么办?谁来坐这根大蜡?还是他
——冷占国!
马路上还很清静,车辆和行人都不算多。往常这个钟点,车水马龙,已经挤成一个蛋了。今天是怎么
啦?有人还想再歇一天?年还没有过够?边道上尽是白花花的炮仗纸,看见这些像铺了一层地毡似的炮仗
纸,就使人还可以闻出一种喜气洋洋的过年的味道。今年放鞭炮的人特别多,大年三十的晚上从十二点一
直响到初一上午九点。解放天津那年真枪真炮也没有这样响!他就奇怪,人们哪来的这么多钱呢?瞒别人还
能瞒得了他吗!工厂里的钱越来越紧,生产不是看涨而是看落,大伙口袋里为什么还都那么肥呢?莫非也
是来路不正?其实就是那么点钱,不过市场活跃周转加快,从你的口袋装进我的口袋,又从我的口袋转到
他的口袋,钱不值钱,人人都能摸得上,热热闹闹,大家高兴。但是冷占国决不花那种冤枉钱,过年他连
一个炮仗也没买。一是他没有小孩,冷冷清清,挺大的一个人举着挂鞭自己点火自己放,有什么意思!二是
老婆有病他没有那份兴致。
“哎呀!”他急忙扭车把,差点和前面一辆拐弯的自行车撞上。工厂快到了,今儿个头一天上班不顺气,
骑在自行车上老走神儿。他提一提精神抬起了头,以前很吃香,现在最不景气的重机厂,在城市里鹤立鸡
群,像一片小山头似的横在面前:办公大楼、设计大楼、试验大楼,两万平米的总装车间、像前门楼子一
样突出的煤气站、有双层天车的热处理车间,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方圆三十里,是个用钢铁堆起来的城
堡。不,是用钱堆起来的!而且有许多钱扔在了地底下,这些埋在地下的各种基础是再也收不起来了。光
说调整,调整不好就下马,能这么轻巧吗?工业的脊梁骨弯了,光靠农民做小买卖赚的那点钱顶个屁用!
这么大一个机器厂,还没有真正为国效过几年力哪,一讲调整就丢掉不要了?上上下下一推六二五全不管
了?过去,一提重机厂人们都另眼看待,姑娘小伙子们找对象都比别的单位容易,看看这一大片厂房就叫
人眼馋。想不到现在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还不如做皮鞋卖百货赚的钱多!
冷占国越想越气,猛地又低下了头。
文本二:
在一片“拜年”声中编好了这本书,遂叫做《拜年》。
然而,我却厌恶拜年。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对过年有一喜一忧:喜的是可以尽情放鞭炮;忧的是在大
年三十的子夜吃饺子前,要给所有比我大的人磕头拜年。此后三五天,还要一股劲地磕下去。磕得膝盖疼
肿还不算,更令人发窘的是必须口中念念有词,论资排辈,准确地叫出各种称呼,往往臊得我满面通红。
而且由于自己跪着,很容易把别人看得过分高大,甚而丧失自信。
现在,拜年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少磕头,一般都用嘴对付。可以用来表达关怀、慰
劳、团结、尊老爱幼,也可以靠它讨近乎、拉感情、维系各种各样的关系。真是手段简单,奥妙无穷。通
过这种很普通的、极常见的生活现象,不也能解剖当代复杂的社会关系吗?不也能看到各式各样当代人的
灵魂吗?
