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653103

大小:205.6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 3 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 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VR 技术虽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初见端倪.(ní),但不应该成为“VR+教育”的噱.(xué)头, 不能留于形式甚至喧宾夺主,而应使 VR 教育回归教育本真。 B.扶贫剧《山海情》秉.(bǐng)持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扎.(zā)根人民群众生活,挖掘人物内 心情感,激发广泛而强烈的共情,同时不忘融入深刻的思辨。 C.对着满是蛤.(gé)蜊、蛏.(chēng)子、姜蛋和酥脆黄鱼的海鲜面,出生于海边的我没有丝 毫惊奇,直到喝了一口汤,彼时彼刻的内心感受,竟十分妥帖。 D.幽暗的水底世界因为水妖的降临熠熠生辉,变成了绚烂的宫殿,水族们都目瞪.(dēng)口呆 了,惊讶于这突如其来的艳丽和光彩,屏(bing)息凝视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朋友的乐趣在相同中容易见出,朋友的益处却往往在相异处才能得到。【甲】“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古人常将之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 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 多受切磋琢磨,便能洗刷净尽,臻于..完美。 【乙】交友是一件寻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交友却也不是一件易事,很少人有真正的朋 友。势力之交固容易破裂,就是道义之交也有时不免闹意气..之争。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轼、 程颢诸人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倾轧便是好例。他们个个都是好人,彼此有相当的友谊,而结果 闹成和市俗人一般。交友之难,从此可见。前人谈交友的话说得很多。【丙】例如“朋友有信” “久而敬之”“君子之交淡如水”,待朋友须视如己出....,要急难相助,须知护友之短,像孔子 不“假盖”(借伞)于悭吝的朋友。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难免 B.臻于 C.意气 D.视如己出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 推动着“冬奥红利”惠及到干家万户的生活。 B.推行“数字货币”能节约印制纸钞的成本,减少与洗钱有关的案件数量,有利于金融市场 的资本流动,为经济的高效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C.AG600 飞机的“水陆两栖、一机多型”多功能用途,可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 是我国应急救援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D.因为教育惩戒有了内容的限定性、操作的规范性、程序的合法性,所以,更利于教师拿好 “戒尺”,让管与教、严与慈更好地融为一体。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同样都是“锅”, ① “甩锅”的“锅”是指“自己应担的责任”,而“背 锅”的“锅”则是指“并非自己应担的责任”。与“甩锅”意思相近的有“丢锅”“扔锅”等, 为什么只有“甩锅”的认可度最高呢? ② 。“甩”有尽快摆脱、尽力 挣脱的形象化色彩,这是“丢”和“扔”所不具备的词义特征。“甩手不干”“甩手掌柜”“甩 掉重担”等“甩”的常用搭配组合也都显露出不愿承担责任的意思。因此,“甩”和“锅”的 搭配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 ③ 。 1 2 3 6.阅读下面漫画,完成题目。(6 分) (1)为图三补全文字,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2)简要评价这组漫画的创意。(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人设,是人物设定的简称,源于日本动漫产业,原本用来指人物角色的各种设定,包括 人物造型、身材比例、面貌特征、个性特点等。今天,人设有了更多的含义,具有社会性。 公众人物用人设进行商业包装,营销自己,给自己贴上某类或者某几类高辨识度标签,满足 了市场个性化需求;普通人则用人设向外展示自身的想让别人看到的那一面。不过这种“塑 造”的形象可能是对人物的一种真实反映,也可能出于经济利益、娱乐效果等考量,与现实 形象偏差极大。 人设是公众人物低成本获得流量红利的捷径。