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化 学(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Mn 55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7 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为明代宋应星所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中的“炒”为氧化除碳过程
B.“凡铜出炉只有赤铜,以倭铅(锌的古称)参和,转色为黄铜”中的“黄铜”为锌铜合金
C.“凡石灰经火焚,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 CaO
D.“凡松烟造墨,入水久浸,以浮沉分清悫”,是指炭因颗粒大小及表面积的不同而浮沉
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
C.卤素氢化物中,HCl 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
D.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3.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 X、Y 原子
B.原子核外 M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X 原子与 N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Y 原子
C.2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 X 原子与 3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 Y 原子
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 的 X 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 的 Y 原子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红褐色固体 Fe(OH)3 全部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B.水杨酸溶于 NaHCO3 溶液中: +2HCO-
3 +2CO2↑+2H2O
C.将等浓度的 Ba(OH)2溶液与 NaHSO4溶液按体积比 2∶3 混合:2Ba2++2SO2−4 +3H++3OH−=2BaSO4
↓+3H2O
D.洁厕灵(含 HCl)与“84”消毒液混合后产生氯气:Cl−+H++ClO−=Cl2↑+OH−
5.磷烯(如图)是由磷原子六元环组成的蜂巢状褶皱二维晶体,它是白磷( )的同素异形体。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1g 白磷中含 P—P 键的数目为 0.3NA
B.6.2g 磷烯中含六元环的数目为 0.1NA
C.0.1mol P4 与 0.6mol H2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4+6H2 4PH3,生成 PH3 分子的数目为 0.4NA
D.0.1mol P4 发生反应:P4+5O2=2P2O5,转移的电子数为 20NA
6.由我国地质学家首次发现的香花石被誉为“矿石熊猫”。它由 X(Ca)和前 18 号元素中的 5 种组成,
分别为 Y、Z、W、R、T。其中 Y、Z 为金属元素,X、Z 同主族,Y、Z、R、T 位于同周期,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T 无正价,X 与 R 原子序数之和是 W 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XR2、WR2 两种化合物均为离子晶体
B.原子半径:Y>Z>R>T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X>Z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b
C.b 点时,溶液中 c(Mg2+)=0.018mol/L
D.a 点溶液中,c(NH+4)+c(H+)”“=”或“”“P3−>S2−>Cl−>Na+>Mg2+>Al3+,故 B 错误;卤素氢化物中,HF 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所以 HF 的范德华力最小,但是 HF 分子间存在氢键,HCl 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而氢键的作
用力大于范德华力,所以 HF 的沸点大于 HCl,故 C 错误;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σ键和孤
对电子对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而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故 D 正确。
3. 【答案】C
【解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有 H、Na、Cu 等,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故 A 错误;