能不能说,文学的最高目的就是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活呢?倘如此,作家就首先应该不疲倦地向生
活的深度和广度探索,随着这种探索的逐步深入,其文学形式也必然要随着发生改变。打泥土层和打岩石
层的钻头是不一样的,从一百米打到五百米,总要换钻头的。
(节选自《拜年·自序》)
【注释】①《拜年》节选自蒋子龙短篇小说集《拜年》。蒋子龙,河北沧县人,早年曾较长时期在天津重型
机械厂工作,担任过车间副主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是“改
革文学”作家的代表。2018 年 12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蒋子龙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常这个钟点,车水马龙,已经挤成一个蛋了”,比喻形象生动,在与前文的对比中凸现眼前冷清的
街道场景。
B. “姑娘小伙子们找对象都比别的单位容易”,虽语带夸张,但切合实情,直接体现出重机厂在人们心中
的地位。
C. 本文善用穿插艺术,在呈现重机厂现状的过程中,穿插了冷占国的成长经历及家庭现状,主线明确而又
枝蔓摇曳,富于变化。
D. 本文语言浅近准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如“个子刚长到和大锤把儿一般高”贴合人物经
历和身份;“坐这根大蜡”,具有地方色彩。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正月初一,这才叫新年新岁,万象更新哪!”表明主人公冷占国对过去的一年心怀不满,对新的
一年满怀期待。
B. “边道上尽是白花花的炮仗纸,看见这些像铺了一层地毡似的炮仗纸,就使人还可以闻出一种喜气洋洋
的过年的味道”,是冷占国内心的真实写照。
C. 讨厌“以厂为家”,“厂里把应该分三个月下发的奖金春节前一次发给了职工,他心里不痛快”,说明
冷占国也有自私狭隘的一面。
D. “换钻头”,是比喻性的表达,即作家为表现对生活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成果,主动在文学形式上加以变
革。
8. 请根据文本,概括好的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9. “冷占国”的形象有哪些重要特点?请加以概括分析。文本主要是以怎样的方式展现主人公“冷占国”
的形象特点的?
【答案】6. B 7. D
8. (1)文学源于生活,文学是对生活的艺术反映;(2)文学高于生活,是作者探索生活的结晶,能让人们
更深刻地认识生活。
9. (1)“冷占国”形象特点:①技艺精湛。从小当学徒,对工厂的事了如指掌;②做事讲求实效。如反对
加班等;③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或责任感强)和自省意识。忧心工厂的命运和工业的发展以致“越想越
气”;④精通管理,善抓关键。把“一年的四天”作为抓手来提高工作效益。(2)形象特点展现方式:心
理描写。小说主要以主人公“冷占国”上班途中的心理活动为形象特点的展现方式。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直接体现出重机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错。原文说“过去,一提重机厂人们都另眼看待,姑娘小伙子
们找对象都比别的单位容易,看看这一大片厂房就叫人眼馋。想不到现在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还不如做
皮鞋卖百货赚的钱多”,作者意图在于把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进行对比,强调现在“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
D.“作家为表现对生活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成果”错。原文结尾处说“作家就首先应该不疲倦地向生活的深
度和广度探索,随着这种探索的逐步深入,其文学形式也必然要随着发生改变。打泥土层和打岩石层的钻
头是不一样的,从一百米打到五百米,总要换钻头的”,注意此处表述“作家就首先应该不疲倦地向生活
的深度和广度探索,随着这种探索的逐步深入……”,这里强调的是作家的“探索”,与“成果”没有关
系。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通过文本一中作者描绘的以冷占国为主人公的故事情节来看,《拜年》这本书的故事创作来源于生活,取材
于生活,故文学来源于生活,文学是对生活的艺术反映。
由文本二“通过这种很普通的、极常见的生活现象,不也能解剖当代复杂的社会关系吗?不也能看到各式
各样当代人的灵魂吗”可知,文学高于生活,是作者探索生活的结晶,能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生活。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及描写手法的鉴赏能力。
“冷占国”形象特点:
由原文“个子刚长到和大锤把儿一般高,就进厂当了小学徒。工厂里那点玩艺全在他肚里装着,不管哪个
部位发生了什么问题,能瞒哄别人,却瞒不了他”可知,冷占国技艺精湛。从小当学徒,对工厂的事了如
指掌。
由原文“冷占国比往常上班提前二十分钟出了家门。他历来讨厌“以厂为家”、早来晚走和加班加点那一
套。只有废物蛋才耍这种花架子,顶多可以赚顶先进生产者的帽子。但管理工厂那都是下策”可知,冷占
国做事讲求实效。
原文说“以前很吃香,现在最不景气的重机厂,在城市里鹤立鸡群,像一片小山头似的横在面前:办公大
楼、设计大楼、试验大楼,两万平米的总装车间、像前门楼子一样突出的煤气站、有双层天车的热处理车
间,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方圆三十里,是个用钢铁堆起来的城堡”“光说调整,调整不好就下马,能这
么轻巧吗?工业的脊梁骨弯了,光靠农民做小买卖赚的那点钱顶个屁用……”“冷占国越想越气,猛地又
低下了头”等内容可知,冷占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自省意识。
原文说“但一年中有四天是例外,阳历一月二日、五月二日、十月三日、农历大年初五。赶上这四个日子
每天都提前二十分钟上班”“春节放四天假就等于放了半个月,这受得了吗”,冷占国把“一年的四天”
作为抓手来提高工作效益,说明他精通管理,善抓关键。
(2)形象特点展现方式:心理描写。
文本一有多处心理描写:“只有废物蛋才耍这种花架子,顶多可以赚顶先进生产者的帽子”“以前很吃香,
现在最不景气的重机厂,在城市里鹤立鸡群,像一片小山头似的横在面前:办公大楼、设计大楼、试验大
楼,两万平米的总装车间、像前门楼子一样突出的煤气站、有双层天车的热处理车间,高高低低,参差不
齐”。小说主要以主人公“冷占国”上班途中的心理活动为形象特点的展现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也。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
使西诣先主。先主与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
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