公众人物一旦设定了人设,就会小心经营。 他们不仅会围于以上身份标签,还要时刻挤压真实本我,防止真实本我溢出。在网络通讯和 大众媒介发达的今天,粉丝能用网络对公众人物的方方面面进行无孔不入的窥探,公众人物 构建的人设与个人真实性格的矛盾和反差就显而易见。如果反差较小,且尚未触碰道德底线, 粉丝也会选择相信这是公众人物包装下的基于真实的虚拟人设。近年来公众人物出现了层出 不穷的失范现象,涉及作风混乱、学术不端、偷税漏税、违反法规、触犯公序良俗底线等不 良事件,这些负面影响将其过往长期塑造的正向人设毁之殆尽。而一旦“人设崩塌”,他们的 职业生涯将一落千丈,资本投入将血本无归。 (摘编自《印象管理视角下公众人物人设探析》) 材料二 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以过于逐利的方式聚焦眼球,打造充满戏剧化的人设刺激 大众神经,吸引追求即时情绪满足的受众,最终博取火爆人气和轰动效应。在公众人物被爆 出负面消息后,无良媒体和营销号会趁机进一步制造耸人的丑闻。 社会整体氛围和文化消费市场反映出大众对符号价值的过分追求,人们不再有耐心花大 量时间了解一个人一件事的全部,只愿被动地消费着空洞的人设符号,同时符号更成为将人 异化的力量。归根到底,公众人物人设代表着消费它的那部分人群的立场。若将自我压制于 符号之下甘心做它的奴隶,公众人物难免会因消费群体立场容易变化而反过来被“人设崩塌” 戏弄与操纵。 摘编自《当代“人设崩塌”事件的传播学解读和反思》) 材料三 公众人物往往通过人设来塑造自身形象,吸引公众和媒体关注,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 在大众文化发展环境中,人设环节是有必要的,也是有限度的。公众人物在塑造个人形象时 应实事求是,避免卖弄人设。人设的复杂性和偶然性就在于受众的评判可能逆转。大众对于 过度演染的人设也不是照单全收。尤其作为公众人物粉丝群体的主力军——00 后,他们的精 神世界虽然几乎完全生活在虚拟环境中,但他们追求“真实”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这反 映出“真实的道德价值正重新被大众审视。 公众人物对大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是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践行者和传播者,理应主动肩 负起道德责任。大量公众人物“人设崩塌”,势必造成整个社会的伦理危机与文化沦丧。事实 上,人设面向大众文化需求,是一种很好的大众文化包装手段,在促进文化传播方面,可起 到积极作用。以往借助文学、影视作品传递出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现在借助于某些公众人 物的人设,能在互联网时代更好抵达受众。 (摘编自《“人设”须面向公众需求》) 7.下列对材料中“人设”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设原用于动漫的角色设定,后延伸到社会其他领域,多指某人传达给公众的社会形象。 B.人设在现今是为了提供市场个性化服务而产生的,公众人物可以利用它来获取流量红利。 C.人设会因受众评判变得不确定,一旦人设崩塌,资本投入和公众人物职业生涯都将受损。 D.人设有导向性,可将主流价值观更好地传递给受众,能够对大众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公众人物的人设是虚拟的,并不能真实反映现实形象,但只要反差不大,不触碰法律道德 底线,粉丝群体或许还会选择相信是它忠于真实的。 B.社会上对“温柔纯情的小鲜肉”“霸道总裁”“国民老公”等人设的追捧现象,就是文章中 所说的“大众对符号价值的过分追求”的具体例证。 C.00 后群体越来越追求真实,热衷窥探公众人物的生活,因此,公众人物与其小心经营人设, 不如主动突破虚假人设框架,实事求是地塑造形象。 D.公众人物都充分考虑自身的社会角色,注重形象,负起道德责任,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促 进文化传播,社会的伦理危机和文化沦丧就可以避免。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公众人物“人设崩塌”的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头发的故事 鲁迅 ①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阿,十月 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①。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②我的一位前辈先生 N,正走到我的寓里来谈闲天,一听这话,便很不高兴的对我说:“他 们对!他们不记得,你怎样他;你记得,又怎样呢?” ③这位 N 先生本来脾气有点乖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世故的话。