原子核外 M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X 原子为 Mg,原子核外 N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 Y 原子有
Ca、Ti、Fe 等,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故 B 错误;2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 X 原子为 N,
3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 Y 原子为 P,N、P 位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故 C 正确;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 的 X 原子是 He,性质稳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 的 Y 原
子是 Be,性质较活泼,两者化学性质一定不相似,故 D 错误。
4. 【答案】C
【 解 析 】 Fe(OH)3 溶 于 氢 碘 酸 , Fe3+ 会 氧 化 I− 得 到 I2 , 正 确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应 为
2Fe(OH)3+2I−+6H+=
2Fe2++6H2O+I2,A 错误;水杨酸中酚羟基不能与 NaHCO3 发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 +CO2↑+H2O,B 错误;等浓度的 Ba(OH)2 溶液与 NaHSO4
溶液按体积比 2∶3 混合,则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2∶3,两者混合后,2mol Ba2+消耗 2mol SO2−4 ,
3mol H+消耗 3mol 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Ba2++2SO2−4 +3H++3OH−=2BaSO4↓+3H2O,C 正
确;“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 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还原洁厕灵中的 HCl,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Cl−+ClO−+2H+=Cl2↑+H2O,D 错误。
5. 【答案】B
【解析】3.1g 白磷的物质的量为 =0.025mol,一分子白磷中含有 6 个 P—P 键,则
3.1g 白磷中 P—P 键的数目为 0.025×6NA=0.15NA,故 A 错误;6.2g 磷烯的物质的量为 0.2mol,
根据均摊法知,一个六元环含有 P原子的数目为 6×1/3=2,则 6.2g 磷烯含六元环的数目为 0.1NA,
故 B 正确;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因此生成 PH3 分子的数目应小于 0.4NA,
故 C 错误;P 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为+5 价,O 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降低为-2 价,则 1mol
P4 失电子数目为 20N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失电子数=转移电子数,
则 0.1mol P4 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故 D 错误。
6. 【答案】A
【解析】R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次外层电子数的 3 倍,R 原子只能有 2 个电子层,最外
层电子数为 6,则 R 为 O 元素;Y、Z、R、T 位于同周期,即处于第二周期,T 元素无正价,
则 T 为 F 元素;X、Z 位于同主族,X 为 Ca 元素,则 Z 为 Be 元素;Y 为金属元素,则 Y 为
Li;X 为 Ca 元素,则由 X 与 R 原子序数之和是 W 的 2 倍,则(20+8)÷2=14,推出 W 为 Si 元
素,符合题意,据此解答。A.XR2、WR2 两化合物 CaO2.SiO2,CaO2 为离子晶体,SiO2 为共
价晶体,故错误;B.Y 为锂元素、Z 为铍元素、R 为氧元素、T 为氟元素,位于同周期,元
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向右逐渐在减小,即原子半径:Y>Z>R>T,故正确;C.X 为钙元素、Z 为
铍元素,金属性:Ca>Be,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铍,故正确;
D.W 为硅元素、R 为氧元素、T 为氟元素,非金属性:F>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a,B 错误;b 点时,
pH=9,c(OH−)=10−5mol/L,溶液 c(Mg2+)= =0.18mol/L,C 错误;a 点溶液中,依
据电荷守恒可得 2c(Mg2+)+c(NH+4)
+c(H+)=c(Cl−)+c(OH−),所以 c(NH+4)+c(H+)第二电离能>第一电离能,基态大于激发态,A.C.D 属于
基态、B 属于激发态,所以最外层电离出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小的是 B。(2)①根据乙酰氯分
