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卷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二)(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全国1卷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二)(Word版附答案)

ID:652947

大小:660.7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化 学(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Mn 55 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17 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为明代宋应星所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中的“炒”为氧化除碳过程 B.“凡铜出炉只有赤铜,以倭铅(锌的古称)参和,转色为黄铜”中的“黄铜”为锌铜金 C.“凡石灰经火焚,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 CaO D.“凡松烟造墨,入水久浸,以浮沉分清悫”,是指炭因颗粒大小及表面积的不同而浮沉 8.有机物 M、N、Q 的转化关系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 B.上述两步反应依次属于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C.M 与 H2 加成后的产物,一氯代物有 6 种 D.Q 与乙醇互为同系物,且均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9.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探究浓硫酸和 SO2 性质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下列“现 象预测”与“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 项 仪器 现象预测 解释或结论 A 试管 1 有气泡、酸雾,溶液中 有白色固体出现 酸雾是 SO2 所形成,白色固体 是硫酸铜晶体 B 试管 2 紫红色溶液由深变浅, 直至褪色 SO2 具有还原性 C 试管 3 注入稀硫酸后,没有现象 由于 Ksp(ZnS)太小,SO2 与 ZnS 在注入稀硫酸后仍不反应 D 锥形瓶 溶液红色变浅 NaOH 溶液完全转化为 NaHSO3 溶液, NaHSO3 溶液碱性小于 NaOH 10.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硝基(-NO2)与 46g NO2 所含的电子数均为 23NA B.1mol 环己烷中含有共价键数为 12NA C.向 FeI2 溶液中通入适量 Cl2,当有 1mol Fe2+被氧化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D.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了 NA 个电子,则阳极质量减小 32g 11.最近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高分子大规模储能二次电池,其示意图如下所示。这种电池具有寿 命长、安全可靠等优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水溶液主要作用是增强导电性 B.充电时,电极 b 接正极 C.d 膜是质子交换膜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D.充放电时,a 极有 1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5 74 主要化合价 +2 +3 +5,-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两性 B.放电条件下,Z 单质与 W 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 ZW2 C.X、Y 元素的金属性:XAl,即 X>Y,故 C 错误;D.电 子层数相同时,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则 Mg2+的离子半径小于 O2−的离 子半径,故 D 错误;答案选 A。 13. 【答案】A 【 解 析 】 醋 酸 的 电 离 常 数 - + 3 3 (CH COO ) (H ) (CH COOH) c cKa c  , 取 对 数 可 得 到 - 3 3 (CH COO )lg lg pH(CH COOH) cKa c   ; A . 据 以 上 分 析 , 将 C 点 坐 标 (6 , 1.7) 代 入 - 3 3 (CH COO )lg lg pH(CH COOH) cKa c   ,可得 lgKa(CH3COOH)=1.7-6 =-4.3,Ka(CH3COOH)=5.0×10−5,A 正确;B.根据 A 项分析可知,B 错误;C.当往 10mL 0.10mol·L−1 NaOH 溶液中加入 10mL 0.10mol·L−1 醋酸溶液时,得到 CH3COONa 溶液,溶液呈 碱性,故当 pH=7 时加入的醋酸溶液体积应大于 10mL,C 错误;D.B 点 - 3 3 (CH COO )lg =4(CH COOH) c c , 又 lgKa(CH3COOH)= 1.7-6=-4.3,则由 - 3 3 (CH COO )lg lg pH(CH COOH) cKa c   得,pH=8.3,c(H+)=10−8.3mol·L−1,结合电荷守 恒 式 : c(CH3COO−)+c(OH−)=c(H+)+c(Na+) 知 , c(Na+)-c(CH3COO−)=c(OH−)-c(H+)=(10−5.7-10−8.3)mol·L−1,D 错误;答案选 A。 26. 