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类型:A
滨州市高二历史 3 月月考试题
2020.3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表 1 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整理归纳的表格,通过此表,可得出
表 1 发展历程
A.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一成不变 B.中华文化别具一格
C.中华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中华文化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2.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
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
魏晋至唐代( )
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 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 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3.衣俊卿认为当文化危机达到一定的深度,当各种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思潮的争辩与冲突发
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文化模式逐步为人们所认同,以某种方式逐步取代原有
的文化模式,成为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这就是文化转型。以下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文化模式
是
A.中体西用 B.维新思想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
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B.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C.推动了欧洲工
业革命的发展 D.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5.受古希腊历史学者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
埃及学者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
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
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
C.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D.考古发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献的不足
6.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
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
的走廊”。材料表明
A.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B.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C.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7.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 世纪末 7 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
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
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
C.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D.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
8. 以下是一位学者就某主题所列举的提纲。由此可得出合乎该主题的结论是
A.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地理大发现密切了文明间的联系
C.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
D.西方殖民入侵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
9.约自公元前 3500 年起,繁衍壮大的印欧人开始分裂为多个部落,并逐渐向外迁徙。他们总
是带着自己的家眷、习俗和武器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并加以征服成为当地的主人。这说
明当时印欧人
A.主要靠游牧捕猎为生 B.仍过着原始群居生活
C.代表了世界先进文明 D.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
10.表 2 是某大洲 15—19 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你认为该大
洲最有可能是
年份 白人(人) 黑人(人) 混血人
种(人)
原住
民(人)
1490 年 0 0 0 50 000 000
1570 年 138 000 235 000 25 000 9 700 000
印第安人的历史---500 多万到 4000 多万
①15 世纪末以前,独立发展
②语言:数千种
③其他: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
④转折:一切从 1492 年开始改变
1650 年 725 000 815 000 644 000 9 105 000
1852 年 1 319 000 1 188 000 6 252 000 8 211 300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11.有学者认为,“澳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
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洲淘金华工
A.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 B.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锁国政策
C.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 D.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
12.表 2 是 1960—1990 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据下表可推知
表 2
时间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比例 11% 33% 39%
A.美国多元文化并存的程度加深
B.移民使美国经济增长缓慢
C.移民的增加干扰了原来正常生活
D.增加的移民以欧洲人为主
13.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
“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
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A.是宗法制的产物 B.与宗教信仰关系密切
C.受宗族观念影响 D.重视历史传承和教育
14.严复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
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 1918 年严氏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
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一战暴露西方文明弊端引发反思 B.维新变法需借助传统文化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D.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15.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
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世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
B.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C.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
D.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16 题 16 分,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0 分,
第 19 题 15 分,共 55 分。)
16.(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
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
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
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
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精神,在先秦时
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
材料二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理学把自然、人生、社
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 6 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
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
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以上材料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在从 500 年至 1500 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
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
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
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
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
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
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
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
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
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7—18 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
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
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
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8 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公元 500 年至 1500 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2 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2 分)
17.习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的诞生离不开时代,理论的建
立离不开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
人物 简介
郑观应
(1842—1922)
早年学习英语,任职洋行买办,并经营企业。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积极宣扬中体西用的主张并投身洋务运动,曾任
上海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总办。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后,
开始宣扬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并提
出要同列强“商战”的理论。有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
是其代表作。
梁启超
(1873—1929)
1895 年,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运动,此后领导
强学会,创办《时务报》,主讲长沙时务学堂,并著《变法
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在海外
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赞成共和,曾入袁世凯政府
任司法总长;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强烈抨击。倡导
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李大钊
(1889—1927)
1916 年从日本留学回国,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
鲜明地批判旧礼教与旧道德。十月革命后,接受马克思主义,
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
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
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1920 年,和陈独秀
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 10
月,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任选两则材料来论证“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求:自拟题目,主题明
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2020 年 11 月 1 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中外历史上,人口的迁移、
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为尽快恢复战后新疆经济,清政府实行各种形式
的屯田,鼓励内地民众出关屯垦。新疆建省前后,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内地民众
前往天山南北屯垦、经商。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途经哈密,记道:“其语与华言大异,然能
华言者亦多。”随着大量汉人进入新疆,加上清政府广设义塾、开办学堂,教授少数民族儿童
学习汉语文,内地语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广泛传播。1856 年俄国人瓦里汉诺夫到喀
什噶尔考察时发现当地维吾尔族“向中国人学到一些艺术和技艺,借用不少词汇,中国的一
些建筑、服装、阔绰奢侈的用语和词汇移入当地人的语言中,尤为众多的词汇借用于书面行
文中……
——赵海霞《论清代新疆民族迁徙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 19 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
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 年通过了《排华法案》,
1897 年到 1917 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
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 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 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
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
人数是 1910 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 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
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清朝人口流入新疆的原因及其意义。(5 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美国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中期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的
特点及原因。(5 分)
19. 古代人民在各自的区域上创造出了独特的文明,但是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每个大洲交流
次数少,世界文明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多元丰富的特点。某中学高二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丰
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进行学习总结报告
·古代两河流域
材料一
图 2 《吉尔伽美什》 图 3 楔形文字演变
·古代阿拉伯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
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 300
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
12 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
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
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
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古代欧洲
材料三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湖,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
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纵观西方文化
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
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
终实现人的价值。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人格、
自由,重視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
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
而不顾及别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首先关注
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陈新忠《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评析》等
·总结
材料四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
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图 2、图 3 为古代西亚的文明象征,说明它对研究古代西亚文化的作用。(3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特点。(4 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
的。(2 分)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尊重文明多样性的看法。(3 分)
高 二 历 史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D 2.C 3.D 4.B 5.D 6.A 7.B 8.D 9.A 10.C 11.D 12.A 13.D 14.A 15.B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16 题 16 分,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0 分,
第 19 题 15 分,共 55 分。)
16. (1)基本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2 分)
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
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3 分)
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将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继承先秦以来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而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和哲学性。(3 分)
(2)方面: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精湛的工艺;有效的官僚机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儒家信仰;成熟的科技
成果。(任答两点即可得 2 分)
(3)贡献: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
重要条件;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开明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4 分)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 2 分。(可答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等)
17.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结合时代背景,明确“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基本含义。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和救
亡图存的时代主题,造就了仁人志士努力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具体时段有不同的先进思想,体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影响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4 分)
②结合三人活动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郑观应的主要事迹,从中体西用到制度改革方面进行;
结合梁启超的思想及其活动,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的角度进行;结合李大钊的革命活动,从民主科学到马
克思主义的方向论述。(6 分)
③强调近代先进思想的螺旋式发展。(2 分)
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 分)
18.(1)原因: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新疆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开荒
屯田;清朝前期内地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3 分)
意义: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
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2 分)
(2)特点: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通过立法形式推行;运用文化手段推行;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
外倾向。(任答两点即可得 2 分)
原因: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
发,社会矛盾激化。(3 分)
19. (1)史诗、楔形文字等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但是由于其属于历史研究的二手资料,要和考古及其他史料相互印证。(3分)
(2)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
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
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4分)
(3)形成时间晚,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强调个人的作用、尊严和价值,奉行个人主义,弱化家庭或群体的
作用;强调公民平等、自由等个人权利。(4分)
(4)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每点1分,共2分)
(5)①有利于增强文化的生命力。②有利于维护文化生态平衡。文化多样性给文化进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
更大的可能,而保护文化多样性是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是维护文化生态平衡的必要前提。③有利于反对文化
霸权主义。(言之有理即可得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