子的结构可知该物质中甲基上的 C 原子形成 4 个σ键,价层电子对数为 4,为 sp3 杂化;另一
个 C 原子形成 3 个σ键,1 个π键,所以价层电子对数为 3,为 sp2 杂化。②双键对单键的排斥
力大于单键对单键的排斥力,所以乙酰氯分子中∠CCCl 小于 120°。③AlCl −4中心铝原子的价
层电子对数为 4+ =4,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为正四面体形。(3)根据氯化铝二聚分子的结
构可知每个铝原子与 4 个氯原子形成 4 个σ键,由于铝原子最外层只有 3 个电子,所以其中一
个为配位键,由铝提供空轨道,氯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 Al2Cl6 的结构式为 。
(4)①A 为原点,C 为(1,1,1),B 为右面面心,所以 B 的坐标为(1,1
2
,1
2)。②根据均摊法,该
晶胞中 Cu 原子的个数为 8×1
8+6×1
2+12×1
4+1=8,Mn 原子的个数为 4,Al 原子的个数为 4,所以
该合金的化学式为 AlMnCu2。③根据截面图结合几何知识可知[2r(Cu)+2r(Al)]为体对角线的一
半,设晶胞的棱长为 a,则有 3a=2[2r(Cu)+2r(Al)]=4×(127+143) pm,所以 a= pm;根据晶
胞结构可知铜原子之间的最短核间距为棱长的一半,即 1
2a=180 3pm 或 pm 或 311.76pm。④
晶胞的质量 m= g,晶胞的体积 V=a3=( )3 pm3=( ×10−10)3cm3,所以晶胞的
密度ρ= = = g·cm−3。
18.【答案】(1)+95.5 ΔS>0
(2)①0.15 36.45 ②< ③AD
(3)①c(Na+)>c(HSO−3)>c(SO2−3 )>c(OH−)=c(H+)
②NH3·H2O+SO2=NH4HSO3
【解析】(1)由盖斯定律,反应 1+反应 2 得到 2NH3(l)+CO2(g) CO(NH2)2(l)+H2O(l)
ΔH=-117.2 kJ·mol−1+(+21.7kJ·mol−1)=-95.5kJ·mol−1 , 所 以
CO(NH2)2(l)+H2O(l) 2NH3(l)+CO2(g)的ΔH3=-ΔH=+
95.5kJ·mol−1,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能发生则ΔS>0。(2)①反应的三段式为
2C(s)+2SO2(g) S2(g)+2CO2(g)
起始(mol·L-1) 1 0 0
变化(mol·L-1) 0.9 0.45 0.9
平衡(mol·L-1) 0.1 0.45 0.9
v(S2)= = =0.15mol·L−1·min−1 , 平 衡 常 数 K= = =36.45 ;
②1mol·L−1 SO2 与足量的焦炭在恒容、700℃反应时,SO2 的转化率为 90%,若 1mol·L−1 SO2
与足量的焦炭在恒容、绝热容器中反应,由于反应放热,容器内温度升高,所以恒容、绝热
容器中的反应相当于在恒容、700℃反应平衡的基础上升温,则平衡逆向进行,SO2 的转化率
降低;③A.焦炭的质量减少,则反应正向进行,焦炭的质量增加,则反应逆向进行,若焦炭
的质量不再变化时,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B.CO2、SO2 的浓度相等时,不能确定正、
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所以不能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
衡,SO2 的消耗速率与 CO2 的生成速率始终相等,错误;D.反应正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反应正向进行,容器压强增大,逆向进行,容器压强减小,所以容器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时,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3)①Ka1>Kh2= ,即 NaHSO3 溶液显酸性,Na2SO3 溶液显碱性,
所 以 pH=7 时 的 溶 液 是 一 定 量 浓 度 的 Na2SO3 和 NaHSO3 的 混 合 溶 液 ; 由 于
Kh1= ≈1.6×10−7>6.2×10−8=Ka2,所以等浓度 Na2SO3 和 NaHSO3 的混合溶液显碱性,则 pH=7
时的 Na2SO3 和 NaHSO3 的混合溶液中 c(NaHSO3)>c(Na2SO3),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
c(Na+)>c(HSO−3 )>c(SO2−3 )>c(OH−)=c(H+);②氨水吸收过量 SO2 生成亚硫酸氢铵,方程式为
NH3·H2O+SO2=NH4HSO3。
19.【答案】(1)升温
(2)159.2 abc
(3)体系总压不变时,加入水蒸气,相当于反应体系减压,平衡正向移动,乙苯转化率增大
80 45 2.5
【解析】(1)乙苯催化脱氢反应正向是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同时增大乙苯的反应速率和平
衡 转 化 率 所 采 取 的 措 施 是 升 温 。 (2)① 由 题 图 可 知 ,
ΔH1=ΔH2+ΔH3=+117.6kJ·mol−1+(+41.6kJ·mol−1)=+159.2
kJ·mol−1,即 a=+159.2;CO2 与 H2 反应,导致氢气浓度降低,有利于乙苯脱氢反应的化学平衡
右移,故 a 正确;由题目信息可知,在保持常压和原料气比例不变时,与掺水蒸气工艺相比,
在相同的生产效率下,可降低操作温度,消耗的能量减少,故 b 正确;加入的二氧化碳会发
