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 2021 届高三二模考前模拟训练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的多元一体政治共同体构成了西
周政治的骨架,在这个架构内,除了以周王室为核心的大国形态外,还有诸多同
姓、异姓封国以及土著小邦国。从族群的角度说,这些不同族众都处于以王族
为中心的宗法序列中。这说明西周政治是
A.以等级为核心的礼乐共同体 B.以分封为核心的族群共同体
C.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法共同体 D.以权力为核心的官僚共同体
2.《韩非子》记载:“卖庸(出卖劳动力)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非爱庸客
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非爱主人也,
曰:如是,羹且美,钱布(工钱)且易云也。”这一现象表明
A.生产关系变革影响劳动者积极性 B.重农抑商政策保障地主经济利益
C.铁犁牛耕技术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土地私有制度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3. 唐朝尚书省行使执行权,并非简单地奉命行事,而是可以通过署印、勾检、行
朱等手段,对公文进行检覆,并载录存档,从而对中书、门下的决策出令形成
一定制约。如发现公文不便施行,尚书省可以提出异议,连同原文件一并奏呈,
甚至在诏敕下达时,尚书省官员也可封还诏书。由此可知唐朝
A.尚书省的主要职责为审核政令 B.中央行政体系以尚书省为中心
C.执行权对决策起到了制约作用 D.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被削弱
4.《宋刑统》规定:如发生强买强卖、强执其市而不准外人交易、买卖双方哄抬或
人为压低价格、卖者相互限定价格或者其他扰乱市场而获利的行为,行为人要
负担刑责以及返还利益的民事责任。这些规定旨在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保障消费群体权益
C.提高商人阶层地位 D.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5.王阳明在《答顾东桥书》中说:“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
即是行之始矣。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
恶者邪?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由此可知
王阳明的思想
A.阐述了先物后理的哲学观
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C.指出了主体自由与精神满足的途径
D.揭示了认识与实践二者的辩证关系
6.以下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林则徐及虎门销烟的评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人物 评价
广州市民
(当时)
鸦片系不法贸易,中国官府理应禁止,林钦差尽其所能
而行,所事皆是公正合理之事。
道光帝 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
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际,反生出许多波澜……
孙中山 林则徐焚烟毁土一案,酿成莫大祸事,前清官吏烧烟土,
未根据条约,不知公理之野蛮举动。
早期共产
党人
林则徐品行端正、办事认真,总算中国官僚中有能力的
人,而且也认为他在世界认知方面领先于同时代人。
A.史料混杂难以廓清真相 B.历史评价不能形成定论
C.事件成败影响人们评价 D.评价视角影响历史结论
7.1895 年 12 月 6 日清政府在一道谕旨中指出:“由芦沟桥南抵汉口铁路一条,道
路较长,经费亦巨,各省富商如有能力集资千万两以上者,著准其设立公司,
实力兴筑,事归商办,一切赢绌官不与闻。”清廷此举
A.调整了经济政策 B.打击了民族工业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遏制了官场腐败
8.1915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采纳了一份《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
议案,将中国的传统武术正式列为学校体育的课程,明确了武术为学校体育课
的内容。如,一些省城师范学堂也设置了武术体操专修科,推动近代体育师范
的发展。这可以说明中国近代教育
A.重视专业师资培养 B.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
C.关注学生体质发展 D.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9. 1928 年,毛泽东说:“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
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重大的意义”指
A.宣告国民党围剿红军阴谋破产 B.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扭转国共两党之间的实力对比 D.取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
利
10.从鲁西南到目的地有千里之遥,前进路上有陇海路、黄泛区、淮河等重重障碍。
在行进路线两侧,西有平汉路,东有津浦路,若敌察觉我军战略意图,沿两条
铁路干线向南截断我军之去路,将造成极大困难。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
考虑周全、处置得当,确保全纵顺利到达。此次进军
A.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D.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11.财政预算是政府活动计划的一个反映,它体现了政府及其财政活动的范围、政
府在特定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下图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财
政预算支出比重图,据图推知这个时期国家
要实现的目标是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12.中国领导人在某次国际会议上指出:“在座的绝大多数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殖民主
义的重灾区,这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认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摒弃彼此之
间不必要的恐惧和顾虑,从共同的苦难中孕育出相互间宝贵的了解和支持。”此
次会议
A.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新兴国家的联系
D.推动了新兴国家走向国际政治中心
13.近代以来,与我党密切相关的觉醒有三次:第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二次
是延安整风运动,第三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的
觉醒贡献是
A.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
D.澄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14.18 世纪前后的启蒙思想家相信他们所力图灌输给人们的这种新的认识论,会使
人们认识到基督教所灌输的关于人性及其命运的教义的谬误。启蒙运动的先驱
蒙田和沙朗很早就鼓励人类形成“一套不断质疑和延缓(审慎)做出判断的心理
习惯和态度”。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倡导理性思考 B.否定基督教义
C.追求现实幸福 D.批判专制统治
15.马歇尔计划以西欧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作为援助的条件和
指导原则,使西欧各国包括后来的西德国家的经济日益融为一体。这表明马歇
尔计划
A.主导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B.推动世界经济制度化
C.确立美欧平等伙伴关系 D.促进西欧经济一体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5分。
16.(18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洋务运动开展之后,为接纳西学的“中体西用”思想在上层领域里缓缓地流
动,首先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反对,跟着则是来自参与洋务、有志西学的人的批评,这两种人
的声音对准的目标是一个,权衡两者对中国的利害是相等还是两样? 封建顽固派视西学为妖
魔。在保护“中体”的前提下延纳一点“西用”,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一丁点由西方传进来的
东西,就大嚷是“用夷变夏”。至于来自参与洋务、有志西学的人批评,他们指责其“徒袭皮
毛”、“遗其体而求其用”,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指责其因循苟且,经营非其人,徒掷千百万
有用之财,成效甚微;指责“官督商办”是“国家之厚敛”,“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
如虎”。持这种批评态度的人不少,类似的言论也多。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像所有事物有它们自己发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一样, 洋务运动也有它的发生发
展到结束的过程……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
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发展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国人对待“西学”的不同态度及原因。(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夏东元的观点。(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