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
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
废也。十二年,随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
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
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
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祎恨
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
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
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乙
评曰: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
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选自《三国志》)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B. 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C. 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D. 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平:文中指不和睦;现代指不公平的事,或因不公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
B. 诽谤:现代指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文中的意思和现代一致。
C. 规矩:字面意义是指校正方圆的器具,又常常指准则、法度。
D. 自己:现代意义是指自身、本身、本人;文中实为“自于己”,指原因始于自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仪颇有才干。当年刘备在世时,和他谈论军国大事,就很赏识他并加以提拔。
B. 杨仪很自负。诸葛亮死后,他领军回来,又征讨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很大,想代替诸葛亮执政。
C. 诸葛亮认为杨仪胸襟狭窄,难当大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后来杨仪未得重用,非常不满。
D. 乙文段分析了几个人的优缺点。例如彭羕、李严、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刘封思虑不足,杨仪当官爱显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
(2)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
14. 杨仪最后为什么招致大祸?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
毕。
(2)当时的人们都畏惧他言语不加节制,没有谁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
14. ①心胸狭窄。虽有才能,但没有受到重用,就心生怨恨。②口无遮拦。对费祎说起投靠敌国之话。③知
过不改。被流放仍然公开激烈指责批评朝廷。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
是言语表情经常流露出怨愤之色,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
“仪每从行”,“从行”,词组,随行,之间不断开,排除 AC;
“自为年宦先琬”,“自为”,自己认为,之前断开,排除 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的意思和现代一致”错误,文中“诽谤”指批评指责过失。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D.“杨仪当官爱显摆”错误,原文意思是杨仪因办事恰当而官职显要。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数”,多次;“规画”,规划;“筹度”,筹措。
(2)中“节”,节制;“莫”,没有谁;“省”,看望,探望。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思是“而诸葛亮生前已有秘密的打算,认为杨仪性情急躁胸襟狭窄”,
即心胸狭窄。虽有才能,但没有受到重用,就心生怨恨。
“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意思是“以前丞
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去投靠魏国,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口无遮拦。
对费祎说起投靠敌国之话。
“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意思是“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公开指责批评朝廷,
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即知过不改。被流放仍然公开激烈指责批评朝廷。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建安年间,他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离傅群前往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
羽任命他为功曹,派他奉命西行去见刘备。刘备与他谈起国家军事大计,议论政治得失,非常喜欢他,于
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及至刘备为汉中王,又升任杨仪为尚书。刘备称帝后,东征东吴,杨仪与尚书
令刘巴不和,便被降职,名义上担任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代行相府事
宜,准备南行。建兴五年(227),杨仪跟随诸葛亮到汉中。建兴八年(230),杨仪被升为长史,同时兼任
绥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做事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
完毕。军中调度指挥,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诸葛亮深爱杨仪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骁勇,常遗憾二人不和