当这时候, 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辞;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④他说:“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 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 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我也 是忘却了纪念的一个人。倘使纪念起来,那第一个双十节前后的事,便都上我的心头,使我 坐立不稳了。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 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少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几个少年怀着远志,忽 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 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我不堪纪念这些事。我们还是记起一点得意的事 来谈谈罢。” ⑤N 忽然现出笑容,伸手在自己头上一摸,高声说:“我最得意的是自从第一个双十节以 后,我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骂了。老见,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 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我们的很古的古人,对于头发似乎也还看轻。据刑 法看来,最要紧的自然是脑袋,所以大辟是上刑;至于髧,那是微乎其微了,然而推想起来, 正不知道曾有多少人因为光着头皮便被社会践踏了一生世。我们讲革命的时候,大谈什么扬 州三日,嘉定屠城②,其实也不过一种手段;老实说:那时中国人的反抗,何尝因为亡国,只 是因为拖辫子。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洪杨又闹起来了。我的祖母曾 对我说,那时做百姓才难哩,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杀!” ⑥N 两眼望着屋梁,似乎想些事,仍然说:“谁知道头发的苦轮到我了。我出去留学,便 剪掉了辫子,这并没有别的奥妙,只为他不太便当罢了。不料有几位辫子盘在头顶上的同学 们便很厌恶我;监督也大怒,说要停了我的官费,送回中国去。不几天,这位监督却自己被 人剪去辫子逃走了。去剪的人们里面,一个便是做《革命军》的邹容,这人也因此不能再留 学,回到上海来,后来死在西牢里。你也早忘却了罢?” ⑦N 收回目光望向我,继续他的絮叨:“过了几年,我的家景大不如前了,非谋点事做便 要受饿,只得也回到中国来。我一到上海,便买定一条假辫子,那时是二元的市价,带着回 家。我的母亲倒也不说什么,然而旁人一见面,便都首先研究这辫子,待到知道是假,就一 声冷笑,将我拟为杀头的罪名;有一位本家,还预备去告官,但后来因为恐怕革命党的造反 或者要成功,这才中止了。我想,假的不如真的直截爽快,我便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 在街上走。一路走去,一路便是笑骂的声音,有的还跟在后面骂:‘这冒失鬼!’‘假洋鬼子!’ 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在这日暮途穷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 支手杖来,拚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只是走到没有打过的生地方还是骂。” ⑧N 用胳膊在空中比划着手杖,说:“宣统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 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 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有一日,几个学生忽然走到我的房里来,说,‘先生,我们要剪辫子 了。’我说,‘不行!’‘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你怎么说不行 呢?’‘犯不上,你们还是不剪上算,——等一等罢。’他们不说什么,噘着嘴唇走出房去, 然而终于剪掉了。呵!不得了了,人言啧啧了;我却只装作不知道,一任他们光着头皮,和 许多辫子一齐上讲堂。然而这剪辫病传染了;第三天,师范学堂的学生忽然也剪下了六条辫 子,晚上便开除了六个学生。这六个人,留校不能,回家不得,一直挨到第一个双十节之后 又一个多月,才消去了犯罪的火烙印。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 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⑨N 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 ⑩我说,“回去么?” ⑪ 他答道,“是的,天要下雨了。” ⑫ 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 ⑬ 他戴上帽子说: ⑭ “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一九二 0 年十月(有删改) 【注】①双十节: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时间,后被中华民国政府定 为国庆纪念日,世称“双十节”。