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17.(13分)城市化推动了社会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城市化在 19 世纪 50 年代的完成,英国工业生产在 1850—1870 年间达
到高潮,成为世界头等工业强国……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英国出现了圈地建
立大农场的热潮,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前,大部分工业集中
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黑色英格兰”(指英国西北部) 一派生机
勃勃,英国的工业和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
—— 刘康《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二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但是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
地向城市集中,加之政府又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早期英国的“城市”问题愈演愈重。
煤炭燃烧产生的烟雾直接威胁着市民的健康,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变得又黑又臭,直接
诱发霍乱等疾病。城市住房根本容不下蜂拥而至的乡下人,住房十分拥挤,工厂劳动的报酬
也少的可怜。
——胡立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城市病的治理》
材料三 1833 年议会通过《工厂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工人工作的时间及报酬做了明确
规定。1847 年通过《河道法令》,严禁向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排放污水,并
责成各级政府负责监督实施。此外还先后颁布了四部《工人住房法》,要求政府为工人提供更
廉价的、适宜居住的房屋,并采取多种措施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并说明其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4分)
(2)城市化产生的负面影响被称为“城市病”,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
现。(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解决“城市病”的途径及其影响。并说明英国
“城市病”的出现及解决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提供的借鉴。(6分)
18.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影响深远,风俗方面的革新一直为后人所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进行变革之前的秦国,地广人稀,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战国初
期诸国中最落后的。山东六国立国都在周初,传承了周朝许多先进文化,而秦受封相对较晚,
又地处偏僻的西部,与西戎长期交往,沾上了不少西戎的习气,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男女
混淆,家族之制未备,是七国中最为蒙昧之国。秦国内乱不已,国势处于衰落中,又遭强魏
及西部义渠相侵。
——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材料二 商鞅在风俗方面的革新曾受到一些人的诟病,特别是汉代学者的批评。其中,
汉初儒生贾谊的上疏最为有名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商鞅变法数十年后,荀子曾游历至秦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居住和考察后,对秦国的民
风有这样一番感慨:“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
古之民也。”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秦国落后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针对上述问题而采取的
相应措施。(6分)
(2)据材料二,指出贾谊与荀子对“商鞅在风俗方面的革新”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治国的角度谈谈社会风俗变革。(2分)
19.(12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肇始于西欧的近代科学,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牛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从小就爱思考,他善于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人们的活动,再根据人们的需
要进行一些发明和创造。少年时代,牛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一块圆石凿成一个日晷仪,
用以计时。上中学时牛顿就喜欢做实验并记笔记,对所学过加识进行分类整理。因生活所迫,
他曾一度辍学在家,即便如此,他仍在从事科学研究。进入大学后,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的
自然科学著作,用大量的时间自学笛卡儿等人的数学著作,这些著作将牛顿引导到当时数学
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方面。
— — 摘 编 自 人 教 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
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
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
——[英]W·C·丹皮尔《科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青少年时代牛顿具备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完成物理
学发展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的标志性成果。(6分)
(2)牛顿时代人类对光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对光
学发展的贡献及其学说产生的影响。(6分)
江苏省徐州市 2021 届高三二模考前模拟训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C 2.A 3.C 4.D 5.B 6.D 7.A 8.C 9.B 10.B 11.C 12.C 13.B 14.A
15.D
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5分。
16.(18 分)
(1)态度: 顽固派:一概排斥; 洋务派:中体西用; 参与洋务、有志西学的
人:赞同西学,批评洋务派做法。(态度每点 2 分,共 6 分)
原因: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吸引;洋务运动的弊端;
(3 分)
(2)(9 分)
论点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但阻碍了
近代民主进程。
2 分 两个方面得 2 分,一个
方面得 1 分,错误不得
分
论据 创办近代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5 分 每一层次 1 分。
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诱导民族资
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固守“中体”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
普通论证,结合 2 个史实论证的 1 分
结合 3 个及以上史实进行论证的,结构完
整,论述清楚,语言准确
2 分 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
别少的给 0 分
17.(13分)
(1)影响:推动工业生产;带动农业发展;改变工业布局。(3 分)
关系:相互推进(互为因果)。(1 分)
(2)表现:环境污染、疾病横行、工人贫困、住房紧张。(4 分)
(3)途径:议会立法、政府监督。(2 分)
影响:改善了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工业革命顺利进行。(2 分,任
意两点得 2 分)
借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各方
利益,保障民众的基本权益。(1 分,任意答出 1 点得 1 分)
18.(12分)
(1)表现:深受西戎影响,文化落后;国势衰落,内乱外侵频仍。(2 分)
措施:移风易俗,实行“分异”令(小家庭制度);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扶持新兴的地主阶层;实行法治,强化
中央集权的制度。(4 分)
(2)态度:贾谊:否定;荀子:肯定。(2 分)
原因:贾谊则是基于儒家礼治,批评商鞅舍弃礼义,专用法制,破坏了家庭
伦理关系;荀子基于法治立场,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整个社会从上到
下都顺从于法制,颇有古风。(2 分)
(3)礼法并用;兼顾法治与道德教化。(2 分)
19.(12分)
(1)品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索;(4 分)
成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 分)
(2)贡献:利用三菱镜进行光谱分析,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2 分)
影响:奠定了光学研究基础;冲击了宗教神学;启迪了理性;促进了思想解
放。(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