【答案】(1)a 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 圆底烧瓶 A (2)防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大量分解 使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充分反应 (3)淀粉溶液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再改变 CH3COOOH+2H++2I-=I2+CH3COOH+H2O 2 1 V V 【解析】①蛇形冷凝管的进水口在下面,即图中 a,出水口在上面;答案为:a;②实验目 的是双氧水的提浓,需要水分挥发、避免双氧水分解,故向蛇形冷凝管中通入 60℃水,主要 目的为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答案为:使低浓度双氧水中的水 变为水蒸气与过氧化氢分离;③圆底烧瓶 B 收集的是挥发又冷凝后的水,故高浓度的过氧化 氢最终主要收集在圆底烧瓶 A;答案为:圆底烧瓶 A;(2)①用高浓度的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 制过氧乙酸,双氧水和冰醋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遇热易分解,过氧 化氢易分解,温度升高会加速分解,故向冰醋酸中滴加提浓的双氧水要有冷却措施,主要防 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大量分解;答案为:防止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因温度过高 大量分解;②磁力搅拌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便于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充分反应;答案为: 使过氧化氢和冰醋酸充分反应;(3)①硫代硫酸钠滴定含碘溶液,所选指示剂自然为淀粉,碘 的淀粉溶液呈特殊的蓝色,等碘消耗完溶液会褪色,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标 准溶液,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再改变;答案为: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 液,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再改变;②过氧乙酸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碘 单 质 为 氧 化 产 物 , 乙 酸 为 还 原 产 物 , 故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 CH3COOOH+2H++2I−=I2+CH3COOH+H2O ; 答 案 为 : CH3COOOH+2H++2I−=I2+CH3COOH+H2O;③通过 CH3COOOH+2H++2I−=I2+CH3COOH+H2O 及 滴 定 反 应 2Na2S2O3+I2=Na2S4O6+2NaI , 找 出 过 氧 乙 酸 和 硫 代 硫 酸 钠 的 关 系 式 为 : 3 2 2 2 3CH COOOH ~ I ~ 2Na S O , 3 2 2 2 3 3 2 CH COOOH ~ I ~ 2Na S O 1mol 2mol 0.1000mol/L V 10 Lx   得 x=5.000×V2×10−5mol,则原过氧乙酸的浓度 5 2 2 3 1 1 100mL5.000 10 mol 5.0mL mol/L10 V Vc V L V        ;答 案为 2 1 V V 。 27. 【答案】(1) b < (2)T3>T2>T1 7.32×10−3 (3)a→b N2+6H++6MV+=2NH3+6MV2+ 条件温和、生成氨的同时释放电能 【解析】(1)①NH3 分子中一个 N 原子与三个 H 原子形成 3 对共用电子对,N 原子还有 1 对孤电子对,NH3 电子式为: ;②根据合成氨的反应机理与各步能量的关系图可知, 反应 b 需要的能量最大,反应需要的能量越高,反应速率越慢,需要能量最高的反应决定总 反应速率,所以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是 b;③根据能量图,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 则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2)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对应 NH3 的 含量越小,所以图中温度 T1、T2、T3 大小关系是 T3>T2>T1;②设 M 点 N2 反应的物质的量 为 x mol,反应三段式为: 2 2 3+ (mol) 5 15 0 (mol) x 3 N g 3H g 2NH x 2x (mol) 5-x 15-3x 2x g( ) ( ) ( ) 起始量 变化量 平衡量 M 点平衡时 NH3 的质量分数为 40%,即 34x 28 5 2 15   =40%,可得 x=2,则平衡时 c(N2)=3mol/L,c(H2)=9mol/L,c(NH3)=4mol/L,平衡常数为 K= 2 3 4 3 9 =7.32×10−3;(3)①根据 装置电极 b 上 MV2+转化为 MV+可知,b 电极为正极、a 电极为负极,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 负极 a 电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 b 电极,即 a→b;②固氮酶区域中 N2 转化为 NH3,MV+转化为 MV2+ , 根 据 得 失 电 子 守 恒 、 原 子 守 恒 和 电 荷 守 恒 , 所 以 发 生 的 反 应 为 : N2+6H++6MV+=2NH3+6MV2+;③该电化学装置工作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利用生 物酶在室温下合成氨,不需要高温条件、反应条件温和,所以与传统化工工艺相比,该工艺 的优点为:条件温和、生成氨的同时释放电能。 28. 【答案】(1)温度过高,氯化物进入烟尘逃逸,导致产率降低(或温度过高,会发生 其他副反应,导致产率降低) (2)Na2SO4 (3)AgCl+2NH3·H2O=Ag(NH3)2Cl+2H2O (4) 432 氨浸 氯化焙烧 (5)使少数杂质固体进入浮渣,提高了银的纯度 电解 【解析】(1)“氯化焙烧”过程中,若温度过高,氯化物会进入烟尘逃逸,或者会发生其他副 反应,导致产率降低,故答案为:温度过高,氯化物进入烟尘逃逸,导致产率降低(或温度 过高,会发生其他副反应,导致产率降低);(2)滤液中溶质有盐酸盐和大量钠盐,取少量滤 液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 SO2−4 ,则此钠盐的化学式是 Na2SO4 , 故 答 案 为 : Na2SO4 ; (3) 根 据 上 述 分 析 可 知 , 氨 浸 时 发 生 的 化 学 反 应 为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 故 答 案 为 :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 (4)①N2H4 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是 ,故答案为: ;②沉银过程中 发生反应 4Ag(NH3)2Cl+N2H4==4Ag+N2+4NH4Cl+4NH3,则理论上 1mol N2H4 完全反应所得到 4mol Ag,其质量为 4mol×108g/mol=432g,故答案为:432;③所得母液为 NH4Cl,向其中加 入烧碱,可反应得到 NaCl 和 NH3·H2O,可返回“氯化焙烧”和“氨浸”工序中循环使用,故答案 为:氯化焙烧;氨浸;(5)助熔剂 Na2CO3 和 Na2B4O7 既可以降低了银的熔点,减少能耗,又可 以使少数杂质固体进入浮渣,提高了银的纯度,可用银锭作阳极,纯银作阴极,硝酸银作电 解质溶液构成电解池,进一步精练银锭,即采用电解的方法进一步直接精炼银锭,故答案为: 使少数杂质固体进入浮渣,提高了银的纯度;电解。 