②扬州十日,嘉定屠城:指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扬州、占领 嘉定后进行大屠杀。 10.文中写了哪几件发生在 N 先生身上的“头发的故事”?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1.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 分) (1)“阿,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①。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2.有人认为小说前 4 段与“头发”没关系,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呢?为什么?(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3.鲁迅的杂文被喻为“匕首”与“投枪”,有评论认为这篇小说“融进了鲁迅杂文的若干特 质”。试结合文本,从语言特点、选材立意、表达方式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谈谈你的思考。(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上徐阁老书① [明]归有光 四月十四日,进士归有光谨再拜献书少师相公阁下。有光幸生明公之乡,相望不过百里。 自少已知向仰,而无由得一接其声光。庚子之岁,举于南都,而所试之文,乃得达于左右。 顾称赏之不置,时有获侍而与闻之者,辄相告,以为幸矣:“子之见知于当世之巨公长者如此!” 自后数试于礼部,遇明公之亲知,未尝不传道其语以为宠。有光之试,又辄不利,退而归耕 于野。以为古之人有生同世而不相知者矣,有知之而异世者矣。不知者恨其同世,知之者恨 其异世。今获与.明公同世,而又知之。而明公方在日月之际,有光之.蹇拙蔽翳,无复自振, 以为今已矣,无以望明公之门矣,是同世而有异世之感也。 往岁,海虞瞿内翰见访..,以为“子之不遇不足忧,即徐公当国,子之进有日矣”。今幸而 适明公之当国,又幸随多士之末,而自获举以来,几又二月,不一望明公之辉光。此有光之 所以食不甘味、寝不成寐者也。 有光尝读《易》,观消长变更之际,虽圣人不能无惧。而汉、唐、宋之君子,每履.其际, 其气不能不动,其色不能不形,而天下不能无惊以疑。盖以.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有之矣。 今明公处之宴然,而风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觉。此古之大臣之所难也。 又尝读史,见汉文帝疏贾谊之少,而问冯唐之老;光武下冯衍之赋,而隆桓荣之经。两 汉风俗治体,超轶后代,实在于此。今明公于科举之际,稍示意向,而海内枯槁之士,已于 于焉乐观明公之化矣。于此之时,稍有蕴抱,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 也!况有光被知于数十年之前者乎?今兹辄有干.于阁人者,独以数十年之知,而不一见于明 公;明公以数十年之知其人,而不见其一来,其亦不能无怪也.。 昔曾舍人巩②《上范资政书》云: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王其间固非巩之志亦 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平生颇有所撰述,去家时, 不及襄汇成编。橐中得杂稿十九首,谨以为贽.。明公试览其文,知其非求于世者也。干冒尊 严,伏增惶恐。有光再拜。 (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①本文写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作者时年近六十。②曾舍人巩:曾巩,曾任中 书舍人。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海虞瞿内翰见访.. 见访:探望,访问 B.每履.其际 履:经历 c.今兹辄有于.于阍人者 干:请求,请托 D.谨以为贽. 贽: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①今获与.明公同世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B.①有光之.蹇拙蔽翳 ②渺沧海之.一粟 C.①盖以.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 ②敛赀贵财以.送其行 D.①其亦不能无怪也. 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科举不顺,仕途坎坷。