生反应:CO2+C=2CO,有利于减少积碳,故 c 正确;由题图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 CO,不
是催化剂,故 d 错误。(3)体系总压不变时,加入水蒸气,相当于反应体系减压,平衡正向移
动,乙苯转化率增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往反应釜中同时通入乙苯和水蒸气,能提高乙苯
转化率;设起始时 n(乙苯)=a mol,n(H2O)=b mol,
+H2(g)
起始量(mol) a 0 0
变化量(mol) 0.75a 0.75a 0.75a
平衡量(mol) 0.25a 0.75a 0.75a
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平衡时 = ,b=4a, = ×115 kPa=80
kPa , p 氢 气 =p 苯 乙 烯 = ×115kPa=15kPa , p 乙 苯 = p 苯 乙 烯 =5kPa , 所 以 平 衡 常 数
Kp= = =45 kPa。v 正=k 正 p 乙苯,v 逆=k 逆 p 苯乙烯 p 氢气,平衡时 v 正=v 逆,即 k 正 p 乙
苯=k 逆 p 苯乙烯 p 氢气,所以 = =Kp=45 kPa。
+H2(g)
起始量(mol) a 0 0
变化量(mol) 0.6a 0.6a 0.6a
平衡量(mol) 0.4a 0.6a 0.6a
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a 点时 =p 苯乙烯= ×112kPa=12kPa,p 乙苯=8kPa,
所以 =Kp× =45kPa× =2.5。
20.【答案】(1)C15H22O5 bc
(2)5
(3)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4)羰基、醚键
(5)保护羰基
(6)CH3CH2Cl CH3CH2OH CH3CHO
【解析】根据流程可知,香茅醛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 A,A 生成 B 可以看成由两步反应完
成:A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已知信息的分子内的加成反应转化为 , 在浓
硫酸加热条件下环上的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B;B 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C 再经过一系列转化生成 D,根据 D G 流程可知,为保护结构中的羰基,D 中的羰基与
发生反应引入硫醚基团生成 E,E 与 HC(OCH3)3 反应生成 F,F 在 HgCl2 作催化剂作用下
将分子中硫醚基团脱去转化为羰基生成 G,G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最终制得青蒿素;根据青蒿
素的分子结构简式,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酯基、醚基及过氧基,分子结构中不含亲水基团,
据此分析青蒿素的性质;由苯甲醛和氯乙烷为原料,制备苄基乙醛可以用氯乙烷碱性水解得
乙 醇 , 再 氧 化 得 乙 醛 , 乙 醛 与 苯 甲 醛 在 碱 性 条 件 下 发 生 信 息 中 的 反 应 得 到
,再与氢气催化加成即可得到苄基乙醛,据此分析解答。(1)根据青蒿素
的结构简式,每个节点为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不足键由氢原子补齐,则分
子式为 C15H22O5;青蒿素的结构简式为 ,含有的官能团有酯基、醚基及过氧基,其
中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过氧基具有强氧化性,整个分子结构中无亲水基,则青蒿素不可能
易溶于水,故答案为 bc。(2)香茅醛的分子式为 C10H18O,其同分异构体 X 含有醛基和六元碳
环,且环上只有一个支链,则除六元环外,支链上有 4 个 C 原子,即为—C4H7O,因含有—CHO,
则有—CH2CH2CH2CHO、—CH(CH3)CH2CHO、—CH2CH(CH3)CHO、—C(CH2CH3)CHO 或
—C(CH3)2CHO,共 5 种满足上述条件的 X;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数最少,也就是分子结构中
不同环境的氢原子种类最少,则该有机物的结构为高度对称,则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3)反应 A→B 实际上可看作两步进行,A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已知信息的分子内
的加成反应转化为 ,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环上的羟基发生消去反应
生成 B。(4)根据 C 的结构简式,其中所含官能团名称为羰基、醚键。(5)通过 D→E 的反应,
分子中引入了硫醚基团,将羰基转化为硫醚基团,而 F→G 的反应,分子中硫醚基团又被脱去
形成羰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可达到保护羰基,提高反应选择性的目的。(6)由苯甲醛和氯乙
烷为原料,制备苄基乙醛可以用氯乙烷碱性水解得乙醇,再氧化得乙醛,乙醛与苯甲醛在碱
性条件下发生信息中的反应得到 ,再与氢气催化加成即可得到苄基乙
醛,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CH3CH2Cl CH3CH2OH CH3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