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百年奋斗 初心弥坚
百年奋斗 初心弥坚
(题目即观点,简洁明了。)
①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
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
革,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展开百年波澜壮
阔画卷,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是鲜明底色;回望艰辛创业历程,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初心
历久弥坚。(开门见山,开篇点题。100 年以来,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
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百年奋斗,初心弥坚。)
②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党发展为拥有 9100 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一路走来,我们
党遭遇过无数艰难险阻、狂风骤雨,但总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生死与共、风雨同舟,从危难
中奋起、于挫折中前进。为了改变人民群众受压迫受欺凌的状况,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
浴血奋战;为了改变人民群众一贫如洗的状况,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
艰苦创业;为了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不谋
私利谋公利,不计小我济苍生。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拥有夙夜在公、公而忘私的境界品格,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智慧,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坚强意志,就是因为深深植根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百年奋斗,初心弥坚的具体体现一:100 年来,我们党植根人民,一切为
了人民,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奋起前进。)
③以心交心,自会心心相印。井冈山的红米饭,滋养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人民的手推车,
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小岗村的手印,见证了党和人民的艰辛探索;深圳从小渔村发展成
为国际大都市,是人民干出来的;率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
增长,靠的是坚固的人民防线……“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
的改变,而他们拥护这些改变”。一直以来,很多人探寻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美国记者
白修德和贾安娜在 1946 年得出的结论,如今依然能给人深刻启示。(百年奋斗,初心弥坚
的具体体现二:党与人民以心交心,人民自会与党心心相印。)
④100 年来,我们党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党科学分析人民诉求,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适时提出更好满足人民需要的奋斗目标。我们党以共
同富裕为目标,努力让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转化为人民群
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百年奋斗,初心弥坚的具体体现三:100 年来,我们党为人民
美好生活而奋斗不止。)
⑤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
保持。如何确保初心永不褪色、坚如磐石?我们党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
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不断为初心注入时代内涵、提供丰富养分。从
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到党的十八大后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的初心在
一次次集中教育中得到锤炼,在一次次回望历史中得到激励。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对
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问题,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以解决,坚决清除一切
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在自我
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我们党对初心的坚守更加自觉、对使命的担当更
加坚定。(永葆初心的秘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推进自我革命,为初心注入时代内涵、提供养分。)
⑥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越是处在关键时期,越要
把党这个领导核心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越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鞭策自己,激发
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永葆初心的百年大党,团结一心的 14 亿人民,必将在新征程
上创造新的辉煌。(总结期待,激情展望。永葆初心的百年大党和亿万人民,必将在新征程
上创造新辉煌。)
来源:2021-02-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春分是燕子的主场
(标题即观点,充满诗意。)
①“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欧阳
修的《踏莎行》描写了万紫千红、新燕双飞的仲春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春分分为
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又曰:“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