自从庚子年南都乡试中举以后,曾多次参加礼部会试,都失意 落第,直到年老才考中进士,可见其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出仕入世之心执著强烈。 B.本文引经据典,说服力强。如列举汉文帝重用贾谊、冯唐,光武帝尊宠冯衍、桓荣的史事, 意在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希望徐阁老提携自己,以施展才干,为国建立功业。 C.作者措辞得体,颇有分寸。高度赞扬徐阁老有古大臣之风,治世颇有成效,对于这位有司 乡 之谊的当权者不无景仰感佩、恭谨奉迎之言语,但并无卑躬屈膝的媚骨丑态。 D.本文叙议结合,层次分明。先从作者生平遭际及与徐阁老的知交起笔,紧扣“幸”字,倾 吐怀抱;后谈读书心得,联系徐阁老品性,不忘自荐;结尾表明自己独特志趣。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土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 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今明公处之宴然,而风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也!况有光被知于数十年之前者乎?(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度荆门望楚① [唐]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②。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以上这两首诗,分别是诗人青年时期为应 试、为漫游,初次出巴蜀入荆楚途中所作。②章台: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③送别:指 诗人告别故乡亲友。 19.这两首诗,构思相似:首联都________________,突出远游,紧扣标题;颔联、颈联都写 景,________________;尾联都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层层推进,浑然一体。(2 分) 20.简析两诗尾联在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不同之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材料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 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 为之!”宰我出。子曰:“子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 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材料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21.材料一中“期可已矣”中“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明宰我对____________ (用文中词语)的不赞同。(2 分) 22.在上述材料中,孔子既说“居处不安”,又说“居无求安”,你如何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写作就是发现。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2021 年 3 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 留一流。B 扎 zhā。D 瞪 dèng) 2.D(视如己出,形容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不能用于对待朋友上。) 3.A(引号内第 2 个逗号要改为句号,或移到引号外面。) 4.B(A 项成分赘余,“惠及到”,“及”与“到”重复。C 项主宾搭配不当,“多功能用途”不 能与“重大航空装备”搭配。D 语序不当,教育惩戒放在主语位置,改为“教育惩戒因为”。) 5.(1)但“甩锅”“背锅”的“锅”不同(或“在不同的搭配中意义各不相同”) (2)这多半与“甩”的词义特征有关 (3)形容推卸责任的行为 评分标准:(1)要指出两个对象,(2)指出“词义特征”,(3)指出“推卸责任”。意思相近 亦可。 6.(1)人生都要眉目带笑(人生都要昂首挺胸) 评分标准:共 2 分。人生不一定要答出,答出乐观意思 1 分,结合牛“抬头”“眉目带笑”等 情状表述 1 分。 (2)①构图简洁传神,寥寥几笔,生动地勾勒出牛的不同情态。②文字搭配,凝练贴切巧妙, 赋予牛以人格色彩。③内容富有哲理,用“抬头”“向前走”等词,激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 引人警醒(发人深思,感召力强)。 评分标准:共 4 分。第一、二点,答出任意一点给 2 分,两点均答出则给 3 分;第三点必答, 2 分。 7.B(偷换概念。