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高产神仙素材的 4 个宝藏“官媒公众号”
01
人 民 日 报
“人民日报”的文章代表着国家媒体的最高水准,方向正确,文采斐然,不仅能塑造三观,
还能极大地提高写作水平。
如果把“人民日报”当做积累作文素材的宝库,将金句、人物素材等写进作文里,能让阅
卷老师一眼心动。
“人民日报”文章语言平实,蕴含高级感,用词简单却引人深思,可多多积累这些词语,
为文章增色。
“蔚为风尚”
期盼“崇尚英雄”蔚为风尚,光荣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思想迷雾”
移动互联时代到来,多元观点被迅速释放,难免让青少年陷入思想迷雾。
“精神坐标”
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
这样的词汇在“人民日报”里随处可见,用于作文之中,极大地提高了文笔。
除了用词精炼,“人民日报”针对各事的议论语言也同样精练而高端,金句频出,作为名
言素材或者直接套用都非常的实用上档次。
人民日报谈“平凡的伟大”: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人民日报谈“道德”:
即便不与人为善,也别作恶,因为你的无礼拉低你的人品。
人民日报谈“传承”:
技艺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传承的关键在于人。
“人民日报”各类话题都有金句,细心搜寻并学会运用在作文之中,能将作文提高一个档
次。
另外,“人民日报”人物素材新颖多样,紧贴时代,写进作文中能提高分数。
如最近报道的禁毒民警张从顺张子权两父子的故事,可用于积累奉献、责任等话题中。
再如布茹玛汗·毛勒朵,一个不懂汉语却在 10 万多块石头上刻下“中国”的护边员,可积
累爱国、坚持等话题中。
“人民日报”用精炼的语言介绍人物的事例,从中可以搜集很多的写作素材。
02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每天都会推送时事热点,文章内容全都是中英对照。关注这个它,
不仅可以了解时事新闻,还能学习地道的英语。
它的文章较短,每天花几分钟粗略地阅读,对英语写作水平提升有极大的好处。而且有
时英语考试的阅读题会紧跟时事出题,所以平时多看看,考试才不会慌张。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都是由专业人士进行翻译,语言很地道,可以积累不少写作句型。
举几个例子:
通 常 写 英 语 作 文 习 惯 用 not… but rather, 但 “ 中 国 日 报 双 语 新 闻 ” 的 用 法 则 是 :
never...but rather ,可以积累下来,写英语作文时能用上。
One's destination is never a place but rather a new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一个人的目的地从来都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新方法。
再如 Only 的用法,后接主语或主语从句放在句首:
Only those who will risk going too far can possibly find out how far one can go.
只有愿意冒走太远的风险的人,才有可能知道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
除了句型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短语,而且很多贴合时事,用在作文中,能惊艳英语老师。
如:
attitude toward 对…的态度和看法
at all costs 不惜任何代价
be in a tight corner 陷入困境
相信通过日积月累,你的英语作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的。
03
央 视 新 闻
“央视新闻”每天推送各个新闻,阅读它,不会错过大新闻,也不会因为信息太杂乱而迷
失。
如果想了解最近时政,不妨多看看,可以积累很多时政素材。央视新闻的素材时效性高,
素材热门新鲜且多样化。
如最近新疆棉事件,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用七分钟回应人权理事会专家再次散布所谓新
疆“强迫劳动”的谬论的视频。
如果光看视频,容易看得过瘾,但记不住,也难以抓住重点。而如果是文字版,则方便
做笔记。
“央视新闻”直接出文字版,非常有条理,还标出重点,方便大家更加直观地查看,还
将七分钟视频的主要内容,用四句话清晰简约地表达出来:
华春莹:反复声称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确凿证据在哪里?
华春莹:“谣言流水线”企图扰乱新疆的安全和稳定
华春莹“回访”外媒记者:对事实视而不见,你们是不是选择性报道?
华春莹连续发问,一针见血:美西方一些国家在涉疆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跟他们当年在
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的作为是不是如出一辙?
关注它,不仅能极大地节省了时间,还能了解时政,抓住重点,从中学习如何简练地概括
素材。
04
共 青 团 中 央
“共青团中央”是青年人都会关注的公众号,它关心青年以及青年关心的一切。
如最近青少年网络诈骗、男聊手冒充女主播欺骗青少年等社会新闻的报道,既能够引导
正面的价值观,也补充了其他官媒没能关注的角度。
写作文立意要新,价值观要正确,因此可以多看它,接受正向的引导。
除此之外,“共青团中央”会讲述很多有关党的历史以及相关人物事迹,介绍了一个个舍
生取义无私为党的高尚人物形象,文章内容有大量的原话摘录,能够增添写作的原始素材积
累。
如介绍叶挺将军时,引用叶挺将军的原话:
他曾说:“不管怎样困难,我们也要抗战到胜利,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每个共产
党员的责任。”
或者引用叶挺亲人的原话:
“爸爸不顾个人安危,站在阳台上举起照相机拍下了侵略者的罪行。”
或引用名人的评价:
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另外,在“人民日报”中出现的人物,“共青团中央”也会报道,内容更加详细,语言通俗
易懂,建议可以二者结合观看,从“人民日报”学习遣词造句,积累金句,从“共青团中央”
更深入了解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