睦,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建兴十二年(234),杨仪跟随诸葛亮出军屯扎在谷口。诸葛亮病逝于
沙场。杨仪已率领部队退回,又讨伐诛杀魏延,自以为功劳特大,理当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于是招呼都
尉赵正用《周易》卜卦,卦为“家人”,杨仪沉默不欢。而诸葛亮生前已有秘密的打算,认为杨仪性情急
躁胸襟狭窄,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
有部属,只不过是闲职而已。
起初,杨仪任先主手下的尚书,蒋琬为尚书郎,后来虽然都任丞相参军长史,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
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言语表情经常流露出怨愤之色,斥责他人叹息
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当时人们都畏惧他言语不加节制,没有谁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
望他。杨仪对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去
投靠魏国,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费祎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建
兴十三年(235),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公开指责批评朝廷,语气措辞
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自杀,他的妻子孩子回到蜀地。
乙
评论说:刘封处于招致嫌疑的地方,而他的思虑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凭借才干而被拔擢进用。李
严凭借办事的才干器局而发达。魏延凭借勇敢智略被任用。杨仪凭借办事恰当而官职显要。刘琰凭借故旧
同宗而任职,都能位尊任重于一时,看他们的举止措施,寻求他们做事的准则,招来灾祸,没有不是始于
自身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洞仙歌·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
汪元量①
西园春暮。乱草迷行路。风卷残花堕红雨。念旧巢燕卷,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繁华流
水去。
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②为主。便关防、不放贵游来,
又突兀梯空③,楚王宫宇。
【注】 ①汪元量,南宋末代皇帝恭宗的琴师,随从“三宫”(太皇太后、谢太后、恭宗)赴燕,途径常州,
感怀而作此词。②沙门:佛教名词,出家的佛教总称,也指佛门。③梯空:腾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草乱花谢、满目凄凉的残春景象,奠定了全词伤感凄凉的情感基调。
B. “今古”指古今同声,此处暗用向秀的典故,与前句借“旧燕”抒怀类似,显得深婉有味。
C. “忍见遗钿种香土”,是指词人不忍心看到这种景象,蕴含词人心中一缕怀旧情思。
D. 此词以赵府旧宅为题材,以“园、宅”为两点,由宅到园,由园到宅,线索清晰,不乏跌宕之美。
16. 后人评价此诗“旨趣微婉、情绪深沉”,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表现了哪些微婉深沉的情感?
【答案】15. D 16. ①对繁华逝去的伤感。上阙的前三句写残垣断壁,故园不在;下阙的“舞歇歌沉”两
句展开写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已成为过眼云烟,只见遗钿被泥土所埋。②对故国灭亡的深沉哀思。“念旧
巢燕卷,飞傍谁家”“繁华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寄寓了作者思故国、恋故土的情怀。
③对元朝佛教势力仗势横行、穷奢极欲的愤慨之情。“都付与,沙门为主”,大好园林,都被僧人所占,
“便关防”三句谓不让显贵玩赏,防守紧严,只是一座寺庙而已,令人感慨万分。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由宅到园,由园到宅”错误。开篇第一句为“西园春暮”,这首词层次鲜明。以赵府旧宅为题材 ,
以“园、宅”为两点,由园到宅,由宅到园。反复跳跃,但线索清晰,又不乏迭宕之美。园中草乱花谢,
再写橘桑萌蘖,残而又生,衰极美来;宅子已是“燕飞谁家”,故园已是面目全非,早做为一座庙宇。可
见应为“由园到宅,由宅到园”。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上片“西园”三句,点明着笔地点 ,急风阵阵吹打 ,花瓣纷堕。红雨即指花瓣雨 ,即花瓣散落如雨 ,
通过描绘满目凄凉的残春景象,烘托出作者的衰老心态和亡国之悲恨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可见“旨趣微婉、
情绪深沉”。残垣断壁,故园不在。词人心事重重,由花园着眼整宅,心中不知何等滋味 。此词引用刘禹
锡诗,意为赵府仍在,但已改作佛寺,原来的燕子也不识其处,不知飞到哪家哪户去了。闻邻人吹笛 ,作
《思旧赋》。“长笛一声今古”,也是“感音而叹”的意思。笔致含蓄深曲,令人感慨亲之。“舞歇”二句
展开续写繁华逝去之景象:赵府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已为过眼烟云 ,只见遗钿已被泥土所埋 。怎能忍心
看到这种景象 。蕴含词人心中一缕怀旧情思,倍觉哀怨。残留于今日往日的脂粉气,而丽人已不在。“渐
橘树方生 ”四句,深含潜滋暗长的意味,蕴藏无限生机。旧日繁华已逝,“舞歇歌沉”,寄寓了作者思故
国、恋故乡的一种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是《使至塞上》中描写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
雄浑的名句。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
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3) 《逍遥游》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鹏之大的句子是“鹏之背,____________ ;怒而飞,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漠孤烟直 (2). 长河落日圆 (3). 纵一苇之所如 (4). 凌万顷之茫然 (5). 不
知其几千里也 (6). 其翼若垂天之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苇、凌、顷、翼。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买回一只大石榴,搁置许久,皮也萎缩了,一直未有心情吃它。剥石榴,需要一颗闲心。心不静,何
有逸致去吃一口繁琐的石榴?