“提供市场个性化服务”是公众人物人设的效果,而非目的;公众人物的人 设是为了商业营销,普通人的人设是为了“向外展示自身的想让别人看到的那一面”) 8.B(A.混淆“或然”“必然”。公众人物的人设“可能是对人物的一种真实反映”。C.曲解文 意。“00 后群体”与“热衷窥探公众人物的生活”之间无必然联系。D.表述绝对化。“就可以 避免”过于绝对,“人设”不是“社会伦理文化”的充分学科网条件) 9.①人设与真实形象偏差太大。(人设过度渲染) ②道德失范,对大众无法起到示范作用。 ③媒体平台出于逐利考虑的推波助澜。 ④人设消费群体的消费立场容易变化。 ⑤“真实”的道德价值正重新被大众审视。 10.①剪辫子 ②装假辫子 ③取下辫子 ④劝阻学生剪辫子 评分标准:每点 1 分,共 4 分。 11.(1)从“原来”“没有记载”等词表现了当时民众(社会)对辛亥革命的淡漠之情,表达 了“我”的失望与悲哀。 (2)用“好在”“我们统可以忘却”表达 N 先生对现实的忧虑与愤激,并暗寓自嘲之意。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①淡漠(漠然、不理解)和失望(悲哀、伤感)各 1 分,②忧虑、愤 激(自嘲)各 1 分; 12.不该删。①从环境看,前 4 段通过“双十节”、历史人物事件,将叙述锚定在辛亥革命的 历史上,为下文“头发的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社会背景。②从形象看,初步展现了 N 先生脾 气乖张、无谓生气、不通世故的性格,为下文人物形象的丰富作铺垫;③从情节看,前 4 段 与后文构成因果呼应关系,后文“头发的故事”是对前文“民众对革命如此漠然”的解释: 革命并没给他们带来什么,除了革掉一条辫子。④从主旨看,一场革命与“一块斑驳陆离的 洋布”、烈士的献身与平塌的坟墓之间的对比触目而诡异;历史上的辫子事件与 N 先生的“剪 辫”遭遇构成历史与个人经验的对比,丰富深化(丰富并深化)小说主旨。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3.①语言上:表达犀利,不时用反语以讽刺。如用“最得意”来表达“革命的结果”仅是光 着头皮在街上行走,把辫子说成“宝贝和冤家”,说“忘却”“好”,于轻松中见沉重,于欣慰 中见悲哀,具有反讽效果。②选材上(立意上):用一条辫子的遭遇来“舒愤懑”,将辫子的 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表达对辛亥革命的欣喜和失望,对民族病根的忧虑与愤慨,以 小见大,启人深思。③表达方式上:于叙述中不时议论,发表意见,表达看法,展现 N 关于 历史和现实的独特观点,如“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造物的皮鞭没 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使行文带 有浓郁的杂文味道,使小说成了一篇杂文化的愤激小说。 评分标准:每点 3 分,共 6 分。学生任选两个角度。①答出反语或犀利任一均给 1 分,分析 2 分;②答出“以小见大”1 分,分析 2 分;③答出议论 1 分,分析 2 分。(如答描写、抒情等 酌情给分) 14.A(见访:访问我) 15.A(A.①、②均为介词,和、与。B.①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②结构助词,表 修饰,的。C.①介词,因为;②连词,表目的,来,用来。D.①助词,表揣测语气;②助词, 表判断语气) 16.B(“汉文帝重用贾谊、冯唐,光武帝尊宠冯衍、桓荣”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汉文帝疏贾 谊之少,而问冯唐之老;光武下冯衍之赋,而隆桓荣之经”可知,汉文帝疏远贾谊,光武帝 弃用冯衍) 17.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 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 评分标准:共 3 分。必断共 6 处,可断可不断共 1 处。断对 1 处不得分,断对 2-3 处得 1 分, 断对 4-5 处得 2 分,断对 6 处得 3 分;错断 1 处不扣分,错断 2-3 处扣 1 分,错断 4-5 处扣 2 分,错断 6 处扣 3 分。漏断不计分。可断可不断之处,不计分。 18.(1)现在您安然(或译为“安闲地”“安乐地”)对待世事,而风俗世道因此无声无息地 变迁,就像寒冷炎热、下雨晴朗的天气到来而人们却浑然不知觉。 (2)谁不想争着加强自我修养(或直译为“洗涤磨炼”),而向您荐举自己?都不愿湮没无闻 (或译为“被埋没”“默无声息”“无所作为”)罢了!何况我在几十年前就被您赏识的(或译 为“就被您了解呢”)? 评分标准:(1)4 分。“宴然”“潜易”“不觉”“雨旸”,各 1 分。 (2)4 分。“濯磨”“自致”“没没”各 1 分,被动句式、固定句式(“况……乎”)1 分。 19.(1)叙事(或交代行程或地点)。(2)描绘沿途雄奇风光。(或从大处着笔描摹眼前胜境, 或暗寓作者对壮丽山河的赞叹之情,或融情于景,或景中寓情。)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20.(1)陈诗:①运用典故和对比,②“狂歌客”指春秋时期楚国佯狂避世不仕的接舆,借 以自比,又反其意而用之。