35.【答案】(1)4s24p4 H2S 或硫化氢 (2)O=C=O AVN 11.2 (3)π 6 5 sp2 (4)4    210 10 A 64 4 56 4 32 8 524 10 1032 10 N          或    210 10 A 184 4 524 10 1032 10 N      【解析】(1)Se 是 34 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可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 是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基态硒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4s24p4;硒所在主族元素是第 VIA, 简单氢化物化学式通式是 H2X,这些氢化物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 合,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 物质气化消耗的能量就越高,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由于 H2O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 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其熔沸点在同族元素中最高,故第VIA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H2S; (2)①在方程式中的三种化合物分子中都存在极性共价键。其中 CO2 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 分子,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型,结构式是 O=C=O;②VL 标准状况下 CO2 的物质的量是 n(CO2)= VL 22.4 / 22.4 V L mol  mol,由于在 1 个 CO2 分子中含有 2 个π键,所以 22.4 V mol CO2 气体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 22.4 V mol×2×NA/mol= AVN 11.2 ;(3)已知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由此推知,该分子中存在大π键,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形成大 π键的原子个数是 5 个,有 6 个电子参与成键,因此可表示为π 6 5 ,其中 Se 的杂化方式为 sp2; (4)根据晶胞结构分析可知,由面心上 Cu 与 2 个 S 相连,晶胞中每个 Cu 原子与 4 个 S 相连, Cu+的配位数为 4;②晶胞中 Fe2+数目=8× 1 8 +4× 1 2 +1=4,Cu+的数目=6× 1 2 +4× 1 4 =4,S2−数目 为 8×1=8 , 所 以 晶 胞 内 共 含 4 个 CuFeS2 , a=b=524pm , c=1032pm , 则 晶 体 的 密 度 ρ =    210 10 A 64 4 56 4 32 8 524 10 1032 10 N m V           g/cm3 或    210 10 A 184 4 524 10 1032 10 N      g/cm3。 36.【答案】(1)CH2=C(CH3)CH2CH3 (2)3,4—二甲基—3—己烯 (3)消去反应 (4) +2H2O (5)碳碳双键,酯基 (6)3 、 、 (7)CH3CH2Br(CH3)CH2Br CH3CH2COH(CH3)CH2OH CH3CH2 COH(CH3)CHO 【解析】(1)根据 F 的结构简式,结合 A 的分子式分析 A 为 CH2=C(CH3)CH2CH3,故答 案为:CH2=C(CH3)CH2CH3;(2)由以上分析可知 B 为 CH3CH2C(CH3)=C(CH3)CH2CH3,根 据系统命名法命名为 3,4—二甲基—3—己烯,故答案为:3,4—二甲基—3—己烯;(3)根 据 F 的结构简式及 G 的分子式分析,F→G 的过程为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双键的过程,该 反应为消去反应,故答案为:消去反应;(4)D 为 CH3CH2COH(CH3)COH(CH3)CH2CH3,M 为 ,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 , 故 答 案 为 : ;(5)根据上 述分析 N 为 ,其中所含官能团为:碳碳双键,酯基,故答 案为:碳碳双键,酯基;(6)X 为苯乙醇,对应的同分异构体①遇 FeCl3 溶液显紫色,则羟 基连接在苯环,②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两种,若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则另一取代基 为乙基,只能为对位,若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则一个为羟基,两个是甲基,两个甲基的可 以 位 置 在 羟 基 的 邻 位 或 间 位 , 所 以 共 3 种 , , 故 答 案 为 : 3 ; ;(7)E 为 CH2BrCBr(CH3)CH2CH3, 可先水解生成 CH2OHCOH(CH3)CH2CH3,端点的羟基在铜催化条件下可以被氧化生成醛,2 号碳上的羟基由于 2 号碳上没有氢原子,所以不能被氧化,醛基被弱氧化剂氧化,酸化后反 应生成酸,反应的流程为: CH3CH2Br(CH3)CH2Br CH3CH2COH(CH3)CH2OH CH3CH2CO H(CH3)CHO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