刚刚,见老先生的几幅石榴画,瞬间将人点燃。( )他笔下的石榴外皮一律焦墨,稍微开了口,露
出籽实,色艳红,仿佛焰火跳动着,我的味蕾似感受到汁液淋漓的甜度。石榴旁悄悄搁一朵蘑菇,想必是
云南见手青,尚未完全散开菌盖的,此时,趁鲜嫩,吃它正当时。有了石榴,有了见手青,尚不嫌热闹,
还得添一根秋黄瓜,那份脆嫩,师出无门,因为顶花未谢。黄瓜要天气热才长得快,眼下已然深秋,夜凉
露重,等它成熟,不知何时,索性摘下吃个嫩口。这幅小品,只有我深谙植物脾性与时序节气之人,方能
懂得其间堂奥。揣测他应是秋分前后画下的。
18. 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眼前生活,何尝值当去爱?
B. 这眼前生活,何尝不值当去爱?
C. 这眼前生活,真的不值当去爱?
D. 这眼前生活,的确值当去爱。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B 19. B
20. 这幅小品,只有我这样深谙植物脾性与时序节气之人,方能懂得其间堂奥。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A.语义与上下文相反,C 和 D 语气平淡,与前文“点燃”不协调,排除 ACD。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仿佛焰火”运用了比喻修辞。
A.“绿肥红瘦”是借代,以“绿”代叶,“红”代花;
B.“恰似一江春水”比喻,把“愁”比作“一江春水”,与例句相同;
C.“樯橹”是借代,代“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夸张;
D.“殷勤”是比拟。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只有我深谙植物脾性与时序节气之人”句式杂糅,在“只有我”后加上“这样”,改变句式结构。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轻女性减肥,要做到吃动平衡。吃动平衡,包括整体体重、体重成份、大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平
衡。做到这些平衡,吃动才能真正合并为健康服务。平衡的重要标志, ① 。合理体重是吃和动
外在体现的最后结果。 ② ,就要增加运动消耗;如果人很瘦还拼命运动,就要补充营养。体
重是由肌肉、微量营养素、水和电解质等多种成份组合而成,如果只说体重合理,但肌肉很少脂肪很多,
这也不行。在运动过程中,水电解质出现紊乱,却还在运动,也是不对的。
为减肥拼命运动还节食是误区。年轻女性一定要明白健康和健康体重的概念。“杨柳细腰赛笔杆”才
叫美的观念,是错误的。而且, ③ ,而不是变瘦后,没有肌肉和抵抗力,甚至连女性基本的性
征体型都没了。如果减到这个层面,减肥只能是伤害。对女性而言,合理的营养和体重,必须理解清楚。
营养状况良好、体重适宜、身心健康,才是真正体型漂亮的美。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2. 请结合原文,针对年轻女性,用两句简洁的语言提出健康忠告。
【答案】21. ①就是体重正常或合理;②若体重超重;③减肥是为了健康。
22. 吃动平衡才能服务健康,要明白健康和健康体重的概念。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材料的话题中心是“减肥与健康”,第一空,根据“包括整体体重、体重成份、大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
平衡”“合理体重”说的是体重“平衡”,即体重要合理或正常,据此应填“就是体重正常或合理”;第
二空,根据“如果人很瘦还拼命运动,就要补充营养”推知前句说的是人胖或体重高的情况,据此应填“若
体重超重”;第三空,根据“年轻女性一定要明白健康和健康体重的概念”强调的是“健康”,而下句“没
有肌肉和抵抗力,甚至连女性基本的性征体型都没了”说的是不健康减肥的情况,据此应填“减肥是为了
健康”。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能力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本题要求针对年轻女性,提出健康忠告,解答时注意筛选概括原材料中的信息,表达有针对性。根据“年
轻女性减肥,要做到吃动平衡”“做到这些平衡,吃动才能真正合并为健康服务”可知,年轻女性减肥,
要注意吃动平衡,吃动平衡才能服务健康;根据“年轻女性一定要明白健康和健康体重的概念”可知,年
轻女性要重视健康,树立健康体重的观念。据此分条表述即可。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 ——任正非
②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 ——丘吉尔
学校文学社正在开展以“危机”为话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围绕上述两句话谈谈你的认识或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曾经,华为总裁任正非这样说到:“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可见,一个人、
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国家,要想得以长久发展,就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世事风云变幻,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也许转眼之间便遍布阴霾,如果被暂时的安定、暂时的兴盛、暂
时的胜利所蒙蔽,必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看不到安定背后的危险、兴盛背后的衰败、胜利背后的失败。
所以孟子云:“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只有心存危机,方能时刻警惕,让生命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奋进的
姿态。
迈克尔·戴尔说过:“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
会被别人干掉。”也许有人会说,他是胆小鬼;可我不这样认为,这句话恰好说明他是个有见识的人。因