③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志趣。(或答:向往新世界、开拓新生活 的思想,乐观自信、豪爽奔放、激昂慷慨的气质,入荆楚时惊奇、激动、兴奋、愉快、热烈 的心情。) (2)李诗:①运用侧面衬托(从对面落笔)和拟人,②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 “万里送行舟”,移情于物,并照应诗题。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惜别眷恋、依依不舍的深情。 [或答:诗人在抒写昂扬进取精神(或博大开朗胸怀、青春蓬勃意气、豪放自由个性、高远宏 大抱负、浪漫主义色彩)之外,也流露出面对未来的些许迷茫。] 评分标准:共 6 分。每大点 3 分,其中手法、结合诗句解说、情感,每一小点各 1 分。每大 点中都有两种手法,各答出任意一种手法即得 1 分。关于陈诗的尾联,如有考生答“设问或 反问”,虽然都不确切,但只要后面分析有道理,也给分。关于李诗的尾联,若答“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也给分;若答“以景结情”“以景作结”“化情为景”“化虚为实”手法,虽然并 不准确,但也给分;对于李白的“迷茫”(或“惘然”等),并不要求考生必须答出。 21.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 三年之丧 评分标准:第一问只要答出“一周年”即可;共 2 分。每空 1 分。 22.①“居处不安”是指君子服丧时,闲居也不觉得安适,所以不那样做,(1 分)遵循“孝” 和“礼”,体现出“仁爱”的思想。(1 分) ②“居无求安”指君子居住不追求安逸,(1 分)体现出安贫乐道(“学以致其道”)的思想。 (1 分) ③“居处不安”是精神层面的安心,“居无求安”是物质层面的安适。(2 分) 评分标准:共 4 分。看得分点给分,满分为止。 23.(1)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2)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 (4)雕阑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24.另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四月十四日,进士归有光恭敬地行两拜礼,向少师相公阁下呈上书信。 我有幸生于您的故乡,两家相距不超过百里。我年轻时已知道向往仰慕您,可是没有机 缘能亲聆您的言谈,目睹您的风采。庚子年,我在南京参加乡试并及第,而试场文章竟然能 传到您的身边。您却不住地称赞文章,时常有在您手下服侍并且参与知道内情的人,就把当 时的情形告诉我,并认为我幸运:“您被当今年高望重的公卿大夫这样赏识!”此后我多次参 加礼部会试,遇见了您的亲戚朋友,我未尝不因为他们转告您的话语而深以为荣。我科考又 总是不顺利,回家耕种田野。我认为古人有生于同时代而不能相知的,有相知却生于不同时 代的。不相知的人遗憾自己与他人生于同时代,相知的人遗憾自己与他人生于不同时代。现 在能有幸与您生于同时代,又与您相知。而您正当位高权重之时,我却艰难困拙,不为人所 知,再也振作不起来,以为自己如今已经完了,没有办法到您的门下去拜访您,这是我与您 生于同时代却有与您生于不同时代的感受啊。 往年,海虞县翰林院学士瞿景淳访问我,对我说:“您遇不到知音,不值得忧伤,徐公即 将主持国政,您晋升职位就指日可待了。”如今有幸恰逢您主持国政,又庆幸自己名列于众多 同科进士之后,自从我科举中第以来,差不多过了两个月,不曾拜望您的风采。这就是我吃 不香甜、睡不安稳的原因啊。 我曾经阅读《易经》,观察事物生长消亡、变化发展的关系(规律),深感即使圣人对此 也不能不敬畏。而汉代、唐代、宋代的君子,每当经历世事变迁,他们的精神不能不触动, 他们的面色不能不显现,而天下人不能够没有惊讶又疑惑。因为稍微不顺利而急剧改变神色 的人,是有的。现在您安然对待世事,而风俗世道因此无声无息地变迁,就像寒冷炎热、下 雨晴朗的天气到来而人们却浑然不知觉。这就是古代贤能的大臣也难以做到的。 我又曾经阅读史书,看见汉文帝疏远年轻的贾谊,却求教年老的冯唐;光武帝弃用冯衍 的文采,却尊宠桓荣的经学。两汉风俗、政治法度,超越后代,其原因确实就在这里。现今 您在科考选材时,稍微表明意图和方向,天下困苦的士人,已经安然自得,乐见您的教化。 正当此时,稍有抱负,谁不想争着加强自我修养(或直译为“洗涤磨炼”),而向您荐举自己? 都不愿湮没无闻(或译为“默无声息”“无所作为”)罢了!何况我在几十年前就被您赏识的? 如今就有请托看门人而拜见您的人,唯独我有着几十年的相知,却不拜见您一次;而您也有 着几十年来对我的了解,却没看见我来拜望您一次,大概也不能不感到奇怪吧。 过去中书舍人曾巩在《上范资政书》中说:“希望归附您门下的士人很多啊,让我曾巩不 与众人有所区别,这本来不是我的志向,也是您所鄙视的。”我平素敬慕曾巩,所以不曾思量 自己不能像曾巩一样,而想学曾巩自我区别于他人的做法。我平时多有著述,离家时,来不 及编辑成册。囊袋中找到十九篇诗文,恭敬地以此作为拜见您的小礼物。您试着浏览我的这 些诗文,就会明白我不是那种要在人世间追逐名利的人。冒犯您的尊严,我徒增惶恐之感。 归有光行两拜礼。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