秋分而去也。”所以,春分是燕子的主场。(开篇点题。通过古代诗文引出关于燕子的话题。)
②因为燕子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所以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礼记·月令》载:“是月也
(仲春二月),玄鸟至。”汉代郑玄注:“玄鸟,燕也。”唐代诗人元稹有“梁间玄鸟语,欲似
解人情”的诗句。《诗经》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据说帝喾的次妃简狄是
有娀氏的女儿,与别人外出洗澡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生下了契。契在后来
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司徒,并赐给他土地,称作“殷”,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商丘
一带,于是商部族开始形成和发展,契就成为商朝的始祖。屈原《楚辞·天问》中有:“简狄
在台,喾何宜?玄鸟至贻,女何嘉?”《史记》《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古籍中,都记载
了简狄因为吞下玄鸟蛋而生下契的传说。所以后人认为燕子归来筑巢的春分时节是繁殖生子
的好日子,于是,夫妻双双在此日赴郊外旷野之地,举行求子祭祀活动,并将燕子视为神的
化身,当燕子飞来的时候丢出一根筷子,希望燕子能将筷子叼来,取谐音“早生贵子”之意。
(燕子被民间视为神的化身,有繁殖生子之寓意。)
③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唱道:“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燕子是春天的象
征,燕子也为春天带来了热闹和诗意,古代诗人们以吟诵燕子来赞美春天。
④燕子对气候的变化掌握得非常准确,对寒暑冷热敏感,是典型的迁徙鸟。每年冬季到
来之前,燕子成群结队,集体南迁越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飞回北方。杜甫《双
燕》诗云:“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他还有诗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
子,沙暖睡鸳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人
以燕子衔泥筑巢描写春天的鸟语花香,表现生机勃勃的春天。韦应物说:“冥冥花正开,飏
飏燕新乳”;晏殊云:“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燕子飞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也到了。
(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古人多以吟诵燕子来赞美春天。)
⑤燕子北归之时,衔来泥和草,在农家的堂屋里或屋檐下用唾液粘结筑巢,内铺以细软
杂草、羽毛、破布等,繁衍生息。人们视其为益鸟和朋友,百般呵护。孟浩然有“燕子家家
入,杨花处处飞”的诗句。
⑥唐朝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
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俗话说:“燕子不进恶人家。”燕子是“择良木而栖”的益鸟,古时将燕
子称作紫燕,在谁家筑巢就说明谁家紫气东来,吉祥要降临谁家。之所以这样说,一是燕子
在主人家里筑巢生子,预示主人家多子多福。二是燕子是代表吉祥平安之鸟,燕与宴、晏同
音,表示平安的意思,燕子归来报平安。如果家里不和睦,成天争吵打斗,闹得鸡飞狗跳,
环境不安宁,燕子是不会在此居住的。燕子能够在自家的屋檐下建巢,就代表着这个家庭和
气致祥,和谐相处。三是燕子以蚊虫为主要食物,燕子的到来,家里的蚊虫会变少,可以减
少蚊虫对人的侵扰。燕子还到大田里捕捉蝗虫、蚂蚱,消灭害虫,保护农作物。四是燕子还
能预报天气变化,燕子低飞时,可能要下雨,因为在下大雨前,空气湿度比较高,蚊虫就飞
不高,燕子只有低飞才能捕捉到蚊虫,而且此时的气压增大,燕子高飞也比较吃力。(燕子
被人类视为益鸟和朋友,象征紫气东来,吉祥降临。)
⑦“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心里遥想着要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远住在一
起。燕子雌雄颉颃,出入成双,忠贞不渝,被视为爱情的象征而被颂扬,“不傍豪门亲百姓,
呢喃蜜语俩依偎”(左河水诗句)。《诗经》有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
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子飞来飞去,妹子要远嫁了,送到郊外还依依不舍,已
是泪流满面。晏几道《临江仙》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句,绵绵春景,往事如梦,
花开花落,雨中燕飞,诗人寄情于燕,表达了与有情人比翼双飞的渴望。宋人编纂的《类说
卷》有《丽情集·燕女坟》记载:宋末妓女姚玉京嫁给襄州敬瑜,敬瑜溺水而死,玉京守志
奉养公婆。常有双燕筑巢于梁间。一日,其中一只被鸷鹰捉去,另一只孤飞悲鸣,停在玉京
臂上,似要与她告别。玉京以红线系燕尾,嘱咐明年再来作伴,明年燕子果然来到,此后相
伴六、七年。到玉京病死那年,燕子也飞到坟地悲鸣而亡。每当风清月明之时,襄人见玉京
与燕同游汉水之上。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将此典故引入其《塞鸿秋·春情》中:“伤情燕足留红
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读来情真意切,感人
至深。(燕子出入成双,象征爱情。)
⑧人们常用燕子作惜春伤秋之吟唱,咏叹羁旅情愁、离别相思之苦。隋朝诗人薛道衡的
《昔昔盐》云:“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思妇望着房屋内悬
着的蜘蛛网,屋梁上的燕巢泥时而落下,何时才能听到丈夫归来的马蹄声?表达了风月之夜
独守空闺的思妇对远征丈夫的嗔怪和思念之情。唐朝诗人权德舆描写女子在花开时节,望见
双飞的燕子,咏物言情,思念逾期未归的丈夫:“君去期花时,花时君不至。檐前双燕飞,落妾
相思泪。”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诗句:“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燕子成双成
对筑巢生活,而我却要孤身一人,女子失恋的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潸然泪下。晏殊的
《鹊踏枝》曰:“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
朱户。”诗人借早已飞去的双燕,表现主人公单寒落寞,彻夜失眠,深深的离愁别恨之情。
(燕子常被用来惜春伤秋,咏叹羁旅情愁、离别相思之苦。)
来源:2021-03-10《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