为有见识才能意识到潜在的危机,才有了如今戴尔电脑的辉煌成就。所以说,人要学会居安思危。
南唐李后主的亡国史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因为他沉溺于靡摩之音,荒废政事才造成了亡国惨剧。尽管
当时大臣已经提醒政治并不安稳,但他只认为自己身居皇位,生活安逸,却没有想到日后沦为亡国奴的悲
惨境遇。就是因为没有居安思危,使他最后惨遭毒害。
因此,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危机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总是想当然地
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不懂得在竞争中求生存,
那么它被收购也是迟早的事。人被超过可以追回来,公司被收购也可以重新组建,可是国家呢?如果一个
国家因一时大意而灭亡,谁又能给你机会重来呢?只有在安稳的时候就考虑到潜在的危机,才能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孟子说过:“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的,我
们就是需要这种危机意识。只有时时意识到自己会有的危险,才会提早有所准备,才不会面对紧急状况措
手不及。“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这是海尔张瑞敏说过的话,或许正是这种居安思危的理念造就
了海尔打不倒的传奇。
从古至今,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贪图安逸只能带来失败,又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居安思危才能带来成
功。我们是幸运的,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又是沉重的。我们要承担着国家的兴盛的责任,我们不能让中
国在我们这代垮下。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危机意识,争做最好最强。让我们记住: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永远保持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使我们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文题贴近时代,把握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启迪学生深
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激发其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国际形势波谲云诡,
美国对华为的持续围堵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时,青年一
代越是要有清醒的危机意识。
作文材料有两则。第一则材料是说未雨绸缪以应对危机,第二则材料是说乐观勇敢的人可以把危机转化为
机会。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危机”展开,可以写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可以写面临危机的心态。可以从国家,
企业(团体)或个人层面来写,还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层次展开写。
【立意】1.未雨绸缪,转危为机;
2.面临危机,冷静乐观;
3.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
4.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5.危机意识下的生存之道;
6.增强忧患意识,做担当的青年。
【素材】1.打败尼康的,不是佳能,竟是 2000 万的柔光自拍;打败康师傅方便面的,不是白象、东三福,
而是美团、饿了么外卖平台,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与自己无关的产业最后竟消灭了自己。究其根源,还不
是这些企业在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格局不够,无备有患。正如以前瞻性放眼未来,充满忧患意识的
影片《流浪地球》告诉我们的一样:人需远虑,还要近忧,如此我们才不会“流浪”。
2.在美国发出技术禁令后,华为旗下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发布了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宣布华为
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多年准备的芯片一夜之间全部“转正”。这封内部信引发网友极大关注。有
网友说,“对华为人卧薪尝胆,居安思危的大智慧,感动之情绵绵不绝”“居安思危,自主研发才是王道”。
大家普遍希望,华为在艰难中继续坚韧,自立自强。
3.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说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生活中,我们只有居安思危,既
需远虑,又要近忧,才可以退求进,以危求安,不被别人“消灭”,长存于世。尤其在这个“跨界打劫”、
飞速变化的时代,你永远也无法想象下一个竞争对手会是谁,打败你的不是“敌人”,而是这个不可预测
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个开阔的视野,多维思考问题,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能串联成线,
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看到机遇。“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面对
不可预料的未来,唯有立足当下,心怀忧患,多一份危机感,才会多一份面对未知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